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市级联考】广东省中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 高二 期末 2019-03-17 496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人确信天地山川、花草树石有某种德性,并力图借助它们砥砺自己修德。比德观是从自然物象中体悟人伦之理,然后效法自然物象,因而是推天道以明人事与以人合天的逻辑延伸。

比德观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观念,认为自然物象的某些特征有若德性的显现,通过欣赏、效法它,可以从中得到道德的夹持。

从义理逻辑上讲,“比德”首先是一种道德功课,但它又对中国古人的审美意识产生深远影响。战国时期,屈原常以青草美人比况志行的高洁,堪称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咏物诗的《橘颂》,便是一比德的名篇。而“四君子“岁寒三友”所以成为中国古代绘画永恒的画题,原因正在于它们是人格的象征,如松柏喻坚贞,兰竹喻清高。

有相当多的论者错误地认为“比德”是儒家独有的观念。实际情况则是比德观是中国古人的普遍观念,既不是儒家所创始,亦非儒家所独有。《老子》也常用天地、水、江海、溪谷等自然物象来比况道之玄德,最简洁的说法莫过于“上德若谷”“上善若水”,这些都是再明确不过的比德观念,只是没有点出“比德”二字而已。这说明,在儒家之先、儒家之外,已存在鲜明的比德观念。

中国自古以来有一种“尊天情结”。中国哲人之所以尊天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天地有着崇高的德性,世人需要悉心体取,进而依照所谓的天德行事,以来塑造人的在世方式。这种观念自天而言,是推天道以明人事;自人而言,是要求人道去合天道。如果人能“与天地合其德”,就是天人合一了。

这种“德配天地”的观念推扩开来,很容易使人由天地迁想到山水玉石、花草树木等自然物象,因为它们也属“天”的范畴。中国古人往往从日常所见的自然物象中体味出道德启示,这在《周易》中体现得最为集中,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当然,自然物本无德性可言,事实是人将德性附会到自然物上,所以有论者质疑比德观,他们认为,这种“远取诸物”的类比推论从无生命跨到生命界,是一种不伦不类的比拟,而且把物的特性和人的品德对应得越确凿,就越显得生硬而勉强。笔者以为,这类质疑确有一定道理,但不能上升为对比德的全盘否定。在强调天人感通的古人那里,认为自然物若有德性的比德观念是十分自然的,而且这种究天人之际的比德观内含着某种独特智慧。

(摘编自汪韶军《究天人之际的比德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观念,比德观坚信天地万物有某种德性,从中可以获得道德的夹持。
B.中国古代很多学术派别其实都具有比德观,相比于儒家,《老子》在这方面显得尤为突出。
C.中国古人认为天地有崇高的德性,人道应合天道,所以自古以来就有一种“尊天情结”。
D.古人将德性附会到自然物象上,是缺乏逻辑支撑的,难免会生硬,但不能因此认为比德观毫无价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由中国古人的认识出发,指出比德观是什么,明确了论述的处象和范围。
B.“岁寒三友”成为中国古代绘画题材,印证比德观对中国古人的审美产生深远影响。
C.第四段通过儒道的正反对比论证,说明儒家之先、之外,已存在鲜明的比德观念。
D.文章结尾段作者运用辩证思维,一分为二对那些质疑比德观存在的说法做了评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尔基写《海燕》赋予海燕不畏暴风的勇士形象,也是比德观的体现。
B.了解中国古人的比德观,有助于提升道德素养,也有利于提升审美水平。
C.苏轼的名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就是属于推天道以明人事。
D.中国古人的佩玉、朝臣服饰上的麒麟鸟兽纹饰应有受“比德观”的影响。
2019-03-0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广东省中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少为诸生,泰山太守薛悌命为督邮。郡督军与悌争论,名悌而呵之。隆按剑叱督军曰:“昔鲁定见侮,仲尼历阶;赵弹秦筝,相如进缶。临臣名君,义之所讨也。”督军失色,悌惊起止之。黄初中,为堂阳长,以选为平原王傅。王即尊位,是为明帝。以隆为博士、驸马都尉。帝初践阼,群臣或以为宜飨会,隆以为不飨会,帝敬纳之。

