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0届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学联体高三高考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云南 高三 模拟预测 2020-08-02 39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与代沟

①关于年轻一代和年长一代在行为方式、生活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差异、对立和冲突,即所谓代沟问题,二战后它就引起了文化人类学家的注意。杰弗里·戈若在1948年出版的《美国人:一项国民研究》中就曾讨论过代际脱节现象,但对“代沟”问题作了最具说服力的阐释的却是米德1970年出版的《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

②《文化与承诺》出版于欧美60年代青年运动刚刚退潮之际。米德提出,纷呈于当今世界的代与代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既不能归咎于两代人在社会地位和政治观念方面的差异,更不能归咎于两代人在生物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差异,而首先导源于文化传递方面的差异。从文化传递的方式出发,米德将整个人类文化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这三种文化模式是米德创设其代沟思想的理论基石。

③前喻文化,即老年文化,其特点是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这是一切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在传统社会中,由于发展十分缓慢,经验就有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经验丰富的老者自然就成了整个社会公认的行为楷模。在这种以前喻方式为特征的文化传递过程中,年长一代传喻给年轻一代的不仅是基本的生存技能,还包括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公认的生活方式和简拙的是非观念。这种前喻型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排除了变革的可能,当然也就排除了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生活予以反叛的可能,因此,在前喻文化中是不存在代沟现象的。

④并喻文化,是一种过渡性质的文化,它肇始于前喻文化崩溃之际,比如移民运动、科学发展、战争失败等原因。由于先前文化的中断,前辈无法再向晚辈提供符合新的环境和时代要求的全新的行为模式,晚辈就只能以在新的环境中捷足先登的同伴为自己仿效的楷模,这就产生了文化传递的并喻方式。在并喻文化中,年长一代不能继续引导青年前行,导致代表新与旧两种生活方式的两代人之间爆发矛盾与冲突,但这种“代沟”现象从全球范围来看还只是局部性的。

⑤通过对前喻文化和并喻文化的描述,米德创设了她的后喻文化,或曰青年亚文化理论。她指出,由于二战以来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人类开始将自己熟知的世界抛在身后,生活于一个完全陌生的新时代中。这一情形和当年开拓新大陆的移民们的经历颇有相似之处。所不同的只是,如果说那些新大陆的开拓者经历的是空间迁徙的话,那么人们今天经历的则是时间迁徙;如果说开拓新大陆的移民只占人间人口的一小部分,那么,今天经历时间迁徙的则是整整一代人。在时代剧变面前,由老一代不敢舍旧和新一代唯恐失新的矛盾所酿就的两代人之间的对立与冲突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而要解决代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日益落伍的年长一代就必须向代表未来的年轻一代学习。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代能像今天的年轻一代经历这样根本的变化,同样也没有任何一代能像他们这样“了解、经历和吸收在他们眼前发生的如此迅猛的社会变革””,这就使得年轻一代的文化具有引导社会前行的作用。

⑥米德所论述的这种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学习的现象这几年也开始在我国出现。我们将这种和“嗷嗷林鸟,反哺于子”的生物现象十分相似的文化现象称为“文化反哺”,并且认为这种在疾速的文化变迁时代所发生的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现象具有某种普遍性。

(选自周晓虹主编的《现代西方社会心理学流派》,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代沟现象在米德看来主要导源于两代人在文化传递方面存在差异。
B.代沟现象很少存在于发展十分缓慢,排除了变革的可能的老年文化当中。
C.代沟现象在开拓新大陆的移民时代已经出现了,在二战后成为文化人类学家关注的问题。
D.在后喻时代中,年轻一代的文化具有引导社会前行的作用,使得代沟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从具体解释代沟概念的内涵入手,介绍自杰弗里到米德关于代沟问题研究的历史沿革,重点肯定米德对代沟问题作了最具说服力的阐释。
B.第②段意在推介米德《文化与承诺》中关于代沟理论的内容,首先说明米德研究代沟问题的社会背景,然后介绍了米德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基石。
C.第③④⑤段论述与第②段论述内容是总分关系,第⑥段承接上文第⑤段论述,进一步指出与生物现象十分相似的“文化反哺”现象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D.第⑤段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将前喻文化、并喻文化论与后喻文化作比较,论证了代沟在后喻文化时代成为一种全球性现象的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代沟问题与两代人在社会地位和政治观念方面的差异及两代人在生物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差异无关。
B.在前喻文化时代里,年长一代对年轻一代有绝对的权威,归根结底是由于社会发展十分缓慢,使得经验就有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C.在并喻文化时代里,两代人之间在生活方式上只有局部矛盾冲突;在后喻文化时代里,唯恐失新和不敢舍旧的新老两代的对立冲突具有全球性。
D.这几年在我国,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文化吸收的现象开始具有普遍性。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在自动化需求的强劲带动下,全球掀起了一股机器人发展的热潮,形形色色、各具功能的机器人产品,开始频繁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但不管是工业级的搬运、分拣、切割等机器人,还是消费级的扫地、医疗、教育等机器人,它们“钢铁战士”般的形象不仅拉远了与人的距离,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身的应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柔性机器人”概念开始逐渐被提出。通过柔软材料的利用,驱动方式的创新,人们希望机器人能拥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安全性以及人机互动能力。

