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辽宁省朝阳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辽宁 高二 期中 2020-12-14 36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名著阅读、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借用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来形容老百姓与统治者的关系。历史的演变,王朝的更迭,向来是后人所津津乐道的内容。无论是官方史书的记载,还是民间演绎的传说,我们都能从中窥到历史真实而有趣的一面。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李浩的新作《N个国王和他们的疆土》收录了11篇小说,讲述国王们的故事,却不是我们平常看到的“正史”中那些位高权重荣耀无比的国王,作者把他们从宝座上拉下来,还原成一个又一个普通人,真实“记录”他们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体验。

小说中的国王有一些有历史依据(比如李煜亡国的故事),有一些是作者的想象或“重构”。11篇自成故事,却又仿佛可在各篇章中找到彼此的身影,好似勾画了各自雄踞一方的地图,作者借助想象,以文学虚构抵达“历史真相”。

(摘编自张燕峰《在文学虚构中抵达历史真相》)

材料二:

文学与历史是人类两种源远流长的文化形态,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通常“历史”既指过去发生的事件,也指关于历史的记载即历史学,还指与“自然”相对而言的人类“文化”或“文明”。文学可以对历史进行表征,对历史典籍所记载的故事进行借用与演义,书写过去发生的事件,甚至可以成为历史的见证等,更为重要的是文学可以表达对历史的判断或者反思,但是文学又有解构历史和超越历史的冲动。

我们先从文学与历史的关联处来考察文学与历史的关系。历史与文学一个显而易见的相通之处是叙事性。实际上,大多数历史著作的确有自己的叙事特征与文体风格。比如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在表达对法国大革命反讽性的认识时,就将史实与评价、哲理与文思融为一体,运用了不同的叙述角度与叙述语调。

历史与文学相通处之二似乎是想象性与情感性。“编年史的作者编撰较长历史阶段的著作时,必然面临许多空白之处,他只能利用自己的才智和猜测来填充这些空白。”这里所说的“猜测”就是想象。我国古人认为历史需要合理的想象。说起历史的情感性,我们自然会想起陈寅恪晚年的呕心沥血之作《柳如是别传》所勾画的集悲苦、刚烈与才情于一体的传奇女子柳如是,以至于新历史主义代表人物怀特认为历史也是诗性的行为,是一种想象性的文学活动。

但是历史终究是以记述事件为主,叙事技巧与想象在历史编纂学中还是处于比较低的位置。而情感性在历史写作中的作用更是带有比较大的争议。可以说,叙事性、想象性与情感性对于文学来说是整体的、必备的,而对于历史来说则相对是次要的、附属的。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历史的对象是实在的,文学的对象是虚拟的。历史并未在时间中消失,恰恰是叙述赋予混沌的历史以我们所熟悉的形貌。历史可以做到认识论与本体论二者合一,因为在历史书写中表现与被表现者同时到场,因而历史具有建构性。所有历史阐释可以进行有意义的比较、批评和判断。文学则是虚拟的世界,无法比较、批评和判断。

培根认为,文学超越历史甚至哲学的地方在于,它不像历史那样依赖记忆或哲学那样依赖理智,而是凭借想象,可以不根据事物的逻辑,既可以把自然状态中不相干的事情联系在一起,又可以把联系在一起的事物分割开来,造成事物不合法的匹配和分离,形成一种“伪装的历史”。

首先,文学可以借鉴历史著作中的题材塑造历史人物,描述历史事件。其次,小说常常以过去发生的事件为对象,采用过去时,特别是历史小说以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和事件为原型,其叙事的逼真性可以起到类似历史读本的作用。再次,从一般意义上来看,作家创造的文学世界与现实世界具有融通性,文学或多或少要参照现实世界,特别是再现型文学的纪实性可以形成准历史风貌及认知属性。此外,在特定的情况下,文学可以补充微观史实,保留集体记忆,成为历史的见证。在西方的法律传统中,见证相当于目击。文学艺术,不但有传达见证的功能,更有以自身为见证人的任务。从上述几个方面来看,文学的历史表征从不同的角度重述了历史,凸显了事物的多种存在样态,宣扬了美德,增加了美感。

(摘编自汪正龙《重审文学的历史维度——兼论文学与历史的关系》)

材料三:

文学和历史作为社会的意识形态,都是精神生产的产物。文学和历史具有不可分割的相通性和互融性,这是因为历史著作、历史叙述与历史话语往往渗透着文学式的虚构、文学式的夸张语言及文学家的观察与思考;而文学家、文学作品作为历史的产物,也无法摆脱对历史的依赖。