迁陈留太守。犊民酉牧,年七十余,有至行,举为计曹掾;帝嘉之,特除郎中以显焉。迁侍中,犹领太史令。崇华殿灾。诏问隆:“此何咎?于礼,宁有祈禳之义乎?”隆对曰:“夫灾变之发,皆所以明孝诫也,惟率礼修德,可以胜之。”迁光禄勋。帝愈增崇宫殿,雕饰观阁。百役繁兴,者万数,公卿以下至于学生,莫不展力,帝乃躬自掘土以率之。而天作淫雨,冀州水出,漂没民物。隆上疏切谏曰:“盖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然则士民者,国家之镇也;谷帛者,乃士民之命也。谷帛非造化不育,非人力不成。是以帝耕以劝农,后桑以成服,所以昭事上帝,告虔报施也。今上下劳役,疾病凶荒,耕稼者寡,饥馑荐臻,无以卒岁。宜加愍恤,以救其困。”书奏,帝览焉,谓中书监、令,曰:“观隆此奏,使朕惧哉!”隆疾笃,口占上疏曰:“天下之天下,非独陛下之天下也。臣百病所钟,气力稍微,自舆出,归还里舍。若遂沉沦,魂而有知,结草以报。”诏曰:“生廉追伯夷,直过史鱼,如何微疾未除,退身里舍?”隆卒,遗令薄葬,敛以时服。

(节选自《魏史•高堂隆传》,有删改)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群臣或以为飨会 宜:应当
②百役繁兴,者万数 作:劳作
自舆出,归还里舍 辄:就
④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可以决。 就:完成
⑤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姐,我为鱼肉,何辞为?” 让:贵备
⑥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怠:懈怠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邢督军悌争论
②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B.①特除郎中显焉
②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清风,照之以明月
C.①非独陛下天下也
②外无期功强近
D.①国家之镇也 ②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6.下列文言文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何以守位?曰仁。
B.有至行,举为计曹掾。
C.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D.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以罪?
7.下列对文中词语及课本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古代官名,主要指学术上专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后来一般都设在太学或国子监中。
B.结草,代指报恩,此典故在本文段中的意思与李密《陈情表》“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一句中的意思相同。
C.《史记》,“前四史”之一,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内容有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
D.宇宙,古人认为“古往来今谓之宇,四方上下谓之宙”,《滕王阁序》中“觉宇宙之无穷”中的“宇宙”指天地。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灾变之发,皆所以明孝诫也,惟率礼修德,可以胜之。
(2)今上下劳役,疾病凶荒,耕稼者寡,饥馑荐臻,无以卒岁。宜加愍恤,以救其困。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019-03-0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广东省中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9.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悲秋

黄公度

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注】①宋人黄公度国反对朝廷推行的投降求和政策,被扣上“讥谤”国事的罪名,贬为肇庆府通判。
(1)请合理补充相关成分,说说颈联的意思,
(2)请简要分析颔联中叠词的妙处。
2019-03-0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广东省中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10.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蓬山此去无多路,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3)怡然不动,俶而远逝,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4)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7)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8)商旅不行,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2019-03-0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广东省中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狗眼

聂鑫森

季兴决定今晚去叩访曹真。

临出门时,老婆对他说:“你提点什么东西去吧,几年没上曹真家了。”季兴说:“俗!我们是大学的同学,而且玩得挺铁,提着东西去像什么?”老婆讥讽地说:“我听说他家那条哈巴狗,见了送东西的人就格外亲热。”

“胡扯!”