毫无疑问,柔性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型产品,充满了科学家式的浪漫,但这却不是科学家们“柏拉图”式的空想。从逐渐面世的产品中,我们发现柔性电子器件具有超薄、柔性、可延展的“类皮肤”特性,在能源、医疗、通信等领域拥有广阔前景。现有的柔性机器人虽然有着诸多优点,但由于大多处于实验室阶段,依然面临“硬伤”,比如需要依赖传统的刚性传感元件和电路,这严重阻碍了其性能的实现。现代社会的需求急切呼唤“全柔性”机器人的出现。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11月14日)

材料二:

我国现有的柔性机器人主要被分为两种,一种是工业柔性机器人,另一种是生物柔性机器人,因为应用领域不同,其定义也相去甚远。其中工业柔性机器人是从制造业的角度定义,专指运用机器视觉的六轴以上的工业机器人,比如工业上使用的机器人手臂。德国一家自动化公司曾开发出了一款可抓取异形物体的柔性夹具。而生物柔性机器人则是从生物学角度来讲,主要指模拟生物柔性与灵活性创造的仿生机器人。比如毛毛虫机器人,它们“柔若无骨”。目前来看,工业柔性机器人在国内的应用更为广泛,而生物柔性机器人的研究范围更广。

从工业柔性机器人来看,首要的技术难点可能是材料。因为要保障工业机器人的柔性化作业,打破人机关系间的“工业围栏”,促进人机交互的安全、顺畅进行,传统的刚性连接器和外壳就无法继续使用,通过3D打印等方式寻找新材料或是首要任务。

而从生物柔性机器人来看,驱动可能是主要难点,其次还有材料。仿生机器人主要模仿的不只是生物外形,还有材质、结构和运动方式,这既需要利用一些特殊材料来打造皮肤、肌肉等构造,也需要新的驱动方式来让这些材料运动起来。相比于工业柔性机器人来说,其需要面对的难点更多更大。

但不管对于何种柔性机器人分类来说,对于新材料的研发探索都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柔软的材料就是机器人柔性化实现的基础,未来能否在材料的寻找上取得突破,将决定着柔性机器人的发展能否走向成熟。

(摘编自“中国智能制造网”2019年2月26日)

材料三:

医疗机器人是柔性机器人最典型并且商业化的应用。其中手术机器人在现阶段已经实现产业化和商业化,且大规模用于临床,如美国直觉外科公司(Intuitive Surgical)的达·芬奇外科手术机器人(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实施手术时,主刀医师不与病人直接接触,通过三维视觉系统和动作定标系统操作控制,由机械臂以及手术器械模拟完成医生的技术动作和手术操作。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代表着当今手术机器人的最高水平,它有三个关键核心技术:可自由运动的手臂腕部 Endo Wrist、3D高清影像技术、主控台的人机交互设计,分别对应了柔性机器的机器感知、机器行动和人机交互。

根据 Winter Green Research 数据,2014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32亿美元,预计在2021年达到200亿美元,且市场重心将逐渐迁至亚洲。在已获得认证资质的国家中,全球每年有400万台手术能够使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完成,相当于2万台设备需求,40亿美元每年的材料服务市场。

(摘编自《机器人》2018年7月19)

材料四:

近日,天津大学精仪学院黄显教授团队成功研发全球首个液态全柔性智能机器人,有望成为柔性电子产业和植入医疗器械的革命性突破。

黄显教授团队受自然界柔软的水母、轮虫等腔肠动物和浮游生物的启发,利用液滴的柔软无定型特性和柔性电子器件的超薄柔软特性,构建了一种全新的“智能液滴”——液态全柔性智能机器人。这是一种超小型、全柔性、可编程控制的液态智能机器人,能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实现运动、变形和传感测量。

