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常设考点 > 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607 题号:1438210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字碑

王平中

张总来到安岳连云山,仰着头从峡谷底向山顶张望,慢慢地将脸仰成平面,载着的帽子忽地掉在了地上,才看到一条线似的天空。张总的心冷了半截,在这个地方投资,又没公路,要想在此发展难呀。

陪同的安岳老区建设促进会郭会长见状,不再提投资之事,对张总微微一笑说,我们这儿有座神仙坟,很值得一看。

神仙坟?不外乎唬唬外人吧,有什么好看的?张总摇了摇头。

这座坟不是唬人的,里面埋着一位红军战士。

埋着一位红军战士?张总一下子肃然了。

19357月,中央红军长征来到四川,一位红军战士受伤后与部队走散了,来到安岳,被当地村民藏在地窖里。后来民团探到了消息,将村民赶到村口。村民不愿交出红军战士。民团团长咆哮说如不交出红军战士,就要烧光村子、杀光村民……就在这危急之时,那位红军战士从地窖里走了出来,面对凶恶的民团,毫不畏惧,对乡亲们说,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为穷苦人打天下的。就是我死了,也会护佑你们……

张总眼里充满敬意。

民团枪杀那位红军战士后,不准村民们掩盖尸体。是夜,电闪雷鸣,狂风暴雨。第二天,人们看到一堆沙丘将红军战士掩埋了。村里人都说,是暴雨从山上冲下的泥沙自然将红军战士掩埋的。

应该是村里人趁着暴雨将那位红军战士掩埋的吧?张总问道。

反正没有人承认。即使是,也不会有人承认的。后来,这里发生了一件奇事。郭会长看着张总久久不语。

什么奇事?张总按捺不住了。

不久,一位村民说,他多日咳嗽不止,迷糊中有位仙人立于床前,对他说,村外的沙丘上有艾蒿,开水泡后饮之即愈。翌日,此人来到掩埋红军战士的沙丘旁,果然看到沙丘上有一株艾蒿,遂掐尖摘叶,回家泡水饮之,果真病愈。这个村民还说,仙人说这座坟是天葬的,如果谁毁了,必遭天谴,灭门绝后。那时人们对神灵是敬畏的。团丁听了,自然不敢毁坟。这座坟因此得到保存。

这是村民为保护红军战士坟墓故意编撰的故事吧?张总说。

也许是吧。后来,村里人受伤了,或发烧了,或家中有蚊虫了,将坟上的艾蒿割回去捣烂敷之,或煎水服之,或炆火熏之,那些人受伤好了,烧退了,家中蚊虫灭了。村里人都说那是红军战士在护佑他们。于是他们将此蚊称为神仙坟,并在坟前立碑,因不知道红军战士姓名,碑上没有刻字,对外称为无字碑,暗地叫红军碑

即使知道红军战士名字,也不敢刻他姓名的吧?张总说。

是的。后来,村里人每到红军战士的祭日,都要到坟前祭拜。

张总闻言,眼里亮光闪闪,激动地对郭会长说,我们也去祭拜祭拜吧。

张总一行来到峡谷口,果然看到一坟丘,其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艾蒿,微风吹过,艾蒿弯腰点头,似对他们到来的欢迎。张总顿时盈满泪水,对着坟墓和石碑,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双手合十,恭恭敬敬作了三个揖。

张总从坟前站起来,对郭会长说,这两天我在附近走了走,看到这里群众还不富裕,特别是上山下山全靠步行,制约了产业发展。我回去后,立即安排,先修建从峡谷到山顶的盘山公路,再组织村民栽种艾蒿。

种植艾蒿?郭会长有些不解。

其实艾蒿清热解毒,是一种中药材。我这次来很受启发,发展这个产业,既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也是群众意愿,更是继承先烈遗志吧?

