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76 题号:1343150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归宿

“真的有水啊!”一名年轻上尉惊喜地叫出来,面前确实是一片广阔的水面。在黄昏的天空下泛着粼粼波光。

又一名将军在脚下的沙子中挖着什么,“也许会有草的种子”他抬头对元帅笑着说。

一阵轰鸣,就是在这稀薄的空气中也震耳欲聋,那艘熟悉的外形粗笨的吞噬帝国飞船在人类的飞船不远处着陆,高大的舱门打开后,大牙杵着一根电线杆长度的拐杖颤颤的走下来。他感慨地看着前面这最后一批真正的人,他们身上的太空服已破旧不堪,脸上都深刻着岁月的沧桑,在黄昏的阳光中如同地球大地上一群锈迹斑斑的铁像,他犹豫了一下,才说,“人类文明完了。”

“是你们毁掉了地球文明,”元帅凝视着远方说,“你们犯下了滔天罪行!”

地球战士呆呆的看着大牙,身边的残海跳跃着黄昏的阳光,远方的新山脉流淌着血红的岩浆。

大牙陷入了回忆:“星际空间确实茫茫无际,但与你们的想象不同,为了前面千万年的航程,吞噬帝国要尽可能的多吃一些东西……文明是什么?文明就是吞噬,不停的吃啊吃,不停的扩张和膨胀,其他的一切都是次要的。”

元帅深思说:“难道生存竞争是宇宙间生命和文明进化的唯一法则?难道不能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内省的、多种生命共生的文明吗?”

大牙长出一口气说:“自己生存是以征服和消灭别人为基础的,这是整个宇宙中生命和文明生存的铁的法则,谁要首先不遵从它而自省起来,就必死无疑。”

大牙一挥爪子,似乎想把自己从某种情绪中解脱出来,他转身走上飞船,再出来时端着一个扁平的方盒子,那个盒子四米见方,人们看到盒子里装满了土,土上长着一片青草,在这已无生命的世界中,这绿色令人心动。

“这是战前地球的土地,本想把这块土地带走做个纪念,哎,现在想想还是算了吧,还是把它放回它该在的地方吧!”

元帅很长时间一动不动,他看到了——蚂蚁。

这蚂蚁是从盒子的土地里爬出来的,元帅蹲下身,让它爬到手上,举起那只手,在细细的看着它,它那黑宝石般的小身躯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元帅走到盒子旁。把这只蚂蚁放回那片小小的草丛中,这时他在草丛间的土里发现了其他的蚂蚁。

他站起来,对大牙说:“我们走后,这些蚂蚁和草将是地球唯一的生命了……”

大牙默默无语了。

沉默。

“元帅,我们留下来吧”一名年轻的中尉说。

元帅坚定地点点头。

时间在流逝,太阳在落下,晚霞使劫后的大地映在一片美丽的红光中,然后,有稀疏的星星在天空中出现,元帅发现,一直昏黄的天空出现了深蓝色,在稀薄的空气夺取他的知觉前,令他欣慰的是,他的太阳穴有轻微的搔动感,蚂蚁正在他的额头。这让他回到了遥远的童年,在海边两棵吴榈树上拴着一个小吊床上,他仰望着灿烂的星海,妈妈的手抚摸过他的额头……

夜幕降临了,残海平静如镜,毫不走样地映着横天而过的银河,这是这个行星有史以来最宁静的一个夜晚。

在这宁静中,地球重生了。

(选自刘慈欣《时间移民》,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科幻小说,场面宏大,描写细腻,想象奇特,描写的虽然是未来世界的故事和生活场景,但其反映的主题也具有现实意义。
B.文中的环境描写,既表现出地球被吞噬帝国侵占后的荒凉与贫瘠,也暗示了地球劫后重生。
C.文中画横线句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生命在宇宙空间中的渺小,抒发了作者对渺小生命的赞美之情。
D.文章最后一段以“在这宁静中,地球重生了”收束全文,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对文明的思考。
2.文章是怎样塑造元帅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3.文章倒数第三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深 造

白龙涛

义盛泰,虞城最大的百货行。老板任蕴清有件宝物,是努尔哈赤戴过的一枚鹿骨扳指。上海双线胶鞋厂老板朱友航用五万双胶鞋来换,任蕴清眼皮未抬:“祖传之物,岂可交易!”

