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1年全国高中名校名师原创预测卷语文(第九模拟)
全国 高三 专题练习 2021-01-08 190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你吸入的空气中大约有3/4的氮气,除了让你的肺保持膨胀以外,它对你没有多大作用。你的目标是空气中那些由氧气构成的21%,但你只能通过在混合物中仔细搜寻来获取,就像从一堆糖豆里用勺子挑出那些你喜欢的颜色的糖豆那样。

②随着你的胸腔扩大且空气被压缩进去,这些气体到达头发丝一般细的支气管中,然后进入数以亿计的肺泡中。这些泡沫一样的肺泡在肺内部为粉红色的海绵状结构,它们的表面具有吸附性,全部表面积加起来接近70平方米,几乎相当于单打网球场面积的1/3,大多数空气分子在这里扩散。从微观尺度来看,你的血液就像是挤满半透明深红色斑点的液体,当肺部跳动时,它们只用不到一秒钟便挤进肺泡外的毛细血管中。血液中的红细胞像一辆辆快速移动的车子,它们可以载着氧气通过血管抵达你身体的任何地方。与此同时,刚刚在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从血液中逸出并进入肺泡中。

③在整个过程中,大部分新吸入的氧气只是简单地又从肺里面被吹了出来。这尽管看起来有些浪费,但也有好处。残余的氧气可以在口对口的人工呼吸中对无意识的人发挥作用,而不会让他们因为二氧化碳过多窒息而死。

④0.568升的血液大约可以携带约0.113升的氧气,这几乎足以维持人体一分钟的静息状态。不过在空气从肺到细胞然后又返回肺的旅程中,氧气的含量逐渐下降。当静脉血将气体重新送回肺泡时,跟肺部中的空气相比,其氧气含量几乎可以忽略,而这种不平衡可以驱动更多氧气扩散到血液中。

⑤如果说氧气分子有目标的话,那么当它们进入你的身体时,最首要的目标就是在你的体内分解。如果你想陪着氧气分子一起到你的细胞中走完它的人体之旅,你只能把自己变成一种形而上的东西。你也不得不这么做,因为你不可能在变成不可压缩的原子后还是你自己,就像一栋由砖盖成的大楼缩减为一块砖后不可能仍然是这栋楼。把原子范围的尺度放大到适应你的尺度同样不适用,因为在这样奇幻的世界里,你周围每样事物的运动速度都会快得离奇。原子只有人体的百亿分之一那么大,所以,氧原子从心脏到双手的旅程就相当于人类尺度下的数百万公里那么远,而手臂肱动脉的血液在一秒内就可以走完这个旅程。

⑥尽管如此,通过这个思维实验,你还是可以去想象你的所见所感的:将一个皮肤细胞放大一百亿倍,它将会像一座90米高并充满生机的小山一样,这样你就能更容易地看到氧气在里面是如何发生变化的。在这样的规模下,组成细胞的原子就如同沙粒一般大小,而此时你的身体在躺下来的时候则会占据巨大的空间,头在纽约,腰身横跨太平洋,而脚却位于澳大利亚。

⑦你现在需要强行钻过一层柔韧的油膜才能进入这座“细胞山”中。山体内很潮湿——我们暂且接受这个设定,假设你在充满多糖物质的细胞里还能呼吸。山体内的场景看起来极富工业特征,结构蛋白质构成的线缆有手臂那么粗,延伸到四面八方,支撑着细胞外形。旁边不远处就是你要参观的目的地——一个圆柱形气泡状的物体,差不多有拖拉机车斗那么大。这是线粒体,一座活的能量车间,食物就是它的燃料。你的每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的线粒体数量从几十到上千个不等,并且它们形态各异,可能像豆荚,也可能像面条。进入这些线粒体后,你所呼吸的氧气来到了它们命运的终点。

⑧细胞中的酶以及线粒体基质将食物的分子粉碎,从而形成由大量电子、氢离子以及二氧化碳构成的大杂烩。线粒体基质周围有一层软膜,其中嵌有一系列蛋白质,电子便由它们吸收,有一些还会在通过时发生抽动、弯曲或者翻滚现象。正是由于这样的运转,化学能得以储存,并为肌肉和代谢提供动力。有的时候,这个过程也会帮助身体产生热量。最后,每一个完成能量转移的电子都完成了最后一跃,从而为后续赶来的电子腾出空间。而这里,就是你对含氧空气有所需求的精确地点。