郭会长闻言,紧紧握着张总的手说,我代表老区人民感谢你。

说感谢的应该是我!张总说,你知道吗?我爷爷也是一位红军战士,长征时牺牲了,至今还没有找着尺骨。这次看到老区人民为无名红军战士修坟树碑,虽然是无字碑,但他们年年去祭拜,相信牺牲的烈士都能含笑九泉了,因为这些烈士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选自2021514日《资阳日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仰着头从峡谷底向山顶张望”“才看到一条线似的天空”“心冷了半截”等细节,暗示了安岳老区的闭塞、贫穷和落后。
B.当地村民把红军战士藏在地窖里,宁死也不愿交出红军战士;危急之时,红军战士走出地窖保护百姓,表现出浓浓的军民鱼水情。
C.村民相信梦中仙人的话,采坟上艾蒿治病,病好了都说是红军战士在护佑他们,这些都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迷信。
D.“盈满泪水,对着坟墓和石碑,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双手合十,恭恭敬敬作了三个揖”表明了张总内心的感动和敬佩之情。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插叙“神仙坟”的由来时,用语言、外貌、动作、环境描写烘托出一位具有悲剧色彩的英雄人物形象。
B.小说的情节主要通过人物对话展开,将历史和现实、虚幻和真实串联起来,行文自由灵活又跌宕起伏。
C.张总的心理和神情多次变化,构成小说的线索,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使人物的形象真实而立体。
D.小说结尾写到张总的爷爷也是一位牺牲了的红军战士,不仅照应前文“张总一下子肃然了”,同时也升华了主旨。
3.红军战士牺牲后,“这里发生了一件奇事”,请结合全文分析小说插叙这件“奇事”的作用。
4.小说的标题“无字碑”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归

王生文

工龄满四十年后,张郎中渐渐患上了职业倦怠症。想想也是,从十八岁跟老师学习诊脉起,天天替病人把脉,左右手的三个指头都把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走在大街上,随眼一望,熙来攘往的人流里,总有三五个人向他问好,不用说那都是让自己把过脉的人。他粗略算了下,这四十余年里,他至少替人把了两百万次脉,能不倦怠吗?

要说这种倦怠,也是比出来的。小区里几个来往密切的要么退休了,要么办了内退,只要天气好,他们就相约骑自行车去郊外的水库里钓鱼。张郎中原本并不喜欢钓鱼,可老哥们儿那么热衷,又加上几次在小区相遇,哥们儿几个争相送他几条活蹦乱跳的优质鱼,张郎中就有些心动了。心动支配行动,不几日,张郎中便在一位好友的推介下,买回了一根价值不菲的鱼竿,只等一退下来便加入他们的行列。

就在张郎中憧憬退休生活的时候,院长找他谈话了。院长说,中医越老越是宝贵人才,夸他三个指头胜过B超准过化验,甚至盛赞他医德高尚,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实话也好,奉承话也好,落到实处就是不仅要留张郎中继续坐诊,还让他带几个刚刚招聘来的研究生。谁知,院长话刚说完,张郎中连连摇头,丝毫不给院长进一步做工作的余地。

退休前的一天,院长挂了个号,等门诊室里就剩下张郎中一人时,径直走进去,坐下,也不闲话,直接撸起袖子把手腕往桌上一放,说:“趁你还在医院上班,今天好好给我把一次脉。”

“院长不管什么时候需要我把脉,一个电话,我随叫随到。”张郎中忙不迭地张罗着替院长把脉。

“不。”院长接上话说,“你一旦脱下我们中医院的白大褂,我就是病入膏肓,也不会找你。”

张郎中自然明白院长是在生他气,但他去意已决,也就不再说什么,伸出三个指头开始替院长把脉。

把完脉,看过舌苔,张郎中说:“院长,您是阴虚火旺,我给您开几服药吧?”

