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巩固练》2020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综合把关卷(二)
全国 高二 单元测试 2020-11-09 37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熵定律告诉我们,物质与能量只能沿着一个方向转换,即从可利用到不可利用,从有效到无效,从有秩序到无秩序。热力学第二定律实质上就是说宇宙万物从一定的价值与结构开始,不可挽回地朝着混乱与荒废发展。熵就是对宇宙某一子系统中由有效能量转化而来的无效能量的衡量。根据熵定律,无论在地球上还是宇宙或任何地方建立起任何秩序,都必须以周围环境的更大混乱为代价。

熵定律的最重要之处莫过于它对时间的定义。经典物理学的时间是可以沿着两个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方向行进的,运动物体的每一个变化,至少在理论上是可以被逆转的,完全可以有正的时间和负的时间。然而一旦我们把一段拍摄尼亚加拉大瀑布一泻而下的片子倒过来放,那时一切都会显得荒唐可笑了。这么一来,水就会从底下向瀑布顶上流去。虽然牛顿建立在数学上的模式告诉我们,理论上水是可以从底下向瀑布顶上流去的,然而我们知道这不可能发生。

时间流逝的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向前。时间体现了能量从集中状态到耗散状态,从有序状态到混乱状态的变化。如果熵的过程是可以逆转的,那么过去发生的一切都可以挽回。用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男爵的话来说就是:“泥浆会重新聚成砾石,而砾石则又会再度回到它们原先崩塌的山峰上去。”

时间永远向前运动,因为能量本身永远从有效状态转化为无效状态。每当发生任何事情,世界上的能量就有一次耗散,熵的总值就有一次增加。牛顿力学世界模式忽视了熵定律所反映出来的现实,从而制造了一个假象,似乎时间是世界上的一个独立过程,能脱离自然的运行而独立存在。由于采用了这样一种把人与自然彻底隔绝开来的认识世界的方法,人们的意识就与时间、生命和熵的过程脱节了。随着宇宙中可用能量的消耗,发生的事件日益减少,这就意味着剩下的“真正”时间越来越少了。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增加能量的消费,我们不但不能节省时间,而且会更快地失去时间。我们无法逆转时间或熵的过程,那是早已定了的,然而我们可以通过对自身生活与行为方式的选择,决定世界上有效能量的耗散速度。

(节选自杰里米·里夫金、特德·霍华德《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有删改)

材料二:

我们对自然的看法正经历着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即转向多重性,暂时性和复杂性。长期以来,西方科学被一种机械论的世界观统治着,按照这种观点,世界就像是一个庞大的自动机。确实有不少现象在我们看来是决定论的和可逆的,比如无摩擦的摆的运动,或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在这种可逆运动中,无所谓时间的优势方向。但是,也有许多不可逆的过程,它们涉及时间的方向性。假如你把两种液体(例如水和酒精)掺在一起,从我们的经验可知,这两种液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混合起来。我们却从未见过这个过程的逆过程,即这种混合物能自发地分离成纯水和纯酒精。因而,这个过程是一个不可逆过程。

显然,除了决定论的过程之外,肯定还存在一个概率的因素,包含在某些基本过程中,例如在生物的进化或人类文化的演变中,即使是对决定论坚信不疑的科学家大概也不敢说,在宇宙大爆炸之日,本书的出版日期就已镌刻在自然的定律之中了。按照经典看法,自然的基本过程被认为是决定论的和可逆的,包含随机性或不可逆性的过程被看作仅是一些例外情形。今天我们在所有的地方都看到了不可逆过程的作用。我们正越来越多地觉察到这样的事实,即在所有的层次上,从基本粒子到宇宙学,随机性和不可逆性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科学正在重新发现时间。我们还有两个至今尚未得到答案的基本问题。一个问题是无序与有序的关系。著名的熵增加定律把世界描绘成从有序到无序的演变。然而生物或社会的进化向我们表明的却是从简单中出现的复杂性。这怎么可能呢?结构怎能从无序中得出呢?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现在我们知道,非平衡(即物质和能量的流)可能成为有序的源泉。

