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沭阳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 高二 期中 2018-05-06 32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眼科医生证实,长期玩手机游戏,会对视网膜造成          ,如果不及时就医,可能会导致永久性视力减退          失明,此时医术再高明的医生也无能为力。但一些手机依赖症的患者依然          ,认为医生的说辞是危言耸听。
A.损害   或者   不以为意
B.损害   甚至   不以为然
C.危害   或者   不以为然
D.危害   甚至   不以为意
2018-05-05更新 | 104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沭阳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2.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B.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C.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D.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列场合中,语言运用最得体的一项是(       
A.我喜欢团队合作。虽然太多人参与计划有时也会降低工作效率,但我相信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集众人之智慧往往能够成就一个比较好的结果。(一位应届生在应聘时的回答)
B.昨晚调查工作组公布的调查核实情况通报是客观实际的,本人就此事给广大同胞造成的情感伤害表示深深的歉意。(某领导公开致歉信)
C.我刚讲完,如果您没有听清楚,我可以有时间时给您讲讲,这样就不会影响别的游客。(导游回应要求重复一遍讲解的游客)
D.本月二十六日,小女举行婚礼,届时请务必光临。(邀请同事参加自己女儿的婚礼)
2018-05-0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沭阳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4. 唐诗宋词中常用典,对下列词句中用典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②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③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④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⑤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A.①周      ②诸葛亮   ③刘      ④杜      ⑤曹   
B.①周      ②刘      ③刘义隆   ④柳      ⑤诸葛亮
C.①诸葛亮   ②孙      ③刘义隆   ④杜      ⑤周   
D.①诸葛亮   ②周      ③刘      ④杜      ⑤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物画的创作                                    ,作品才能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深刻的感情。
①画家要了解许多并不能直接画出来的东西
②不仅仅是简单地描绘人物的外表
③又要通过适当的绘画语言透露消息
④更重要的是把人的气质、精神特征表现在形象中
⑤这样,形象才能有“神似”的真切
⑥这就需要对人物有较深的理解
A.②⑥⑤④③①
B.②④⑥①③⑤
C.④⑤②①③⑥
D.④⑥⑤①③②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君章行述

君章,姓谢氏,讳焕,君章其,赣之宁都人。君章少好学,长通儒术,而长于诗。年二十有三,挟所有游京师,京师贤士大夫皆乐与之交。

居顷之,一旦告所与游者曰,“吾无故而心忽悸,得无吾亲或有故乎?”即径归,至家母果死,君章服丧尽哀。

既免丧,建昌府经历彭君某闻君章名,遣币马迎之为其子师。翰林待制京兆杜公本,尝彭君,与君章话甚合,盛称道之。未几彭君死,君章不远数百里,护其丧以还。

今国子助教黄君昭为令于广之新会,有政声。君章以事至此,一见即相。惜君章之才不得,乃资而劝之又复游京师,至是达官要人多有知君章矣。大都留守判官段君定僧首辟馆,延君章。君章与段君处凡七年。而集贤直学士始兴麦公文贵复列其学行,荐于丞相太平公。会麦君有疾,君章感其知己,躬亲鬻药若子弟,然因染疾反就寓舍,遽不起,至正九年二月四日卒,行年四十有一。段君为具衣衾,买棺以敛,殡于文明门外。

君章之游京师也,尝有诸王召见君章。君章见之,引卮酒为寿,王坐饮不为礼,君章复引进酒曰:“王宗室重臣,视一介布衣,不翅草芥。向之不礼于仆,固宜然。布衣,以分则贱,以道则尊,故与王公实礼。然则王虽尊,不宜于仆不为礼也。今王诚能致礼于仆,则尊贤下士之名王有之矣。”王叹赏其言,为回席以饮。

授经郎危君素,尝偕君章谒时贵,危君谦退固让,不敢坐上坐。君章笑曰:“吾布衣也。贵贱之际无所嫌,敢坐诸君右。”遂坐上坐无所诎。盖君章平日类如此,人因是多之。然亦因是无所就,以至于死,亦可哀也已。

(节选自《钦定四库全书·王忠文集》)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彭君 过:访
B.见即相契:相合
C.惜君章之才不得试:施用
D.故与王公实礼 敌:敌对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
B.儒术:亦称“孔子之术”。指先秦儒家的学说、原则、思想。
C.为寿:祝颂之辞。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生日快乐。
D.布衣:麻布衣服。古代平民不能穿着锦绣,故借指平民百姓。
8.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顷之,一旦告所与游者曰,“吾无故而心忽悸,得无吾亲或有故乎?”
(2)今王诚能致礼于仆,则尊贤下士之名王有之矣。
9.结合全文,概括谢君章的性格特点。
2018-05-0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沭阳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望江南·幽州九日

