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0年东北三省高三高考原创模拟卷(三)语文试题
全国 高三 三模 2020-01-13 19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当代作家怀着深厚的人文情怀,直接或间接反映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制度创新及其对社会、民族、国家前途的影响,聚焦制度创新与人民生存境遇、生命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深刻关联,做出富有创造性的艺术阐释,为透视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文明状态、时代生活氛围和精神风貌等,提供了鲜活的艺术形象范本,汇聚成一部宏大史诗。

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革命文学主要反映由中国共产党率领的人民军队,推翻压迫中国人民的“三座大山”,从而使当时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农民得到赖以生活的土地。赵树理发表的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通过新旧情况对比,突出废除封建婚姻制度、移风易俗和进行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如何通过卓有成效的社会组织,引导广大人民创造新的美好生活,任务尤为复杂和艰巨,文学作品对此进行了生动呈现。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利用互助协作的力量来发展生产力,得到广大农民拥护,使农村的合作经济快速增长,被视为我国社会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柳青创作的小说《创业史》延续革命英雄主义传统,生动塑造了以梁生宝为代表的新中国农民“建设英雄”的新人形象,鼓舞广大农村和各行各业读者,为建设新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周立波的《山乡巨变》细致入微地表现了站起来的中国农民,摒弃小农意识,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初级社向高级社发展演变过程中的思想感情、心理状态和理想追求,展现他们走向共同致富的精神风貌和新农村的社会面貌。

《创业史》《山乡巨变》等作品出现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绝不是偶然的,它们是在全新的时代中,人民的创造激情被唤醒而迸发出无穷活力的文化结果。它们源自现实,又充溢着理想主义情怀,把制度创新带来的社会变迁、精神活动化为不朽文字,为时代为民族留下宝贵精神财富。

改革开放以后,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则讲述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的人生奋斗故事,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老大孙少安在农村办起了砖厂,成为乡亲致富的带头人,弟弟孙少平则走进城市建筑工地和国有煤矿,成为技术能手和劳动模范。兄弟俩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收获富足与爱情、经历挫折与成功、体验痛苦与欢乐,在锲而不舍的奋斗历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新人形象的出现,是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这一时期小说创作具有浓厚现实主义特点,广大作家把人民情怀与形态多样的现实主义叙事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创设出一个有使命担当意识的现实主义审美文化语境,把文学的历史观照和形象的现实观照结合起来,描绘了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探索制度创新的社会风貌,演奏出一曲曲慷慨激越、催人泪下的现实主义文学凯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创作提供广阔表现空间,催生了一大批反映中国社会新变化的各类题材作品,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成为近年来小说创作的重要主题。同时生态小说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进程进行艺术化呈现。叶广芩秦岭系列小说塑造了人类学家陈华等一批“具有生态文明智慧和生态文化人格的生态维护者”形象,他们敬畏生命,尊重生态规律,对自然和社会的心灵契合,有着独特认识和见解。反腐题材小说受到读者关注。周梅森《人民的名义》等作品,以生动故事反映这一历史进程。这些作品生动形象反映全面依法治国制度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巨大成就,为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正气提供生动艺术载体。

除此之外,医疗题材小说关注生命健康,教育题材小说聚焦教育改革、青春成长,经济题材小说面向产业发展、市场监管……这些作品通过描摹生活万象和人情故事,反映社会风貌和世态人心。

1.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当代作家用人文情怀,为透视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文明状态、时代生活氛围和精神风貌等提供艺术形象范本。
B.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使得中国革命文学开始反映中国共产党率领的人民军队的地位。
C.源自现实,又充溢着理想主义情怀的《创业史》《山乡巨变》等作品反映了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人民的创造激情被唤醒而迸发出无穷活力的文化结果。
D.周梅森《人民的名义》展现了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制度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巨大成就,是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正气的艺术载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整体结构是总分结构,按照时间顺序来梳理,论述了中国当代文学与时代发展的紧密联系。
B.文章广泛运用类比论证、举例论证,引经据典,使本文更有说服力。
C.文章将文学作品仅仅与自己的论点相关联,表现了作者的理性态度及其鲜明的积极态度。
D.文章引言周梅森的《人民的名义》情节,更突出了当代十八大以来反腐作品的快速发展。
3.关于原文改革开放以后的文学作品特征叙述,下列不能很好体现的一项是(       
A.赵本山小品“改革春风吹满地”体现了改革开放文化特点。
B.90年代初期韩磊的《走四方》引起大众“创业热”。
C.改革开放作品主要体现“奋斗”“实际”的本质。
D.歌曲《春天的故事》主要体现中华儿女向往春天、致敬邓小平总设计师、不断奋斗。
2020-01-11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东北三省高三高考原创模拟卷(三)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西孟庄遗址位于山东滕州市界河镇西孟村南,为配合枣菏高速公路建设。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18—2019年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首次揭示出一座完整的龙山文化小型聚落。

