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重庆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重庆 高三 阶段练习 2020-06-29 14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先秦时期在文学史中是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学科没有建立。在这一时期里,没有后世的诗人、作家身份,没有以文学写作为目的产生的文本,早期的文献都是国家档案,以及适应国家礼乐教化和与国家宗教职能、政治职能等相关的文献,如《尚书》是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各代档案,《诗》与《乐》则是礼乐教化的基础文本,《春秋》是围绕着王与侯活动的国家大事件的记录,《易》与卜筮有关,产生于宗教活动,《礼》是周人治理国家的规范。这些文献当然与文学写作无关。至于春秋以后,学术下移,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则为各自所代表的阶级和阶层提出学术主张,亦无关文学写作。

鉴于先秦时期学术发展的特殊性,因此,与汉魏以后的文学文献的认定不同,先秦文学文献的范围就不简单地限定在集部以及与作家活动相关的资料。先秦文学的发展既然是在国家的宗教、政治、文化活动等文字记录文献中逐渐呈现出来的,那么所有的文字文献其实都应视为文学文献。因此,先秦时期的文字资料、经、史、子以及神话、传说,甚至图像,都应视为文学文献。比如说甲骨文,这是最早的文字,它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古文字研究中,其次,先贤利用以研究殷商时期的历史和文化。但是文学史研究则利用甲骨文探讨中国上古时期的写作状态和叙事的观念、手段,并可以探研当时应用文体的写作状况、文体与载体间的关系等等。从甲骨文以至金文、简帛文字,都是如此。

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与传世纸质文献相比,属于出土文献,出土文献自古以来就有,如西汉时发现的孔壁古文、西晋时发现的汲冢古文等等。早期的出土文献,经过历代学者的整理、研究,对我们来说,已经不能简单地看作出土文献了,这种文献连同历代学者的研究,已经成为传世纸质文献的一部分,处理这部分文献应当与现当代出土的文献有所区别。现当代出土的文献数量、质量,是超过以往的,这是当代学者的幸运。当代历史学者和思想史学者对出土文献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研究成果也非常丰硕,但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似乎关注不够。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还是和部分学者对文献不够重视,对先秦文学的性质、特点理解不够有关。我们不能简单地从当代的文学观念出发,对认为是文学作品的材料才去了解、研究,如古代学者对先秦包括两汉时出土的辞赋材料、《诗经》材料略加关注,而对大量的子、史文献则往往视而不见。这些当然是不正确的观念,需要纠正。同时,在使用出土文献时,也还应该正确处理好其与传世文献间的关系,当代学者往往热衷于研究出土文献,而又往往对传世文献重视不够,甚至对传统文献并没有深入地学习和了解,便大谈出土文献,这也是一种偏误。余嘉锡先生为杨树达先生《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作序说:“学不穷根柢而但求其枝叶,譬之未知叔重何所道,钱、段何所明,而读甲骨文;班、范之书,荀、袁之纪,未能通晓,而考金石刻。其于学也,庸有当乎!”前辈学者的研究经验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摘编自傅刚《先秦文学文献学的性质、特征及研究方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秦时期文学学科没有建立,无人以作家、诗人的身份创作以文学写作为目的文本。
B.作者认为先秦时期所有文献都是文学文献,因为先秦文学的发展是在当时的文献记录中逐渐呈现的。
C.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属于出土文献的范围,历代学者的研究则是传世纸质文献的一部分。
D.古代学者不认为先秦两汉出土的大量子、史文献是文学作品,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指出先秦文献的著述不同于后世的文学创作,论证先秦文学文献在文学史中的特殊性。
B.文章举甲骨文为例论证先秦文学文献的认定范围与后世不同,并推论及金文、简帛文字。
C.文章以对比论证的手法突出强调了古今学者的偏误,论证要兼顾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
D.文章引用余嘉锡先生观点,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文献学研究的根基是传世经典文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先秦文学文献不同,汉魏以后被认定的文学文献范围主要是在集部和与作家活动相关的资料。
B.先秦文学研究者可以利用上古神话、传说分析创作者的著述观念和当时的写作状况。
C.当代出土文献经整理研究后也将成为传世文献的一部分,因此要处理好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关系。
D.当代的文学观念常常影响古代文学研究者对文学作品材料的选择,使上古文献的文学价值被低估。
2020-06-21更新 | 120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经历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的不断努力后,5G对于中国而言,来之不易。早在2013年2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就联合成立了IMT-2020(5G)推进组,全面启动5G技术研发试验。在《“十三五”规划纲要》《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等重要文件中,均提出要积极推进5G产业发展。2018年6月,国际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3GPP正式批准确立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5G NR)独立组网功能,第一阶段全功能完整版5G标准正式出台。同时,我国也加速布局5G产业:三大运营商及中国广电正在加速5G网络建设、推进5G落地应用建设。