但还有第二个问题,甚至是更为基本的问题:经典物理学或量子物理学把世界描绘成是可逆的、静态的。在这种描述中,没有什么进化可言,既没有向有序的进化,也没有向无序的进化,动力学能给出的“信息”不随时间而改变。

我们希望对动力学和热力学的统一工作将清楚地给出对机械论世界观而言是崭新的熵概念。时间与现实是紧密关联的,对于人类来说,现实是嵌在时间流之中的。

(节选自伊·普里戈金、伊·斯唐热《从混沌到有序——人与自然的新对话》,有删改)

材料三:

直到20世纪初,人们还相信绝对时间。也就是说,每一事件都可由称为“时间”的一个数以唯一的方式来标记,所有好的钟在测量两个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上都是一致的。而在相对论中,人们必须抛弃存在唯一的绝对时间的观念,代之以每个观察者携带的钟所记录的他自己的时间测量——不同观察者携带的钟不必要读数一样。这样,对于进行测量的观察者而言,时间变成一个更为个人的概念。

当人们试图统一引力和量子力学时,必须引入“虚”时间的概念。“虚”时间是不能和空间方向区分的。如果一个人能往北走,他就能转过头并朝南走;同样的,如果一个人能在虚时间里向前走,他应该能够转过来并往后走。这表明在“虚”时间里,往前和往后之间不可能有重要的差别。另一方面,当人们考察“实”时间时,正如众所周知的,在前进和后退方向上存在有巨大的差别。这过去和将来之间的差别从何而来?为何我们只能记住过去而不是将来?

科学定律并不区别过去和将来。更精确地讲,科学定律在称作C、P和T的联合作用下不变。C是指用反粒子替代粒子;Р的意思是取镜像,这样左和右就互相交换了;而T是指颠倒所有粒子的运动方向,也就是使运动倒退回去。在所有正常情形下,制约物体行为的科学定律在CP联合对称下独自不变。换言之,对于其他行星上的居民,若他们是我们的镜像并且由反物质而不是物质构成,则生活会刚好和我们一样。然而在日常生活的“实”时间中,前进和后退的方向之间还是有大的差异。想象一个水杯从桌子上滑落到地板上被打碎,如果将其录像,你可以很容易地辨别出它是向前还是向后退。为何我们从未看到碎杯子集合起来,离开地面跳回到桌子上,通常的解释是这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所表述的在任何闭合系统中无序度或熵总是随时间而增加。桌面上的一个完整的杯子是一个高度有序的状态,而地板上破碎的杯子是一个无序的状态。

无序度或熵随着时间增加是一个所谓的时间箭头的例子。时间箭头将过去和将来区别开来,使时间有了方向。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时间箭头:首先,是热力学时间箭头,即在这个时间方向上无序度或熵增加;然后,是心理学时间箭头,这就是我们感觉时间流逝的方向,在这个方向上我们可以记忆过去而不是未来;最后,是宇宙学时间箭头,在这个方向上宇宙在膨胀,而不是收缩。

