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安徽 高一 开学考试 2021-03-05 4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礼乐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两元,“礼”是中国传统的政治、伦理、祭祀的规章制度及其相关的仪式;“乐”是以音乐歌舞为中心的各种艺术活动。最早的艺术活动是在原始的宗教活动中产生的,而最早的礼也是有关祭祀的礼。礼主要是政治、伦理之礼,乐与这种礼仍然有密切关系。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礼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与之相应,中华文化中,善与美也就牢不可分。善最早产生于礼之中,美最早产生于乐之中。因而可以说,礼乐相亲是中华文化的最本质的特点,也是中华美学最本质的特点。

中华文化的礼乐相亲传统可以追溯到黄帝、炎帝时代。《韩非子·十过》云,黄帝曾大合鬼神,在泰山举行过部落联盟大会,在会上,演奏了大型歌舞——《清角》。《清角》集合了虎、豹、象、蛟、风、雨等,共同起舞,这众多的动物合舞,可能是在表演各部族共同的图腾——龙。炎帝部族的乐舞《咸池》,是歌颂太阳的。帝颛项的乐舞为《六茎》,是一种植物歌舞,可能是一种植物崇拜。这些乐舞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用自然形象来起舞,是典型的自然图腾歌舞。

在原始舞中,帝舜的乐舞最为重要,《尚书·虞夏书》中有诸多记载,这些记载就礼乐的关系来说,礼与乐的关系相当明确,也相当完整了。与前代的乐舞相比较,它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它不是全用动物、植物形象,而是主要用人的形象;第二,它用了许多的乐器;第三,它奏的乐是孔子极为崇拜的《韶乐》;第四,乐舞的价值乃在合礼、成礼。帝舜还为乐作歌,其歌词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意思是大臣们兴高采烈,国君奋发有为,百姓们安居乐业。

自远古帝王历代承继并在承继中有所创造的礼乐相亲体制,至帝舜可谓相对比较地完善了。其后,这一体制为周公所继承。周公的最大贡献是将这一宗教性的礼乐文化改造成政治性的礼乐文化。周公制礼作乐,将礼乐作为国家的根本制度。孔子是周公的崇拜者,他概括自己的政治主张是复周礼,而他又特别喜欢乐,重视乐。孔子于礼乐文化的重要贡献,就是将周公的政治性的礼乐文化进一步美学化了。在他看来,乐具有非同寻常的怡情悦性的功能,他说他听《韶乐》三个月不知肉味,诚然是有所夸张的,但他从《韶乐》中获得极大的精神愉快是确实的。乐在帝舜是娱神的工具,在周公是合同人心的工具,而在孔子主要是审美愉快的重要源头。至于“礼”,作为国家、部族的关涉宗教、政治、道德等一系列的制度,其功能性是很鲜明的,其目的是维护国家的、部族的、社会的利益,当然其中主要是统治者的利益。孔子承认并肯定这方面的作用,但是,他提出“文质彬彬”说,用“文”来修饰礼,规范礼,强调仅仅只是“质”好,还不是君子,还需要“文”,于是,审美就给提出来了,“礼化”的实质成为“文化”。

礼乐文化经过孔子的改造成为儒家文化的总体名词,也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就其美学意义来说,礼乐相亲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文化基础。礼乐中所包含的政治与审美的不可分离性是中华古典美学的精髓。只要明白了它的源头,就能理解,为什么在中国,政治与审美虽然有矛盾,但更多的是和谐。诗之言志与诗之言情、诗之教化与诗之悦情从来就是统一的,而且这种统一,不是外在,而是内在的。

(摘编自陈望衡《原始歌舞:礼乐相亲》,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是礼和乐,二者和我国传统的政治、伦理有密切的关系,并且在他们的基础上分别产生了美和善。
B.早在黄帝、炎帝时代就已形成中华文化礼乐相亲的传统,人们在大型集会上起舞,表演的可能是各部族共同的图腾——龙。
C.在原始乐舞中,帝舜的乐舞,不仅礼与乐的关系较为明确完整,而且综合运用了许多乐器和歌词等,舞台形象也更全面。
D.礼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流,没有孔子对礼乐文化的改变和创造,就不可能形成以礼乐相亲为基础的中国古典美学文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阐释了礼和乐的内涵、演变与价值,论证了礼乐相亲是中华文化和中华美学的最本质特点。
B.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形式,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层层深入地阐述了礼乐文化的发展进程。
C.文章在论证礼和乐的关系时,多处引用相关作品进行论证,既体现了真实性,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文章以孔子听《韶乐》为例,证明孔子最早使礼乐文化具有了美学意义,能够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帝、炎帝到颛顼部族的乐舞,都借助自然形象,虽表现各异,但它们相互借鉴传承,体现了中华文化特征。
B.远古帝王承继并创造的礼乐相亲体制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为周公所继承,并改造成政治性的礼乐文化。
C.孔子提出用“文”来修饰作为制度文化的“礼”,让政治和审美结合,这种“礼化”成为了中华主流文化。
D.诗歌的言志、抒情与教化、悦情能在内部高度统一,充分表明了礼乐相亲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文化基础。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语言产业是指以生产和提供语言产品为主的行业,可分为语言教育、语言出版、语言翻译、语言文字、信息处理、语言艺术、语言康复、语言会展、语言创意、语文能力测评等。上述行业都是将语言作为加工对象,以提高消费者语言文字能力为最终目的。