遗址现存地层堆积较简单,多数区域遗迹现象直接暴露于表土层下。除个别战国、汉代墓葬外,其余均属龙山文化早中期。

据层位关系可分下层方形围墙阶段和上层圆形围墙阶段两期。早期方形围墙阶段发现密集柱洞,基槽内沿分布一周柱坑,大部分柱洞都位于柱坑中。晚期圆形围墙阶段,其外环绕浅沟,其内有大量房址。圆形围墙恰处于方形围墙内,建筑方式、形制结构与方形围墙相似。围墙以内的房址共确认34座,另有大量柱坑、柱洞。房址多为方形地面式木骨泥墙建筑,分单、双、三间不等,面积多为15—25平方米。

材料二: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洪河遗址——首次在嫩江流域揭露史前聚落

洪河遗址坐落于嫩江中游右岸高出江面的二级台地的临江边缘,东北隔江与梁思永先生1930年发掘的昂昂溪五福C遗址相距约10公里。遗址堆积深厚,文化层厚达3米,保存良好。

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昂昂溪文化房址12座,面积在40—105平方米之间,以60—80平方米的居多。房址均为圆角长方形半地穴式,确切地应称为长条形,多数面阔不及进深的1/2。出土器物包括陶、石、骨、角、蚌等质地,陶器器形有罐、碗、壶、杯、支座和纺轮等。石器数量较少,尤以骨镖形制富于变化,工艺精湛。

2019年度的发掘,首次在嫩江流域揭露和明确了史前聚落的形态,对于中国史前考古的聚落研究具有特定的意义。环壕的出现、大型房址的使用,说明嫩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渔猎文明存在定居模式,缩短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嫩江流域社会发展进程与同时期中华文明核心区的时间差。

材料三:陕西石峁遗址皇城台大台基遗迹——精美石雕改写史前艺术史

石峁遗址为中国已知规模最大的龙山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城址。2016至2018年,历时3年完成了对遗址核心区域皇城台门址及东护墙北段上部的揭露。自2018年开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队、神木市石峁遗址管理处对台顶进行发掘,在台顶东部发现了一处规模宏大的建筑台基,分布大量建筑基址,暂称“大台基”。经2018至2019年发掘,大台基轮廓逐渐清晰。

根据夹道地层内堆积及建于台基顶部房址的测年数据分析,皇城台大台基修建和使用年代不晚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墙面上镶砌石雕的现象应与石峁遗址中发现的“藏玉于墙”具有相同的精神内涵。大台基南护墙出土石雕的风格可能与中国北方地区的石雕“传统”密切相关,也可能影响了“后石家河文化”的玉器、夏代的绿松石“龙”,甚至商周青铜礼器的艺术构思和纹饰风格。

材料四:

青海乌兰县泉沟吐蕃时期壁画墓——揭示青海丝路文化交流盛况

泉沟墓地壁画墓(一号墓)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希里沟镇河东村东2公里处,分布于泉沟周边的山谷地带。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在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安排部署下,在海西州委州政府、乌兰县委县政府的支持配合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和乌兰县文体旅游广电局联合对该墓葬进行了发掘。

泉沟一号墓形制为带墓道的长方形砖木混合结构多室墓。墓室由前室、后室和两个侧室组成。前室砖墙和后室柏木墙表面均绘壁画,剥落较严重。前室墓门侧壁画内容为牵马迎宾武士,其他壁面原绘有狩猎、宴饮、舞乐等内容,但损毁严重,顶部描绘各类飞禽走兽、祥龙飞鹤。后室四壁绘有放牧动物、帐居宴饮、汉式建筑、山水花卉等内容,顶部绘日月星辰、神禽异兽、祥龙飞鹤等图像。各室门框上彩绘宝相花图案。前后室内中央各立一根八棱立柱,表面彩绘有莲花图案。在后室内发现大量彩绘漆棺构件,应该为双棺,棺表髹黑漆,再施彩绘,内容有骑马行进人物、飞鸟、花卉、几何图案等。

泉沟一号墓是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唯一的一座吐蕃时期壁画墓,绘画技法具有浓郁的唐风影响,图像内容凸显出高原游牧民族特色。墓葬内出土有罕见的彩绘漆棺和鎏金王冠,表明该墓葬具有非常高的规格,墓主可能与吐蕃时期当地的王室有密切关系,说明吐蕃时期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设置有高级别的行政和军事建制。

