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其他隋唐作者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15 引用次数:680 题号:1032207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刘南史往杭州拜觐别驾叔

刘商

兄弟飘零自长年,见君眉白转相怜。

清扬似玉须勤学,富贵由人不在天。

万里榛芜迷旧国,两河烽火复相连。

林中若使题书信,但问漳滨访客船。


[注]①刘商,徐州彭城县(今江苏铜山县)人。②两河:京杭运河、淮河的合称。③漳滨:漳水边。汉刘桢“余婴沈痼疾,窜身清漳滨”,后因用为卧病的典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送别诗语言朴素自然,但诗人对兄弟的真情切意洋溢在字里行间。
B.离别之际“见君眉白”,细节格外触动心弦,很自然地引出颔联内容。
C.颈联第二句写两河烽火相连,将离别置于具体的时代背景,更添悲凉。
D.诗歌表现了诗人的处境与复杂心境:漂泊在外,卧病在床,精神颓丧。
2.送别之际,诗人心情复杂,请简要概括并分析其对刘南史的情感态度。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困难 (0.1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各题。

宿楚国寺有怀

赵嘏①

风动衰荷寂寞香,断烟残月共苍苍。

寒生晚寺波摇壁,红堕疏林叶满床。

起雁似惊南浦棹,阴云欲护北楼霜。

江边松菊②荒应尽,八月长安夜正长。


【注】①赵嘏,楚州人。唐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不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②江边松菊:指故园松菊。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的“寂寞”语带双关,既写衰败荷花的余香,也暗示诗人内心的寂寞伤感。
B.“衰荷”“断烟”“残月”等意象的组合,描绘了秋天苍茫的夜色,意境萧瑟凄凉。
C.颔联写红叶飘零,隐喻诗人漂泊的人生际遇,饱含无可奈何之情。
D.颈联“南浦”“北楼”等意象营造了浓重的离别氛围,含蓄表达诗人对好友的思念之情。
2.诗的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0-05-12更新 | 29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困难 (0.1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沙场夜

(唐)于渍

城上更声发,城下杵声歇。

征人烧断蓬,对泣沙中月。

耕牛朝挽甲,战马夜衔铁。

士卒浣戎衣,交河水为血。

轻裘两都客,洞房愁宿别。

何况远辞家,生死犹未决。

1.于渍善以古风体为诗,一反“拘束声律而入轻浮”的唐代声律诗之风,曾作“古风”,三十篇。本诗也是一首古风,主要描绘了________(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________的情感。
2.本诗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2019-06-27更新 | 17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困难 (0.1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刘昚虚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

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

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

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

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


【注】①扬子江:长江。因古有扬子津渡口而得名。扬子津南对京口。②越乡:此处是对东南地区的泛指。③京口:古城名,今江苏镇江市。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木叶纷纷下”一句,诗人在“木叶下”三字中嵌以“纷纷”二字,突出了落叶之多,与“暮秋”这一节候契合,遣词用字生动、准确。
B.“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中,从视听角度写诗人的愁绪。“况复久”“亦何长”叠加感叹,使愁绪更加深沉,使感情更加真挚饱满。
C.“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作者想象友人孟浩然在襄阳吹奏笛子,表达对自己的思念。“寒”字运用通感,写出笛声的凄咽,感情深沉。
D.“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表现江、汉两地之人的情思相牵,“劳”字,更体现出思念之切,“遥相望”给人留下了悠远的余味。
2.诗歌九、十两句和最后两句不断变换角度表达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0-10-16更新 | 4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