语言产业是典型的知识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具有低耗能、无污染、科技附加值高等优点。语言产业不但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服务语言生活的社会效益,是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的新兴科技产业。我国语言产业虽起步较晚,但得益于人口红利和国家扶持,正迎头赶上,发展迅速。不过,总体上看,我国语言产业尚处于起步、探索和培育阶段,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较弱。虽然我国已经出现了如科大讯飞等领头语言企业,但发展不均衡,缺乏核心技术,存在经营规模小、盈利程度低、产业化落后等弊端。

(摘编自《语言产业,你了解多少》)

材料二

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语言的基础性地位、社会文化地位以及市场地位日益突显,各方面的语言需求被激发出来,中国规模化的语言产业才得以呈现。社会的开放与流动激发语言需求。随着社会开放程度和活跃程度的加强,语言在社会交往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开放、流动的社会对个人和团体的语言交往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促使汉语的国际化需求迅速增长。汉语的文化地位和经济地位得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外国企业的重视。

上面的因素聚合起来,加上国内的人口规模和市场规模,中国语言产业的兴起和持续增长就成了必然。其中,全球化(多语需求)和信息化(语言技术进步)是两个最重要的引擎。值得注意的是,从全球视野看,并非先有一个全球的语言产业,然后中国的语言产业才在它的刺激和影响下兴起。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国外语言产业和语言服务业对中国语言产业的积极影响。

(摘编自《当代中国语言产业发展的三次浪潮》)

材料三

《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在新一轮的智能产业浪潮中,信息技术在传统的语言企业转型升级当中将发挥巨大作用,促进语言产业智能化、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信息科技正在孕育、孵化新的语言产业。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正在为语言产业带来无限机遇和挑战,改变了竞争格局。信息科技为语言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信息科技的每一次升级都会对语言产品形态产生革命性影响,提高准确性,降低成本,提高产业化水平,乃至促使语言产品更新换代。信息科技培育新的语言产业模式。信息技术对传统语言产业进行"互联网+"的升级和迭代,更能满足消费者多样需求。信息科技为语言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新的生态。人工智能从根本上改变了语言教育产业的生态系统,带来产品形态、盈利模式、产业链条、教育模式的全面升级。

(摘编自《信息科技,推动语言产业加速发展》)

材料四

近年来,中国语言服务行业逐渐呈现出全球化、产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但要实现健康发展仍然任重道远。首先,国内语言人才培养水平远远不能满足语言服务全球化对人才的要求。国内开设翻译专业的高校很多,但专业设置主要围绕英语、日语、德语和法语等几大语种,而小语种的专业开设和招生情况不容乐观,成为语言产业发展的盲点之一。其次,中国语言服务市场的准入机制和评价标准还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语言服务是一个市场行为,行业准入门槛低、尚无客观标准认证等难题,导致国内语言服务市场呈现参差不齐的局面。由于没有权威认证和客观标准,企业在选择语言服务供应商时带有较大的随机性,试错成本较高。再次,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还需加大对语言服务行业的扶持。目前,相关部门针对语言服务行业缺乏明确的政策与资金扶持办法。

(摘编自张思楠《我国语言服务产业迎来发展良机》)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我国语言企业不断涌现,但发展不均衡,缺乏核心技术,存在诸多弊端。
B.语言的基础性地位、社会文化地位及市场地位日益突显刺激了各方面的语言需求。
C.信息科技正在孕育、孵化新的语言产业,为其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创造新生态。
D.近年来,国内语言服务市场呈现参差不齐的局面是因为没有权威认证和客观标准。
5.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产业是典型的知识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附加值高,应当放在最优先位置大力发展。
B.我国语言服务业应当进一步建立健全行业准入机制和评价标准,以便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C.中国语言产业发展受到国外语言产业的积极影响,也将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影响国外的语言产业。
D.提高国内语言人才特别是小语种人才的培养水平,将有助于适应语言服务全球化对人才的要求。
6.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应如何推动我国语言产业的发展。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寻宝

樊碧贞

那天,太阳才刚露出半拉脸,那些人就来了。他们搭乘一辆敞篷车,后头跟着一辆重型家伙。人们就站在自家的门前,看着那些人在村主任富贵的带领下上山去了。很快,山顶上机器就转起来。村里人被那轰隆隆的声音撩得心慌意乱的。

老早,村里就有藏宝的传说。富贵的爷爷说,我爹说的后山有宝呢。年轻人就很急迫,就想知道谁得宝了。富贵的爷爷就说,该得的人才能得,不该得的……关键的时候,这老爷子还卖起关子。看大伙真急了,才慢慢地说,呵呵,碰上了也会化成一缕烟。众人听了,不甘心地散去。

现在,这轰隆隆的机器声又把大伙的心激活了!