季兴就这样潇潇洒洒地出了门,然后走在社区铺满灯影和树影的大道上。十年前,在大学念中文系时,他们住在同一间宿舍,可以说是无话不谈。毕业后,一起分到市里惟一的一家党报工作。干到第五个年头,跑党政报道的曹真,突然调到市税务局去任办公室主任,很快就当上了副局长,副处级待遇。而季兴呢,还只是报社新闻部的主任,但他不后悔,他喜欢新闻这个行当。

季兴和曹真几年前都先后搬到了这个社区,偶尔在路上碰到了,寒暄几句,就匆匆而别。曹真永远是一副忙忙碌碌不容人打扰的模样,而季兴则全身透出一股清高自居的劲儿。当然彼此都知道对方家里的电话和手机的号码,彼此也会轻描淡写地说“什么时候闲了,我来拜访你”之类的客套话。今晚季兴要去曹真家,目的不是要去叙旧,而是有一件事要当面通报一声,要不老同学的面上说不过去。

季兴所主持的新闻部,底下有一个“内参”小组,早几天写了一篇《长兴街税务所白吃白要成何体统》的批评性稿件,作为不公开发表的“内参”已分送给市委各个常委。季兴今晚揣着这个用信封装好的影印件,就是想拿给曹真看一看,也让他知道某些部下的劣迹,赶快进行严肃的治理。

季兴在二十分钟后,按响了住在八栋中门二楼曹真家的门铃。

门徐徐打开,胖胖的曹真大声说:“快进来,快进来。”

紧接着一只浑身洁白的哈巴狗蹿了过来,并张着嘴亲热地叫了两声,然后立了起来,两只前脚在空中摆动了几下,分明是表示欢迎的意思。

季兴暗笑老婆的无稽之谈:我手上什么东西也没带,这狗照样对人亲热!

曹真让季兴在大客厅正中的真皮沙发上坐下,沏上一杯“特级龙井”茶,递过一枝“大中华”香烟。

季兴问:“嫂夫人和孩子呢?”

“她爸住院了。她领着孩子去看看。”

那只狗此刻安静地伏在季兴的脚边,狗的身上分明飘逸出香水的味儿,季兴忍不住用手去抚抚它柔细的毛。

季兴说:“这是一条挺可爱的狗。”

曹真笑了,然后问道:“怎么今儿来看我了?”

“想念老同学呗。”

假话,假话。这么多日子不想,今晚想了?有什么事要我帮忙,只管说。”

“没有事找你帮忙就不能来看看你?当官的思维就和我们不一样。”

曹真似乎有些遗憾,嘴角扯了扯,又扯出一脸的笑,说:“季兴,你来了,我倒有事要找你帮忙哩。”

“行,你说。”

“长兴街税务所是我‘蹲’的一个‘点’,税收任务完成得好,作风也正派,你能不能派几个记者,搞出一个典型报道,当然,你大驾光临更好,我来亲自接待怎么样?”

季兴说:“我回去向总编汇报一下,好不好?”

“行。”

季兴本想立即把那个“内参”影印件拿出来,但又忍住了。他心里想,是曹真高高在上,根本就没下到长兴街税务所去呢,还是下去了,却对那些歪风邪气姑息纵容?要么就是自个儿有所染了。季兴真的没有想到长兴街税务所是曹真的“点”,原以为他不过是个副手,这事与他没有直接的联系,现在看起来,他真是个当事人了。如果猛地一下把影印件抛出来,会大扫曹真的面子,弄得双方都很尴尬。

季兴此刻极想换一个轻松的话题,比如谈一谈大学的生活,谈一谈孩子什么,曹真的手机却响了。

“我是曹真。啊,半个小时后来我家,谈点工作上的事?好吧,我等着。”

季兴松了一口气,他可以大大方方地告辞了。于是他站起来,说:“曹真,以后我再登门拜访,好吗?”

“好。真是对不起。这些人也是,非得上家里来谈工作。”

季兴走向门边。那只狗突然蹿过来,一口咬住了季兴的裤管,咬得紧紧的。

季兴一下子愣住了。

曹真的脸变得通红,说:“宝宝,让客人走,听话。”狗就是咬住不松。

季兴立刻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他从口袋里掏出那个装着影印件的信封,说:“曹真,忘记把这个东西给你了。”

“这是什么?”

“看了你就知道了。”

哎,老同学,还这么客气。”

狗松开了咬住的裤管。这狗眼倒是挺亮,这样的场景它定是见得多了,可它不知道那信封里装的只是一份稿件!

