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现代诗歌阅读 > 体会情感
题型: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难度:0.4 引用次数:183 题号:11832884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夜巷

苏金伞小巷的记忆力最坏,

虽有纸糊灯刚走过,

马上又糊涂得如拢了藕的塘泥;

一只壁油灯,

抛下的黑影比光还多,

而且还有着消化不良症:

一辆豪华的马车驶入,

像细蛇吞下一头青蛙,

在肚里翻不过身来。

至于失眠倒是不会的。

也有足以炫耀的地方:星子多,

因为大街上的,

都被明灯赶到这里了;

就像:鱼被渔火赶入河湾。

1937年3月19日

(有删改)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展示的是三十年代中国乡村的夜巷。“夜巷”在诗人的笔下变成了一个人,这样的想象带给读者一种别开生面的感受。
B.诗歌前三句展现出一幅动态的画。纸糊灯被人拿着晃晃悠悠地从小巷里走过。随着橘色的灯光一点点向巷子深处移去,刚路过的地方再度被夜色笼罩。
C.小巷不仅“记忆力最坏”,它还患有“消化不良症”。因为小巷是一条细细窄窄的巷子,甚至不能让一辆马车调头。
D.诗歌的第一节紧紧扣住“夜巷”的“夜”字展开描述,如写走过小巷的“纸糊灯”,挂在小巷的“壁油灯”等,它们显示了黑夜里小巷的特征。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第一节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小巷的记忆力最坏”“糊涂得如拢了藕的塘泥”将小巷拟人化了。
B.诗人用很有意思的比喻,如“像细蛇吞下一头青蛙”,以形写神,写出了小巷的狭窄,读来使人过目不忘。
C.“鱼”代“星子”,“渔火”代“明灯”,“河湾”代“夜巷”,这些借喻产生了美妙的画面,诗歌结尾为暗淡的“夜巷”增添了一抹亮色。
D.诗歌最后一节用动态的事物描写比较静态的画面,动中有静,静中藏动,更加凸显出了小巷的安静、祥和与简陋。
3.拟人化是本诗最显著的特色。请简要分析诗歌运用拟人手法的妙处。
4.有人说,这首诗歌与作者童年时期的农村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你认可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9-20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查看更多[5]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沁园春·长沙》上阕,完成下面小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寒秋       立:站立。
B.层林尽       染:染红。
C.鹰击长       空:天空。
D.谁主       沉:沉重。
2.下列对这首词中意象描写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山红遍”中的“红”用得极妙,它是表色彩的形容词,此处赋予动词的意义,既有色彩,也有秋天渐来、万山渐红的动态意境。
B.“漫江碧透”中的“漫”字极有特色,它是“整个”的意思,即放眼望去,整个江中碧绿通透,给人一种深厚的绿意和沉重的感受。
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击”“翔”生动地刻画出了在万里长空中鹰飞得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儿游动得欢愉自在的景象。
D.“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的“万类”指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霜天”表面上指自然界的霜天,实际上隐含当时我国所处的政治气候。
3.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触景生情,托物起兴。面对生机勃勃的大好秋天,词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发出气壮山河的一问。
B.“怅”是慨叹的意思,它由“看”的内容而来,“问”由“怅”而发,流露出郁郁不思的感情。
C.这三句除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还包含革命领导权在谁手里的问题,表现出主人公的高度革命责任感。
D.“大地”和“沉浮”一语双关,它包含自然界、民族、国家等,还包含领导权应在谁的手里的问题。
4.“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几句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进行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2020-10-26更新 | 17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壮士心

臧克家

江庵的夜和着青灯残了,

壮士的梦正灿烂地开花,

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

灯光开出了一头白发。

突然睁大眼睛,战鼓在催他,

(深夜里木鱼一声又一声)

跨出门来,星斗恰似当年,

铁衣上响着塞北的朔风。

前面分明是万马奔腾,他举起剑来嘶喊了一声,

从此不见壮士归来,门前的江潮夜夜澎湃。


【注】这首诗作于1934年1月11日,正值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社会正处于日军践踏华北,窥视中原的危急关头。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一位壮士寄寓于江边的一个寺庵,从淹留中奋起,决然上马杀敌的故事,壮士就是爱国志士的缩影。
B.“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主要突出壮士的孤独;“灯光开出了一头白发”,说尽岁月的蹉跎和英雄迟暮的感慨。
C.“星斗恰似当年”一句,涵盖了很大的时间跨度,包容了丰富的故事,可以想见壮士当年的英勇无畏与艰辛。
D.壮士从梦境中冲向战场,义无反顾,执着地为理想信念而战,充满了英雄壮气,也暗喻了诗人的渴盼之情。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庵的夜和着青灯残了”,既交代地点又说明时间。“和”在这里是动词,简洁如 画的一句诗渲染了一种寂寥的氛围。
B.“壮士的梦正灿烂地开花”,梦能开花,诗人想象奇特瑰丽,慧心独具,一点不落俗套,字里行间,沸腾着诗情。
C.第三节,壮士举剑呐喊,在万马奔腾中前进。这一句留有很大空间,可能是想像中的战斗,也可能是真实的战斗。
D.这首诗弥漫着一种沉郁的色调和凄凉的氛围,并在这种色调氛围中描述了一个悲伤哀婉的故事,收到了特殊的艺术效果。
3.诗歌的第一节使用了对比手法,请列举出两组。
4.诗歌末句“门前的江潮夜夜澎湃”以景做结,更艺术性地表现了主旨,试简要分析其妙处。
2020-10-17更新 | 7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邂逅

席慕容

你把忧伤画在眼角我将流浪抹在额头

你用思念添几缕白发

我让岁月雕刻我憔悴的手

然后在街角我们擦身而过漠然地不再相识

亲爱的朋友

请别错怪那韶光改人容颜我们自己才是那个化妆师

1.对这首诗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节中,诗人用“画”“抹”“添”“雕刻”等词语,既显示了岁月流逝的轨迹,也揭示了人们自寻烦恼的反常心理。
B.诗人在第一节将“你”“我”类同的雕刻展现出来,在第二节中把化妆的严严整整的你我推向街角,展现擦身而过却不相识的场面
C.第二节中,“请别错怪”一句,仿佛是一种规劝,又仿佛是一种提醒,娓娓而谈中解释了“漠然地不再相识”的本质。
D.诗人在诗中把抽象的人生世态阐述的既含蓄又细致入微。含蓄的告诉人们,经常化妆打扮自己并不能带来美丽,只会使人更加苍老。
2.对这首诗写作特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诗中运用比喻和比拟,既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又使全诗耐人寻味。
B.第一节使用散句形成复沓的旋律。将“你”“我”交替显隐,使读者不觉得单一平板。第二节使用整句,在活泼的诗行里让人品味全诗的旨趣。
C.诗的第一第二两节,互成因果,顺理成章
D.本诗语言平实,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020-03-26更新 | 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