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157 题号:1354792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霸王别姬(节选)

张爱玲

她高举着蜡烛站在项王的榻前。他睡得很熟,身体微微蜷着,手塞在枕头底下,紧紧抓着一把金缕小刀。他是那种永远年轻的人们中的一个;虽然他那纷披在额前的乱发已经有几茎灰白色的,并且光阴的利刃已经在他坚凝的前额上划了几条深深的皱痕。他的睡熟的脸依旧含着一个婴孩的坦白和固执。他的粗眉毛微微皱着,鼻子带着倔强的神气,高贵的嘴唇略微下垂,仿佛是为了发命令而生的。

虞姬看着他——不,不,也不能叫醒他告诉他悲惨的一切。他现在至少是愉快的;他在梦到援兵的来临,也许他还梦见内外夹攻把刘邦的大队杀得四散崩溃,也许他还梦见自己重新做了诸侯的领袖,梦见跨了乌骓整队进了咸阳,那不太残酷了么,假如他突然明白过来援军是永远不会来了?

虞姬脸上凝结了一颗一颗大汗珠。她瞥见了布篷上悬挂着的那把佩剑——如果——如果他在梦到未来的光荣的时候忽然停止了呼吸——譬如说,那把宝剑忽然从篷顶上跌下来刺进了他的胸膛——她被她自己的思想骇住了。汗珠顺着她的美丽的青白色的面颊向下流。红烛的火光变得只有蚕豆小。项王在床上翻了个身。

“大王,大……”她听见她自己沙哑的声音在叫。

项王骨碌一声坐了起来,霍地一下把小刀拔出鞘来。

“怎么了,虞姬?有人来劫营了么?"

“没有,没有。可是有比这个更可怕的。大王,您听。”

他们立在帐篷的门边。《罗敷姐》已经成了尾声,然而合唱的兵士更多了,那悲哀的、简单的节拍从四面山脚下悠悠扬扬地传过来。

“是江东的俘虏在怀念着家乡?”在一阵沉默之后,项王说。

“大王,这歌声是从四面传来的。”。

“啊,汉军中的楚人这样——这样多么?”

在一阵死一般的沉寂里,只有远远的几声马嘶。

“难道——难道刘邦已经尽得楚地了?”

虞姬的心在绞痛,当她看见项王倔强的啃唇转成了白色,他的眼珠发出冷冷的玻璃一样的光辉,那双眼睛向前瞪着的神气是那样的可怕。使她忍不住用她宽大的袖子去掩住它。她能够觉得他的睫毛在她的掌心急促地翼翼扇动,她又觉得一串冰凉的泪珠从她手里一直滚到她的臂弯里,这是她第一次知道那英雄的叛徒也是会流泪的动物。

“可怜的……可怜……”底下的话听不出了。她的苍白的嘴唇轻轻翁动着。

他甩掉她的手,拖着沉重的脚步,歪歪斜斜走回帐篷里。

她跟了进来,看见他伛偻着腰坐在榻上,双手捧着头。蜡烛只点剩了拇指长的一截。残晓的清光已经透进了帷幔。“给我点酒。”他抬起眼来说。

当他提着满泛了琥珀的流光的酒盏在手里的时候,他把手撑在膝盖上,微笑地看着她。

“虞姬,我们完了。我早就有些怀疑,为什么江东没有运粮到垓下来。过去的事多说也无益。我们现在只有一件事可做——冲出去。看这情形。我们是注定了要做被包围的困兽了,可是我们不要做被猎的,我们要做猎人。明天——啊,不,今天——今天是我最后一次的行猎了。我要冲出一条血路,从汉军的军盔上面踏过去!哼,那刘邦。他以为我已经被他关进笼子里了吗?我至少还有一次畅快的围猎的机会,也许我的猎枪会刺穿他的心。像我刺穿一只贵重的紫貂一样。虞姬,披上你的波斯软甲,你得跟随我,直到最后一分钟。我们都要死在马背上。”

“大王,我想您是懂得我的,”虞姬低着头,用手理着项王枕边的小刀的流苏,“这是您最后一次。上战场,我愿意您充分地发挥您的神威。充分地享受战斗的快乐。我不会跟在您的背后,让您分心,顾虑我,保护我,使得江东的子弟兵讪笑您为了一个女人失去了战斗的能力。”

“噢,那你就留在后方,让汉军的士兵发现你,去把你献给刘邦吧!”

