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春秋 > 墨子(约前468-前37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63 题号:1132452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尚同上

子墨子言曰: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是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至有余力不能以相劳;腐㱙余财不以相分,隐匿良道不以相教,天下之乱,若禽兽然。

夫明乎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天子三公既以立,以天下为博大,远国异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辩,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画分万国,立诸侯国君。诸侯国君既已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其国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正长。

正长既已具,天子发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荐之。上同而不下比者,此上之所赏,而下之所誉也。意若闻善而不善,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弗能是,上之所非,弗能非,上有过弗规谏,下有善弗傍荐,下比不能上同者,此上之所罚,而百姓所毁也。”上以此为赏罚,甚明察以审信。

国君者,国之仁人也。国君发政国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天子。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天子之善行。”则天下何说以乱哉?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

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菑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圣王为五刑,请以治其民。譬若丝缕之有纪,罔罟之有纲,所连收天下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也。

(选自《墨子》,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菑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B.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菑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C.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菑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D.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菑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墨子”指墨翟。前一个“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是弟子们对墨翟的尊称。墨翟,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B.“天子三公既以立”中的“三公”是一种爵位。爵位是古代天子或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赏,相传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C.“百姓”在文中指平民,但战国之前“百姓”指贵族,如《诗经·雅·天保》“群黎百姓”,郑玄注为:“百姓,官族姓也。”
D.“五刑”指古代五种轻重不等的刑法,在不同历史时期,其所指各异。在西汉汉文帝以前指墨、劓、刖、宫、大辟五种刑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认为,上古时期由于百姓之间相互残害,导致有余力的人不能帮助别人,进而造成天下混乱,民众犹如禽兽一般。
B.墨子认为,天下大乱的原因在于没有行政长官,故只要选择有才能、品德好的人作为天子,天下即可达到清平大治的境界。
C.文章认为,民众判断是非曲直要以上面的意见为准,而不能与下面相互勾结,这样就能做到上面所要惩罚的就是百姓所要非议的。
D.墨子认为,天下混乱是由于没有符合天意的好的首领,因此主张要选择“仁人”“贤可者”来担任国家各级领导并有效治理国家。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
(2)上以此为赏罚,甚明察以审信。
5.联系文本谈谈你对墨子“尚同”思想主张的理解。
20-21高二上·全国·课后作业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之南鄙人有吴虑者,冬陶夏耕,自比于舜。子墨子闻而见之。吴虑谓子墨子:义耳义耳,焉用言之哉?子墨子曰:子之所谓义者,亦有力以劳人,有财以分人乎?吴虑曰:有。子墨子曰:翟尝计之矣。翟耕而食天下之人矣。盛,然后当一农之耕,分诸天下,不能人得一升粟。而以为得一升粟,其不能饱天下之饥者,既可睹矣。翟虑织而衣天下之人矣,盛,然后当一妇人之织,分诸天下,不能人得尺布。藉而以为得尺布,其不能暖天下之寒者,既可睹矣。翟虑坚执锐,救诸侯之患,盛,然后当一夫之战,一夫之战,其不三军,既可眩矣。翟以为不若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辞上说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王公大人用吾言,国必治;匹夫徒步之士用吾言,行必修。故翟以为我不耕而食饥,不织而衣寒,功贤于耕而食之,织而衣之者也。故翟以为虽不无织乎,而功贤于耕织也。

吴虑谓子墨子曰:义耳义耳,焉用言之哉?子墨子曰:藉设而天下不知耕,教人耕,与不教人耕而独耕者,其功孰多?吴虑曰:教人耕者,其功多。子墨子曰:藉设而攻不义之国,而使众进战,与不鼓而使众进战而独进战者,其功孰多?吴虑曰:鼓而进众者,其功多。子墨子曰:天下匹夫徒步之士少知义,而教天下以义者,功亦多,何故弗言也?若得鼓而进于义,则吾义岂不益进哉!

(节选自《墨子·鲁问》)


【注】①藉:假如,如果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翟以为不若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辞/上说/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
B.翟以为不若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辞/上说/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
C.翟以为不若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辞/上说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
D.翟以为不若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辞/上说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翟虑被坚执锐”与“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两句中的“被”字含义相同。
B.“翟虑耕而食天下之人矣”与“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两句中的“虑”字含义相同。
C.“其不御三军”与“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两句中的“御”字含义不同。
D.“鼓而使众进战”与“一片神鸦社鼓”(《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句中的“鼓”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虑的观点是道义只需要亲身践行,不需要用言辞宣扬。
B.选文在写法上具有整散结合、排比层进、反复申说的特点。
C.墨子强调自己一人耕种织布不能让天下温饱,因此要让全天下的人一起耕种织布。
D.墨子认为言说先王之道、圣人之言最终可达到“国必治”“行必修”的效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6分)
(1)盛,然后当一农之耕,分诸天下,不能人得一升粟。
(2)若得鼓而进于义,则吾义岂不益进哉!
2022-10-27更新 | 7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兼爱

《墨子》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1.下列句子中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譬之如医之人之疾者然       攻:治疗
B.故父而自利                                        亏:使受损失
C.虽至大夫之相乱                           家:家庭
D.恶得不禁恶而                           劝:鼓励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能治之                                          用亡郑以陪邻
B.臣子不孝君父                    有是四端也
C.故攻异国利其国                              壹是皆修身为本
D.使天下兼相爱        属皆且所虏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作者提出,圣人以治天下为己任,就要知道动乱的根源,否则就达不到目的。
B.墨子认为正是由于人们“不相爱”,才造成伦理崩坏、抢劫偷盗、诸侯攻伐的现实。
C.墨子认为只要人们“兼相爱”,就能消除乱象,使“君臣父子皆能孝慈”,天下大治。
D.文章运用正反对比和例证法,由浅入深地论证了“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1)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
(2)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
5.通过学习课文,谈谈你对墨家的“兼爱”思想的理解。
2022-12-08更新 | 33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小题。

巫马子谓子墨子曰:“子兼爱天下,未云利也;我不爱天下,未云贼也。功【1】皆未至,子何独自是而非我哉?”子墨子曰:“今有燎【2】者于此,一人奉【3】水将灌之,一人掺火将益之,功皆未至,子何贵于二人?”巫马子曰:“我是彼奉水者之意,而非夫掺火者之意。”子墨子曰:“吾亦是吾意,而非子之意也。”

(取材于《墨子·耕柱》)


[注]【1】功:功效。【2】燎:放火。【3】奉:通“捧”。
1.下列各句大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云贼也:未见得有什么害处
B.自是而非我:认为你自己正确却否定我
C.子何贵于二人:您为何比这二人尊贵呢
D.掺火将益之:举着火要使之烧得更大
2.根据文段内容,简析文中“吾亦是吾意”的含义。
2018-11-15更新 | 1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