4.下列对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早期方形围墙阶段发现有大量房址的密集柱洞,多为方形地面式木骨泥墙建筑,分单、双、三间不等,面积多为15—25平方米。
B.洪河遗址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昂昂溪文化12座房址均为圆角长条形半地穴式,以陶器为多。
C.石峁遗址是我国已知规模最大的夏代早期城址,2016至2018年的3年中,完成了对遗址核心区域皇城台门址及东护墙北段上部的揭露工作。
D.在多方支持下挖掘出的泉沟一号墓,是长方形砖木混合结构、共有两个室墓组成。
5.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洪河遗址标志着我国首次在嫩江流域揭露和明确了史前聚落的形态,对于中国史前考古的聚落研究具有特定的意义。
B.嫩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渔猎文明的定居模式,缩短了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文明核心区的时间差。
C.石峁遗址影响了夏代的绿松石“龙”以及商周青铜礼器的艺术构思和纹饰风格。
D.泉沟一号墓是目前青藏高原唯一的一座吐蕃时期壁画墓,体现了吐蕃时期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设置有高级别的行政和军事建制。
6.以上的考古发现有哪些价值?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0-01-1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东北三省高三高考原创模拟卷(三)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又闻栗子香

刘丽华

板栗熟了。

回到老家的镇子街上,沿街卖着花样栗子——栗子桂花茶、栗子藕粉羹、栗子枣酥饼、栗子罐头……

一进村口,山山岭岭的栗树,红瓦白墙的村落,家家户户的院子里晒着栗蓬、栗果,一片黄绿,一片褐红。不远处是收购板栗的货车,栗农们扛着大袋大袋的栗子往车上码,额头冒汗,脸上带笑。

吃过午饭,我们一大家子挑着箩筐,戴上手套、草帽上山摘板栗。山坡上的板栗树,主干碗口粗壮,树叶浓密,一束束黄绿带刺的栗蓬挂满枝头,挤挤挨挨三个一群两个结伴的,大多笑裂了嘴,露出褐红油亮的栗子来。一个栗蓬,住着两到四颗不等的栗子,有圆有扁。“啪”的一声脆响,甚至是“啪、啪、啪”的串响,树下的草丛里,便可见坠落的栗蓬,甚至正在弹跳的栗子。

姨父操起长竹竿打板栗,或一阵猛敲,或一竿扫多个枝丫,栗蓬“哗啦哗啦”地下坠跳弹,跳到杂草丛里还打着滚儿,滚落远处的多是没开裂的栗蓬。表哥、妹夫爬上树去摇板栗,在树下捡板栗的是表妹、大姨和我,小侄女与邻家伙伴剥果肉吃,咬得“嘭嘭”脆响,嘴一刻也闲不着,还把谜语当歌唱:“开花像柳絮,果子像刺猬。剥开三层皮,方能吃到嘴。”“红木盒儿圆,四周封得严。打开木盒看,装个黄蜡丸。”没花多少工夫,就收获几箩筐板栗。

挑回家的板栗,先不急着分拣、脱壳,一股脑儿倒在院子里摊开晒上一两天。若遇阴天,就静置在堂屋待上一阵,等未张口的栗蓬自动裂开,才是分拣之时,对付没咧嘴的栗蓬,用脚踩着来回滚动即可脱壳。栗蓬、栗荴,栗农都不废弃。像栗蓬,是一味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的药,家人谁受了风寒,可以将干栗蓬粉碎煎水喝

小侄女要吃糖炒栗子,姨父要求栗子烧鸡,大姨是爷孙意见都笑纳,一边将栗子浸泡,等待用茶油、饴糖伴粗砂爆炒,一边下滚水煮几滚,去壳去荴来烧鸡。要炒的浸泡好了,要烧的剥出了果肉。很快,鸡香栗香交融一起,香气扑鼻。

小时候,我家外面的弄堂口,就有一个现炒现卖糖炒栗子的摊位。那一口支起的大锅,总在热气腾腾地翻炒着,弄得整条弄堂香喷喷的。孩子围上去,即使兜里掏不出一个硬币,光看看油滑铮亮的栗子,咽咽口水也觉得好。

有一次家里来了堂姐妹,母亲没什么接待客人,让我去弄堂口买糖炒栗子,结果我一连买回三包,用草纸包裹,用麻线捆扎。我与堂姐妹人手一包热乎乎的糖炒栗子,那次可饱尝人间美味:灌香糖。这个“灌香糖”,后来才知是清朝人给糖炒栗子的美名。

一日,我路过一个煮栗子摊位,看到一粒粒没张口的原装栗子,刚看品相,以为不好剥皮,可热情的摊主招呼我品尝,她随手拿一粒,两指一捏,应声壳裂,荴肉不粘,一尝,又香又甜又粉。我买一袋回家,正赶上芋头排骨煲上桌了,我不管不顾,一口煮板栗,一口芋头汤,心想,“栗子甘甜美芋头”,再美味也不过如此。

