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常设考点 > 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题型:小阅读-课内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4 题号:14022057
对下面这段文字中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

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A.林冲还想在草料场过一冬,表明林冲屡遭磨难,此时却并无反心,一心只想逆来顺受,以待出头之日。
B.林冲雪夜沽酒不忘带上花枪,说明他对奸人陷害早有防范,时刻准备杀死他们。
C.“将火炭盖了”的细节暗示草料场失火并非林冲自己大意,而在于奸人有意加害。
D.拽门、锁门、带钥匙的细节描写,说明林冲办事精细,小心谨慎。

相似题推荐

小阅读-课内 | 适中 (0.65)
【推荐1】请简要赏析《装在套子里的人》节选句段。

现在,您听一听后来发生的事吧。有个促狭鬼画了一张漫画,画着别里科夫打了雨伞,穿了雨鞋,卷起裤腿,正在走路,臂弯里挽着华连卡;下面缀着一个题名:“恋爱中的anthropos。”您知道,那神态画得像极了。那位画家一定画了不止一夜,因为男子中学和女子中学里的教师们、神学校的教师们、衙门里的官儿,全接到一份。别里科夫也接到一份。这幅漫画弄得他难堪极了。

我们一块儿走出了宿舍;那天是五月一日,礼拜天,学生和教师事先约定在学校里会齐,然后一块儿走到城郊的一个小林子里去。我们动身了,他脸色发青,比乌云还要阴沉。

“天下竟有这么歹毒的坏人!”他说,他的嘴唇发抖了。

2020-09-04更新 | 33次组卷
小阅读-课外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如果猫会数数

秦俑

寒假回家,刚放下碗筷,冬生就到大伯家去看望祖母。

几月不见,老人家自然欢喜得不得了。冬生嘘寒问暖一番,讲起他在奥运会做志愿者的事,眼见祖母身形消瘦,说话都没了力气,便退了出来。

出到外头,大伯叹了口气,说:不中用了,时好时坏的,净讲些胡话。

冬生鼻子一酸,正想说点儿什么,只听到豆子在一边喊:爷爷,小叔,猫咪快生宝宝了。豆子是堂兄春生家的孩子,刚满六岁。

冬日的阳光懒懒地爬到了北墙根。冬生走过去,看到一只黑猫卧在草堆里,身体有些臃肿,一副似睡非睡的模样。

豆子伸手过去,的一声,猫警觉地缩起身子。

外头冷,进屋去。大伯过来拉起豆子,转头对冬生说,回吧,得空多来瞧你奶。

过了几日,冬生娘炖了鸡汤,叫冬生盛一碗端过去。

祖母精神头儿还是不好,喝了几口汤,自顾讲起胡话来:地震了,要地震了……

冬生说:地震都过去大半年了,咱平原地区,哪里会有地震。

地都裂开了,该有多少人遭罪啊……

是老鼠精,老鼠精又出来害人了……

告诉你爹……多囤点儿粮食……

这样子,多半是难得大好了。冬生轻轻地摩挲着祖母的手背,嘴里念叨着没事没事。脑海里回想起小时候夜半惊梦,她也是这般安抚他的。

祖母慢慢地平静下来,屋子外头传来几声清晰的猫叫声。

天该冷了,祖母说,你去将猫窝挪到屋里头。

怕是要下雪了,猫穿着大毛袄子,不怕冷。

想来是怀上崽了,猫崽子怕冷呢。

那我去了。冬生给祖母掖了掖被角,起身出去找豆子挪猫窝。猫似乎并不领情,叫唤着走开了。

又过了几日,祖母被送到医院,过两日又接了回来。一家人都揪着心,掰着指头数日子,生怕她熬不过这个年。

小年那天,大伯传话过来,说老人家怕是不中了。

三伯、冬生爹和冬生先赶过去。一时半刻,春生和春生媳妇赶了回来,二姑一家也相继到了。堂屋里挤满了人,儿孙们依次过来告别,老人家似乎知道自己大限将至,竟比平时清醒许多。

娘,这是你最疼的老憨子(小儿子)。大伯指着冬生爹说。

老人家点了点头。

这是你幺孙冬生,和你最亲近,也最有出息的。

老人家又点了点头……

娘,你还想吃点儿啥?还有啥放心不下的?二姑向前问道。

老人家动动嘴,似乎有话要说。

二姑将耳朵凑过去,听到老人家吐出来三个字——你爹呢,顿时红了眼圈,跪到地上,带着哭腔说:娘呃,你是不是糊涂了?俺爹早没了,都走了四十多年哩!