⑨利用这些活化的电子,氧气从粉碎后的食物分子中拴住了氢离子。在这个食物与空气参与的转变过程中,进食与呼吸这两个过程得到的不同成分完成重组,并产生水分子,也就是人体中代谢生成的水分。在吸入的氧气的协助下,你的静脉中有1/10的液体是通过这种方式生成的。此空气和水之间的关联比炼金术师们想象的还要紧密,因为它们可以互相展现对方原子的重组。

⑩这,便是你呼吸的原因。你的每一次呼吸,都使一些空气成了你身体的一部分。你利用空气启动了细胞这台微型机器,又花上一点时间收拾了那些潮湿的废弃物,并通过呼气、流汗等各种方式将它们排到周围环境中。

(摘编自科特·施塔格《诗意的原子》,孙亚飞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在呼吸时,空气会由支气管进入到肺内部的肺泡中,然后在这里进行扩散。
B.从细胞回到肺泡的氧气与肺部空气中氧气的不平衡会促使更多的氧气不断扩散到血液中。
C.那些为肌肉和代谢提供动力的化学能来自食物中的电子对线粒体基质周围的蛋白质的加工。
D.人们将通过进食与呼吸两个过程得到的不同成分重组生成水,静脉中的1/10液体就是这样产生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像从一堆糖豆里用勺子挑出那些你喜欢的颜色的糖豆那样”使用比喻手法,指出从混合物中寻找氧气有一定难度。
B.“几乎相当于单打网球场面积的1/3”一句,用相对具象的说法形象地指出肺泡形成的海绵状结构的表面积之大。
C.第二人称“你”的使用,使得文本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强了科普文的吸引力。
D.文章第⑥⑦两段在阐释“思维实验”时,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向读者直观、形象地展示了氧的人体之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人体所需要的氧气来自人体的呼吸,空气中的氧分子进入人体的最终目标就是在人体内进行分解。
B.在血液中的红细胞将氧气输送到全身之后,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由血液转移到肺泡中。
C.人呼出的气体中除了二氧化碳外还有氧气,这使得人们在做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时不会让被救助者窒息死亡。
D.氧气在进入充满多糖物质的细胞后,就成了线粒体这座活的能量车间中食物燃料的重要的助燃剂。
4.下列根据第⑧⑨段中的相关文字所绘制的流程图,较为准确的一项是(       
A.
B.
C.
D.
5.本文在注重趣味性的同时,并没有忽略科普文语言的科学性,请简要分析。
2021-01-08更新 | 2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全国高中名校名师原创预测卷语文(第九模拟)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蚂蚁

赵淑萍

货卸完了,拉着空车明显轻松不少。他又经过那个小屋,但是,小屋门已上锁。木门上有一群蚂蚁在爬,密密地,爬得那么欢。他感到惆怅。同时,暗暗怨恨起自己的父亲,明知道那么远,却要他去受那份罪,还不如一个外人。

学校危房改造,要重新装修。废弃的木板,由造房子的工程队收购,送货的钱则另算。父亲是这所学校的校长。“想不想赚钱买书?”父亲问他。他当然愿意。12岁时,奶奶中风躺在了床上。父母都是老师,晚上经常要在学校办公。于是,父亲特地给他写了一封信,意思是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奶奶,让他放学以后少出去玩,尽量陪在奶奶身边。“爷爷在爸爸8岁时就没了。长辈中,奶奶是爸爸唯一的亲人了。你能不能替我们尽一点儿孝心,做一点儿事?”于是,他听父亲的话,经常给奶奶翻身,还帮奶奶洗衣服。但是,酷爱看书的他提了个小小的要求,就是星期六可以进学校图书室去看书。秉公无私的父亲唯一一次破了例,每个星期六都拿来图书室的钥匙。

也就是那时,他染上了“书瘾”。一星期一次,总觉得看不够,他好想拥有自己的书。可那个年代,大家的家境都不怎么样。经常有乡亲来向父亲借钱。父亲或多或少,从不让他们空手回去。一个月的工资,没到月底就被借光了,常常捉襟见肘。

天刚蒙蒙亮,他拉着一车的木板去送货。他读初二,个子已经很高了,俨然一个小大人。父亲说目的地是一个叫“红联”的地方,并告诉他,走了大路,看到山时,就沿着山路一直往西走,出了山又是大路,在大路上问一下路人,就能到达目的地。路就这么一条,不会迷路的。他拉着手拉车,没走几公里就气喘吁吁。他咬着牙一直往前拉。可是,这条山路好像无穷无尽,肚子咕咕作响,他实在拉不动了。这时,来了一个看山人,帮他推了上去。一问,知道他要去“红联”,说:“小阿弟,还有很远的路,你一定饿了吧?不如先在我这里吃点饭,吃饱后有了力气再上路。”于是,他跟着看山人来到一间小茅屋。屋子里很简陋,只有一张小床、一张桌子和几把自己做的椅子。看山人又是打水让他洗脸,又是忙着做饭,并拿出咸菜、咸肉和咸笋。这咸肉,看山人自己一块不吃,都夹给了他。他连吃了三碗。那顿饭真香啊,他从来没吃得这么香过。后来,看山人又帮他推车,翻过三个起伏的小山坡才回去。晚上7点,他终于到了目的地,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笔“大钱”——16元。天黑的时候,他不敢进山,就在附近的野地里,搬了些稻草露宿了一夜。第二天,回来时路过看山人的小屋,门已上了锁。

