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全国校级联考】福建省龙岩市武平一中、长汀一中、漳平一中等六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福建 高一 期中 2018-05-18 40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1. 下列加点字词的音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噪(guō)       候(sì)        历井(shēn)     委屈求全       惫懒
B.(xuē)     饿(piǎo)     之势(chéng)   惴惴不安       藩篱
C.住(zǎn)     (huì)       一夫作难(nàn)       环佩空归       懵懂
D.度(cǔn)     (niù)       突出(jì)        度长絜大       潦倒
2018-05-18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福建省龙岩市武平一中、长汀一中、漳平一中等六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2.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农时                 违:耽误                    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吝惜
B.士大夫之           族:类                  非能水也,而江河          绝:横渡
C.六艺经传皆习之 通:普遍                  是故贵无贱           无:没有
D.约从                 离:使……离散      长策而御宇内               振:举起
2018-05-1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福建省龙岩市武平一中、长汀一中、漳平一中等六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追亡逐北,伏尸百万B.无失其时
C.或师焉,或不焉D.君子生非异也
2018-05-1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福建省龙岩市武平一中、长汀一中、漳平一中等六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4.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赢粮而                    ②王无               ③于其身也,则师焉        
④以天下之民                 取百越之地        ⑥吾道也
A.①⑤/②/③/④/⑥
B.①/⑤/②⑥/③/④
C.①⑤/②⑥/③/④
D.①⑤/②/③④/⑥
2018-05-1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福建省龙岩市武平一中、长汀一中、漳平一中等六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5. 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B.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018-05-1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福建省龙岩市武平一中、长汀一中、漳平一中等六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6. 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特征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B.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018-05-1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福建省龙岩市武平一中、长汀一中、漳平一中等六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7. 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移其粟河内                                     冰,水为之而寒
B.使蒙恬北筑长城                              今其智反不能及
C.弃甲曳兵                                   吾尝终日思矣
D.填然鼓                                          吾从而师
2018-05-1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福建省龙岩市武平一中、长汀一中、漳平一中等六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8. 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B.《蜀道难》作于唐天宝初年,此处的“天宝”是唐玄宗年号,以此来纪年使用的是年号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方法除此之外,还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
C.“君子六艺”在古代有两种说法:一是指礼、乐、射、御、书、数的六种基本技能;一是指儒学六经,即《诗》《书》《礼》《义》《乐》《春秋》六种经书。《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指的是后者。
D.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与韩愈在中唐时期发起“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琵琶行》是他的长篇叙事诗之一。
2018-05-1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福建省龙岩市武平一中、长汀一中、漳平一中等六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津冀海关一体化、税收一体化等,都在加速推进,作为基础设施、公路和轨道交通的一体化,也在加速推进。
B.中国文化如果要走出去,那么我们就必须充分考虑国际文化市场需求和国内文化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等问题。
C.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新机制运行一年多来,我国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经历了11涨13跌12次搁浅共计36轮。
D.统计数据显示,在国务院公布的三批121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少数民族项目占总数的34.9%。
2018-05-1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福建省龙岩市武平一中、长汀一中、漳平一中等六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0.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入夏以来,原本舒适宜人的重庆就变得五风十雨,令人填闷难受。污浊的流水都通过城内的排水管流入长江.
②与人打交道要因人而异。面对的这个人心胸狭隘,嫉妒阴险,你必须善刀而藏,低调处事;这可是人生的大智慧啊!
③ 他今天真让我另眼相看了,处理事情竟然如此机智。我原以为他只会暴虎冯河、横冲猛撞,今日方知他是小事糊涂,大事精明。
④这个学生诚恳乖巧,聪明伶俐,凡是老师讲的,他都能师心自用,用心领悟,所以一直名列前茅。这次又得了班级的冠军。
⑤抗击匈奴的名将中,陈汤的功劳其实是非常大的,他阵斩匈奴单于,平定西域。陈汤的功劳自不必说,可他偏偏落了一个功高不赏的下场。
⑥元丰六年,西北发生蝗灾,西宁一带寸草不生,赤地千里。饥饿的灾民成千上万,携家带口南下逃荒,真是惨不忍赌啊!
A.①③④B.②③⑥C.②③⑤D.①④⑤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是成熟于十七世纪的江南私家园林和明清的皇家园林。前者清隽婉约,后者精巧富丽,虽气象大不一样,却都是想让园子的主人置身于道家“清静无为”自然境界中,因而格局上大都错落有致,没有规整对称的布局。而西方近代古典园林的代表则是文艺复兴发展起来的意大利造园和17世纪在法国发展起来的勒·诺特尔式造园。尽管这两种相继产生的园林风格有着很大的不同,但布局相似,都采取了非常严谨的、对称的规则形状。事实上,西方人也有模仿自然、崇尚画意的园林,最著名的就是十八世纪产生于英国的风景式园林。而且这种园林受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接触到了东方的自然观。但是,同样是要模仿“自然”和“画意”,西方人却有自己的理解。

