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常设考点 > 理解重要词语含义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4 题号:13007767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各题。

再见槐花

罗昭伦

①故乡的山上有很多的松树和槐树,每当进入春暖花开的季节,那洁白的槐花如雪如银,一串串、一朵朵缀满枝头,满树摇曳,千种风姿,万般神韵。淡淡素雅的槐花,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清香,在阳光下晃得人睁不开眼睛。甜甜的槐香浓浓烈烈,弥漫了山乡的沟沟坎坎,仿佛连空气也变得黏稠起来。

②我的童年就是在这忽浓忽淡的槐香中浸染着度过的。记得那时候,母亲总是挑着担子或扛着锄头走在最前面,而我就像一条尾巴一样,紧随在母亲的后面。山里的农事特别忙碌,也特别难做。家乡的土地多是石骨子坡瘠地、死黄泥田,地层薄,缺水缺肥。所有的肥料、种子和水,以及秋天所有的收获,都要靠人工一担担、一批批地完成。由于家庭条件所迫,父亲只好去外面打工,以换取家庭开支所需的钱。自然,家里的农活就落在了母亲一人单薄的肩上。那时的母亲是高大的,我总是仰了脸跟随在她的身后,只见肩上的担子在母亲很有节奏的脚步声里上下颤动着。母亲那张像男人一样古铜色的脸上,永远挂着一串串亮晶晶的汗珠,头发湿湿的粘在额前。和亮晶晶的汗珠交相辉映的是她那永远抹不去的满足的笑,仿佛生活从未亏待过她。母亲就像阿拉伯神话中的那位沙漠巨人,有着无穷无尽的力量,永不疲惫。

③那个年代,由于家里缺少粮食,又没钱买粮作补充,只好掺和着野菜度日。什么马齿苋、灰灰菜、鱼腥草、野油菜、野山椒、野豌豆、蕨菜等都吃过。但在我的记忆里,槐花蒸饭是最好吃的了。每到槐花开放季节,母亲便在竹竿头上绑上镰刀,拿着它外出采摘槐花。我和妹妹则跟在母亲的后面,看着母亲站在树下,用竹竿钩住枝条往下拧,然后用另一只手抓住槐树枝条采摘槐花。为给母亲分忧,我也学着母亲的样子,一手抓住槐树的枝条,一手仔细采摘枝条上的槐花。比我小三岁的妹妹,则调皮地把从地上捡起来的槐花挂在耳朵上当作耳坠玩。槐花的花期不长,槐花盛开几天以后做出来的槐花饭,吃起来的味道就没有槐花刚开花时的味道鲜美了。槐花采回来后,母亲便开始按部就班地做槐花饭。她把装在篮子里的新鲜槐花在井水里淘洗两三遍后,再放入一个大瓷盆里,均匀地洒上盐巴,再用玉米面或小麦面粉搅拌在一起,让面粉把一朵朵槐花包裹起来,最后放在甑子上蒸。我就是干些跑腿的活儿,到菜园里拔蒜苗、韭菜。采摘回来后,母亲就把蒜苗、韭菜,还有从山上采摘回来的野葱等一一切碎,拌上麻油、酱油、陈醋,撒拌在槐花饭里。拌好的槐花饭,总是令我垂涎欲滴,但又不能多吃。每次吃饭前,母亲就给我和弟弟、妹妹打招呼,每顿一人只能吃一碗,得给在外挣钱的父亲多留些。端着槐花饭,我只好边流泪边慢慢地品味,细细地咀嚼。至今回想起来,那槐花饭真香啊!