季兴逃也似的离开了曹真的家。

(微型小说选刊》2015 年第 3 期)

1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主要塑造了季兴、曹真两个人物形象,特别对曹真作了比较精细的刻画,通过语言描写突出了曹真虚伪的性格。
B.小说开头写季兴和老婆的对话,为故事情节的发展设下了悬念,“季兴立刻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得益于老婆的提醒。
C.小说中讲到季兴和曹真是大学同宿舍同学,关系融洽,这一背景的交代,旨在说明现实生活中没有永远的朋友。
D.曹真“忙忙碌碌不容人打扰”,季兴“清高自居”,两人不同的性格形象,暗示他们之间矛盾的发生不可避免。
E.报社的新闻稿件是本文的行文线索,季兴去曹真家拜访是因为稿件,离开也是因为两人对稿件内容的看法不同。
12.文章开头写季兴“潇潇洒洒地出了门”结尾却“逃也似的离开”,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
13.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狗眼”为题的好处。

六、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今年,根据国务院相关文件,国资委对国有企业久假不归的人员进行了登记、查访、清理,严肃整顿国企单位人员纪律作风。
②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总价值高达 500 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这事闹得满城风雨,引起有识之士的谴责。
③湖北大学古籍所的研究人员积多年词典编纂经验,披沙拣金向读者推出一部收词精当、释义精准的大型成语词典。
④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北京游人如织,但也出现了一些不文明现象,乱扔垃圾蔚然成风,给首都环卫工人带来极大不便。
③反腐败、打击资产泡沫、强化法治等是当前各级政府深化改革的重头戏,然而深化改革须弃实用主义,改革攻坚也力戒首鼠两端
⑥《今日在线》播出一段感人视频,某市民警和消防员苦心孤诣地对一个轻生女子进行劝说,一个小时后,终于缓解了该女子情绪。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③⑥D.①⑤⑥
2019-03-09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广东省中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黄金周临近,针对黄山每年人满为患的情况,风景区管委会建议广大游客提前预订山顶宾馆,以免届时晚上来的游客没有房间。
B.近些年,央视拍摄《舌尖上的中国》《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一大批文化精品节目,陆续登录各种媒体,反响甚好。
C.改革开放 40 年的历史证明,只有让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改革大业才能凝心聚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稳健前行。
D.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所认
2019-03-09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广东省中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6.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文学批评①______是一种认识,②______还是一种审美再创造,以往我们的批评,实际上③______对作家作品的一种认识、一种评价,这自然是批评的一种基础。④______,仅仅意识到这点,批评⑤_____处于一般反映的境界,⑥______意识到文学批评还是一种审美再创造的时候,批评才能迈进更高的境界。

A只是因此还只倘若
B不仅而且只是但是还只只有
C还是还是仍然只有
D不仅而且还是因此仍然倘若
A.AB.BC.CD.D
2019-03-09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广东省中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易(0.85)
17. 下面一段文字在词语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请提炼出其中的一个特点,然后以“纪念”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要求:(1)所写文字具有这个特点;(2)主题突出,文意完整;(3)字数为 40-70 字(含标点符号)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

(摘自老舍《想北平》)

2019-03-0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广东省中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易(0.85)
18. 因果思维是探讨事物原因和结果之间关系的一种思维方式,比如下列文段,请运用因果思维,以“传统文化”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要求:(1)所写文字具有这种思维特点;(2)主题突出、文意完整;(3)字数为 60-80 字(含标点符号)。

总之,就当前青少年的消费心理与行为而言,讲求实际、追求实惠是主要趋势。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他们自身基本上还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诸如勤俭节约的这一类被长期弘扬的思想观念对他们仍然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2019-03-0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广东省中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易(0.85)
名校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能力还没达标,就嫌薪水少;明明没啥钱,打扮却大牌得不得了;稍微受点批评,玻璃心就碎了;父母尚在苟且,已在炫耀诗和远方……在你我身边,这样的年轻人并不鲜见。


对此,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03-23更新 | 502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5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作家作品
2
阅读与鉴赏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学术论文
11-13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其他小说
二、文言文阅读
4-80.65其他清代作家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90.65其他南宋作家  诗
四、名篇名句默写
100.94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40.65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150.65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题
160.65关联词语选择题
170.85扩展语句语言表达
180.85文化积淀语言表达
六、作文
190.85生活体验  价值理念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