老人家脸色暗淡下来,一口气始终提着,一时好一时坏的,一时又说想喝水。

冬生忙去倒了一杯半温的水来。

喝了水,老人家突然精神好转,四下看了看,问:怎么没见老四老五?

老幺我就在跟前,咱就四姊妹,哪来的老五?冬生爹哽咽着说。

见娘亲这么问,大伯、二姑、三伯也都抹起泪来。

大伯是家里掌事的,将兄妹几个叫到里屋,一商量,老娘苦了大半辈子,临走还惦记着早逝的男人孩子,可不能叫她走得不舒坦,便叫春生冬生装两个叔伯。

春生和冬生依言过去,大伯说:娘,老四老五回来看你了。

春生和冬生叫了一声,老人家激动起来:一家子总算齐了。顿了顿,又打起精神问,俺娘家没派人来?

二姑忙戳自己儿子后背:娘,这是俺舅家孩子,快叫姑姑。

二姑家的表兄本就机灵,赶紧上前叫了一声姑姑

老人家沉默好一阵,说:你们哄俺,俺娘家人讲的是阜阳话……

二姑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嗒吧嗒吧往下掉,嘴里像是念着词儿:俺苦命的娘呃……那年闹饥荒,你阜阳的家人都没熬过来,还带走了爹爹和俩弟弟……他们可都在下边等着咱呢……

老人家没再说话,眼睛睁着,一行泪顺着眼角直往下淌。大伯后来说:咱娘快三十年没哭过了,这一行眼泪流完,她这辈子的苦才算是受完了。

一家人正伤感,豆子忽然在外头放声大哭。媳妇们忙过去看,原来是家里的猫在北墙根生了崽,生六只死了俩。豆子看到,又是害怕,又是伤心。

大伯母抱起豆子,唬道:快别哭了,再哭,狼把子来背人了。

我不要小猫咪死……它妈妈会难过的……豆子还是哭着,说不出个囫囵话来。

傻孩子,猫又不会数数,怎么知道难过?春生媳妇也过去帮忙哄。

过了好大一会,外头安静下来,屋里传出二姑一声长长的哀号:我的个苦命的娘呃——哭声很快便淹没了这个黄昏。

窗外,那场憋了一冬天的雪,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

(有删节)


本文有多处伏笔和照应,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2022-07-15更新 | 77次组卷
小阅读-课外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望水

蔡楠

舅妈风风火火地跑进了水文站,气喘吁吁地对我说,你大舅的老毛病又犯了,你快去看看吧!我那时正在写水情汇报,就不在意地说,不就是在大桥上望水吗?你让他望去,反正他也快望到头了。舅妈从椅子上一下子把我拉起来,这次不一样,他都爬到桥栏杆上了。

我赶紧随舅妈出了水文站。在枣林庄大桥上,我看到了大舅笔直地立在桥中间的栏杆上,消瘦的身体立成了一株风中芦苇。春天的阳光已经膨胀出干旱的气息,像夏天一样炎热。大舅那一头从年轻就花白的短发,在阳光下放射着炫目的光芒。他一动不动地望着远方,把自己望成了一尊神。桥上桥下站满了看热闹的人。

我知道大舅的犟脾气。白洋淀水势浩大的年代,他辞了公职,从城里回到了老家。大舅说,他喜欢水乡的长堤烟柳,水月桃花;他喜欢淀里的苇绿荷红,鸟飞鱼跃;他还喜欢船上的渔歌互答,炊烟袅袅……大舅就傍水而居,一屋一船一妻,后又有一儿一女一孙。水乡成了大舅的栖息地。水成了大舅的魂儿。

可是后来白洋淀说干就干了。水干了,鱼净了,鸟飞走了,荷花开败了,芦苇干枯成了麦苗。大舅的船就翻扣在了干裂的淀底。许多人都刨了芦苇,种上了玉米大豆和高粱。大舅却立在千里堤上,立在枣林庄大桥上,透过绿油油的庄稼地眺望远方。舅妈看着别人的收成眼馋得不行,整天不停地嘟囔,我看你别叫旺水,干脆叫望水得了!大舅摸摸一头花白的短发,瞪瞪眼说,望水就望水。望水有什么不好?

