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山东 高一 阶段练习 2021-04-04 30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名著阅读、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像牛一样耕耘   像牛一样奋发

陈凌

“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人们把为民服务、无私奉献比喻为孺子牛,把创新发展、攻坚克难比喻为拓荒牛,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比喻为老黄牛。”在2021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礼赞牛所代表的精神品质,并赋予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以新的时代内涵。

古往今来,中国人民爱牛、敬牛、颂牛,或咏之、或绘之、或塑之。在唐朝诗人柳宗元看来,牛是“日耕百亩”的勤劳符号;在宋代名将李纲眼中,牛代表的是“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的牺牲精神;在现代诗人臧克家笔下,牛具有的是“深耕细作走东西”的开拓品格。体悟牛的品格、弘扬牛的精神、激发牛的干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色,也是中国人民精气神的具体精现。

“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曾以这样饱含真情的诗句歌颂牛。千百年来,牛都是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象征。这也是人们爱牛、敬牛、颂牛的一个原因。画家李可染便曾将自己的画室堂号定为“师牛堂”,他这样解释自己为何喜欢画牛:“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不辞劳苦、不计得失,脚踏实地、默默奉献,这是牛身上的品格,也是值得每个人学习的精神。

“天开于子,地辟于丑”,古人历来将牛视为开天辟地的力量之一。人们之所以赞颂牛,也在于牛所拥有的这种勇于开拓的劲头。而这种劲头,恰恰是我们在攻坚克难中奋进、在披荆斩棘中前行的力量所在。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教授在年逾花甲时,仍干劲十足,经常工作到深夜。有人问他多大岁数了,他回答:“属牛的。”以牛自况,不仅仅在于他生肖属牛,更在于他性格属牛——像其父亲钱玄同所寄望的,始终发扬属牛的那股子“牛劲”。也正是这么一股子“牛劲”,让他成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奠基人,为我国研制原子弹和氢弹作出了突出贡献。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社会怎样发展,这股子“牛劲”永不过时。

古语有言:“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牛之所以成为人们讴歌的对象,还在于它具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曾给自己起过一个“耕砚牛”的绰号,勉励自己要像牛一样勤奋耕耘。他还经常对人说,“不教一日闲过”,甚至还给自己立下每天必须画5幅画的规矩。正是因为像牛一样勤奋,他才最终收获“画虾数十年始得其神”的真功夫。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拼来的精彩。一切成绩的取得,都是在“不教一日闲过”中耕耘出来的;每个梦想的实现,都是在“一个汗珠子摔八瓣”中拼搏出来的。

“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牛年将至,很多人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写下这样的寄语:“2020,'鼠'实不易;2021,'牛'转乾坤。”梦想不会自动成真,拼搏奋斗正当其时,牛年就要有一股子“牛劲”,就要使出“牛力”。学习牛的品格、发扬牛的精神,像牛一样耕耘、像牛一样奋发,每个人都“牛劲十足”,新的一年必定“牛气冲天”。

(摘自《人民日报》,2021年2月11日)

材料二:

人类驯养牛的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早期,我国是家牛最早驯化地之一,东北、华中、华南等地区均有相关考古发现。在长达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发展史上,牛的特殊地位和精神价值愈发凸显,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留下了深刻印记。

我国先民对牛的崇拜早在史前就已存在。传说中华文明始祖之一的神农氏就是“人身牛首”的形象;蚩尤“人身牛蹄,头有角”;大禹每治好一处水,就要铸铁牛投入水中,以镇水患。这些神话传说中明显带有牛崇拜的文化信息。

