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福建省福州市十五中、格致中学鼓山分校、铜盘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福建 高二 期中 2023-04-18 15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像牛一样耕耘   像牛一样奋发

陈凌

“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人们把为民服务、无私奉献比喻为孺子牛,把创新发展、攻坚克难比喻为拓荒牛,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比喻为老黄牛。”在2021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礼赞牛所代表的精神品质,并赋予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以新的时代内涵。

古往今来,中国人民爱牛、敬牛、颂牛,或咏之、或绘之、或塑之。在唐朝诗人柳宗元看来,牛是“日耕百亩”的勤劳符号;在宋代名将李纲眼中,牛代表的是“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的牺牲精神;在现代诗人臧克家笔下,牛具有的是“深耕细作走东西”的开拓品格。体悟牛的品格、弘扬牛的精神、激发牛的干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色,也是中国人民精气神的具体精现。

“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曾以这样饱含真情的诗句歌颂牛。千百年来,牛都是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象征。这也是人们爱牛、敬牛、颂牛的一个原因。画家李可染便曾将自己的画室堂号定为“师牛堂”,他这样解释自己为何喜欢画牛:“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不辞劳苦、不计得失,脚踏实地、默默奉献,这是牛身上的品格,也是值得每个人学习的精神。

“天开于子,地辟于丑”,古人历来将牛视为开天辟地的力量之一。人们之所以赞颂牛,也在于牛所拥有的这种勇于开拓的劲头。而这种劲头,恰恰是我们在攻坚克难中奋进、在披荆斩棘中前行的力量所在。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教授在年逾花甲时,仍干劲十足,经常工作到深夜。有人问他多大岁数了,他回答:“属牛的。”以牛自况,不仅仅在于他生肖属牛,更在于他性格属牛——像其父亲钱玄同所寄望的,始终发扬属牛的那股子“牛劲”。也正是这么一股子“牛劲”,让他成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奠基人,为我国研制原子弹和氢弹作出了突出贡献。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社会怎样发展,这股子“牛劲”永不过时。

古语有言:“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牛之所以成为人们讴歌的对象,还在于它具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曾给自己起过一个“耕砚牛”的绰号,勉励自己要像牛一样勤奋耕耘。他还经常对人说,“不教一日闲过”,甚至还给自己立下每天必须画5幅画的规矩。正是因为像牛一样勤奋,他才最终收获“画虾数十年始得其神”的真功夫。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拼来的精彩。一切成绩的取得,都是在“不教一日闲过”中耕耘出来的;每个梦想的实现,都是在“一个汗珠子摔八瓣”中拼搏出来的。

“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牛年将至,很多人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写下这样的寄语:“2020,'鼠'实不易;2021,'牛'转乾坤。”梦想不会自动成真,拼搏奋斗正当其时,牛年就要有一股子“牛劲”,就要使出“牛力”。学习牛的品格、发扬牛的精神,像牛一样耕耘、像牛一样奋发,每个人都“牛劲十足”,新的一年必定“牛气冲天”。

(摘自《人民日报》,2021年2月11日)

材料二:

人类驯养牛的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早期,我国是家牛最早驯化地之一,东北、华中、华南等地区均有相关考古发现。在长达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发展史上,牛的特殊地位和精神价值愈发凸显,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留下了深刻印记。

我国先民对牛的崇拜早在史前就已存在。传说中华文明始祖之一的神农氏就是“人身牛首”的形象;蚩尤“人身牛蹄,头有角”;大禹每治好一处水,就要铸铁牛投入水中,以镇水患。这些神话传说中明显带有牛崇拜的文化信息。

