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体裁 > 外国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6 题号:1428083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魔术

[日本]芥川龙之介

马蒂拉姆·米斯拉师从一个著名的婆罗门,名叫哈桑·甘的人,学得一套秘诀,年纪轻轻即已成为魔术大师。恰在一个月前,经介绍,我同米斯拉有了交往。至于他变魔术,我却一次都没见过。于是,我事先写信请他献艺,为我演示一下魔术,今晚我急急赶往僻静的米斯拉公寓。

我淋着雨,按响了门牌下的门铃。不一会儿,门开处,一个老婆婆探出头来,是米斯拉的老女仆。

“米斯拉先生在家吗?”

“在,一直在恭候您呢。”老女仆和善可亲。

“晚上好,不胜欢迎。”

米斯拉面孔黝黑,眼睛很大,蓄看一嘴柔软的胡子。他拧了拧桌上煤油灯的灯芯,精神十足地同我寒暄。

我四下里打量着,煤油灯昏暗的光线,照得房间阴沉沉的。这是一间西式房间,正中摆放一张桌子,靠墙有一个大小合用的书架。窗前还有一张茶几,此外,就只有我们坐着的椅子了。茶几和椅子都很陈旧,有一块四边绣着红花的漂亮桌布。

寒暄过后,我开口问道:“供您驱使的那个精灵,好像是叫‘金’吧?那么等会儿我要见的魔术,也是借助‘金’的力量么?”

米斯拉微微地笑了笑,说:“认为有‘金’这类精灵存在,可以说是天方夜谭时代的神话。您如想学,也不难掌握,——你看,手只要这么一比画就行了。

米斯拉举起手,在我眼前比画了两三次,竟然摘起一朵绣在桌布边上的红花。我大吃一惊,仔细端详那朵花,方才那花还是桌布上图案中的一朵。米斯拉将花送到我鼻前,我甚至嗅到一股似麝香之类的浓重气味。这委实太不可思议了。米斯拉微微笑着,信手把花又放回桌布上。花又还原为原先绣成的图案。

“您变魔术的本领,虽说早有所闻,却实在没料到会这么神奇。您方才说,像我这样的人,要学也能学会,该不是戏言吧?”

“当然能学会。无论谁,但唯有一点……”米斯拉话说一半,两眼紧紧盯着我,用一种不同以往的认真口吻说,“唯有一点,有私欲的人是学不了的。想学哈桑·甘的魔术,首先要去除一切欲望,您办得到吗?”

“我想能办到。”我嘴上答应着,可心里总觉得不妥,但立刻又补上一句,“只要您肯传授。”但米斯拉的眼里,流露出怀疑的神色。

“好吧,我来教您。虽说简单易学,但学起来毕竟要花些时间,今晚就请在舍下留宿吧。”

“实在太打扰了。”我因米斯拉肯教我魔术,十分高兴,连连道谢。米斯拉平静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阿婆,阿婆,今晚客人要留宿,请准备一下床铺。”

我心里非常激动。我师从米斯拉学魔术已一月有余。一个秋雨潇潇的夜晚,在银座某俱乐部的一间屋内,我和五六个朋友围坐在火炉前,兴致勃勃地随便闲谈。

我们谈论起打猎、赛马的事,然后,其中一位朋友转向我说:“听说你近来在学魔术,怎么样?今晚给我们当场变个看看,如何?”

“当然可以。”

我把头靠在椅背上,俨然一副魔术大师的派头,“那么,一切拜托了。请来个神奇点的,要那种江湖上变戏法儿的耍不来的。”大家一个个把椅子挪近,催促似地望着我,于是,我不慌不忙地站了起来。“请你们仔细看好。我变魔术,既不弄虚,也不作假。”

说着,我卷起两手的袖口,从炉火里随便捞起一块炽热的炭火,放在手掌上。他们面面相觑,生怕我被火烫伤。

我慢慢把掌心上的炭火在所有人面前挨个展示一番,接着猛地抛向拼花地板,炭火激散开来,变成无数光彩夺目的金币。

“就先献丑来这么两下吧。”我面露得意之色,慢条斯理地坐回椅子上。“这些,全是真的金币吗?”他们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

