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湖北 高一 阶段练习 2020-04-01 10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经过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亚洲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面对历史的沧桑巨变,亚洲的未来既关乎亚洲各个国家,又影响整个世界的发展全局。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与全球性挑战、风险不断加剧的局面下,亚洲应如何自处并面对世界,成为世人广泛关注的议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明确指出,回顾历史、展望世界,我们应该增强文明自信,在先辈们铸就的光辉成就的基础上,坚持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努力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

总结亚洲文明,增强文明自信。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历史上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在亚洲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古巴比伦、古印度、中国先后孕育了人类的文明。从宗教到哲学,从道德到法律,从文字到语言,从诗歌到绘画,从礼仪到节庆,亚洲文明表现出高度成熟又相互区别的文明形态,奠定了亚洲宽广深厚的文明根基。此后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不同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繁衍,虽然各自的文化、宗教、信仰不同,但是亚洲人民以各种方式广泛开展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延续并共同拓展亚洲文明。可以说,亚洲文明从它的起源开始到后续的漫长发展,在整体上呈现为一个多元多向、相互借鉴融合的发展过程,而这一文明发生演进的独特过程赋予了这片土地更加开阔与厚重的底色,成为支撑亚洲国家共同发展与团结合作的坚固基石。

展望亚洲未来,深化合作共识。人类通过构想未来而改变现在,对未来的不同设想影响着人们当下的思想观念和道路选择。亚洲人民期待一个“和平安宁”“共同繁荣”“开放融通”的亚洲。和平安宁是亚洲国家发展的前提,安居乐业、普遍安全是亚洲人民最重要的福祉,没有了和平安宁,一切都会失去基础、沦为泡影;共同繁荣是亚洲国家发展的追求,只有经济繁荣、国家昌盛,人民生活需求才能得到普遍有效地满足;而开放融通则是维护亚洲和平安宁与实现共同繁荣的方式,亚洲各国只有在开放交流中增进共识,在求同存异中增强互信,才能在更大的视野中消除隔阂与搁置争议,共同促进并最终受益于亚洲整体的发展。

立足亚洲当下,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总是从历史走向将来,而连接历史与将来的唯有现在。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文化交流互鉴的健康展开需要引导和规范,否则就会被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裹挟,以某个国家或某个文明的立场区分文化的强弱、敌我、亲疏、远近,从而最终造成人类的互相敌对与伤害。为此,从文化交流的历史经验及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出发,要做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需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这四项主张各有侧重,又彼此涵容,形成了关于文明交流发展规律的有机整体。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强调了文明是多元与平等的,从哲学的存在论上明确了不同文明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有力质疑了个别文明中心论的狭隘立场;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从认识论的角度回答了如何看待不同文明的问题,强调应当以宽容和欣赏的态度对待不同文明,反对文明冲突论的消极观点;开放包容、互学互鉴指出文明交流的方法在于打破壁垒、取长补短、兼收并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则从文明交流的结果强调对不同文明的学习能够激化自身文明的活力,增添文明的发展动力。

(摘编自曹润青《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亚洲是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亚洲对整个世界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B.亚洲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明成果是亚洲各国共同发展与团结合作的基础。
C.亚洲人民以不同的方式开展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延续、拓展了亚洲文明。
D.经过亚洲各国的共同努力,和平安宁、共同繁荣、开放融通的亚洲闪耀于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论证亚洲各国应增强文明自信与合作,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
B.文章论证兼顾亚洲的历史和现实,既有对亚洲悠久文明的回顾,又聚焦当下的发展与合作。
C.文章在论述第二、三个分论点时,采用了“总-分”结构,这使得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D.文章末段论证的“四项主张”各有侧重又彼此包容,因促进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共建而提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描绘了亚洲未来的美好前景,为继续推进亚洲各国共同发展指明了方向。
B.和平安宁、共同繁荣、开放融通代表了亚洲人民基本与普遍的利益诉求,是亚洲各国的民心所向,将推动亚洲社会的发展。
C.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深厚的文明积淀正在并将继续为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和国家间平等友好相处提供强大支撑。
D.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强调了文明的多元与平等,各国应当以宽容和欣赏的态度对待他国文明,反对文明冲突论的消极观点。
2020-03-2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荆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当下,“网红城市”之名不胫而走,“网红城市”独特的城市景观通过网络手段传播,迅速带热城市品牌,吸引大量游客蜂拥而至,也带来了大量的相关收入。正如有些专家所言,这些“网红城市”的出现,背后反映的是地方城市的觉醒。通过对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资源的系统整合,找到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发展路线,通过树立城市品牌,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广泛吸引更多的可用社会资源,来推动城市良性发展。以前一、二线城市会通过一些大型活动进行城市品牌营销,而如今出现的“网红城市”则是借助互联网的交互传播特点,寻找到树立城市品牌的又一支点。