黑格尔曾经说中国的园林艺术是一种绘画,虽然夸张了一点,却是真知灼见。山水画的画意在中国的造园家那里的确有着绝对的权威。崇祯四年吴江人计成在《园冶·自序》中说:“不佞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关仝、荆浩笔意,每宗之。”书中,计成也多次提到造园要遵循绘画的意境。在他看来,五代的荆、关和元代的黄、倪等山水大家所创造的画意都是造园应该模仿的典范。把造园的艺术作为一个门类抬得最高的是李渔,他认为“变城市为山林,招飞来峰使居平地,自是神仙妙术,假手于人以示奇者也,不得以小技目之”。在他看来,“磊石成山,另是一种学问,别是一番智巧。尽有丘壑填胸,烟云绕笔之韵士,命之画水题山,顷刻千岩万壑,及倩磊斋头片石,其技立穷,似向盲人问道者。”在这里,李渔强调了造园是一种独特的技艺,画家不一定能用手摆出他自己的画意。但他断然没有怀疑过画家的眼睛,也没有再就造园艺术的特殊性讨论下去。不过,当这个问题传到欧洲人那里,意见就不是那么统一了。

有关中国园林的知识在十八世纪中叶通过各种方式传到了欧洲。英国建筑师钱伯斯爵士在《中国建筑、家具、服装和器物的设计》一书中用了四分之一的篇幅介绍中国的园林。他反对古典的规则式造园,也反对当时英国颇为风行的布朗式的自然风致园。布朗的造园善于使用成片的树林和湖泊、水流,极度地追求纯净优雅的自然风韵。但钱伯斯却认为,规则式的造园太雕琢,过于不自然,其创作态度是荒唐的;而布朗的自然风致园则是在不加选择和品鉴地抄袭自然,既枯燥又粗俗。他认为,花园里的景色应该同一般的自然景色有所区别,如果以酷肖自然作为评判完美的一种尺度,那么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还不如真人蜡像。最好是明智的调和艺术与自然,取双方的长处,这才是比较完美的一种花园。而中国的花园在钱伯斯看来正是值得西方人去模仿的典范。

钱伯斯的观点在英国引起了很大的争论,造园家们也形成了两派:其一是布朗派;其二是如画派。“布朗派”的人强调造园与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比如:风景画中的前景对画家来说必不可少,在大自然中却总是不尽人意,从高处俯瞰险峻的山峦往往是大自然中最理想的风景,但绘画难以表现,而且自然风景比绘画的视野更为开阔。“如画派”的理论主张自然的艺术理想化,事实上就是把大画家洛兰等人的风景画意作为园林的范本来主张。他们赞赏画家们的风景画构思,认为园艺家要努力将其画中的意象再现于庭园之中,尤其是为了形成对比,哪怕是粗野和丑陋无比之物,都不妨吸收到庭院风景中来。显然,“如画派”的自然是经过绘画处理过的自然。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应该模仿绘画成为“布朗派”和“如画派”争论的焦点。

(节选自周博《追求“自然”与“画意”的中西园林》)