④暮春时节,我又回到了故乡。其实老家已没什么亲人了,回去只是为了圆一个梦:再看一看那满山遍野的槐花,让浓醇的槐香把久居城里被现代文明污染了的五脏六腑涤濯干净。置身于白茫茫的一片花海之中,踏着当年随母亲走过的山路,我仿佛走近了远逝的童年……

⑤这不是“龙门石”吗?清楚地记得,当年随母亲采摘槐花时,我曾登上过它。站在众山之巅,母亲遥指东方说,你看,山那边是城市,那片天蓝蓝的,很大很大。那是我第一次遥望山外的世界,也是心中种下的第一颗幻想的种子。

⑥多年后的一个早晨,我就是循着母亲手指的方向走出山外,来到了现在居住的这座城市。小城就偎在那片“很大很大的蓝天”边。其实,母亲当时根本就没见过城市。对于城市的全部经验,就是站在这十几公里外的岩石上,所能望见的那片蓝天的一角。这之前以及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母亲从没走过这片障碍重重的大山。母亲的路在山上,犹如槐树的根在山上一样。母亲是由我和妻子以及我的两个女儿陪伴才走进那片蓝天的。母亲进城的那天,两个女儿一左一右扯着奶奶的手,像小鸟一样飞东飞西。母亲仿佛也变成了孩子。

⑦哦,这是“龙泉”么?泉水依然清洌如初。靠了它,山上的庄稼才得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不知母亲从这里担走了多少生命之水!只有龙泉知道,只有母亲那呈“S”形严重错位畸变的脊椎知道。那张X光片就留在市人民医院的医疗档案里,也年年铭记在我的脑海里……

⑧从家乡归来后,我把带回来的一大束槐花,送给已经进城和我居住在一起的母亲。母亲捧着它看了很久很久后,才把脸深深地埋在里面,像见了久别的亲人。待母亲抬起头时,我看见她已是泪眼蒙蒙了。

⑨我紧紧地依偎在母亲的身旁,用手轻轻梳理着她那花白的头发,眼前又弥漫起那满山遍野的银白。

(有删改)

1.①自然段中划线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
2.②自然段中,不能表现母亲劳作辛苦的一项是(       
A.土地多是石骨子坡瘠地、死黄泥田,地层薄,缺水缺肥。
B.所有的肥料、种子和水,都要靠人工一担担、一批批地完成。
C.因为父亲去外面打工,所有农活落在了母亲一人肩上。
D.母亲脸上挂着那永远抹不去的满足的笑,仿佛生活从未亏待过她。
3.下列判断,与③自然段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作者回忆槐花的往事,在花开前主要写回味怀念之情。
B.作者回忆槐花的往事,在花开时主要写兴奋憧憬之情。
C.作者回忆槐花的往事,在做槐花饭时主要写依依不舍之情。
D.作者回忆槐花的往事,在吃槐花饭时主要写失望无奈之情。
4.下列对本文写作特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气势磅礴、清新优美B.语言流畅、情感真挚
C.精辟深刻、含蓄蕴藉D.辞藻华丽、朴素自然
5.下列判断,与⑤⑥⑦自然段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在龙门石我种下了第一颗幻想的种子。
B.母亲在龙门石获得了对城市丰富的经验。
C.龙泉见证了母亲在山间地头劳作的经历。
D.我循着母亲的方向走出山外来到了城市。
6.依据下列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用来形容欣赏了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
(2)(各种光亮、彩色等)相互映照。
(3)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7.对本文文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文B.小说C.议论文D.散文
8.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插叙的叙述方式,回忆了艰苦的童年生活,分析了导致生活贫苦的深层原因,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愧疚之情。
B.文中“端着槐花饭,我只好边流泪边慢慢地品味”,“我”因生活艰辛、缺少吃的而流泪。
C.文章回忆母亲给“我们”做好吃的槐花饭与开篇槐花盛开的美景相呼应,也与文章结尾形成照应。
D.文中“待母亲抬起头时,我看见她已是泪眼蒙蒙了”,是因母亲对槐花的深厚感情而流泪。
9.请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若墨医生

沈从文

一只白色的小艇,向作宝石蓝颜色放光的海面滑去。风是极清和温柔的,海浪轻轻地拍着船头船舷,船身侧向一边,轻盈得如同一只掠水的燕子。我那时正睡在船中小桅下,游目看天上那些与小艇取同一方向竞走的白云。朋友若墨大夫,口里衔了烟斗,一手把舵,一手扣着挂在舷旁铜钩上的短帆索,目不旁瞬地眺望前面。

