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1届四川省凉山州高三一诊(一模)语文试题
四川 高三 一模 2021-01-19 13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社会心态是在不同个人心理交汇、融合、相互影响、交互感染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以个体心理为基础,但又与个体心理有着本质上的差异。社会心态就像一个无形的能量场,影响着个人和全社会的心理和行为。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民众的个人心理普遍处于应激的忧虑和恐惧状态,相应地,社会心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对于疫情防控来说,及时了解社会心态是至关重要的。

疫情关注与重视程度

在此次调查中,99.2%的民众都表示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其中79.1%的人表示非常关注,仅有0.8%的民众表示不太关注和完全不关注疫情。

从事件发生的节点看,33.8%民众在2019年12月底,武汉卫健委首次通报27人感染病毒肺炎的病例时就开始给予关注,但那时只有9.8%的人给予了重视。虽然有超过半数的人(55.3%)在2020年1月11日和这之前就开始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但是70.5%的人是在2020年1月19日之后,有了异地传染性病例和专家论断之后,才给予重视。

民众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风险认知

调查中,超过六成的调查对象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有可能(57.3%)或非常有可能(9.2%)在自己所在的社区扩散,少部分人认为疫情不太可能(32.3%)或不可能(1.2%)在自己所在的社区扩散。不过,人们认为自己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概率比较低,超过七成的人认为不太可能(69.4%)或完全不可能(5.8%),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人认为自己可能(23%)或非常可能(1.8%)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民众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可治愈性比较乐观。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医治,七成多的调查对象都认为治愈的可能性比较大(60.4%)或非常大(14.5%),21.7%的人认为治愈的可能性比较小,仅有少数人(3.3%)认为治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可能性非常小。

调查中,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接近六成的调查对象认为比较安全(55.0%)或非常安全(4.1%),有37.1%的人认为不太安全,3.9%的人认为非常不安全。受访者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危险性评估比较高。40.37%的民众认为此次疫情同SARS疫情一样危险,有18.63%和17.39%的人认为新型冠状病毒危险程度超过或远远超过SARS疫情,只有23.61%的民众认为其危险程度低于SARS。

疫情下的社会情绪

从民众的情绪反应来看,整体上最普遍的情绪体验是担忧,79.3%的人都有较为强烈的体验,其次是恐惧(40.1%)、愤怒(39.6%)、悲伤(38.6%)和恐慌(33.4%)。积极的情绪体验较少,只有21.6%的人感到乐观,14.2%的人感到平静。

民众疫情信息获取渠道与信任程度

在疫情期间,社交媒体微信(82.4%)和微博(75.8%)成为民众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主要的渠道,其次是传统的电视渠道(42.9%),然后是网站(41.1%)和新闻客户端(40.8%),周围口口相传的形式也有部分人使用(29.0%),报纸(7.9%)和本地论坛(7.7%)使用的人很少。

疫情发展的估计和疫情防控信心

民众对于疫情未来一个月的发展势态并不乐观。43.7%的人认为会变得严重一些,30.9%的人认为会变得严重很多。只有20.0%的人认为未来一个月疫情会缓解一些,3.7%的人认为会得到较大缓解。对于抗击疫情,民众对科研人员和医护人员信心最强,分别有51%和47.6%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43.3%和46.3%的受访者表示比较有信心。对政府部门非常有信心的比例(16.9%)低于科研及医护人员,比较有信心的比例为53.6%。对广大民众的信心程度相对低些,42.7%表示比较有信心,13.4%表示非常有信心。

