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西省大同市灵丘一中、广灵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山西 高二 期中 2021-05-08 2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相比于过去较为宏大严肃的政治用语,不忘初心的说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并且亦透出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对于这个词的词源出处,目前尚没有一致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出自佛教的文献典籍 ,并列举佛经中经常出现的初心一词为证。然而,对不忘初心的词源追溯却不能止于佛教文献。因为,其一,此四字亦出现在儒家类的文献之中,南宋王柏《答叶都仓书》尚赖惠顾前好,不忘初心,以大公至正,成始成终之,是犹有余望也 。此文献时间虽较晚,但足见不忘初心一词非佛教所专用。其二,佛教到汉代才传入中国,绝大部分佛经都是自外文翻译而来。当时翻译佛经,用词常依托中文经典中的成语典故。所以,不忘初心可能有更早的汉语文献词源。第三,佛教语境中的初心,虽然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志向,但是佛学语境中的志向更强调一种对世俗世界的出离心,并不强调对历史使命的担当和现实伦理义务的责任。故从语义上说,作为当今政治话语的不忘初心,与佛教文献中的所指亦相去甚远。

从语境和语义判断,不忘初心较早的出处应该是《孟子》中不忘其初一语。《尽心下》记载: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小子狂简,进取,不忘其初。’”“不忘初心不忘其初实际上是一语之转。传统注疏中对不忘其初一语的理解存在模糊之处。《礼记·礼器篇》亦有此四字,然语境有别:礼也者,反本修古,不忘其初者也。根据前人注解,这里所谓,即礼之最初的依据,一方面是人之本真的性情,一方面是历史文化的传统。两者缺一不可,没有人之真实情感,礼即是虚文;若任情妄为,而不求之于有历史传统的礼文表达情感,礼即丧失其文化内涵和历史感,所以也不能构成礼。这两者自然融合而统一于礼,这好比说:人以其真实的内心情感而融入了一历史文化的传统,或者说在某一历史文化的传统之中回归于其内心的真实。总而言之,这里的,一方面是对人本真性情与历史文化传统的觉悟,一方面又是基于此觉悟而升起的学习的动机和志向。把握住这个初,才能很好的去学习和理解礼。虽然很难确定《孟子》与《礼器》篇时间先后关系,但两篇文献中不忘其初一词,实有相通之处。要而言之,《孟子》中不忘其初应该是不忘其本来志向或动机的意思,当然这种志向之确立乃是基于对某种历史文化使命之真实理解和体验。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称赞吾党之小子,欣赏他们不忘最初从学的体验和志向。孔子生于春秋末年,礼坏乐崩,社会秩序大乱,孔子少慕周公之德业,孜孜不倦,以期拨乱反正,复兴周文,在鲁国未申其志,故周游列国,本欲得君行道,但历经坎坷,未能得偿所愿。后知自己的政治抱负、文化复兴志业恐怕不能行于当世,故而有思归传道之念。孔子之思归,并非因仕途不利而生消极失落情绪,而是想到了家乡的年轻人而充满希望。孔子评价这些年轻人说不忘其初,就是强调这些年轻人有真诚而远大的志向,其不辜负自己理想信念的品质和气魄最为可贵,这足以担负文化传承的使命,故有盍归乎来之感叹。显然,这里的不忘其初四字更接近于现在不忘初心的含义。

从后人对不忘其初的化用和注解来说,此语义的同源性则更为清楚。现存北宋古灵四先生之一陈襄《与陈砥秀才书》一文,该信函主要是勉人立志,开篇说士而其志不胜先王礼义之任,则可谓士欤?结尾处劝勉向学,庶几成就其学不忘其初之志 。明代程敏政《嘉兴县东塔寺四进士题名记》记载,四位书生早年都曾隐居于嘉兴东塔寺读书,甘受清贫寂寞,后来四人先后举进士第,为纪念出身故地,故请求作者写题名记一篇以为纪念,该文中提到惟士必有坚定之志,然后可与有为”“(四人)不忘其藏修游息之故地,其不忘初志从可知矣 。显然不忘其初一转而为不忘初志。清人所作《日讲四书讲义·第二十六》在解释《尽心下》中这句话时,则直接将不忘其初解为不肯改变其初心盖吾党后学之士,其志极大而阔略于事为,充其志直欲进,而取法古人,终身以为向往,不肯改变其初心,其狂如此,足副我传道之望。此我所以有感而思归也 。由此可以确定,不忘初心的词源显然是《孟子》书中不忘其初一语。

