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邗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创新班)
江苏 高一 期中 2018-05-05 270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名著阅读、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动。从动的中间我们可以寻出无限快感。这个道理我可以拿两件小事来      :从前我住在家里,自己的书房总欢喜自己打扫。每看到书籍零乱,灰尘满地,你亲自去洒扫一番,霎时间      的世界变成明窗净几,此时悠然就坐,游目骋怀,乃觉有      的快慰;再比方你自己是喜欢打网球的,当你起劲打球时,你还记得天地间有所谓烦恼么?
A.印证     混浊     不可言喻B.印证     混沌     不可理喻
C.见证     混浊     不可理喻D.见证     混沌     不可言喻
2018-04-17更新 | 22次组卷 | 2卷引用:2018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从“扫一扫”支付到“刷刷脸”买单,从“有人”零售到无人超市,从共享单车到共享汽车,通过这些新业态在大城小镇风起云涌,延展着人们的想像空间。
B.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C.“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一带一路”建设倡导的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理念,吸引了世界的参与和关注。
D.孝道之有益于治道,就在于它可以使不同阶层的人恪尽职守,谨慎为人,各安其位,这是维持社会秩序的一味“神药”。
2018-04-17更新 | 29次组卷 | 2卷引用:2018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3. 古人常借“杜鹃”寄寓哀怨、悲苦的情思。下列诗句没有表现这种情思的一项是
A.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B.杜鹃也报春消息,先放东风一树花。
C.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D.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2018-05-0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邗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创新班)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词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般说来,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当然,这并非说文化传统是不变的。因为随着时间的变化,                                。但是必须注意,           ,不会一蹴而就,           
①并经过筛选、整合而成为传统的新成分。
②生活中某些新的因素会慢慢积淀
③即使在社会急剧变幻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④传统中某些成分会变得无处可用而逐渐淡化以至衰亡
⑤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
A.②③④⑤①B.④②①⑤③C.④②③⑤①D.②④①⑤③
2018-05-0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邗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创新班)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5.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                 慎始而               (尊敬)
B.而夕设版焉   (渡河)                       少时与臣               (游玩)
C.谢固请          (推辞)                       吾非至子之门则矣(危险)
D.诛五人            (查办)                      代下                  (管理)
2018-05-04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邗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创新班)

二、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易(0.85)
名校
6. 请分别写出海棠诗社中下列人物的别称。
林黛玉(             )                         李纨(             )
2018-05-0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邗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创新班)
名著阅读 | 较易(0.85)
名校
7. 简述“鸳鸯女誓绝鸳鸯偶”的情节。
2018-05-04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邗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创新班)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济传

王济,字巨川。其先真定人,父恕,后唐时童子及第,开宝中,知秀州。会盗起,城陷,为盗所杀,将并害济。济伏柩号恸,谓贼曰: “吾父已死,吾安用生为?但恨力不能杀汝,以报父仇尔!”贼义之,舍去。

先是,济母终于岳阳,权窆佛舍。至是,乃并护二丧还饶阳。州将以闻,太祖召见,以其尚少,且俾就学。咸平初,济以刑纲尚繁,建议请删定制敕,乃命张齐贤领其事,济预焉。《刑统》旧条:持仗行劫,不以赃有无,悉抵死。齐贤议不得财者,济曰:“刑,期于无刑。以死惧之,尚不畏,况缓其死乎?”因与齐贤廷争数四。济词气甚厉,目齐贤为腐儒。然卒从齐贤议,人以济为刻。

车驾巡师大名,调丁夫十五万修黄、汴河,济以为劳民。诏济驰往经度,还奏省十六七。齐贤时为相,以河决为忧。因对,并召济见,齐贤请令济署状保河不决,济曰:“河决亦阴阳灾沴,宰相苟能和阴阳,弭灾沴,为国家致太平,河之不决,臣亦可保。”齐贤曰:“若是,则今非太平邪?”济曰:“北有契丹,西有继迁,两河、关右岁被侵扰。以陛下神武英略,苟用得其人,可以驯致,今则未也。”上动容,独留济问边事。济曰:“陛下承二圣之基,拥百万之众,蠢兹丑虏,敢尔凭,盖谋谟当国之人未有如昔之比。臣谓国家所恃,独一洪河耳!此诚急贤之秋,不然,臣惧敌人将饮马于河渚矣。”又著《备边策》十五条以献。

景德初,徙知河中府。契丹南侵,上幸澶渊,诏缘河断桥梁,毁船舫,缓者论以军法。济曰:“陕西有关防隔阂,舳舻远属,军储数万,一旦沉之,可惜;又动摇民心。”因密奏其事,上深嘉叹,遣使褒谕。三年,判司农寺。时周伯星见,济乘间言曰:“昔唐太宗以丰年为上瑞。臣愿陛下日慎一日,居安虑危,则天下幸甚。”