院长摇了摇头说:“我这病你能治,但不需要吃药。

张郎中望着院长,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院长也望着张郎中,这才道出心里话:“那几个研究生光有理论水平,把脉还没入门,你要是不带他们一程,我这阴虚火旺恐怕吃再多的药也没有用……”

张郎中没有勇气再望着院长,将脸朝向窗外。院长见状,知道张郎中是铁了心要退休,再强留只会让彼此尴尬,便收回手臂,怅然若失地走了出去……

就这样,张郎中如愿办了退休手续,身如脱笼之鸟,将钓竿一拿,天天随老哥们儿一起去水库垂钓。

郊外的水库,山清水秀,天光云影,张郎中置身其间,觉得五脏六腑都被洗了一次,好不惬意,他分明已不再是一个郎中,而是寄情于山水的一位钓翁。

一日晚归,不想被一位老患者在小区门口截住了。老患者见了他像见了救星一样说:“张郎中,我可等到您了,您给我看看,我吃了二十多服中药,怎么一点儿效果也没有?边说边掏出一张处方笺给他。张郎中接过来看了看,示意患者随他在路边的一条石凳上坐下来,然后替他把了一会儿脉,又看了一下舌苔。做完这些后,张郎中眉头紧锁,看来院长对他说过的话并不夸张,他只好将患者带到家中,给他重新开了一张处方,并交代了一些事项。

打这之后,张郎中钓鱼的激情直线下降,后来干脆不去了,赖在家里这里寻寻那里觅觅,连几本蒙着灰尘的线装药学书都翻了出来,扔得床头茶几上到处是书。爱洁净的老伴一边数落他,一边把他翻出的书又收归原处。可没过多久,他又把当年老师送他的《图解中医脉诊入门》《中医诊断基础学》等书和自己早年把脉坐诊的日记翻了出来。

一天深夜,老伴被说梦话的张郎中用脚蹬醒了,她一骨碌坐起来,只见张郎中正在说梦话:“你这是阴虚火旺……需要吃当归、川芎、黄芪……”

老伴揭开被子一看,原来张郎中右手在跟左手把脉。老伴笑了,将他推醒说:“你这病我能治……”

张郎中睁开眼,吃惊不小:“我的病你能治?你会把脉?”

老伴努了努嘴,示意张郎中看他的手,张郎中低头一看,忙将右手指从左腕上移开,苦笑着问老伴:“你说说我这病怎么治?”

“只要一味药,当归。”

张郎中若有所悟地望着老伴。

“我昨天已经打过电话,院长说今天一早他开车来接你回医院……”

“当真?”

“要不我能治你的病?”

“真是知我者老伴也。”张郎中喜出望外,说着就要披衣下床,老伴一把夺过衣服,嗔怪道:“才三点,你给我睡觉。”

张郎中求老伴把衣服给他:“还睡什么睡?是我辜负了院长,我得去负荆请罪……”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交代张郎中因为经常拿自己和小区里交往密切的几个老伙计比,造成心理失衡,从而患上了较严重的职业倦怠症。
B.文章第三自然段院长夸张郎中三个指头胜过B超准过化验,并盛赞他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目的是想挽留张郎中。
C.文章划线部分院长对张郎中掏心掏肺的一席话表明,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光有理论没有实践经验是行不通的。
D.本篇小说结构清晰,情节具有一定波折,作者采用生活化的语言,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读来流畅自然,如话家常。
2.文中的“张郎中”是一个具有真性情的大写的人,作者是如何塑造“张郎中这个形象的?请结合文意具体分析。
3.小说以“当归”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2021-04-28更新 | 11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小题。

水缸里的文学

苏童

①我始终认为,我的文学梦,最初是从一口水缸里萌芽的。

②我幼年时期自来水还没有普及,一条街道上的居民共用一个水龙头,因为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储水的水缸,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像一个冰凉的大肚子巨人,也像一个傲慢的家庭成员。记得去水站挑水的大多是我的两个姐姐,她们用两只白铁皮水桶接满水,歪着肩膀把水挑回家,哗哗地倒入缸中,我自然是袖手旁观,看见水缸里的水转眼之间涨起来,清水吞没了褐色的缸壁,我便有一种莫名的亢奋。现在回忆起来,亢奋是因为我有秘密,秘密的核心事关水缸深处的一个河蚌。

