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五县(区)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
河北 高三 阶段练习 2020-12-29 8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反观网红建筑,则不难发现,网红建筑的走红往往是凭借一张照片或一段视频。其走红原因可以很简单,或是体现了某一时刻、某一角度的美感,或是展现了一种特殊的风情,或是形成了某种奇特的效果,这些都可能触发人们的喜爱、好奇或者惊叹。

对照地标形成的过程和原因,网红建筑照片反映的是瞬时、片面、局部的信息,其真实性存疑。网红建筑的形成不一定来自人们的真实体验,不需要时间积淀,甚至可以与当地市民无关,推动其成为网红的流量,完全可能来自不同地域。如此便可以理解,为什么不能简单地把网红建筑与城市地标画等号。网红建筑确有其价值与意义,但由于其形成过程和原因过于简单,照片可能变成“照骗”,打卡可能成为廉价的炫耀。同时,网红的另一特征往往是转瞬即逝,在网上迅速走红后,可能很快就被人淡忘。在建设成本巨大的建筑领域,这些问题值得警醒。

人类社会自进入现代以来,经历了大规模的高速城市化进程,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国际建筑领域曾围绕这些议题进行过讨论。有人认为,现代建筑的大量涌现破坏了城市整体性,大规模建设也造成了“千城一面”的问题,城市文化传统未能得到充分尊重,城市个性被削弱,城市辨识度下降。正因如此,城市地标成为一个具有时代性和普遍性的课题,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呈现为对网红效应的盲目追求。城市建设是一项具有高度复杂性和矛盾性的议题,其解决方案也不可能简而化之。许多城市都曾举办过评选城市新地标的活动,最后往往不了了之,原因就在于此。

近期,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要求治理“贪大、媚洋、求怪”等建筑乱象,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新时期建筑方针,探索建立城市总建筑师制度,为城市建筑设计进一步指明方向。针对超高层地标建筑建设,《通知》列出明确规范,以遏制各地盲目规划建设“摩天楼”之风。应该认识到,地标不仅具有视觉标志性,更是体现城市精神的标志。成功的地标建筑,应是广大市民情感认同、集体意志的体现。值得欣慰的是,在近些年的建设中,很多城市筑起了属于这个时代的新地标:北京的大兴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单体航站楼,广州“小蛮腰”增添了珠江的绰约风姿,深圳市民中心以“大鹏展翅”的形象体现了这座城市的开拓创新精神。

网红建筑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值得各界关注和研究。从网红建筑到城市地标,差的不仅仅是时间的积淀。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不断涌现、迭代,网络世界纷繁复杂,面对城市建设问题,规划者、建设者、设计师都需要沉潜下来,坚守住最根本的价值标准和文化立场,为增添建筑之美贡献智慧。

(摘自方晓风《城市地标:不应对网红效应盲目追求》,《人民日报》2020年07月19日)

材料二:

作为设计师,在与地方政府交流或参与城市建设项目时,经常听到这样的愿景——希望把新项目打造成新的城市地标,同时成为网红打卡地。建设者有这样的愿望似乎是自然而然的,却无形中将网红打卡地与城市地标之间画上了等号,仿佛能够网红起来,也可以成为新地标。这种现象背后的问题值得探究。

城市地标,是城市的名片。想到巴黎,人们就会想到巴黎圣母院;想到埃及,人们就会想到金字塔,想到法老文明;想到敦煌,人们就会想到莫高窟,想到飞天壁画;想到上海,人们就会想到上海滩,想到东方明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们已经将城市地标和特定的城市特征画上了等号。西湖等于杭州,故宫和天安门等于北京,中山陵等于南京……城市地标和城市,相互成就,相互成为名片。

城市地标要成功地和城市划上等号,光有知名度还不够。当前社会生活中,我们能够熟知的城市地标,大都有一段让人记忆深刻的故事,这些故事或者是美好的,或者是悲伤的,或者是历史的,或者是现代的,而无一例外,城市地标,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历史文化底蕴。城市地标要想成功地代表城市,既要有与城市气质相符的独特特点,又要有能够为城市带来记忆的文化底蕴。

盲目地将网红打卡地和城市地标等同,这是对城市地标的误解。网红打卡地,是新时代互联网传播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地。这种地方的产生,往往具有偶然性,网友对这种地方的记忆很难长久,往往一个地方刚刚兴起,又会快速地被人们遗忘。若是将网红打卡地等同于城市地标,就会对城市地标产生误解。当城市地标变为了对网红打卡地的追逐和建设,那么,一座城市,很难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城市地标,只会在追逐中逐渐失去自我。

