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浙江省2017年好题进阶卷(七)
浙江 高三 专题练习 2020-11-07 34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名校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蜚声中外的瓷器发(rèn)于郑州,而被喻为“花鸟虫鱼,一双巧手塑乾坤,山川大地,一支触笔映九州”的制瓷人,很多不擅言辞,有时甚至显得近乎木(nè)。
B.网络上的言论可能是真情流露的诚挚关切,可能是不(zháo)调的情感宣泄,也可能是别有用心的混淆视听,政府要积极引导网民提高对负面信息的免(yù)力。
C.无论是国外媒体抑或国内媒体,VR都是热门的新兴(zài)体,但它有着时空因素的极大掣肘,人们不应盲目乐观,更不能流于肤浅的“技术决定论”的(kē)臼。
D.远处青山层林叠翠,白云缭绕,近处湖水波光摇曳,(yú)喁软语,这样一幅写意山水画,让人情不自禁地沉缅在对世外桃源的想象中,频频(qiáo)首回望。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早年去苏州市,那时还没出租车呢,叫辆人力车,坐在上面,欣赏着小桥流水,听着洗衣洗菜女子的吴侬软语,不熟悉的温情扑面而来,恍如置身于旧电影之中。

一个北方壮汉游走在古街旧巷,颇感同宗文化的差异。【甲】湿漉漉的井,浸出绿苔;斑驳的墙,爬满古藤,透着历史和文化。【乙】小时候对苏州的了解仅限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宋·范成大《吴郡志》)”,再无其它。当你真真切切地置身其中,才知这天堂的诱惑。

苏州的园林可谓名扬遐迩。我移步换景,她千姿百态。即使入我眼时已不是本来面目,但仍能看出她早年的风姿。一个有内涵的老者,风烛残年也藏不住道骨仙风。【丙】站在苏州小园中,可以看到清,看到明,看到元,看到宋,看到文人墨客的高远,看到雅士高人的闲情……等等。

我曾经动过心,人生如有第二居所,一定住在此,享受书中的闲趣,继承古人的文明。苏州没有大城市的喧嚣,桃红柳绿之间都是莺歌燕舞,连个佐酒的小菜都让北方人不好意思动箸。

2.文段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侬软语B.即使C.风姿D.喧嚣
3.文段中划线的甲、乙、丙句,标点错误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
2018-01-02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台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练语文试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不知道还会有多少动物难逃“被累死”的命运,但我知道,减轻动物在人类手里所承受的痛苦,正是我们缩短与残忍和野蛮之间距离的最佳方式。
B.多年来,兵团与地方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经济协作,优势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优化整合。
C.为防止粮食霉烂,青浦区农业部门积极采取措施,为农户提供烘干稻谷的业务,敞开绿色通道,保证粮食即到即烘,力求24小时不停机。
D.我第一次去欧洲,在卢浮宫等博物馆内看见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幅油画时,尽管事先看过画册,应该说是有思想准备的,但还是深深地震撼了我。
2020-11-03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17年好题进阶卷(七)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5. 下面这份在面试时的自我介绍存在一些问题。请根据提供的信息,重新拟写。要求语言简洁、得体,不得超过100字。

xxx,女,xx中学高三学生。品行端正,性格活泼幽默,适应能力和组织能力强,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学习努力,平衡发展,成绩一直在年级前10名之内;语文、数学、化学、生物、英语等均获得过市级含以上的荣誉证书。有文艺、体育特长,会弹钢琴、电子琴、吉他等乐器;创造过女子跳远和800米的校运会纪录。

最向往的高校是xx大学,经推荐参加了该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并获得面试资格。


重新拟写如下:
尊敬的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叫xxx,是xx中学的高三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老师。

