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天津市静海区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天津 高三 阶段练习 2021-01-10 42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名著阅读、作文主题、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改革开放初期,愿意在毕业后归国的留学生很少,国内企业视海归留学生为珍宝,竞相争夺。正是基于这一现实,许多优秀的学生纷纷选择出国镀金,随之出现的现象是归国留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海归留学生不再稀缺已成为历史,而国内高校近些年来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在无形之中缩减了海归留学生的竞争优势。国内就业环境的变化是很多海归留学生始料未及的,当他们回到国内,骨感的现实如          ,让他们产生各种负面情绪。如果我们         地想一想,也不难理解他们的失望、焦虑与担忧。

其实,留学经历的价值并非只体现在让海归留学生找到高薪水的工作。海归留学生的留学           使得他们在国际视野、适应性方面占有优势。认清自己,利用好自己的优势,无疑能           他们的人生道路。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当头棒喝   推己及人   经历   扩张B.当头一棒   推己及人   历程   扩张
C.当头棒喝   设身处地   历程   拓宽D.当头一棒   设身处地   经历   拓宽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海归留学生不再稀缺,而近些年来国内高校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也在无形之中阻碍了海归留学生的竞争优势。
B.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海归留学生稀缺已成为历史,而国内高校近些年来突飞猛进地发展,也在无形之中削弱了海归留学生的竞争优势。
C.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海归留学生不再稀缺已成为历史,而国内高校近些年来突飞猛进地发展,也在无形之中影响了海归留学生的竞争力。
D.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海归留学生不再稀缺,而国内高校近些年来呈现出突飞猛进地发展,也在无形之中缩减了海归留学生的竞争力。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3. 下列选项与对联所涉及的人物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定六艺于杏坛,绍虞夏商周之统;藏诸经于鲁壁,开关闽濂洛之传。
②乘激流以壮志抛家,风雨百龄;讲真话而忧心系国,楷模一代。
③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④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
A.孔子   茅盾   昭君     白居易B.屈原   巴金   昭君   苏轼
C.孔子   巴金   苏武     白居易D.屈原   茅盾   苏武   苏轼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自古以来,北斗如天河中的一座灯塔,指引着人类前行的方向。如今,北斗系统闪耀浩瀚星空,织就天网,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我们形成了涵盖上游基础产品、中游终端、下游应用系统和运营服务的北斗完整产业链。国产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累计销量已突破8000万片,高精度板卡和天线销量已占据国内30%和90%的市场份额,并输出到100余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北斗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公共安全、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通信系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等领域,融入国家核心基础设施,已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彰显“中国智慧”。

北斗交通应用。600余万辆营运车辆安装北斗,建成全球最大的营运车辆动态监管系统,让交通监管部门有迹可循的同时,有效避免了危险驾驶、疲劳驾驶。据统计,有了北斗之后,道路运输重大事故率和人员伤亡率均下降近50%。同时,国内有3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36个城市的约8万辆公交车、3200余座内河导航设施、2900余座海上导航设施已应用北斗系统。

北斗渔业应用。7万余艘渔船和执法船安装北斗终端,北斗成为“海上保护神”,渔民说:“一拜妈祖,二拜北斗”。定位与短报文通信功能发挥突出作用,累计救助1万余人。

四点五万台北斗减灾终端得以推广,建成部、省、市(县)3级平台,实现6级业务应用,受灾地区利用北斗短报文功能,及时上报灾害位置、突发灾害信息及灾区救助信息等。各级民政部门通过北斗终端进行救灾物资的查询管理和监控,大幅提升全国救灾物资管理与调运水平。未来,北斗系统将持续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更多的应用形式将被创造,深刻影响我们的生产与生活。


材料二:

2006-2018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及增速

   


材料三:

《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19)显示,中国企业的卫星导航定位产品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实现销售,其中北斗已先后落地应用“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我国已经与东南亚、南亚、中亚、东盟、阿盟、非洲等国家和组织建立了北斗相关合作机制,举办北斗亚太行、北斗东盟行、中阿北斗合作论坛等系列活动,加强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建设北斗系统海外中心,推动北斗在亚太地区和“一带一路”地区的落地应用。同时,为了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共享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我国还向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捐赠了北斗系统有关设备,用以监测和评估相应地区北斗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性能,共同推动兼容卫星导航终端设备应用服务亚太地区。以上这些合作,都为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北斗创造了机会。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多边合作机制框架下,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将共同努力,推动北斗系统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业总产值九年间增长了七倍多,总体呈稳步增长态势。
B.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已达到较高水平,表明其当前颇具实力。
C.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业总产值增速2010-2015年波动较大。
D.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增速放缓,说明经济社会总体走势下滑。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形成了北斗完整产业链,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已经无需进口。
B.北斗系统己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融合,创造了更多新型应用形式。
C.北斗系统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实现销售,并共享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
D.加强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是北斗系统在海外落地应用的首要途径。
6.根据上述材料,不属于北斗卫星系统研制使用意义的一项是
A.广泛应用,形成产业链,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B.为陆上、海上交通安全保驾护航。
C.减少自然灾害发生,提升国家救灾物资管理与调运水平。
D.助推我国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字行。童幼时,精神端,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徽一无所取,自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精神端审:审视B.以文义赏会:聚会
C.恭谨常 过:超过D.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 使:派遣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其他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字行B.每约言服之
C.混刘毅党见诛D.自私禄营葬
9.下列对原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谢弘微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过继给司空琰作第二个儿子。
B.谢弘微年轻时因才思敏捷、能言善辩而受到继叔父混的夸赞和赏识。
C.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后,将家业交给谢弘微掌管打理。
D.谢弘微去世后,皇帝感到痛惜,给与他很高的礼遇。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所继叔父混见/而异之/谓思日/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所继叔父混/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所继叔父混/见而异之谓/思日/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所继叔父/混见而异之/谓思日/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叔”,即父亲的堂弟,《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的“从弟”,即堂弟。
B.“乌衣巷”是晋代王谢两家豪门大族的宅第,在本文中喻指家世显赫。
C.“姻亲”是以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与“血亲”关系不同。
D.“母忧”是指母亲故去,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13.文言文阅读材料中体现了谢弘微的哪些特点?
2021-01-07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赴彭州山行之作

【唐】高适

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

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

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山行应未尽,谁与玩芳菲?


【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夏,时年五十九岁的高适自长安入蜀出任彭州刺史赴任途中写下本诗。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山路独行,一路美景和鸟声清越,这些美景远近结合,声色交错,虚实相生。
B.嶙峋的峭壁怪石,撩人衣裳的轻萝,令山行艰难,又因路长年老,诗人困顿不已。
C.山行迢迢,无限芳菲争相逞妍,诗人放下意绪,尽情饱览秀色,只可惜没人同游。
D.全诗写景远近结合,声色交错,抒情转折起伏,凸显诗人赶路时内心的曲折变化。
15.“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6.诗人流连山水之际,还流露了哪些情感?结合文本进行简要分析。

五、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7. 补写出下列名篇的空缺部分。
(1)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______
(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_____________,心念旧恩
(3)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4)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_______
(5)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思考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1-07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是谁扼杀了哀愁?

迟子建

①现代人一提哀愁二字,多带有鄙夷之色。好像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了,哀愁就得像旧时代的长工一样,卷起铺盖走人。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张扬各种世俗欲望的生活图景,人们好像是卸下了禁锢自己千百年的镣铐,忘我地跳着、叫着,有如踏上了人性自由的乐土,显得那么亢奋。

②哀愁如潮水一样渐渐回落了。没了哀愁,人们连梦想也没有了。缺乏了梦想的夜晚是那么的混沌,缺乏了梦想的黎明是那么的苍白。

③也许因为我特殊的生活经历吧,我是那么的喜欢哀愁。我从来没有把哀愁看做颓废、腐朽的代名词。相反,真正的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可以让人生长智慧、增长力量的。

④哀愁的生长是需要土壤的,而我的土壤就是那片苍茫的冻土。是那种人烟寂寥处的几缕鸡鸣,是映照在白雪地上的一束月光。哀愁在这样的环境中,悄然飘入我的心灵。

⑤我熟悉的一个擅长讲鬼怪故事的老人在春光中说没就没了,可他抽过的烟锅还在,怎不使人哀愁;雷电和狂风摧折了一片像蜡烛一样明亮的白桦林,从此那里的野花开得就少了,怎不令人哀愁;我期盼了一夏天的园田中的瓜果,在它即将成熟的时候,却被早霜断送了生命,怎不让人哀愁;雪来了,江封了,船停航了,我要有多半年的时光看不到轮船驶入码头,怎不叫人哀愁!