打造城市地标,要基于城市特色,注重发挥城市的文化底蕴。城市地标,也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要与城市一脉相承;城市地标不等于千篇一律,城市地标应该是城市人文精神的独特表达,具有不可复制性;与此同时,城市地标,在精不在多,在厚重不在于流行。底蕴,源于底气,也源于文化和历史的积累。唯有静下心来,摒弃跟风心理,仔细研究城市特质,富裕城市地标独特的文化底蕴,城市地标,才能逐渐成为城市的代言人。

(摘自元起《打造城市地标文化底蕴必不可少》,“珠海文明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对一张建筑照片或一段建筑视频的喜爱、好奇或者惊叹,都会成就一个“网红建筑”。
B.网红建筑是靠流量来推动的,不一定来自真实体验,不需要时间沉淀,甚至与市民无关。
C.“千篇一律”的现代建筑大量涌现使城市文化得不到充分尊重,国家已出台文件遏制。
D.将网红打卡地与城市地标等同,就误解了城市地标,这样一座城就不会出现城市地标。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些年来,很多城市也筑起了属于这个时代的新地标,它们显著的特点是体现了这个城市的开拓创新精神。
B.城市地标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人们往往将地标与城市等同,如看到巴黎圣母院就想到巴黎。
C.网红打卡地是新时代互联网传播下的一种新的旅游地,具有偶然性,人们对此地的记忆很难长久。
D.如果城市地标变为了网红打卡地的追逐和建设,那么这个城市就很难拥有属于自己的城市地标。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城市地标范畴的一项是(     
A.北京的“鸟巢”和“水立方”
B.巴黎埃菲尔铁塔
C.南京河西万达广场
D.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与外滩的建筑群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城市地标下一个简要定义。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蒋子龙

党委扩大一上来就卡了壳,这在机电工业局的会议室里不多见,特别是在局长霍大道主持的会上更不多见。但今天的沉闷似乎不是那种干燥的、令人沮丧的寂静,而是一种大雨前的闷热、雷电前的沉寂。算算吧,“四人帮”倒台两年了,七八年又过去了六个月,电机厂已经两年零六个月没完成任务了。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全局都快要被它拖垮了。必须彻底解决,派硬手去。派谁?机电局闲着的干部不少,但顶戗的不多。愿意上来的人不少,愿意下去,特别是愿意到大难杂乱的大户头厂去的人不多。

有一张脸渐渐吸引住霍大道的目光。这是一张有着矿石般颜色和猎人般粗犷特征的脸:石岸般突出的眉弓,饿虎般深藏的双眼;颧骨略高的双颊,肌厚肉重的阔脸;这一切简直就是力量的化身。他是机电局电器公司经理乔光朴,一双火力十足的眼睛不看别人,饱满的嘴唇铁闸一般紧闭着,里面坚硬的牙齿却在不断地咬着牙帮骨,左颊上的肌肉鼓起一道道棱子。霍大道极不易觉察地笑了,他不仅估计到第一炮很快就要炸响,而且对今天会议的结果似乎也有了七分把握。

乔光朴没抬眼皮,用平稳的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口吻说:“别人不说我先说,请局党委考虑,让我到重型电机厂去。”这低沉的声调在有些委员的心里不啻是爆炸了一颗手榴弹。徐进亭副局长更是惊诧,说:“光朴,你是真的,还是开玩笑?”是啊,他的请求太出人意料了,因为他现在占的位子太好了。这是许多老干部梦寐以求而又得不到手的“美缺”。乔光朴放着轻车熟路不走,明知现在基层的经最不好念,为什么偏要下去呢?

乔光朴抬起眼睛,闪电似的扫过全场,最后和霍大道那穿透一切的目光相遇了,倏地这两对目光碰出了心里的火花,一刹那等于交换了千言万语。乔光朴仍是用缓慢平稳的语气说:“我愿立军令状。我去后如果电机厂仍不能完成国家计划,我请求撤销我党内外一切职务。到干校和石敢去养鸡喂鸭。”

这家伙,话说得太满、太绝。如今稍负一点儿责的干部就喜欢说一些漂亮的多义词,让人从哪个方面都可以解释。什么事情还没有干,就先从四面八方留下退却的路。因此,乔光朴的“军令状”比它本身所包含的内容更叫霍大道高兴。他激赏地抬起眼睛,心里想,这位大爷就是给他一座山也能背走,正像俗话说的,他像脚后跟一样可靠,你尽管相信他好了。就问:“你还有什么要求?