这款机器人长 8 毫米,高度不足 5 毫米,由电子器件和液滴两部分构成。液滴可以是水凝胶、水或者油,具体形态取决于机器人的应用场景。由于柔性电子器件仅有1.1毫克,且超薄可弯折,因此可以被液滴携带着进行运动。

这种机器人除了具备良好的运动和环境适应能力之外,还搭载了多种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应力传感器、葡萄糖传感器等,未来可应用于基因测序、化学合成、药物递送等领域,有望成为能进入人体检测治疗的“血管医生”,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摘编自《科技日报》2019年11月24日)

4.下列对“柔性机器人”的概念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相对于传统的“钢铁战士”般的机器人而言,柔性机器人需要具备材料的柔软性。现有的柔性电子器件已具有超薄、柔性、可延展的“类皮肤”特性。
B.柔性机器人产业面临的一大技术难题是材料,传统的刚性传感元件和电路的使用, 严重阻碍机器性能的实现,未来还需进一步对新材料研发升级。
C.目前柔性机器人的研发还处于初级阶段,美国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全球最先进的柔性机器人,属于生物柔性机器人范畴。
D.“智能液滴”是我国研发的全球首个液态全柔性智能机器人,电子器件超轻薄,可被液滴携带着进行运动,是柔性机器人产业的一项重大突破。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将滴液与柔性电子相结合是一种全新的方法,在这方面我国的研究已经领先于其他国家,未来将在生物医学领域发挥独有的优势。
B.我国现有的柔性机器人分两种。比起工业柔性机器人,生物柔性机器人在材料上开发的难度更大,但是市场前景也更开阔。
C.近年来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代表的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正在迅速扩大,将来的手术有望都由手术机器人来完成。
D.全柔性机器人因为搭载了多种传感器,所以有望成为进入人体检测治疗的“血管医生”,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6.柔性机器人的进一步研发需致力于哪些核心技术?请结合材料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黄昏的威力

杨炼

敦煌莫高窟的顶上是一片戈壁,在这儿我曾领略过两次截然不同的黄昏。

第一次是一个秋季柔和的傍晚,遥远的沙漠和天空之间,大自然裸露着纯朴苍劲的曲线,宁静充满耳鼓,仿佛有着微微的压力。

河谷和树林的喧哗都已退去。西部的高原,敞开胸膛拥抱一轮落日,那乐尊和尚的落日,岑参和高适的落日,再一次从古老的传说中走来,使三危山迸发出一片红光,而我,就被这片无垠的红光提升着,超越巨大的一瞬,进入了永恒。

还有一次也是秋天,但整个大自然正举行着残暴的法则。狂风没有间歇地掀起沙石的滔天巨浪,把古塔遮蔽、把无字的土碑打得斑斑驳驳。到处一缕缕沙砾像暗色的金属粉末曲折爬行。四脚蛇细细的身子,蜷缩在芨芨草丛中。万物正在被一个破坏的欲望所统治、所摧毁。

但是,忽然,我的眼睛又触到了光——茫茫沙幕之上,飘浮着一轮淡蓝色的太阳!仿佛有意让两次回忆轮回到同一点,太阳的蓝色多么静谧!是包容了所有不安、践踏过一切死亡之后生命的轻盈和骄傲。那只神圣之鸟,本身就是蓝色,只应当是蓝色,为大地受伤的心舒展开安宁的羽毛。

那时,世世代代被流沙埋没的逃亡者的足迹都醒来,向黄昏致敬。千年的商旅随着隐约驼铃,出现在沙丘浑圆的剪彩上。一只半坡彩陶重新旋转出它红黑两色的河流,我被浸透,我被洗涤,从这一刻起被选中成为高原和落日的宣喻者。

从这一刻起,我的心中就充满了两个世界。一个是我身处其间的世界,像沙暴的日子一样遍布敌意,一个个时辰笔直地走来,在周围堆积起厚厚的墙,夜的黑彩像一个预谋似的在窗口游弋……这是一个我无法回避的世界,不是因为它的强大,而是因为只有穿透它才能抵达我的第二重天地,那儿所有逝去的都依然存在着:屈原佩着他的兰花,李白抚着他的长剑,竹林间一片酣畅的……每个诗人是一棵黄金树,风摇响从甲骨和金石上叮叮当当撒下来的图画般的语言。我知道,我的全部生命只为了获得用这种语言谈话的秘密!