前面只是一片平滑的海,朋友像在那里用一个船长负责的神气驾驶这只小艇,他那种认真态度,比他平时在解剖室用大刀小刀开割人身似乎还来得不儿戏。我不由得笑了,我在笑中夹杂了一点嘲弄意味,让他看得明白,因为还有另外的理由,使我不得不如此。

他见到我笑时先不理会,后来把眼睛向我眨了一眨,将烟嘴从口中掏出。

我明白他开始又要向我战争了。这人除了吃饭不得不勉强把烟斗摘下以外,我就只看到他用口舌激烈战争时,才愿意把烟斗从口中掏出。

其实他还不到三十岁,为了某种理由,我应当故意来同朋友辩论些漫无边际的问题。

这次他远远地从北京跑来,到青岛时天气还不很热,两人每天早上就来到海边驾驶游艇,黄昏后则在住处附近一条很僻静的槐树夹道去散步,除了说话时他的烟斗总仍然保留原来地位,不过由于我处处激他引他,他要说的话似乎就越来越多,烟斗也自然而然离开嘴边常在手上了。这医生青春的风仪,因为他嘴边的烟斗而失去,烟斗离开后,神气即刻就风趣而年轻了。

“你笑什么?一个船长不应当那么驾驶他的船吗?”

“我承认一个船长应当那么认真去驾篷掌舵。”我说的只是半句话,意思以为他可不是船长。我希望听听这个朋友食饱睡足以后为初夏微凉略涩的海上空气所兴奋而生的议论,因为他对于我主张上的某些弱点能够有所启示纠正。但这时小艇为一阵风压偏了一下,为了调整船身的均衡与方向,须把三角篷略收束一下,绳索得拉紧一点,故朋友的烟斗又上口了。

我说:“让它自由一点,有什么要紧?我们不是承认过:感情这东西,有时也不妨散步到正分生活以外某种生活上去吗?医生是你的职业,那件事情你已经过分的认真,你得在另外一件事情上,或另外一种想象上,放荡洒脱一点!”

我的意思原就指的只是驾船,若想从这平滑的海上得到任意而适的充分快乐,以为严肃是不必需的。

医生误会了我的意思,把烟斗一抓,“不能同意!”

“那么,你说你的意见。我希望你把那点有学院气丈夫气的人生态度说说。”他业已把烟斗送到嘴边又重新取出了。

“感情若容许我们散步,我们也不可缺少方向的认识。散步即无目的,但得认清方向。放荡洒脱只是疲倦的表示,那是人生某一时对道德责任松弛后的一种感觉,这自然是需要的,可完全不是必需的!多少不敢正视人生的人,都借了潇洒不羁脱然无累的人生哲学活在这世界上!我们生活若还有所谓美处可言,只是把生命如何应用到正确方向上去,不逃避一切人类向上的责任。”

这个人的可爱处,原来就是生活那么科学,议论却那么潇洒,他简直是太天真了。

我含笑说:“我可不能同意你的!我现在提到的只是你驾船管舵的姿势。你那么严肃地口衔烟斗,方正平实地坐到那里,是不是妨碍了我们这一只小小游艇随风而驶漂泊海上的轻松趣味?你别把话说得太远。”

他笑了一阵,“你主张生活认真,我却行为认真;你想象严肃,我却生活严肃。”

“那么,究竟谁是对的?”

“要我说吗?我们都是对的,不过地位不同,观点各异罢了。且说船吧,你知道驾船,但并不驾船。你不妨试试来坐在舵边,看看是不是可以随随便便,看看照你自由论者来说,不取方向,我们这船能不能绕那个小岛一周,再泊近那边浮筒。这是不行的!”