在传统社会中,牛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常作役力之用,也被民间视为财富的象征,用作交换媒介。在汉字中,与驯养动物、农业耕作相关的不少字都属“牛”部,如“牵”“牧”“特”“物”“犁”等,由此可见牛在我国先民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春秋战国时期,牛与铁犁的结合成就了农业社会一次伟大的技术变革,社会生产力产生质的飞跃,推动整个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奠定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基础。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牛有着极高的象征意义。《周易》中有“坤为牛”的记载,将牛视为负载生养万物的大地的象征物。在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牛的形象几乎随处可见。人们以牛明志,以牛喻事,以牛喻人,创作出大量文艺作品,从诗词歌赋到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无所不包,生动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某一侧面,体现了先民非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牛也从生存发展的工具深入到人们的精神生活,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取向产生着深远影响。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人与牛形成了亲密的共生关系,人们将任劳任怨、奉献、勤恳、敦厚等优秀品质赋予牛,形成了大量有关牛的隐喻表达,通过文艺作品不断强化和广泛传播。如唐代柳宗元的《牛赋》中“抵触隆曦,日耕百亩”“牛虽有功,于已何益”,歌颂牛低头耕耘、不计回报的精神。臧克家笔下的“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歌颂牛任劳任怨、甘于奉献、自强不息的精神。鲁迅笔下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则歌颂埋头干、不计得失、为人民服务的人,这些特质构成了牛文化的精神内核,对中华民族精神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孙佳《牛年漫话牛文化》,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爱牛、敬牛、颂牛,所以牛成了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等精神的象征。
B.文中所引臧克家的诗句生动形象,赞美了牛勇于开拓、乐于奉献的精神,完整阐释了牛文化的精神内涵。
C.传统社会中,牛价值巨大,既是作为役力的重要生产资料,又能在日常生活中被当作财富进行物质交换。
D.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牛的精神不仅不会淡出人们的视野,反而会被赋予新的内涵而发扬光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引用“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意在表明牛具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因而成为人们赞美的对象。
B.牛与铁犁的结合是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社会的首次技术变革,使生产力产生了质的飞跃,从而为中华农耕文明奠定了基础。
C.唐代柳宗元的《牛赋》中“抵触隆曦,日耕百亩”“牛虽有功,于已何益”,和画家李可染对牛精神的解说是大体意义一致的。
D.“天开于子,地辟于丑”和《周易》中“坤为牛”的描述,分别表明牛具有勇于开拓和厚德载物的精神。
3.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古人云此水,一歃(shà,饮,微吸)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吴隐之《酌贪泉》)
B.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王安石《耕牛》)
C.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D.毛相林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
4.材料一主要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5.两则材料的写作对象都是牛和牛文化,但其内容的侧重点和行文脉络不尽相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2021-03-14更新 | 871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1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龙须沟(节选)

老舍

[提示]话剧《龙须沟》以主人公程宝庆在旧社会由艺人变成“疯子”,1949年后又从“疯子”变为艺人的故事为主线,描述了北京一个小杂院四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节选部分的故事发生在1950年初夏。

[娘子由外面匆匆走来。]

二春   娘子,看见二嘎子没有?

娘子   怎能没看见?他给我看摊子呢!

大妈   他荒里荒唐的,看摊儿行吗?

娘子现在,三岁的娃娃也行!该卖多少钱,卖多少钱,言无二价。小偷儿什么的,差不离快断了根!(低声)听说,官面上正加紧儿捉拿黑旋风。一拿住他,晓市就全天下太平了。他不是土匪头子吗?哼,等拿到他,跟那个冯狗子,我要去报报仇!能打就打,能骂就骂,至不济也要对准了他们的脸,碎几口,!呸!呸!偷我的东西,还打了我的爷们!

[程疯子慢慢地由屋中出来。]

二春   疯哥,你在家哪?

疯子   有道是,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

娘子   又是疯话!我问你,你这两天又怎么啦?

疯子   别瞪眼!我就怕吵架!我呀,有了任务!

二春   疯哥,给你道喜!告诉我们,什么任务?

疯子 民教馆的同志找了我来,教我给大家唱一段去!

二春   那太棒了!多少年你受屈含冤的,现在民教馆都请你去,你不是仿佛死了半截又活了吗?

娘子   对啦,疯子,你去!去!叫大家伙看看你!王大妈,二姑娘,有钱没有?借给我点!我得打扮打扮他,把他打扮得跟他当年一模一样的漂亮!

