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50 题号:1202927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建元六年,拜番阳令唐蒙为郎中将,将千人,食重万余人,从巴蜀筰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还报乃以为犍为郡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柯江。使司马相如以郎中将往喻,皆如南,为置一都尉,十余县,属蜀。及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于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国。至滇,滇王尝羌乃留,为求道西十余辈。岁余,皆闭昆明,莫能通身毒国。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使者还,因盛言滇大国,足是亲附。天子注意焉。及至南越反,上使驰义侯因犍为发南夷兵。且兰君恐远行,旁国虏其老弱,乃与其众反,杀使者及犍为太守。汉乃发巴蜀罪人尝击南越者八校尉击破之。会越已破,汉八校尉不下,即引兵还,行诛头兰。头兰,常隔滇道者也。已平头兰,遂平南夷为牂柯郡。夜郎侯始倚南越,南越已灭,会还诛反者,夜郎遂入朝。上以为夜郎王。元封二年,天子发巴蜀兵击灭劳、靡莫,以兵临滇。滇王始首善。以故弗诛。滇王离难西南夷,举国降,请置吏入朝。于是以为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西南夷君长以百数,独夜郎、滇受王印。滇小邑,最宠焉。

(节选自《史记》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还报/乃以为犍为郡/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柯江
B.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还报/乃以为犍为郡/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柯江
C.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还报/乃以为犍为郡/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柯江
D.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还报/乃以为犍为郡/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柯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元,是封建王朝帝王的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就是建元。
B.夷,是中国古代对东方少数民族的称呼,也泛指少数民族。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有“东夷、北狄、西戎、南蛮”之称。
C.博望侯,“侯”是中国古代爵位之一,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有公伯侯子男五等爵位。
D.太守,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汉郡守俸禄为两千石,所以,太守又称为两千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路途遥远,但汉朝和西南夷交流不断。张骞出使大夏时曾经看到过蜀郡出产的布帛,邛都的竹杖,就是辗转从东南边的身毒国运来的。
B.滇王开始就对汉朝怀有善意。朝廷派遣使者出使西夷,到达滇国后,滇王派人和这些使者一起寻找道路。
C.头兰是经常阻隔汉朝与滇国交通道路的国家。汉朝军队攻破南越后,领兵撤回,在行军中平定了头兰。
D.汉朝实行的是大一统政策。在这样的政策下,朝廷消灭了大部分西南夷国,只有滇、夜郎保留了其王印,成为其属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骞因盛言大夏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2)“汉孰与我大? ”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问:“信死亦何言?”吕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计。”高祖曰:“是齐辩士也。”乃诏齐捕蒯通。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于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亨之。”通曰:“嗟乎,冤哉亨也!”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对曰:“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跖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亨之邪?”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乙】

初,楚人季布为项籍将,数窘辱帝。项籍灭,帝购求布千金;敢有匿,罪三族。布乃髡钳为奴,自卖于鲁朱家。朱家心知其季布也,买置田舍;身之洛阳见滕公,说曰:“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项氏臣岂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汉求之急,此不北走胡,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之!”滕公待,言于上,如朱家指。上乃赦布,召拜郎中,朱家遂不复见之。

布母弟丁公,亦为项羽将,逐窘帝彭城西。短兵接,帝急,顾谓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丁公引兵而还。及项王灭,丁公谒见。帝以丁公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也。”遂斩之,曰:“使后为人臣无效丁公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三》)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令自于此                                夷:诛灭
B.敢有匿,罪三族                         舍:安置
C.滕公待,言于上                         间:间隙
D.帝以丁公军中                            徇:巡视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项氏臣岂可尽诛邪
B.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项氏臣岂可尽诛邪
C.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项氏臣岂可尽诛邪
D.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项氏臣岂可尽诛邪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陛”可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群臣奏事不能直呼帝王,故以“陛下”作为尊称。
B.“山东”是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越”泛指南方的各民族,文献中也称“百越”。
C.“髡钳”是古代的两种刑罚:“髡”是指剃去头发,“钳”是指以铁圈束住颈项。
D.“荆平”即楚平王。他杀害了伍子胥的父兄,子胥复仇时平王已死,故鞭墓泄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2)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
(3)短兵接,帝急,顾谓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
2019-11-20更新 | 5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汲黯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称之。

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其见敬礼如此。淮南王谋反,惮黯,曰: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始黯列为九卿,而公孙弘、张汤为小吏。及弘、汤稍益贵,与黯同位,黯又非毁弘、汤等。故黯时丞相史皆与黯同列,或尊用过之。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上默然。

居数年,会更五铢钱,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黯为淮阳太守。黯居郡如故治,淮阳政清。七岁而卒。

(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
B.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
C.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
D.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时男子20岁举行加冠时取字,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
B.太守,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五铢钱,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铜制通货。因钱上有“五铢”二篆字,故称五铢钱。
D.拜,指行礼表示敬意,也指通过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名位或官职,文中意为前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汲黯为人倨傲,两次奉旨出使,他都中途变卦,或半路而返,或自作主张发放官粮赈济灾民。
B.汲黯忠直敢谏,从不屈从权贵,逢迎主上,即使对至尊的君主及其宠幸的权要人物也敢当面谏诤指责,无所顾忌。
C.汲黯秉正忠厚,皇帝面对他也感到束手无策,淮南王谋反时就曾担心无法说服汲黯和丞相弘。
D.本文运用辐凑之法将众多的零散材料交织在一起,从多方面的对立冲突中反复刻画人物个性,将人物的形象鲜明地呈现出来。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2)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其见敬礼如此。
2021-10-08更新 | 20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羽。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秦二世三年,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B.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C.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D.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旧时男子18岁时行冠礼,表明男子成年了,在本名以外另起表德行或与本名意义有关的字,而古代女子无需取字,旧时女子也是18岁成年。
B.季父:最小的叔叔。古代兄弟排行称谓。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
C.《史记》全书分为五部分:本纪、世家、列传、表、书。《项羽本纪》属于“本纪”的内容,“本纪”是以王朝的更替为据,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
D.司马: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政和军赋的长官。汉大将军、将军、校尉之属官都有司马,专掌兵事。“左司马曹无伤”中“左司马”就是掌管军事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英勇无畏。在钜鹿之战中,他焚舟破釜、自绝退路以激励将士,最终成功扭转战局。
B.项羽虚荣残暴。他执意衣锦还乡,有人因所提定都关中之说拂逆其意而惨遭烹煮之大祸。
C.项羽自尊仁爱。他自觉无颜还乡而拒绝船夫以图再起的建议,不忍杀其爱驹而赐予他人。
D.项羽执迷不悟。面对惨败,他至死不愿省察自我过错,而将一切归咎为上天的刻意安排。
4.把第二题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2)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2019-03-05更新 | 18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