虞姬微笑。她很迅速地把小刀抽出了鞘,只一刺,就深深地刺进了她的胸膛。

项羽冲过去托住她的腰,她的手还紧紧抓着那镶金的刀柄,项羽俯下他的含泪的火一般明的大眼睛紧紧瞅着她。她张开她的眼,然后,仿佛受不住这样强烈的阳光似的,她又合上了它们。项羽把耳朵凑到她的颤动的唇边,他听见她在说一句他所不懂的话:

“我比较喜欢那样的收梢。”

等她的身体渐渐冷了之后,项王把她胸脯上的刀拔了出来,在他的军衣上揩抹掉血渍。然后,咬着牙,用一种沙哑的吼声似的声音。他喊叫:

“军曹,吹起画角!吩咐备马,我们要冲下山去!”

(有改动)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对项王的外貌描写,一方面刻画出了项王英武、倔强的形象,另一方面通过虞姬的视角,反映了她对项王的深情。
B.小说不落俗套,作者避开一些世人皆知的故事情节,采用双线结构,将故事发生的时间定在虞姬自杀的那晚。地点在项王和虞姬的帐篷。
C.本文篇幅不长,人物不多,场景不复杂,但通过作者的多角度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秦末垓下决战中战斗场景的残酷、激烈、血腥。
D.本文以虞姬为主线,通过她与项王的对话以及她的所见所闻,深刻地揭示了虞姬的心理发展历程,为虞姬最后的自杀巧妙地做了铺陈。
2.请结合本文分析作者是如何具体塑造虞姬这一形象的。
3.虞姬选择自杀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发展历程?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见解。
2020·河北石家庄·三模 查看更多[2]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孩子的眼泪

张斌

昨天,小儿于春生考了两个一百分,他妈高兴得忘乎所以。可没料想今天就突然上演了一幕悲剧

双职工的早晨,本来就够紧张的。你想啊,打扫卫生、做饭、听新闻、听英语,光喊春生起床,就得五分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他折腾醒啦。他自己穿好了裤子,却找不到上衣,里屋外屋,床上床下,全找了个遍,连影儿也不见。好,发动群众帮他找,他哥哥姐姐正背英语单词,也被勒令停止了。一个个噘着嘴,嘟嘟嚷嚷,埋怨之声此起彼伏。春生哭起来了,坐在小椅上,穿着一只袜子,大拇脚趾从里面拱了出来。袜子是姐姐穿过的,裤子是哥哥穿过的,春生简直就是拾破烂的。只有找不到的这件上衣是专门给他买的,绿斜纹、带拉锁的夹克,穿在身上,神气透了,刚洗过一水,还新着呢!丢哪件不好,偏偏丢这件。哭吧,哭也没用。

审讯开始了。一边吃饭一边审。除了春生,嘴都不闲,以他妈妈为首,哥哥姐姐当陪审员。说!是不是丢在学校了?是不是跟同学们疯,疯热了,把衣服一脱、一团、一扔,就不管了?对啦,放学是穿着那件绿夹克回来的……下午是穿着海魂衫去上学的……那么,想想是不是丢在楼下了?对啦,放学回来书包一丢就往外跑,跟几个泥猴儿似的小子拌四角【注】。总跟你说不许玩那玩艺儿!一捧把土掀起来,那土里什么细菌都有,全吸到鼻子里去,全吸到肺里去,吸进去生虫子,会把肺咬成大窟窿。你总是不听,臭小子!你好好想想,是不是摔四角摔热了,把衣服一脱、一团、一扔就不管啦?早就说,不能给你买新衣服,你穿破烂就对了。你什么没丢过?小刀、转笔刀、橡皮、文具盒,你咋不把你自己丢了?省得我们成天操心!哭,你就会哭!你倒想想,到底丢在什么地方啦?……什么?脱在家里了?在你哥哥床上?瞎说,你去找找看!算啦,你对老师说,让老师问问同学,看谁捡到没有……