我们两人都兴奋了一点,因此使他把驾船的职务也忘却了。这时船正对准了一个指示商船方向的浮标驶去,差不到两丈远近就会同海中那个浮标相碰了,朋友发觉了这种危险,连忙把舵偏开时,船已拢去了许多,在数尺内斜斜地挨过去,两人皆为一种意外情形给楞住了。可是朋友眼见到危险已经过去,再不会发生什么事故,便向我伸伸舌头,装成狡顽的样子,向我还把眼睛挤了一下。

“你瞧,一个掌舵的人若尽同坐船的人为一点小事争辩,不注意他的职务所加的责任,行将成一个什么样子!别同掌舵的说道理,你若不满意他的驾船方法,与其用道理来絮聒,不如用流血来争夺。正如历史是其长无尽的一种东西,无数的连环,互相衔接,捶断它,要信仰!”

他在说信仰时,望望海水,似乎担心把话说出会被海上小鱼听去,就微笑着把烟斗塞进自己嘴巴里了。

他究竟信仰什么,他并不说,也像没有可说的。他一面驾船一面还是一个医生,不过平时他习惯的是疗治人的身体,此时自以为在那里修补我的灵魂罢了。

(选自《黑夜》,1977年香港汇通书店印行,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有关海面、海风、海浪的景物描写,为下文“我”与朋友的对话提供了一个让人轻松而惬意的背景。
B.小说刻画了朋友驾驶小艇时认真严肃的态度,从侧面暗示现实生活中作为医生的若墨大夫医术精湛来不得半点儿儿戏的职业精神。
C.小说中“我”与若墨大夫关于“自由”话题的论辩,折射出“我”对自在生命形态的追求思想。
D.小说结尾谈及关于信仰的话题,作者充分运用留白艺术,极具张力,令人回味无穷。
2.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文中加点的“另外的理由”的具体内容。
3.简要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
2020-04-29更新 | 7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火烈鸟

钱湘燕

因为疫情,小区里的便利店关了2个月,有的货都快卖断了,等不及再进货,老板就迫不及待开始营业。

还未等消毒水的味儿完全散尽,一个戴了口罩的中年女人急匆匆进来,她要买一支眉笔。

疫情发生后的第一单生意,老板显得格外热情,连忙从玻璃柜里取出一个长条形精巧漂亮的小纸盒,放在中年女人面前。女人小心翼翼打开盒子,只见里面有一根细长的铝制管,拉开管帽,露出一支铅笔式双头眉笔,笔身上3个烫金字“火烈鸟”熠熠生辉。女人拿眉笔往自己手腕处轻轻划了一下,眼里露出满意的神情。老板见状不失时机说:“这个牌子卖得很好,就剩这一支了。”女人眼里满含笑意:“是吗?我运气好。”见顾客愿意搭话,健谈的老板打开了话匣子:“这款眉笔防水不掉色,您以前用过吧?”女人摇摇头,老板又说:“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也开始追求……”女人打断了他的话:“给别人的。”似乎感觉不言不快,又道:“算是恩人吧,就住在你们小区,我刚才见到他,他……”

就在这时,外面走进来一个女孩,细眉杏眼短头发,她径直走到玻璃柜前问有没有眉笔卖。老板朝中年女人手上指了指:“呶,最后一支她买了。”女孩扭头看见中年女人手上的眉笔,惊喜地喊道:“咦!这么巧,这个牌子正是我想要的。”中年女人听到这话,以为遇到了知音,侧过身与女孩攀谈起来:“好用吗?你用过这个牌子?”女孩却摇摇头,眼里满溢柔情和羞涩:“我男朋友的微信名叫‘火烈鸟’。”她还说,男友的工作属服务性质,那天下夜班,恰巧遇见他在工作,她没有打扰他,远远地站了揪着心陪他一直到结束。经历了这一次,她执意要男友把微信名换成“火烈鸟”,并与他确定了恋爱关系。

中年女人听完心里嗤嗤发笑:现在的年轻人真会玩浪漫!起个“火烈鸟”当微信名。女人觉得很无趣,顾自收拾好眉笔准备付款买下。

女孩的眼神里写满令人心疼的失望。老板打圆场,以商量的口吻对女孩说:“可不可以过两天来拿?今天真的没货。”女孩摇头:“不行,我好不容易说服他,答应今天见面。”老板盯着她精心修饰过的弯弯细眉,女孩轻轻说:“给我男朋友买的。”老板和中年女人听了面面相觑。女孩又说:“我得赶快去别处找找。”