朱友航笑哂:“侬这个门槛精①,当成命根子了?”任蕴清真正的命根子是独子任志明。明少爷原在河南大学就读,因参加反日游行,被任蕴清拉回家中,专事经商。

初见明少爷,他身穿英国呢料西装,脚蹬德国爱顿皮鞋,修长的手指将算盘拨拉得噼啪作响。朱友航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俊朗的少爷。

“我认作干儿如何?侬亏不了。我在教育部里有相熟的,可为小赤佬②申请官费留学。”朱友航将茶饮尽,“去国外留学深造,以明世界大势。”

“外寇纵横,夷族错落,还是伏处深居,经商置业为好。”任蕴清叹息一声,关掉了留声机。

“虞城仄狭地界能做甚大事?”朱友航鼓凸双眼,“做生意也要到上海滩闹腾闹腾。”

任蕴清闭了眼,不再理会。

晚饭后,两位故交杀完一盘棋,夜幕就拉上了。任蕴清将一把铜锁交与管家,继续下棋。不大会儿,楼上传来茶盏破碎的声音。管家下楼,将一把钥匙交给任蕴清,附耳道:“老爷,明少爷歇了。”

朱友航一脸骇然,将棋盘拨拉到地上,骂道:“任老胖,侬腐朽愚钝至极!”说罢拂袖而去。

虞城沦陷,市民和溃军潮水般南逃。任蕴清竖起门板,关门歇业,几十号人躲在商行里屏声敛气,听风望雨。

一日,明少爷立窗前南望,目睹日伪罪行,旋即回到柜台,一把将算盘摔得珠子四散。

任蕴清将茶盏用力一蹾,瞥向儿子,却碰到了两道寒光。晚上,他亲自给儿子的卧房上了锁。

日伪给义盛泰摊派了一万双胶鞋两千匹洋布的任务,一个月期限。自虞城沦陷,朱友航就一次也没来过,任蕴清愁得满嘴燎泡。明少爷自荐到上海购买胶鞋和布匹。

是夜,任蕴清向楼上走去。儿子房间里灯火忽闪,任蕴清愣了一下神,推门进去,明少爷慌忙将一卷《中华民国现势图》塞到枕下。

“走哪条线?”

“……”

“去时,可走陇海线到连云港,再乘船到吴淞口,购货后原路返回,万不可走南京、芜湖水路途经皖南地界,那里正闹新四军哩。”

“……”

“切记!”

任蕴清被儿子凌厉的目光蜇了一下,他稍作踌躇,从袖筒里拿出一个紫檀木盒,递给儿子。明少爷迟疑了一下,接过来,打开,一枚包浆浑厚的鹿骨扳指静静地躺在盒底。他扑通跪地,泪流恣肆,重重地磕了两个响头。

“交与朱友航。”任蕴清喉结耸动一下,“可换五万双胶鞋和若干布匹。”

言罢,任蕴清起身向门外走去。在门口,他犹豫了一下,抓起铜锁向楼下走去。

翌日一早,明少爷带领管家出城而去。任蕴清站在窗前,眼望南方,倏然,两滴清泪夺眶而出。

半月后的一个傍晚,管家踉踉跄跄奔进义盛泰,长跪不起。

“老爷,明少爷他——”管家头在地上磕得咚咚作响。

“莫慌,细细说来。”任蕴清将管家搀起。

“前日途经芜湖,明少爷让我去操办饭食。回来,明少爷和货都不见了。”

任蕴清身子晃了一下,立住,眼里亮光闪闪,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爬上嘴角。他招呼来众人,分发了银两和物什,携老伴儿出城而去。

1965年劳动节,虞城西大街的供销社家属院里来了一个干瘦的上海老头儿。他打听到了任蕴清的家,小心翼翼地敲门。门开,任蕴清仔细打量眼前的不速之客。

“任老胖,我是朱友航。”

“朱猴子?”任蕴清一把抓住客人的手,急忙吩咐老伴儿沽酒备肴。

饭桌上,任蕴清给朱友航斟满酒,说:“朱兄,多年未见,来,干一杯。”

朱友航环顾一周,说:“明少爷呢?快让干儿过来陪我喝酒。”

任蕴清岔开话说:“这些年,朱兄一直在上海?”

