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西省运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山西 高一 期中 2021-05-08 4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由于新技术在实践应用中没有得到相适宜的引导和规范,导致新的新闻失范问题出现。反思人与工具、技术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探讨如何在新闻活动中正确看待算法以及合理规范地运用算法,使之服务于新闻传播的需要。在算法新闻中,人机之间的关系得到合理的设计,将有益于积极的新闻产品的生产和传播,当前,已经形成这样一种认识,人机协同将会是未来新闻生产的重要模式。同样,它也应该是算法新闻伦理构建中最重要的内容。

马歇尔·麦克卢汉认为:任何发明或技术都是人体的延伸或自我截除。这样一种延伸还要求其他的器官和其他的延伸产生新的比率、求新的平衡。近年来,业界对人机协同理论的讨论就是在谋求这种新的平衡

人机协同,就是人与智能机器的交互协作。在人机协同中,人是智能的总开关,人居于统摄地位,从伦理层面来看,人机协同是对人与技术之间和谐统一和平衡状态的表述,人能够遵循人类道德规范的标准,合理、规范地利用技术来为人类社会服务,体现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

未来新闻生产的方向,是人机协同的模式。首先,新闻算法的设计体现并符合新闻专业主义的价值观,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新闻依然是新闻生产的目的。在新闻专业主义的权威下,新闻媒体才能突破算法偏见,为社会和受众提供符合新闻媒体良知的报道。其次,机器人写作解放了新闻记者和编辑,使之转向更能够体现记者主观创造性的深度报道分析等新闻写作,再次,新闻从业者的把关人角色将更加突出强化。面对海量信息和大量机器人新闻产品,需要新闻专业人员进行专业判断、筛选和编辑,从社会公共利益出发,向受众进行推送。这才能让个体挣脱信息茧房的桎梏,塑造社会公共价值,构建一个良性的舆论环境。

算法新闻的作用和未来不可限量。对此,我们必须从不同的层面来加强新闻伦理的构建。

第一,明确人在人机协同中占据主体地位,算法服务于人的需求,人不能迷失在信息与算法的迷阵中,而应该坚持人在新闻生产中的主导作用。在算法新闻中,记者和编辑的地位不可取代。

第二,为算法植入价值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为指导思想。在算法设计和使用中,要以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指导,防止在算法设计中带入设计者的偏见。

第三,完善行业规范中对算法使用规范的标准和要求,首先,在算法新闻生产全过程中加强算法设计和使用的透明原则,实行数据抓取、源代码、程序设计以及协同过滤结合人工审查的全公开,做到每个环节都有据可查,堵住算法演绎中可能出现的人为失误和偏见。其次,算法新闻时代需要复合型人才,新闻专业人员也必须具备人工智能方面的专业素养。再次,加强新闻生产和传播全过程的监管。在全自动化新闻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新闻选题、选材和导向方面的人工审核;在新闻发布之后,对用户反馈和舆论走向进行监控,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问题新闻影响扩大化。最后完善法律法规,尤其是机器人写作出现后,著作权、隐私权等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对此需要从法律上进一步细化;对于恶意和欺诈性的新闻报道行为,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的,要建立全过程的追责机制;同时,也要普及和提高新闻从业者和受众在人工智能算法方面的知识产权意识。

(摘编自杜娟《走向人机协调:算法新闻时代的新闻伦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新技术运用于新闻业中,如果得不到相适宜的引导和规范,就会导致新闻失范的问题出现,不利于新闻业的发展。
B.人与工具、技术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人如何正确看待算法以及合理规范地运用算法,使算法服务于新闻传播的需要。
C.作为未来新闻生产的方向,“人机协同”的模式将实现人与技术平等和谐,人不会高于技术,也不会过度依赖技术。
D.算法技术被应用到新闻传播中,虽然产生了一些问题,但是只要配套的监管和法律及时跟上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马尔·麦克卢汉的观点,论证了业界对“人机协同”理论的讨论的重要意义。
B.文章阐述了“人机协同”的主要内涵,强调了价值观和“人”在算法新闻时代的重要作用。
C.文章详细论述了完善行业规范中对算法使用规范的标准和要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D.文章首先指出新技术给新闻业带来的问题,再提出假设,最后得出结论,论证思路严谨。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机协同”作为未来新闻生产的重要模式,使人机之间的关系得到合理的设计,将对新闻业发展产生积极意义。
B.新技术的发明和运用增加了人体的功能,使人力获得解放,促使新闻编辑和记者转向深度报道分析等新闻写作。
C.只有坚持新闻专业主义,才能保障算法和大数据技术进入后的新闻业健康发展,消除新技术带来的各种弊端。
D.技术本身没有价值观,但是设计技术的人却可能在算法中带入偏见,因此算法设计者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国家专项规划,都将中医药重大工程项目纳入其中,目前一些重大工程项目已经启动实施。