2020-11-0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17年好题进阶卷(七)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6. 选择高中语文课本中你最喜欢的一篇课文,模仿下面的例句,为这篇课文写一段文学奖颁奖词。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100字。
例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层见错出的险恶境地里,文天祥没有考虑个人的安危,也没有随意让自己“委骨于草莽”,而是选择了为义而活,为南宋的江山社稷而活。一本《指南录》,不仅是文天祥艰难回国路的记录,更是他忠心赤胆的史诗!
课文:_______________
颁奖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荀子和韩非子均坚持人性是人“好利”的自然属性,但在人性“好利”的评价方面,二者却分道扬镳,荀子对“好利”做出了“恶”的价值判断,而韩非子只是对“好利”进行事实描述,不做价值评价。
     荀子的人性论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出发点,他把人的自然欲求看作人性,“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性之和所生,精合感应,不事而自然谓之性”,并将这种欲求归纳为“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同时,荀子对其社会危害做了详细描述:“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荀子·性恶》)在荀子看来,人的好利之心进一步发展,必然会导致争斗与社会动荡,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恶”。由此,基于儒家道德主义的立场,荀子将人“好利”的本性与伦理道德对立起来,最终对人性做了“恶”的价值判断,“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
       韩非子继承了荀子以利欲为人之本性的观点,认为“好利恶害”是人的普遍本性,因此,物欲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是人们思考问题和行动的原点。但是,与荀子直接将人性的“好利恶害”界定为“恶”不同,韩非子没有把“善”与“恶”纳入人性讨论的范围。对于人“好利恶害”的本能需要,韩非子突破了性善、性恶的分析框架,以一种自然主义的笔触对人性作事实描述,不作道德评价,既不以之为恶,也不以之为善,表现出价值中立的立场。
       基于人性的变与不变,荀子与韩非子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性处理方式。
       荀子提出“逆性”的观点,主张对人性加以改造,“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要通过“礼义”、“法度”,对人的自利本性进行“正之”、“导之”。在人性由恶向善的“逆性”的过程中,荀子特别强调人为即“伪”的作用,他提出了“化性起伪”的观点,即通过后天的道德教化、道德修养与践行,实现对人性的改造,达到弃恶入善的目的。
       面对不变的人性,韩非子提出了“顺性因情”的主张。既然人性自利是人的自然本性,又无法通过教化得以改变,那么就只能接受自利本性的事实存在,并让其顺着人的本性自然发展。进行赏罚、制定政策、严肃法纪必须以人的自利本性为依据,要因循它,而不是否定它、改变它。
        荀韩二人对人性的阐释都是着眼于为他们的治国理念寻找最有力的人性论支持。荀子在性恶论的基础上形成了“礼治”的治国体系,而韩非子则在性私论基础上找到了“法治”的治国之路。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7.下列关于人性“好利”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荀韩均坚持人性是人“好利”的自然属性,但两人在对人性“好利”的评价方面却有着明显的差异,荀子做出的是价值判断,而韩非子只进行了事实描述。
B.荀子主张的“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是基于儒家道德主义的立场,将人“好利”的本性与伦理道德对立起来对人性作的价值判断。
C.韩非子认为“好利恶害”是人的普遍本性,主张物欲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这种观点是人们思考问题和行动的原点。
D.韩非子以一种中立的态度分析人“好利恶害”的本能需要,既不以之为恶,也不以之为善,这是以一种自然主义的笔触对人性作事实描述。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荀子认为人性是可以改变的,主张通过 “礼义”、“法度”,对人性加以改造,这是一种将人性由恶向善引导的“逆性”观点。
B.韩非子在分析人性的时候,突破了性善、性恶的分析框架,没有把“善”与“恶”纳入人性讨论的范围,因此他对人性的认识也就更加客观。
C.在人性处理方式上,荀子与韩非子基于人性的变与不变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韩非子认为,人性是无法通过教化得以改变的。
D.韩非子“顺性因情”的主张,强调接受自利本性的事实存在,并让其顺着人的本性自然发展,而不是否定它、改变它。
9.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对荀子和韩非子的人性论展开具体分析的?请简要回答。
2016-11-17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届浙江绍兴鲁迅中学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合欢,合欢

