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知识 > 古代文化常识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难度:0.94 引用次数:407 题号:13557127
下列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四书五经”中的“四书”之一。
B.河内,“河”指黄河,黄河流到潼关以后转向东,经今河南省境内,这一段河的北部地区称“河内”,南部地区称“河外”。
C.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商代叫庠,周代称序,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D.也作孝弟。儒家的一种伦理思想。孝:善事父母。悌:善事兄长。
2021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 (0.94)
【推荐1】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文学体裁,又称长短句、诗余。“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B.子,对对方的尊称。衿,衣服的交领。青衿,指代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短歌行》中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来比喻对贤才的渴慕。
C.李清照,号香山居士,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
D.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2021-04-06更新 | 191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 (0.94)
【推荐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山之”。阳,古代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如衡阳、洛阳、济阳等。
B.“长乐王回深父”。深父,王回的字,古人一般在名字之外取一个与名字无关的别名,亦称“表字”。
C.“至和元年”。至和,宋仁宗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用来表示年份)。
D.“临川王某”。王某,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
2019-12-23更新 | 355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 (0.94)
【推荐3】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经》是儒家十三经之一,十三经是由汉朝的五经逐渐发展而来的,最终形成于南宋。
B.家训是家族或家庭对子女教导或训诫的话。我国古代著名的家训有《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
C.家谱是家族记载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书。又称族谱、谱牒、宗谱等。
D.“”“”“”“”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转”“徙”“升”等。“授”“拜”“转”“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2021-02-23更新 | 2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