在传统社会中,牛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常作役力之用,也被民间视为财富的象征,用作交换媒介。在汉字中,与驯养动物、农业耕作相关的不少字都属“牛”部,如“牵”“牧”“特”“物”“犁”等,由此可见牛在我国先民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春秋战国时期,牛与铁犁的结合成就了农业社会一次伟大的技术变革,社会生产力产生质的飞跃,推动整个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奠定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基础。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牛有着极高的象征意义。《周易》中有“坤为牛”的记载,将牛视为负载生养万物的大地的象征物。在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牛的形象几乎随处可见。人们以牛明志,以牛喻事,以牛喻人,创作出大量文艺作品,从诗词歌赋到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无所不包,生动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某一侧面,体现了先民非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牛也从生存发展的工具深入到人们的精神生活,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取向产生着深远影响。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人与牛形成了亲密的共生关系,人们将任劳任怨、奉献、勤恳、敦厚等优秀品质赋予牛,形成了大量有关牛的隐喻表达,通过文艺作品不断强化和广泛传播。如唐代柳宗元的《牛赋》中“抵触隆曦,日耕百亩”“牛虽有功,于已何益”,歌颂牛低头耕耘、不计回报的精神。臧克家笔下的“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歌颂牛任劳任怨、甘于奉献、自强不息的精神。鲁迅笔下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则歌颂埋头干、不计得失、为人民服务的人,这些特质构成了牛文化的精神内核,对中华民族精神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孙佳《牛年漫话牛文化》,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爱牛、敬牛、颂牛,所以牛成了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等精神的象征。
B.文中所引臧克家的诗句生动形象,赞美了牛勇于开拓、乐于奉献的精神,完整阐释了牛文化的精神内涵。
C.传统社会中,牛价值巨大,既是作为役力的重要生产资料,又能在日常生活中被当作财富进行物质交换。
D.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牛的精神不仅不会淡出人们的视野,反而会被赋予新的内涵而发扬光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引用“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意在表明牛具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因而成为人们赞美的对象。
B.牛与铁犁的结合是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社会的首次技术变革,使生产力产生了质的飞跃,从而为中华农耕文明奠定了基础。
C.唐代柳宗元的《牛赋》中“抵触隆曦,日耕百亩”“牛虽有功,于已何益”,和画家李可染对牛精神的解说是大体意义一致的。
D.“天开于子,地辟于丑”和《周易》中“坤为牛”的描述,分别表明牛具有勇于开拓和厚德载物的精神。
3.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古人云此水,一歃(shà,饮,微吸)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吴隐之《酌贪泉》)
B.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王安石《耕牛》)
C.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D.毛相林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
4.材料一主要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5.两则材料的写作对象都是牛和牛文化,但其内容的侧重点和行文脉络不尽相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2021-03-14更新 | 871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1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进谏

麦浪闻莺

那天午后,我是被府中一浪盖过一浪的吵闹声给惊醒的。

我很恼火,同时也深感意外。我,荀息,晋国的上大夫自入仕以来,一直秉承尽忠王事之志,展平生所学,夙夜为大王参赞军机,伴君东征西讨,使得大晋在十数年间尽灭骊、耿、霍、魏、狄戎等周边小国。后来,我又复献假道伐虢之计,先后用了五年时间,灭掉了强敌虞和虢,这就是史称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的始末,从而使我大晋岿然屹立在纷乱的春秋时代。当然,我在追随大王成就宏图霸业之时,身心日益疲惫,年老体衰。特别是长年征战烙在我肌体内的刀伤箭疼,一到雨季就会发作,令我苦不堪言。为此,我不得不向大王告假,想颐养一些时日。

为给自己营造一个清静的休养环境,我特地奏请大王恩准,在府门外挂了块谢绝拜访的牌子,并严令侍卫把守。

然而,这天午后,看来我是无论如何也小寐不成了,因为我的侍卫惊慌失措地跑进来禀告说:右将军毕万他们,已持剑闯进客厅了!

我素知,毕万将军是个很威猛的人,曾追随大王出征灭过霍、魏和耿三国。凯旋后,大王便将魏地赐给了他。此时,他不待在封地,怎么还会带着人闯进我的府第呢?难道,他想谋反,并诛杀于我?

为此,我当即披衣而起,拖着病躯拄着竹杖出来质问毕万说:将军意欲何为?

