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外国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84 题号:148167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法]埃里克-埃马纽埃尔•施米特

那是1945年年初,我们没有任何战场上的消息,也不知道美国人登陆后是否继续推进,不知道苏联人是朝我们挺进还是撤回。我们被困在漫天大雪中,忍受着没有尽头的冬天。

我的衰弱可以从自己身上体会到,也可以从与我同时到达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彼得身上看到。这个既高大又壮实的男孩现在变得老鼠般四肢纤瘦、面色灰白、轮廓僵硬、眼窝凹陷。他就是我的镜子。寒潮、狂风、雨雪侵入骨髓。

尽管工厂还在运转,但我们感觉任务量有所减少,节奏有所放缓。

一天早上,我们被要求留在集中营。我们还残存的那点理智立刻警觉起来:要对我们动手了吗?

在惊恐不安中度过一天后,第二天早晨我们得到同样的消息:今天不用去工厂。我们终于明白,订单减少,工厂停工了。尽管天寒地冻,我们当中还是有人到户外去透气。我沿着木板房散步,走到尽头时,发现三个士兵正在逗弄一条狗,它隔着铁丝网围栏雀跃着。那些人朝远处扔雪球,每次它都奔跑着去抓雪球。它以为——或假装以为——雪球足够坚硬,可以叼在嘴里,当然,雪球每次都被它咬碎,它便惊讶地吠叫,仿佛别人跟它开了个恶意的玩笑。三个德国人被逗得哈哈大笑。我躲在后面,被那狗的执拗,被它的敏捷、无忧无虑的快乐吸引——尽管它一再失败,却从未想过放弃。

后来那三个士兵听到一阵提醒他们执行任务的铃声,转身离开。当他们从那条狗的视线中消失,铁丝网外面的它失望地哼哼着,坐了下来,显得很茫然。

于是我走上前去,为什么?我不知道……尤其是对一个囚犯来说,靠近集中营铁丝网是非常不谨慎的事。管它呢,我朝前走去。

那狗看到我,立即晃动尾巴,露出大大的笑脸。我越是走近,它越是欢快。现在它不住地抬脚。

我想都没想,抓起一把雪团扔过铁丝网。它兴奋地迎着雪球跳跃、奔跑。雪球在它的爪间碎成粉末,它抗议,吠叫着又转向我,眼睛里满是快乐。我继续扔雪球,它冲上前,仿佛臀部被一股无形的、不可遏止的力量推动着。它陶醉于奔跑的快乐,雀跃、旋转、栽跟头,完全沉浸在奔跑的热情中。

我跪倒在地,双膝陷进雪堆,身体压着大腿,滚烫的泪水噗噜噜地往下掉。这感觉多好啊……终于哭出来了——我已经多久没有哭过?已经多久没有产生过情感?已经多久没有像人那样做出反应?

我抬起头,那狗坐在它热烘烘的柔软皮毛上看着我,充满疑惑,满是担忧。我朝它笑笑,它竖起耳朵,寻求一种确认,似乎在问。我是该担心,还是不用担心?

我哭得更伤心了,但又努力保持微笑。这对一条狗来说,不构成清晰的回答。

我慢慢靠近它,它高头地哼哼起来。

当我们彼此相距一米左右时,它急切地汪汪直叫,将口鼻从铁丝网的网眼中探过来。我俯身靠前,我的掌心能感觉到它呼出的温热气息、它湿润的鼻子。它亲吻我,我对着它说话,我从未对集中营里的任何人说过这么多话。

我定了定神后,发现它也是骨瘦如柴、皮包骨头。它也缺吃的。尽管如此,它仍花时间寻找快乐……你饿了吧,老伙计,我很想帮帮你,可我帮不了你。

它把尾巴夹得更紧了,尽管失望,但没有责怪我,继续满怀信任地看着我,它在期待某件神奇的事情,坚信我可以实现这样的奇迹,它对我抱有信念。

一周以后,苏联军队解放了集中营。我承认,我们当中没人敢相信!其实,苏联人到来之前已经有一些迹象——士兵的撤退,工头之间的争吵,夜里搬动物品的嘈杂声和来来回回的汽车噪声——然而即使面对解放者,我们还是迟疑,这会是个陷阱吗?这又是纳粹发明的什么奸诈计谋吗?