春生连饭也没吃,用手背抹着眼泪上学去了。我在孩子的书包里塞了两个鸡蛋,当然是他妈妈授意的,教育归教育,疼还是疼。

中午,孩子们放学回家了,春生走在最后,低着头,磨磨蹭蹭不敢进屋,一看到这种情形就知道衣服没找到。不等大人问,孩子的眼泪先淌下来了。

他妈从厨房里出来,一见春生这个样儿,就皱起了眉头。惯于看着大人眼色行事的姐姐,也立即板起面孔,先发制人地大声说:就知道没找着,看你往后还疯不疯!像你这样的,啥也不能给你买!

春生地一声哭了起来,本来就有气的妈妈,把碗使劲往饭桌上一顿,厉声喝道:哭啥?你自己丢了东西还有脸哭?我一看你这个没出息样儿就来气……

这时,大儿子从里屋笑嘻嘻走出来,偷偷拽了我一下,我随他进了里屋,他往床上一指,但见春生的绿夹克好好地放在那里。

咋回事?我又喜又奇地问。

在衣柜里,不知是谁放进去的。

我把衣服拿起来,让大儿子偷偷把妈妈喊进屋来。她来时仍然一脸乌云,见了春生的绿夹克,先是一怔,一问明白,就拍了一下额头说:哎呀,该死,是我昨晚收拾屋子时,随手塞到衣柜里的……她笑了起来,流出了眼泪!

瞧瞧,把老三冤枉了半天……她有点难为情。

你制造这类‘冤案’不止一次了。我笑着批评她。

那怎么办呢?你去劝劝他,就说衣服找到了,让他好好吃饭。

我把衣服拿到外屋,告诉春生衣服找到了,是妈妈找到的。春生马上破涕为笑,也没问是从什么地方找到的,洗洗脸,就高高兴兴吃起饭来。

他妈妈朝我做个鬼脸,故意板着面孔说:记住,春生,以后可不许把衣服脱下来随便乱扔啊!

这样处理的确不公平,但大人有大人的逻辑:对孩子们必须维护大人的尊严,而不必去考虑孩子的尊严。

生活里有许多事,常常是这样

(有删改)


【注】四角:用纸折叠成的方方正正的儿童游戏玩具。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讲述了春生上衣失而复得的故事。对这种极为平常、极其普通的事,作者见微知著,在挖掘主题方面有独到之处。
B.小说通过找衣的冲突、审讯的场面、早饭和中饭的两个镜头,把全家“教育”春生的场面淋漓尽致地描写出来。
C.小说语言简练,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第③段审讯的场面,以对话替代了直叙的形式,省去了许多笔墨,而且连珠炮式的追问,更显气氛紧张。
D.小说以“孩子的眼泪”为题意蕴丰富,作者向社会、向家庭发出呼吁:多给孩子心灵自由,不使扭曲;爱护孩子的自尊心,不去践踏。
2.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妈妈”这个角色,请结合小说情节简要分析“妈妈”这个人物形象。
3.简要分析小说结尾横线句子的含义。
2021-02-06更新 | 6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等教育