7.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中主要写板栗之香,围绕这个话题,开篇点题,紧抓文章主旨。
B.作者在描写“摘栗子”的时候,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写出摘栗子的快乐。
C.文章划线句子展现的栗子的重要作用,“栗蓬、栗荴,栗农”都是中药的药材,有一定的功效。
D.文章处处在写“栗子香”“栗子甜”,用栗子的嗅觉、味觉感受进而写出了作者内心的甜美。
8.文章围绕着栗子,写了哪些往事?又有着作者怎样的思考呢?
9.请赏析“一进村口,山山岭岭的栗树,红瓦白墙的村落,家家户户的院子里晒着栗蓬、栗果,一片黄绿,一片褐红”的妙处。
2020-01-11更新 | 15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年东北三省高三高考原创模拟卷(三)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其侯窦婴者,孝文后从兄子也。父世观津人。喜宾客。孝文时,婴为吴相,病免。孝景初即位,为詹事。梁孝王者,孝景弟也,其母窦太后爱之。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后传梁王。”太后欢。窦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太后由此憎窦婴。窦婴亦薄其官,因病免。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

孝景三年,吴楚反,上察宗室诸窦毋如窦婴贤,乃召婴。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太后亦惭。于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乃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所赐金,陈之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财取为用,金无入家者。窦婴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兵已尽破,封婴为魏其侯。诸游士宾客争归魏其侯。孝景时,每朝议大事,条侯、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

武安侯田蚡者,孝景后同母弟也,生长陵。孝景子武帝时,武安宴诸宾,魏其以灌夫故后因坐之。而于是上使御史簿责魏其所言灌夫,颇不雠,欺谩。劾系都司空。孝景时,魏其常受遗诏,曰“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及系,灌夫罪至族,事日急,诸公莫敢复明言于上。魏其乃使昆弟子上书言之,幸得复召见。书奏上而案尚书大行无遗诏诏书独藏魏其家家丞封乃劾魏其矫先帝诏罪当弃市。五年十月,悉论灌夫及家属。魏其良久乃闻,闻即恚,病痱,不食欲死。或闻上无意杀魏其,魏其复食,治病,议定不死矣。乃有蜚语为恶言闻上,故以十二月晦论弃市渭城。

(节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书奏上而案尚书/大行无遗诏/诏书独藏魏其家/家丞封/乃劾魏其矫/先帝诏罪当弃市
B.书奏上/而案尚书大行无遗/诏诏书独藏魏其/家家丞封/乃劾魏其矫先帝诏/罪当弃市
C.书奏上而案尚书/大行无遗诏/诏书独藏魏其/家家丞封/乃劾魏其矫/先帝诏罪当弃市
D.书奏上/而案尚书大行无遗诏/诏书独藏魏其家/家丞封/乃劾魏其矫先帝诏/罪当弃市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梁孝王,汉景帝刘启的弟弟。汉朝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封子嗣为诸侯王。
B.太后,中国古代通常把皇帝的母亲称为太后,并且太后不一定是皇帝的生母,也可能是养母。
C.孝景,汉景帝刘启年号。年号,如清朝皇帝使用的“乾隆”“嘉庆“光绪”等等。
D.拜,文中指授予官职,这个意思也可以是如《出师表》中“陟罚臧否”的“陟”的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窦婴年少为官。窦婴是汉文帝皇后窦漪房的侄子,在汉文帝时做过吴国丞相,后来因病免官了。
B.窦婴忠君得罪太后。梁王刘武是窦太后小儿子,窦太后因为窦婴为皇帝开脱没有让“兄终弟及”实现而开出窦婴族籍。
C.窦婴建功封侯。因为平定七国之乱有功,被封为“魏其侯”,之后很多人士都投奔他这里来。
D.窦婴含冤而死。因为窦婴获罪,他做了一个假的遗诏,被小人弹劾最后被斩首示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赐金,陈之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财取为用,金无入家者。
(2)及系,灌夫罪至族,事日急,诸公莫敢复明言于上。
2020-01-11更新 | 12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年东北三省高三高考原创模拟卷(三)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歌子

黄庭坚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别时不似见时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从写景入手,却没有明说两人此刻心情,而是凭借室内黯淡的气氛曲折反映。
B.上联“无奈”一词笔锋一转,写出事与愿违,时间已到,不能迟留。
C.“柳叶”顺势而来,写二人情意绵绵,难舍难分,“别时”又一转,也是词人的自我慰藉。
D.本词写离别,末句宕开,以景作结,无限离恨尽在不言中,颇具蕴藉含蓄之致。
15.李清照认为“黄即尚故实”,但本词并未使用典故,倒是在写作手法上见长。请结合本词,具体分析。
2020-01-13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东北三省高三高考原创模拟卷(三)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