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
广东 高三 模拟预测 2020-12-06 104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据凯度《2017年中国社交媒体影响报告》,微信在网民群体中的总体覆盖率已达94.5%。截至2017年6月底,微信合并活跃账户达9. 63亿,较前一年同期上涨19.5%。即速应用发布的《2017-2018年微信小程序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3月微信月用户数量超过10亿。微信的出现加速了从单向传播到双向传播、多向传播、社交化传播的变化趋势。

作为一种社交媒体,一种群媒体和自媒体的综合物,微信等新媒体显然满足了人们合群交友的即时互动需求。恰如有学者所指出的:“21世纪的新媒体变革实质,是带来了千百年来没有的人媒互动的公众信息传播效果的革命,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人和媒体可以互动的时代,而且从传播学角度看是新媒体的人媒互动带来了社会公众信息传播效率反馈模式的变革。”这种变革就是,从传统媒体的迟滞反馈模式,变成了数字读物的即时反馈模式。

如今新媒体已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传播效果,这个效果用传统传播理论无法解释,因为传统传播技术确实无法即时反馈。这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明确清晰的区别。这一代新媒体是开始实现即时反馈模式的新媒体。正是从“即时”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微信朋友圈等即时发布的功能,给四处流浪的瞬间提供了一个表达的家园。微信等新媒体的存在,满足了普通人即时表达瞬间内容的需求,而这种需求是此前任何媒体都无法满足的,是一个绝对的空白,是人类体外进化的一次革命性突破。

在微博之前,除了极其特殊的情况外,没有一种媒体能够即时地表达人们的思绪、观念,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尤其是普通大众又存在着大量需要即时表达的内容。于是,人民大众中大量存在的需要即时表达的内容,与传播界缺乏这种表达的媒体之间,就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即时,就是短暂、一瞬即逝。表达它,需要快捷和迅速,故其对象或可以称为瞬内容。以前,笔者在论及微博时曾认为:“微博现象的出现,又催生了一个新的词——‘瞬内容’。从‘微内容’到‘瞬内容’,体现出互联网不断向人性的本质和深处延伸的特征。”关于“微内容”与“瞬内容”,还要做一简单介绍。

所谓微内容,是相对于传统媒介中的大制作、重要内容而言的。微内容的最新定义:“最小的独立的内容数据,如一个简单的链接,一篇网志,一张图片,音频,视频,一个关于作者、标题的元数据,等等。”即互联网用户所生产的任何数据,都可以被称作微内容。这些零星散乱的数据聚沙成塔,成为网络神奇力量的真正来源。在互联网时代之前,微内容就存在,但没有网络,那时只是作为私内容而存在。

所谓瞬内容,指人的精神活动具有瞬间性。正如弗洛伊德所揭示的,在人的意识之外还有一个庞大的无意识世界一样,我们还可以说:在恒定的、稳定的精神活动之外,还有一个不稳定的、流动的、稍纵即逝的瞬时性精神世界,这一精神世界的内容就是瞬内容。瞬内容庞杂而不稳定,如同山雨欲来前诡谲变化的天空、钟表滴答作响的指针、已经掀过的日历、车窗外向后飘逝的风景……具有流动性、瞬时性和不可逆性。

传统媒体,包括博客在内,所对应的是瞬内容的反面一一相对稳定与恒久的精神活动。一般而言,这些内容的产生要经历目击、体验、采访、调查、构思、搜集资料、结构、写作、发表等一系列过程。博客简化了这一系列程序,但一篇博文也还需要稳定的、静态的构思和写作。但问题在于,在人的精神世界之内,除了一些稳定的思想、情绪、念头、意念之外,还存在着庞大的不稳定、不恒久、充满流动变化的精神活动与精神内容,即“瞬内容”。具体来说,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许多想法、情绪、念头、思想是瞬间即逝的,迅速到还没降生,就已死去的程度,如瞬间的体验、想法、念头、情绪、意见、牢骚、抱怨、痛苦等,苏轼所谓“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即难摹”是也。而在微博问世之前,这些精神活动一般都难以记录下来;就是如手机短信那样可以记录下来,也难以一对多、多对多地发表,难以被受众及时看到。但是微媒介(微博、微信等)的问世则解决了这一问题,即“人们瞬间发生的精神活动如何即时表达,并能够被特定受众知晓”的问题。

