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郑州市一〇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河南 高一 阶段练习 2020-11-23 35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中国古代诗歌有悠久的历史,有丰富的诗学形态,有光耀古今的诗歌大师,有令人百读不厌的名篇。这既是新诗写作者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又构成创新与突破的沉重压力。面对中国古典诗歌悠久的传统,中国现代诗人的情感是复杂的。。

“五四”时代的新诗缔造者们,以一种不容置辩的态度揭竿而起,为了冲破中国传统诗学的沉重压力,他们选择的是面向外国寻找助力,从异城文学中借来火种,以点燃自己的诗学革命之火。但与此同时,不时流露出的则是由他们骨子里的民族文化的基因所决定的对古代诗歌意境与表情方式的欣赏,对博大精深的古代诗歌美学的眷恋,正是对待传统的复杂心态,使他们无法摆脱焦虑。“五四”时代,革故鼎新的时代,新诗的缔造者们对旧诗的传统发起的抨击,有一些明显是情结化的,是过火的。胡适在《谈新诗》中写。“五七言八句的律诗决不能容丰富的材料,二十八字的绝句决不能写精密的观察,长短一定的七言五言决不能委婉表达出高深的理想与复杂的感情。”像这样不加区分地把近体诗的形式一概打倒,无疑是简单化的。取消了诗歌写作的技艺与难度,诗歌就很容易滑向浅白的言情与对生活现象的实录。

新诗与传统的审美习惯的冲撞,还鲜明表现在新诗人与持有目的诗学观念的读者身上。新诗一出现就面临着强大的反对声浪;而且九十年来,质疑与责难的声音始终伴随着新诗的成长,不绝于耳。这是因为新诗违背了传统的审关习惯,因而引起了某些读者的反感。诗歌鉴赏,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一种信息的交流活动。由诗作发出的信息,只有与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相适应,才能被接收,被加工。诗歌读者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从宏观来考察,是人类世世代代审美经验的积淀;从微观来考察,则是个人有生以来的审美经验的总和。以我国读者的诗歌审美观念来说,它的源头可以上溯到三千多年前我国的古典诗歌开始出现的时候。先秦时代形成的“风、雅、颂、赋、比、兴”即所谓诗之“六”,其影响一直绵延到今天。我国古典诗歌到唐代进入鼎盛时代,各种诗体备具,形成了完整的格局,自此以后,古典诗歌代代相传,形成了一种超稳定性,即使是新诗诞生多年以后,旧体诗还有相当大的读者群以及教量可观的作者。

新诗的艺术上的创新与完美国然有待时日,读者的诗歌审美心理结构的改变也是个漫长的过程。为弥合新诗尤其是自由诗与传统的审美方式距离过远的不是,新诗人也做了不少工作,诸如何其芳、林庚等为构建与古典诗歌格律有所衔接的新体格律诗的努力,尽管收效不大。但这种尝试精神却是可贵的。从新诗发展的历程来看,新诗的草创阶段,那些拓荒者们首先着着眼的是西方诗歌资源的引进,但是当新诗的阵地已巩固,他们便更多地回过头来考虑中国现代诗学与古代诗学的街接了。

(节选自吴思敬《自由的精灵与沉重的翅膀》,有删改)

1.下列对“中国新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新诗与中国古典诗歌不无联系中,国现代诗人可以从古典诗歌那里学习和借鉴,但又面临着创新的难题。
B.“五四”时代的新诗缔造者们,从异域文学中借来火种,以点燃自己的诗学革命之火。
C.中国新诗违背了传统的审美习惯,持有旧诗学观念的读者无法从新诗中产生愉悦的审美体验。
D.为了开拓中国新诗的阵地,诗人们坚决与古典诗歌划清界限,对古典旧诗给予了彻底的抨击。
2.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课本第一单元内容,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戴望舒的《雨巷》虽为新诗,但诗中所塑造的“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就深受古典诗歌的影响。
B.“新月派”在诗歌形式上提出了“三美”的主张,这种形式化的追求,取消了诗歌写作的技艺与难度,使诗歌滑向浅白的言情与对生活现象的实录。
C.近体诗讲究格律之美,社甫的“无边落木带第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平仄相对,对仗工整。
D.“柳”作为一种诗歌意象,常常表达留别之意。诗句“客舍青青柳色新“和“夕阳中的金柳”都有此意,这种解读源于诗歌读者审美经验的积淀。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看来,诗歌鉴赏是一种信息的交流活动,这种交流活动必须有读者的参与。
B.诗歌读者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是人类世代审美经验的积淀与个人有生以来的审美经验的结合体,一旦形成就非常稳定。
C.何其芳、林庚等为构建与古典诗歌格律有所衔接的新体格律诗进行的努力,本质上是对新诗创作从西方引进资源的做法予以纠正。这表明当初“从异域借火种”是完全错误的。
D.新诗的开拓者们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复杂态度,与他们所处的“五四”时代有密切关系。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诗歌,做下面小题。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