③请原谅我向大人们重复一遍这个过于天真的故事,故事说一个贫穷而善良的青年在河边捡到一只被人丢弃的河蚌,他怜惜地把它带回家,养在唯一的水缸里。按照童话的讲述规则,那河蚌自然不是一只普通的河蚌,蚌里住着人,是一个仙女!也许是报知遇之恩,仙女每天在青年外出劳作的时候从水缸里跳出来,变成一个能干的女子,给青年做好了饭菜放在桌上,然后回到水缸钻进蚌里去。而那贫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青年,从此丰衣足食,在莫名其妙中摆脱了贫困。

④我现在还羞于分析,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了那么多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为什么独独对那个蚌壳里的仙女的故事那么钟情?如果不是天性中有好逸恶劳的基因,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馅饼的庸众心理。我至今还在怀念打开水缸盖的那些瞬间,缸盖揭开的时候,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我盼望看见河蚌在缸底打开,那个仙女从蚌壳里钻出来,一开始像一颗珍珠那么大,在水缸里上升,上升,渐渐变大,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然后是一个动人而实惠的细节,那仙女直奔我家的八仙桌,简单清扫一下,她开始往来于桌子和水缸之间,从水里搬出一盘盘美味佳肴,一盘鸡,一盘鸭,一盘炒猪肝,还有一大碗酱汁四溢香喷喷的红烧肉!(仙女的菜肴中没有鱼,因为我从小就不爱吃鱼。)

⑤很显然,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这样的阅读一方面充满诗意,另一方面充满空虚,无论是对诗意还是空虚,都要用时间去体会。我从来没有在我家的水缸里看见童话的再现,去别人家揭别人家的水缸也一样,除了水,都没有蚌壳,更不见仙女。偶尔地我母亲从市场上买回河蚌,准备烧豆腐,我却对河蚌的归宿另有想法,我总是觉得应该把河蚌放到水缸里试验一下,我试过一次,由于河蚌在水里散发的腥味影响水质,试验很快被发现,家里人把河蚌从缸底捞出来扔了,说,水缸里怎么养河蚌?你看看,辛辛苦苦挑来的水,不能喝了,你这孩子,聪明面孔笨肚肠!

⑥我同年时仅有的科学幻想都局限于各种飞行器,我渴望阅读,但是身边没有多少适合少年儿童的书,我想吃得好穿得光鲜,但我的家庭只能提供给我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这样的先天不足是我童年生活的基本写照,今天反过来看,恰好也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我们格外好奇。我们家家都有水缸,一只水缸足以让一个孩子的梦想在其中畅游,像一条鱼。孩子眼里的世界与孩子身体一样有待发育,现实是未知的,如同未来一样,刺激想象,刺激智力,我感激那只水缸对我的刺激。

⑦我一直相信,所有成人一本正经的艺术创作与童年生活的好奇心可能是互动的。对于普通的成年人来说,好奇心是广袤天空中可有可无的一片云彩,这云彩有时灿烂明亮,有时阴郁发黑,有时则碎若游丝,残存在成年人身上所有的好奇心都变得功利而深奥,有的直接发展为知识和技术。对人事纠缠的好奇心导致了历史哲学等等人文科学,对物的无限好奇导致了无数科学学科和科技发明。而所谓的作家,他们的好奇心都化为了有用或无用的文字,被淘汰,或者被挽留。这是一个与现代文明若即若离的族群,他们阅读,多半是出于对别人的好奇,他们创作,多半是出于对自己的好奇。在好奇心方面,他们扮演的角色最幸运也最蹊跷,似乎同时拥有幸运和不幸,他们的好奇心包罗万象,因为没有使用价值和具体方向而略显模糊,凭借一颗模糊的好奇心,却要对现实世界做出最锋利的解剖和说明,因此这职业有时让我觉得是宿命,是挑战,更是一个奇迹。