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张同须表示,中国移动制定了“三个五”计划,到19年底在50个城市建设5万个5G基站,到2020年,能够提供所有地级以上城市的5G商用服务。另据赛迪预计,未来5年,我国将至少建设1140万个5G基站。

(摘选自人民日报《中国5G发展为什么能引领全球?》)

材料二:

5G技术目前正处于相关技术标准形成的关键阶段,由日本、韩国、中国、美国、欧盟引领5G发展新征程。时值全球经济持续疲软,各国政府希望借助5G技术开展一场数字化革命,进而为经济增长提供一个新的持续增长点。为了保持我国在5G行业的领先地位,使我国成为新时代5G商用的领头羊和规则制定者,需要不断进行科技创新。目前我国在5G方面的专利占全球5G专利数的30.3%,居全球首位。其中华为以1970件5G声明专利排名第一,占比达17%;中兴以1029件专利排名第6,占比9%。但同时,5G领域也有许多难题待攻克,主要体现在并行计算能力和储存容量两大方面。

目前5G市场商用的主要范围还是在手机、信息服务、云数据等行业范围,但是5G商用真正的变革将发生在基于5G的高可靠和低时延能力的创新型应用,如无人机、智慧交通、智慧医疗以及智慧安防等方面。这要求企业市场拥有较为完善的网络部署和市场成熟度,而由于中国国土面积大、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不均衡,所以实现5G在全国范围内的覆盖需要更多的时间,这也要求我们能够做到按需灵活调整5G战略部署,可以先在技术比较成熟,需求程度较高的地区优先实现覆盖,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实现5G网络的全面覆盖。

(摘编自张建霞《新时代背景下中国5G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材料三:

信息社会正在从互联网时代向物联网时代发展。如果说互联网是把人作为连接和服务对象,那么物联网就是将信息网络连接和服务的对象从人扩展到物,以实现“万物互联”。物联网环境下未来的智能服务系统,将成为未来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智能服务系统作为物联网科技创新的关键,将真实环境物理空间与虚拟环境信息空间进行映射协同,实现通信、计算和控制的融合。

物联网正促进5G、窄带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各领域渗透,引发全球性产业分工格局重大变革。在组网方面,全球范围内低功率广域网技术正快速兴起,面向物联网广覆盖、低时延场景的5G技术标准化进程加速,为人、机、物的智能化按需组网互联提供良好技术支撑。在信息处理方面,信息感知、知识表示、机器学习等技术迅速发展,极大提升物联网的智能化数据处理能力。在物联网虚拟平台、数字孪生与操作系统方面,基于云计算及开源软件的广泛应用,有效降低企业构建生态门槛,推动全球范围内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和操作系统的进步。

(摘编自朱洪波《5G物联网 加速开启万物互联时代》)

4.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AB.BC.CD.D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主要通信运营商一直积极参与推进5G商用的建设进程,其中中国移动制定了“三个五”计划,确保到2020年给地级以上城市提供5G商用服务。
B.目前我国的5G相关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这表明我们仍需不断进行科研创新。
C.5G信息技术具有高可靠、低时延的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无人机、智慧交通、智慧安防等创新型应用。
D.某种程度上,互联网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而物联网则可以进行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实现“万物互联”。
6.中国5G发展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以及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何立伟

小船轻揉哗哗涛声好久,将一条大河竟揉得安静了。渐渐,夜从浅浅舱里漫出来,彤云染得就极蓝。此此彼彼灯火胆大跳进水中,作荒唐嬉闹,却不溶没。河水又从容,旷古皆然的来而且去。