大中祥符三年, 徙知洪州, 兼江南西路安抚使。 属岁旱民饥, 躬督官吏为糜粥,日亲尝而给之;录饥民为州兵,全活甚众。是岁卒,年五十九。

(选自《宋史·列传·卷六十三》,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贤议不得财者   贷:宽恕B.蠢兹丑虏,敢尔凭             陵:侵犯
C.缓者论以军法       稽:拖延D.因密奏其事                       寝:搁置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济的祖先是真定人,父亲王恕在任秀州知州时被盗贼杀害,王济发誓要杀了盗贼,为父亲报仇。盗贼被他孝心感动,就放了他。
B.王济认为朝廷刑律的纲目繁多,请求朝廷删定法律条文,但在量刑标准上与张齐贤发生多次争论,最终朝廷还是听从了张齐贤的建议。
C.张齐贤担任宰相时担心黄河决口,请求朝廷让王济署状保证黄河不决口,王济认为黄河决口是阴阳失和造成的,难以保证黄河不决口。
D.王济认为当时边疆受到侵略骚扰的原因是朝廷使用人才不当,治理国家的人比不上过去的人,于是写了《备边策》呈献朝廷。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刑,期于无刑。以死惧之,尚不畏,况缓其死乎?
(2)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3)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018-05-0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邗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创新班)

四、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月下呈章秀才

刘长卿

自古悲摇落,谁人奈此何。夜蛩偏傍枕,寒鸟数移柯。

向老三年谪,当秋百感多。家贫惟好月,空愧子猷过。


[注]①子猷:王徽之,东晋名士。
11.简要赏析第二联的表达效果。
12.结合全诗,概括作者“百感”的内容。

五、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名校
13. 补写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念高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徒慕君之高义也。
(3)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5)想谗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克终者盖寡。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斯固百世之遇也。
2018-05-0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邗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创新班)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叶敬之

泗阳人把用芦花编织、冬天穿了取暖的鞋子叫“毛窝子”,其他地方则称之为“芦花鞋”。三十多年前,每到冬天,农民们几乎个个穿毛窝子。赶上逢集,半条街都是卖毛窝子的。农民们走来串去,一家家挑着、拣着,都想买一双既便宜又结实漂亮的毛窝子。

小时候,母亲也带着我买过毛窝子。

记得有一年冬天,逢集,天很蓝,母亲来到李大爷那儿,拿起一双毛窝子,左看看,右看看,付了钱。

李大爷红脸膛,尖下巴,眼睛下面各有两道深深的皱纹,像两道垄沟。他接钱,递毛窝子,脸都带笑,顺便夸我两句:“这是你家大少爷啊?一脸福相!”嗓音清亮。

现在想起来,李大爷的毛窝子质量的确属于上乘。鞋型漂亮,不歪不斜,还结实;芦花磨光了,鞋茎还在,依旧端端正正。

毛窝子,最适宜陪伴山芋稀饭和咸菜。当人们的碗里有了大米饭、猪肉的时候,毛窝子渐渐被棉鞋取代,消失了踪影。

有一年寒假,我带着孩子到街上闲逛。少有的寒冷,风呼呼地吹着,无意中看见李大爷还在卖毛窝子,但人们匆匆从他面前走过,没有一个人停下来……

李大爷还是红脸膛,尖下巴,只是眼睛下面的皱纹变成三道,而且更深了。他坐在地上,眼睛眯缝着,像在打盹,又像在思考着什么。

我在他面前停了下来,问:“大爷,还有人买毛窝子吗?”

他睁了睁眼睛,动了动身子,咳嗽一声对我说:“还是有人买的……我也放不下这门手艺。过去会打毛窝子的,一个个都走了;在的,也打不动了。唉,现在的小年轻,没有人愿意学这个手艺了。”

李大爷的眼睛没有了早年的光亮,变得泛红和灰暗。

临走时,我买了一双毛窝子。

路上,我告诉孩子:“这叫毛窝子。过去一到冬天,爸爸就穿着这个……”

“毛窝子……”儿子听了一阵大笑,“多难听。这也能穿吗?不扎脚啊?”

有一年暑假,我又上街闲逛,惊讶地发现,竟然有人在卖毛窝子!很快,我认出了卖主就是李大爷。不过,他的脸色已经变得黑紫,眼睛下面有四道皱纹了;整个脸盘好像被风干了一样,比过去缩小一半。眼睛半开半闭,眼睑有点溃烂泛红。

“夏天怎么卖起毛窝子啦?”我招呼道。李大爷没有反应。

边上一个卖猪肉的中年人朝我摇摇手。“这个,听不见了。”他指指耳朵。“这个,有毛病了。”他指指脑袋。

中年人说:“前几年,乡长带几个人逛街,说是省里的。其中一个像是当官的,指着毛窝子说:‘这个可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李大爷高兴了,从那以后就整天惦念这件事情。以前光是冬天出来卖,现在夏天也来卖。他说:‘要是人家省里的人来找我找不到呢?’几年过去了,也没见人来过。李大爷不甘心,一年四季,逢集就来。”

散集了。李大爷拎起毛窝子,要往肩上挂。胳膊抖抖的,挂不上去;中年人搭了把手才挂上,中年人又把拐杖递给他。李大爷拄着拐杖,佝偻着身体,左脚往前迈一步,停下;等右脚上前,跟左脚平齐,才把左脚再向前迈一步……