第二天,我跟着队伍离开了集中营。

我们再一次在皑皑白雪中几小时、几小时地行走,一切都没变。我们再次开始长途跋涉……像从前一样,有人倒下了;像从前一样,没有人停下脚步阻止他们在漫天飞雪中断气。

突然,在队伍左侧,我听到狗吠声。

那条狗狂奔过来。

我跪下张开双臂,它扑到我怀里,兴奋地舔我,它的舌头锉着我的脸,让我略感不适。但我由着它涂了我满脸的口水,这条带着爱意亲吻我的狗,是对我没有期盼的未婚妻,是我失去已久的家人,是唯一在寻找我的生灵。

囚犯们超过我们继续在雪地里行进,而狗和我,我们继续笑着、叫着,因喜悦而沉醉,为我们的重逢而高兴。

(徐晓雁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部分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突出战俘糟糕的生存环境,又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B.小说对彼得进行了外貌描写,他病态的形象是当时整个集中营战俘形象的缩影,他们长期营养不良。
C.德国军队战败,这样的结局可以从前文战俘工作任务量减少,工作节奏放缓,工厂停工等内容找到线索。
D.整篇小说先写三个德国士兵与狗玩乐,接着再写“我”与狗的相遇,情节一波三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小说画线部分为什么说“终于哭出来了”?又为何说“我哭得更伤心了”?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安排“我”与狗再次相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外国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想成为神的巴士司机

【以】埃特加·凯雷特

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巴士司机的,他从不为迟到的人打开车门,不管是谁。遇到压抑的高中生跟在巴士旁一边跑一边巴巴地望着巴士,他不会打开车门;遇到身穿风衣的人激动地猛敲车门,仿佛他们并未迟到,而是巴士司机故意刁难,他自然更不会打开车门;甚至遇到瘦小的老妇抱着装满食品杂货的棕色包装纸袋,艰难地挥着颤抖的手,示意他停下,他也不会打开车门。这位司机为人一点也不刻薄,他不开车门,并非出于无情;他不开车门,是出于某种理念。这位司机的理念如下:如果,比方说,有个人迟到了,为他打开车门只耽误不到三十秒时间,而不开车门意味着,那个人最终会损失人生中的十五分钟,那么对整个社会而言,不开车门仍然更加公平,因为打开车门会导致车上每位乘客人均损失三十秒时间。如果,比方说,车上共有六十位乘客——没做错任何事,也都准时到达巴士站——那么加起来,他们共损失半个小时,两倍于十五分钟。这就是这位司机从不为迟到的人打开车门的唯一理由。他知道,无论是乘客还是追赶巴士并示意他停下的人,都完全不理解他不开车门的原因。他知道,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认为他是狗娘养的;他们也知道就个人而言,让迟到的人上车,并接受他们的微笑与感谢,远比不开车门容易。

只是当面临选择——一方面是微笑与感谢,另一方面是社会的整体利益——这位司机知道该怎么做。

因为这位司机的理念而遭遇最多麻烦的人,名叫埃迪。但与故事中的其他人不同,埃迪既懒惰又消极,甚至不会去追巴士。埃迪在“牛排外卖餐馆”做帮厨。那家餐馆的食物没什么值得细说的,但埃迪为人非常不错。有时,当他烹饪的食物不太完美时,他会亲自把食物端上桌,并向食客道歉。正是在其中一次向食客道歉时,他遇见了幸福——至少,是一次获得幸福的机会。那食客是一位善良的姑娘。为了不让埃迪难过,她努力吃完了埃迪端来的整份烤牛肉。但当他向姑娘询问她的名字和电话号码时,姑娘不愿告诉埃迪,但她人太好了,答应次日五点在两人约定的地点——准确地说,是在海豚馆——与埃迪见面。