总而言之,历史上各学派之间思想逐步融合,话语体系相互渗透,不同学派使用同一词汇是常有之事,但传统儒学语境中的不忘其初一语更强调对理想信念、历史使命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这显然更接近于今天政治话语中不忘初心一词。由上可知,无论从语义上还是从文献上,都可以判断《孟子》书中的不忘其初才是不忘初心一词的较早汉语辞源。不忘初心进入今天中国的核心政治话语,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学术文化意义。政治思想发挥其指导和宣传作用,需要时代话语的更新,需要更具亲和力和号召力、同时又能体现中国文化内涵的话语。具有浓厚传统文化底蕴的词汇成为核心政治话语之一,同时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这标志着中国话语体系开始形成。同时,也为传统文化经由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而融入当代中国思想文化建设开拓了广阔思路。

(摘编自董卫国《不忘初心的词源语境与文化意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过去的政治用语都显得宏大严肃,而“不忘初心”的说法令人耳目一新,历史文化意蕴深厚。
B.先秦儒家认为,《礼记》中“不忘其初”的“初”,既指人之本真的性情,又指历史文化的传统。
C.孔子的“不忘其初”称赞家乡的年轻人具有真诚而远大的志向,与现在“不忘初心”内涵一样。
D.“不忘初心”既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又有亲和力号召力,被赋予新的含义,更新了时代话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从语境和语义的角度,论证了《孟子》书中的“不忘其初”是“不忘初心”一词的较早汉语辞源的观点。
B.文章第二段引用《礼记》中有关“不忘其初”的表述,是为了论证其与《孟子》中“不忘其初”的语境不同。
C.文章第三段通过对孔子所言“不忘其初”的因果分析,论证了“初”含有“远大志向”“不负 信念”的意思。
D.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结构,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强调了“不忘初心”一词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学术文化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的真实情感与历史文化传统自然融合而统一于礼,亦即历史文化传统回归于内心的真实。
B.孔子本欲得君行道,但历经坎坷未尝如愿,发出“盍归乎来”之感叹,盖其仕途不利而生消极情绪。
C.传统儒学的“不忘其初”具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与当今政治话语中的“不忘初心”含义更接近。
D.“不忘初心”能够在政治思想上发挥其指导和宣传作用,与其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密切相关。
2021-05-0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一中、广灵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医药是多重意义上的战略资源: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推动这些战略资源价值不断释放,须不遗余力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

道地药材,是中医药发展的基石,《神农本草》《本草纲目》等典籍对道地药材多有论述。但市面上一些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优劣混杂,中医毁于药的担忧与日俱增。如何从源头种植、加工炮制、市场流通等环节保障中药质量稳定可控,让百姓吃上放心好中药,成为当务之急。中医药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健康服务资源,在预防、治疗、养生、康复等方面,需要不断发挥其独特优势,实现医自民间,惠泽民间。无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还是日常救死扶伤,中医药的疗效都有目共睹。用疗效说话,护佑百姓健康是中医药要守好的正道。

一中医、一脉枕、一根银针、望闻问切、拔罐针灸,这是人们对中医药的传统印象。如今古老的中医药已与新技术深度融合,不仅望闻问切上了云端,膏散丹丸也实现智能制造。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结合,让千年瑰宝踏上新赛道,为其创新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以疫情期间国外民众对中医药的需求为切口,走好中医药国际化道路,特别是中医药成本低,简便灵验,成为消除发展中国家健康鸿沟,促进全人类健康的一剂良方。但向世界讲好中医药故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医药文化走出去的效率还有待提高,一些困局仍然待解。