(摘编自《国家治理: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社会心态调查报告》)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个人心理是社会心态的基础,但社会心态又与个体心理有着本质上的差异。社会心态像能量场,影响着个人和全社会的心理和行为。
B.武汉卫健委首次通报27人感染病毒肺炎的病例时,就有部分人开始给予关注,但那时就对此次疫情给予重视的人并不多。
C.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医治,七成多的调查对象认为治愈的可能性比较大,只有少数人认为治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可能性比较小。
D.从民众情绪反应来看,七成多的受访者有较为强烈的担忧,其次是悲伤、恐惧、愤怒和恐慌。积极的情绪体验较少,只有少数人感到乐观。
2.阅读材料是一篇“调查报告”,结合材料,下列关于“调查报告”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
B.调查报告一般分为“介绍经验型”“揭露问题型”“社会情况型”,本文属于第二种。
C.调查报告是一种说明性的文体,它主要运用大量的事实材料和统计数据来说明问题。
D.调查报告可在报刊上发表,也可只供领导机关作为处理问题、制定政策的依据或参考。
3.结合材料,概括这篇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
2021-01-16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四川省凉山州高三一诊(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奔马

徐则臣

上了五斗渠的大路,杂乱的蹄印就十分清晰了。我明知道不去找蹄印也清楚红旗和栋梁一定是从这里经过的,可我还是忍不住跟着那些马蹄印走。上了五斗渠的大路我就看到了他,光着上身站在路边的瓜棚前,他在盯着沙路上两匹奔驰的枣红马。

他叫黄豆,他们父子俩在沙路下面不远的野地里守着一片瓜地和两个鱼塘,他们是外乡人。我是放牛时经常经过他的瓜棚才逐渐认识他的。有一天他问我,沙路上的那些车是跑向哪里的,我们才成了说话的朋友。“我也不知道它们要到哪里去,”我说,“我从来没坐过车。”过了半天他才说:“我也没坐过。”

后来我们终于说到了红旗和栋梁,说到了他们的马。红旗和栋梁是放马的,总是骑着马经过黄豆的瓜棚到乌龙河边去。马吃饱了他们就骑着马在沙路上狂奔,和那些四个轮子甚至更多轮子的车赛跑。他们在马背上意气风发的模样让我羡慕得不得了,坐在光溜溜的马背上,右手抓紧马鬃,左手不停地甩着马鞭,大喊大叫,掉光了纽扣的衣服在风里扬起来,像电影里冲锋时的旗帜。

“你骑过马吗?”黄豆问我。“骑过。你呢?”“没骑过。骑在马上高兴吗?”“当然高兴,过瘾,”我说。其实我只骑过两次,一次马走得很慢,另一次是小跑。“你没骑过马,你不知道骑在马上有多开心,威风得像大元帅。马跑得那个快呀,真的,人就像飞起来一样。”可是我从来没有在马背上尝到飞起来的滋味。“我也想骑马,”黄豆憋了半天才说,“你能和他们说一声吗,让我也骑一次?”

我跟在红旗和栋梁屁股后头已经好多天了,他们就是不答应。黄豆总是在我差不多要经过他的小屋时就坐在路边,见到我远远地就站了起来,问我红旗他们是不是已经答应了。

有时候我都在想,不去乌龙河边放牛了,不忍心看到他的失望。可是我忍不住,我和他一样想得到骑马的机会,看到马蹄印我就不得不跟着走。黄豆日复一日地站在路边等着我经过,等着我答复。

我从家里偷了桑葚来贿赂红旗和栋梁。红旗说:“还想骑马?”“不是我骑,是黄豆。”“黄豆?”栋梁说,“你是说看瓜的那个黄豆?”“是,他想骑马,就一次也不行吗?”栋梁说:“你跟黄豆说,我们答应了,但是要让我们在他家的瓜地里随便吃。”

我把话带给了黄豆,他一屁股坐到了地上,整个人显得更小了。“我爸会打死我的。他每天都要把瓜数上一遍才睡觉。”“可是他们就这么说的。”黄豆站起来走向他的小屋,走到门前转身对我说,“再过几天瓜就熟了,我就告诉你。”

瓜不可避免地熟了,我经常看到黄豆的父亲推着独轮车来我们街上卖西瓜。

一天下午我骑着牛经过瓜地,黄豆从小屋里冲出来,激动得满脸通红,鼻尖和额头上缀满了汗珠,“你让他们快来,我爸昨晚没数瓜就睡了。快,快点!”