“No,no,上海沦陷后,我随儿子去了美国,他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五年前,我们举家回国,儿子去了大西北搞科研——去年那朵蘑菇云,就有儿子的功劳。”朱友航一脸得意。

“儿子有出息!”任蕴清挑起大拇指。

朱友航转身从包里拿出了一个紫檀木盒,推到任蕴清面前,说:“物归原主。”

任蕴清打开盒子,鹿骨扳指的光让任蕴清眼里霎时起了雾。

“明少爷到上海第一天就认我做了干爸,我可是给了干儿双倍的货哟,他几时从上海回的虞城?”

任蕴清身子晃了一下:“在芜湖,他带着胶鞋和布匹奔了新四军……”

朱友航一脸惊讶地说:“哎哟,那可不得了了,干儿现在在哪里高就?”

“……”

“最小是个团长了吧?侬赶快让他过来陪我喝酒。”

任蕴清端起一杯酒,站起来,走到身后的一个拉了宝石蓝幔子的橱窗前,哗一下拉开幔子:一帧黑白照片里,身着戎装的明少爷笑得很灿烂,鲜红的烈士证将他的脸映衬得红彤彤的。

“留在朝鲜了。”任蕴清将酒泼洒在地上。

朱友航泪水夺眶而出,浑身颤抖不已,他颤颤巍巍地站起来,挺直腰板,举起右手,庄重地敬了一个军礼。

【注】①门槛精:精于算计之人。②小赤佬:上海方言,小子,是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背景设置在抗日战争和建国初两个特殊时期,讲述了任、朱两个家庭在国家的紧要关头深明大义报效祖国的故事。
B.明少爷一身英国呢料西装、德国爱顿皮鞋的装扮,显现他注重仪表,养尊处优,和下文写他投身新四军形成反差。
C.明少爷自荐去购买物资,但对父亲询问和指点路线均沉默以对,不作回应,是因为对父亲一直幽禁他心怀怨恨。
D.任蕴清和朱友航虽为好友,却在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上有很大不同,但最终二人因共同的家 国情怀和民族大义而冰释前嫌。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扳指”是小说中的重要物象,它不仅串联了故事情节,“谈扳指、换物资、还扳指”,而且还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B.小说中有两次特写明少爷的眼神,“两道寒光”“凌厉的目光”,这目光中有他对父亲不问国事、只顾一己安危的不满。
C.小说结尾处用对话补充交代了诸多人物的结局,使多个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同时更好地凸显了小说的主题。
D.小说语言风格独特,既有如“侬”“小赤佬”等富于地域色彩的日常口语,也有如“外寇纵横,夷族错落”这样典雅整饬的古语。
3.小说写任蕴清对儿子由“锁”到“不锁”的过程,表现了他心理上发生的哪些变化? 请简要说明。
4.小说的标题“深造”内蕴丰富,试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2022-01-09更新 | 26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刘建超

那年刚立罢秋,老街人发现洛河上多了条摆渡船,摆渡船上的艄公被人称作“丑爷”。

洛河依偎着十几里长的老街逶迤而过,浩浩荡荡经巩义汇入黄河。经过老街十几里的河段上却没有一座接通南北两岸的河桥。民国初期,军阀吴佩孚驻扎古城兵营期间,曾出资在洛河上建拱桥。桥修建了两年也未竣工,吴佩孚亲自上桥验工。夏季多雨,洛河水暴涨,桥两端被洪水冲断,桥被冲毁三孔。洪水过后,河道主流南移,北岸桥被搁浅。后来吴佩孚兵败撤离,老街人把这废桥残基称作“老吴桥”。

人过河全靠艄公摆渡。

在洛河上做摆渡营生的人也不多,一是做这生意得水性好,船摇得好,毕竟是载人带物,万一有个闪失都是要命的事。二是生意绑人,刮风下雨烈日炎炎都得候着过客,辛苦得很。

丑爷不是长得丑,他的面部被烧伤的疤痕覆盖着,五官都变了形。从面相上看不出丑爷的年纪,可是从他健壮的体魄上可以看出他青春的状态。

丑爷的摆渡码头搭建得与别人不一样。洛河上的摆渡码头都选在缓滩地段,老街人多绕路也得去码头乘船。丑爷的码头就建在老街人出入近便的河段。这里坡陡水急,丑爷在河两岸用原木各搭建起十几米长的码头栈桥,过河人通过栈桥就可以登船,安全方便。