(节选自霍金《时间简史》,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物理学的时间有正的时间和负的时间,但无论哪种只可以沿一个方向行进,运动物体的每一个变化,在现实中是不可以被逆转的。
B.作者认为,无论在地球上还是宇宙或任何地方建立起任何秩序都要消耗能量,这样必然会带给周围环境更大的熵值。
C.材料中第三段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男爵的话反驳了“时间流逝的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向前”的观点,从而证明了“熵的过程是可以逆转的”的正确性。
D.我们虽然无法逆转熵的过程,但我们可以通过选择自身生活与行为方式把能量从无效状态转化为有效状态。
2.下列对材料二有关论述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先肯定物理世界中不少现象是可逆的,再重点说明许多化学反应过程是不可逆的,从而引出文章议题。
B.材料二中作者运用水和酒精的假设论证反驳了西方科学机械论世界观的决定论和可逆性。
C.文章用熵定律批驳了可逆的、静态的物理学,认为事物从有序到无序的演变是不可逆转的客观现实。
D.作者一再谈到的生物和社会进化问题,就充分体现了文章开头所说的事物“多重性、暂时性和复杂性”。
3.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看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作者对“经典物理学的时间是可以沿着两个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方向行进的,运动物体的每一个变化,至少在理论上是可以被逆转的”这一看法是赞同的。
B.材料二中作者指出了至今尚未得到答案的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无序与有序的关系,二是经典物理学或量子物理学把世界描绘成是可逆的、静态的。
C.直到20世纪初,人们还相信绝对时间;但在相对论中,人们必须抛弃存在唯一的绝对时间的观念。
D.材料三中认为“虚”时间是不能和空间方向区分的,在“虚”时间里,往前和往后之间不可能有重要的差别。
4.同样引述熵的概念,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有什么异同?
5.请简要分析以上三则材料对时间解读的角度和范围的不同之处。
2020-11-03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巩固练》2020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综合把关卷(二)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较难(0.4)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一九七四年三月

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为抒发久久难忘的乡愁情结特意选用了“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四个极具特色的意象。
B.本诗围绕不同的意象展开层层联想,由此及彼,极大地丰富了乡愁的情感内涵。
C.从“醉酒”到“沸血”,从“家信”到“母亲”,表现了诗人情感渐趋冷静与理性的变化过程。
D.不说“红海棠”而说“海棠红”,是为了强调“红”的鲜艳灿烂,与后文的“血”自然相连。
7.下列对本诗与《乡愁》在内容与艺术特色上的比较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愁》语言朴实浅近,不雕琢字句;而本诗则以通常悖理的语言达到意想不到的诗美、诗味。
B.《乡愁》中“邮票”“船票”等意象侧重于象征,而本诗的“海棠红”“雪花白”等意象侧重于写实。
C.在意象的组合上,《乡愁》以时间为线索,意象间有递进意味;而本诗则采用并列的意象组合。
D.这两首诗都是写乡愁,都表达出特定时期与特定地理条件下所具有的思乡之情和民族情感。
8.请简要分析诗人为什么选取“长江水”这一意象来表达乡愁。
9.闻一多提出诗歌讲求“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分析本诗是如何体现这“三美”的。
2020-11-0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巩固练》2020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综合把关卷(二)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瑰,字昌容,雍州武功人,隋尚书仆射威之曾孙。擢进士第,补恒州参军。居母丧,哀毁加人,左庶子张大安表举孝悌,擢豫王府录事参军,历朗、歙二州刺史。时来俊臣贬州参军,人惧复用,多致书请瑰,瑰叱其使曰:“吾忝州牧,高下自有体,能过待小人乎?”遂不发书。俊臣未至追还,恨之。由是连外徙,不得入。久之,转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州据都会,多名珍怪产,前长史张潜、于辩机货取巨万,瑰单身薄被自将。武后铸浮屠,立庙塔,役无虚岁。瑰以为“磨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后善其言。神龙初,入为尚书右丞,封怀县男。瑰明晓法令,多识台省旧章,一朝格式,皆所删正。中宗复政,郑普思以妖幻位秘书员外监,支党遍岐、陇间,相煽述为乱。瑰捕系普思穷讯,普思妻以左道得幸韦后,出入禁中,有诏勿治。瑰廷争不可,帝犹依违。司直范献忠,瑰使按普思者,进曰:“瑰为大臣,不能前诛逆竖而报天子,罪大矣,臣请先斩瑰。”于是,仆射魏元忠顿首曰:“瑰长者,用刑不枉,普思法当死。”帝不得已,流普思于儋州,余党论死。累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许国公。时大臣初拜官献食天子名曰“烧尾”瑰独不进及侍宴宗晋卿嘲之帝默然。瑰自解于帝曰:“宰相燮和阴阳,代天治物。今粒食踊贵,百姓不足,卫兵至三日不食,臣诚不称职,不敢烧尾。”帝崩,遗诏皇太后临朝,相王以太尉辅政。后召宰相韦安石、宗楚客洎瑰议禁中。楚客猥曰:“太后临朝,相王有不通问之嫌,不宜辅政。”瑰正色曰:“遗制乃先帝意,安得辄改?”楚客等怒,卒削相王辅政事,瑰称疾不朝。景云元年,卒,年七十二,谥曰文贞。

