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外国文学 > 阿根廷 > 博尔赫斯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602 题号:1296501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另一个人

[阿根廷]博尔赫斯

事情发生在1969年2月,地点是波士顿北面的剑桥。

那是上午十点钟光景。我坐在查尔斯河边的一条长椅上。灰色的河水夹带着长长的冰凌。河流不可避免地使我想到时间的流逝。

我的长椅的另一头坐着另一个人。

我宁愿独自待着,但不想马上站起来走开,以免使人难堪。另一个人自得其乐地吹起了口哨。

乐曲的调子把我带到一个已经消失的院落,想起了多年前去世的阿尔瓦罗·拄菲努尔。接着他念起词句来,那是开头一节十行诗的词句。声音不是拉菲努尔的,但是学拉菲努尔。我惊骇地辨出了相似之处。

我凑近对他说:先生,您是乌拉圭人还是阿根廷人?

阿根廷人,不过从1914年起我一直住在日内瓦。他回答道。

静默了好久。

我又问他:住在马拉纽街十七号,俄国教堂对面?

他回说不错。那么说,我蛮有把握地说,您就是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我也是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我们目前是1969年,在剑桥市。

不对,他用我的声音回答,声音显得有些遥远。过了片刻,他坚持说:我现在在日内瓦,坐在罗丹诺河边的一条长椅上。奇怪的是我们两个相像,不过您年纪比我大得多,头发也灰白了。

我回说:我可以向你证明我不是瞎说。我可以告诉你陌生人不可能知道的事情。那幢房子里有一个银制的马黛茶罐,底部是盘蛇装饰,是我们的曾祖父从秘鲁带回来的。鞍架上还挂着一个银脸盆。你房间里的柜子摆了两排书。

他回道:这些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如果我在做梦的话,你当然知道我所知道的事情。

他反驳得有道理。

为了让他和让我自己安心,我装出绝不存在的镇静。我对他说:我的梦已经持续了七十年。说到头,苏醒时每人都会发现自我。我们现在的情况正是这样,只不过我们是两个人罢了。你想不想稍稍了解一下我的过去,也就是等待着你的未来?

他不做声,但是点头同意了。我接着说:我不知道你写了多少本书,只知道数目太多。你写的诗只讨你自己喜欢,写的短篇小说又太离奇。

我发现他根本不注意听我讲话。我见他手里捏着一本书。我问他是什么书。

费奥多·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邪恶的人》,这位俄罗斯大师,比谁都更了解斯拉夫民族灵魂的迷宫。他不无卖弄地回答。

我问他在写什么,他说他正在写一本诗,书名打算用《红色的颂歌》或者《红色的旋律》。解释说他的诗集要歌颂全人类的博爱。

我陷入沉思,接着问他是不是真的对所有的人有兄弟之情。比如说,对所有的邮递员,所有的潜水员,所有无家可归的人等等。他对我说他的集子谈的是被压迫、被遗弃的广大群众。

我们不可避免地谈起了文学,不过我谈的无非是常向新闻记者们谈的话题。我的另一个我喜欢发明或发现新的隐喻,我喜欢的却是我们的想象力已经接受的隐喻:人的衰老和太阳的夕照,梦和生命,时间和水的流逝。

我回想起先前他曾热切地重复沃尔特·惠特曼的一首短诗,惠特曼在其中回忆了他与人同享的、感到真正幸福的海滩上的一个夜晚。

如果惠特曼歌唱了那个夜晚,我评论说,是因为他有此向往,事实上却没有实现。假如我们看出一首诗表达了某种渴望,而不是叙述一件事实,那首诗就是成功之作。

他朝我干瞪眼。您不了解,他失声喊道,惠特曼不能说假话。

半个世纪的年龄差异并不是平白无故的。

我们两人兴趣各异,读过的书又不相同,通过我们的谈话,我明白我们不可能相互理解。我们不能不正视现实,因此对话相当困难。每一个人都是对方漫画式的仿制品。情况很不正常,不能再持续下去了。说服和争论都是白费力气,因为它不可避免的结局是我要成为我自己。

我提出第二天再见面,在两个时代、两个地点的同一条长椅上碰头。他立即答应了,他没有看表,却说他已经耽误了时间。我们两人都没有说真话,每人都知道对方在撒谎。我对他说有人要找我。

我们没有握手便告了别。

第二天,我没有去。另一个人也不会去。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具体时空和场景,并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将读者带入故事情境中,给人以真实感。
B.“我”和“他”邂逅在河边的一条长椅上,“我”在剑桥的查尔斯河边,“他”在日内瓦的罗丹诺河边。河流隐喻着时间的流逝,打通了两个不同的时空。
C.小说没有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没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通过“我”与“他”相遇后的对话来传达作者对于人生的一些感悟。
D.“我”和“他”约好第二天再见面,但我们都不会去,作者意在告诉读者:“我”和“他”身处两个时代、两个地点,再次相遇已无可能。
2.两人在长椅上的对话是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请结合这些对话分析“我”与“他”有何不同?
3.小说就是通过叙述虚构的世界与人生,抵达必然和应然的真实。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小说“虚构”和“真实”之间的关系。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刀疤