司玉笙

强高考落榜后就随本家哥去沿海的一个港口城市打工。

那城市很美,强的眼睛就不够用了。本家哥说,不赖吧?强说,不赖。本家哥说,不赖是不赖,可总归不是自个儿的家,人家瞧不起咱。强说,自个儿瞧得起自个儿就行。

强和本家哥在码头的一个仓库给人家缝补篷布。强很能干,做的活儿精细,看到丢弃的线头碎布也拾起来,留作备用。

那夜暴风雨骤起,强从床上爬起来,冲到雨帘中。本家哥劝不住他,骂他是个戆蛋。

在露天仓垛里,强察看了一垛又一垛,加固被掀动的篷布。待老板驾车过来,他已成了个水人儿。老板见所储物资丝毫不损,当场要给他加薪,他就说不啦,我只是看看我修补的篷布牢不牢。老板见他如此诚实,就想把另一个公司交给他,让他当经理。强说,我不行,让文化高的人干吧。老板说我看你行——比文化高的是人身上的那种东西!

强就当了经理。

公司需要招聘几个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当业务员,就在报纸上做了广告。本家哥闻讯跑来,说给我弄个美差干干。强说,你不行。本家哥说,看大门也不行吗?强说,不行,你不会把这里当成自个儿的家。本家哥脸涨得紫红,骂道,你真没良心。强说,把自个儿的事干好才算有良心。

公司进了几个有文凭的年轻人,业务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过了些日子,那几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知道了他的底细,心里就起毛说,就凭我们的学历,怎能窝在他手下?强知道了并不恼,说,我们既然在一起共事,就把事办好吧,这个经理的帽儿谁都可以戴,可有价值的并不在这顶帽上……

那几个大学生面面相觑,就不吭声了。

一外商听说这个公司很有发展前途,想洽谈一项合作项目。强的助手说,这可是条大鱼哪,咱得好好接待。强说,对。

外商来了,是位外籍华人,还带着翻译、秘书一行。

强用英语问,先生,会汉语吗?

那外商一愣,说,会的。强就说我们用母语谈好吗?

外商就道了一声“OK”。谈完了,强说,我们共进晚餐怎么样?外商迟疑地点了点头。

晚餐很简单,但有特色。所有的盘子都尽了,只剩下两个小笼包子,强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

虽说这话很自然,他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地看那外商。那外商站起,抓住强的手紧紧握着,说,OK,明天我们就签合同!

事成之后,老板设宴款待外商,强和他的助手都去了。

席间,外商轻声问强,你受过什么教育?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

强说,我家很穷,父母不识字。可他们对我的教育是从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后来我父亲去世,母亲辛辛苦苦地供我上学。她说俺不指望你高人一等,你能做好你自个儿的事就中……

在一旁的老板眼里渗出亮亮的液体,他端起一杯酒,说,我提议敬她老人家一杯——你受过人生最好的教育——把母亲接来吧!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板说“比文化高的是人身上的那种东西”,强说“可有价值的并不在这顶帽上”,他俩说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说道德品质更重要。
B.强与外商谈判场面很有戏剧性,外商是个外籍华人,会说汉语,却还带着翻译,他是想摆一下外商架子的,结果被强的外语攻势打掉了架子,改用母语谈。
C.强的母亲懂得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她使自己的儿子具有了那种“比文化高”的东西,因而强虽然使高考落榜生,却得到了老板的敬意。
D.这篇小说立意新奇,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强,总是记着妈妈的教导:“做好自个儿的事”,赢得人们一致的称赞,说他受过最好的教育。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主人公外貌、心理都没有作描摹,连对话都用叙述人的语言来间接表达,去掉虚饰,只留本真,较好地表现了人性的美好。
B.小说善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如开头用本家哥与强进行对比,中间用几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与强进行对比,结尾用外商老板和强进行对比,使强的形象得到了升华。
C.“他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地看那外商”这一细节描写,对强的做法起到了强调突出的作用,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
D.小说以小见大,现实性强,主要突出了品德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这一主题,同时也歌颂了母亲的伟大。
3.“本家哥劝不住他,骂他是个憨蛋”一句,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4.小说中的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2020-11-07更新 | 2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桃园