与以往相比,十四五中医药重大工程项目有三方面著特点。

一是范围广。项目覆盖了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对外交流合作等各个方面,同时涵盖了国家、省、地市、县各个层级。

二是力度大。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央财政对重大工程项目的投入会比十三五翻一番。十三五时期,为支持中医中药类项目建设,中央投资超过300亿元。

三是起步早。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目前中国已经启动实施了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等重大工程项目,同时还启动实施了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康复服务能力提升、治未病等健康工程,还有中医药文化传播等有关项目。

(摘编自熊建   王美华《用中医药的规律发展中医药解读十四五健康蓝图)》,《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04月06日)

材料二:

2015年12月,在瑞典卡罗琳医学院,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中医科学院教屠呦呦发表了题为《青蒿素——传统中医给世界的一份礼物》的演讲她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藏,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藏中发掘出来的。

12月18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召开第一次学部会议。屠呦呦等93名一流专家受聘担任首批学部委员。中国中医药界有了顶级智囊团

首批学部委员代表着中医药行业及相关领域最高学术水平,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书记查德忠说,学部将为做大做强中国中医科学院提供战略咨询、学术指导,并对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重点领域、重大措施开展研究、提供决策依据。

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传承发展好中医中药,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德培认为,学部是知识界特有的一种组织形式,代表着该领域最高层次人才群体。成立学部,是影响未来中医药发展的一件大事。中国科学家要有推动中医药发展的使命担当。

(摘编自罗旭《让中国处方造福人类》,《光明日报》2020年12月23日)

材料三:

春节前后,绘本草精华   扬中医国粹——《清肺排毒汤组画》董希源创作展在这里举行,让人们在欣赏国画的同时,对抗击新冠肺炎情立下大功的国医国药精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董希源是享有盛誉的中国画艺术家,同时也是中医药爱好者。去年2月4日,在新冠肺炎情初期,董希源就向全国政协提出建议,希望各地中医药管理机构尽快出台中医药防治方案,并尽早组织熬制药汤,作为返岗工作人员、公共场所服务和流动人员的预防药品。2月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发出通知,推荐在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使用清肺排毒汤。在此后的抗疫战中,该药方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系列事实打动了艺术家的心灵,董希源由此产生灵感:把这一药方中的重要药材,用手中的画笔艺术地呈现出来,实现中医和国画两种国粹的融合,用艺术的方式弘扬中医药文化。

于是,董希源毅然拿起手中的笔,以清肺排毒汤为题材,历时半年,精心创作出42件国画作品,分别描绘了该剂药方中21味中药材的原生状态与成药状态。这也是中国首次由知名画家将在抗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传统中医药搬上画卷,以国画艺术的形式为传统中医药画像立传。去年国庆前夕,《清肺排毒汤组画》展览首次亮相北京中国政协文史馆,引起社会各界热烈反响。

(摘编自高建进《让传统书画与中医药碰撞出夺目光亮》,《光明日报》2021年03月03日)

4.下列对中医药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医药曾长期受到冷落,现在获得了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医药重大工程项目被“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国家专项规划纳入其。
B.“十四五”中医药重大工程项目,包括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建设、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中医药文化传播等项目,涉及中医药的软硬件建设,覆盖范围广。
C.中医药对现代医学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屠呦呦利用中医药学研制出青蒿素,并凭此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D.中医药不仅可以治病救人,也可以作为绘画的素材,中国画艺术家董希源将在抗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传统中医药搬上画卷,丰富了绘画的表现内容。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四五”期间,中医药重大工程项目覆盖了中医药领域的各个方面,国家对中医药重大项目的投资将超过600亿元,这将极大促进中医药业的发展。
B.中国中医科学院将聘任93名一流专家担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这些专家将组成中国中医药界顶级“智囊团”,促进中国中医科学院做大做强。
C.刘德培院士认为学部的成立对中医药发展意义重大,有利于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传承发展好中医中药,进而有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
D.董希源作为中医药爱好者,关心中医药的发展,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即建议出台中医药的防治方案,后来创作《清肺排毒汤组画来》宣传中医药。
6.中医药如何才能发展壮大?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固穷

