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设考点 >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286 题号:1285071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①博物馆的使命,是个厚重而又常新的话题。说它厚重,是因为它承载着人类文明,并以其独特的方式向人们叙述着过往;说它常新,是因为在不同时代,它总是带着不同的色彩并被赋予不同的功能和职责。在新时代,要让文物、遗产、古籍活起来,博物馆承担着重要使命。

②博物馆能以物教人。“物”是一切博物馆的基础存在,是博物馆的本质内容,也是历史、文化存在的载体。物的搜集、甄别、保存、陈列都有其基本的规范及内在逻辑,既是一项系统的专业工程,也是一项体现审美价值的艺术工程,还是一项需要敬业奉献的工程。近代实业家张謇当年为办博物苑,“謇家所有,具已纳入”。以物教人,就是要将物的形态真实、准确、合理地展现出来,让人们在观物、识物、赏物的过程中,既能观看其形态特征,也能感受其本质属性,还能体会其生命灵性。在此过程中,让观众由物及物,由物及理,由物及人,并从中获得知识,体会美感,陶冶性情。

③博物馆能以史有人。“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物的背后有着其特有的历史和故事。要将这些历史和故事尽可能真实地挖掘出来、准确清晰地描摹出来、形象生动地讲述出来,既需要知识水平,也需要智慧能力,还需要付出艰辛劳动。要尽可能还原历史真实,在不违背真实的前提下,将故事讲得生动形象。张謇当年呼吁国家办博物馆,认为博物馆功能之一就是存史以公诸天下,以物存证,以史服人。博物馆本身亦具有存史功能,除了书本外,博物馆的文物、遗存都是非常鲜活的史料,能够“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作用”,让人们在倾听历史故事中学史、懂史,提高鉴史能力和欣赏水平,又在触动和感动中汲取正能量。

④博物馆能以文化人。“文”指的是文化,文物背后有历史有故事,历史故事背后蕴含着文化。以文化人是指由“物”“史”所体现出的文化来引导人、熏陶人、感化人,使人们的心灵、思想得到浸润和滋养。文化既客观存在,又抽象无形。以文化人,博物馆的这个功能和职责在今天越来越受到重视。文化蕴含于文物之中,人们在观物、品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受到感染,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既带给人精神的愉悦和享受,也能领略并感知文化遗产的精髓和力量。

⑤物、史、文三者处于不同的层面。物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基础;史是能够领略、感知的,是物与文化的桥梁纽带;而文则是无影无形的,当然,它虽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是可意会的。史借助于物得以表达,而文又附着于物的形体、史的内涵之中。物所展陈的程度、史被挖掘的水平,这二者对文化的揭示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⑥要让文物动起来,让博物馆活起来,除了内容的实、形式的美,还要有手段的新、方法的活,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新媒体等来获取并释放更多信息。内容、形式、手段、方法四者和谐统一,物、史、文三者融为一体,真正达到以物教人、以史有人、以文化人的目的和效果。

(摘编自王敦琴《新时代博物馆的重要使命》)

材料二

①当今博物馆的角色已不限于单纯的积累传承,其核心动能在于对社会创新的推动。作为文化生产单元的博物馆,必须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成为生产知识的动力源,培养人们创造性的思维,我们把这样的体系称为智识机制的建构。

②新技术带给艺术博物馆领域中首要、直接的变化来自受众“观看”模式的改变。传统的观众概念被新技术发散成为“受众”概念,即观看这一行为本身并不足以代表人们在艺术中所获得的全部。虚拟现实、大数据、智能穿戴等技术的发展,也拓展了受众对于作品可能的参与和干涉程度。同时,博物馆为了增加受众,不断积极拓展和电影、智能工业等其他领域的深度合作,受众和博物馆所提供的艺术生产之间建立了新的关系。