(摘编自刘畅《微信:即时发布与“瞬间”表达》)

材料二:

在网络空间,微信的出现是对自媒体的又一次革新。微信的平台交流、零资费、跨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功能,和其他的社交软件相比,更加灵活和智能,更加节省资费,更能满足草根的需求。在微信上,人们可以随性随心发表自己的心得、话语、感想,获得自己想要的“关注”,从而满足个人需求。人们通过微信,可以记录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悟和见解,进而引起其他人的关注,人们以“点赞”或评论的方式进行互动,时而戏谑,时而庄重,更加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当前的大众娱乐时代,平民一瞬间可以成为明星,成为娱乐的中心,弱者也可以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并且还可以通过微信完成信息的传递,满足了人们表达自己甚至是获得帮助的需求。微信俨然成为置身于网络世界的自由力量,成为人们发布思想、沟通情感、交流文化的平台,真正实现了“人是媒介的延伸”。

草根,字典里的解释是基层民众的意思。引申一下,草根文化就是民间的、大众的原生态文化。与精英文化相反,这种文化给草根带来了自由、畅想和真实的快乐。法国学者德赛图认为,“在文化领域,文化产品经常是强加给大众的,大众不能决定文化的生产,可是却可以选择文化的消费。”湖南卫视《超级女声》节目开启了我国大众文化思潮,从此,人们有理由相信,无论你出生如何,你都可以一夜成名。近几年,随着微信在公众中的广泛使用,微信充分发挥了草根的力量;随着微信推出信息置顶、推送新闻、加关注公共主页的功能,微信进一步实现了草根的话语权。

(摘编自吴佳妮《微信自媒体视域下的“草根文化”生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社交媒体,一种群媒体和自媒体的综合物,微信的出现,使传播由单向向双向、多向和社交化的变化得以实现。
B.新媒体满足了人们合群交友的即时互动需求,已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传播效果,这使得传统传播技术无法即时反馈。
C.传统媒体记录的是相对稳定与恒久的精神活动,这些内容一般要经过复杂的过程才能产生,而博客简化了这些复杂的过程。
D.在网络产生之前,人的精神世界中就存在不稳定、不恒久、充满流动变化的瞬内容;而有了网络之后,又诞生了微内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引用有关学者的论断,阐述了微信等新社交媒体的诞生所引发的社会公众信息传播效率反馈模式的深刻变革。
B.材料一引苏轼诗句“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即难摹”,说明古代人和现代人一样,内心总有瞬间的体验、想法、念头等。
C.新浪博客中的一篇网志、当当网站中的一则读者评价、视觉中国旗下网站用户上传的一张图片,这些内容都属于文中所说的微内容。
D.与精英文化相反,草根文化是民间的、大众的原生态文化,这种文化给草根带来了自由、畅想和真实的快乐,是大众可选的文化消费。
3.下列表述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观点的一项是(     
A.微信就是网络科技发展的结果,拓展和夯实了草根文化的传播渠道,使各种未经磨炼的真实的个性得到不断张扬。
B.政府部门、大众传媒等,应尽快设立官方微信号,充分利用微信这一广泛的社交平台,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和理念。
C.草根阶层通过微信评价社会公共事务的公平性、合理性和合法性,影响和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
D.微信成为普通人之间进行爱心接力、爱心传递的纽带和桥梁,促进了草根阶层互助互爱的优良风气的形成和传递。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微媒介”下一个简要定义。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2020-11-27更新 | 303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飞翔的海燕

刘白羽

我乘船驶近“海四”采油平台,船泊在平台脚下,我向上仰望,这时吸引我注意的是高高平台顶上红色的吊车伸出长长铁臂,吊着十几吨沉重的东西,在海上高空旋转,而坐在司机舱里的竟是一个小姑娘,她在天风海啸之中舒展身手。当时,在我脑际立刻出现一个勇敢的、自由展翅飞掠的海燕的形象。

这天深夜,我站在采油平台上,扶着栏杆嘹望。这是一个海上月明之夜,皎洁的银光洒在万顷波涛之上,随着浪花起伏,有如亿万明珠在闪烁跳荡,只有平台高处的一炬火光把眼前的海面照得一片通红。在这宁静的时刻,我的胸襟非常开阔,我的驰思非常遥远,我在采油平台上认识了十六岁的女吊车司机胡小燕,她使我想起尘土飞扬的大路上,灯光闪烁的钻井边,狂风暴雨中,炎炎赤日下,在会战的千军万马之中,我看到多少这样年轻的人,成群结队,唱着笑着前进着!

