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 高一 阶段练习 2018-05-11 38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同时,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

如何防止全球化的危机,使人类社会能够延续存在、和睦相处和持续发展,这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和课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这是中国把握历史规律和时代潮流,着眼人类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提出的中国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一个现实。它反映了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利益格局日益加深的相互依赖、休戚与共的现象。

在全球化的第一阶段,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优势,通过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获得超额利润,并导致巨大的国际贫富差距。在这一阶段,我赢你输的博弈使发达国家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并导致了世界各国严重的贫富分化和强弱分化。然而,进入全球化的第二阶段,这种输赢分化的博弈正在衰退,代之而起的是命运与共。“命运”一词,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是指人的生死、贫富、祸福、苦乐遭遇。在全球化的新阶段,人类命运与共表现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如,在经济上,任何国家的经济危机都会迅速传播和扩散,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再如,在政治和社会等层面,西方国家支持、怂恿一些国家的反政府力量,而这些国家的社会动荡导致的难民潮,却使西方国家本身的治安陷入紧急状态。所有这些现象都昭示着,输赢分化的全球化时代行将结束,命运与共的全球化新时代正在到来。

在命运与共的全球化新阶段,只有相互扶助、相互促进、利益共享,才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保安宁。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反映了在全球化新阶段世界利益关系格局的新变化。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我们对未来人类社会的愿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全球治理结构。如,在经济上,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利益共享,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方利益;各国同舟共济,而不是以邻为壑,搞贸易保护主义,画地为牢,损人不利己。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体系,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

人权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维度。全球人权治理的目标,是促使各个国家尊重、保护和促进人权的实现。它既是全球治理所要达成的重要目标,又是对全球治理过程、方式和手段的重要“边际约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对全球治理提出了要求,也对全球人权治理结构提出了反思和重构的要求。

总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超越西方自由主义单纯强调个人人权的原子论视野,约束国际霸权主义的为所欲为,从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视角调整个人人权、各国人民的集体人权和人类集体人权之间的结构关系,从而确保在全球化的新阶段,人类整体的生存、发展、安全和健康。

(选自常健《解决人类现实挑战的中国方案》,有删改)


小培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年12月9日,“汉语盘点2017”活动年度候选字词正式出炉,“人类命运共同体”入围;12月21日,当选“汉语盘点2017”年度国际词。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利益,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习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着眼人类共同利益和中国长远利益提出的方案。
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各国同舟共济,同心同德,开放贸易壁垒,不能搞贸易保护主义。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是针对全球人权治理结构提出了深刻反思和重构的要求。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要求是超越西方自由主义单纯强调个人人权的原子论视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立论的前提是如何防止全球化的危机,使人类社会能够延续存在、和睦相处和持续发展。
B.文章分析了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利益日益加深的格局,并因此要求人们承认现实并直面现实。
C.文章在论证中,认为全球化分为两个阶段,并以大量篇幅阐述了第二阶段的特点以及对策。
D.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章先交代时代背景,引出概念,然后逐层分析概念的内涵和要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球化的第一阶段,虽然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和强弱分化,但是人类利益格局相互依赖感还不是很强。
B.当今世界任何国家在经济上都很难独善其身,如果某一国家的政治经济出现了危机,甚至会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
C.如果西方国家依旧秉持过去的做法,采取霸权主义的方式来干涉别国内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无法实现。
D.只有超越西方狭隘的人权理论,按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世界才能变得和谐美好。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索画

柳喜和      

犟黄老退休了,在风情小镇上买了房,便常住在此。犟黄老姓黄,但因脾气犟,人们背后常称他犟牛黄,当他面则称他犟黄老。犟黄老是当代著名书画家,他的画作价格昂贵,很有收藏价值。      

犟黄老落户风情小镇的消息,像风一样,没几天就传开了,不少人都想结识犟黄老,以便索得他的画作。      

最早登门索画的,是小镇上唯一一家经营书画商店的老板的儿子小屠。     

那日,小屠来到犟黄老家,说明来意。犟黄老问:“索画何用?”小屠思索了片刻,就避重就轻地说:“我们单位的领导崇拜您,特别喜欢您的画儿,就派我来求一幅。”犟黄老问:“你们领导是管什么的?”小屠说:“我们领导权力可大了,譬如住宅楼的水电气暖,我们领导都管。”犟黄老冷冷道:“你让你们领导把我的水电气暖都停了,把我困在屋里以后,你们再来取画!”      