没想到,毕万竟流了泪,一下子跪倒在我面前,并抽出佩剑横在自己的颈脖说:荀大夫哇,您得救救大晋哪!不然,我就死在您面前……其他大臣也全都呼啦啦地跪下来,如丧考妣般号啕大哭说:荀大夫哇,您得救救我大晋哪,呜呜呜。

我一时惊愕万分,便踉跄着挽起了毕万,请他断断续续地讲述事情经过——

也就是在公元前672年的九月间,大王晋献公率大军攻打骊戎国,不仅将骊戎的众多城池纳入我大晋版图,也将一对妩媚娇艳的姊妹花揽入了怀中——也就是骊戎国的第一美人骊姬和她的妹妹骊紫。大王自此如获至宝,对这对姐妹花宠爱有加,遂成天沉迷于酒色,不谋朝政,不圈进取。这还不算,大王为进一步获得美人欢心,竟不顾群臣的强烈反对令强征十数万青壮年劳力,花费银粮无数,意欲修筑两座九层高台,以供与两位爱妃歌舞游宴。

难道,就没有一个大臣劝阻么?我恼怒至极,即便大王为政有失,我们做臣子的,可要劝阻哇!

当然有,毕万擦拭着眼泪说,前四日,左将军赵夙入殿进谏,被大王厉声斥责逐出;前三日,里克大人进殿劝谏,被大王廷杖四十逐出;今日朝会时,大王竟令刀斧手将魏御史斩于宫门外……

嗬,那,那右将军你,为什么不上殿进谏呢?我立时感到一阵眩晕。天啦,大王这是怎么了?我愣了愣,强按着胸中的愤懑白了毕万一眼说:将军乃大王的心腹爱将,明知事态的是非曲直严重,不尽臣责以正君听,倒要横颈自刎于我堂前,是何居心呢?

毕万瞬时涨红了脸,一边呜咽一边辩解道:我只是个冲锋陷阵的将军哪,怎能提剑上殿进谏﹖再说,大王已将魏御史立斩于宫前……

我顿时悲愤难抑,顺势推搡了毕万一把说:我等既为人臣,无论是为君王计,还是为天下安,均应耿言直谏,匡正大王的过失,怎能趋利以避之?我这就进宫去。

晋王宫前,旌旗猎猎。抬望眼,但见王旗杆上,一颗长发飘飘的头颅,正迎风翻滚。可怜的魏御史啊!我猛地咳嗽起来,心在滴血,便顿了顿手中的竹杖,佝偻着腰身疾步拾级而上。

此时,大王正在欢悦地饮酒。他见我大步上前,便颔首对我说;荀大夫别来无恙?爱卿不在府中静养,怎的就进宫了呢?接着,他突然断喝道:若是再为筑高台扬国威之事而来,寡人必斩其首,啖其血!

我的血又凝固了一层。我就拱手说;大王,这些天,老臣在家静养时,练就了一个小把戏,就是把棋子堆起来,再在上面摆鸡蛋,且纹丝不动,今特来献之。

大王的脸一时阴晴不定起来。少顷,他就说:那爱卿可以一试。我放下竹杖,盘腿坐下。先一一摆好12个棋子,然后再往棋子上一个个放鸡蛋。

骊姬和骊紫先是掩嘴惊呼起来说:哟,荀大夫,小心哪!

大王也随之惊呼说:小心小心,危险哪!

我轻轻地放下手中的鸡蛋,缓缓地站起身,复又跪倒在地说:大王啊,棋上累卵可重来,大厦将倾难收哇!君不见,我大晋本就地贫民瘠,近年来开疆拓土,更是耗费甚巨。现如今十数万人筑高台,来年谁来种地交粮呢?还有,秦楚齐燕等强敌一直环伺周边,只待我大晋一朝内乱。您说,还有比这更危险的事儿吗?