⑧一个奇迹般的职业是需要奇迹支撑的,我童年时期对奇迹的向往都维系在一只水缸上了,时光流逝,带走了水缸,也带走了一部分奇迹。我从不喜欢过度美化童年的生活,也不愿意坐在回忆的大树上卖弄泛滥的情感,但我绝不忍心抛弃童年时代那水缸的记忆。这么多年来,我其实一直在写作生活中重复那个揭开水缸的动作,谁知道这是等待的动作还是追求的动作呢?从一只水缸看不见人生,却可以看见那只河蚌,从河蚌里看不见钻出蚌壳的仙女,却可以看见奇迹的光芒。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②段把水缸比作“傲慢的家庭成员”,形象地写出了在孩子眼里水缸是家里一个了不起的重要角色。
B.文章第⑤段中“聪明面孔笨肚肠”写出了大人对“我”行为的嗔怪,反映了成人对孩子纯真心理的不理解。
C.第⑦段承接上文,从对童年生活和梦想的感悟转向对成人好奇心的议论,最后揭示了好奇心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D.作者很怀念过去一无所有的生活,因为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只有这样的生活才能刺激想象。
2.第④段对河蚌仙女梦想的描述与第③段的童话故事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
2020-12-01更新 | 8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钓台的春昼

郁达夫

①因为近在咫尺,以为什么时候要去就可以去,我们对于本乡本土的名区胜景,反而往往没有机会去玩,或不容易下一个决心去玩的。正唯其是如此,我对于富春江上的严陵,二十年来,心里虽每在记着,但脚却没有向这一方面走过。一九三一,岁在辛未,暮春三月,春服未成,而中央党帝,似乎又想玩一个秦始皇所玩过的把戏了,我接到了警告,就仓皇离去了寓居。先在江浙附近的穷乡里,游息了几天,偶尔看见了一家扫墓的行舟,乡愁一动,就定下了归计。绕了一个大弯,赶到故乡,却正好还在清明寒食的节前。和家人等去上了几处坟,与许久不曾见过面的亲戚朋友,来往热闹了几天,一种乡居的倦息,忽而袭上心来了,于是乎我就决心上钓台访一访严子陵的幽居。

②我去的那一天,记得是阴晴欲雨的养花天,船到桐庐,已经是灯火微明的黄昏时候了,不得已就只得在一家旅馆借了一宵宿。

③第二日清晨,叫茶房去雇了船,便上钓台去。过了桐庐,江心狭窄,浅滩果然多起来了。两岸全是青青的山,中间是一条清浅的水,我在船头上指东话西地问着船家,这是什么山,那是什么港,惊叹了半天,称颂了半天,人也觉得倦了,不晓得什么时候,身子却走上了一家水边的酒楼,在和数年不见的几位已经做了党官的朋友高谈阔论。谈论之余,还背诵了一首两三年前曾在同一情形之下做成的歪诗。

不是尊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

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

④直到盛筵将散,我酒也不想再喝了,和几位朋友闹得心里各自难堪,正在这关头,船家却大声的叫了起来说:“先生,罗芷过了,钓台就在前面,你醒醒罢,好上山去烧饭吃去。”

⑤擦擦眼睛,抬起头来一看,四面的水光山色又忽而变了样子了。清清的一条浅水,比前又窄了几分,四围的山包得格外得紧了,仿佛是前无去路的样子,并且山容峻削,看去觉得格外的瘦格外的高。向天上地下四围看看,只寂寂的看不见一个人类。双桨的摇响,到此似乎也不敢放肆了,钩的一声过后,要好半天才来一个幽幽的回响,静,静,静,身边水上,山下岩头,只沉浸着太古的静,死灭的静,山峡里连飞鸟的影子也看不见半只。前面的所谓钓台山上,只看得见两大个石垒,一间歪斜的亭子,许多纵横芜杂的草木。山腰里的那座祠堂,也只露着些废垣残瓦,屋上面连炊烟都没有一丝半缕,像是好久好久没有人住了的样子。并且天气又来得阴森,早晨曾经露过脸的太阳,这时候早已深藏在云堆里了,余下来的只是时有时无从侧面吹来的阴飕飕的半箭儿山风。船靠了山脚,跟着前面背着酒菜鱼米的船夫走上严先生祠堂的时候,我心里真有点害怕,怕在这荒山里要遇见一个干枯苍老得同丝瓜筋似的严先生的鬼魂。