汪元量

官舍悄,坐到月西斜。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南北各天涯。

肠断裂,搔首一长嗟。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和泪捻琵琶。

【注】①九日:指重阳节。②汪元量:原为南宋宫廷琴师,元军陷临安,被俘北去。③美人:南宋宫女。

10.上阕在写景上有何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
11.结合全词,简要概括作者“肠断裂”的原因。
2018-05-0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沭阳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12.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不知乘月几人归,_______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5)细草微风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旅夜书怀》)
(6)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7)但将酩酊酬佳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8)李杜文章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调张籍》)
2018-05-0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沭阳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书房梦

肖复兴

⑴归有光写过一则短文,名字叫《杏花书屋记》。文章记述了他朋友父亲的一个梦: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期间,声琅然出户外。父亲将这个梦告诉儿子后,嘱咐道:“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⑵中国的读书人,谁都会有这样一个书屋之梦。坐拥书城,书房便不仅成为读书人被人认可的一个标志,也成为读书人对外拿得出手的或值得骄傲的一张名片。特别是在住房紧张,经济拮据的年代,书房更是很多读书人可望而不可即的一个梦。

⑶具体到我自己,有这样一个梦,是我读初一的那一年。我的一个同学的父亲,是当时《北京日报》的总编辑。有一天,这位同学邀请我到他家去玩,我第一次见到了书房是什么样子,那一个紧挨一个的书柜里排列整齐的书籍,让我叹为观止。要是我也有这样一个书房该多好啊!梦在当时就这样不切实际地升腾……

当时,我连一个最简陋的书架都没有,我少得可怜的一些书,只好蜷缩在拥挤的家中墙角的一个只有区区两层的鞋架上。没有书房,退而求其次,我的梦想是有一个书架也好。

⑸我终于有了一个书架,是在那之后十四年的1974年,我从北大荒返回北京当中学老师。发了第一个月工资,便迫不及待地跑到前门大街的家具店,花了22块买回一个铁制书架。那时,我的工资一个月只有42块半。

⑹起初,我的书还放不满书架。但是,没过两年,书就多得放不下了。一开始的书房之梦,如同冻蛇,僵而未死,蠢蠢欲动地复活了。

⑺二十六年之后,我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一间比较宽敞的书房。两面墙摆满了当年同学家那样的书柜,书柜里也挤满了那样多花花绿绿的书。我也像当年同学父亲一样老了,在书房梦的颠簸中,青春一去不返。

短暂的兴奋,如绚丽的焰火,逝去后,忽然,我很是有些失落。

⑼记得书放在鞋架子上的时候,那些书,翻来覆去,不知看过多少遍。

⑽那个铁制书架上的书,我也都全部看过,不仅自己看,还推荐给朋友看。朋友来我家,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到那个书架旁翻书,然后抽出一本,朗读一段,和我探讨,或者争论。那时候,书中仿佛真的会有黄金屋和颜如玉一般,令我们痴迷。

⑾如今,书柜里的书拥挤不堪,已经扔掉很多,很多书自从买回,就没有看过,如今,我很少到书房。读书,写东西,都是躺在卧室的床上。

⑿如今,朋友来,更很少到书房,我出的书,送给他们,他们都懒得看,哪里还有兴趣和热情去看不相识的别人的书?兴趣和热情,都放在手机上,除非我的文章被放在手机上,他们才兴致勃勃地扫几眼,然后,水过地皮湿,把它删掉,移情别恋,去读新的电子文章。

⒀如今,书房沦落到只是一个摆设,一种虚饰。

⒁归有光在那篇文章中,记述他的那个朋友后来在父亲逝去数年之后,遵照父亲的意愿,“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古时,一楹是一间屋子,按照北京老四合院的规距,一般是建有正房三间,已经足够宽敞了。五间屋的书房,足以放下他的贮书万卷。而这万卷书的命运,我猜想,尽管古人崇尚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但恐怕和我的书房里的那些书的命运一样,是不会被读完的,甚至是连翻都不曾被翻过。