他们似乎正以活生生的行动回答我想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他们那样年轻就已经承担起巨人般的非凡工作?

采油队副队长丁淑梅说:在烟尘飞舞、钢铁轰鸣之中,如果人们只看到艰辛和危难,那是不对的。要知道,我们的人是怀着一颗火热欢乐的心而战的。“人说会战苦,我说最幸福。”这就是小青年们豪迈的声音。“海四”采油平台上处处热情洋溢,朝气蓬勃。开始开发海上油田时,人们出海是有顾虑的,可是一种作为海上第一代采油工而自豪的心情,什么海上“危险”啦,“孤单”啦,都冲垮了。她们真正树立了以平台为家的思想感情。

采油队副队长丁淑梅是一个高大个子,精力充沛、满身油垢、扎着两根小辫,圆圆的脸上总是笑眯眯的二十四岁女青年。她现在已经确确实实成为中国第一代海上采油工,成为驾驭大海的能手。丁淑梅,哪里工作困难就出现在哪里。海雾潮湿,钢铁容易霉锈,在一次除锈刷漆会战中,她看到采油井房顶喷漆艰苦,立刻就钻进又闷又热的井口房去。在干部带动下,一个青年工人悬空坐在托盘上喷漆,底下海水滔滔,头上烈日如火,她浑身上下汗水淋漓。她们严细认真地打下这个大会战。丁淑梅劳作一天之后,每天晚上都收听中央电台广播,连夜把重要的社论、新闻复写出来,一清早发给每个人。队上的人都说丁淑梅是“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的“咱们的贴心人”。

傍晚,我在高悬海空的栈道上散步,海霞如火,海风轻拂,这时栈道上路灯通明。“这是海上的长安街啊!”在这里我遇到名副其实的“铁姑娘”地质工敖利华,她那圆滚滚的身体就像个铁疙瘩。我指着长长伸出海空的“风火台”铁梯问她:“能上吗?”她含笑点点头说;“能,我们没事就爬,现在我一口气能爬到顶。”海天茫茫,爬到顶,真是腾云驾雾呀,而她们在大海之上就是这样腾云驾雾展翅飞翔的啊。