埃迪患了一种病,因此一事无成。这种病不会引发腺体肿大或任何类似症状,但仍给埃迪造成了极大困扰。这种病总是导致他睡过头十分钟,而且任何闹钟都不管用。这是他在“牛排外卖餐馆”上班经常迟到的原因,也是他在那位视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发展的巴士司机那儿总是迟到的原因。不过这次,因为事关幸福,埃迪决定战胜病魔。他采取的措施是下午不睡觉,保持清醒,看电视。稳妥起见,他甚至在身旁连着摆了三个闹钟,而且还预约了电话催醒服务。然而,这病是不治之症:在看少儿频道时,埃迪像孩子一样呼呼地睡着了。最后,他听到犹如无数个闹钟发出的尖叫声,在一身大汗中猛然惊醒——睡过头十分钟啦!他顾不上换衣服,急忙冲出屋子,跑向巴士站。他几乎忘了怎么跑步,双脚一离开人行道,就变得跌跌撞撞。埃迪上一次跑步,还是在大约六年级时,在他发现体育课可以逃课之前。但与当年上体育课时不同,这次跑步,他拼了命,因为他担心失去幸福。他胸口阵阵发疼,并因为交好运而激动得气喘吁吁,但这一切都不能阻碍他对幸福的追求。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他,除了前文提到的那位巴士司机。那位司机刚刚关闭车门,正要发动巴士,离开巴士站。然后,司机通过后视镜瞧见了埃迪,但正如我们前面讲过的,他有自己的理念——很有说服力的理念,主要基于对公正的偏爱,基于简单的算术运算。有生以来第一次,埃迪真的很想准时到达一个地方。正因此,他径直追赶起那辆巴士来,哪怕根本没有追上的可能。突然,埃迪似乎要交好运了,但只是在半路上:巴士站前面一百码处设有红绿灯。就在巴士到达那里的前一秒,红灯亮了。埃迪终于追上了巴士,拖着沉重的身体,径直走向驾驶室的门。他累极了,甚至没力气抬手敲门上的玻璃,只是用湿润的双眼望着司机,并跪倒在地,呼哧呼哧喘起气来。这一幕勾起了司机的回忆——多年以前,还不想做巴士司机之前,他想成为神。这是一段悲伤的回忆,因为司机最终没能成为神;但这也是一段愉快的回忆,因为他实现了自己的第二梦想,做了巴士司机。突然,那位司机想起曾向自己许诺:如果最终成为神,他将慈悲为怀,倾听每一个由他创造之人的祈求。因此,坐在驾驶座上,瞧见埃迪跪在柏油马路上,他简直于心不忍,并最终违背自己的理念和算术,打开了车门。埃迪上了巴士,但因为已经上气不接下气,连“谢谢”都没说。

到这里最好别再往下读了,因为即使埃迪真的准时抵达海豚馆,幸福也不可能出现——那位姑娘已经有男朋友了。只是她心地太好,没法自己告诉埃迪真相,所以宁愿不去赴约。埃迪坐在两人约定的长椅上,等了快两个小时。坐着的时候,他的脑袋里不断涌现关于人生的各种悲观念头。他专心地坐着,望着绚丽的落日,心想自己的肌肉过些时候会变得多么僵硬。他迫不及待地想回家,就走在回去的路上,远远望见要坐的巴士刚好进站下客。但他知道,即便自己有力气奔跑,也绝对赶不上那辆巴士。因此,他继续慢腾腾地往前走;每走一步,他都感到浑身的肌肉疲惫不堪。最后,他终于走到了巴士站,却看见那辆巴士仍在原地等他。

乘客们大声嚷嚷,催促快点开车,但巴士司机仍然在等埃迪。一直到埃迪落座,他才踩下油门。巴士发动时,埃迪看到,司机通过后视镜忧伤地冲他眨了眨眼——不知怎的,这让整件事变得还算可以忍受了。