小屠回家把索画的过程告诉了老屠,并强调说,局里最近要提拔一批科长,咱家又无长物,商店里卖的字画都是一些粗俗之作,我们领导根本就看不上眼。      

老屠很拿儿子的事当回事儿,就装上鼓鼓一提包钱来找犟黄老。     

犟黄老见老屠,依然是那句话:“索画何用?”老屠不假思索言道:“我是搞书画经营的,想买您的画,或销售,或作为镇店之物悬于店中。”犟黄老不屑一顾,说:“我不卖画,买我的画请到拍卖行去拍。”      

老屠回到家,不仅带回了那鼓鼓一提包钱,还带回鼓鼓一肚子气。老屠和小屠大骂犟牛黄不识好歹,不进油盐!      

某日,犟黄老家来了一个村妇,她衣衫破旧,也来索画。     

犟黄老和村妇见面,还是那句开场白:“索画何用?”村妇说:“我是个农民,又是一个寡妇,儿子大学毕业,在市里找了一个媳妇。媳妇家有房有车,我什么也做不了,眼看儿媳妇要娶回家了,可我这当婆婆的连个见面礼也拿不出来。听说儿媳妇家一家子都是文化人,我想一准儿喜欢个书呀画呀的,今天我就舍下这张脸,求您给我画一张画。我要啥没啥,等秋完了,地里的庄稼收成了,我再来感谢您!”      

犟黄老听后有几分感动,便吩咐保姆把村妇领入会客室,看座,上茶,唠家常。      

也就是三五杯茶的工夫,村妇被保姆引入犟黄老的画室。村妇至画案前,见犟黄老正往一幅四尺斗方水墨画上加印。      

这幅画是犟黄老最擅长的水墨画,洁白的宣纸上仅有一支火苗跳跃的老式油灯和一只双须舒张的静伏蟋蟀。油灯用小写意笔法,显得古香古色;蟋蟀用工笔画法,描得惟妙惟肖。油灯的火苗随风摇曳,静伏的蟋蟀呼之欲出。犟黄老在画的空白处还现配了四句诗:     

窗外秋风朔,屋内暖如春。人忙天时短,夜已五更深。      

整幅画面皆为墨色,浓淡相宜,只有油灯的火苗为下润上枯的一笔朱红。这幅画可谓犟黄老触景生情之作,虽是一挥而就,但格调高雅,意境深远。     

村妇见这幅画如此简单,神色有些黯然地说:“怎么连一朵花儿也没有?”     

保姆看了一眼犟黄老,对村妇解释说:“这幅画的意境是夜深人静了,别人都熟睡了,只有母亲还在灯下操劳,教育人不要忘本,别忘感恩!”     

村妇卷起画作,临出门时说了一句:“画一幅大红牡丹花儿多好,多热闹。”     

犟黄老听后心中一沉。 

半年后,犟黄老接到一个电话,说是要和他核实一幅画的真伪和这幅画的价格。犟黄老问是一幅什么样的画,打电话的人描述了画面的构图,念了画幅上配的四句诗,这让犟黄老想起了村妇索画的事情。犟黄老说:“有情物落于无情之水,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花落去……”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介绍了犟黄老的个人情况,突出了他的称呼和特长,这不仅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也有利于表现犟黄老的性格特点。
B.小屠因领导崇拜犟黄老又喜欢犟黄老的画而来向犟黄老索画,老屠是为儿子能获得领导提拔而来向犟黄老索画,但都遭到了犟黄老的拒绝。
C.小说描述了犟黄老为村妇画水墨画的情节,不仅表现了犟黄老高超绝妙的绘画技艺,也突出了犟黄老为人正直,体谅贫弱者,富有人情味。
D.村妇不懂欣赏,不满意犟黄老的水墨画作,不理解犟黄老的良苦用心,让犟黄老感到有些失望,这也暗示了这幅画作可能会被卖掉的结局。
5.小说以“索画”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6.小说以犟黄老在电话中的感慨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胡世宁,字永清,仁和人。弘治六年进士。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

迁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

母丧归。服阕,赴京。道沧州,沈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迁江西副使。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正德九年三月。上曰:“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

宸濠闹,大怒,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李承勋为按察使,保护之。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系岁馀,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救,乃谪戍沈阳。

居四年,宸濠果反,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以父忧归。

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疾恶若仇,而荐达贤士如不及。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坐累废,副使施儒、杨必进考察被黜,御史李润、副使范铭为时所抑,连章荐之。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与李承勋善,而特议不苟合。始以议礼与张璁、桂萼合,璁、萼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抵牾。诸大臣皆恐之。帝始终优礼不替。