疯子   我可是去不了!

二春   怎么?怎么?

娘子   怎么?怎么?

疯子   我十几年没唱了,万一唱砸了,可怎么办呢?

娘子   你还没去呢,怎就知道会唱砸了?

疯子   还有,唱什么好呢?

二春   咱们现编!等晚上,咱们开个小组会议,大家出主意,大家编!

疯子   难办!难办!

[四嫂夹着一包活计,跑进来。]

四嫂   娘子,二妹妹,黑旋风拿住了!拿住了!

娘子   真的?在哪儿呢?

四嫂   我看见他了,有人押着他,往派出所走呢!

娘子   我碎他两口去!

二春走,我们斗争他去!把这些年他的所作所为都抖漏出来,教他这个坏小子吃不了兜着走!

娘子   疯子,你也来!疯子(摇头)我不去!

娘子   那么,你没教他们打得顺嘴流血,脸肿了好几天吗?你怎这么没骨头!

疯子   我不去!我怕打架!我怕恶霸!

娘子   你简直不是这年头儿的人!二妹妹,咱们走!

二春   走!(同娘子匆匆跑去)

疯子   (独自徘徊)天下是变了,变了!你的人欺负我,打我,现在你也掉下去了!穷人、老实人、受委屈的人,都抬起头来;你们恶霸可头朝下!哼,你下狱,我上民教馆开会!变了,天下变了!必得去,必得去唱!一个人唱,叫大家喜欢,多么好呢!

[狗子偷偷探头,见院中没人,轻轻地进来。]

狗子   (低声地)疯哥!疯哥!

疯子   谁?啊,是你!又来打我?打吧!我不跑,也不躲!我可也不怕你!你打,我不还手,心里记着你;这就叫结仇!仇结大了,打人的会有吃亏的那一天!打吧!

四嫂   (从屋中出来)谁?噢!是你!(向狗子)你还敢出来欺负人?好大的胆子!黑旋风掉下去了,你不能不知道吧?好!瞧你敢动他一下,我不把你碎在这儿!

狗子   (很窘,笑嘻嘻地)谁说我是来打人的呀!

四嫂   量你也不敢!那么是来抢?你抢抢试试!

狗子   我已经受管制,两个多月没干“活儿”0了!

四嫂   你那也叫“活儿”?别不要脸啦!

狗子   我正在学好!不敢再胡闹!

四嫂   你也知道怕呀!

狗子   赵大爷给我出的主意,教我到派出所去坦白,要不然我永远是个黑人。坦白以后,学习几个月,出来哪怕是蹬三轮去呢,我就能挣饭吃了。

四嫂   你看不起蹬三轮的是不是?反正蹬三轮的不偷不抢,比你强得多!我的那口子就干那个!

狗子   我说走嘴啦!您多担待!(赔礼)赵大爷说了,我要真心改邪归正,得先来对程大哥赔不是,我打过他。赵大爷说了,我有这点诚心呢,他就帮我的忙;不然他不管我的事!

四嫂   疯哥,别光叫他赔不是,你也照样给他一顿嘴巴!一还一报,顶合适!

狗子   这位大嫂,疯哥不说话,您干吗直给我加盐儿呢!赵大爷大仁大义,赵大爷说政府也大仁大义,所以我才敢来。得啦,您也高高手儿吧!

四嫂   当初你怎么不大仁大义,伸手就接人呢?

狗子   当初,那不是我接的他。

四嫂   不是你?是畜生?

狗子   那是我狗仗人势,借着黑旋风发威。谁也不是天生来就坏!我打过人,可没杀过人。

四嫂   倒仿佛你是天生来的好人!要不是而今黑旋风玩完了,你也不会说这么甜甘的话!

疯子   四嫂,叫他走吧!赵大爷不会出坏主意,再说我也不会打人!

四嫂   那不太便宜了他?

疯子   狗子,你去吧!

四嫂   (拦住狗子)你是说了一声“对不起”,还是说了声“包涵”哪?这就算赔不是了啊?