③建构智识机制不断启发创新思维模式从而梳理当代的人类认识规律与特征,正是艺术博物馆的当代意义所在。“智识”概念来源于人类认知传统和脑科学的研究结果,相对于通过经验和教育获得的事实、信息或信息集合的“知识”,“智识”更准确地指向人们判断事物和解决矛盾的逻辑与能カ,以思考、理智、判断为特征。“智识”强调的是认识发生的机制与过程,“知识”强调的是认知活动或能力达成的结果。艺术博物馆在当今的智识体系建构中,显示出以视听等感官体验为主的特征,同时与其他学科合作,传递、收集与归纳信息,为集体记忆提供支持,启发创新思维模式。

④数字技术革命使技术与文化高度融合,同时影响了包含艺术生产与博物馆运营在内的所有非物质生产领域,改变了人类的思维与行为。观众在“参与”作品的同时,其智识与艺术家的智识相互作用,可能形成新的智识结果,这成为艺术博物馆智识机制最基本的形式。博物馆可能不会直接解决21世纪困扰人类的许多问题,但是,通过让民众增进智识,可以在最终解决方案中发挥作用。如果探究“智识”,跨学科是其主要特征,整合多学科的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才能梳理其脉络。将社会学、哲学、历史学纳入到新时代的技术认知中来,参考一些包括人类学、社会学在内的研究方法,来重新观察艺术和生态秩序,是艺术博物馆面对信息时代所需要的智识精神。

⑤回应受众的变化,策展强调与观众的融合与平等,主要表现在策展内容、结构、过程、结果的开放。人与艺术在媒介的中介下形成一种“双重凝视”。展览呈现的作品需要观众的参与才完整,而策展人与艺术家在展览尚未成形时,创作出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是“未成形”作品。在展览展出的那一刻,作品被观众参与,被凝视,这样的状态又是一个流动的过程,作品因此才完整。

⑥当下的艺术场域不再提倡“权威”,策展人也由放弃权威、放弃诠释作品这一行为,得到了更纯粹的、基于“平等凝视”的策展实践。策展从单向的传递转变为平等的交流。观众不再是旁观凝视,而是成为主观艺术意涵的构造者之一。

⑦在新知识形态时代,我们认为艺术博物馆提供的不仅是艺术专业知识的直接生产,而且是生产知识的动力——一种创新思维模式,一个智识生长的空间,我们把这样的博物馆运营指导思想,称为智识机制的建构。

(摘编自张子康《用博物馆的“大脑”去思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物馆的使命是厚重而常新的话题,承载着人类文明,也被赋予了不同功能与职责。
B.“物”承载着历史与文化,是博物馆的本质内容,其展陈直接决定了文化揭示的程度。
C.博物馆核心动能是推动社会创新,通过建构智识机制可以培养人们的创造性思维。
D.新技术不仅改变了受众的观看模式,也拓展了受众对作品可能的参与和干涉程度。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要达到以史育人,就要通过博物馆获取真实准确的史料,引导人们学史、懂史、鉴史。
B.博物馆要实现使命、活起来,就要关注内容、形式,还要有新颖的手段与灵活的方法。
C.艺术博物馆追求视听等感官体验的特征,决定了其智识体系的建构要与其他学科合作。
D.平等凝视中主观艺术意涵的构造者就是观众,他们与放弃诠释作品的艺术家平等交流。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博物馆使命范畴的一项是( )
A.国家博物馆展出包括月球样品001号在内的探月工程相关科技实物40余件。
B.张謇说:“盖博物苑,以为学校之后盾,得以综合古今,搜讨而研论之耳。
C.广东博物馆设立发展基金,通过财政注资和公开募集方式定向支持各种活动。
D.敦煌石窟文化艺术展,涵盖敦煌石窟千年营造的厚重历史、艺术和人文积淀。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第⑤段是如何总结上文、引出下文的。
5.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博物馆如何通过智识机制的建构推进“以文化人”这一使命的落地。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踏上征程,中国人离探索火星的梦想更进一步。