丑爷还在两岸的栈桥上各放置了一面铜锣,来人只要敲锣,丑爷的船就划到桥头。

丑爷在激流中把摆渡船撑得四平八稳,很让船客们赞叹。

开船时,丑爷吆喝一句:“坐稳,走咧——”船靠岸,丑爷再吆喝一声:“到咧,走稳——”

丑爷船头,挂着一只箩筐。丑爷摆渡从不讲价钱,随人意愿,随便往箩筐里放钱,三分五分,一毛两毛从不计较。有的人身上没钱,放几个鸡蛋,放几把粗盐,有时是一个萝卜、一棵青菜。有的走得急,说一声“记个账啊,下次一起补”。

丑爷也不搭话,随你来去。

做摆渡的艄公大多住在河北岸,北岸是老街人口密集之地,往来客多。

南岸荒芜冷清,丑爷却住在南岸,在堤坝旁搭建了个窝棚。闲暇时,丑爷开荒种地种菜,养着十几只芦花鸡。

老街人都不大了解丑爷的来历,丑爷独身一人也从不与人多说话,老街人觉得丑爷挺神秘,于是就有了许多传说。

有人说丑爷曾经是山灵寨的土匪,因为得罪了仇家,被人浇了汽油。幸亏他身手好,跳入洛河才保住了性命。后来改邪归正,才来到老街讨生活。

还有人说丑爷是少林武僧,功夫了得。凭着一把大刀,砍得鬼子人仰马翻,结果被鬼子的火焰发射器烧着了,回到了老街。

还有人说,亲眼见到丑爷救人,落水的人呼救,丑爷拿起长篙,双手一抖,便将落水的人挑出水面飞送到岸边,如若不会功夫能有这等本事?

丑爷听惯了人们的议论,如河面上掠过的风,瞬间散去。

雷电交加的雨夜,丑爷被急促的锣声惊醒。丑爷披着蓑衣来到码头,几个汉子抬着一个孕妇。小伙子撇着哭腔:“丑爷,去医院,我媳妇难产快不行了。”

丑爷不搭话,跃身上船:“坐稳,走咧!”

暴涨,浪大涌急。船在河中颠簸,船上的人心都悬着。丑爷却是镇定自若,长篙在手,左撑右擎,将船划向北岸。“到咧,走稳!”丑爷拴好船,抹一把脸上的雨水,缓缓舒出一口长气。

孕妇送救及时,平安诞下个大胖小子。当爹的小伙子带着一篮子鸡蛋感谢丑爷,还说要给丑爷介绍个媳妇。

丑爷摇摇头:“我这个模样,还不吓着了人家。”

小伙子还认真了,立了冬,就把一个盲女带到丑爷的窝棚前。盲女是小伙子的远房表妹,从小就双目失明,跟着姥姥长大。年前姥姥去世,盲女也就无依无靠了。

盲女在丑爷的窝棚里住下了。

白天,盲女和丑爷一个锅里搅稀稠,晚上,盲女睡在木板床上,丑爷躺在稻草窝里。有雷声的夜晚,盲女嚷着害怕,依偎在丑爷的草窝里。盲女抚摸着丑爷的面颊,抚摸着丑爷胸前后背的伤疤。

丑爷说:“旧伤总是要复发,我是快要走的人了,不能耽误了你。”

丑爷护着盲女直到天明。

开春,丑爷在窝棚旁准备脱坯盖房,政府开始在洛河上修建大桥。

爷的三间土坯房盖好,洛河大桥也竣工通行了。

洛河上有了宽敞舒适的大桥,老街人过河就不用摆渡船了。丑爷也把船推到房前院子里闲置了。

每年春上,丑爷都要把木船细致地打磨打磨,再刷上桐油漆。

洛河上摆渡了,丑爷的身子骨也一年弱似一年。

那年,洛河水涨,两岸的油菜花开得正艳,天空一片年轻的蓝。

丑爷和盲女把船推入河边,丑爷艰难地登上船,静静地躺下。

盲女伫立在岸边,撕裂着嗓子喊道:“坐稳,走咧——”