1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十八世纪的欧洲,园林艺术有两个流派,一个是“布朗派”,一个是“如画派”。对这两个流派,钱伯斯都持反对的态度。
B.在文中,计成的引文强调造园要遵循绘画的画意;李渔的引文也认可造园要符合山水画的画意,同时强调造园是一种特殊的技艺。
C.钱伯斯认为,以完美来评判,米开朗基罗的人像雕塑,还不如真人蜡像。因此他主张,园林的景色不应该与一般的自然景色毫无区别。
D.“布朗派”认为,造园与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不应将自然风景搬进园林中;而“如画派”则认为,园林应努力再现风景画的画意。
1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近代古典园林的比较分析,指出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古典园林主流在审美追求上的不同之处。
B.文章以计成和李渔的相关言论,说明山水画的画意在中国造园艺术中的绝对权威地位,同时也印证了黑格尔的有关说法。
C.文章列举“布朗派”与“如画派”的造园艺术理论,以说明英国造园家们对古典园林的审美追求的不同看法。
D.文章通过对中西园林艺术不同审美追求的比较,论证了能否表现自然与画意是评判园林建造是否完美的标志这一观点。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园林崇尚格局的错落有致,而西方近代古典园林则追求布局严谨与对称,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西文化存在着差异。
B.西方园林受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虽然也模仿自然、崇尚画意,却有自己理解,这说明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借鉴往往不是全盘照搬的。
C.文中引用计成《园冶·自序》来证实“山水画的画意在中国的造园家那里的确有着绝对的权威”,可见《园冶》是一部被认可的著作。
D.钱伯斯反对西方规则式和布朗式的园林,并认为中国的花园是值得西方人模仿的典范,这说明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成就要高于西方。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纯粹①字德孺,以荫迁至赞善大夫。元丰中,为陕西转运判官。时五路出师伐西夏,高遵裕环庆,刘昌祚出泾原。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神宗责诸将无功,谋欲再举。纯粹奏:“关陕事力单,公私大困,若复加骚动,根本可忧。异时言者必职臣是咎,臣不忍默默以贻后悔。”神宗纳之,进为副使,吴居厚为京东转运使,数献羡赋。神宗将以徐州大钱二十万缗助陕西,纯粹语其僚曰:“吾部虽急,忍复取此膏血之余?”即奏:“本路得钱诚为利,自徐至边,劳费甚矣。”恳辞弗受。哲宗立,居厚败,命纯粹以直龙图阁往代之,尽革其苛政。时苏轼自登州召还,纯粹与轼同建募役之议,轼谓纯粹讲此事尤为精详。时与夏议分疆界,纯粹请弃所取夏地,曰:“争地未弃,则边隙无时可除。如河东之葭芦、吴堡,深在夏境,于汉界地利形势,略无所益。而兰、会之地,耗蠹尤深,不可不弃。”所言皆略施行。纯粹又言:“今宜明战守救援之法。”朝廷是之。及夏侵泾原,纯粹遣将曲珍救之,曰:“本道首建应援牵制之策,臣子之义,忘躯徇国,无谓邻路被寇,非我职也。”珍即日疾驰三百里,破之于曲律,捣横山,夏众遁去。元祐中,召为户部侍郎。徽宗立,加龙图阁直学士,改知永兴军。卒,年七十余。纯粹沉毅有干略,才时须,尝论卖官之滥,以为:“国法固许进纳取官,然未尝听其理选。夫天下士大夫服勤至于垂死,不沾世恩,其富民猾商,捐钱千万,则可任三子,切为朝廷惜之。”疏上,不听。凡论事剀切类此。

(《宋史·列传第七十三》)


注:①范纯粹,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四子。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
B.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
C.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
D.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遵裕环庆                                 从……出兵
B.关陕事力单,公私大困                 匮乏
C.今宜明战守救援之法                    修建、制造
D.纯粹沉毅有干略,才时须             适应、符合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纯粹体恤百姓。神宗要把二十万缗钱调拨给他的辖区,他认为这是地方官搜刮的百姓膏血,上书推辞。自己上任,则废除前任的苛政。
B.范纯粹有大局意识。他主动邀请苏轼一同提出募役的建言,得到苏轼的称赞;虽然受到侵扰的防区不归自己管辖,他也主动派遣部下救援。
C.范纯粹正直敢言。宋神宗想再次派军出征的时候,范纯粹直言上奏表示反对;他反对朝廷卖官太滥,认为这样做对士大夫们不公平。
D.范纯粹思虑深远。宋夏议和,他认为占领人家的土地不放弃是战乱之源,况且这些西夏土地,有的深入敌境,有的耗费巨大,应果断放弃。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2)珍即日疾驰三百里,破之于曲律,捣横山,夏众遁去。
2018-05-1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福建省龙岩市武平一中、长汀一中、漳平一中等六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六、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浪淘沙