1962年,人类迈出火星探测的第一步。这一年,苏联发射“火星1A号”探测器,但在飞往火星的途中与地面失去联系,最终失败。此后,苏联的“火星1号”与美国的“水手3号”等火星探测器探测任务也宣告失败。

直到三年后,美国的“水手4号”首次完成火星飞越,成为首例成功探测火星的人造卫星。此后,包括“水手6号”在内的多颗探测器顺利完成任务。尤其是1971年发射的苏联“火星3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20世纪90年代以后,火星探测更加频繁,“火星快车”“勇气号”“机遇号”“好奇号”等多颗探测器飞向火星。然而,火星探测的成功率到目前只有50%左右。

火星探测到底难在哪儿?

首先是距离远。火星距离地球最远时有4亿公里,最近时大约5500万公里。作为对比,月球离地球最近时36万公里,最远时40万公里。也就是说,即使火星离我们最近时,也要比月球远一百多倍。人类探测器从地球飞到火星,大约需要7个月的时间。

由于距离遥远,地球与火星之间的信号传输会有长时间的时延。“当火星离我们最远时,从地球发一个指令,要20多分钟才能到达火星。即使在距离最近时也要几分钟才能到,远比从地球上发指令到月球上的时间长得多。”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刘彤杰解释,时延比较长,给火星探测的测控通信带来很大挑战。探测器在火星着陆时间仅7分钟左右,由于时延,无法实时操控,探测器必须自主完成着陆。

其次是发射窗口小,机会少。刘彤杰说,要让航天器飞4亿公里,“人类现在还没有能力做到,而且也没有必要”,我们可以等火星距离地球较近的时候发射探测器。但受天体运行规律的影响,这样的发射机会很少,大约每隔26个月才有一次,每次有一个月左右的发射窗口,“比探测月球的窗口要小得多,严苛得多”。

再次是着陆难度大。火星上存在稀薄的大气,探测器着陆时必须穿过大气,这个过程会产生几千摄氏度的高温。着陆时既需要隔热罩,也需要配备降落伞进一步减速。而且,随着探测器往下降,其推力、方向会发生变化。“不像在月球上探测,不用降落伞,用反推发动机就可以,在火星上着陆需要用变推力发动机。”刘彤杰说,减速下降和着陆火星的过程,被称为“黑色7分钟”。

此外,前往火星还需要推力更强的运载火箭。天问一号任务是我国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首次应用性发射,将探测器直接送入地火转移轨道。“以前我们探月,最远是到地月轨道,处于地球的引力圈。现在要到火星,不仅有地球,还有太阳和火星的引力影响,因此这次火箭系统有很大的变化。”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副总指挥、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解释。

材料二

火星探测很难,要一次实现“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以下简称“绕、着、巡”),难上加难

很多人对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很熟悉,这些目标是通过实施多次探月任务而分步骤实现的。面对难度更高的火星探测,我们却要多步并作一步走。

据国家航天局介绍,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由着陆巡视器(进入舱和火星车)和环绕器组成。此次任务要一次实现“绕、着、巡”三步走,即对整个火星进行全球观测、成功着陆火星,以及火星车进行巡视探测。目前,国际上只有美国实现了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但不是一次实现,而是分几次任务实现的。

据介绍,天问一号飞行过程包括发射、地火转移、火星捕获、火星停泊、离轨着陆和科学探测等六个阶段。探测器发射后,将被火箭送入地火转移轨道。器箭分离后,探测器的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将相继展开,在测控系统支持下朝火星飞去,约7个月抵达火星。

在这个漫长的旅途中,探测器将进行深空机动和中途修正,即不断调整飞行方向。“因为发射的时候方向可能对得不是非常准,飞行的过程中会调整方向,更准确地飞向火星,然后和火星交汇,由火星的重力来捕获它。”刘彤杰解释。