废名

王老大只有一个女孩儿阿毛,一十三岁,病了差不多半个月了。王老大一向以种桃为业,住的地方就叫做桃园。桃园简直是王老大的另一个名字,在这小小的县城里再没有别个地方种了这么多的桃子。

桃园孤单得很,唯一的邻家是县衙门。衙门口的那一座照墙,望去已经不显其堂皇了,一眨眼就要钻进地底里去似的。照墙外是杀人的刑场。说不定王老大得了这么一大块地就因为与刑场接壤哩。这里,倘不是有人来栽树木,也只会让野草生长下去。

桃园的一边是城墙。城墙上的游人可以随手摘他的桃子吃,这常惹得王老大发牢骚。他的阿毛倒不大在乎,她还替城墙栽了一些牵牛花,花开的时候,许多女孩子跑来玩,兜了花回去。

这是深秋的黄昏。阿毛病了,坐在门槛上,望着爸爸取水。桃园里面有一口井。爸爸担着水桶在林子里穿来穿去,把背弓了一弓,就挨不到树叶子了。桃树,长大了的不算,又栽了小桃。阿毛真是爱极了桃树。阿毛用她的小手摸过这许多的树,不,这一棵一棵的树是阿毛一手抱大的!——是爸爸拿水浇得这么大吗?她记起城外山上满山的坟,她的妈妈也是其中一个,——妈妈的坟就在这园里不好吗?爸爸为什么同妈妈打架呢?有一回一箩桃子都被踢翻了,阿毛一个一个的朝箩里拣!……

桃树已经不大经得起风,叶子吹落不少,没有精神。桃树仿佛也知道了,阿毛姑娘今天一天不想端碗扒饭吃哩。

阿毛低声的说了一句:

“桃树你是不是也害病哩。”

“阿毛,进去,到屋子里去,外面风很凉。”

王老大走到了门口,低下眼睛看他的阿毛。

爸爸实在是好,阿毛可要哭了!——当初为什么同妈妈打架呢?半夜三更还要上街去,家里喝了不算,还要到酒馆里去喝!但妈妈明知道爸爸在外面没有回,也不应该老早就把门关起来!妈妈现在也要可怜爸爸罢。

“这个死人的地方鬼也昵得人!张四说他今天下午来,到了这么时候影子也不看见他一个!”

“张四叔还差我们钱吗?”阿毛轻声的说。

“怎么说不差呢?差两吊。”

这时月亮才真个亮起来,就在桃树之上,屋子里也铺了一地。王老大坐下板凳脱草鞋,

——阿毛伏在桌上睡哩。

“阿毛,到床上去睡。”

“我睡不着。”

“阿毛,你手也是热的哩!”

阿毛心里晓得爸爸摸她的脑壳,又捏一捏手,枕着眼睛真在哭。

王老大一门闩把月光都闩出去了。闩了门再去点灯。

“阿毛,今天十二,明天,后天,十五我领你上庙去烧香,去问一问菩萨。”

“好的。”

阿毛想起一个尼姑,什么庙的尼姑她不知道,记得面孔。那正是桃园茂盛时候的事,阿毛一个人站在篱墙门口,一个尼姑放了化施来的东西,坐在路旁草上,望阿毛笑,叫阿毛叫小姑娘。尼姑的脸上尽是汗哩。阿毛开言道:

“师父,你吃桃子吗?”

“小姑娘,你要把桃子给我吃吗?——阿弥陀佛!”

阿毛回身家去,捧出了三个红桃。阿毛只可惜自己上不了树,到树上去摘更多!

现在,这个尼姑又走进了她的桃园,她的茂盛的桃园。

然而,阿毛张一张眼睛,尼姑不见了。

阿毛心里空空的,什么也没有想,只晓得她自己是病了。

“阿毛,不说话,一下子就睡着了。”

王老大就闭了眼睛去睡。但还说一句——

“要什么东西吃,明天我上街去买。”

“桃子好吃。”

阿毛并不是说给爸爸听,但这是一声霹雳,爸爸的眼睛简直呆住了,猛然张开。桃子,——王老大为了桃子同人吵过架;成千成万的桃子逃不过他的手掌,他一口也嚼得一个。但今天才听见这两个字!