天上下起了细面小雨。

中年女人拿着眉笔走出便利店,她拉了拉紧戴着的口罩,一眼看见女孩正从电动车杂物箱里取雨衣,出门时丈夫的叮嘱忽地在她耳边响起:疫情还没有结束,尽量避免上街逛超市。眼前这个女孩认定一个牌子眉笔买,看样子她是要冒着风险去寻找,万一……

想到这儿,中年女人走到女孩面前,毫不犹豫地递上“火烈鸟”。女孩惊喜得有点不知所措,愣怔了好一会儿,听见女人催才接过眉笔。女人好奇地问:“你男朋友还化妆?”女孩的神情一瞬间兴奋起来,双眼里闪着星星自豪地说:“我男朋友是一名消防员。”

原来,女孩的男友在一场灭火战斗时,因为火势太猛,防护面罩被熔化,眉毛没了。“他拒绝视频,更不肯见面,说是要等到眉毛重新长出来。”

听到这里,突然大滴大滴的眼泪从中年女人眼里滑落。

3天前,女人的家突发大火,一名消防员破门冲进去救出了她生病卧床的丈夫。人生无常,充满了奇遇,也充满了奇迹。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5月16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对小区便利店“因为疫情关了两个月,有的货都快卖断了”等叙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社会背景。
B.女孩执意要把男朋友的微信名换成“火烈鸟”,是因为她认为“火烈鸟”象征热烈忠贞的爱情,这表现出少女的浪漫情怀。
C.“天上下起了细面小雨”这句简短的环境描写,最终引发中年女人把唯一的眉笔让给了女孩,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D.作者谋篇布局善于设置悬念,如中年妇女买眉笔闪烁其词,女孩也迟迟不肯交代为何给男友买眉笔,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
2.小说以“火烈鸟”为题,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3.伏笔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就是对将要描写的人物、叙述的事件预先作出某种提示或暗示,以达到前后呼应、结构谨严的效果。本小说在结尾部分才揭出“为烧掉眉毛的消防员买眉笔”的真相,作者在前文为此设置了哪些伏笔?请简要回答。
2021-02-05更新 | 16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走马陈仓

墨村

枪声稀了,硝烟淡了。

二条满是尖利石子的羊肠小道,被两个艰难爬行的血人涂抹成了一轴骇人的巨幅彩图。有风无声横空掠过,翻搅凝滞于空气中的黏稠血腥……

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是刚和强在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于某个星期六夜晚的共同回忆。

两条汉子遥想三十年前在硝烟中惨死的二十几个弟兄时,仍忍不住泪如雨下,一脸悲伤。

“大,大哥,喝,咱喝!”刚紧盯着强那条空荡荡的左袖管,话语哽咽。

“喝,咱喝!”强擦去流到嘴角的溜水,举起了酒杯。于是,两条汉子在泪眼凄迷中又重重地碰杯。刚仰脖灌下一口酒:“大哥,我还是那句老话,成个家吧。”

强说:“哥已是个废人……”

刚的眼圈又红了:“大哥,让你上家里你偏不去,非要来这小宾馆,飞燕有意见呢。”

强腾出左手掌用力搓了搓脸。三十年前两人康复出院后,强把一封断交信交给了回家探亲的刚,让刚转交给女朋友飞燕,并拜托刚替他照顾她……

强说:“大哥没看走眼啊,大哥已知足了,你是省模范监狱长,又是省五一劳动奖获得者,飞燕跟了你,值啊!”

刚说:“好大哥,我,我我……喝酒,咱喝酒!”