李晓东

①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合欢。

②小城况味,多是从悠长悠长的小巷里荡漾出的,这是九岁的我就已经能感受得到的。所以,当母亲牵着我的手慢慢走进不知名的巷道时,一种淡淡的情绪笼上我的心头。后来,我学会了描摹那种情绪:忧伤。

③事实上,九岁的我,和忧伤是不搭界的。三十八岁的母亲,似乎也看不出忧伤的样子。天生的好皮肤让她总是显得比同龄人年轻十岁,同样一件的确良白衬衣,穿在她身上,就穿出了时装的味道。母亲齐耳的短发,刚刚遮住耳朵,当她俯下身子给我整理衣服的时候,我看见清晨的阳光投在她的脖颈上,让她的耳朵有了透明的质感,粉嘟嘟的耳垂让我忍不住伸手去摸。母亲笑一笑,随手拂过脸颊的发梢,一段白皙的脖颈上也落下一片阳光。

④这是七月,母亲去小城开会,带上了我,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纵深的小巷是我们走往住地的必经之路。小巷里隔三五步就见一棵槐树,粗壮的树干一个人不能环抱,浓密深绿的树叶,漏着点点阳光。槐荫披拂处,是一个一个门庭,层层剥落的朱漆,锈迹斑斑的门环,半掩着的木门,褪了色的对联,簇拥着一条碎石铺地,仅容我和母亲并排行走的小径,重重叠叠的屋檐从爬满青苔的高墙上伸出来,把天空切割成一条窄窄的蓝色,随着我们的脚步晃啊晃。

⑤小巷尽头,豁然洞开,一个一眼看不到头的大院子,水泥柱子上挂着“市政府招待所”的木牌。院子里是一排一排白墙青瓦的平房,我随母亲走进一间,一开门,隐隐的霉味儿裹挟着热浪扑面而来。母亲推开浅绿色的木窗,我来到窗前,一棵大树正对着窗口。那是一种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树,开着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树冠在十几米高处平平地铺开,将七月骄阳隔在树外,树下形成天然绿荫。

⑥我雀跃而出,跑到屋后,见十来棵一般模样的大树肩并肩默立,树叶间缀满了粉红色棉絮一样的绒花,远远望去,如雾一般。从那红雾里,飘出丝丝缕缕清甜的香气。我站在树下,看见那香气正倾泻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我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下,然后那香气蓬勃而起,又从我的脚下蒸腾,沿着我的手、我的肩膀、我的发梢,直到我的头顶,重重叠叠。我在那香气里静悄悄,不敢发出一点声音。但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

⑦又五年,我读到了史铁生的《合欢树》,这个名字让我喜欢,但是文章始终没有描摹过合欢的样子。“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可是,史铁生终究没有走近那棵树。“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的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史铁生的悲伤我那时并不理解,让我失望的是,合欢在哪里呢?

⑧我真正认识合欢,是在羊城,那时我十九岁。还是七月,走进烈士陵园时,我大汗淋漓,感觉自己已经奄奄一息。顾不得旁人诧异的目光,我把头伸向陵园一角的水龙头。我把水开到最大,长发在水中倾泻。立起身,甩甩头,感觉可以喘气了,头顶,却是一颗大树,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蓦然间,感觉十年前的那树回来了。树干上挂着小牌子:“合欢,又名……”合欢,合欢,原来,史铁生笔下那棵始终未曾露面的合欢,我早在九岁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了。

⑨那是一次仓促的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为什么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我茫然地站在羊城街头,看衣着光鲜的人流开开合合,我知道,这里不是我的世界。在这里邂逅的合欢,与十年前小城的合欢相比,是傲慢的。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过长沙,长沙的合欢看见过一个十九岁的白衣少女仰面躺在火车站广场的草坪上,合欢就在她的头顶,默默看她。