(摘编自王薇薇《别让“网红城市”成为昙花一现》,《经济日报》2018年7月25日)

材料二:

“网红城市”的创意传播活动,契合年轻群体的喜好,同时,也提升了本地居民的认同感和幸福感。顺应这波“网红热”,一些中西部城市政府开始有意识地突破传统的城市营销“套路”。2019年3月起,重庆启动了为期半年的区县“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借助社交媒体等平台,展示重庆“山水之城”的“颜值”与“气质”。塑造和推广城市形象,不仅仅着眼于推动文旅产业的发展,背后其实是产业、文化、生态协同高质量发展的大文章。作为西部的国家中心城市,成都公布了打造“三城三都”行动计划,并在全市统筹布局建设66个产业功能区,涵盖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融合产业、都市现代农业等。

从统计数据看,虽然不少中西部“网红”城市GDP已经突破万亿元,在总量上与沿海发达城市相差无几,但在产业结构和经济活力上仍有差距。“网红城市”还要加快创新转型,丰富城市内涵。得益于优美的生活环境、较低的商务成本和充足的人才供应,小米、字节跳动、小红书等互联网公司纷纷把研发中心或相关业务总部设在武汉,这一现象被业内人士归纳为“第二总部”。据不完全统计,光谷已聚集60多家互联网企业的第二总部,创造的就业岗位达数万个,为城市经济转型提供强大动力。

(摘编自《“网红”城市的崛起,这些城市咋就成了“网红”》,新华网2019年7月8日)

材料三:

“网红城市”重视传播,同时也要正视传播,特别是不以营销论成败。靠营销走红固然值得称道,但也不宜过度拔高城市营销的价值。“网红城市”的超高人气,其实是城市文化底蕴、经济实力、人口规模乃至科技进步等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没有人们对丰富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食粮的新需求,就不会有网络风靡的打卡浪潮;没有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传承,就没有文旅、文创产品的惊艳亮相,就很难吸引游客真正心向往之;没有基础设施和交通便利,远隔千里一日还就不可能实现,体验性消费同样无从谈起……

由此而言,“网红城市”的诞生,从根本上说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塑造和推广城市形象,决不能只顾面子不顾里子,只顾形式和手段不在意内涵和底蕴。一位建筑学家说得好:“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要想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城市品牌,必须做好高质量发展的大文章,从软文化到硬产业,从大城建到微治理,从烟火气到时尚感,方方面面的沉潜功夫都不可忽视。

(摘编自《“网红城市”,热闹之后还需更多沉潜》,《人民日报》2019年7月11日)

4.下列不属于“网红城市”品牌营销的一项是
A.在重庆领略轻轨穿楼和8D魔幻立交的震撼场面。
B.在西安喝摔碗酒,喝完酒摔碎碗,以求“碎碎(岁岁)”平安。
C.在成都看大熊猫,拜武侯祠,访杜甫草堂,逛宽窄巷子。
D.杭州成功举办G20峰会,架起各国沟通的桥梁。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红城市”借助多样化的网络传播手段,在短时间内迅速火遍大江南北,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经济收益。
B.重庆启动的这项区县“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能提升城市形象,带来文旅产业效益的增长。
C.“网红城市”之所以迅速走红,除了城市魅力、网友猎奇等地利人和的因素外,城市自身的传播和营销尤为重要。
D.因为武汉的生活环境优美、商务成本偏低、人才供应充足,多家互联网企业将研发中心或相关业务总部设在武汉。
6.请结合材料,概括“网红城市”该如何塑造和推广城市形象?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运河谣