“喝!”强说。

“喝!”刚说。

“咣---”酒杯再一次潇洒地碰撞,将厚重的兄弟情谊迸溅得满屋荡漾。酒逢知己千杯少,一条条突暴的青筋在两条汉子铮亮的脑门儿上争相炫耀旺盛的酒力。日光灯带着醉意咝咝喘息着。两条汉子的脸膛被五十二度的透明液体烧灼得愈加光辉灿烂。

强用力转动着沉重的脑袋,说:“你,你监狱里,有个叫,叫陈列宝的犯人,听,听说,改,改造得不错。”

“陈,陈列宝?”刚睁着惺忪醉眼愣怔半晌,忽然一拍脑门儿,“是那个五短身材、大胡子的盗窃犯?大哥,你认识这人?”

强摇摇脑袋,摇出一句轻描淡写:“啊,不,不认识,只是听人说起过,偶然想起,随便问,问问。”

刚说:“哦,这家伙可是个出了名的反改造分子,屡犯监规,几天前还出手打伤了同监舍的人,现在还在小号里蹲着呢。”

“哦,”强打了个酒嗝儿,抓起了酒杯,“喝,喝酒,你那,那一杯,咋,昨还没喝完呢?”

“喝,咱喝!”刚说。

“喝,咱喝!”强说。

于是,两条汉子又重重地碰杯。高脚酒杯里的透明液体一摇一晃地失去了依附,纷纷溅落在杯盘狼藉的桌面上……

……凶猛的火力如瓢泼大雨在小分队周围哗哗流淌。他们已陷入包围之中。他们边打边退守到一个无名高地上时,小分队只剩下了刚和强。左胳膊中弹的强右臂夹紧冲锋枪,扇形样一通猛扫,透过枪口飘起蓝烟,一片灌木像割韭菜样齐唰唰被拦腰割断。对方的火力被暂时压了下去。强大叫着让刚快快撤退。然而,一串火光从对面丛林里游蹿而出。强纵身扑向了刚。一发冲锋枪子弹在强的下身洞穿出一个鲜艳的窟窿,血流如注,把刚的眼睛刺得生疼……

“大哥!”刚大叫一声,忽地一下坐直了身子。一缕强烈的太阳光从拉得并不严实的窗帘边越窗而过,直直地照射在了床面上。刚揉揉被阳光刺疼的双眼,这才发现与他同床而眠的大哥不见了,一纸留言尴尬地趴卧在床头。刚浑身一激灵,一把抓了过来:

好兄弟:

大哥走了。原谅我的失礼!作为生死弟兄,我不能对你隐瞒这次造访的目的。陈列宝是我大姑唯一的孙子,被判了十二年。大姑思孙心切,盼望着孙子能早日减刑出狱,眼睛已哭成了半瞎。前不久探监时得知他又被关了禁闭,大姑一急竟一病不起,咽了气还一直抓着我的手久久不放。大姑知道我俩的关系,可她老人家到死都没有向我开口。失亲的痛苦让我终于厚着脸皮找你来了。这次假借出差路过与你一起叙旧的理由,说穿了,其实是想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好兄弟,原谅大哥的不辞而别,我实在没有勇气正视你的眼睛……

大哥,匆匆于凌晨五时

刚一目十行读完留言,掏出手机一通猛拨,一个温柔的女声频频提示:您所拨打的用户已关机。刚飞身冲出宾馆,驱车直扑客车站,然而,客车早已绝尘而去……

第二天,刚拨打强办公室的电话,也无人接听。

不久,强收到了刚的一份传真:

大哥,那晚酒场上我已看出你有话要说,谢谢大哥的理解与支持!实在对不起,陈仓无路啊。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年)

1.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二条满是尖利石子的羊肠小道,被两个艰难爬行的血人涂抹成了一轴骇人的巨幅彩图。有风无声横空掠过,翻搅凝滞于空气中的黏稠血腥……
2.文中加点词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1)“哦,”强打了个酒嗝儿,抓起了酒杯,“喝,喝酒,你那,那一杯,咋,咋还没喝完呢?”
(2)刚一目十行读完留言,掏出手机一通猛拨,一个温柔的女声频频提示:您所拨打的用户已关机。
3.小说中强这一形象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4.小说有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2020-03-31更新 | 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