乔光朴:“我要请石敢一块儿去,他当党委书记,我当厂长。”

有人说:“你这是一厢情愿,石敢同意去吗?”

乔光朴看看手表,像事先约好的一样,石敢就在这时候进来了。乔光朴站起来:“霍局长,我先和老石谈一谈。”霍大道点点头。乔光朴抓住石敢的胳膊,半拥半推地向外走。乔光朴把自己的打算,立“军令状”的前后过程全部告诉了石敢,充满希望地等着老伙伴给他一个全力支持的回答。

石敢却是长时间的不吭声,探究的、陌生的目光冷冷地盯着乔光朴,使乔光朴很不自在。老朋友对他的疏远和不信任叫他心打寒战。石敢到底说话了,语音低沉而又含混不清。乔光朴费劲地听着:

“你何苦要拉一个垫背的?我不去。”石敢摇头,“我思想残废了,我已经消耗完了。”

“胡说!”乔光朴见好说不行,真要恼了,你明明是个大活人,怎说是消耗完了?在活人身上难道能发生精力消耗完的事吗?”

“我指热情的细胞消耗完了。”

“嗯?”乔光朴一把将石敢从沙发上拉起来,枪口似的双眼瞄准石敢的瞳孔,“你敢再重复一遍你的话吗?当初你咬下舌头吐掉的时候,难道把党性、生命连同对事业的信心和责任感也一块儿吐掉了?”石敢躲开了乔光朴的目光,他碰上一面无情的能照见灵魂的镜子,他看见自己的灵魂变得这样卑微,感到吃惊,甚至不愿意承认。乔光朴诚恳地说:“老石,你非跟我去不行,我就是用绳子拖也得把你拖去。”

石敢点点头走了。

霍大道对乔光朴说:“刚才议论到干部安排问题,你还没有走,就有人盯上了你的位子。”

徐进亭先说:“电机的冀申提出身体不好,希望能到公司里去。”接着别的委员也都说出了曾托付过自己的人。

霍大道目光像锥子一样,气色森严,语气里带着不想掩饰的愤怒:“什么时候我们党的人事安排改为由个人私下活动了呢?什么时候党员的工作岗位分成了‘肥缺’‘美缺’和‘废缺’‘苦缺’了呢?冀申同志在电机厂没搞好,却毫不愧疚地想到公司当经理,我不相信搞不好一个的人能搞好一个公司。”

徐进亭问:“冀申原是电机厂一把手,老乔和石敢一去,不把他调出来怎么安排?”

霍大道说:“当副ㄏ长嘛。干好了可以升,干不好还降,直降到他能够胜任的职位为止。当然,这是我个人的意见,大家还可以讨论。”

徐进亭悄悄对乔光朴说:“这下你去了以后就更难弄了。”

乔光朴耸耸肩膀没吭声,那眼光分明在说:“我根本就没想到电机厂去会有轻松的事。”