我从牛背上跳下来,撒腿向乌龙河跑去。我们是骑着马跑回瓜地的,我坐在栋梁的身后,紧紧地抱着他的腰。黄豆站在路边等我们,只说了一句话“摘瓜前拍一下,没熟的不要摘。”

红旗和栋梁把缰绳交给我俩,跑进了瓜地。我和黄豆一人牵着一匹马。“怎么骑?”他问我,“我不知道怎么上去。”我让他学我的样子,抓住马背纵身一跳。他学不来又不敢和马过于亲密,我帮他几次他还是上不去。我也不敢到沙路上,担心汽车把马给惊了。我骑在马上,黄豆牵着另一匹,我们走得都很谨慎。那个下午我们就是这样过来的,一个慢悠悠地骑着,一个牵着,在和沙路平行的八条水大堤上来来回回地走。我们走得激动又满足,丝毫不觉得厌烦,相互之间甚至连话也不说。太阳还没落尽的时候火烧云就出来了。在西半天变幻出各种图案,一会儿是羊群,海浪,飞马,一会儿是房屋,庄稼和狗,一会儿是两个奔跑而来的人,一边跑一边喊着我和黄豆的名字,是红旗和栋梁——不是在天上跑,而是在地上跑,黄豆像火烧了一样突然扔掉缰绳,站成了一根树桩。出事了,我们都没想到他父亲回来得这么早……

我牵着牛离开瓜地时就听到他的叫声,他开始挨打了。红旗和栋梁有点不好意思,让我告诉黄豆,以后他想骑就骑,一个瓜也不要。

上了五斗渠的大路我就看到了黄豆,短裤上的血迹已经变得黑红,前胸和后背也有青紫的淤血。“红旗说了,你只要想骑,什么时候都可以。”我说。“我不骑。”“怕你爸打你?”“不是,”他说,“我不会骑。”

(选自《中篇小说选刊》,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和结尾都写了“上了五斗渠的大路”这句话,不仅首尾照应结构完整,而且构成了贯穿全文的线索。
B.第一段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了“我”对地上蹄印的执着,含蓄地表达了“我和他一样想得到骑马的机会”的愿望。
C.“我”和黄豆关于沙路上那些车去哪里的对话,看似漫不经心,其实表达了少年对外部世界探索的强烈渴望。
D.“摘瓜前拍一下,没熟的不要摘。”这句话虽然简单,但对塑造黄豆这个人物形象却很重要,使人物更加丰满。
5.简要赏析小说中划线部分文字。
6.有人说这篇小说是“表现孩子心灵世界的纯粹”,也有人认为是“关于成长的故事”,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2021-01-16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四川省凉山州高三一诊(一模)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郑居中,字达夫,开封人。登进士第,至中书舍人。

蔡京以星文变免,赵挺之相,与刘逵谋尽改京所为政。未几,徽颇悔更张之暴,外莫有知者。居中往来绅所,知之,即入见言:“陛下建学校兴礼乐以藻饰太平置居养安济院以周拯穷困何所逆天而致威谴乎”帝大悟。居中退语礼部侍郎刘正夫,正夫继请对,语同。帝意乃复向京。京再得政,两人之助为多。

居中厚责报,京为言枢密本兵之地,与三省殊,无嫌于用亲。经臣方恃权,力抗前说,京言不效。居中疑不已援,始怨之,乃与张康国比而间京。都水使者赵霖得龟两首于黄河,献以为瑞。京曰:“此齐小白所谓‘象罔’,见之而霸者也。”居中曰:“首岂宜有二?人皆骇异,而京独主之,殆不可测。”帝命弃龟金明池,谓“居中爱我”,遂申前命,进知院事。四年,京又罢。居中自许必得相,而帝觉之,不用。

政和中,再知枢密院,官累特进。时京总治三省,益变乱法度。居中每为帝言,帝亦恶京专,寻拜居中少保、太宰,使伺察之。居中存纪纲,守格令,抑侥幸,振淹滞,士论翕然望治。丁母忧,旋诏起复。逾年,加少傅,得请终丧。服除,以威武军节度使使佑神观。还领枢密院,加少师。连封崇、宿、燕三国公。