(楼武挺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巴巴地”“激动地”“艰难地”等词,生动再现了迟到者们不能上车时的不同状态:或渴求、或愤怒、或无奈。
B.司机虽然明知所有乘客和追赶者都不理解他,甚至大部分人憎恨他,但他仍然不开车门,可见他为人过于苛刻。
C.善良的姑娘接受了埃迪的道歉,却不愿把自己的名字和电话号码告诉他,这为后文埃迪的约会失败埋下伏笔。
D.司机由选择“社会的整体利益”到愿意倾听埃迪的个人祈求,这一变化引发的思考,能帮助读者深入领会小说的主题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即反复强调巴士司机从不为迟到的人打开车门,既展现人物特征,让人物形象更鲜明,也暗示着“例外”或将出现。
B.文中两次虚写“微笑与感谢”,与现实中巴士司机遭遇的被误解、被责骂相对比,表现出司机的不易,反映了他内心的纠结
C.本文在“但与故事中的其他人不同”的话头之后,转入了对埃迪这一人物的介绍,引出下文他与善良姑娘的相识,过渡自然。
D.本文借助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全面展现事件发展过程,叙述中还与读者对话,劝告读者“别再往下读了”,叙事灵活自由。
3.请简要分析第四段“约会事件”中埃迪的心理变化过程。
4.巴士司机最后为埃迪打开了车门,与前文形成巨大反差,请结合文本分析这一情节设计的合理性。
2024-05-10更新 | 9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结婚以前,”米考伯太太带着双胞胎和其他人,领我上楼看房间,坐下来喘口气说,“跟我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当时我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不得不招个房客来住。不过,既然米考伯先生有困难,所有个人情感上的好恶,也就只好让步了。”

我回答说:“你说得对,太太。”

“眼下米考伯先生的困难,几乎要把我们给压垮了,”米考伯太太说,“到底是否能渡过这些难关,我不知道。当我跟爸爸妈妈一起过日子时我真的不懂,我现在用的‘困难’ 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不过经验能让人懂得一切——正像爸爸时常说的那样。”

米考伯先生曾当过海军军官,这是米考伯太太告诉我的,还是出于我自己的想象,我已弄不清楚。我只知道,直到现在我依然相信,他确实一度在海军里做过事。只是不知道我为什么会这样相信。现在,他给各行各业的商家跑街招揽生意,不过恐怕赚不到多少钱,也许根本赚不到钱。

“要是米考伯先生的债主们不肯给他宽限时间,”米考伯太太说,“那他们就得自食其果了。这件事越快了结越好。石头是榨不出血来的。眼下米考伯先生根本还不了债,更不要说要他出诉讼费了。”

是因为我过早地自食其力,米考伯太太弄不清我的年龄呢,还是由于她老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总得找个人谈谈,要是没有别的人可谈,哪怕跟双胞胎谈谈也好,这一点我一直不太清楚。不过她一开头就对我这么说了,以后在我跟她相处的所有日子里,她一直就是如此。

可怜的米考伯太太!她说她曾尽过最大的努力,我毫不怀疑,她的确如此,想过一切办法。朝街的大门正中,全让一块大铜牌给挡住了,牌上刻有“米考伯太太青年女子寄宿学舍”的字样,可是我从来没有发现有什么青年女子在这一带上学,没有见到有什么青年女子来过这儿,或者打算来这儿,也没见过米考伯太太为接待什么青年女子作过任何准备。我所看到和听到的上门来的人,只有债主。这班人没日没夜地找上门来,其中有的人凶得不得了。有个满脸污垢的男人,我想他是个鞋匠,经常在早上7点就挤进过道,朝楼上的米考伯先生大喊大叫:“喂,你给我下来!你还没出门,这你知道。快还我们钱,听到没有?你别想躲着,这你知道,那太不要脸了。要是我是你,我绝不会这样不要脸面。快还我们钱,听到没有?你反正得还我们钱,你听到了没有?喂,你给我下来!”他这样骂了一通后,仍旧得不到回答,火气就更大了,于是就骂出“骗子”“强盗”这些字眼来。连这些字眼也不起作用时,有时他就跑到街对面,对着三楼的窗子大声叫骂,他知道米考伯先生住在哪一层。遇到这种时候,米考伯先生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作出抹脖子的动作来(这是有一次他太太大声尖叫起来我才知道的)。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米考伯太太也同样能屈能伸。我曾看到,她在3点钟时为缴税的事急得死去活来,可是到了4点钟,她就吃起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这是典当掉两把银茶匙后买来的)。有一次,她家刚被法院强制执行,没收了财产,我碰巧提前在6点钟回家,只见她躺在壁炉前(当然还带着一对双胞胎),头发散乱,披在脸上,可是就在这天晚上,她一面在厨房的炉子旁炸牛排,一面告诉我她爸妈以及经常来往的朋友们的事。我从未见过她的兴致有比那天晚上更好的了。