然而小船并不飘走,固然缆索,业已烂断。

——抑或没有风的缘故吧。

细伢子的纸船,载了些天真和梦想,偏偏为浪颠覆,与邋遢泡沫一同抹在了河滩上,将慢慢归结到无。并且河滩上老渔翁阔大脚印,尚微微的有些暖。收网罾仰天看云时,知他起了多少浩叹?竟是一语不出,在寥阔苍天下渐小渐远去。

今夕何夕?日子叠了日子。何况鱼已不多了。水鸟叫得人心里别别跳,出汗。

老屋里灯影放大弓曲的背;绕梁有鱼香一带抖抖地飘;待消灭在夜夭里时,木板床上一双阔大脚,便一动不动了。网罾悬着等待着。

小船呢自然是微漾,极细声音的呢喃,半截缆索懒懒,蜷伏。

对面沙渚,柳烟空濛。似乎有人说话,将湿湿声音递过来,拍独立人耳鼓。

然而他似乎不曾听得。只痴痴望河水粼粼地流。思想不在此,在远方,同那河水恰一样。天涯里有歌声,斯人独可闻。他于是浮一微微笑了(自然不晓得脚正将碎纸船,踩入了沙泥里)。却忘了带洞箫,不然便可幽幽地吹。并且自信天底下,会有一个人,在晶莹泪光里侧耳,危坐在碧蓝无限间。

“唉……”他说。遂用肩膀撞开夜,走了。

起细细一阵风,移小小一片云。船就横了横,然而并不飘去。仍复枕住散碎并不流走的灯光。

一个黑点晃大来,便站住了一个细伢子(是不是白昼里飘纸船的那个?不晓得)。惶惶地这里那里的看来看去,又将双掌搭拢,喊另一个细伢子名字。嘴巴小去时,便听到自己声音长长短短射远。忽然背上就有了些些冷。就从裤档里,掏出一线尿来。人影子和尿泡子不多时皆不复见。

云就停了。先前横过去的船,仍复横了过来。河里灯火是渐渐少了许多热闹。但凫水的人似乎上了沙渚,小小黑点遂为柳烟所没。唯浅浅笑语一朵朵黯然地开。残月如慈眉。

阵阵足音响起,自然又来了人。仰头看星月,低首看流水。倏忽觉到两间余一影,甚是寂寞,又无可排解者,于是空得慌大得慌,亦复踽踽走去。剩那小船深深拍水,细而单调的哗哗哗。

桨是决计没有的——大约也算得不想飘离的缘故吧。

但这寂寞不久即为一男一女衔了窃窃细语声音一点一点耐心填,坐在愈见其凉的沙滩上。

这夜便是女人长长黑发一部分了。并且她顺手扯了把草,一节节掐碎,一节节扔在水里边。点点黯绿遂缓缓游走。河水啊长又长。

女人说:“不。不能够再这样!”

这声音也同了那草,于微微起伏间逝远。

慈眉的月遂朝这边凝眸了。

其时,柳烟里的人站起来,看灯火在水里一颗一颗,仿佛为鱼咬灭。就一阵阵生了凉意,清寂着一张面。何况真是有了细细风,远远来而且远远去。

沙渚便也静了。手掌似的摊在水面慢慢眠去。有些足印凌凌乱乱不复识辨,却要什么紧——暖暖风自然要熨平了它,给另一些脚们在上面再涂鸦。

两个影子尚蓝蓝地塑着。女人身边业已没有了草。冷冷沙从她指缝间,无声泻下去,竟起了小小坟。那男人说了什么?叫女人生了气,空气于是四面惊闪开来好些地方,颤颤着放大一个“不!”

复又愈合了静。唯风来摆动她长长黑发了。

并且眼眶里添了两颗大星,一闪兼一闪。

“好吧……不说吧。”

“什么都不要说。”

“天快要——”

“什么都不要说!”