探测器进入环火轨道并经过制动后,要进行2至3个月的环绕飞行,然后择机进入火星。在着陆前,会在着陆区上空对着陆区开展探测。接着,探测器择机实施降轨机动,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环绕器升轨返回到停泊轨道,为着陆过程提供中继通信。着陆巡视器进入火星大气,依次完成配平翼展开、降落伞开伞、大底分离、背罩分离、动力减速、悬停、避障及缓速下降、着陆缓冲等动作,着陆于火星表面。

着陆后,火星车与着陆平台解锁分离。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开始巡视探测。着陆巡视器安全着陆后,环绕器进入中继轨道,为火星车提供中继通信,兼顾科学探测。火星车完成探测任务后,环绕器进入使命轨道,开展火星全球遥感探测,兼顾火星车扩展任务中继通信。

上面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发生丝毫错误。“如果天问一号探测器能顺利在火星表面着陆,我们将是国际上第一个通过一次发射实施火星探测‘绕、着、巡’的国家。”刘彤杰坦言,难度非常大,但也有信心。他认为,通过探月工程的实施,我国已具备了一步实现“绕、着、巡”的能力。

“跳一跳,够得着。”耿言如此形容天问一号任务的难度。

材料三

就像人类历次火星探测一样,在去往火星的漫漫旅途中,天问一号也将接受各种考验。不过,好奇的人们已经对天问一号未来在火星上的工作充满遐想和期待。

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任务艰难,但人类对火星的探测不曾却步,而且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发现火星曾经有水,甚至现在还存在水的若干证据,极大激发了人们在火星寻找生命的热情,而这也成为当前国际深空探测的热点。

“虽然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已经对火星进行了很多探测,但人类对火星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入和全面。因此,我们根据国外的研究情况,结合中国对火星的认识,专门选取对火星的大气、气象、地质等方面进行探测,并配备相应的科学载荷。”刘继忠介绍。

天问一号的环绕器和火星车均可开展探测,环绕携带7台科学仪器,包括高分辨率相机、矿物光谱分析仪、磁强计、次表层雷达等;火星车携带带6台仪器,包括多光谱相机、表面成分探测仪、气象测量仪等。通过这些科学仪器,可实现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方面的科学探测,有利于建立起对火星全面而基础的认识。

对火星的探测和研究不仅局限于火星本身,还包括火星与太阳系的演化,以及对地球的认识。“我们虽然在地球上,但仅仅在地球上去认识地球肯定是不够的。”刘继忠说。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建立在天问一号能顺利抵达火星的基础上。此刻,我们只能等待。等待7个月后,天问一号从火星给我们带来问候。