[阿根廷]博尔赫斯

他脸上有一条险恶的伤疤:一道灰白色的、几乎不间断的弧线,从一侧太阳穴横贯到另一侧的颧骨。他的真实姓名无关紧要,塔夸仑博的人都管他叫做“红土农场的英国人”。据说他严厉到了残忍的地步,不过办事十分公道。还说他爱喝酒,一年之中有两三次躲在那个有凸肚窗的房间里,猛喝两三天,再露面时像打过一仗或者昏厥之后苏醒过来似的,脸色苍白,两手颤抖,情绪很坏,不过仍旧跟先前一样威严。他跟谁都不来往。除了偶尔有些商业信函或者小册子以外,从来没有人给他来信。

我最近一次在北方省份旅行的时候,在红土农场过夜。

晚饭后,我忽然异想天开,提到了他脸上的伤疤。英国人脸色一沉,有好几秒钟冷场,我以为他准会把我撵出去。最后,他声调一点没有改变,对我说道:“我不妨把这个伤疤的来历告诉你。”下面就是他的故事:

1922年前后,康诺特的一个城里有许多策划争取爱尔兰独立的人,我是其中之一。一天下午,我记得很清楚,有一个成员,一个名叫约翰·文森特·穆恩的人从芒斯特省来到我们这里。

他年纪不到二十岁,又瘦小又窝囊,像无脊椎动物似的,叫人看了不舒服。他带着死心眼的狂热熟读了一本不知什么名字的共产主义的小册子,他断言革命注定要胜利。给我深刻印象的不是穆恩的观点,而是他那不容置辩的声调。

那晚我们走到市区尽头,周围的房屋稀稀落落,这时突然响起一阵枪声,使我们大吃一惊。我们赶紧拐进一条土路。一个士兵从着火的棚屋里出来,映着火光,身躯显得特别高大。他厉声吆喝,叫我们站住,我加快了脚步,我那个伙伴却没有跟上来。我转过身,只见约翰·文森特·穆恩吓得一动不动,呆若木鸡。我马上再往回跑,一拳把那个士兵打倒在地,使劲推推文森特·穆恩,狠狠骂他,叫他跟我走。他吓瘫了,我只得拽住他的胳臂拉着他跑。我们在火光四起的黑夜里夺路而逃,背后响起一阵密集的枪声。穆恩的右臂给一颗子弹擦过,我们逃进小松林里,他竟然抽抽搭搭地哭了起来。

那一年,1922年秋天,我在贝克莱将军的乡间宅第驻防。那座房屋盖了还不到一百年,但很破败阴暗,有许多曲折的走廊和无用的前厅。我记得我们是从后院进屋的。穆恩嘴唇颤抖干燥,喃喃地说那晚的经历很有趣;我替他倒了一杯茶,包扎了伤口,发现他挨的那枪只擦破了一点皮肉,没有伤筋动骨。

我们在将军的大宅里呆了九天。天蒙蒙亮的时候,我从那座房子里溜了出来,傍晚才回去。穆恩打听我们的计划。他还经常抨击“我们可悲的经济基础”,武断而阴沉地预言结局肯定一团糟。他嘀咕着说:“这件事完蛋了。”

第十天,爱尔兰皇家警察辅助部队完全控制了城市。我那天清晨出门,午前就回来了。穆恩在图书室和谁正讲着话,我听声调知道他在打电话。我听见他提到我的名字,接着又说我晚上七点钟回来,还出点子说可以等我穿过花园时逮捕我。我那位十分理智的朋友正在十分理智地出卖我。

故事的头绪到这里就乱了,也断了。我只记得那个告密者要逃跑,我穿过梦魔似的黑走廊和使人头眩的长楼梯穷追不舍。穆恩很熟悉房子的布局,比我清楚得多,有几次几乎被他逃脱。但在士兵们抓住我之前,我把他逼到一个死角。我从墙上将军的兵器摆设中抽出一把弯刀,用那半月形的钢刃在穆恩脸上留下了一条半月形的永不消退的血的印记。

“博尔赫斯,你我虽然素昧平生,我把这件事的真相告诉了你。你尽可以瞧不起我,我不会难受的。”

英国人说到这里停住了。我发现他的手在颤抖。

“穆恩后来怎么啦?”我问道。

“他领到了犹大的赏钱,逃到巴西去了。那天下午,他看到几个喝醉的士兵在广场上把一个模型似的人当靶子射击。”

我等他讲下去,可是半晌没有下文。最后我请他往下讲。

于是他呻吟一声,怜惜地把那条弯曲的灰白伤疤指给我看。

“难道你不信吗?”他喃喃地说,“难道你没有看到我脸上带着卑鄙的印记吗?我告发了庇护我的人,我就是文森特·穆恩。现在你蔑视我吧。”

(选自《外国精品小说选》,有删改)


[注]犹大,耶稣十二门徒之一,后出卖耶稣得到了三十枚银币。
1.概括第一段所描写人物的形象特点。
2.请分别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我那位十分理智的朋友正在十分理智地出卖我。
3.小说结尾处,英国人最终揭示出了真相,试分析本文结尾的艺术效果。
4.这篇小说在叙述上有什么特点?请分析其作用
2020-12-04更新 | 1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