——什么都不要说,听河水呢喃,听草虫轻唱,而一飏一飏长长黑发远去时,就徒剩这一只空船了,载将逝未逝莫大的夜,竟不走。也无缆索也无桨。

居然吃水不浅。

(选自《何立伟短篇小说集》,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没有个性鲜明的人物,情节也淡化到了极点,通篇只写暗夜里一只顺水飘浮的小船,岸上散碎的灯光,惊惶撒尿的小孩和一男一女的窃窃细语。
B.“对面沙渚,似乎有人凫水,似乎有人说话,将湿湿声音递过来。”因声音是从那些凫水人口中传来,因而想象声音也是潮湿的,这是由听觉引出触觉印象。
C.这篇小说着力描摹了一种人生空漠、无所寄托的意象,如果拿古典诗词来比较的话,它与“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所描绘的意境十分相似。
D.作者善用短句,长短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散文化小说的节奏和韵味。另外小说运用丰富的比喻、排比、通感、拟人等修辞手法,也为作品平添了些许诗意。
8.小说为什么要以“空船”做标题?
9.作家何立伟曾坦言:“我喜欢古典诗词,尤爱许多的唐人绝句。我以为短篇小说很值得借鉴它那瞬间的刺激而博取广阔的意境且余响不绝的表现方式。”这篇小说诗化的语言深得古典诗词的神韵,请结合文中画线句子,从炼字、炼句两方面进行品味。
2020-06-21更新 | 264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说文解字》叙

(汉)许慎

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日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今之诸生竞说字解经,称秦之隶书为仓颉时书。云父子相传,何得改易?乃猥曰: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虫者屈中也。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古文,谬于史籀。俗儒鄙夫玩其所习,蔽所希闻,不见通学,未尝睹字例之条。怪旧艺而善野言,以其所知为秘妙,究洞圣人之微恉。其迷误不谕,岂不悖哉!

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信而有证。稽撰其说,将以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恉。分别部居,不相杂厕。万物咸睹,靡不兼载。厥谊不昭,爰明以谕。其于所不知,盖阙如也。

(选自《说文解字·叙》,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日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B.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日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C.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日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D.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日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是儒家传统典籍之一,相传是庖羲氏依照物象所作,原是古代的卜筮用书,揭示了天和人的生存法则,包含着辩证的思维方法。
B.古文,是指春秋战国及其以前古书上的文字,如《易经》《论语》《春秋》《尚书》等典籍最初就是用古文写的,和韩愈笔下李蟠“好古文”的古文概念不同。
C.六经,是指经过孔子整理的《诗经》《尚书》等六部先秦古籍,又称“六艺”,与《张衡传》中“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所指相同。
D.《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并以六书分析汉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字变化导致难读难解。自秦始皇时代古代典籍废弃起,古文字开始绝迹,而到了汉代学生们荒谬胡乱解字,完全不符合圣人造字的精深意图,促使许慎潜心整理文字,写了《说文解字》。
B.文字形态发展多样繁复。由于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文字经历了由依物画图到形声结合,再到古文、大篆、小篆、隶书等各种字体的繁复演变,导致在泰山封禅的诸多朝代文字各不相同。
C.文字意义关系政治文化。文字有记录日常生活信息的功能,又有传承文化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文中所列举的庖羲氏的八卦图和神农氏结绳记事的方法,都可以归入文字的范畴。
D.《说文解字》意义深远。许慎编选小篆与古文、籀文,按照部首类别排列,进行解说,剖析错误,使学习的人通达文字构造的深意,进而读懂典籍、明晓万物、传承文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俗儒鄙夫玩其所习,蔽所希闻,不见通学,未尝睹字例之条。
(2)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
2020-06-2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殿前欢·次酸斋[注]

(元)张可久

钓鱼台,十年不上野鸥猜。白云来往青山在,对酒开怀。欠伊周济世才,犯刘阮贪杯戒,还李杜吟诗债。酸斋笑我,我笑酸斋。

唤归来,西湖山上野猿哀。二十年多少风流怪,花落花开。望云霄拜将台,袖星斗安邦策,破烟月迷魂寨。酸斋笑我,我笑酸斋。


【注】酸斋:贯云石号酸斋,这首曲子是和贯云石《殿前欢·畅幽哉》所作。
14.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自己十年不上钓鱼台,导致野鸥都猜想自己的去处,来表现自己身处官场之久,构思巧妙。
B.作者用白云青山、开怀饮酒表现了自己与老友相聚的欢畅,又反衬了自己的抑郁烦闷之感。
C.末尾对笑结构精妙,作者因羡慕好友的洒脱生活而笑,好友因理解作者沉迷官场的原因而笑。
D.全曲语言典雅中又有口语特色,艺术手法多样,多用典故、拟人、虚实结合等。
15.这首元曲丰富的情感中包含诸多矛盾之处,请结合全曲进行分析。
2020-06-29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