(节选自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米考伯太太在“我”的面前多次提及她的爸爸妈妈,表现她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以及对丈夫的失望。
B.“石头是榨不出血来的”小说通过米考伯太太的话介绍了米考伯先生的现状,表现米考伯夫妇无力偿还债务的境况。
C.米考伯先生遭遇讨债“做出抹脖子的动作”,而后却“擦亮皮鞋”“哼着一支曲子”出门,表现出他债多不愁的心态。
D.本文中,米考伯先生没有正面出场,主要以米考伯太太的诉说和“我”的叙述,从侧面来塑造米考伯这一人物形象。
2.狄更斯特别擅长塑造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选段对米考伯太太这一形象进行赏析。
2022-10-30更新 | 9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封寄给上帝的信

【墨】格雷戈里奥·洛佩兹

在谷地的一座小山包上,住着一户人家。

站在山顶上,能望见山脚下的小河,望见畜栏边上那块玉米地。玉米在扬花结苞,地里种的豌豆也花开正茂——这可是庄稼人朝思夕盼的丰收前景呵!

这个时候,地里最需要的莫过于水了,下一场大雨该多好呀,不然,下小阵雨也能给庄稼解解渴。莱恩科大叔心疼庄稼,这天他整个早上都搁下活不干,专门仔细地观察东北方向天空上云彩的变化。

“老婆子,我看这场雨可真的下定了。”老婆子在忙着做饭,附和着说:“是要下雨了,真是上帝赐的福。”

大一点的孩子在地里干活,小一点的小孩在屋边玩耍。莱恩科大婶直起嗓子把他们喊回来:

“吃饭喽……”

不出莱恩科大叔所料,当一家人正在吃饭的时候,天上的乌云像一座座巨大的山峰,滚动翻腾,从东北方向迅速涌来,越来越近。雨、大滴大滴地下起来了。空气也变得湿润凉爽了。莱恩科大叔跑出屋外,跑到畜栏里,似乎要找点什么东西。其实,他什么也没找,而是想淋个痛快,使心里更加舒畅。他返回屋里,大声说道:

“老天爷给咱们下的不是雨,是一块块新钱币,大的十分,小的五分咧……”

莱恩科大叔心花怒放。他出神地凝望着笼罩在雨幕中的秆粗芭肥的玉米和万千朵豌豆花。脸上显出了惬意的神情……

突然,狂风骤起,大块大块的冰雹夹杂着雨点从天空中倾泻下来。晶莹光洁的冰雹纷纷落下,这倒真的像天降钱币了。孩子们一窝蜂从屋里跑出去,冒着雨捡拾那些晶亮得像珍珠似的冰雹。

“哎呀,糟糕!”莱恩科大叔望着漫天冰雹,像挨了重重的一拳,立刻惊叫起来,“这冰雹不能再下了!”

然而,冰雹仍下个不停。它整整地下了一个小时,把屋顶、菜园、山坡、田地都盖满了。整个山谷一片白茫茫的,仿佛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盐。树木被打成光秃秃的,一片叶子都不剩;地里的玉米全给糟蹋了,豌豆花七零八落。莱恩科大叔伤心透了。冰雹过去后,他站在他那块玉米地里,对着孩子们唉声叹气地说:

“如果遭的是蝗灾,也不至于落到这个地步……这冰雹打得庄稼一棵不留!今年,我们连一颗玉米、一颗豆子也收不到了……”

黑夜降临了,这是个多么令人忧伤的夜晚。“累死累活,颗粒无收!”

“没有哪一个人能帮咱们的忙!”“今年就等着挨饿了……”

在这间处于谷地深处的孤零零的屋子里,人们心中只剩下唯一的希望:上帝救救我。“庄稼看来是没有指望了,不过,咱们也不必太难过。别忘了,上帝不会让咱们饿死的。”“不饿死一个人——牧师们都是这样说的嘛!”