好是好,可水终究没有望来。大舅不是老天爷,也不是龙王爷,更不能让黄河之水流到白洋淀来,可大舅能在白洋淀挖出水来。他请来了城里的打井队,在自家承包的苇田里挖了一口池塘,用井水养起了鱼。大舅对舅妈说,有水的时候粮食比鱼贵,没水的时候鱼比粮食贵,八月里卖了这一池塘鱼,就够咱儿子上大学的学费了。大舅和舅妈就整天守在鱼塘边,像守护着儿子一样。

一天早上醒来,大舅却看见鱼塘里的鱼都浮了上来,而且还把白花花的肚皮翻给他和舅妈看。大舅很纳闷,心说这鱼也通人性,是不是想上岸和我说说话啊?等他用抄网捞上两条鱼一看,他惊叫一声,一下子就昏了过去。

那是一池白花花的死鱼。

还是舅妈心细,她沿着鱼塘转了一圈儿,发现在靠近一片玉米地的边缘,有一股污黄的水流进了鱼塘。顺流而上,舅妈穿过枯萎的玉米地,走了不远的一段路,就看见了堤坡上冒着黑烟的造纸厂。

大舅一纸诉状把造纸厂告上了法庭。就是在等待判决的日子里,大舅望水的瘾头越来越大了,后来严重到多年不吃不喝,也不说话,不上家,一年四季没日没夜地围着白洋淀转悠。转悠累了,就定定地望着远方。望了西边望东边,望了天上望地下;望得日沉红影无,望得风定绿无波。舅妈就长叹一声,这老头子已经不是人了,他早就丢了魂儿了!

只有我知道大舅的魂儿丢在了哪里。

水利大学毕业以后,我分到了白洋淀枣林庄水文站。我开始一步一步走进我大舅的世界。我发现大舅也不是天天那么面无表情地瞎转悠,只要一提到水,甚至只要阴天下雨,大舅的魂儿就暂时回来了。在大舅丢魂儿的那些年里,白洋淀也时不时有过水,有的是上游水库放的,有的是从外地买来的,但终究没能找回往昔水天一色的浩渺。我把这水文信息在报给上级的同时,也报给大舅一份。大舅听完我的汇报,总是领导一样点点头,眼睛放射出仍然有魂儿的光芒。然后就来到他的船前,刷油漆。大舅刷完船,又刷自己。大舅就成了一个漆人。

直到如今,水没有托起大舅翻扣在淀底的船,大舅也没能再度扯起白帆。他仍然痴迷在望水的境界里。

不过今天,我想我能唤回大舅的魂儿。我挤过看热闹的人群,来到大舅的近前。我把手里的一份红头文件举过头顶,大声喊道,大舅,来水了,来水了,黄河水马上就要引来了!雄安新区建成以后,还要引来长江之水呢!水量入淀高程今年会达到7米呢!

大舅没有回头,却说了话,我知道,那是我望来的天上之水。看,她已经来到我的船前了,我要去开船了!

“咚”的一声,大舅从桥栏杆上跳了下来。桥上那株风中芦苇,又变成了活生生的男人。我知道,大舅的魂儿又回来了。

(选自蔡楠《芦苇花开》,有删改)

文本二

舒晋瑜:小小说篇幅虽短,但是正因其短,很难藏拙。你在创作小小说上,有怎样的追求?蔡楠:我在小小说创作上有比较苛刻的追求。首先,我追求难度。不能仅仅满足于写出来,能发表,我想让小小说有更多的觉悟和广度。其次,我追求锐利。单一的角色、漫画式的、概括式的描述已很难再吸引读者的眼光。小小说不能太光滑,小小说要发出自己独特且尖锐的声音。第三,我追求陡峭。从头写到尾,一二三四五,甲乙丙丁戊,此处到彼处,固然是一种写法,从坦途到悬崖,从未实现、半实现到实现,从结果到原因之一种、两种甚或三种可能……这样会形成一种陡峭的峻拔的惊奇感和震撼力。

舒晋瑜:荷花淀派文学主将韩映山称你是“荷花淀派”新传人。

蔡楠:我的出生地离白洋淀不远,很早便与“荷花淀派”文学结缘。从课堂上学习孙犁先生的《荷花淀》开始,就喜欢上了这位语言的大师。……任何流派、任何艺术都是不断发展变化、不断创新开拓的。就像白洋淀的荷花,在新的土壤、新的水分、新的环境下,会开出姹紫嫣红、新颖别致的颜色来。

(摘编自《师承荷花淀情系“水家乡”——访作家蔡楠》,原载《当代人》2017年06期)


请从文本二蔡楠的创作观中,选择一个角度,谈谈文本一是如何体现其创作主张的。
2021-09-23更新 | 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