⑥在祠堂西院的客厅里坐定,我的心跳也渐渐儿的镇静下去了,便和船家就从断碑乱石中间爬上了钓台。东西两石垒,高各有二三百尺,离江面约两里来远,东西台相去只有一二百步,但其间却夹着一条深谷。立在东台,可以看得出罗芷的人家,回头展望来路,风景似乎散漫一点,而一上谢氏的西台,向西望去,则幽谷里的清景,却绝对的不像是在人间了。我虽则没有到过瑞士,但到了西台,朝西一看,立时就想起了曾在照片上看见过的威廉退儿的祠堂。这四山的幽静,这江水的青蓝,简直同在画片上的珂罗版色彩,一色也没有两样,所不同的就是在这儿的变化更多一点,周围的环境更芜杂不整齐一点而已,但这却是好处,这正是足以代表东方民族性的颓废荒凉的美。

⑦从钓台下来,回到严先生的祠堂,手拿着以火柴柄制成的牙签,走到东面供着严先生神像的龛前,向四面的破壁上一看,翠墨淋漓,题在那里的,竟多是些俗而不雅的过路高官的手笔。最后到了南面的一块白墙头上,在离屋檐不远的一角高处,却看到了我们的一位新近去世的同乡夏灵峰先生的四句似邵尧夫而又略带感慨的诗句。夏灵峰先生虽则只知崇古,不善处今,但是五十年来,像他那样的顽固自尊的亡清遗老,也的确是没有第二个人。比较起现在的那些官迷的南满尚书和东洋宦婢来,他的经术言行,姑且不必去论它,就是以骨头来称称,我想也要比什么罗三郎郑太郎辈,重到好几百倍。慕贤的心一动,熏人臭技自然是难熬了,堆起了几张桌椅,借得了一支破笔,我也向高墙上在夏灵峰先生的脚后放上了一个陈屁,就是在船舱的梦里,也曾微吟过的那一首歪诗。

⑧走回西院,静坐着喝了两碗清茶。在这四大无声,只听见我自己的啾啾喝水的舌音冲击到那座破院的败壁上去的寂静中间,同惊雷似地一响,同时在门外面歇着的船家,也走进了院门,高声的对我说:“先生,我们回去罢。”

(选自《郁达夫全集》,有删改)

[注]本文创作于一九三二年。一九三O年,国民党进行文化“围剿”,鲁迅、郁达夫等人被浙江省党部发出通缉的命令追捕,为躲避追捕,郁达夫来到故乡富阳。本文记述郁达夫一九三一年暮春,自富阳溯江而上,经桐庐游览严子陵钓台等地的一次旅行。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以游踪为线索,写富春江沿途的山光水色,作者善于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把山水与历史化为一炉,景中含情,情融于景。
B.第③④段中,作者记叙在游玩途中与友人共同饮酒吟诗的情景,即渲染了悠闲自在的意境,又巧妙表达了当时复杂的心情,诗文并茂,和谐一体。
C.作者登临的钓台,有东西两垒,虽相去不远,却有深谷相隔,两台的景色也颇为不同,一处散漫,一处清幽。虽显芜杂,却恰能呈现出颓废荒凉的美。
D.在严子陵祠前对夏先生的评论,实际上也是郁达夫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以自己崇尚清流来抨击时政的昏暗。
2.作者决心上钓台访一访严子陵的幽居的原因有哪些?请联系全文,谈谈作者写这些原因有什么作用。
3.在第⑤⑥段中,作者详细描绘了钓台的山水,请说说钓台的山水景物有何特色,并请简要分析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呈现这一特色的。
2019-12-30更新 | 8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