“现在哪里有桃子卖呢?”

窗孔里射进来月光。王老大睡不着。月光居然会移动,他的空酒瓶放在一角,亮了起来。

王老大恨不得翻身起来一脚踢破它,他的世界就只是这一个瓶子——踢破了什么也完了似的!

王老大挟了酒瓶走在街上。

“十五,明天就是十五,我要领我的阿毛上庙去烧香。”

他低头丧气地这么说。

自然,王老大是上街来打酒的。

“桃子好吃,”阿毛的这句话突然在他的心头闪起来了,——不,王老大是站住了,街旁歇着一挑桃子,鲜红夺目得厉害。

“你这是桃子吗!?”王老大横了眼睛走上前问。

“桃子拿玻璃瓶子来换。”

王老大又是一句:

“你这是桃子吗!?”

同时对桃子半鞠了身,要伸手下去。

桃子的主人伸下手来保护桃子,拦住王老大的手——

“拿瓶子来换。”

“拿钱买不行吗?”王老大抬了眼睛,问。但他已经听得背后有人嚷——

“就拿这一个瓶子换。”

一看是张四。张四笑嘻嘻地从王老大的腋下抽出瓶子来:

“喂,就拿这一个瓶子换。”

“真要换,一个瓶子也不够。”

张四早已瞧见了王老大的手心里有十好几个铜子,道:

“王老大,你再给他几个铜子。”

王老大觉得这情景,简直是在自己桃园卖桃子的时候一般模样。

“我把我的铜子都给你行吗?”

“好好,我就给你换。”

卖桃子的收下了王老大的瓶子,张四笑嘻嘻的把王老大的剩余铜子接到手上,一溜烟跑了。

王老大捧了桃子,朝回头的路上走!桃子一连三个,每一个一大片绿叶,王老大小心得不敢抬头了。

“王老大,你这桃子好!”路上的人问。

王老大只是笑。

围拢来四五个孩子,王老大道:

“我替我阿毛买来的。我阿毛病了要桃子。”

“这桃子又吃不得哩。”

王老大的欢喜走脱了不少,然而还是笑——

是的,这桃子吃不得,王老大似乎也知道!但他又低头看了桃子一看,想叫这桃子吃得!

“我拿给我阿毛看一看……”

乒乓!

“哈哈哈,桃子玻璃做的!”

“哈哈哈,玻璃做的桃子!”

孩子们并不都是笑。桃子是一个孩子撞跌了的,他,他的小小的心儿也没有声响的碎了,同王老大双眼对双眼。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将桃园置于刑场附近,给人一种肃杀之感,点明了桃园“孤单”的原因,也为全文奠定悲凉的情感基调。
B.第四段中阿毛的心理描写具有很强的跳跃性,突出了阿毛感情细腻、敏感的特点以及对母亲的深切思念。
C.“王老大一门闩把月光都闩出去了”,第二个“闩”字将可视的月光变得几乎可触可感,显得真实而形象生动。
D.小说按时间顺序展开,从阿毛生病到给尼姑吃桃再到王老大买桃,在平实无奇的叙述中隐藏着深沉的悲悯情怀。
2.与王老大“买桃”相关的情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桃子好吃”,阿毛近乎梦吃之语,成了王老大买桃的缘由,推动情节发展。
B.张四的行为,既与前文呼应,也表现出王老大在现实社会受人欺凌的悲惨处境。
C.小说多次写王老大的“笑”,突出他花了所有钱为阿毛买桃后的满心欢喜之情。
D.小说以玻璃桃子被小孩撞碎结束全篇,具有隐喻意味,留给读者以回味的空间。
3.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桃子”这一意象的丰富意蕴。
4.在论及《桃园》时,曾有“冲淡中有哀愁”的评价,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2023-04-12更新 | 3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