⑥我所耳闻目睹的民间传奇故事、苍凉世事以及风云变幻的大自然,它们就像三股弦。它们扭结在一起,奏出了哀愁的旋律。所以创作伊始,我的笔触就自然而然地伸向了这片哀愁的天空,我也格外欣赏那些散发着哀愁之气的作品。我发现哀愁特别喜欢在俄罗斯落脚,那里的森林和草原似乎散发着一股酵母的气息,能把庸碌的生活发酵了,呈现出动人的诗意光泽,从而洞穿人的心灵世界。他们的美术、音乐和文学,无不洋溢着哀愁之气。比如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艾托玛托夫的《白轮船》、屠格涅夫的《白净草原》、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等等,它们博大幽深、苍凉辽阔,如远古的牧歌,凛冽而温暖。所以当我听到苏联解体的消息,当全世界很多人为这个民族的前途而担忧的时候,我曾对人讲,俄罗斯是不死的,它会复苏的!理由就是:这是一个拥有了伟大哀愁的民族啊。

⑦人的怜悯之心是裹挟在哀愁之中的,而缺乏了怜悯的艺术是不会有生命力的。哀愁是花朵上的露珠,是撒在水上的一片湿润而灿烂的夕照,是情到深处的一声知足的叹息。可是在这个时代,充斥在生活中的要么是欲望膨胀的嚎叫,要么是麻木不仁的冷漠。此时的哀愁就像丧家犬一样流落着。生活似乎在日新月异发生着变化,新信息纷至沓来,几达爆炸的程度,人们生怕被扣上落伍和守旧的帽子,疲于认知新事物,应付新潮流。于是,我们的脚步在不断拔起的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间变得机械和迟缓,我们的目光在形形色色的庆典的焰火中变得干涩和贫乏,我们的心灵在第一时间获知了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不会哀愁了。密集的生活挤压了我们的梦想,求新的狗把我们追得疲于奔逃。我们实现了物质的梦想,获得了令人眩晕的所谓精神享受,可我们的心却像一枚在秋风中飘荡的果子,渐渐失去了水分和甜香气,干涩了、萎缩了。我们因为盲从而陷入精神的困境,丧失了自我,把自己囚禁在牢笼中,捆绑在尸床上。那种散发着哀愁之气的艺术的生活已经别我们而去了。

⑨是谁扼杀了哀愁呢?是那一声连着一声的市井的叫卖声呢,还是让星光暗淡的闪烁的霓虹灯?是越来越眩目的高科技产品所散发的迷幻之气呢,还是大自然蒙难后产生出的滚滚沙尘?