“看起来,总值二十来万元吧。”

“不管怎么说,你学的这手魔术可真了不起呀。顷刻之间,黑煤就变成金币了。”“这样下去,不上一个星期,你就成为百万富翁啦。”

我依旧靠在椅子上,悠然地口吐烟圈,开口道:“哪儿的话。我这手魔术,一旦利欲熏心,就不灵验了。所以,尽管是金币,诸位既然看过,我就该马上把它抛回原来的火炉里去。”

几个朋友一听便都反对起来:“把这么大一堆钱,还原为煤火,岂不可惜。”但是,我和米斯拉有约在先,非要把金币抛回火炉里不可。

这时,有一位素以狡猾著称的朋友不屑地讪笑起来。“依我之见,不妨用这堆金币做个赌本,咱们来玩把纸牌。要是你赢了,这堆金币随你的便。一旦我们赢了,这堆金币就得乖乖儿地归我们。”

我不肯轻率表示赞同,然而这位朋友愈发连讥带讽,我左右为难,最后只得照朋友的办法,把桌上的金币作为赌本,和他们在牌桌上一争胜负。

不知怎么回事,我那天晚上大赢特赢,令人难以置信。而且,更奇怪的是,开头我并无兴致,渐渐觉得有意思起来,竟玩得着了迷。

他们原打算瓜分那堆金币,才故意安排一场牌局,可如今一个个简直都急得变了脸,不顾一切,也要争个输赢。方才那位诡计多端的朋友嚷道:“来吧,抽一张。我拿全部财产做赌注,倾其所有,同你赌一把。”

刹那间,心中的私欲抬头了。这一把倘若能赢,对方的全部财产,转手便归我所有。如不将魔术借来一用,那苦学魔术还有什么意思!这样一想,我暗中使了一下魔术,说:“好吧。你先请。”

我大叫一声,把抽出的牌,送到脸色发青的对方面前。然而,奇怪的是,牌上的老 K 像是附了魂,抬起戴冠的头,忽然从牌里探出身子,拿着宝剑,彬彬有礼地咧开嘴,露出瘆人的微笑,用一种仿佛耳熟的声音说:“阿婆,阿婆,客人要走啦,不必准备床铺啦。”

猛然间我清醒过来,环视一下四周,发觉自己依旧与米斯拉相对而坐,他沐浴在煤油灯微暗的光亮之下,脸上露着宛如纸牌上老K一样的徽笑。

我终于恍然,所谓一个月之后,只不过是两三分钟内的一场幻梦。我明白,已没有资格学哈桑·甘的魔术了。我羞愧地低下了头。

“要想学我的魔术,首先就要舍弃一切欲望。这点修为,你看来还差着点儿。”米斯拉露出遗憾的目光,胳膊支在四周绣着红花图案的桌布上,平心静气地劝导着我。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冒着雨赶往米斯拉的公寓请他为“我”演示魔术,觉得他变魔术的本领神奇,这些内容表明“我”非常想跟随他学魔术。
B.米斯拉答应教“我”魔术,“我”师从他学会了一些变魔术的本领。后来,“我”为朋友表演魔术,将炽热的炭火变成了金币。
C.“我”的那位素以狡猾著称的朋友提出用炭火变成的那堆金币做赌本,目的是想占有那堆金币。
D.“这一把倘若能赢,对方的全部财产,转手便归我所有……那苦学魔术还有什么意思”,写出了“我”当时的贪婪心理。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描述了米斯拉居住的环境,茶几和椅子都很陈旧,突出了其生活俭朴的形象,与“有私欲的人是学不了的”形成了照应。
B.小说运用伏笔手法,如“有一块四边绣着红花的漂亮桌布”的描写为后文写米斯拉“摘红花”的魔术表演埋下伏笔。
C.“我”从“马上把它抛回原来的火炉里去”到“对方的全部财产,转手便归我所有”的心理变化,侧面反映了社会上拜金思想严重。
D.小说情节设计巧妙,结尾干净利落地交代了事情真相,不仅产生了出人意料的效果,而且进一步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3.小说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我”的形象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请简要概括。
4.有评论说,小说的标题应改为“人性的考验”。你认为有哪些理由呢?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外国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波兰]布鲁诺·舒尔茨