(选自《新唐书·苏瑰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大臣初拜官/献食天子/名曰“烧尾”/瑰独不进/及侍宴/宗晋卿嘲之/帝默然
B.时大臣初拜官/献食/天子名曰“烧尾”/瑰独不进/及侍宴/宗晋卿嘲之/帝默然
C.时大臣初拜官/献食天子/名曰“烧尾”/瑰独不进/及侍宴宗晋卿嘲之/帝默然
D.时大臣初拜官/献食天子/名曰“烧尾”/瑰独不进及侍宴/宗晋卿嘲之/帝默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悌,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B.顿首,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表示恭敬。
C.浮屠,亦作“浮图”,佛教用语,可指佛教、和尚、佛塔、寺庙。文中“浮屠”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的“浮图”所指相同。
D.阴阳,我国古代哲学概念,两者有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具体可以指日月,天地、昼夜,寒暑、君臣等。文中指国家大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瑰任扬州长史时,虽然该地多产珠翠珍怪,但他严格约束自己,洁身自好,分文不取,这足以说明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而前任长史却都趁机捞取很多钱财。
B.苏瑰处事公正,敢于直言进谏。有人担心来俊臣再次被起用,写信给苏瑰。苏瑰承诺绝不会错待一个小人;武后要建佛寺,立庙塔,苏瑰从容讽议,最终武后减少修建数量。
C.苏瑰为人耿直,且不怯权贵。郑普思私结党羽并到处煽动诱骗作乱,苏瑰力争追究到底;公卿大臣初次为官,照例“烧尾”,苏瑰出任仆射,独不献食。
D.中宗驾崩后,遗诏让皇太后临朝,相王辅政。宗楚客等讨好太后,要求停止相王辅政,苏瑰坚决反对,这说明苏瑰心存大节,独发谠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瑰叱其使曰:“吾忝州牧,高下自有体,能过待小人乎?”
(2)楚客等怒,卒削相王辅政事,瑰称疾不朝。
14.请结合文本和下面两则选自《新唐书·酷吏列传》的材料,概括来俊臣被贬州参军时,“人惧其复用”的三点原因。
(1)武后以为谅,擢累侍御史,按诏狱,数称旨。后阴纵其惨,胁制群臣,前后夷千馀族。生平有纤介,皆入于死。拜左台御史中丞,中外累息,至以目语。
(2)久之,俊臣纳贾人金,为御史纪腰忠所劾,下狱当死。后忠其上变,得不诛,免为民。长寿中,还授殿中丞,坐脏贬同州参军事,暴纵自如,夺同僚妻,又辱其母。
2020-11-0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巩固练》2020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综合把关卷(二)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青房并蒂莲·维扬怀古