大王听了,顿时吓白了脸,对我长揖到地说:寡人即刻下诏,停筑九龙台就是。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息追忆了自己在晋十数年的光辉事迹,协助晋君“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勾勒出他忠心为国又机智过人的形象。
B.“毕万竟流了泪,一下子跪倒在我面前”,表现了其人虽然忧心国事但性格懦弱,故不敢去进谏,只能求助荀息。
C.在荀息进谏之前,已有多位大臣因此遭到迫害,但并未阻止他劝阻君主的决心,衬托出荀息的忠君不二,大义凛然。
D.“我的血又凝固了一层”,表明荀息在听到晋君的呵斥后更为寒心,同时也越发冷静继而采取了更委婉的劝谏方式。
7.文中对数位大臣因劝谏而下场凄惨的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时间的推进,劝谏的大臣结局越发悲惨,反映出晋君的脾气越发暴躁。
B.大臣们前赴后继地劝诫君主,正是他们忠君爱国的体现。
C.对旗杆上魏御史头颅的特写,说明荀息有感于谏臣的死亡,对晋君充满了仇恨。
D.以大臣之忠心与君王之残暴作对比,突出了对于君主劳民伤财、残害忠良的批判之意。
8.在传统的史传作品中,为了凸显记叙的真实客观,叙述者多藏匿于文本之外,但此篇小说却以“我”的口吻徐徐道来,你认为这种写法有何妙处?
9.同样是规劝他人做自己不乐意的事情,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能言善辩的薛宝钗曾两次劝贾宝玉读书,都无一例外失败了﹔而在此篇小说中,荀息却在多位大臣劝谏失败的情况下,成功说服了晋君,试分析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霍去病,大将军青姊少儿子也。去病以皇后姊子,年十八为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大将军受诏,予壮士,为剽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以二千五百户冠军侯。

元狩二年春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益封二千二百户。其夏,去病与合骑侯敖俱出北地,异道。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俱出右北平,异道。广将四千骑先至,骞将万骑后。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骞至,匈奴引兵去。骞坐行留,当斩,为庶人。而去病出北地,遂深入,合骑侯失道,不相得。去病至祁连山,捕首虏甚多,益封五千四百户。合骑侯敖坐行留不与骠骑将军会,当斩,赎为庶人。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去病。去病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然而诸宿将常留落不耦。由此去病日以亲贵,比大将军。

其后,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汉所破,亡数万人,以骠骑之兵也,欲召诛浑邪王。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道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上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去病将兵往迎之。去病既渡河,与浑邪众相望。浑邪裨王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去病乃驰入,得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遣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降者数万人,号称十万。

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蹴鞠也。事多此类。

元狩六年。上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

(节选自《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道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
B.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道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
C.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道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
D.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道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古时帝王把爵位(有时连土地)或称号赐给臣子。汉武帝封霍去病为“冠军侯”,取“功冠全军”之意。
B.赎,赎刑。起源于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尚书·舜典》说“金作赎刑”。墨、劓、刖、宫、大辟都可以用金抵免。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唐代以后称二品以上的官死也叫做“薨”。
D.谥,谥号,根据生前事迹带有褒贬的评价性质。“景桓”是褒扬霍去病光明磊落、战功卓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霍去病少年得志,深得皇帝欢心。很早就立功封侯,甚至与舅舅卫青平起平坐,这与他是卫皇后姐姐之子有一定关系。
B.霍去病英勇善战,敢于深入敌阵。在对匈奴作战中,张骞因行动迟缓,公孙敖由于迷路,都没有完成会师,受到惩罚。
C.霍去病军功显赫,日益受宠显贵。当时众多老将并非才能不及,而是霍去病常选拔补充精壮士卒,部队从没遭遇绝境。
D.霍去病寡言少语,有勇气有担当。汉武帝替他修建了一座宅第,他以匈奴不灭,无以为家拒绝,武帝因此更加重视宠爱他。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合骑侯敖坐行留不与骠骑将军会,当斩,赎为庶人。
(2)遂独遣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
14.《吕氏春秋》上说“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瓋”,请根据文意指出霍去病的“节目”“瑕瓋”。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刘谞

王昌龄

天地寒更雨,苍茫楚城阴。一尊广陵酒,十载衡阳心。

倚伏不可料,悲欢岂易寻。相逢成远别,后会何如今。

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骎骎


注:①京国:国都,指朝廷。②骎骎:马急速奔跑的样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点明了诗人送别朋友的天气、地点以及离别时的凄清氛围。
B.诗的三、四句紧承前句,先写喝酒送别,再回忆起十年前在衡阳的聚散。
C.本诗先写饯别,再生发联想发出感叹,最后具体描绘了别后的伤感画面。
D.此诗体现了作者的语言功底,讲究语言的精炼,做到了言均意足,意蕴无穷。
16.本诗的情感十分丰富,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