回来后好几天,他都不理父亲。

后来,一天夜晚,有个老师来叫父亲。原来,有个学生是孤儿,是父亲捐助了学费让他读书。这学生得了中耳炎,耳朵流脓,突发高烧,很危险。父亲二话不说就往学校赶。父亲背着这学生,走了七八里路到镇里。镇里医生说医治不了,得送县城。当时没有公交车,父亲就租了一条船,和船老大一起,连夜摇船摇到县城……学生转危为安。父亲回来了,眼睛布满血丝,一挨床就睡着了。看着父亲消痩的脸,他突然想起了那个看山人,看着看着,父亲和那个看山人的脸竟重叠在一起了。他原谅了父亲。

那顿饭,香得他终生难忘。那位看山人,也一直印在他心里。他记得看山人放柴刀的套子上有个“何”字,成年后的他也曾去大山附近的何家村打听,但都没打听到。这位看山人很可能孤身一人,很可能是最穷的人,但是,那天看山人却拿出了他的所有来招待一个陌生人。

现在,他是江城最大的一家书店的老总,而父亲也退休了,住在江城。父亲退休后的待遇很好,劳碌惯了的父亲,总觉得日子过得太闲适。一个周末,他和几位老友相聚茶馆,言谈甚欢。他想,小区里有很多老人,如果大家经常在一起聊聊天,说说新闻,那该多好。于是,他决定在社区里成立一个爱心组织“老年互访团”,把老年人凑在一起,目的是互访互帮,情感互动。

后来,加入互访团的人越来越多,不仅有老人,还有很多青年志愿者。现在,已经有一百多人了,想组建起一个志愿者团队。取什么名字呢?

他想起了那个叫“红联”的地方,想起那扇锁着的门,门上密密地爬着一群蚂蚁。“叫红蚂蚁吧。”他说。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写“他”12岁时就担负起照顾奶奶的重任,“他”因为替父亲尽孝,所以得到了周六去学校图书室看书的机会。
B.“回来后好几天,他都不理父亲”,原因是父亲明知道去“红联”那么远,却还要“他”去受那份罪,“他”觉得父亲还不如一个外人。
C.“这位看山人很可能孤身一人”的结论不仅能从打听不到看山人的消息得出,还能从前文中的“只有一张小床”进行推断。
D.“老年互访团”是父亲退休之后成立的,而很多青年志愿者积极加入,则是因为他们受到了父亲身上正能量的感召。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木门上有一群蚂蚁在爬,密密地,爬得那么欢”,意在与“他”的惆怅形成对比,引出下文父亲让“他”拉木板挣钱一事。
B.文中类似“小屋门已上锁”这样的描述前后出现了多次,作者这样安排旨在强调“他”想再次见到看山人,而又不得见的遗憾之情。
C.文章在刻画父亲的形象时,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父亲正直严格、乐于助人、尽职尽责的特点。
D.前文写“他”喜欢读书以及为买书而拉木板赚钱的经历,为“他”后来成为书店老总埋下伏笔,揭示了读书改变命运的主题。
8.“看山人”这一人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小说中为什么以“红蚂蚁”作为志愿者团队的名字?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尧佐进士及第,历魏县、中牟尉。以试秘书省校书郎知朝邑县,会其兄尧叟使陕西,发中人方保吉罪,保吉怨之,诬尧佐以事,降本县主簿。徙下邽,迁秘书郎、知真源县,开封府司录参军事,迁府推官。坐言事忤旨,降通判潮州。修孔子庙,作韩吏部祠,以风示潮人。民张氏子与其母濯于江,鳄鱼尾而食之,母弗能救。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拏小舟操网往捕。鳄至暴,非可网得,至是,鳄弭受网,作文示诸市而烹之,人皆惊异。召还,直史馆,知寿州。岁大饥,出奉米为糜粥食饿者,吏人悉献米至,振数万人。后为两浙转运副使。钱塘江篝石为堤,堤再岁辄坏。尧佐请下薪实土乃坚久,丁谓不以为是,徙京西转运使,后卒如尧佐议。徙河东路,以地寒民贫,仰石炭以生,奏除其税。祥符知县陈诂治严急,吏欲罪诂,乃空县逃去,太后果怒;而诂连吕夷简亲,执政以嫌不敢辨。事下枢密院,尧佐独曰:“罪诂则奸吏得计,后谁敢复绳吏者?”诂由是得免。以给事中参知政事,迁尚书吏部侍郎。太后崩,执政多罢,以户部侍郎知永兴军。过郑,为郡人王文吉以变事告,下御史中丞范讽劾治,而事乃辨。尧佐少好学,父授诸子经,其兄未卒业,尧佐窃听已成诵。及贵,读书不辍。善古隶八分为方丈字笔力端劲老犹不衰尤工诗性俭约见动物必戒左右勿杀器服坏随辄补之曰:“无使不全见弃也。”以太子太师致仕,卒,赠司空兼侍中,谨文惠。