中医药学是我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我国独有且富有价值的医学科学。当前中医药振兴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需要坚定中医药学的科学自信,明白中医药的独特方法论,坚守中医药的品质保证,让中医药成为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代表,成为应对全球卫生挑战的济世良方,成为不同文明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黏合剂,促进中医药产业化发展,让中医药以现代化姿态走向世界。

(摘编自胡梅娟《让中医药以现代化姿态走向世界》,《瞭望》2020年8月11日)

材料二:

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由于文化背景和理论体系的差异,沿线国家卫生管理模式大部分建立在现代医学体系上,中医药面临政策和技术等方面的壁垒。传统医药在大多数国家处于补充和替代地位,发展环境不容乐观。国内中医药事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尚显薄弱,走出去的基础有待加强。同时,现有外向型合作机制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团队尚未形成,中医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推动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对服务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文明与沿线国家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有助于促进与沿线国家民心相通。中医药是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沿线国家解决医疗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参考,满足沿线各国建设民生的普遍关切。随着中医药融入国际医学体系的步伐逐渐加快,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存在巨大潜力,能够为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拉动经济增长贡献力量。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促进中医药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为维护人类健康做出新的贡献。

[摘编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改委《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材料三:

坚持中西医并重,把中医药与西医药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既要保持特色优势又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坚持中医与西医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坚持统筹兼顾,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发展:坚持发挥政府扶持作用,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制订体现中医药特点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能力评价标准,改进和完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中的中医药专业考试方法和标准。建立国家中医药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展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工作。建立政府表彰和社会褒奖相结合的中医药人才激励机制。

(摘编自《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保障中药质量稳定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系证,应从源头种植、加工地期、市场流通等环节着力。
B.中药学是我国古代科学的现宝,可以通过中医药振兴,让中医药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
C.中医药文化走出去尚存在一些待解的困局,比如如何打破域外国家建立的现代医学体系。
D.把中医药与西医药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促进中医药的健康发展。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医药是我国独具特色和优势的健康服务资源,它与人工智能等当代高科技的结合并非十分必要。
B.成本低廉,简便灵验,新冠疫情防控中有目共睹的疗效等,将加快中医药融入国际医学体系的步伐。
C.中医药是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在“一带一路”战略影响下,可望利用中医药来拉动经济增长。
D.中医药人才个人成长及外向型团队国际竞争力增强,需要借助建立中医药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6.以上三则材料表述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简要概括。
2021-05-0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一中、广灵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褒贬两画家

凌鼎年

娄城的绘画源远流长,历史上大家名家辈出。当代,依然有多位名头不小的画家,最出名的当数万画家与水画家,万画家大名万山峰,水画家大名水长流,有评论家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都是好名字。如今万画家与水画家被誉为娄城画坛的双峰,好在两位一个画山水画,一个画花鸟画,各有各的领域,各有各的买家,倒也相安无事。

据两个画家都认识的人透露:这万画家与水画家年龄相仿,但脾性却迥然不同,譬如两位都带学生,万画家呢,必需他先看上了,认为有培养前途才会收,而且拜师仪式往往很隆重,如果他瞧不上的,再托人说情,再送厚礼,他说啥也不会收的。水画家呢,只要你诚心诚意,最多好话多说几句,往水画家多跑几次,必成。

娄城坊间有说万画家好的,有说水画家好的;有说万画家不好的,有说水画家不好的。真是奇了怪了,让人闹不清到底咋回事。

其实,有些事还真的不好说死,我是写小说的,不可能像组织部写人事鉴定,一锤定音,哪好哪不好,还是让事实说话,各位看官自己判断吧。

举个例吧:岑局长请万画家鉴定一幅署名万山峰的六尺宣《层林尽染》,万画家只瞥了一眼,根本没有细看,就以完全没有余地的口吻说:假的,百分之百假的!我从没有画过这画。

万画家说这话后,再也不愿多说一句,把颇为尴尬的岑局长晾在一边,自顾自画他的山水了。

岑局长只得悻悻而回,原本以为值十几万,万画家一句话就让它全泡汤了。岑局长嘴上不说,心里有数,好你个宋经理,竟送幅假画来糊弄我,宋经理托岑局长办的事当然也告吹了。从此,宋经理与万画家结了梁子,大骂万画家不是个东西,挡人财路。