⑩又是七月,我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依然在小城,依然有合欢,然而母亲再也站不起来了。她整日躺在病床上,医院的颜色,除了白,还是白。但是窗外是有颜色的,是有花树的,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我站在窗前,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

⑪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惊回首,病床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

⑫我知道了,史铁生为什么终究没有走近合欢。

10.概括“我”第一次所见合欢树的特征及其象征意义。
11.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语句。
12.第⑥段和第⑪段用了相同的笔墨写母亲的头发与脸颊,有什么作用?
13.理解文中各个人生阶段有关合欢的叙写,探究文章的情感内涵。
2017-05-05更新 | 95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17届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题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子丹论

【清】侯方域

天下有绳墨之论,而挫英雄志士之气者,如以荆轲为盗是也。况乎狃①于成败之形,而不察于确然之数,以忠臣孝子不得已之深心苦行,不痛惜其不幸,而反以为罪,则何以为后之国家者仇敌法也?

昔者燕太子丹遣荆轲入秦,刺始皇不中,秦人来伐,王喜②斩丹头以献于秦,国竟以灭。宋儒③曰:“丹有罪焉,故书‘斩’④。”呜呼!丹之心事,可以告之皇天后土而无憾矣!本意欲杀敌,不遂则死,已决绝于易水送荆轲之日矣。其书“斩”者,固所笑而不受也。

然则何以罪丹乎?曰:召衅也。夫强秦之欲灭燕,岂待有衅哉?彼六国之见灭者,又何衅也?刺亦亡,不刺亦亡,三尺童子能辨之矣。即云幸而苟延,乃蜉蝣之朝夕也,尚不得为蟪蛄之晦朔也。有两人行而遇虎者,其一惶恐拜跪而乞哀以死,其一大呼奋臂斗不胜而死,而论者顾以乞哀为智,以大呼奋臂为狂佻而撄虎之怒,则何其愚谬也!

且太子丹之遣荆轲也,或筹之熟矣。秦之横行而不可,乃天下惊魂震魄,自慑伏于秦,非秦果能制天下也。斩竿一呼,而天下瓦解,相去几时?秦既无德以入人,而其势又非蟠结而不可动,设一旦其万乘之君立死于匹夫之手,国有不内乱乎?天下豪杰因以知其不足畏,而太子丹者且收合六国之余烬以西向而前吾恐赢氏之亡不待沛公之入关矣其以泄暴秦之威而倡天下之义莫此一击若也。

宋人有见于战国之世,圣人之道不明,先王之法不立,其公子养客而侠士轻身,故一切以儒者之论之。恶聂政⑤之以私害公,而并及之于轲;恶原、尝、春申之属,而并及之于太子丹。譬如有医之药者,不察其人之何病,而概以乌附⑥为不可用,日以宽和之剂养其肠胃,又安能起久痼而生之乎?宋之亡也,秦桧、汤思退之流,日以“挑衅”之说,挟持杀戮天下之谋臣战将,始终以讲和误其国。仅有一大儒如考亭者,犹所见之如此,亦何怪乎三百年间,多议论而少成功哉!

然则轲可为忠臣,丹可为孝子乎?曰:由今日论之,轲可为忠臣矣。而要之,其人则英雄而感恩者也。若太子丹者,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选自《壮悔堂文集》,有删改)