走,咱们都去村主任家,他帮人家带路,保不准得了什么好处。有人发了话,自然就有人跟。先是二三个人,接着又有人从屋里走出来加入,到后来,在田间做活的人也撂下锄头家什跟了过去,这队伍就越来越大。大家脚跟脚地往前撵,情绪都很激动,说话像放炮一样。离富贵家还有一截田埂子,有人就大声武气地喊起“富贵”来。

其实,不消喊,富贵已经听到了。那个时候,富贵正在院里编箢篼。开春后的事情很多,他得好好安排。后山的事情再也不能拖了。

后山,全是石头。有句俗语很形象:山是石头山,锄锄石疙瘩。庄稼不能生,树木不长根。这种地方要改变,真是不容易。这一点,富贵很清楚,可他又不甘心。爷爷常说,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没去试,怎么就知道不行呢?于是,高中毕业那年,他就把自己的想法给父亲说了,老人家气得青筋暴涨,拿起叉头扫把追着他打,骂他读书读傻了。的确,祖辈这么多年,就没人在山上开垦出一块像样的地来。

山就一直荒着。

随后,爷爷老去,爹老去,村里很多人老去了,山还是那座山,坡还是那道坡,没有人找到藏宝的地方。

去沿海打工那么多年,富贵还是放不下这座山。从当选村主任的这个春天开始,他就一直在琢磨。只是,他还没等到机会表明他的想法,这上百号人就如蚂蚁般围了过来。

眼前这上百号人,大都是他的叔叔伯伯辈的。如今,年轻人在农村呆不惯,纷纷进城打工,即便是混得很差,也不想回来。富贵知道,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让村里富起来。他急迫地希望得到大伙的支持,可又不敢贸然开口。

富贵笑呵呵地把大家让进院子,叔呀婶呀地招呼着。

今天我这里是吹了仙风,把你们吹来了。大家先歇一口气,有事慢慢说。

进来的人小乌一样叽叽喳喳,很快又安静下来。人群中慢慢地站起一位老人。富贵认得,那是村里的老根叔。老根叔年轻时到过不少地方,算是见多识广的人。

富贵呀,你当村主任,可是大伙选的哟!有好处可要想着我们大家。

那是。叔叔伯伯婶子们都是看着我长大的,大伙是相信我富贵的,对不?

对,我们没有怀疑过你。你有想法,也该跟大伙打一声招呼。你知道的,咱村老辈人一直讲,那山上藏有宝贝!要是被城里人悄悄弄跑了,我们不是很冤吗?

原来是这个事呀,那我就明说了吧!坡上那些人,是我请来的。

你请来的?人群一阵骚动。

是我请来的。想探一下山里有没有水。老辈人说山上有宝贝,这多少年了,也没人见过宝贝,山照旧荒着。村委几个商量过了,决定靠大家的努力,真正让荒山变成宝山。今几个大家都来了,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富贵越说越振奋,恨不得掏心窝子给大家。

富贵,话好说,单靠你的想法,能在这石疙瘩里刨食吗?老根叔的眉头一直皱着。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叔叔伯伯婶子们,做成这件事,单靠我一个人,难!但我会坚持下去。都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倘若有大家支持,自然会更容易些。愿意跟着干的,欢迎。不愿意的,也不勉强。

富贵这席话,大伙也没啥可挑剔的。然而,肯跟着干的人并不多。

富贵却很满意,这次的结果比他预想的好。他带领一些人,在山上打下石头,砌成石坑,后用箢篼从山下挑土上来填上。那是段苦日子,流汗不必说,每个人的肩头都压肿了。打退堂鼓的有,富贵也不劝,只说不吃苦受累,哪来好日子。这话一出,有些人又坚持了下来。

都说山高水长,半个月后,从钻井队那方真的传来了好消息,找到水了。富贵说太好了,这个地方待我和乡亲们不薄。大家的干劲越发足了。又过了些日子,他们在山上种满了枸杞苗,开始憧憬着金灿灿的秋天。谁也没想到,这年发生了秋冬连旱,第二年开春一清点,剩下不足一百株。这头一季算白忙活了。回村的年轻人开始说风凉话了,咱村主任不简单,栽树一年光板板。老人们也说富贵,都说不行你非要种,劳动一年一场空,秋后又喝西北风。

富贵笑笑,能活一棵,就不愁一坡;今年没成,咱明年再种。一定会有那一天的!