黄色的冬日来了,充满厌烦。雪像一条磨得露出织纹的旧桌布,尽是窟窿,铺在铁锈色的大地上。桌布不够大,有些屋顶没有盖住,这些屋顶就这样屹立在那里,黑色和棕色,木瓦顶和茅草顶,它们像一艘艘方舟,控制着像汪洋大海似的被煤烟熏黑的顶楼。扫烟囱的没法摆脱那些乌鸦,它们在黄昏密密匝匝地呆在教堂附近、长着黑色的没有枯萎的树叶的树枝上,接着扑簌簌地飞到空中,又回到树上去,每一只鸟紧贴在它自己那条树枝的自己的位置上,要等到黎明才一大群、一大群地飞走,像一阵阵煤烟、一片片尘土,起伏不定和奇形怪状,呱呱地叫个不停,叫得一道道霉黄色的亮光发黑。白天寒冷而叫人腻烦,硬邦邦的,像去年的面包。

父亲不出去了。他封起一个个炉子。他在一个个房间的高处专心致志地干一切小修小理的工作。他感到处在靠近漆着天空、树叶和鸟的天花板,可以鸟瞰的地位开心极了。他越来越同实际的事务隔得远了。我母亲对他的情况感到担心和不快,试图引他谈谈事情,谈谈月底该付的账单,这时候,他心不在焉地听着她讲话,迷惘的神情中流露出苦恼。有时候,他为了要跑到房间的一个角落里,把耳朵贴到地板的一条裂缝上去,就做出警告的手势,阻止她讲下去,还举起双手的食指,强调调查的重要性,接着一心一意开始听起来。那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这些古怪的举动的叫人悲伤的根源,可悲的情结正在他的心里成长。

母亲对他没有一点影响,但是他却恭敬地注意着阿德拉。他认为她的一切作用有更深的象征意义。那个年轻女仆用年轻而坚决的姿势把一把长柄刷在地板上推动的时候,父亲简直受不了。阿德拉只要向他摇摇手指头,装出挠痒痒的样子,就能使他吓得惊慌失措,穿过所有的房间,砰砰地关上一扇扇房门,最后直挺挺地倒在最远的房间里的床上,在一阵阵痉挛的大笑中打滚,想象着那种他没法顶住的挠痒。因为这个原因,阿德拉摆布父亲的力量几乎是没有限度的。

那时候,我们第一次注意到父亲对动物的强烈的兴趣。

一切都是从孵鸟蛋开始的。父亲花了许多精力和钱财,从汉堡,或者荷兰,或者非洲的动物研究所进口种种鸟蛋:他用比利时进口的母鸡孵这些蛋。这件事情也把我迷住了。他从一无所有中变出那些瞎眼的、跳动着生命的小不点儿,那些虚弱的肚子只是以接受食物的形式去接受身外的世界,那些眼睛被蒙住的、处在生活表层的生物向亮光爬去。几个礼拜后,那些瞎眼的小东西一下子长大了:一个个房间里充满新住户的欢快的叽叽喳喳的声音和生气勃勃的啾啾声。那些鸟歇在窗帘框上,衣橱顶上;它们在一盏盏吊灯的错综复杂的镀锡枝条和金属漩涡形装饰中间做窝。