周邦彦

醉凝眸。正楚天秋晚,远岸云收。草绿莲红,浅映小汀洲。芰荷香里鸳鸯浦,恨菱歌、惊起眠鸥。望去帆、一派湖光,棹声咿哑橹声柔。

愁窥汴堤细柳,曾舞送莺时,锦缆龙舟。拥倾国纤腰皓齿,笑倚迷楼。空令五湖夜月,也羞照三十六宫秋。正浪吟、不觉回桡,水花风叶两悠悠。

[注]①锦缆龙舟:隋炀帝巡游江都(扬州)事。②三七六宫秋:源自徐凝《汉宫曲》“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赵飞燕独受汉成帝宠幸,“与人承宠,各院凄凉”。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选用草、莲、芰荷、鸥、菱歌、棹橹声等意象,调动多种感官,动静结合,描绘出眼前扬州美好的图景。
B.上阕中“恨”字承接开篇个“醉”字,写出作者虽面对扬州美景,却伤心国事,是典型的以乐景衬哀情。
C.下阕借眼前细柳转入对历史的回顾,描写出隋炀帝当年奢靡的生活,既有宏大的场面,又有笑倚迷楼的特写。
D.全词以景结情,借流水落花、风吹落叶之景,写出作者的惆怅与伤感,“悠悠”二字耐人,寻味,意蕴丰富。
16.与作者的《苏幕遮·燎沉香》相比,有人评论本词“更能表现一个进步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请结合两首词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名校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在《六国论》中建议要厚待、礼遇人才,先“_________________”然后再“并力西向”,就会让秦国寝食难安。
(2)李白的《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极言人生短暂、韶华易逝。
(3)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货物进行分拣、搬运、质检,贴面单,然后出库,这都是王飞飞再熟悉不过的流程了,因为他曾是物流仓库的一名出库打包员。如今,依然是这些动作和流程(       )。替代他做这些的,是他的机器人“同事”。而王飞飞也有了一个新身份——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

每天上班后,王飞飞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机器人的状态。“要时刻关注这些工业机器人,因为它们随时有可能出现故障,我的工作就是要‘照看’好它们,保证它们正常运行。”言语间,王飞飞总会流露出对这些机器人“同事”的深厚感情。因为这些工业机器人带给他的,不是身份的转变,也是在体力上的解放和提高收入。“以前和我一起分拣货物的有20多个人,我们一天最多处理6000多个订单;但现在一个机械臂每小时就可以处理700至800单。工作轻松多了,收入也涨了不少。”王飞飞说。

这只是工业机器人在行业应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迅速,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业,铸造行业、物流行业等领域,并催生出许多新职业。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既转变了身份,又解放了体力和提高了收入。
B.不仅是身份的转变,更是体力上的解放和收入上的提高。
C.不是身份的转变,而是在体力上的解放和在收入上的提高。
D.是身份的转变,也是体力和收入上的解放与提高。
19.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7个字。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而王飞飞也有了一个新身份——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一句中的破折号有何作用?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句中的破折号意思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2020-11-03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巩固练》2020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综合把关卷(二)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1. 按照要求把下面的四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
①《雨巷》运用了象征性抒情手法。
②《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
③《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
④诗人在《雨巷》中塑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以《雨巷》为主语:_________________
2020-11-03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巩固练》2020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综合把关卷(二)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易(0.85)
名校
22. 请概括下列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要超过25个字。
抽样调查是根据部分实际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标志总量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它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从若干单位组成的事物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单位来进行调查、观察,用所得到的调查标志的数据以代表总体,推断总体。与其它调查一样,抽样调查也会遇到调查的误差和偏误问题。当然,抽样调查可以通过抽样设计,通过计算并采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把代表性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5-18更新 | 648次组卷 | 18卷引用:【市级联考】2019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颜回是孔子的杰出弟子,他终生贫困,并不幸早逝。按照世俗的看法,颜回的一生是不幸而凄惨的。但是我们看到的颜回却是“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虽居陋巷,箪食瓢饮,内心世界却充盈着无比的快乐。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孔颜之乐”,留给后人的问题是,高度的精神修养是否能够冲淡现实生活中的不幸?或者说,当人们面对简陋匮乏的现实生活时,内心的幸福感究竟源自何处?

对此你一定有过自己的体验和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少于700字。
2022-04-28更新 | 146次组卷 | 20卷引用:【市级联考】浙江省宁波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篇名句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65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非连续性文本
6-90.4余光中(1928-2017)  《乡愁》现代诗歌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新唐书》  古代文化常识  文言文翻译  分析信息,归纳要点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周邦彦(1056-1121)  词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94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标点符号  情境补写选择+表达
210.65变换句式语言表达
220.85压缩语段语言表达
六、作文
230.4人生感悟  引语式材料  逆境 自我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