1.根据“材料一”,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延:火星和地球,相距遥远,无线电信号的传输需要时间。从地球上每向火星探测器发布一道指令,探测器都要在20多分钟以后才能接收到信号,这个接收时间的延后就是“时延”。
B.窗口:指用运载火箭来发射航天器的一个比较合适的时间范围。窗口有大有小,探测月球的窗口大,探测火星的窗口小。
C.黑色7分钟:探测器在火星着陆时需要降温、减速,而且由于地球与火星距离遥远,整个过程无法由地面实时控制,必须依靠探测器自主完成。这是探测火星任务中最难的地方,被人们形容为“黑色7分钟”。
D.地火转移轨道:运载火箭从绕地轨道转移到绕火轨道,需要借助于与两个轨道相切的椭圆轨道,这就是“地火转移轨道”。
2.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此次“天问一号”飞行过程的一项是(     
A.探测器太阳翼和定向天线相继展开
B.探测器的飞行方向被不断地调整修正
C.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
D.环绕器驶离着陆平台,开始环绕火星巡视探测
3.“材料一”认为,火星距离地球远,发射窗口小,探测器着陆难度大,所以说火星探测很难。那么,作者在“材料二”中,说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难上加难”的根本原因是(     
A.火星距离地球遥远,发射探测器风险大,成本高,所以难上加难。
B.基于现有航天能力,航天器飞行约7个月才能到达火星。在这7个月里,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所以说难上加难。
C.别的国家进行火星探测,都是分几次完成“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任务,而我国的“天问一号”是通过一次发射实现这几项目标,所以很难上加难。
D.地球离火星距离遥远,为了确保探测数据能有效传回地球,我国现有的为探测月球而建的测控站已经远远不够用了,还得在短期内快速多建测控站,这真是难上加难。
4.根据“材料三”推断,下列不属于环绕器和火星车将要完成的探测任务的一项是(     
A.传送火星图片
B.探测火星表面物质成分以及内部地质结构
C.采集岩石和土壤,并带回地球
D.探测火星大气、磁场、地表温度等
5.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火星上有水存在的明确证据,引发了人类对地外生命的热烈猜想。
B.和火星探测比起来,探月工程相对容易些,以往的经验、技术,火星探测完全用不上。
C.火星探测成功率低,火星上特殊的环境、地火之间遥远的距离,给火星探测带来巨大的挑战,但我们知难而上,逐个解决。
D.发射成功仅仅是火星探测的第一步,后续科研工作人员还将再接再厉,为顺利完成地火转移、火星捕获、离轨着陆、科学探测等一系列关键任务继续拼搏。
6.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请总结我国发射“天问一号”探索火星的意义。
2020-10-19更新 | 7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直播带货,是通过一些互联网平台,使用直播技术近距离展示商品、咨询答复、导购的新型服务方式。创业者、商家,甚至品牌商可以开设直播间,推广自家产品;职业主播也可开设直播间,通过专业知识或影响力给粉丝推荐商品。对职业网红主播而言,直播的本质是通过让观众们看广告,参与秒杀等手段来获得最大优惠,以此吸引消费者,黏住消费者。直播带货互动性更强、亲和力更强,消费者可以像在大卖场一样,跟卖家进行交流甚至讨价还价;另一方面,直播带货往往能做到全网最低价,绕过了经销商等传统中间渠道,直接实现了商品和消费者对接。

2016年,淘宝直播开启;2017年,快手开始电商带货尝试;2018年,抖音开始大规模电商带货;2019年,微信公众号全面尝试商品返佣带货,至此,各大电商平台迎来网红带货风潮。

随着网红的兴起,直播带货彻底火了起来。4月1日,罗某在抖音开启直播带货首秀,3小时卖出1.1亿。4月2日,携程董事局主席粱建章以直播方式4折预售湖州高星酒店,一小时内,创造2691万的成交总额。4月6日,朱广权+李某的小朱配琦组合,直播当天累计卖出总价值4014万元的湖北商品。4月10日,罗某推出湖北专场直播,只11秒就卖光60万斤的湖北橙子。4月13日晚,人民日报推出湖北冲鸭公益直播,所有鸭脖鸭掌等一上架就秒光。

(摘编自《深度拆解:直播带货的现状和未来》)

材料二:

日前,中消协发布的《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显示,从直播电商购物流程中的宣传、直播、商品、支付方式、物流、售后等各节点满意度来看,消费者满意程度最高的是支付环节,为79.1分;满意程度最低的是宣传环节,为64.7分。受访消费者对主播夸大和虚假宣传、用不能说明商品特性的链接在直播间售卖等问题意见较多。

随着直播电商的不断增多,行业市场也逐渐鱼龙混杂。卖假货、虚假宣传、刷单乱象、引导交易、维权难等问题层出不穷。

面对日益红火的直播带货和各类新型消费业态,市场和消费者存在种种疑问:疫情之下的非常时期,直播模式的确解决了一定程度的供销难题,直播带货究竟是刚需,还是一时新鲜?如何让直播带货走得更长更远?