邓剡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注】①邓剡: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追随文天祥抗元。南宋灭亡,与文天祥一道被俘押赴北上,本词为因病羁留建康(今江苏南京)时所作。②新亭:在今南京市南,据史料记载,西晋灭亡后士大夫们经常相邀到此哀叹相慰。

18.下列有关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词以“疏雨洗天清”简淡起笔,通过描写秋雨疏落、一洗天地的景象,奠定了全词清新爽朗的情感基调。
B.“枕簟凉生”是写此时已从夏季转入秋季,暑退寒来本是自然节序,但一个“生”字却写出了词人是从枕簟渐生凉意的触感中感知到秋的到来。
C.“井桐一叶做秋声”一句,既是报秋,又勾起了对自己身世的感叹,将景物的萧条与心境的衰颓熔铸一体。
D.“谁念客身轻似叶”是通过设问、比喻手法写出词人由秋叶轻飘联想到身世飘零,道尽了去国离乡、无人顾念的凄苦。
E.“千里飘零”不仅写出了词人被押赴北上时远离故土的凄凉,更表达了独自羁留建康的孤苦与个人命运的不可把握之感。
19.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达词人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七、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适中(0.65)
2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以动物都难以逾越的夸张手法表现蜀道之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偏僻之地粗俗的乡野音乐很难听,以此来表现琵琶女技艺的高超。
(3)《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以“木”与“金”为喻来说明只要不断地学习就能够取得进步的道理。
(4) 《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不良风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雁门太守行》中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05-1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福建省龙岩市武平一中、长汀一中、漳平一中等六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八、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高原的茶花

那一年小茶花四岁,第一次和妈妈出门走的就是远路,在辞旧迎新的时节。

被冰雪覆盖的高原依然以它千百年的沉静和冷寂来对待人类任何一个火红的节日。

高原恢宏的美丽是残酷的。

贺嫂带着小茶花站在路口,焦急地盼望着能有一辆开往昆仑山深处不冻泉兵站的车。她早已忘记兵站有条不让大人带小孩上雪线的规定,另外她怎么也不相信高原的空气真的就是什么“冷面杀手”。

贺嫂抱着小茶花,手脚都冻得麻木了。好不容易才拦住一辆进山的便车,但司机很不情愿捎这个脚。

“别人都下山,你偏上山,还带着个娃娃!”

“我从山东老家来探望丈夫,约好在格尔木过节,谁知他临时有任务下不来,我这才往山里赶。”

“你这是千里寻夫啊,丈夫在哪儿工作?”

“他在不冻泉兵站当兵。”

“那上车吧。”

司机再没有说什么,他启动马达,开车。

贺嫂抱着小茶花坐在驾驶室里。小茶花轻轻地从干涩的嘴里挤出几个字:“爸——爸——”

“她病啦?”司机问。

“我们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又坐了两天两夜的汽车,可能太累,孩子受不住。”贺嫂说着紧搂了一下小茶花。

看着昏昏沉沉的小茶花,司机知道是让讨厌的高原反应症给缠上了,他加快了速度,想尽快把贺嫂送到她丈夫所在的兵站。

汽车在盘山道上行驶,雪依然下着,两道刚刚出现的车辙,很快就被悄然无声的落雪盖住。小茶花在贺嫂的怀里半醒半睡,不停地喊爸爸。贺嫂一会儿抬头看前面的路,一会儿低头看女儿,两行泪悄然而下。

自从上次老贺回家探亲,一别就是五年,女儿都四岁了,还没有见过爸爸,贺嫂想到这些,终于未能抵挡得住揪心的企盼,带着孩子奔昆仑山不冻泉兵站来了。

老贺自沂蒙山到昆仑山来当兵,一干就是十多年。这些年,他在天寒地冻的不冻泉兵站操持,他是那儿的上尉指导员。他的所有柔情就是写给贺嫂的信中的那句话:无论如何,年要三人一起过。

小茶花的小嘴干干的,上下嘴唇起了皮,呼吸也越来越急促。

贺嫂又慌又急又没主意,才想起了竟没给孩子带水和药。

司机停下车,把自己水壶里仅有的一点水滴进了小茶花的嘴里。

贺嫂以为头痛脑热是累的是乏的,扛一扛就会过去,在老家都这样,谁知道,唉!