⑩我们被阻隔在了青山绿水之外,不闻清风鸟语,不见明月彩云,哀愁的土壤就这样寸寸流失。我们所创造的那些被标榜为艺术的作品,要么言之无物、空洞乏味,要么迷离傥荡、装神弄鬼。那些自诩为切近底层生活的貌似饱满的东西,散发的却是一股雄赳赳的粗鄙之气。我们的心中不再有哀愁了,所以说尽管我们过得很热闹,但内心是空虚的;我们看似生活富足,可我们捧在手中的,不过是一只自慰的空碗罢了。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中写现代人对“哀愁”多带有鄙夷之色,将之看作是禁锢自己的镣铐急于挣脱和抛弃,明确指出现代人在追求物质欲望时完全失去了天性。
B.作者从切身的人世体验出发,以看似零散随意的意象和极富诗意的笔调描述了“哀愁”的诸种面貌,证明了哀愁是人心中最为温润的东西。
C.第⑥段提到苏联解体的事情,是为告诉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不仅个人不会哀愁了,而且民族缺乏哀愁,从而缺乏凝聚力。
D.全文多在对比中凸显“哀愁”的价值与意义,用哲思的笔调追思了一种远逝的情怀,表现了对缺乏哀愁感的现代文明的深刻反思。
E.作者说自己格外欣赏那些散发着哀愁之气的作品,但现实中许多艺术作品却显得粗鄙乏味,不能真正地切近生活,不能展现生活的本来面貌。
19.在作者认为,真正的哀愁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章分条概括。
20.结合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1)简要赏析文末画线语句的含义。
(2)文章以“是谁扼杀了哀愁”为题有什么好处?
(3)根据对第2题的理解并结合日常所学,请概括散文标题的作用。
(规律方法提炼)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者为什么说“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不会哀愁了”?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2021-01-07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七、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类比是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模式之一。以树木作类比,一个事物之中,主要且重要的部分称为本,不重要的、附属的称为末。那么_________?则须由作此类比的人来作价值判断才可确定。一旦本末确定,也就形成了本末的两重关系。从重要性来说,__________;从相关性来说,两者是连带、因果关系。如果掌握了本,末也就自然得以掌握,这就是俗话说的“擒贼先擒王”;反之,_______,这就是俗话说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个思维架构,显示了中国人重根源、重本质、重基础的态度。

2021-03-04更新 | 236次组卷 | 22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四大名校2018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八、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23. 阅读下面内容,按要求作答。(校荐素材考核题)
《论语·季氏》中陈述了择友的三个标准:“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意思是“同正直的人,诚信的人,见闻广博的人交友,便有益了”。根据这个观点,并结合大家最近阅读的校荐素材《人生,择善而交》中的内容,如果让你在《论语》《红楼梦》《三国演义》这三部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做朋友,你会选择谁?为什么?写一段话阐述你的理由。要求:三个标准择其一,理由恰当充分,思路清晰,语言顺畅,不少于100字。
2021-01-10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材料一:

2019年12月14日,由中国新闻周刊主办的2019“年度影响力人物”荣誉盛典在北京举行,李子柒获“2019年度文化传播人物”奖项。央视热评:“没有热爱就成不了李子柒,没有热爱也看不懂李子柒。外国人看懂了李子柒的热爱,也解释了为何李子柒的很多作品没有翻译却依旧火遍全球。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

材料二:

有人说,李子柒把生活过成了诗,她的视频是许多习惯了快节奏的都市人心中的精神家园。她的视频,雨落屋檐,火映灶台,石磙碾姜,呈现的是一种文静祥和。她的视频,满足了人们对山水田园美好生活的所有想象。

材料三:

李子柒自幼与祖母相依为命,14岁时,李子柒因家境贫困而辍学打工,25岁开始自拍自导古风美食视频,28岁红遍全网。有人说,她的成功不是偶然。有的五分钟左右的视频拍摄历时一年多,有的仅素材就2000条,有时为拍摄某视频专门学艺一个月。细节不会骗人,视频中她粗糙的双手,切菜时干净利落的动作,还有做农活时的娴熟技艺,这些都不是一两天可以学会的。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请联系自己的抗疫经历,谈谈这场疫情在“看世界悟人生”方面带给你哪些感悟和启迪。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20-07-05更新 | 22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0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名著阅读、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3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名著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2
阅读与鉴赏
3
作家作品
4
名句名篇默写
5
名著阅读
6
作文主题
7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20.65一般词语  辨析并修改病句  成分残缺或赘余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30.65文学常识综合选择题
220.65情境补写语言表达
二、现代文阅读
4-60.65理解重要概念含义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非连续性文本
18-210.4其他散文  理解重要句子含意  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文学类-单文本
三、文言文阅读
7-130.4脱脱等  《宋史》  概括中心意思  史传文
四、古代诗歌阅读
14-160.65高适(700-765)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古诗中的景物形象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五、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六、名著阅读
230.65名著阅读
七、作文
240.4青年成长  哲理与生活  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