狗子   不瞒您说,这还是头一次服软儿!

四嫂   你还不服气?

狗子   我服!我服!赵大爷告诉我了,从此我的手得去作活儿,不能再打人了!疯哥,咱们以后还要成为朋友吧,我这儿给您赔不是了!(一揖。搭讪着往外走)

疯子   回来!你伸出手来,我看看!(看手)啊,你的手也是人手哇!这我就放心了!去吧!

[狗子下]

四嫂   唉,疯哥,真有你的,你可真老实!

疯子   打人的已经不敢再打,我怎么倒去学打人呢!(入室)

(有删改)


【注】①民教馆:民众教育馆,负责开展群众文化活动。②活儿:偷窃。
6.下列对本剧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娘子不再担心小偷、地痞偷抢,放心让二嘎子看摊子,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风气正在转变、新秩序正在形成的社会现实。
B.听到程疯子说去不了民教馆,二春、娘子同时连问“怎么?怎么?”,写出了二人对程疯子的关切,也可看出邻里之间的和睦。
C.“夹着一包活计,跑进来”,借四嫂上场的动作,写其勤劳直爽的特点,传达出她得知恶霸被抓的兴奋与向大家传递消息的急切。
D.“低声地”“笑嘻嘻地”“一揖”等舞台说明,交代了狗子向程疯子道歉时的神态、动作,表现出狗子改造自己的自觉性与诚意。
7.下列对本剧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戏剧构思巧妙,借未出场的恶霸黑旋风串联多个场景,推动剧情的发展,写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打黑除恶带来的新变化,从而突出了戏剧的主题。
B.剧中独白能多维度展现人物性格,程疯子独自徘徊时的一段话,写出了他对时代新变化的喜悦,更表现了他害怕恶霸、不敢当面斗争的懦弱性格。
C.戏剧善用语言刻画人物,狗子上场时,程疯子说“谁?啊,是你!”,四嫂说“谁?噢!是你!”,一字之差,一标点之别,尽显人物不同的内心情感。
D.剧中的台词极具个性与地方特色,如“抖漏”“碎在这儿”“加盐儿”“玩完了”等,在展现人物性格的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浓郁的北京味。
8.戏剧冲突是戏剧中矛盾的表现,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本文围绕程疯子写了哪些冲突?请简要概括。
9.现代文艺理论家周扬称赞“啊,你的手也是人手哇!”这句台词“有斤两”,请谈谈你对这句台词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良尝游下邳圯上,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子房始所见下邳圯上老父与太公书者,后十三年从高帝过济北,果见毂城山下黄石,取而葆祠之。留侯死,并葬黄石。每上家伏腊,祠黄石。

太史公曰:学者多言无鬼神,然言有物。至如留侯所见老父予书,亦可怪矣。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上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外,吾不如子房。”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盖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留侯亦云。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乙)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注]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选自苏轼《留侯论》)


[注]“一击”指张良为韩报仇,在秦始皇东游时,张良与客狙击秦皇,误中副车一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B.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C.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D.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11.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鸡鸣,指平明之后的一段时间,相当于凌晨1至3时,与丑时相对应。
B.伏腊,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农历十二月。
C.高祖,古代帝王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文中指汉高祖刘邦。
D.匹夫,泛指平民百姓,也指有勇无谋之人。文中之意是后者。
12.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文主要表现圯上老人对张良忍耐品质的考验;后文主要论述圯上老人“意不在书”,在“折”张良不忍之心的观点,两文都着眼于“忍”。
B.从圯上老人处获得兵书,张良功成不忘本,将黄石取回“葆祠之”;后人每逢扫墓以及冬夏节日祭祀张良的时候,也同时祭祀黄石。
C.司马迁原以为张良是高大威武的样子,等到看见他的画像,却发现相貌像个美丽的女子,由此可见不可以貌取人。
D.苏轼认为张良有盖世之才,可以像伊尹、姜太公之一样施行安邦定国的谋略,并认为他刺杀秦始皇之举,事虽不成,其勇可嘉。
13.翻译下列句子。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2)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14.综合两则材料分析,老人为什么用傲慢无礼的态度对待张良?
2021-04-0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①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②指歌曲《玉树后庭花》,传为陈后主所作。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人认为是亡国之音。