对此,专家提醒,越是红火的产业,越要警惕被流量反噬,对直播带货行业而言更是如此。

如今,平台的多元化给直播带货提供了更多可能,但也加大了电商直播行业的管理难度。专家指出,规范直播带货,重点是规范商品。对直播售卖的产品要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避免线下卖不出的线上卖,通过加强日常监管、消费者投诉受理等,杜绝有安全隐患、假冒伪劣、质量不达标的商品进入直播清单。

朱巍认为,直播带货要以质量取胜,直播平台要始终把消费者利益放在第一位,从供应链、流通链等全链条进一步健全消费者权益保障机制。

要引导直播电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既要推进社会共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也要强化监管,明确直播电商经营者特别是直播电商平台经营者的责任义务。尤其要聚焦关键节点,加强对主播群体的规范管理。朱巍说。

(摘编自《直播带货:是流量取胜还是质量取胜?》)

材料三:

任何一个行业的成熟都会经历不断暴露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新兴行业更是如此。规范直播带货,平台责无旁贷。平台既要做好自律,也要做好对商家与主播们的他律。完善网红带货的诚信评价机制,将粉丝评价、举报、监管部门的调查处罚信息等记入评价系统,把违法情节严重、污点信息较多的网红拉入黑名单,利用失信惩戒手段规范直播带货行为;敦促一些主播在相关领域具备更强的知识储备,引导他们在直播之外花更多的时间挑选商品、试用商品,从而让粉丝们在直播时有更好的购物体验。

直播带货也是平台经济的组成部分,为此,也需相关部门加强直播带货法治化监管建设力度,建立健全直播带货诚信评价机制,提高违法直播带货成本,增强监管震慑力。对于出现以次充好、侵犯知识产权、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带货行为,应依法从严查处。还应建立和完善社会监督体系,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等合法权益。通过多方协同共治,引导直播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摘编自《直播带货不能带祸》)

1.下列对材料中“直播带货”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依据直播者身份的不同,“直播带货”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创业者、商家,甚至品牌商的直播;二是职业主播的直播。
B.网红主播“直播带货”实质上是通过广告的形式,让消费者在购物中获得最大优惠的同时,享受“秒杀”的刺激。
C.“直播带货”简化了销售中间渠道,直接实现了商品和消费者的对接,从而做到全网最低价。
D.“直播带货”是一种新型服务方式,有很强的互动性、亲和力,同时,也是平台经济的组成部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消协发布的报告显示,消费者对直播带货非常不满意,认为他们存在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B.疫情之下的非常时期,直播模式的确解决了一定程度的供销难题。同时,专家也提醒,作为火红的产业,“直播带货”要在确保流量的同时,以质量取胜,始终把消费者利益放在第一位。
C.只要平台方做好自律的同时也做好对商家与主播们的他律,完善网红带货的管理机制,直播带货就会得到规范发展。
D.“直播带货”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它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肯定会经历不断暴露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相关部门要做好监管工作,通过多方协同共治,引导“直播带货”持续健康发展。
2021-02-05更新 | 3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莎士比亚的悲剧的题材,有当时或之前的史书记载,有流行于世的意大利小说,有古代剧作或诗文片段,也有可做蓝本的现成喜剧——经由剧作家点石成金后,化腐朽为神奇,升华至历史哲学高度,成为跨越时空的举世杰作。

纵观莎士比亚的悲剧,早期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打着明显的乐观主义烙印,这部浪漫剧中的男女主角互为对方殉情,那么坚定,看不出一丝遗憾!在这儿,爱情使死亡微不足道。而《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除了承袭赛内加流血复仇剧的恐怖之外,真正的悲剧精神并不显著。但接近成熟期诞生的《裘力斯·凯撒》,表明作家对古罗马精神有着极其深切的理解,同时标志着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趋于成熟。而其中期创作的7部悲剧就雄辩地证明了莎士比亚的思想的确进入了更深一层深度。人文主义的美好理想为阴谋、背叛、邪恶与黑暗所替代,处于主客观冲突旋涡的主人公似乎不由自主地被拖向悲惨的境地,无论他在迷惘着,还是斗争着。其中描写古代事迹的《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科利奥兰纳斯》《雅典的泰门》,前者触及爱情与权力的矛盾主题,放纵感情而置国事大局于不顾,主人公的悲剧结局发人深省;中者写贵族因傲慢骄横而导致背叛与死亡,也颇有警世意义;后者揭露拜金主义颠倒善恶美丑,腐蚀社会人心,在艺术上具有单纯而崇高的风格。