姚老板请水画家鉴定一幅落款水长流的《喜鹊踏梅图》,水画家看着那画,笑得很开心说:有意思,有点意思,不过,不瞒你说,我实在记不得什么时候画的,我现在已画不出这样的画了,惭愧惭愧!水画家这样说,其实已很委婉地否定了此画是他的真迹。

偏偏姚老板得寸进尺,竟开口说:水老师,你给题几句话吧。这画我要给女儿做嫁妆的。

水画家想了想,捉笔写道:好兆头,好题材,喜鹊吉祥,梅花高洁,愿天天有喜事,年年传佳音。长流题识姚老板当场鼓掌,情不自禁地说:水老师,再盖个章,盖个章。水画家犹豫了一下,还是取出一枚鸡血石姓名章盖了上去。

姚老板走后,水画家的学生很不解地问:老师,这画显然不是老师您的作品,差一个档次呢,您为什么给他题词?

水画家意味深长地说:别人也要吃饭啊。

学生玩味了很长时间,才悟出了这句话压在舌根底下的含义。

事后,姚老板说水画家上路,做人大气,哪像万画家,斤斤计较咬死理。

娄城文化界的人都知道,水画家的人缘、口碑要比万画家好得多。若有人要向万画家索张画,即便领导也大难。他门口贴了一张告示:1.采访不超过十分钟;2.送礼一律谢绝;3.索画者免开尊口;4.买画请到翰墨苑画廊;5.发表、出集、参展、宣传等请与我经纪人联系;6.鉴定书画真伪每周六14:00后,每件500元,其余时间概不接待。

都说他架子大,都说他财迷心窍。但万画家一笑了之,我行我素。

若问水画家要画,他一般都答应,就是没下文,催急了,他会关照到他学生处去拿,有人怀疑是他学生代笔的,但有心人比对后说至少盖的印章是真的。偶尔也有人把在他学生处拿到的画请水画家写几句,他也照写不误,最多说句见笑见笑!

去年万画家与水画家去参加一位同行的画展,不料途中发生车祸,两人同时遇难,据说水画家的追悼会,去的人很多,花圈摆到了告别仪式大厅的外面。相比较而言,万画家的葬礼就冷清多了。