15.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以“登临送目”笼罩全篇,交代了时令地点、天气,渲染了悲凉的氛围,为抒怀奠定基调。
B.上片围绕金陵秋色极尽渲染,以“画图难足”句作结,道出金陵美景用画笔是难以描绘出来的。
C.下片“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起笔,由写景转入怀古,其中“繁华竞逐”道出了六朝更替的原因。
D.“六朝旧事如流水”写六朝旧事随着流水逝去,时光易逝,物是人非,流露出作者壮志未酬的悲叹。
16.这首词下阕使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1-04-03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17. (l)《侍坐》中,从“_________”可以看出子路的性格率直,从冉有述志时说的“_________,以俟君子”可以看出其谦虚的特点。
(2)《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看到了一幅对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4-03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五、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18. 下列对《红楼梦》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评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有些人物形象的姓名借助谐音特点表示了作者的某些暗示,小说一开始就出现的“甄士隐”、“贾雨村”两个人,分别含有“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的意思。
B.《红楼梦》前几回具有总纲性质,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见闻,介绍了贾府的环境与人物;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府的外部环境。
C.在给秦可卿送丧途中,北静王看“宝玉”赞宝玉,赠以前日圣上亲赐念珠一串,后来宝玉要把这串念珠送给黛玉,黛玉说是臭男人的东西,没有要。
D.《红楼梦》里《枉凝眉》曲子有这样的句子:“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无瑕”指的是薛宝钗。
2021-04-03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六、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19. 下面句子中破折号和引号的作用有误的是(     
A.他们这个心愿得到了诚心诚意的报答——我们按时来到车站。(意思转折)
B.我们在“制造谈话”——就这样没话找话。(引号:特殊含义;破折号:解释说明)
C.他把“舞台”这个词说得特别重。(着重突出)
D.月台上的嘈杂熙攘不见静息,离开车还早,我们的,也是那位朋友的“解脱”还没到来。(表示特定的含义)
2021-04-03更新 | 22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七、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易(0.85)
名校
20. 净虚老尼托付凤姐退亲一事,凤姐说,“这事倒不大,只是太太再不管这样的事”“我也不等银子使,也不做这样的事”,你怎么理解她的话?可见她怎样的性格特征?

八、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1. 下面是某中学广播站一则招聘启事的广播稿,在表达上存在多处问题,请找出五处并修改。

①校报编辑部拟招收两名编辑。②招聘对象为高一、高二年级学有余力的同学均可参加。③主要负责文字编辑、来稿筛选和部分校内新闻采写工作。④符合以下条件的同学均可报名:⑤一是态度端正,有责任心,能够认真细致地做好文字工作;⑥二是热爱文学,热爱写作,有较强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字水平;⑦三是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⑧欢迎有意向尽绵薄之力的同学,发送个人简历至邮箱X X@ X x。⑨截止曰期为3月25日以前。

2020-08-07更新 | 158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5)
22. 一年前你经过拼搏努力进入了高中校门,开启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今天初三的学弟学妹们中考在即,你的母校想要邀请你在为初三学生举办的百日冲刺誓师大会上做经验分享报告,谈一谈自己有效的学习经验,请为此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1)条理清晰,重点突出。(2)运用一定的说明事物、阐释事理的方法。(3)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
2021-04-0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名著阅读、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名著阅读
2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名著阅读
5
语言文字应用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非连续性文本
6-90.65老舍(1899-1966)  戏剧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史记》  苏轼(1037-1101)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王安石(1021-1086)  咏史怀古  表现手法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94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名著阅读
180.65《红楼梦》  名著阅读
200.85文学常识综合  《红楼梦》
六、语言文字运用
190.85标点符号选择题
210.65得体  谦敬误用  特定场合用语  书面语和口头语语言表达
七、作文
220.65材料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