[日]井上靖

当晚,我们就在原野上的一个小村子过夜。这一天途经的所有村庄都荒无人烟,不知是上面命令他们撤离的呢,还是自己逃离家园的,总之,所有的村落都如同蝉蜕,剩下一具空壳,令人惊栗。

第二天拂晓出发,傍晚抵达颍水支流岸边。当晚,我们在颖水支流的岸边过夜。第二天,一个对这一带地形熟悉的年龄最大的随从给我们带路,溯河而上,走了小半日,涉水过河。野宿一夜,然后又走了七八天,虽然绕点弯路,终于抵达蔡国古都上蔡。我在十二三岁的时候,曾经来过上蔡一次,这次跟随孔子重访上蔡,看到古都荒芜黍离,心头禁不住伤感悲切。

这天夜里,我们在原野上宿营,不料遭到一伙吴国溃军的袭击,把马车、粮食、甚至连本来就不多的衣服、棉被等洗劫一空。

孔子为了振作大家的精神,操起琴来。大家都默然无声地倾听着琴声。

我们不是野牛,也不是猛虎,

可为什么在旷野流离失所?

呵,可悲呀,我们这些被征入伍的士兵,

从早到晚没有半点闲暇。

不知是谁用低沉的声音合着琴声吟唱起来,一股难以言状的悲哀撕裂着疲惫不堪的这一群人的心胸。

只听孔子说道:吴国军队把我们的东西抢得一干二净,我们现在唱出了他们的悲哀。他们被征入伍,驱上沙场,又兵败溃逃,饥饿难耐,才抢劫我们的。他们这样跑到陈国内地来打仗,还能不能平平安安地活着回到祖国去呢?

孔子一说完,子路又唱起来。

我们不是野牛,也不是猛虎,

为什么在旷野流离失所?

唱完以后,子路说道:刚才我唱出了我们的悲哀。我们不是野牛,也不是猛虎,为什么这样子在旷野上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呢?

是啊,这正是我们的悲哀。正像歌词所说的那样,我们不是野牛,也不是猛虎,但已经在原野上流浪三天了。

过后想起来,我们在原野上的流浪多少还有点精神上的宽裕感。

第二天,所有的随从都分头出去筹集粮食,到了傍晚,只有三个人带回一些,其他人都着疲倦的身子一无所获、空手而归。这一带的村庄也全剩下一个空壳。

入夜,大家围坐一团,晚饭后,有几个人又唱起歌来。

我们不是野牛,也不是猛虎,

为什么在旷野流离失所?

年轻人两三个两三个地轮流着唱歌跳舞,他们大都当过兵,歌声唱出了他们痛苦的心情。一夜过后,第二天起来一看,除了三四个年纪大的随从外,其他人早已无影无踪,不辞而别、中途逃脱了。

年轻人全跑了。

一个没走的随从说,听说前头到处都是陈国的军队,大家害怕抓丁,连夜逃跑了。

孔子一行一下子冷落下来,失去了生气。我们在河间地带艰苦地往西走去。

西行、西行,但困于陈国,怎能顺利西行!

搞不到一粒粮食,偶尔经过一两个荒村,翻箱倒柜,就是能找到吃的,也非常有限,大家每人一份,平均分配。这么点东西自然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我们就这样挪动着,大概离开陈国国都后八九天的样子,我们摇摇晃晃地到达一个村庄,大家实在支撑不住,一个个都倒下去动弹不得了。

我们仰面躺下,发现头顶上伸展覆盖着巨大的桐树枝柯,浅紫色的花朵满枝头,在我们这些流亡者看来,显得那么怪诞虚幻又富丽艳美。

不记得是到达村子的当天还是第二天傍晚,太阳已经坠落,余晖还在四周荡漾返照。我躺在桐花舒放的树下,子路、子贡,颜回都在离桐树不远的池畔或坐或卧地聚在一起,孔子也端坐在树底下,不知道什么人给他找来一块毛皮铺垫着。

这时,突然——我是这样感觉的,子路站起来,步履蹒跚地走到孔子跟前。

孔子正用指甲弹拨乐器,琴声悠扬动听。

君子亦有穷乎?