今年的拍卖会上,万画家与水画家的画都有多幅出现,让人难以相信的是万画家的每一幅画,均举牌者众多,价钱一路飙升,越拍越高;而水画家的画最后流拍。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以平实隽永的语言将读者带入娄城绘画源远流长,大家名家辈出的人文氛围中,选取了几个生活片断,展现了一个艺术张力十足的故事。
B.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很有个性特点,如在鉴定《喜鹊踏梅图》真伪时,水画家说“我现在已画不出这样的画了,惭愧惭愧”,语气委婉,充分显示了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C.小说结尾有着耐人寻味的张力,拍卖会上两位画家画作价值差距极大,万画家的画作被抢拍而水画家的画作被流拍,故事到此戛然而止,显得含蓄蕴藉,令人回味。
D.作者深谙微型小说的特点,可谓“田螺壳里做道场”,布局得当,该详写的地方则详写,如品鉴画作的情节;该略写的地方则略写,如最后的追悼会和拍卖会等情节。
8.小说多层次地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分析对比手法的作用。
9.小说故事情节安排精巧,请加以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琦,字辉山,幽州安次人也。祖寿,瀛州景城主簿。父兖,沧州节度判官,累至检校右庶子。刘守光攻陷沧州,琦父兖被擒,族之。琦时年十五,为吏追摄,将就戮焉。有赵玉者,幽、蓟之义士也,久游于兖之门下,见琦临危,乃绐谓监者曰:此子某之同气也,幸无滥焉。监者信之,即引之俱去。行一舍,琦困于徒步,以足病告,玉负之而行,逾数百里,因变姓名,乞食于路,乃免其祸。年弱冠,以家门遇祸,邈无所依,乃励志勤学,多游于汾、晋。唐天祐中,庄宗方开霸府,翘伫贤士,墨制授琦代州军事判官,秩满归太原,监军使张承业重琦器量,礼遇尤厚。天成初,拜琦殿中侍御史,迁驾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会河阳主藏吏盗所监物,狱吏尹训纳赂反其狱,其冤家诉于朝,诏命琦鞠之。琦连奏不已,训知其不免,自杀于家,其狱遂明,蒙活者其众,自是朝廷多琦之公直。高祖建义于太原,唐末帝幸怀州,赵德钧驻军于团柏谷,末帝以琦尝在德约幕下,因全赍都统使官告以赐之,且犒其军焉。及观军于北陲馆于忻州会晋祖降下晋安塞遣使告于近郡琦适遇其使即斩之以闻寻率郡兵千人间道而归高祖入洛,亦弗之责,止改授秘书监而已。天福中,预修(唐书》,权掌选部,皆有能名焉。累迁礼部、刑部、户部、兵部侍郎,阶至金紫光禄大夫,至开国子。琦美凤仪,有器概,虽以刚直闻于时,而内实仁恕。初,高祖谋求辅相,时宰臣李崧力荐琦于高祖,云可大用。高祖数召琦于便殿,言及当世事,甚奇之,方将倚以为相,忽遇疾而逝,人皆惜之。赵玉仕至职方员外郎,琦事之如父,玉疾,亲尝药扶侍,及卒,为其家主办丧葬。

(节选自《旧五代史·吕琦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观军于北陲馆/于忻州会/晋祖降下晋安寨/遣使告于近郡/琦适遇其/使即斩之以闻/寻率郡兵千人/间道而归/
B.及观军于北陲/馆于忻州/会晋祖降/下晋安寨遣使/告于近郡/琦适遇其使/即斩之以闻/寻率郡兵千人/间道而归
C.及观军于北陲馆/于忻州会/晋祖降下晋安寨遣使/告于近郡/琦适遇其/使即斩之以闻/寻率郡兵千人/间道而归
D.及观军于北陲/馆于忻州/会晋祖降下晋安寨/遣使告于近郡/琦适遇其使/即斩之以闻/寻率郡兵千人/间道而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簿:职官名,为唐代以来通用的官名,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
B.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C.户部:古代六部之一,为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等事务的机构。
D.爵:即爵位,古代封给贵族或功臣的名位,例如官爵、爵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琦幸躲大难。因受其父亲吕兖的牵连,其家族人被刘守光诛杀,吕琦被官吏追捕,即将被处斩,多亏赵玉机智相救,得以逃命。
B.吕琦正直公正。河阳掌管钱库的官吏尹训盗窃钱财,主审此案的官员贪赃枉法,歪曲事实。吕琦受命查清事实,多次上奏请示,贪官得以伏法。
C.吕琦官仕两朝。后唐时曾先后做代州军事判官、殿中侍御史、驾部员外郎等职。后晋时,曾做礼部、刑部、户部、兵部侍郎等,封爵开国子。
D.吕琦懂得感恩。他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救命恩人赵玉,他曾经亲自尝药服侍。赵玉去世后,吕琦为他家主办丧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杀于家,其狱遂明,蒙活者甚众,自是朝廷多琦之公直。
(2)末帝以琦尝在德钧幕下,因令赍都统使官告以赐之,且犒其军焉。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①山翁:指山涛(晋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幼子山简,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饮酒,饮必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起笔颇有气势,交代了汉江南接三湘,汇流九派的宏阔壮观气势。
B.诗的颔联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写出了汉江的邈远,两岸山色的若隐若现。
C.诗的颈联“浮”“动”炼字精彩,写出了水势浩大、波澜起伏的眼前景象。
D.诗的尾联虚写,时空倒转,直抒胸臆,想象与镇守襄阳的山简同饮共醉。
15.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2021-05-0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一中、广灵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