几年过后,后山的枸杞子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品牌。在城里打工的那些年轻人陆续回村,他们逢人就说,咱得回去,我们村里找到宝了!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0年8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插叙富贵爷爷给年轻人讲述藏宝的传说,为故事蒙上了一层传奇色彩,也为下文村民们情绪激动地向富贵“兴师问罪”埋下伏笔。
B.在开垦后山这件事情上,富贵的爷爷比父亲通情达理:爷爷认为只有尝试才知道行不行,而父亲却以暴怒和打骂来对待富贵的想法。
C.请钻井队找水遭到村民猜疑,带领村民种枸杞苗失败时被人说风凉话,这些折射出部分村民思想觉悟不高的现实,使小说格外引人深思。
D.小说语言通俗易懂,平白如话,且多处使用俗语和顺口溜等,为小说增添了浓郁的乡土色彩和地域风情,读来饶有趣味,别有一种魅力。
8.小说中的富贵有哪些突出的形象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小说以“寻宝”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乔执中,字希圣,高邮人。入太学,补《五经》讲书,五年不谒告。王安石为群牧判官,见而器之,命子弟与之游。擢进士,调须城主簿。时河役大兴,部役者不得人。一夕,噪而溃,因致大狱。执中往代,终帖然。富民赂吏,将创桥所居以罔市利,执中疏其害,使者入吏言使成之,执中曰:官可去,桥不可创也。卒不能夺。王安石为政,引执中编修《熙宁条例》。章惇讨五溪,檄执中取大田、离子二峒。峒路险绝,期迫,执中但走一校谕其酋,即相率归命。录功当迁秩,辞以及父母。就徙转运判官,召为司农丞、提点开封县镇。诸县牧地,民耕岁久,议者将取之,当夷丘墓,伐桑柘,万家相聚而泣。执中请于朝,神宗诏复予民。改提点京西北路刑狱。时河决广武,埽危甚,相聚莫敢登,执中不顾,立其上,众随之如蚁附,不日埽成。元祐初,为吏部郎中,请选人由县令、录事参军致仕者,升朝籍,得封其亲。兼徐王府侍讲、翊善,迁起居舍人、起居郎,权给事中。有司以天下谳狱失出入[注]者同坐,执中驳之曰:先王重入而轻出,恤刑之至也。今一旦均之,恐自是法吏不复肯与生比,非好生洽民之意也。进中书舍人。邢恕遇赦甄复,执中言:恕深结蔡确,鼓唱扇摇,今复其官,惧疑中外。刑部侍郎。绍圣初,以宝文阁待制知郓州。执中宽厚有仁心,屡典刑狱,雪活以百数。明年,谈笑而逝,年六十三。论曰: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六,有删改)


【注】出入,指出入人罪。所谓“出罪”是指把有罪判为无罪或把重罪判为轻罪,所谓“入罪”指把无罪判为有罪或把轻罪判为重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B.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C.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D.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文中指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代始设于京师。
B.致仕,“致”是“获得”的意思,“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的意思。
C.元祐,年号。古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可能会改年号。
D.刑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等职事,部长为刑部尚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乔执中工作勤奋,善于治理。他任《五经》讲书时,五年没请假;有人不胜任官职,导致劳工混乱,他前去治理,稳定了局面。
B.乔执中嫉恶如仇,为人刚正。有富人贿赂官员,想借造桥取利,他不怕丢官,坚决反对;他反对恢复邢恕的官职,认为这会引起疑心。
C.乔执中为民请利,恪尽职守。有人提议收回各县牧地,他上奏朝廷请求还给百姓;黄河决口,他不顾危险登上堤坝,给众人做榜样。
D.乔执中反对滥刑,宽厚为怀。有人把“出罪”“入罪”同等对待,他认为这种行为会使百姓纷纷犯罪;他掌管刑狱时洗清了很多冤案。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安石为群牧判官,见而器之,命子弟与之游。
(2)峒路险绝,期迫,执中但走一校谕其酋,即相率归命。
2021-03-0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暮泊鼠山闻明朝有石塘之险

杨万里

下水船连上水船,夕阳仍更涩沙滩。

雁来野鸭却惊起,我与舟人俱仰看。

回望雪边山已远,如何篷底暮犹寒?

今宵莫说明朝路,万石堆心一急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描写了诗人顺水而下,经过石塘所见到的景象,并抒发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B.“夕阳”扣诗中的“暮”“涩”,形象写出夕阳将落未落、余光滞留沙滩的景象。
C.夕阳、沙滩、远山,画面静谧;而大雁飞来、野鸭惊起则给画面带来了动态美。
D.诗歌语言质朴自然,通俗易懂,有些句子形同口语,如“我与舟人俱仰看”等。
15.诗歌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