(节选自《宋史·陈尧佐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善古隶/八分为方丈字/笔力端劲/老犹不衰/尤工诗/性俭约/见动物/必戒左右勿杀/器服坏/随辄补之/
B.善古隶/八分为方丈字/笔力端劲/老犹不衰/尤工诗/性俭约/见动物/必戒左右/勿杀/器服坏/随辄补之/
C.善古隶八分/为方丈字/笔力端劲/老犹不衰/尤工诗/性俭约/见动物/必戒左右/勿杀/器服坏/随辄补之/
D.善古隶八分/为方丈字/笔力端劲/老犹不衰/尤工诗/性俭约/见动物/必戒左右勿杀/器服坏/随辄补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树下的佐吏,其职责为主管文书,办理事务。
B.孔子,名丘,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编纂修订了我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C.直史馆,官名,宋朝初年设置,任职一至二年,可委以重任,超迁官阶。
D.吏部,古代主管官员的官署。东汉始置吏曹,魏晋以后称吏部。后为六部之首。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尧佐仕途不顺。陈尧佐的哥哥出使陕西时,揭发方保吉的罪行,方保吉怨恨并诬告陈尧佐,他因此被贬为朝邑县主簿;任开封推官时又因评论政事忤逆圣旨,被贬为潮州通判。
B.陈尧佐善于治水。钱塘江用竹笼装石头作为堤坝,第二年就毁坏了,陈尧佐建议用“下薪实土”的方法加固江堤,丁谓起初不同意,但后来还是采用了他的办法。
C.陈尧佐耿直公正。祥符知县陈诂因治下严厉被属下举报,其他官员因陈诂和吕夷简有亲戚关系而不敢为其辩解,只有陈尧佐为陈诂说话,陈诂因此得以免罪。
D.陈尧佐勤敏好学。陈尧佐自幼好学,他的父亲教授儿子们学习经书,他的兄长还没有完成学业,他就已经能够诵读,后来他即使地位通达显贵,也依旧坚持学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鳄至暴,非可网得,至是,鳄弭受网,作文示诸市而烹之,人皆惊异。
(2)过郑,为郡人王文吉以变事告,下御史中丞范讽劾治,而事乃辨。
14.陈尧佐爱民如子,有哪些事例可以说明?请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黄庭坚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注】①化用曹植《洛神赋》中的“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写洛神行走时的姿态。②山矾:植物名。春开小白花,芳香。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颔联通过“断肠”“愁绝”刻画了水仙的楚楚可怜之态,表现了诗人对水仙的喜爱。
B.颈联上句从香味、颜色、姿态等角度写水仙之美,下句则点明了水仙的开放时间。
C.“被花恼”源自爱花,诗人对花独坐,欣赏得太久,以至于看得恼怒了,只好出门。
D.诗歌前五句给人婉约之感,后三句则风格豪迈,在不统一、不调和的格调中显现出参差变幻之美。
16.请结合全诗对首联进行赏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的态度是“________”,而“士大夫之族”对从师一事“则群聚而笑之”,针对这种现象,作者感叹道:“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用香料使用之夸张来表现后宫奢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刿论战》中表明可以追击敌军的理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1-05更新 | 2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全国高中名校名师原创预测卷语文(第九模拟)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俗话说“地上文物看山西”。目前,我国现存的元代之前的古建筑数量,山西占到了七成以上,精品______,其中不少宗教类建筑保存完好,这与山西的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南禅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在唐代名刹林立时期,南禅寺根本不能令世人瞩目,______经过岁月的淘汰,它最终从众多庙宇中脱颖而出,它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使它成为研究唐代文化的学者心中举足轻重的建筑。