其他4部被称为“四大悲剧”,代表着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高峰。《哈姆雷特》是其中最出类拔萃者,有莎翁戏剧王冠上最璀璨的钻石之誉。它展示了极其鲜明和复杂的人物形象,将所谓“性格悲剧”的戏剧冲突发挥到了极致。《奥赛罗》写一个轻信和嫉妒者的悲剧。作家把文艺复兴时期的冒险精神赋予主人公,可由于缺乏对世道人心的理解而导致毁灭。其艺术成就还表现在塑造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阴谋家——从另一体系具有时代精神的“黑色巨人”伊阿古。《李尔王》规模宏大而气氛压抑,儿女抛弃父亲、弟弟诬陷兄长、姊妹相互残杀,生动地写出了现实的残酷性及处于分崩离析状态的社会图景,是对整个黑暗时代的形象揭露。《麦克白》是一部描写野心家的悲剧:功勋卓著的将帅大臣谋害国君登上王位,换来的却是惶恐自责,众叛亲离,殃族灭顶。该剧的永恒意义在于说明野心家的腐蚀作用,肯定良知和仁爱的原则。

莎士比亚的悲剧揭示的是人类理想无法实现的永恒必然性。剧作家既写出了悲剧英雄强有力的独特个性,也写出了他们所代表的普遍意义;其精神超越时空,而行动又必在时空限定内进行,这就决定了其悲剧本质。他们不仅是作家的影子,也是人类理想永远面对无奈结局的写照,其愿望与现实的矛盾同样困扰着生活中的每个人。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莎士比亚的悲剧是跨越时空的旷世杰作,他所有的作品都来源于现成的题材,但却在作家手中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B.莎士比亚将悲剧升华至历史哲学的高度,虽有悲惨的结局却打着明显的乐观主义烙印,体现了真正的悲剧精神。
C.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代表着他戏剧创作的高峰,他借助哈姆莱特悲剧人物的命运揭示了人类理想无法实现的永恒必然性。
D.莎士比亚悲剧作品中的那些悲剧英雄有着强有力的独特个性,又是人类理想永远面对无奈结局的写照,这就决定了这些人物的悲剧本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二、三段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说明了莎士比亚的悲剧逐步发展成熟并最终走向顶峰。
B.文章对莎士比亚悲剧先谈题材来源,再谈思想内涵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其普遍意义和永恒价值。
C.文章列述了多部莎士比亚作品的内容,有力地证明了愿望与现实的矛盾困扰着生活中的每个人这一中心论点。
D.文章第三段介绍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为了说明莎士比亚悲剧作品在思想精神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奥赛罗》写一个轻信和嫉妒者的悲剧。作家把文艺复兴时期的冒险精神赋予主人公伊阿古,可他由于缺乏对世道人心的理解而走向毁灭。
B.《裘力斯·凯撒》并不能完美的体现莎士比亚悲剧艺术的成熟,但作品的创作成功能够表明莎士比亚对古罗马精神有着极其深切的理解。
C.《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悲剧中最出类拔萃者,人文主义的美好理想为阴谋、背叛、邪恶与黑暗所替代,主人公不由自主地被拖向悲惨的境地。
D.《麦克白》是一部野心家的悲剧。功勋卓著的将帅大臣缺少良知和仁爱,虽然谋害国君登上王位,却惶恐自责,最终众叛亲离,殃族灭顶。
2020-07-27更新 | 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