从读者和后人的角度来说,叙述历史时掺进了虚构的成分似乎是难以苟同的,因为在他们的记忆深处一向认为历史是真实可信的。从文学与历史的相互关系来看,中外很多史学家分析判断历史著作中虚构的成因、文学的色彩,从而可以揭示出历史与文学在“虚构”这一问题上的共同性,进而探讨文学创作与历史写作中的一般规律或相互的影响。司马迁的《史记》和希罗多德的《历史》是神话和民间故事入史的例子。它说明由于时代久远,史料本身就是虚构的。上古时代距今几千年,人们难以认识,而神话和民间故事在人民口头相传中像滚雪球似的逐渐形成。它以幻想的形式,经过不自觉的艺术加工反映自然界和社会生活,所以神话实际上是上古劳动人民思想观念的反映。这既是文艺,又是历史的影子,是历史上突出片段的记录。上古历史就是依靠对神话传说的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才构成了今天我们所认识的上古世界。

(摘编自张玉雁《试论文学与历史的关系定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学家和小说家具有相似性,历史通常只具有低度文学性。
B.历史是以实在为依据的建构,文学则是以虚拟为基础的创造。
C.文学和历史作为社会的意识形态,具有不可分割的相通性和互融性。
D.文学创作不能形成类似历史的认知效应和超越历史的叙述效果。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神话和民间故事经过不自觉的艺术加工反映自然界和社会生活
B.文学家、文学作品作为历史的产物,有可能摆脱对历史的依赖。
C.文学无论何时都可以补充微观史实,保留集体记忆,成为历史的见证。
D.文学应根据事物的逻辑,把自然状态中不相干的事情联系在一起。
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史记》中,司马迁在描写屈原以及李广父子时,倾注了无限同情。
B.“三吏”“三别”被视为对唐代由盛转衰时期民众生活疾苦的忠实纪录。
C.《雷雨》情节扣人心弦、语言精练含蓄,人物各具特色,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
D.《三国演义》丰富了人们对诸葛亮、刘备等三国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基本认知。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文学与历史的关联有哪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创业史(节选)

柳青

繁星一批接着一批,从浮着云片的蓝天上消失了,独独留下农历正月底残余的下弦月。现在,在河边、路旁和渠岸刚刚伐着嫩芽尖的春草上,露珠摇摇欲坠地闪着光了。

梁三老汉是下堡乡少数几个享受这晨光的老人之一。他在天亮以前,沿着从黄堡通县城的公路,拾来满满一筐子牲口粪。他回来把粪倒在街门外土场里的粪堆上,女儿秀兰才离开暖和的被窝;老婆也是刚起来,在残缺的柴堆跟前扯柴,准备做早饭。

“睡着吧,梁老爷!睡到做好早饭,你起来吃吧!”老汉在心里恨着儿子生宝,“黑夜尽开会,清早不起来,你算啥庄稼人嘛!”

“日头照到你屁股上了!还不起来吗?梁伟人!”

“你那是吆呼谁呢?”老婆在旧棚屋烧着锅问。

“咱的伟人嘛!谁能睡到这时不起呢?”

老婆手里拿着拨火棍,走到门口,忍不住笑。

“你掀开门看看,宝娃还在屋里不?”

老汉掀开门一看,果然,炕上只剩了一个枕头,连被子也带起走了。

“到哪里去了?”老汉转过身来气呼呼地问,“县里开罢会还没一月,又到哪里去了?”

“你不知道吗?”老婆笑着说,“区委上王书记在咱家住了那么些日子,帮助互助组订生产计划。你没听说今年割毕稻子后要换另一号稻种吗?他到郭县买那号稻种去了……”

“谁见过汤河上割毕稻子种麦来?听说过吗?……”

老汉看也不看老婆,把后脑壳给她。但老婆仍然解劝:

“就是没见过嘛!可是王书记看咱宝娃为人民服务热心,叫他领带的互助组试办哩。他是个党员,怎能不遵?”

