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考点 >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73 题号:1309960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舟中二首(其一)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诗人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舟行之险。江上恶风卷浪,黄流湍急,风势壮猛,浪涛骇人,处于如此之境,诗人感到惊心动魄。
B.颔联虚实结合,“万骑千里”是实写,写眼前所见;“气压三江五湖”是虚写,写心灵激荡而生的内心感慨。
C.颈联写诗人在舟中凝神远瞩,江岸上空旷荒凉,只见星星磷火,送来点点的光亮,只好坐起,静待更残。
D.陈师道的这首诗从写江上风涛入手,前四句重点在于绘景,后四句着重抒吐情怀,情在境中,深沉悲壮。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惜双双,溪桥寄意

张先

城上层楼天边路,残照里、平芜绿树。伤远更惜春暮,有人还在高高处,

断梦归云经日去,无计使、哀弦寄语。相望恨不相遇,倚桥临水谁家住。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第一句将纵目所及的高天阔地全部纳入词境,意境高远。
B.“残照”句写平原上芳草绿树被落日染上了一层哀伤的色调。
C.三四句写久别不得团聚,春光更已迟暮,高楼之上的伤心人悲苦伫立。
D.本词上片由景入情,以哀景衬哀情,情景交融。下片手法和上片一致。
2.词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0-09-15更新 | 3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吴潜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着。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注】①吴潜,南宋词人,为人正直不阿,曾任朝廷要职,后遭权臣攻击被罢免,改任福建安抚史,此词应为吴潜前往福建道经南昌时所作。②木末:树梢。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词上阕“万里”两句将作者登临滕王阁与王勃登临滕王阁的典故联结起来,写得既有气势又不失飘逸,其中“吹”字极为生动传神,显出了作者登临高阁时的兴致。
B.此词上阕“正槛外”两句表现了作者心潮的激荡,在他游目骋怀、欣赏壮景时,雨雾扑帘而来,真有王勃当年所见“珠帘暮卷西山雨”之感。
C.此词下阕“秋渐紧”中的“紧”字呼应上阕中的“西风”“暮雨”,突出了秋日凄凉之感,而城头的号角声,又使得这种萧条悲凉的色彩更加浓郁。
D.结尾两句,“黄昏”与上阕“暮雨”呼应,并以号角声来渲染悲凉萧瑟的气氛,将作者的愁绪融入萧瑟的秋景之中,以情结景,使人回味无穷。
2.请结合全词,概括分析词人的形象特征。
2020-08-11更新 | 8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鸿门宴

(唐)王毂

寰海沸兮争战苦,风云愁兮会龙虎。

四百年汉欲开基,项庄一剑何虚舞。

殊不知人心去暴秦,天意归明主。

项王足底踏汉土,席上相看浑未悟。

虞姬伏剑

(明)胡奎

当年玉斗碎鸿门,碧血空沾楚剑痕。

满地落花皆汉土,不知何处箸春魂。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诗选材鸿门宴,胡诗选材霸王别姬,两组镜头,对比强烈,也说明鸿门宴事件的重要性。
B.王诗中“项庄一剑何虚舞”,是说项庄刺沛公失败成了“虚舞”,这成了双方的转折点。
C.王诗中“席上相看浑不知”,诗人在暗说项王只知力战而没有识见,也是其失败的原因。
D.两首诗表达方式也不一样,王诗有论史意味,胡诗侧重虞姬自刎“满地落花”的场景描写。
2.两首诗中提到“汉土”一词,诗人的用意有什么异同?
2021-04-26更新 | 11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