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

三月的春帏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

是个过客

4.《错误》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节以“莲花的开落”比喻“打江南走过”的“我”的容颜憔悴,突出“我”倍受相思煎熬。
B.“莲花”“柳絮”“青石”“春帷”“窗扉”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常出现的意象,在诗中营造了浓厚的江南气息,使诗歌具有古典美。
C.诗歌首尾呼应,主体部分(第二节)以“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为界,前面三句和后面三句在内容上和句式上基本相同,使全诗结构齐整而巧妙。
D.诗歌运用了 “我”和“你”两个叙述人称,使他们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诗中自始至终未点明“我”与女子的关系,反而留下丰富的遐想空间。
5.《错误》一诗中比喻手法用得很好,试举例加以分析说明。
2020-11-1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一〇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6.请从新月派的“三美”主张方面简要赏析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7.自古在赏析诗歌时有诗无达诂之说,也就是说,对于同一首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请你结合全文,对这首诗的主题进行个性化解读。
2020-11-17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一〇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①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释】①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曰“超然台”。故国,这里指四川眉山。②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
8.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尽。
B.“试上”三句,是说登临超然台远眺,春风中的春水、春花、烟雨令诗人心旷神怡。
C.下片紧承上片所写之景,以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
D.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诗人欲忘却尘世间一切,借诗酒以自娱。
9.词的上片写景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三、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10. 翻译
(1)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2)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2020-11-1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一〇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1. 名句默写。
(1)《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旧地重游,引起诗人对往昔不平凡岁月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的角度来描写动态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沁园春长沙》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雨巷》中使用顶真手法表现“丁香姑娘”伤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摹诗人雨中撑伞情状,且表现雨巷特点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巷》)
(6)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的境界,《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7)我与康桥离别时的“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是___________
2020-11-17更新 | 2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一〇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12.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百(gě)            (páng)徨   (qī)清     (xiàng)道
B.彳亍(chì chù)   (zāo)       (pǐ)     (xìng)
C.河(pàn)          (bō)        (hāo)       (shuò)
D.斑(lán)          (rǚ)        彩虹(sì)的        (nì)
2020-11-1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一〇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13. 下列各项词语字形只有一处错误的一组是(     
A.橘子州            寂寥            万户候          色彩斑斓
B.竟自由            峥嵘            凄宛             浪谒飞舟
C.笙萧               瓦菲            挑衅             寥阔江天
D.记载               哀怨            浮藻             天纶之乐
2020-11-1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一〇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14. 下面是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B.“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
D.“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
2022-01-31更新 | 1137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2年人教版高一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课 诗两首练习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8年9月,一场持续整晩的大火,使巴西国家博物馆毀于一旦。2019年4月,巴黎圣母院起火的消息掀起一阵波澜,有80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遭严重损毁。这些     的教训时刻提醒我们,印证人类历史变迁的文化古迹随时都可能会消逝。文物古迹保护是一场同时间的赛跑,因为随着时间推移,那些     的文物会日渐老化,出现不可逆的损伤。文物保护,意味着旧与新的巧妙结合。

(            ),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这是历史的使命,我们每一代人都     。文物保护工作要凝聚社会共识,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形成合力。其间的一些消损或许无法避免,但如果能做到      ,在巴黎圣母院在翻新工程伊始,就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火情有所警惕、建立预案,或许结果会大不一样。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消损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沉痛          留传          责无旁贷          未雨绸缪
B.沉痛          流传          义不容辞          居安思危
C.沉重          流传          责无旁贷          未雨绸缪
D.沉重          留传          义不容辞          居安思危
1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
B.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
C.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
D.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延缓文物消损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B.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消损和文物衰老,使文化延续的活力源源不竭。
C.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消损,延缓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D.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文物消损和延缓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2020-11-17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一〇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18. 仿照下面诗歌首节三、四行的句式,在后两节的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句子。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18更新 | 125次组卷 | 6卷引用:2012-2013学年陕西省南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19. 下面是高三毕业生发给班主任的一则短信,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张老师好,我在高三几次考试中成绩都不理想,能在高考时有所建树,成功卫冕,这都是您慧眼识金并鼎力相助的结果。您精湛的教学技艺,令同学们刮目相看,今日一别如雨,谨祝教祺!


(1)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2) 将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
(3)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4) 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5)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2020-11-1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一〇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5)
名校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时光荏苒,你们跨入高中的大门已几近一月,来到了新学校、经历了新军训、认识了新老师新同学、接触了新学科;再回首初中生活,你一定感慨万千,也一定有很多经验、教训、遗憾……

面对刚刚升入初一的学弟学妹,你有什么想对他们说的?请给初一学生写一封信,说说你的想法,谈谈你的感受。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不得出现学校名称及真实人名。

2020-11-1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一〇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古代诗歌阅读
1
文言小题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6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作家作品
2
阅读与鉴赏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学术论文
4-50.65郑愁予现代诗歌
6-70.4徐志摩(1896-1945)  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现代诗歌
二、古代诗歌阅读
8-90.65苏轼(1037-1101)  词  表现手法  评价思想内容
三、文言小题
100.65文言文翻译非选择类
四、名篇名句默写
11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20.85字音选择题
130.85字形选择题
140.85文学常识综合选择题
15-170.65一般词语  辨析并修改病句  情境补写选择题组
180.65仿写句子语言表达
190.65得体语言表达
六、作文
200.65青年成长  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