木船如一片落叶,随河水向东漂去。

盲女对来人说,丑爷旧疾复发,他把积攒的钱物留给盲女,说自己要回家了。丑爷告诉她,丑爷的名字叫天赐。

老街人吃了一惊,天赐?那可是当年老街天赐码头的东家啊。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老吴桥”来历的介绍交代了丑爷在洛河老街河段摆渡的原因,为后文交代丑爷毁容提供猜测的空间。
B.“坐稳,走咧——”“到咧,走稳——”,两句吆喝既表现了丑爷摆渡技术很纯熟,也侧面反映了他寡言少语的孤僻性格。
C.丑爷面对有关他身世的各种猜测,“如河面上掠过的风,瞬间散去”,形象地表现了他对此淡然处之的平和心态。
D.小说在情节结构上的安排颇具特色,结尾对丑爷的身世进行揭秘,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2.关于文中丑爷身世经历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说丑爷曾经是土匪,因得罪仇家而被烧毁容,这也许只是人们的臆想。
B.有人说丑爷是少林武僧,凭借功夫和鬼子交过手,流露出对他的崇敬之情。
C.有人说亲眼见过丑爷救助落水之人,将过程描述得活灵活现、可信度非常高。
D.丑爷最后透露了自己的真实名字,终于解开了老街人的疑惑,情节颇富戏剧性。
3.丑爷虽因五官被烧伤而容貌丑陋,但他在摆渡生涯中却表现出了很多美好的品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小说的结尾描述了丑爷因旧疾复发,便躺在船上随河水向东“回家”的情景,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效果?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2022-12-26更新 | 14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玻璃城市

喻永军

这是边城,离家乡莴寨一千二百五十公里的一座城市,三面被沙漠所围。

吊篮里,赵子扬站在马子义的身后,脸上毫无表情。赵子扬就是这样个人。他在这儿砌了四年瓷砖,原先有个搭档有事回家了,现在的搭档就成了马子义。活儿很简单,往新楼的墙体上砌瓷片。赵子扬干这活儿很有些名气了,老板开始看过几次,用手一摸就啥话也不说了。高手。他心里夸赵子扬。

赵欣和马子义来这里来得很突然。两个高中生,穿着去年军训时的军装,就站在赵子扬的面前了。

干啥来呢?赵子扬看着女儿赵欣。

打工,二十多天时间闲着呢。

赵子扬说:耍两天回去。口气是没有商量余地的,说完赵子扬摘下钥匙,交给赵欣,就回工地去了。

第二天,赵子扬六点去工地了。赵欣就领着马子义进入了戈壁滩,两个黑点在太阳升起的时候站在了沙漠的边沿。他们无数次在班上讨论过的沙漠,并没有带给他们浪漫的感受。万籁俱寂,空气中是沙粒游走的细微的声音。太阳从沙漠东面照射过来,刺得人睁不开眼睛。这种感受出乎意料,他们在心里第一次知道了书本和现实的距离。

作为秦岭深山里的两个孩子,看看真正的腾格里沙漠,是他们来边城的最大目的。一下子实现了,时间还很富余。女儿总是有办法说服赵子扬的。结果,马子义就成了赵子扬的搭档。赵欣也没闲着,在楼顶照看配重块。

施工吊篮一米宽三米长,马子义第一次跨进吊篮的时候,脸色有点儿发黄,手抖个不停。他想站起来,但上升的吊篮摇晃得让人眩晕。他试探着拱起脊背,又缓缓地蹲下了身。他又试探了一次。赵子扬面无表情,他觉着马子义肯定会蹲下、坐下,甚至躺下,念书的娃娃,高空干活不是玩儿的。

每当吊篮落地,马子义的脸色才恢复正常。这个黑瘦的、长脖子的男孩,直到一个星期后才完全弄清楚了搭档的含义,并且将准备工作做得井然有序。两个一大一小的水杯泡上苦丁茶,放在吊篮的顶里边;砂浆桶里和好砂浆,吊篮起升的时候,再加上小半桶水稀释;盛灰浆的瓷盆、灰铲、瓦刀用清水抹洗一遍,摆放在赵子扬顺手的地方。