望着李大爷的背影,我心里酸酸的。

暑假快结束了,我和孩子一起骑着自行车上洪泽湖玩。

走到东沙村,忽然看见不远处腾起一股浓烟。

“该不是失火了吧?”我们急忙赶往冒烟的地方。

只见一个空旷的场地,堆满了毛窝子——足有几百上千双毛窝子!正被人点着了火焚烧。

一个中年男人,还在不停地从一间屋里往外面扔毛窝子。

“你们烧这个干吗呀?”我马上想起了李大爷,他就是东沙村的。

边上一个看热闹的说:“李大爷活着的时候,谁都不许进他的屋子。前几天死了,儿子打开门一看,一屋毛窝子。没法处理,就烧了。”

我捡起一双毛窝子。鞋型漂亮,不歪不斜,结结实实,芦花还散发着清香。摸在手里,毛茸茸的,柔软舒适。

我带走了那双毛窝子。

到了洪泽湖边,回望东沙村上空,烟雾已经散尽,斜晖脉脉,蓝天澄碧。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年第1期,有删改)

14.请简要分析“我”三次得到李大爷毛窝子的原因。
15.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6.结合文本分析李大爷的形象特点。
17.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
2018-04-17更新 | 16次组卷 | 2卷引用:2018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文能穷人”辨

甘正气

①钱锺书在《围城》里写了一个舞文弄墨的大才子董斜川,他原任捷克中国公使馆军事参赞,但“不去讲武,倒批评上司和同事们文理不通,因此内调”,对他的命运,作者有一句“判词”:“文能穷人,所以他官运不好。”默存先生一锤定音:董斜川官场不得志的原因就是喜欢文学、爱好写作。“文能穷人”一语惊醒读书人。大师的戏谑被奉为真理,很多人常常将其挂在嘴边,作为不读书的金灿灿借口和敲打文学爱好者的沉甸甸“大棒”。

②事实却正好相反。读书写作并非命途多舛的原因,而恰恰是其结果。是“穷人能文”,而不是“文能穷人”。读书写作是“穷人”所能选择的最廉价的消遣。简而言之,就是穷得只能读书写作了,而不是读书写作使人变穷。

③出生钟鼎之家,锦衣玉食的人,他的爱好也是烧钱的,花几亿买个鸡缸杯泡茶喝,也是小事一桩,根本不用到读书写作中找寻乐趣。生活在底层的呢?房贷要还,车子要慢慢存钱买,孩子上学的钱要预备。在这样的境况下,爱好也因陋就简,一本《经典常谈》会让他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一套《古文观止》他能消磨一个炎热的夏天。

④其实,读点书,还能有转机。博雅能文,妙笔生花,是一般人转穷为贵、化穷为达的终南捷径,读书改变命运,知识铸就人生,自古而然。靠科举实现人生转折的例子不胜枚举,相如一赋值千金,文也能富人,因写作而致富的人也不计其数,大仲马、杰克·伦敦、郑渊洁、郭敬明等,都是富豪。

⑤可是,为什么单单文人给人“穷困”的印象就那么深呢?⑥靠读书而“有学有术”后来位极人臣、既富且贵的也不少,但与古今圣贤相往来的读书人多了一点风骨与气节,少了一点圆滑与世故,不喜欢揣摩上意,不屑于溜须拍马,更不会损公肥私、巧取豪夺,死守俸禄,难得大富,这是给人“穷”印象的原因之一。

⑦谁都有不顺,人都有牢骚,但一般人诉苦哭穷往往都停留在口头上,说完烟消云散,不留把柄。文人能写,心情不佳不仅要说出来,还要写下来,不仅要把自己的苦楚写下来,还要大肆渲染,语不惊人死不休,达到催人泪下的效果,这样一来,白纸黑字,有了“穷”的铁证,于是再也摘不掉“文能穷人”这顶铁帽子了,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⑧要说的是,“文”与“穷”没有必然联系,“文能穷人”在逻辑上是不严的,既不是事实,也不是真理,还是少提为妙,不要吓退了一些未来的爱书人。

(选自 2015 年第 11 期《书屋》)

18.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19.文章第③段中画线句子有何作用?
20.请概括“文能穷人”观点被普遍认可的原因。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5)
名校
21.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充满希望的旅途胜过终点的到达。——霍金《果壳中的宇宙》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名著阅读、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5
名著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1,2,4
2
阅读与鉴赏
3
名著阅读
4
作家作品
5
名句名篇默写
6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85一般词语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20.85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题
30.65选择题
40.65衔接与排序选择题
50.65文言实词选择题
二、名著阅读
60.85名著阅读
70.85名著阅读
三、文言文阅读
8-100.85脱脱等  《宋史》  史传文
四、古代诗歌阅读
11-120.65
五、名篇名句默写
13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14-17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其他小说
18-200.65其他当代作家  学术论文
七、作文
210.65青年成长  哲理与生活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