在喂食的时候,它们在地板上形成一张五光十色、高低不平的床,一张有生命的地毯:一有陌生人闯进来,地毯就会四分五裂,变成碎片,扑簌簌地飞到空中,最后高高地待在天花板下面。我尤其记得有一只秃鹰,一只巨大的鸟,脖子上没有羽毛,脸上尽是皱纹和疙瘩。它像一个憔悴的苦行者,一个喇嘛,一举一动充满沉着的庄严,在庄严的孤独中沉思。我父亲的长长、厚厚的有圆滚滚的指甲的手,关节强健,同秃鹰的爪子也非常相似。我望着那似睡非睡的秃鹰的时候,总是禁不住产生这样的印象:我同一个木乃伊在一起——我父亲的去掉了水分的、干缩的木乃伊。

我父亲不满足于孵出越来越多的新品种,在顶楼安排起鸟的婚配来,他派出媒人;他把热切的、有吸引力的鸟拴在屋顶上的窟窿和裂口里;不久后,我们家的屋顶,一个巨大的双脊木板瓦屋顶,变成真正的鸟的宿舍,一艘收留各种各样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扁毛生物的诺亚方舟。在这个鸟的天堂被消灭好久以后,这个习惯仍然在鸟的世界中保留着:在春天迁徙的季节,我们的屋顶被一整批、一整批鹤啊、鹈鹕啊、孔雀啊,和各种其他的鸟所包围。然而,经过一个短短的辉煌的时期,整个事业却发生了叫人遗憾的转变。

不久以后,就不得不让父亲搬到顶屋那两间做过贮藏室的房间里去了。有一天,春季大扫除,阿德拉突然出现在父亲的鸟的王国中,她闻到房间里充满着恶臭,就站在门口,扭着双手;地板上,桌子上和椅子上,滴满了一堆堆鸟屎。她毫不犹豫,猛地推开一扇窗,靠着一柄长扫把的帮助,把所有的鸟都搅得活动起来。一个由羽毛和翅膀形成的吓人的云团升起来了,发出一阵阵尖叫:阿德拉却像酒神巴克斯的怒气冲天的女祭司那样,在酒神那根手杖发出的旋风保护下,跳着毁灭的舞蹈。我父亲惊慌失措地摆动两条胳膊,试图同他的那一群扁毛动物一起飞到空中去。那个翅膀形成的云团缓慢地越来越稀疏;直到最后,只有阿德拉同我父亲留在战场上;阿德拉精疲力竭,气喘吁吁;我父亲呢,这会儿显出羞愧的表情,准备接受彻头彻尾的失败。

过了一会儿,我父亲下楼来——一个绝望的人,一个失去了王位和王国的流亡的国王。

(选自浙江文艺出版社《20世纪外国小说读本》,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在母亲说话的时候心不在焉、一脸茫然、心神不宁,并用警告的手势打断,说明他对母亲并不关注。
B.父亲花了许多精力和钱财亲手营造了一个鸟类王国,这种行为是对生活失去方向和逃避现实的体现。
C.女仆阿德拉干预父亲养鸟,甚至摧毁了父亲的鸟类王国,这一形象带有几分神秘性,象征着冷酷强悍的现实世界。
D.“一个绝望的人,一个失去了王位和王国的流亡的国王”写出了父亲的绝望痛苦,也暗示他无法逃离的悲剧命运。
2.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标题“鸟”的含义。
3.小说不仅描述父亲自身的荒诞,还描写了父亲与外在世界关系的荒诞,请简要分析。
2023-05-30更新 | 11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流光似水

加西亚﹒马尔克斯

圣诞节,男孩子们又要求买一艘划艇。

他们的爸爸说:没问题,我们回卡塔吉娜再买。

九岁的托托和七岁的乔尔远比父母想象中来得坚决。他们齐声说:不,我们现在就要。

他们的母亲说:但是,这儿只有淋浴间的水可以划船。

她和丈夫的话都没有错。他们在卡塔吉娜的家有个带海湾船坞的院子,还有一个可容纳两艘大游艇的棚舍。但是,他们在马德里这边是挤在卡斯特拉纳街四十七号的五楼公寓里。可是他俩曾经答应孩子们:如果他们在小学得到全班第一名,就送他们一艘有六分仪和罗盘针的划艇。孩子们做到了,所以到头来父母都无法拒绝。

于是做爸爸的把这些都买来,没跟太太说半句——太太是比他更不愿意还赌债的。那是一艘美丽的铝艇,吃水线有一道金色条纹。

午餐的时候,爸爸宣布:小艇在车库。问题是,没有办法由电梯或者楼梯把它搬上来,车库也腾不出多余的空间了。

可是下一个星期六下午,孩子们请同学来帮忙把小艇搬上楼梯,好不容易才搬到女佣房。

爸爸说:恭喜!现在呢?