司机加大油门赶路,车向不冻泉兵站飞驰。

贺嫂紧紧地搂着小茶花。昆仑山的落雪依然无声。

车,终于到达了不冻泉兵站,然而小茶花已经停止了呼吸,贺嫂抱着的是女儿微温的尸体。悲剧发生在路上。

整个兵站的人都被惊呆了,大家围着这辆汽车,脱帽默默地肃立着。贺嫂仍然抱着小茶花坐在驾驶室里。

此时的老贺正在百里以外的哨卡执行任务,对妻子到站和发生的悲剧他自然一概不知。

天黑后,战士们劝贺嫂进站歇歇。她倒也不固执,下了车就往站里去。依旧抱着女儿,不说一句话。

不冻泉兵站的除夕之夜,仿佛被推到了一个寂冷、死亡的角落,没有笑声,没有歌声,甚至没有灯光。警卫班班长对贺嫂说:“嫂子,你太累了,让我抱抱咱们的小茶花吧!”说完,他接过小茶花。

看到班长这么做,所有的战士都跑过来排成队等候抱小茶花。就这样,你抱半小时,他抱十几分钟,一直到天亮,又到天黑。

整整两天两夜,小茶花的小身体在不冻泉兵站战士的手里传递着。直到老贺执勤回来,站上才爆发出雷吼一样的哭声。

昆仑山跟着士兵一起恸哭。

这一夜,不冻泉兵站的战士们唱着《十五的月亮》:“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你守在婴儿的摇篮边,我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你在家乡耕耘着农田,我在边疆站岗值班。啊!丰收果里有你的甘甜,也有我的甘甜;军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一遍又一遍……

昆仑山的落雪依然无声。

(有删改)

2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三段交代了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时令特点,突出了高原环境的美丽而残酷,为故事的发生奠定了悲壮的基调。
B.开始时,司机很不情愿捎带贺嫂和小茶花上山,但后来同意了,是因为看到她俩在雪地里冻得可怜和上山心情十分急迫。
C.司机富有高原生活经验,从小茶花喊“爸爸”的声音以及昏昏沉沉的状态得知小茶花有高原反应,而贺嫂却缺少这样的生活经验。
D.老贺已经五年没回家探亲了,也没见过自己四岁的女儿,他迫切希望妻子带女儿来兵站,三个人一起过年,这最终导致小茶花在路上病亡。
E.故事的结局是不冻泉兵站的战士们一遍又一遍地唱着《十五的月亮》这支歌,它表达了战士们的情怀,升华了故事的意义。
22.小说画线句三次描写了下雪的情景,请选择其中的两处简要分析其作用。
23.小说标题“高原的茶花”有什么寓意?以它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018-05-1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福建省龙岩市武平一中、长汀一中、漳平一中等六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九、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易(0.85)
名校
2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①______________。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②______________

如果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③______________

2021-06-04更新 | 706次组卷 | 70卷引用:2016届广东省省实附中高三上10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十、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5)
2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最近,一篇题为《物质幸福时代已经结束,新时代来临》在朋友圈刷屏。文章说:“所谓新幸福,就是摆脱金钱、时间、场所等外物的束缚,让我们重新获得自由。”并给出了一些获得幸福的方法: 一、以愉悦的心态面对辛苦。二、与其一味推销自己,不如提供帮助。三、做不依赖任何平台、靠实力说话的人。

怎样才能获得幸福?请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谈你的看法和理由,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2018-05-1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福建省龙岩市武平一中、长汀一中、漳平一中等六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17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10
文言小题
1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2
阅读与鉴赏
3
作家作品
4
名句名篇默写
5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85字音  字形选择题
20.65文言实词选择题
30.65文言实词选择题
40.65文言实词选择题
50.65文言实词选择题
70.65一般文言虚词选择题
80.65文学常识综合选择题
90.65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题
100.65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240.85情境补写  简明  连贯语言表达
二、文言小题
60.65判断句  被动句  倒装句选择类
三、现代文阅读
11-130.8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学术论文
21-23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其他小说
四、文言文阅读
14-170.65脱脱等  史传文
五、古代诗歌阅读
18-190.65其他南宋作家  词
六、名篇名句默写
200.6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七、作文
250.65道德与社会  哲理与生活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