“他为人民服务!谁为我服务?啊?”老汉冲到老婆面前来了。

日头用温暖的光芒,照拂着稻地里复种的一片翠绿的青稞。在官渠岸南首,桃园里,赤条条的桃树枝,由于含苞待放的蓓蕾而变了色——由浅而深。人们为了护墓压在坟堆上的迎春花,现在已经开得一片黄灿灿了。

他现在独自一个人,枕着自己的胳膊,他躺在松软的黄土和柔嫩的麦苗上,手里不停地把土块捏面。他仰望着无边蓝天上,几朵白云由东向西浮行。一只老鹰在他躺的地方上空盘旋,越旋越低。开头,老汉并不知觉,后来老鹰增加成四只、五只,他才发觉它们把他当做可以充饥的东西了。

“龟子孙们!我还没死哩!”他坐起来,愤怒地骂道。

老鹰们弄清楚他是个活人,飞到别处觅食去了。

一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在官渠岸的小巷里爆发了,惊动了梁三老汉。

“噢噢,架梁啦!”老汉在麦地里坐起来,用手齐眉搭起棚瞭望着,情不自禁地开口说,“架梁啦!架梁啦!蛤蟆滩又一座新瓦……”

他想:“也到那里去看看……

新刨过的白冕晃的木料支起的房架子上,帮助架梁的人,一个两个地正在从梯子上下地,木匠们还在新架的梁上用斧头这里捣捣、那里捣捣,把接缝的地方弄得更合窍些。中梁上挂着太极图,东西梁上挂满了亲戚们送来的红绸子。中梁两边的梁柱上,贴着红腾腾的对联,写道:“上梁恰逢紫微星,立柱正值黄道日”,横楣是:“太公在此”。这太极图、红绸子和红对联,贴挂在新木料房架上,是多么惹眼,多么堂皇啊!他在大伙中间,仰起戴破毡帽的头看着。

啊!那是郭振山!多大汉子高耸在人群中间,就像仙鹤站在小水鸟中间一样,洪亮的嗓音在和聚在他周围的人谈论着什么。他是村里的代表主任、四九年的老共产党员,在村里享有最高的威望。

“你在你的党好哩!”梁三老汉在心里恭敬地对郭振山说,“你把俺生宝拉进党里头做啥嘛?俺生宝不是那种和人争气的人。你把他拉进去,叫我老汉怎弄哩?”但是老汉光在心里这样想,嘴里却不敢这样说。他在地多的人和能干的人面前,有一种难以克制的自卑感。

梁三老汉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耳朵上,逮住人们所说的每一句话。

他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头发、胡子和眉毛都雪白了的郭二老汉的红光脸上。他奇怪;这个老人说话又慢,声音又低,他用一种什么方法教导儿子安分守己过光景的呢?他多么想参考参考旁人的训子方法。

“走!郭二叔!”梁三老汉亲切地要求,“到你屋里蹲一阵去。咱谈叙谈叙,好不好?”

“好嘛!你是个勤快人,平素请也请不到……”

(有删改)


【注】《创业史》以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为线索,表现了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三老汉的“梁老爷”“梁伟人”等称呼,既有对儿子生宝的不满,也有对生宝行为的不解。
B.“他为人民服务!谁为我服务?啊?”表现了梁三老汉对互助组的反对,反映了其思想落后。
C.老鹰在梁三老汉头上盘旋并且以为找到充饥的东西,说明了梁三老汉正躺在地上生闷气。
D.文末郭二叔说梁三老汉是个“勤快人”,照应开篇梁三老汉的表现,说明梁三老汉威望高。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写蓝天上的繁星、春草嫩芽尖上的闪亮露珠,衬托梁三老汉起得早,也预示农村将有美好气象。
B.小说通过梁三老汉与老婆的对话描写,从侧面表现了梁生宝舍小家为大家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C.小说语言刻画出色,如“你在你的党好哩!”表现梁三老汉对郭振山的恭敬及对其拉儿子进党的埋怨。
D.小说采用了多种手法塑造梁三老汉: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表现;既有行动描写,又有神态描写。
8.文中画线句表达了梁三老汉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9.请简要概括梁三老汉眼里的“庄稼人”形象。
2020-12-10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于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於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已,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锄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剑拨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B.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日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C.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日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D.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氏,即春秋时鲁国季孙氏,“孙”为尊称,实为季氏,姬姓。鲁国的卿家贵族,掌握鲁国实权。
B.司空,中国古代官名。西周始置,春秋、战国沿置,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管工程。
C.夷狄,中国古代称呼北方部族为“夷”,称呼东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D.《史记》,二十四史之首,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规模巨大,体系完备。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工作负责,成绩突出。他给季氏做管理仓库的小吏时,财物管理得公平准确;担任管理牧场的小吏时,家畜繁殖增多,不久就被升任为司空。
B.孔子异于常人,屡遇困境。孔子身高九尺六寸,远高于常人;他离开鲁国后,在齐国受到排挤,在宋国、卫国遭到驱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又被围困。
C.孔子考虑周全,办事谨慎。齐景公邀请鲁定公在夹谷会盟,鲁定公毫无戒备就准备赴约,孔子认为外交谈判必有军事力量作保障,建议他带上左右司马。
D.孔子勇敢无畏,敢于担当。夹谷会盟,齐国管事官员安排表演夷狄舞乐,还让歌舞杂技艺人及侏儒表演,孔子斥责齐人无礼,并要回了被齐国侵吞的土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聪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2)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
14.文章中孔子的经历给你带来哪些人生启示?请简要说明。
2020-12-10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