⒂我想起早年前看过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演出的一部话剧,是田汉先生的《丽人行》。剧中那个资本家的家里也放有一个书架,他的太太也爱读书,书架放满了鲁迅的书,几年过后,书架上的书一本也没有了,放满了各种各样的高跟鞋。

(有删改)

13.文章第⑴段从归有光的《杏花书屋记》写起,有什么作用?
14.请赏析第⑷段画线句子的妙处。
15.第⑻段中作者说“我很是有些失落”,为什么?
16.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以“书房梦”为题的妙处。
2018-05-0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沭阳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淡泊宁静以养心

何冠军

⑴生活中不乏这样的经历。购买了一套精致的筷子,没多久便觉得常用的碗碟粗陋不堪;索性换掉这一批餐具,却突然发现老旧的餐桌风格不搭;接着咬牙换了张桌子,又开始纠结于餐厅空间逼仄……朋友送来一只鸟笼,造型可爱、制作精美,令人爱不释手;虽无养鸟习惯,却也不忍舍弃;最终挨不过内心的好奇、他人的劝说,竟也养起鸟来,终日费尽心思摆弄物件、准备鸟食……小小的筷子和鸟笼,不经意间打开了欲望的魔盒,反倒让心为物役、徒增烦恼。

⑵精美的事物本无过错,有时却悄然之间放大了人的渴求、影响了人的选择、左右了人的生活。在我们身边,被“筷子”“鸟笼”困住的人不在少数。有的人生活富足,却无法抵御新奇的刺激,难以自持与节制;有的人手握重权,却对更高的位子垂涎三尺,为一己之私不惜一错再错。《永远在路上》《巡视利剑》等电视专题片披露的种种细节警示,一些违法违纪人员之所以走上贪腐之路,往往是从接受了自己并不缺少、也非必需的物品开始的。戴上了名表,惦记起名包;开上了好车,又渴望豪宅……欲望不被约束,自然会不断膨胀。一个人如果不对此保持清醒、提高警惕,一旦面临诱惑,很难不困于物欲的泥潭。

⑶古人云,“养心莫善于寡欲”。逃离奢华的迷雾、防范贪婪的陷阱,需要一把锋利的刀,只有随时准备好剪除欲望的枝枝蔓蔓,才能防止精美的“筷子”左右自己的食欲,避免多余的“鸟笼”占据生活的空间。居里夫人在会客厅里只放两把简单的椅子,她毕生追求安静的工作、简单的生活,成了“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延安时期,爱国将领续范亭见到朱德,没想到身经百战、威震敌胆的八路军总司令竟粗布衣衫,像个庄稼汉,发出“时人未识将军面,朴素浑如田家翁”的感慨。面对芜杂的物质世界,淡泊、宁静是一种处世态度,更是一种人生修养。

⑷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个体历经成长、追求成功的历程,往往也是学习控制欲望的过程。据载,年轻的莫泊桑成名之前精力旺盛、勤奋好学,在读书写作之外,白天学习汽修、钢琴,晚上还研究制作烧鹅,时间被各类事务填得满满当当。作家福楼拜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每天上午用四个小时写作,下午用四个小时写作,晚上还会用四个小时写作。莫泊桑深受触动,遂以福楼拜为师,断然舍弃多余欲望,一心一意读书写作,最终成就了人生与事业。追求精致甚至极致,但同时不被欲望所困所扰,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人生智慧。

⑸哲人有言,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那一瞬间被决定。生活中无所不在、变幻无穷的“筷子”与“鸟笼”,时刻考验着一个人守护本真的定力。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7.请简要概述第⑵段的论述层次。
18.结合文本,分析文末画线句子的含义。
19.结合全文,谈谈如何看待很多人都喜欢追求精致的物品这一现象。
2018-05-0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沭阳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5)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典故化育后世,如“前车之鉴”“一诺千金”“闻鸡起舞”“孔融让梨”“唇亡齿寒”等。

请以其中一个或两三个典故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05-0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沭阳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5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1,2,3,5
2
阅读与鉴赏
3
作家作品
4
名句名篇默写
5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65一般词语  关联词语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20.85修辞手法选择题
30.65简明、连贯选择题
40.85文学常识综合选择题
50.65简明、连贯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6-90.65其他清代作家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0-110.65其他南宋作家  词
四、名篇名句默写
12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五、现代文阅读
13-160.65其他当代作家  其他散文
17-19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时评
六、作文
200.65传统美德  文化积淀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