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6 题号:1270064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节选)

杜甫

高标跨苍天,烈风无时休。

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梁谋。


注: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一载。当时,唐玄宗自恃承平,委政李林甫,朝廷危机四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出语奇突,气概非凡。借“高标”极言塔高,又引出“烈风”进行衬托。
B.三、四两句委婉言怀,不无愤世之慨。诗人登塔俯视神州,心中翻滚起无穷无尽的忧虑。
C.五至八句写俯视所见,表面写黄昏景象,却在写景中有所寄托,这正和“百忧”呼应。
D.最后两句以“随阳雁”自喻,表现了自己经常四处漂泊、维持生计的艰难处境。
2.本诗第四句说“登兹翻百忧”,诗人因何而忧?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

岑参

晓笛引乡泪,秋冰鸣马蹄。

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

故山在何处,昨日梦清溪。

病马

杜甫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岑诗首联用“晓笛”,“秋冰”,“马蹄”交织成一幅单纯而又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塞外秋晓行旅图。
B.杜诗所写之马曾经毛骨出众,即使现在又老又病,也驯良有素,还依旧为诗人尽心尽力,这不能不让诗人替它伤心。
C.岑诗和杜诗情感丰富而含蓄,岑诗的“怀”,杜诗的“沉吟”,都书写了诗人对统治者愤懑不满的情绪。
D.岑诗长于描写边塞富有特色的景物,善于寓情于景,杜诗长于选取典型意义的事物,语言凝练,风格沉郁。
2.这两首诗中,“马”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2023-02-09更新 | 102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其四)

杜甫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注】①严郑公,即严武。严武此时以黄门侍郎为成都尹,故称“黄阁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为虚写,表达了诗人常焦虑沙岸崩塌,损坏药栏,连江槛一起落到湍急的水中的心情,也暗含诗人对社会现状的焦虑。
B.颔联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借“恨不”“应须”四字,表达了他对乱世之岁,匡时济世之才难为世用,而各种丑恶势力竞相表演的感慨。
C.颈联不但照应诗题中的“寄严郑公”,而且还强调诗人生活有了依靠,疗养有了条件,表达了对朋友的感激之情。
D.全诗体现了诗人重返草堂的欣喜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瞻望与回顾同叙,更显出此诗思想感情的深厚。
2.“信有人间行路难”一句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2023-04-25更新 | 5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登高》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登高》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登岳阳楼》首联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抒发了实现夙愿后的极喜之情。
D.两首诗都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和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境壮阔,寄意深远,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2.《登岳阳楼》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诗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联系尾联,试分析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感情。
2023-11-25更新 | 7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