子路没好气地甩了一句,好像他在生气,也许他真的在生气,如果大家这样子不明不白地饿死在这里,那我们以前的所作所为算是什么呢?子路一定发火了,而且,孔子这样的人忍饥挨饿,这无论如何使他感到悲哀和气愤。

君子亦有穷乎?子路又问了一遍。

孔子停止了弹琴,把脸转向子路,说道:君子固穷。

他的声音洪亮有力,口气坚定,使大家吃了一惊,他又紧接着说:小人穷斯滥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小人穷困的时候就会紊乱,不能自己约束自己,而君子就不会紊乱。

令人肃然起敬。我站起来,又重新端坐好。子贡也站起来,走到我跟前,正襟危坐,低沉地了一声。

我觉得,这是对孔子的赞叹、是对孔子的赞仰,听了孔子这句话,得到最大的满足,什么饥饿死亡,再也无所畏惧。

这使我感动,子贡还有子路又怎能不深受感动呢?子路对着孔子深深地俯首,然后使劲地扭转过身子,张开双手,开始缓慢地、富有节奏地摇摆起来。

那时,子路大概哭了。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溢矣!一想起老师的这句话,饥饿算得了什么?!饿死又算得了什么?!子路感到高兴——不如说他深受感动,情不自禁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起来。

第二天,子贡想法筹集到几天的粮食,大家才幸免挨饿。

(节选自井上靖《孔子》,本文标题为命题者所加)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我”是故事的叙述者,同时也是孔子的随行人员,“我”回忆着往事,偶尔能从回忆中跳脱出来,对往事作了一些恰到好处的简评。
B.小说重点描绘了孔子困于陈蔡间的两个情节,一是遭遇抢劫后,人们唱歌表达情绪,二是大家饥饿得无法行走时,孔子开导学生。
C.小说都是通过子路的问话来表达随行人员对颠沛流离生活的厌倦和不满,物质生活的困顿逐渐引发孔子的部分学生对孔子的厌恶。
D.小说采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描绘孔子的形象,既描绘了孔子在危难面前的从容镇定,也写到了人们在受到孔子感化后的表现。
8.本文的叙事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本文三次写到不同的人唱歌,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以得说,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秦王拜斯为客卿。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斯乃上书。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夷郡县城,销其兵刃,示不复用。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始皇三十四年,齐人淳于越进谏曰:臣闻之,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支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御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而私学乃相与非法教之制,闻令下,即各以其私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非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令到满三十日弗去,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欲学者,以吏为师。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遍天下。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B.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C.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D.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11.下列对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廷尉,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主管诏狱和修订律令的有关事宜。
B.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也指无学识、有勇无谋的人。文中指前者。
C.诗书,指《诗经》《尚书》。汉儒将这两本书及《易》《春秋》《礼》合称“五经”。
D.卜筮,指古代民间用龟甲,筮草等工具占问吉凶的方法,属于古代医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学有所成,为吕不韦赏识。李斯向荀子学习完帝王之术后,离开楚国,前往秦国,请求担任文信侯吕不韦的舍人,吕不韦器重他的才能。
B.李斯献计献策,助秦王灭六国,李斯向秦王献计暗中派谋士拿着财物离间各国君臣,秦王采纳了,后来二十多年,李斯一直辅佐秦王实现统一。
C.李斯反对分封,驳斥复古主张。李斯认为天下不能统一的原因就是诸侯割据,驳斥了淳于越恢复分封制的建议,以及国不师古不能长久的言论。
D.李斯主张愚民,禁私学没收书籍。李斯陈述私学的弊端,主张禁止私学,并建议秦始皇下令没收一切民间私藏的书籍,处罚那些不服从法令之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斯因以得说,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
(2)入则心非,出则巷议,非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
2021-04-30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①分:情分。②蔡家亲:即表亲。卢纶与司空曙是表兄弟,都是中唐著名诗人,名列“大历十才子”之中。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黑夜寂静,家住在荒野之中,四周没有邻居,家境清贫,诗人真切地描绘出表弟穷苦的生活状态。
B.诗人长期离群索居,孤独落寞,对于表弟卢纶来看望自己,诗人以一“愧”字表达了无以为报的悲情。
C.诗人与卢纶在诗歌创作上志趣相投,工力相匹,而且两人是表兄弟,凸显了诗人对卢纶到来的欢喜。
D.从章法上看,此诗前两联重点写悲情,后两联重点写表弟来的悲喜交加,全诗总的倾向是悲伤。
15.请赏析本诗中的颜色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