朝廷遣使与金约夹攻契丹,复燕云,蔡京、童贯主之。居中力陈不可,谓京曰:“公为大臣。国之元老,不能守两国盟约,辄造事端,诚非妙算。”京曰:“上厌岁币五十万,故尔。”居中曰:“公独不思汉世和戎用兵之费乎?使百万生灵肝脑涂地、公实为之。”由是议稍寝。其后金人数攻,契丹日蹙,王黼、童贯复议举兵,居中又言:“不宜幸灾而动,待其自毙可也。”不听。燕山平,进位太保,自陈无功,不拜。

入朝,暴遇疾归舍,数日卒, 年六十五。赠太师、华原郡王,谥文正。

(《宋史卷三百五十一》,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建/学校兴礼乐/以藻饰太平/置居养安/济院以周拯穷困/何所逆天/而致威谴乎/
B.陛下建学校/兴礼乐以藻饰太平/置居养/安济院以周拯穷困/何所逆天而致威谴乎/
C.陛下建学校/兴礼乐/以藻饰太平/置居养/安济院/以周拯穷困/何所逆天而致威谴乎/
D.陛下建学校/兴礼乐/以藻饰太平置居/养安济院/以周拯穷困/何所/逆天而致威谴乎/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庙号,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一般开国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不一定每个皇帝都有庙号。
B.丁母忧,指遭遇母亲的丧事。在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服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必须离职。
C.枢密院,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院的长官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
D.岁币,旧指朝廷每年向外族输纳的钱物,也指地方每年向国家缴纳的钱物。文中的意思是宋朝每年给金国五十万岁币。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京被罢相后,徽宗非常后悔,郑居中得知此事,求见徽宗。后来蔡京再次得以执政,郑居中和礼部侍郎刘正夫出力居多。
B.都水使者赵霖在黄河得到两只乌龟,献给蔡京作为祥瑞。蔡京说这是齐国小白说的‘象罔’,见到的人就可以称霸。
C.政和年间,蔡京越发胡乱改变法度,郑居中常常为此向皇帝进言。皇帝也讨厌蔡京专断,任命郑居中担任少保、太宰,探察蔡京。
D.朝廷派遣使者与金国相约夹攻契丹,恢复燕云领土。郑居中认为不遵守宋金两国盟约,制造事端,实在算不上神奇的计谋。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首岂宜有二?人皆骇异,而京独主之,殆不可测。
(2)居中存纪纲,守格令,抑侥幸,振淹滞,士论翕然望治。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其二

王庭珪

大厦元非一木支,欲将独力拄倾危。

痴儿不了公家事,男子要为天下奇。

当日奸谀皆胆落,平生忠义只心知。

端能饱吃新州饭,在处江山足护持。


【注】①胡邦衡:胡铨,字邦衡,因上封事请斩欺君误国、主张向金投降的奸臣秦桧,遭贬。②痴儿:指主张向金议和的秦桧。③黄山谷《跋子瞻和陶诗》说:“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
1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国势险危,大厦将倾,非一木所支,明知如此,但还是要尽自己的力量来支撑危局,“拄”和上句“支”字呼应。
B.第三句讥刺秦桧,大厦将倾,正是这“痴儿”造成;第四句“男子要为天下奇”和第二句相连,所谓奇,就是指“欲将独力拄倾危”说的。
C.第五句写上书的威力:让朝中奸诈谄媚的人都吓掉了胆;第六句,“只心知”意指没有任何人能了解胡邦衡的忠义,同时也批评朝廷无人敢说话。
D.这首诗着重写胡邦衡的内心世界,以鞭挞欺君误国、卖国投降的秦桧反衬胡邦衡的一身正气,诗人在尾联巧妙地化用黄山谷的成句。
12.“端能饱吃新州饭,在处江山足护持”被人认为是经典之笔,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赏析。
2021-01-16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四川省凉山州高三一诊(一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