男孩子们说:我们只是要把小艇搁在房间里,现在已经放进来了。

星期三,爸爸妈妈照例看电影去了。孩子们成了家里的大王兼主子,他们关上门窗,打破客厅里一盏亮着的电灯灯泡。一股清凉如水的金光开始由破灯泡中流泻出来,他们任由它流到近三尺深。然后,他们开着电灯,拿出划艇,就在屋内的小岛之间随意航行。

这次荒诞的奇航是我在参加一次家居用品诗歌研讨会时,说了几句玩笑话的结果。托托问我为什么一碰开关灯就会亮,我没有多思考。

光就像水,你一扭开龙头,它就出来了。我说。

于是他们每星期三晚上都行船,学习使用六分仪和罗盘针。等他们的父母看完电影回家,总发现他们在干干的地上睡得像天使。几个月后,他们渴望走更远,就要求全套的潜水装,包括面具、鳍状肢、氧气筒和压缩空气枪。

他们的父亲说:你们把一艘不能用的划艇放在女佣房间已经够糟了,现在你们还要潜水装备,岂不更糟糕?

如果我们第一学期赢得金栀子花奖呢?乔尔说。

他们的母亲惶然说:不,已经够了。

他们的父亲责备她太强硬。

她说:这两个孩子该尽本分的时候,连根钉子都赢不到。可是为了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什么奖都拿得到,连老师的职位都能抢到手。

最后,父母既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可是到了七月,托托和乔尔各获得一个金栀子花奖,且获得校长公开表扬。那天下午,他们没有再开口,就在卧室里发现两套未拆封的潜水用具。

下一个星期三,当他们的父母在电影院观赏《巴黎最后的探戈》的时候,孩子们把公寓注满了金光,房间里像有温驯的鲨鱼在床铺等家具底下潜游,从光流底部可以打捞出不少几年来迷失在黑暗里的东西。

在年终颁奖大会上,两兄弟被赞誉为全校典范,获得杰出奖。这次他们用不着开口,父母主动问他们要什么。他们非常讲理,只要求在家开个宴会招待同班同学。

他们的爸爸和妈妈单独在一起的时候,满面春风。

这证明他们成熟了。他们的爸爸说。

再下一个星期三,当他们的父母正在观赏《阿尔及尔战役》时,卡斯特拉纳街的行人都看见一道光瀑从一幢树影掩映的老建筑里流泻下来,溢出阳台,一股一股沿着房屋正面倾泻而下,金色洪流急奔大道,一路照亮了市区,直亮到瓜达拉巴。

救火队面对这个紧急状况,撞开五楼的门,发现公寓里满是金光,一直淹到天花板。豹皮沙发和安乐椅在吧台流出的酒瓶和大钢琴间高高低低漂浮着,钢琴上的马尼拉罩巾时起时落,像一条金黄色的软骨鱼,不停地扇动。家居用品诗意盎然,好像长了翅膀,在厨房的上空飞翔。孩子们跳舞用的军乐队乐器,在母亲水族箱里游出来的彩色鱼儿间漂来漂去,那些鱼是浩瀚的金光沼泽里唯一活生生而且快快乐乐的动物。每个人的牙刷、妈妈的面霜及备用假牙都浮在浴室里,从主卧室流出来的电视机则侧浮着,还在播午夜电影的最后一段情节。