带着创造的意志,我在黄昏的国度漫游。这是我千年以来就已占有的领土,我的手把大地染成金黄,我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女娲。我把我打凿的石斧交给开天的盘古,我为百草找到神农,让看不见的道显形给聪明的老子,直到肌肉炼成青铜,敲出钟声,我一次又一次把沉重的痛苦提纯成优美的音乐,使每滴鲜血中饱和了智慧。

于是我的诗在历史和现实的交叉点上铸成,永远经历着结束与开端之间的一刹那。黄昏滋润我,带着不确切的迷惑和肯定的预感,随同具有流向的辞句清澈地涌现。一组花岗石群雕,一座辉煌的宫殿,像水中倒影和灼热沙漠的屋楼似的变形,却使世界在恍惚中发现了自己的真实。我希望具有一种力量——它千百年来支撑过苦难而光荣的祖先——建造起那早在我梦想中存在的大厦:我的诗。

我将永远感谢这令我耗尽心血的使命。

这片土地是丰富的,如果我至今没有能够体现它的威力,我承认危机只在我自己身上:我们能否像接触爱人似的深入诗的一层层宝藏?我们能否走到世界的尽头,把野兽的嚎叫和神的祈祷紧握在手里?我们是否已穿过心中之夜,终于登上那将与人类合为一体的万古的黄昏?然后,让胜利与失败,幸福与苦难,永远期待但又绝望的一切,都升华为一个必然的启示?

有什么必要担忧白昼与黑夜哪一个更接近地狱呢?我已占有黄昏,我永生在东方高原的这座金黄色峰巅上,我自己将成为那全部:纸写成的、石头刻成的、水浇灌的、火熔炼的、罪恶的、无辜的、卑贱的、高贵的、死去了的、复活了的、沉沦的、超生的……我一旦化身为诗,就将加入那无始无终的存在的行列。我相信在自己心里就能采到那枝日精月华的灵芝草!

一个永远的秋天,一个既是现实又是想象中的黄昏,大自然的悟性最完美的形式,在空旷中充实着我,在震撼中提升了我。

(选自《散文选刊》)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列举了许多著名诗人,揭示出虽然斯人已逝,但传世的诗篇足以使其生命价值不朽。
B.文章第4段使用比喻、比拟、借代的修辞手法,凸显了灵活生动、优美诗意的语言风格。
C.作者推崇诗歌,认为诗歌既是支撑祖先走过苦难的精神力量,也是值得耗尽心血的使命。
D.文章第7段中的“两个世界”既可指现实世界和历史世界,又可指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
8.请谈谈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9.文中的“黄昏”具有多重意义,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雎者,魏人也,字叔。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既归,心怒雎,以告魏相。魏相,魏之诸公子,曰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折齿。雎佯死,即卷以箦,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僇辱以惩后,令无妄言者。雎从箦中谓守者曰:“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守者乃请出弃箦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雎得出。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名姓曰张禄。当此时,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诈为卒,侍王稽。王稽问:“魏有贤人可与俱西游者乎?”郑安平曰:“臣里中有张禄先生,欲见君,言天下事。其人有仇,不敢昼见。”王稽曰:“夜与俱来。”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语未究,王稽知范雎贤,谓曰:“先生待我于三亭之南。”与私约而去。王稽辞魏去,过载范雎入秦。范雎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雎已死久矣。魏闻秦且东伐韩、魏,魏使须贾于秦。范雎闻之,为微行,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无恙乎!”范雎曰:“然。”须贾笑曰:“范叔有说于秦邪?”曰:“不也。雎前日得过于魏相,故亡逃至此,安敢说乎!”须贾曰:“今叔何事?”范雎曰:“臣为人庸赁。”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绨袍以赐之。范雎归取大车驷马,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府中望见,有识者皆避匿。须贾怪之。至相舍门,谓须贾曰:“待我,我为君先入通于相君。”须贾待门下,持车良久,问门下曰:“范叔不出,何也?”门下曰:“无范叔。”须贾曰:“乡者与我载而入者?”门下曰:“乃吾相张君也。”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行,因门下人谢罪。范睢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