…………

当我迈上“海四”平台的桩架,就有一只手伸下来拉我,手厚实,我抬头一看是个四十岁上下的“老石油”,脸晒得黑黑,闪着朴实的微笑。攀上铁梯爬上平台,我才知道这是采油队老队长顾金元。他做事很多,说话很少,看着这批活蹦乱跳的女采油工,他总是笑嘻嘻地说:“这些小丫头!干起活来可泼辣呢!”那天下午我们偶然讲一句,“你们在海上自己组织些晚会嘛!”老队长一声没响就张罗开了。傍晚时间,我们从窗上看见红色吊车轻快地把一只救生艇降落海面,我看船尾上坐着的是丁淑梅。快艇突突响着朝附近一个采油平台驶去,陪我们来的人说:“小丁找队伍去了!”六月二日,这是海上难忘的一夜呀,宽敞的饭厅里灯光雪亮,除了当班值勤的,全队人一排一排坐在那里,一个海上晚会开始了。年轻的男女工人唱歌、跳舞、朗诵诗,非常精彩动人。这时茫茫大海啊,都为这嘹亮的歌声停止喧哗。晴朗的夜空啊,都为这轻捷的舞蹈而闪亮笑眼。我寻觅顾金元,我见他坐在边边的一只木凳上,他笑得两眼眯成一道缝,他一次又一次快乐地鼓掌,为这些年轻的战士而感到自豪。这一景象正说明:为什么她们这样年轻就已经承担起非凡的工作,在海上大显身手。因为她们是由一批久经风霜考验、久经战斗锻炼出来的老骨干带着飞啊,飞啊,而她们就在艰苦斗争的锻炼里高举起大庆精神火炬,他们很快就独立飞翔起来了。这使我想起高尔基《海燕》中最后一段话:那是勇猛的海燕,在闪电中间,在怒吼的海面上,得意扬扬地飞掠着;这胜利的预言家叫了:“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我们这些年轻战士,正是这样在狂风暴雨、怒海狂涛中欢乐飞翔的。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从仰望的视角勾勒高耸平台顶上吊车司机舱里的小姑娘形象,突出其天风海啸中舒展的英姿,一个“竟”字突出惊叹、赞赏之情。
B.文章第二段,作者由十六岁的女吊车司机胡小燕,联想到许许多多在恶劣环境里、在会战大军中的年轻人的奋发风采,充实了文章内容。
C.文章引用青年的心声一一“人说会战苦,我说最幸福。”——鲜明表现了海上第一代采油工的战斗热情、蓬勃朝气,以平台为家的坚守意志。
D.文章用不少笔墨描写“老石油”顾金元的肖像、神情、语言、动作、心理等,意在突出老骨干对年轻人的引领作用,揭示一代更比一代强的主题。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三段承上启下,“为什么他们那样年轻就已经承担起巨人般的非凡工作?”这一设问激发读者思考,后文解开谜底,予以呼应,升华了主旨。
B.文章既刻画了胡小燕、丁淑梅、敖利华、顾金元等石油工人的形象,又描写了采油队全队人的精神风貌,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突出文章主旨。
C.“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咱们的贴心人”这些队上的人的评价,直接表现了采油队副队长丁淑梅身先垂范、与大伙打成一片的可贵精神。
D.“海霞如火”,“栈道上路灯通明”犹如“海上长安街”,这些比喻生动形象,饱含赞美之意。其用意在于抒发作者对海上油田壮观景象的热爱。
8.本文以“飞翔的海燕”为题,有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
9.有评论家认为,刘白羽的散文具有激流勇进的壮美风格,试简要分析这种激流勇进的壮美风格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2020-11-27更新 | 311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柳仲郢,字谕蒙。长工文,著《尚书二十四司箴》。为韩愈咨赏。及进士第,为校书郎。牛僧孺辟武昌幕府,迁侍御史。有禁卒诬里人斫父墓柏,射杀之,吏以专杀论,而中尉护免其死,右补阙蒋系争,不省。仲郢监罚,执曰:“贼不死,是乱典刑。”朝廷嘉其守。累转吏部郎中。时诏减官冗长者,仲郢条简浃日①,损千二百五十员,议者厌伏。迁左谏议大夫。御史崔元藻以覆按吴湘狱得罪,仲郢切谏,宰相李德裕不为嫌,奏拜京兆尹会废浮屠法,尽坏铜象为钱。仲郢为铸钱使,吏请以字识钱者,不答。中书舍人纥干臮诉甥刘诩殴其母,诩为禁军校,仲郢不待奏,即捕取之,死杖下。宣宗初,德裕罢政事,坐所厚善,出为郑州刺史。左迁秘书监。数月,出河南尹,以宽惠为政。或言不类京兆时,答曰:“辇毂之下,先弹压;郡邑之治,本惠养。乌可类乎?”擢剑南东川节度使。大吏边章简挟势肆贪,前帅不能制,仲郢因事杀之,官下肃然。为山南西道节度使。贬雷州刺史。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会盗发父墓,弃官归华原。徙华州刺史,不拜。咸通五年,为天平节度使。卒于镇。仲郢方严,尚气义,事亲甚谨。李德裕贬死,家无禄,不自振;及领盐铁,遂取其兄子从质为推官,知苏州院。宰相令狐绹持不可,乃移书开谕绹,绹感悟,从之。每私居内斋,束带正色,服用简素。急于摘贪吏,济单弱。每旱潦,必贷匮蠲负,里无逋家。衣冠孤女不能自归者,斥禀为婚嫁。在朝,非庆吊不至宰相第。家有书万卷所藏必三本上者贮库其副常所阅下者幼学焉仲郢尝手钞《六经》又类所钞它书凡三十篇号《柳氏自备》旁录仙佛书甚众皆楷小精真无行字。