马金章

傍晚,燕翅湾西边的运河堤上,一对老人厮跟着。老汉在前,老太稍后,像河中的拖轮,牵引着随船。走到一棵浓荫匝地三四人扯手才能合围的古槐树下,老汉说,下午,就在这儿,俺给“申遗办”的人吼过船工号子,他们就打听你。

咋吼的,我听听。

老汉走到槐树下的青石凳处,从地下捡起一根手指般粗细,两尺多长的柳棍儿说,下午,我拿它当纤板。说着,将这纤板往胸前一放,弯腰弓背,随着夯夯实实的脚步声吼唱起来:哈啰哈啰嗨哟——两脚杵地背朝天哟。

他停下,直腰涎着脸说,那年,你磨(掌)舵,我打号,将那个粗词儿,改成了两脚。不改,怕你羞得烧烂了脸皮儿。

她夺过他手中的柳棍儿,敲他一下:多大岁数了?不正经拉纤,尽往河边柳丛蒿草里拐。他嘿嘿一笑,继续吼唱:

往北开嘞米粮船哟,哈啰哈啰嗨哟——往南运嘞鱼和盐哟。哈啰哈啰嗨哟——

……

他收了势问:咋样儿?

你自个评评咋样儿?豁口缺牙,跑风漏气,好意思问。

老两口在槐树下的石凳子上坐了。

不比当年了。当年,拉一百二十吨大船,纤工十四五个。她拦过话头说,俺磨舵,你打号。

磨舵,还是你磨得好,你哥磨嘞不行。每到流急滩险的扭头三湾那儿,纤工一看磨舵的是你哥,扯着嗓喊:该换磨舵的了。一换你,人人肩上的纤绳,标枪一样绷绷直;纤板,抠着胸脯肉,咯吱咯吱响。那船,蛟龙游水般昂起头,劈开逆浪,咯拱咯拱,猛往前窜。

磨舵得会识风向,辨水情。船行黄水要搁浅,清水打流好行船嘛。哪个舵手都知道这话,可恁多人,却没揣摩透磨舵的巧劲儿。要不是你教俺凫水,恐怕这辈子,不会和船打交道。

两个老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堤下河岸的一丛丛簸箕柳。又不约而同地顺着簸箕柳,移向上游不远处的河湾。就在这个河湾里,你会了凫水。起先,你古板,不教我。说啥?女人家,不兴凫水。等下辈儿,脱生成男的再说吧。

你不服,抬着板脚,死乞白赖地说:菱角样的小脚女人,河中站不稳,凫水不成。俺这脚,一天没缠过,天足嘞。你看着俺恁大的脚,嘿嘿笑笑算答应了。

俩老人,注目着不远处的河湾。

那时,你身轻得,飞燕儿一样,可一下水,死笨,像个秤砣往下沉。为保你安全……

她打断他的话:你将你的毛蓝长裤在水中浸湿,扎上俩裤脚,凑上你那猪拱嘴儿,鼓腮吹气,然后,扎上裤腰,将个肥鼓鼓的裤子递给俺,让俺一手抓住裤腰的结,将我脖子摁在裤裆部,另一只手和双脚划水。生的啥肮脏法儿。

他哈哈笑了:土造儿救生圈嘛。凭着这救生圈,你胆儿肥了,学水黏了。慢慢,秤砣变成了浪里白条儿。你成了咱湾里第一个会水的女人。

都是被河水逼的。说过,她脸上显出一抹惆怅。往事令人伤怀。

过去,船家的孩子,为防止落水,腰里都拴着两只桐油浸过的葫芦当救生衣,爹娘不待见女娃,不给她拴。那年她二哥解下葫芦上岸随爹到水神庙上香,回到船上,还没顾上拴葫芦,登廒舱梯子时踩空落水自亡。事后,娘才将二哥那葫芦要拴她腰上,她不让,她要学凫水。娘怼她:要想穷,玩木龙(船)。是不是想在船上过一辈子呀?要不愿过安稳日子,你就学凫水。不久,意想不到的灾祸来临了,娘家的船,在道口镇三里湾码头装散米,几十吨的大船过十八里溜时触了河底石,仓满货重,水柱裹挟着白米,白花花喷起两三丈高。船沉了,米被冲跑了,家破了。真应了“要想穷,玩木龙”这句俗语。娘便将她送到燕翅湾的姥姥家,期望她将来找个安居岸上的好人家。

上你的当了。那时,你总耍心眼儿,诱俺:去河湾吧,学水。甭得了便宜卖乖。你学不会水,能当船娘?不当船娘,大运河“申遗办”的人,会将你列入运河人物?