(摘编自《史记范雎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
B.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
C.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
D.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说,是指某人陈述自己的建议、主张,并希望被采纳、实施,并且借此谋得利益。
B.中大夫,古代官名,周王室及诸侯各国卿以下有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C.谒者,官名,春秋战国时期为国君、卿大夫的侍从官员,掌管接待引见宾客,朝会时担任警卫。
D.里中,同里的人,同乡的人。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雎出身贫寒,官至相国。年轻时,想凭借才学,建功立业,无奈家庭贫寒,长时间找不到晋升的机会,但最终他官至秦国宰相。
B.范雎隐忍受辱,胸有大志。他因为一时不慎而被猜疑,遭受板子、荆条抽打,又被扔进茅厕,受尽屈辱,但是他心中存希望信未来。
C.范雎隐藏自己,给人机会。须贾不问青红皂白,认定范雎是告密者,致使范雎差点丢了性命,但是他再次面对须贾时却给其以机会。
D.范雎逆转人生,恩人相助。在范雎的生命长河里,那位没有留下姓名的“守者”、同乡郑安平、秦国谒者王稽都是改变其命运的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范雎闻之,为微行,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
(2)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
2020-07-3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学联体高三高考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①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②正关情。

长年③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①周必大(1126-1206),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兴进士,官至左丞相,以少傅致仕。永和,隶属于江西吉安。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②寒雁:古人常以雁行作为兄弟之称。③长年:舟师,犹言船老大。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首联呼应标题,用语质朴无华,反复言说“几回”,意在突出路途遥远与离家越来越远。
B.颔联寓情于景,天寒、云冻、江阔、浪涌,渲染暗淡凄寒的气氛,烘托诗人孤寂的心境。
C.颈联触景生情,回望家山渐行渐远,仰视大雁翩翩南飞,思乡念亲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D.本诗用词考究,其中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就显得贴切自然,耐人寻味。
15.同样是羁旅在外,本诗与晩唐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塘。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点明列子虽能御风而行,但仍然达不到逍遥游境界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采用了对比的手法,“_______”一句写出了刘裕在战场上的声威气势,“_______”一句写出了宋文帝刘义隆在战场上的狼狈之态。
(3)孟子《鱼我所欲也》中“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的“是心”指“______________”。
2020-07-3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学联体高三高考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最近举行的联合国“新冠肺炎疫情全球人道主义应对计划”启动仪式上疾呼:“我们必须帮助那些极度脆弱的人——数以百万计最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人。”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华民族向来就有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开展对外援助70年来,中国始终本着以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受到自然灾害、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印度洋海啸、西非埃博拉疫情、尼泊尔特大地震等诸多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突发事件中,中国总是_______地向这些国家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绝不在朋友落难时袖手旁观,绝不在伸出援手时夹杂私利,这就是中国之义。

应当看清,西方一些人歪曲中国提供的人道主义救援,抹黑中国善举,这些_______的言行,完全就是对人道主义精神的玷污,_______出他们狭隘的地缘政治算计和荒谬的傲慢与偏见。国际公认,为保障各国人民生命安全,中国选择勇敢“逆行”,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的生动实践,彰显了人本精神和天下情怀,_______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内含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光芒。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当仁不让 荒谬绝伦 暴露 闪耀B.当仁不让 荒诞无稽 暴露 闪烁
C.责无旁贷 荒谬绝伦 显露 闪烁D.责无旁贷 荒诞无稽 显露 闪耀
18.下列各句中破折号的用法和作用与文中划波浪线处破折号相同的一项是(     
A.“小林——,我来了!”他大喊着,“呜——呜——呜”小男孩大声哭起来。
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C.坚强,纯洁,客观公正——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D.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19.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始终本着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受到自然灾害、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B.中国始终本着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受到自然灾害、重大传染病疫情威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C.中国始终以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受到自然灾害、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D.中国始终本着以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受到自然灾害、重大传染病疫情威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0. 下图是办理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手续的流程示意图,请把这一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
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100 个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微写作 | 较难(0.4)
21. 班里组织“小说人物谈”专题讨论会。请你从《家》《巴黎圣母院》《堂吉诃德》《大卫科波菲尔》《高老头》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作品中的相关内容,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他(她)的认识以及从中获得的人生启示。要求:写出人物姓名,150字左右。
2020-08-02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学联体高三高考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5)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年人是时代的希望,祖国崛起强大会伴随无数青年人的前仆后继以及那些青春激昂的希冀与梦想。

——梁启超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同亿万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

——习近平

青春就是要见山见水,独善其身,兼济天下,了诗与远方,还有家国天下。

——网友


   你所在的学校组织“学子论坛”,主题为“点亮青春,领航未来”,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4-60.65理解重要概念含义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非连续性文本
7-90.65其他散文  理解重要词语含义  理解重要句子含意  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4司马迁(前145-前90)  《史记》  文言文翻译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4其他隋唐作者  诗  羁旅思乡  评价思想内容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65一般词语  标点符号选择题组
200.65流程图/结构图语言表达
六、作文
210.4青年成长  微写作微写作
220.65青春 使命  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