吊篮大致在八层楼高的地方停下了,赵子扬锁定好了绳索,弯腰拾起了灰铲。马子义从砂浆桶里舀出半盆砂浆,然后开始用一块湿布抹净瓷片,一片一片过手。本来这事情可以在楼下完成的,但马子义想在吊篮里干,赵子扬就同意了——贴上墙之前,再一次检查残损,能保证质量。

活儿很单调,赵子扬伸出手,马子义就递上一片瓷片,一片一片的瓷片被赵子扬贴在了楼体上。只有赵子扬抽烟的间隙,马子义才能放眼看看四周。无数座这样的高楼遍布在这座城市里,许多栋楼的瓷片都是赵子扬他们贴的。瓷片贴好,再装上各色的玻璃,整幢楼甚至整座城市,就成了一个玻璃城市,高贵,陌生,美丽。马子义想,他赵子扬这辈子都不可能住进这样的城市里了,但赵欣有可能,比如她上大学、嫁人,就有可能住进这个玻璃样的城市里。

太阳已经照了几个小时了,赵子扬的腰往下塌了一些,他们俩在这个空间里很少说话。马子义觉着赵子扬是个很倔的人,倔得有硌人的硬度。

也就在这时候,马子义看见了西边漫天的沙尘卷了过来。他说:叔,你看西边!赵子扬回转身,惊得张大了嘴巴,说:沙尘暴!他扔下手里的东西,一把将马子义按在吊篮里坐下,说:坐好别动。话音刚落,风就到了眼前。吊篮被风吹离了楼体,又被用力地抛开,重重地砸在楼体上,砸出的响声惊天裂地,有撞碎的感觉。新贴的瓷片被砸脱落了一些,刺啦啦顺楼体滑了下去,摔碎在地面上。接着又连续撞了七八下。然后,吊篮的失控加剧,撞击之后,被风扭动,斜着一升一落,一翻腾,将瓦刀和灰盆颠簸出去撞在楼体上,落向地面,发出碎裂的声响。风中传来赵欣的声音,马子义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看清,赵欣在下边五层的一个窗口露出头,向他们招手,军帽已经被风吹落。马子义张嘴想喊,风中的沙子吹进嘴里,呛得他直咳嗽。马子义看见赵子扬管控升降装置的手臂,被绳索牵着在楼体上连续撞击,然后突然软了下来。风力在继续增大,天色更暗了。马子义在吊篮的摇晃中,慢慢站直身子,伸手抓住了吊篮上的绳索。绳索在风中绷得很紧,他伸出手抓住了赵子扬抓着升降机关的手,那只手垂了下去,血沿着袖管中的手臂流了下来。

吊篮在马子义的操控下开始慢慢下降。他眼眶开始发热,一边控制着手里的下降按钮,一边用单薄的身子抵紧赵子扬的身子,让他慢慢地坐了下去。到五层窗口,风力已经转弱,赵欣伸出一双瘦弱的手,抓紧吊篮的绳索。马子义固定好吊篮,弯下腰用肩膀顶起赵子扬的屁股,把他从窗口送了进去,接着自己也跟着翻了进去。

几天后,在返回的列车上,马子义和赵欣看见了远方的沙漠的闪光。城市退得很远,他指给她看。赵欣说:腾格里,蒙古语的意思是,白色、长生天、最高的神。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穿着军训时服装的赵欣和马子义突然来到了建筑工地,这让赵子扬感到很是意外。
B.马子义一个星期之后才完全弄清楚搭档的含义,说明他实践能力很差,只会念书。
C.狂虐的沙尘暴,让读者体会到美丽的玻璃城市的建造者劳作过程中的艰难和危险。
D.标题“玻璃城市”别有意味,它美丽洁净令人向往,又高贵陌生有比较远的距离。
2.下列对小说艺术手法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第三人称视角,客观真切地讲述了两名高中生走入工地体验生活的故事。
B.插叙手法的运用,既交代了马子义和赵欣此行目的,也让二人形象更加丰满生动。
C.赵欣在小说中着墨不多,但性格鲜明,作者在塑造时主要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
D.小说语言简洁自然,无论对故事的讲述还是具体的描写,都节制而不失生活原貌。
3.请以赵子扬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2021-11-12更新 | 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