   

江南岸,云树半晴阴。帆去帆来天亦老,潮生潮落日还沉。南北别离心。

兴废事,千古一沾襟。山下孤烟渔市远,柳边疏雨酒家深。行客莫登临。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树半晴阴”描绘出江天云树,时晴时阴的画面,给人捉摸不定、变化莫测之感。
B.“山下”“柳边”两句塑造了遥远而缥缈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凄清伤感的心情。
C.“南北别离心”一句从怀古到咏怀,从空间到时间,再现了行客的“凄凉意”。
D.“行客莫登临”中的“莫”字表达了作者登临时的孤独和落寞,劝勉行客莫要登临。
16.“帆去帆来天亦老,潮生潮落日还沉”历来备受称赞,请简要赏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一幅意境优美的江月图;月光闪耀着千万里光辉,明月朗照在茫茫的春江之中,波光荡漾,清明澄澈。
(2)《将进酒》中表达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的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情形与“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到伊犁来过三次,每次都能非常强烈地感觉到某种异样的冰冷和温暖。这不是伊犁的自然所传达的,刚健而妩媚永远是伊犁的自然环境的特点;伊犁的风俗赋予伊犁的也不是这,伊犁的风俗民情是全中国最有味儿,鲜明度最高,也最幽深的。这异样的冰冷和温暖,是伊犁州府所在地伊宁的社会表现出来的、像气味一样无法看清的一种面部表情。这种表情里含有风景这边独好的骄傲和(             ),也带着边陲重镇(             )的人们对什么都(             )的淡漠。这也许没什么不好,可能每一个地方都有那么一点排他性以显示自尊。,只是稍稍有些露骨。然而,,了解到当地独特的自然风采和民间风情,你就再也感觉不到这种表情。伊犁有非常鲜明的三种层次:官方的,民间的,自然的。虽然这三种层次在当前任何地方都存在着,但是似乎哪儿也没有伊犁表现得那么鲜明,那么诗意,那么独立成章而又混合为一体。它们分别象征着现实、历史和永恒。这三种时间概念如同三种颜色的水在同一河床里流动,使伊犁显得比别处丰富多姿,使伊犁有一种缓慢舞蹈着的移动感。伊犁仿佛随时都在(             )尘世的噪音和骚动,又随时都在制造当代的律动和尘土。伊犁的现实因此给人以隔世之感,一切活动着的事物都有顷刻滑入变成风景的危险。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满             见多识广             不以为然             消化
B.自负             见多识广             不以为意             消除
C.自满             博古通今             不以为意             消化
D.自负             博古通今             不以为然             消除
19.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句子叫散句。请把文中画波浪线的散句改写成语言连贯的整句。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六、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困难(0.15)
名校
21. 阅读下面《论语·学而篇》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儒家为什么把“德”摆在比“文”更重要的位置?请谈谈你的认识。
2020-12-14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较难(0.4)
名校
22. 阅读下面《论语·为政篇第二》选段,回答问题。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孔子认为,孝为人之本,“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请你结合这句话和上面的选段,谈谈你对孔子注重“孝”的理解。
2020-12-10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5)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福楼拜在人生最忙碌的时刻,也会坚持每天早晨看日出。他曾说,他在静静享受这个日出场景的时候,其实也正是他灵感的火花激烈碰撞之时。对他而言,看完日出之后,一段段文字便喷薄而出。看日出时的他,是空闲的,其实也是忙碌的。

《哈利·波特》的作者乔安妮·凯瑟琳·罗琳曾是一位平凡的家庭主妇,她的生活曾经简单而悠闲,但是这种安逸而美好的生活,并没有能够束缚她的内心,她的内心一直在忙碌着,果然几年之后,她的作品《哈利·波特》系列出版并深受世界各地的读者喜爱。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12-1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名著阅读、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1
名著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名著阅读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65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  探究内容,提出见解非连续性文本
6-90.4柳青(1916-1978)  其他小说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品味语言艺术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司马迁(前145-前90)  《史记》  古代文化常识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4其他南宋作家  词  咏史怀古  炼句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一般词语  变换句式  情境补写语言表达
六、名著阅读
210.15名著阅读
220.4《论语》  名著阅读
七、作文
230.65材料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