(选自《乔厂长上任记》,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乔光朴放弃“美缺”,主动要求去陷入困境的重型电机厂,让与会委员震惊,也出乎局长霍大道的意料。
B.从乔光朴的话中可知,石敢曾经也是一员干将,“文革”期间遭到迫害,因此心灰意冷,“目光冷冷”。
C.“我根本就没想到电机厂去会有轻松的事”,这说明乔光朴是了解电机厂的现状的,对困难是有预计的。
D.通过对机电局不少干部不愿作为及徐副局长的担忧等介绍,小说反映了“文革”之后改革事业的艰难曲折。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交代了事件的背景,电机厂已经两年零六个月没有完成任务,形势严峻,为改革选人做好铺垫。
B.“大雨前的闷热、雷电前的沉寂”营造了沉闷的气氛,暗示会议开得不顺,为下文乔光朴毛遂自荐破局蓄势。
C.“霍大道目光像锥子一样”,运用比喻的修辞,反映出霍大道内心的愤怒,也凸显出他是一个性格刚强的人。
D.小说的语言凝重,不拖泥带水,不铺排细节,但个性化的语言极具表现力,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8.小说的标题《出山》有什么作用?
9.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渴望英雄。小说是如何塑造改革英雄乔光朴的?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瑰,字昌容,雍州武功人,隋尚书仆射威之曾孙。擢进士第,补恒州参军。居母丧,哀毁加人,左庶子张大安表举孝悌,擢豫王府录事参军,历朗、歙二州刺史。时来俊臣贬州参军,人惧复用,多致书请瑰,瑰叱其使曰:“吾忝州牧,高下自有体,能过待小人乎?”遂不发书。俊臣未至追还,恨之。由是连外徙,不得入。久之,转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州据都会,多名珍怪产,前长史张潜、于辩机赀取钜万,瑰单身薄被自将。武后铸浮屠,立庙塔,役无虚岁。瑰谏曰:“縻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后善其言。神龙初,入为尚书右丞,封怀县男。瑰明晓法令,多识台省旧章,一朝格式,皆所删正。中宗复政,郑普思以妖幻位秘书员外监,支党遍岐、陇间,相煽惑为乱。瑰捕系普思穷讯,普思妻以左道得幸韦后,出入禁中。有诏勿治。瑰廷争不可,帝犹依违。司直范献忠,瑰使按普思者,进曰:“瑰为大臣,不能前诛逆竖而报天子,罪大矣,臣请先斩瑰。”于是,仆射魏元忠顿首曰:“瑰长者,用刑不枉,普思法当死。”帝不得已,流普思于儋州,余党论死。累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许国公。时大臣初拜官,献食天子,名曰“烧尾”,瑰独不进。及侍宴,宗晋卿嘲之,帝默然。瑰自解于帝曰:“宰相燮和阴阳,代天治物。今粒食踊贵,百姓不足,卫兵至三日不食,臣诚不称职,不敢烧尾。”帝崩,遗诏皇太后临朝,相王以太尉辅政。后召宰相韦安石、宗楚客洎瑰议禁中。楚客猥曰:“太后临朝,相王有不通问之嫌,不宜辅政。”瑰正色曰:“遗制乃先帝意,安得辄改?”楚客等怒,卒削相王辅政事,瑰称疾不朝。景云元年,卒,年七十二,谥曰文贞。

(节选自《新唐书·苏瑰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縻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
B.縻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
C.縻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
D.縻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浮屠:亦作“浮图”,佛教用语,可指佛教、和尚、佛塔、寺庙。文中“浮屠”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的“浮图”所指相同。
B.顿首: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C.中书门下:习称中书,原称政事堂、都堂等,是唐代中期至北宋前期的行政机构,其最高长官行使宰相的职权。
D.阴阳:我国古代哲学概念,两者有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具体可以指日月、天地、昼夜、寒暑、君臣等,文中指国家大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瑰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扬州地处都会,多产珠翠珍怪。前两任长史都趁机捞取很多钱财,而苏瑰任扬州长史时,严格约束自己,洁身自好,分文不取。
B.苏瑰公正处事,直言进谏。百姓担心来俊臣再次被起用,写信给苏瑰。苏瑰承诺绝不会错待一个小人;武后要建佛寺,立庙塔,苏瑰从容讽议,最终武后减少修建数量。
C.苏瑰为人耿直,不怯权贵。郑普思私结党羽并到处煽动诱骗作乱,苏瑰力争追究到底;公卿大臣初次为官,照例“烧尾”,苏瑰出任仆射,独不献食。
D.苏瑰志存大节,独发谠言。中宗驾崩后,遗诏让皇太后临朝,相王辅政。宗楚客等讨好太后,要求停止相王辅政,苏瑰坚决反对。最终削除相王辅政,苏瑰称病不再上朝。
13.把文中曲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瑰叱其使曰:“吾忝州牧,高下自有体,能过待小人乎?”
(2)有诏勿治。瑰廷争不可,帝犹依违。
14.苏瑰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封为许国公时,为什么不“烧尾”?
2020-12-28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五县(区)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责子①

[晋]陶渊明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注]①陶渊明另有《命子》诗,中有“夙兴夜寐,愿尔斯才。尔之不才,亦已焉哉!”句。另有《与子俨等疏》一文,文中有句:“‘高山仰止,最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晋代另一位文学家左思写过《娇女诗》,诗中写小孩子顽皮活泼,把衣衫弄得一塌糊涂,让大人恼火“当与杖”,但却是一段矜惜怜爱之情,富有生活情趣。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写自己两鬓白发和肌肤松弛,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年老,为后面内容做铺垫。
B.诗歌写自己的五个儿子皆不成器,尤其阿舒二十八岁了,还是懒惰得世上无双。
C.阿宣行将十五岁却不爱学习,雍、端十三岁还不识数,通子快九岁了只知贪吃。
D.诗人将儿子一一数落了一番后,表示假若天意真是如此,那就暂且还是喝酒吧。
16.杜甫认为《责子》是在批评儿子不求上进,而黄庭坚却予以否认,认为是戏谑的慈样。你赞同谁的观点?请结合你的理解,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