今儿个,人家会来采访你?

听了老伴儿的话,她想起那个麦收前的傍晚,他俩走向运河湾,多美的画境啊:运河白帆如云,桅杆如林。风一吹,麦海金浪翻滚。因河堤不高,河里的航船,如在金色浪中游走……那时刻,她有了运河里弄潮走船的心。

老太太看着运河岸边一丛丛绿烟儿似的簸箩柳说,过去,柳丛边儿,是一条纤工踩出的光溜溜的纤道。她看着绿烟河柳,看着隐隐约约的纤道,想起下午“申遗办”的人造访她的情景,不由清嗓唱起船歌:日头出来咯窜咯窜,一个大脚闺女弄水操船……

听着听着,老汉双眼蒙了一层泪光。他摸索着,紧紧攥住了老伴儿的手。

夕阳,摇翻了一河鳞鳞金波。

(本文获得第四届全国微型小说征文一等奖。)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老汉告诉老太“申遗办”的人对老两口的船工号子非常感兴趣,引出了后文。
B.小说先后三次写到老汉和老太唱起了船工号子,船工号子的内容再现了他们在运河边的日常生活,也使得小说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C.小说多次使用插叙的叙述方法,如小说后半部分插入对女主人公童年时不幸遭遇的介绍,表达了对旧社会重男轻女丑恶现象的控诉。
D.小说中有些细节生动有趣,比如老太笑老头拉纤尽往柳荫处躲,老头用裤子作救生圈教老太凫水,可爱的人物形象鲜活地呈现出来。
8.小说结尾处,“听着听着,老汉双眼蒙了一层泪光”,老汉为什么流泪?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9.本文的语言颇有特色,请结合文本加以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太祖豁达,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复言。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节选自《宋史·赵普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
B.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
C.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
D.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为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他在位期间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太祖是他的庙号。
B.受禅为接受禅让,“禅让”可分为“内禅”和“外禅”,文中所指的情形为“外禅”。
C.谏议大夫为秦代始置的官职,专管评议、选拔官员的事务,有时一朝有数十人之多。
D.《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普早受青睐,君臣关系融洽。太祖在受禅前就认为赵普是个奇才,受禅后对赵普委以重任,太祖曾微服私访到赵家,君臣席地而坐,畅饮甚欢。
B.赵普遇事多谋,君臣不谋而合。太祖和赵普谋划攻打太原之事,赵普认为太原是天然的屏障,等到平定各国后再来攻打太原,这是很容易的事情。
C.赵普早年寡学,晚年读书勤奋。他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但学问不多;晚年他手不释卷,抓紧时间整天读书,处理政务能做到游刃有余。
D.赵普遇事坚持,最终说服君王。他曾力荐某人为官,太祖不答应,但赵普毫不气馁,以刑赏之理来说服君王,后太祖明白,最终任用那个人为官。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
(2)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2020-03-2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荆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元中丞

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唐肃宗至德年间任鄂州转运留后,出巡到夏口(今属湖北武汉)一带时所作。元中丞是诗人友人,当时被贬岳阳。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景兼抒情,情景交融,意境开阔,感情深沉而凝重,语言整饬而流畅。
B.诗人所在的鹦鹉洲水波不兴、烟霭一空,引发了诗人对洞庭湖畔友人的相思之情。
C.颔联描绘眼前景物,上句写汉口所见的暮景,下句写洞庭湖秋水浩淼,与天相接。
D.颈联所写的景物呈现出孤独、凄寒的特征,是诗人在特定心境下选取的自然景物。
15.诗歌的尾联与其他各联的手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2020-03-2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荆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