大厅那一头,托托戴着潜水面具和仅够抵达港口的氧气,坐在船尾,随浪潮摆动,手握紧双桨,正在找灯塔;乔尔浮在船头,还在用六分仪寻找北极星;满屋子漂浮的是他们的三十七个同学,有的正在窥视天竺葵盆栽,有的正在唱改了歌词来嘲弄校长的校歌,有的正从爸爸的酒瓶偷喝一杯白兰地酒……就这样化为永恒。

他们同时扭开太多灯,公寓里泛滥成灾,医院传教士圣茱丽安纪念小学的整整两个班学生,最终淹死在卡斯特拉街四十七号五楼——在西班牙的马德里,一个夏天像火烧、冬天冷如冰、没有海洋也没有河流、居民永远学不会光海航行术的遥远城市。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诞节,男孩子们又要求买一艘划艇”中,“又”表现孩子们愿望的强烈和执着的性格特点。
B.妈妈说“这两个孩子该尽本分的时候,连根钉子都赢不到”,这表现了父母希望孩子符合世俗标准。
C.小说中托托和乔尔兄弟俩天真顽皮,富有想象力,乐于钻研,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
D.面对孩子们种种要求,父母无力实现,只好设置各种条件,父母的无奈表现了这个家庭的贫穷和窘迫。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在开头用“男孩子们”“他们的爸爸”等称谓,确定了全文的叙事角度,即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叙事。
B.小说多处以细节传神,如通过对兄弟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细腻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在特征。
C.小说以时间为线索展开故事,写男孩子们的父母每星期三都去看电影,推动情节发展,也为故事的结局埋下伏笔。
D.“星期三”在情节中的重复轮回,形成一个循环的叙事结构,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感,使故事情节富有戏剧色彩。
3.马尔克斯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曾宣称:“在我的小说里,没有一个字不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请结合这句话,从“魔幻”与“现实”的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4.在小说的结局中孩子们在光海航行中发生意外事故而“最终淹死”,作者却把孩子们“淹死”的情态描写成探险嬉戏的画面,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2023-12-06更新 | 28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魔盒

【英】大卫•洛契佛特

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一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

这每一下钟声仿佛都在提醒我:我是初次远离家乡。这一年,我刚从爱尔兰的克尔克兰来伦敦碰运气。眼下,一阵乡愁流遍了我全身——这是一种被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伤心的感觉。

这是我一生中最沮丧的时刻。接着突然响起敲门声。

来人是女房东贝格斯太太。刚才她带我上楼看房时,我们只是匆匆见过一面。她身材纤细,银丝满头;我开门时她举目望了望我,又冲没有灯光的房间扫了一眼。

就坐在这样一片漆黑中,是吗?我这才想起,我居然懒得开灯。瞧,还套着那件沉甸甸的外衣!她带着母亲般的慈爱拉了拉我的衣袖,一边嗔怪着,你就下楼来喝杯热茶吧。噢,我看你是喜欢喝茶的。

贝格斯太太的客厅活像狄更斯笔下的某一场景。墙上贴满了褪色的爱尔兰风景画和昏暗的家庭人像照片。屋子里挤满了又大又讲究的家具,在这重重包围中,贝格斯太太简直就像一个银发天使。我一直在倾听着你……她一边准备茶具一边说,可是听不到一丝动静。你进屋时我注意到了你手提箱上的标签。我这一辈子都在接待旅客。我看你的心境不佳。

当我坐下和这位旅客的贴心人交谈时,我的忧郁感渐渐被她那不断地殷勤献上的热茶驱散了。

随后,我告诉贝格斯太太我必须告辞了。然而她却坚持临走前给我看一样东西。她在桌上放了一只模样破旧的纸板盒——有鞋盒一半那么大小,显然十分年迈了,还用磨损的麻绳捆着。这就是我最宝贵的财产了,她一边向我解释,一边几乎是带有敬意地抚摸着盒子,对我来说,它比皇冠上的钻石更为宝贵。真的!