大佛殿是南禅寺的主殿,其外观大气磅礴,秀美中显露______。整个大佛殿规模较小,整体呈方形。          。整个大佛殿唐代风韵浓郁,庄重典雅,完美体现了唐代建筑的显著特色。大佛殿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结构建筑,寺中唐代雕塑精美,堪称唐代雕塑艺术的珍品,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无论是大佛殿内的细节,还是大佛殿的整体结构和室内佛像的艺术造型,都能够让我们欣赏到唐代艺术工艺水平的高低。托起佛像的须弥座、檐柱下方的石台、木质窗格上的花卉以及大佛殿内四壁上精美的砖雕,所体现出的工艺都令人______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胜枚举   进而   纯朴   拍手称赞
B.不一而足   进而   古朴   拍手称快
C.不胜枚举   然而   古朴   拍手称赞
D.不一而足   然而   纯朴   拍手称快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由台基、屋架、房顶三部分构成的整个大佛殿,结构紧凑,层次分明
B.整个大佛殿结构紧凑,层次分明,由台基、屋架、房顶三部分构成
C.整个大佛殿结构紧凑,由台基、屋架、房顶三部分构成,层次分明
D.台基、屋架、房顶三部分构成了整个大佛殿,大佛殿结构紧凑,层次分明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论是大佛殿的整体结构和室内佛像的艺术造型,还是大佛殿内的细节,都能够让我们欣赏到唐代艺术工艺水平的高低。
B.无论是大佛殿内的细节,还是大佛殿的整体结构和室内佛像的艺术造型,都能够让我们欣赏到唐代艺术工艺的水平。
C.无论是大佛殿的整体结构和室内佛像的艺术造型,还是大佛殿内的细节,都能够让我们欣赏到唐代艺术工艺的高水平。
D.无论是大佛殿内的细节,还是大佛殿的整体结构和室内佛像的艺术造型,都能够让我们欣赏到唐代艺术工艺的高水平。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1.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俭德并不追求无限节俭,而是主张量入为出。即根据自身实际经济能力规划开支,“富家有富家计,贫家有贫家计”;在满足生活需要的基础上鼓励“日常有余”,以备“不时之需”;反对超出能力的消费。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拥有巨额金钱就可以追逐奢华,肆意消费。虽个体金钱有明确归属权,但是金钱消费所。而对资源的过度消耗,本身就与节俭要求相背离。因此,人们赞誉那些贵而持俭、富而居俭的典范,这些人,但都崇俭戒奢。如孝文帝“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故自觉放弃不造;徽商虽富甲天下,但“走长途而赴京城,芒鞋(xiǎn   ),以一伞自携,而吝(   )之费”;等等。


(1)请根据文中的拼音填写两个词语:____
(2)请在文中标有序号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得前后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2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2020年的“双十一”显得格外漫长,由于天猫等平台推出的“双峰策略”,一年一度的无情“剁手”时间在11月1日就已经提前开始,各种促销广告铺天盖地。拉长的战线并没有让消费者的热情降温,尤其受2020年疫情和直播带货的影响,这个“双十一”的网购气氛分外火热,这个“双十一”产生了一个又一个销售额奇迹。

在开心购物的同时,很多消费者发现,自己的订单里有很多原本不需要的东西,还有消费者抱怨,过了“双十一”,自己就要借钱度日了。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一些消费者。

消费者A:“以前的‘双十一’,我买的最没用的东西应该是小一码的衣服,想着减减肥就能穿上,但其实买小了永远都穿不上。”

消费者B:“化妆品一类的,一看到降价了就想买,但是我只有一张脸。”

消费者C:“去年‘双十一’我买了跑步机,后来却把它当衣架用了,还特别占地方。”

2020年11月3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就曾发布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在“双十一”期间提防商家促销套路,保持理性消费。


针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80个字。
2021-01-05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全国高中名校名师原创预测卷语文(第九模拟)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如何提高个体文明素质,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有人认为主要靠教化,有人认为主要靠规则,也有人的主张异乎二者。


对此,作为高三学子的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01-08更新 | 5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全国高中名校名师原创预测卷语文(第九模拟)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65科普-自然科学类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篇章结构  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实用类文本
6-90.65其他小说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探讨创作背景和意图  多角度探究作品意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宋史》  文言文翻译  分析信息,归纳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黄庭坚(1045-1105)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94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情境补写选择题组
210.65字音  字形  情境补写  连贯语言表达
220.65谈观点,写评论语言表达
六、作文
230.4材料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