九年秋卒,赠少保,端敏。

(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七》,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B.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C.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D.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弘治,是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祐樘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所用文书的统称。疏的本意为“疏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
C.父忧,为“丁父忧”的略写,“丁忧”,是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
D.谥,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世宁通晓军事。他的军事才能在流寇攻打沧州时展现出来,流寇攻打沧州七天七夜,沧州城还是没有被攻破,最后,流寇被迫撤离。
B.胡世宁疾恶如仇。他为人风格端庄,峻严,任广西太平知府时,太平知州李浚几次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胡世宁率人逮捕了他。
C.胡世宁不畏权贵。他果断揭发宁王朱宸濠骄横不法、有造反的意图,即使遭受迫害,并被关进监狱,也毫不屈服。他最后被谏官营救出狱。
D.胡世宁举贤荐才。即使他举荐的人被罢官,在考评中被黜斥,被当时大臣压制,他还是连上奏章推荐,唯恐被举荐的人仕途不通达。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
(2)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
2020-03-25更新 | 300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6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题目。

送魏万之京

李 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上句说魏万离去,下句再用“昨夜”点明其来的时间,“微霜初渡河”写出深秋时节宁静的气氛。
B.颔联运用倒装手法,加深了描写,先写“鸿雁”“云山”这些感官能接触到的物象,然后写“愁里听”“客中过”,这就由景生情。
C.颈联“催”字用得精妙,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不可见而树色可见,好像是树色把寒气催来的,一个“催”字,把平常景物写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动。
D.尾联用“行乐处”三字虚写长安,与颈联后一句中的“御苑砧声”相应,表明了诗人的谆谆告诫,可谓语重心长。
E.本诗把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中间四句或在议论中写景叙事,或在写景叙事中议论,描绘了一幅寒秋送别的凄凉画面。
1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2018-05-1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适中(0.65)
13.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登高》中作者由高到低,写自己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师说》在阐述师生关系时,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学识有早晚,能力各有所长的师生观。
2018-05-1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项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
②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③在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的舞台上,郭德纲爱徒、德云社的骨干岳云鹏闪烁其词、妙语连珠,赢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④生活在这个快节奏时代的我们,已经很少静得下心来好好读书了,即便读也是东鳞西爪浮光掠影的文字信息的汇集,难得有对着美食大快朵颐式的阅读快感。
⑤放寒假了,他终于踏上了海南的土地。海水清澈,风平浪静;沙白如絮,清洁柔软。于是,他乐不思蜀,久假不归
⑥光明村村委会提出,在旅游淡季积极开展果品销售,将旅游业和果业的开发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与专家的意见不谋而合。
A.①④⑤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③⑥
2018-05-0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些家长期望通过使用补品、保健品来提高和增长孩子的智力的做法,是子女教育中的一个误区。
B.风力发电是风能利用的重要形式,也是目前可再生能源利用中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化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
C.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捍卫者和有力倡导者,有信心、有能力维护世界和平。
D.那种借口以反腐会阻碍经济发展,引发社会不稳定为名,主张反腐应适可而止的观点极其有害,因为反腐事关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
2018-05-0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16.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各位朋友,你们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人物,目前灾区需要大家伸出援助之手,恳请大家为灾区群众尽匹夫之力。
B.本月二十六日,小女举行婚礼,届时请务必光临。
C.这次,幸亏班主任张老师从中斡旋,才化解了赵明和张华的矛盾,使得两人化干戈为玉帛,重新握手言和。
D.李老师,我们敬请您担任我们文学社的顾问,如果能得到您的应允,将是我们最大的荣幸。
2018-05-0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17.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二维码很常见,扫码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的同时,①_________________,二维码提供者可能会借此收集您的个人信息从事不法活动,比如把信息卖给不法分子进行电信诈骗。另一个更大的风险则是,如果该二维码本身就是一个木马病毒,只要扫了,②________________,包括手机银行、支付宝等账户信息,有了这些信息,您的资金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转走。因此,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会潜藏很大的风险,③_______________
2020-06-16更新 | 164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7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易(0.85)
名校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母亲节前后,许多网友在微博、微信、网络社区中扎堆,突击“秀孝顺”。有的网友晒出为母亲购买的价值不菲的化妆品、首饰、包、电子产品;有的人请母亲去高档餐厅,并将菜式拍照上传;有的人转发“母爱”主题文章,抒发对母亲的讴歌。对此,有人赞赏,也有人提出质疑。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4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作家作品
2
阅读与鉴赏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学术论文
4-6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其他小说
二、文言文阅读
7-100.65张廷玉  《明史》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1-120.65其他隋唐作者  诗
四、名篇名句默写
130.6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40.65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150.65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题
160.65简明、连贯语言表达
170.65情境补写语言表达
六、作文
180.85记叙性材料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