我估计,这破盒里也许装有什么珍贵的纪念品。是的,连我自己的手提箱里也藏有几件小玩意——它们是感情上的无价之宝。

这盒子是我亲爱的母亲赠给我的,她告诉我,那是在1912年的某个早上,那天我第一次离家。妈妈嘱咐我要永远珍惜它——对我来说,它比什么都珍贵。

“1912年!那是四十年前——这比我年龄的两倍还长!那个时代的事件倏地掠过我的脑海:冰海沉船百人号,南极探险的苏格兰人,依稀可辨的一次大战的炮声……

这盒子已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了。贝格斯太太继续说:“1917年凯撒的空袭,后来德国法西斯的轰炸……我都把它随身带到防空洞里。房屋损失了我并不在乎……我就怕失去这盒子。

我感到十分好奇,贝格斯太太仍然津津乐道地说:此外,我从来没有揭开过盖子。她的目光越过镜片好笑地打量着我:您能猜出里面有什么吗?

我困惑地摇了摇头。无疑,她最珍惜的财产当然是非凡之物。她忙着又给我倒了点热气腾腾的茶,接着端坐在安乐椅上,默默地注视着我……似乎在思索着如何选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然而,她的回答却简单得令人吃惊……什么也没有,她说,这里头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

一个空盒!天哪,究竟为啥将这么一个玩意当做宝贝珍藏,而且珍藏达40年之久呢?我隐隐约约地怀疑起来,这位仁慈的老太太是否稍稍有点性格古怪?

一定感到奇怪,是吧?贝格斯太太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这么一个似乎是无用的东西。不错,这里头的确是空的。

这时我朗声大笑了起来——我不想再将此事刨根究底地追问个水落石出。

没错,是空的。她认真地说,“40年前,我妈将这盒子合上捆紧,同时也将世上最甜蜜的地方——家的声响、家的气味和家的场景统统关在里头了。自此以后,我一直没将盒子打开过。我觉得这里头仍然充满了这些无价之宝呢。

这是一只装满了天伦之乐的盒子!和所有纪念品相比较,它无疑既独特又不朽——相片早已褪色,鲜花也早已化作尘土,只有家,却依然如自己的手指那么亲近!

贝格斯太太现在不再盯着我了,她注视着这陈旧的包裹,指头轻抚盒盖,陷入沉思之中。

又过了一会儿——还是在那晚,我又一次眺望着伦敦城。灯火在神奇地闪烁着,这地方似乎变得亲切得多了。我心中的忧郁大多已经消失。我苦笑着想到:这是被贝格斯太太那滚烫的茶冲跑的。此外,我心中又升腾起一个更深刻的思想——我明白了,每个人离家时总会留下一点属于他的风味;同时,就像贝格斯太太那样,永远随身带着一点老家的气息,这也是完全办得到的。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二段用“钟声”引出主人公初次远离家乡的不安与忧愁。这种沉重的沮丧情绪贯穿全文,无法排遣。
B.通过贝格斯太太的客厅中“昏暗的家庭人像照片”,可以看出这里的老旧与破败,“重重包围”则凸显了空间的逼仄与压抑。
C.得知魔盒是空的,主人公“朗声大笑”,并不愿意再追问,是因为他察觉贝格斯太太性格古怪而对这个结果早有预料。
D.当“我”了解了魔盒的故事后,再次眺望伦敦城,感觉灯光神奇、他乡可亲,这是因为“我”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文笔细腻,构思精巧。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使得心理活动描写真切自然,增强了故事的可信度和抒情性。
B.小说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在贝格斯太太与“我”的交谈过程中,可以看出她的淳朴善良和对亲情的珍视。
C.作者善于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用“冲没有灯光的房间扫了一眼”的动作细节,突出了贝格斯太太的谨慎和警惕。
D.小说的结尾让人回味无穷,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无论未来的人生征途怎样,主人公都会带着自己的魔盒欣然前往。
3.小说以“魔盒”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请简要分析小说第一段的环境描写的作用。
2023-06-28更新 | 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