(选自《新唐书·柳仲郢传》,有删改)


[注]①浃日,十日。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家有书万卷/所藏必三本/上者贮库/其副常所阅/下者幼学焉/仲郢尝手钞《六经》/又类所钞它书凡三十篇/号《柳氏自备》/旁录仙佛书甚/众皆楷小精真/无行字
B.家有书万卷/所藏必三本/上者贮库其副/常所阅/下者幼学焉/仲郢尝手钞《六经》/又类所钞它书凡三十篇/号《柳氏自备》/旁录仙佛书甚众/皆楷小精真/无行字
C.家有书万卷/所藏必三本/上者贮库/其副常所阅/下者幼学焉/仲郢尝手钞《六经》/又类所钞它书凡三十篇/号《柳氏自备》/旁录仙佛书甚众/皆楷小精真/无行字
D.家有书万卷/所藏必三本/上者贮库其副/常所阅/下者幼学焉/仲郢尝手钞《六经》/又类所钞它书凡三十篇/号《柳氏自备》/旁录仙佛书甚/众皆楷小精真/无行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兆尹,文中指官名,国都所在的地区的行政长官,主要掌管辖区民政等事务。
B.禁军,文中指保卫京城或宫廷的军队,主管宿卫工作,兼管刑狱,参与审判犯人。
C.东都,古都名。不同的朝代指的地方不一样。一般称长安为西都,称洛阳为东都。
D.衣冠,古代士以上地位的人戴冠,衣冠连称,指士以上的服装。文中借指士大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仲郢恪尽职守,执法严明。柳仲郢担任侍御史,有乡里人冤死,执法官吏和中尉都袒护杀人者,柳仲郢认为不处死杀人者,会扰乱法令和刑罚。
B.柳仲郢不惧权贵,为民除害。有禁军军官犯事,柳仲郢不等上奏就把他逮捕,处死了他;边章简仗势贪腐,柳仲郢借事杀了他,震慑了下级官吏。
C.柳仲郢被人赏识,受到牵连。崔元藻因事获罪,柳仲郢恳切谏言,获得李德裕赏识;李德裕被罢免了宰相,柳仲郢受到连累而被调出京城任郑州刺史。
D.柳仲郢崇尚义气,救济贫弱。李德裕曾有恩于柳仲郢,柳仲郢在李德裕家败落后提拔了李德裕家族的人;每逢旱涝灾害,柳仲郢救济穷人,安定百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诏减官冗长者,仲郢条简浃日,损千二百五十员,议者厌伏。
(2)会废浮屠法,尽坏铜象为钱。仲郢为铸钱使,吏请以字识钱者,不答。
14.柳仲郢治理河南和治理京兆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过江夜行武昌山闻黄州鼓角①

苏轼

清风弄水月衔山,幽人夜渡吴王岘②。

黄州鼓角亦多情,送我南来不辞远。

江南又闻出塞曲③,半杂江声作悲健。

谁言万方声一概④?鼍愤龙愁为余变。

我记江边枯柳树,未死相逢真识面。

他年一叶溯江来,还吹此曲相迎饯。


[注]①本诗作于苏轼离开黄州前往汝州任职时,时众乡亲父老送别至江边,州中有名士随诗人上吴王岘,或陪其往九江、同游庐山。②吴王岘:在武昌西山下,三国时吴王孙权建避暑宫于此,故名。③出塞曲:这里指悲壮的鼓角声。④“谁言”句,语出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万方声一概,吴道竟何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呼应标题,描写清风明月之夜泛舟渡游吴王岘的情景。“弄、衔、渡”等字透露闲适之意;以“幽人”自称,突出归隐之乐。
B.七句翻用杜甫诗句“万方声一概”,意思是说声音变化万端,并非一律,写出了诗人夜闻黄州鼓角“半杂江声”时的复杂感受。
C.“鼍愤龙愁为余变”这一句运用拟人手法,描写鼍、龙闻“悲健”之鼓角而或愤或愁的情绪,仿佛它们也因“我”的仕途变幻而不平。
D.九、十两句与作者的词作《满庭芳·归去来兮》中的“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一样,以柳入诗,托物寄情,含蓄深挚。
16.简要分析诗歌末尾两句所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抒发的思想感情。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适中(0.6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出师表》中,作者向刘禅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意思是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用衬托手法,借鸟兽从侧面写蜀道的高危。
(3)苏轼《赤壁赋》中,第三段凭吊历史人物,再现了曹操当年沿江而下时“舳舻千里,旌旗蔽空”的盛大场面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英雄气概。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有“三山二水”。“三山”,就是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二水”,就是延河与南川河。