【注】①狃(niǔ):因袭,拘泥。②王喜:燕王喜,战国末年燕国最后一代国君,太子丹的父亲。③宋儒;指朱熹,即下文的“考亭”。④斩:无罪被杀曰杀,有罪被杀曰斩。⑤聂政:战国时韩国人,严遂与相国侠累争权结怨。聂政为严遂刺死侠累。⑥乌附:乌头和附子,可入药,使用不当易导致中毒。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何以为后之国家者仇敌法也          处:处理,对待
B.又何衅也                                        坐:因……而获罪
C.秦之横行而不可                              御:抵挡
D.故一切以儒者之论                       绳:制裁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固所笑而不受也               皆出于此乎
B.即云幸而苟延                  激于义而死者也
C.则何其愚谬也                  臣死不避
D.譬如有医之药者               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批判的眼光评判历史人物的功罪得失,反对“丹有罪焉”的观点,赞扬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的壮举,论述了“以成败论得失”的荒谬。
B.作者认为,宋儒的观点颠倒了燕国灭亡的因果,混淆了判别懦夫和英豪的标准,反映出宋人的外交弱势心理。所以三百年间,“多议论而少成功”。
C.第五段作者借论宋人对战国社会的看法,批判了“以私害公”的社会现象和“讲和误其国”的可耻行径,宣泄自己郁积心中的对黑暗官场的愤激之情。
D.文章运笔恣肆刚健,行文纵横开阖,论证层层深入,类比手法的运用,使议论形象生动,结尾高度评价了历史英雄主义精神,洋溢着凛然正气。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何以罪丹乎?曰:召衅也。
(2)日以宽和之剂养其肠胃,又安能起久痼而生之乎?
1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而 太 子 丹 者 且 收 合 六 国 之 余 烬 以 西 向 而 前 吾 恐 蠃 氏 之 亡 不 待 沛 公 之 入 关矣 其 以 泄 暴 秦 之 威 而 倡 天 下 之 义 莫 此 一 击 若 也

2020-11-03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17年好题进阶卷(七)

六、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裴将军宅芦管歌

岑参

辽东九月芦叶断,辽东小儿采芦管。可怜新管清且悲,一曲风飘海头满。

海树萧索天雨霜,管声寥亮月苍苍。白狼河北堪愁恨。玄兔城南皆断肠。

辽东将军长安宅,美人芦管会佳客。弄调啾飕胜洞箫,发声窈窕欺横笛。

夜半高堂客未回,只将芦管送君杯。巧能陌上惊杨柳,复向园中误落梅。

诸客爱之听未足,高卷珠帘列红烛。将军醉舞不肯休,更使美人吹一曲。


   【注释】①芦管:又名塞管,唐时北方少数民族传入的一种管乐器。②白狼河北、玄兔城南:泛指辽宁中部一带地区,唐时为东北边防要地。
19.诗人在诗歌当中的情感态度前后有何不同?请简要回答。
20.诗歌在描写美人演奏芦管时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七、整本书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整本书阅读-简答(多)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21.源自这段文字的成语除了“箪食壶浆”外,还有____________
22.简要概括孟子的战争观,并结合孟子的思想谈谈对战争观的看法。
2016-11-18更新 | 80次组卷 | 5卷引用:2011年广西桂林中学高二3月月考语文卷

八、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2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________________。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2)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_____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子曰:“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5)氓之蚩蚩,抱布贸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2020-11-0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17年好题进阶卷(七)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5)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近日,山东青岛发布地方性规章《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规章规定“中小学校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应当进行批评教育或者适当惩戒”。立法赋予老师惩戒学生的权利,这在国内尚属首次。有人认为,惩戒是教育的必要手段;也有人认为,惩戒违背教育规律;还有人认为,惩戒是把双刃剑,看你怎么用……


   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加以阐述。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2020-11-03更新 | 29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17年好题进阶卷(七)

试卷分析

导出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4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整本书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1,4,5,6
2
阅读与鉴赏
3
作家作品
4
名句名篇默写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94字音  字形选择题
40.85辨析并修改病句  成分残缺或赘余  不合逻辑  结构混乱选择题
50.65简明语言表达
60.65颁奖词  简明语言表达
二、现代文阅读
2-30.65其他散文
7-9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学术论文  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
10-130.4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其他散文
三、文言文阅读
14-180.4单篇论文
四、古代诗歌阅读
19-200.65岑参(715-770)  诗
五、整本书阅读
21-220.65其他名著相关简答(多)
六、名篇名句默写
230.94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七、作文
240.65人文科技  记叙性材料  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