“桥”是延安城的重要风景,最著名的要数王家坪的桥。这座橘红色的钢结构桥,远远望去。过了这座桥,便是著名的延安革命纪念馆。

随着城市的发展,延安城边那些或长或短、或粗或细的山沟里,也纷纷盖起了居民楼。为了方便人们出行和休闲,城市的建设者在山间打通隧道,在山上修建山体公园。一条条道路穿过群山,

延安新城在山上,每到夜晚,新城区的延安大剧院华灯璀璨,尽显现代化气质;而延河畔、宝塔山的灯光秀,则一次次点燃人们心中的火热激情。此时,若登临凤凰山远眺延安城,会发现夜晚的延安绚丽夺目。

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延安,在宝塔山上、延河桥边、土窑洞里,找寻延安岁月的记忆,感受延安精神的魅力。我也经常会到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走一走。每去一次,我都会觉得自己是在与历史倾心对话,在接受崇高的精神洗礼。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桥”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B.待神志镇定之后,这位鲤鱼“科学家”就会讲述一个真正令它们惊诧不已的传奇故事。
C.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是搞建设,还是应对地震、疫情等挑战,“人民”始终是价值底色。
D.事实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要求: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第①处以“桥”为本体,第②处以“道路”“群山”为本体,语言生动形象,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成:“如今,延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各处革命遗迹,可以让游客受到革命教育。”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0-11-27更新 | 40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自助餐成为餐饮浪费的“重灾区”,②很大程度上是消费者“宁可吃剩、不能吃亏”的心态。③全社会正在倡导勤俭节约的理念深入人心,④改变“自助餐心态”恰逢其时。⑤生活条件改善,⑥但不能丢弃勤俭节约的传家宝。⑦粮食产量虽然稳步增长,⑧但粮食安全这根弦依然不能放松,⑨“舌尖上的浪费”依然要坚定予以杜绝。

2020-11-27更新 | 456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2. 请从下列四个词语中至少选三个词语,写一段话。要求语意完整,语言连贯、得体,不少于60个字。
词语:曹雪芹   心智   人世凋零《葬花吟》
2020-11-27更新 | 191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5)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大学毕业后就到贵州贫困县工作的扶贫干部在《在触摸乡村中收获一份家国情怀》的文章中这样写道:

这几年,从机关到农村,与村民做朋友、打交道,为村里大事小事出谋划策,我也明显感觉身上慢慢多出一些“泥土味道”:自觉从村民立场思考问题;用老百姓的思维方式,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困难面前,学会忍耐坚持,我多了些从容淡定。在触摸乡村中,我收获了一份家国情怀。

目前,农村的水、电、路、信等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但在决战脱贫攻坚和奔小康路上,诸如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我也在思考,如何让更多年轻人留在家乡,创业致富,而我们又能为他们提供怎样的组织关怀、政策支持。从长远看,这样才能真正化解老人、儿童面临的生活问题,也能让乡村持续葆有生机和活力。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在高三(1)班“触摸乡村与青年担当”主题班会上的一篇演讲稿。
②给成功应聘大学生村干部的学长姚自强的一封信。
③参与“触摸乡村与家国情怀”主题写作笔会的一篇随笔。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65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  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非连续性文本
6-90.4刘白羽(1916-2005)  其他散文  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欧阳修(1007-1072)  《新唐书》  古代文化常识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苏轼(1037-1101)  诗  表现手法  评价思想内容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6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修辞手法  选用句式  标点符号选择+表达
210.65辨析并修改病句语言表达
220.65扩展语句  句子扩展  情景扩展语言表达
六、作文
230.65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