找上帝救出苦海。希望之火在莱恩科大叔的心中彻夜燃烧。他从牧师的教诲中知道,上帝的眼睛洞察一切,人们心里想些什么,上帝也会知道。

莱恩科大叔身体健壮,在地里干起活来就像一头牛似的,力大无穷。别看他是个五大三粗的庄稼汉,他还是识点字的。到了礼拜天,天刚刚亮他就起来祷告。他确信有守护神在冥冥中保佑他,于是,立刻拿起笔来写信,并准备亲自拿信到城里的邮局去投寄。

他写的不是什么别的信,而是一封寄给上帝的信。

“上帝,”他写道,“如果您不搭救,我们全家今年就要挨饿。我需要100比索买种子,买粮食,以便在地里重新播种,维持生活,因为雹灾……”

他在信封上只写了三个字:上帝收。他把信装进信封以后,便带着一种难以平静的心情进城去了。到了邮局,他买了张邮票贴在信封上,把信投进邮箱里。

邮局里有个雇员,他既当邮差,又兼打杂。他从邮箱里取出了那封寄给上帝的信,递给领班时,忍不住一个劲地哈哈大笑。上帝住在哪里,他当了这么多年邮差,却从未听说过上帝的地址啊!领班是个和蔼可亲的胖子,他看到这封信,也不禁笑起来。但是,他很快就收敛笑容,把信在自己的办公桌上顿了顿,神情严肃地说:

“多么坚定的信仰!但愿我的信仰也跟这个寄信人那样坚定。我要想他之所想,像他那样信心满怀地去开拓与上帝取得联系的通途!”

这封寄给上帝的信虽然没有办法送到上帝手中,但是,它却使领班深受感动。为了不使这信仰的奇迹幻灭,他心中升起了一个念头:以上帝的名义复信。然而,他把信拆开一看,才知道要回复这封信,不是费点纸张墨水、写几句好话就能把问题解决了的。不过,领班是个意志坚强、决不食言的人,既说复信,就得复信。他请雇员们捐款,自己也拿出了部分薪金;此外,他有几个朋友也高高兴兴地掏出了钱。因为他告诉他们,这是一个表示“上帝之爱”的行动。

领班无法凑够100比索这样一笔巨款。他寄给莱恩科的钱只有其所需数目的一半多一点。他把钱装进信封,写上收信人的姓名和地址,并写了一封信。信上什么话也没有,只有一个签名:上帝。

又一个礼拜天到了。莱恩科大叔急着打听他的信件,早早就来到了邮局。把信交给他的还是那个雇员,领班则站在邮局门口的台阶上看着,心里甜滋滋的——谁会做了好事不感到愉快?!

莱恩科大叔对上帝给他寄钱的事是深信不疑的,所以,当他看见信封里装有一沓钞票的时候,脸上一点惊异的表情也没有。等到数清了钞票的数目。他竟生气起来:难道连上帝也出差错,克扣他所需要的金钱吗?这是绝不可能的事!

莱恩科大叔猛然转身走到柜台前,要来纸张、笔墨,在那张公用写字台上把信纸一摊,又挥起笔来。他眉头紧锁,沉思默想,显然是在搜索枯肠,寻找字句,来表达他那愤激的感情。写完信,他到柜台前买了张邮票,用舌头舔上点口水,举起拳头往信封狠狠一捶,把邮票贴上了。

信一投进邮箱,领班就走过去把它取了出来。信是这样写的:


上帝:

我要的钱没有如数收到,只收到70比索。请再寄30比索,我急需使用。下次付款切勿邮寄,因为邮局这帮家伙都是盗贼,没有一个好东西。

(摘自《读者》)

1.下列关于小说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的环境描写,既写出了莱恩科家玉米地丰收的场景,渲染出清新欢快的气氛,同时也奠定了全文温馨的感情基调。
B.邮局领班是小说中一个穿针引线式的人物,他把“上帝”和莱恩科大叔一家联系起来,让莱恩科感受到了“上帝”之爱,保护了莱恩科虔诚的基督教徒信仰。
C.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冰雹突如其来、铺天盖地的场面,以及对庄稼毁灭性的伤害。
D.文章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是典型的欧亨利式结尾,邮局领班以及雇员们的善举没有得到应有的感谢,还被莱恩科大叔误以为是盗贼窃取了他的比索,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2.下列关于小说主人公莱恩科的人物形象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莱恩科大叔在地里干起活来就像一头牛似的,力大无穷,可以看出他的勤劳能干。
B.从盼雨成真时的心花怒放、神情惬意到受灾后积极的寻求帮助,说明他乐观对生活充满信心。
C.从受灾后向上帝写信寻求帮助,对上帝给他寄钱的事深信不疑等一系列情节看出他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虔诚的基督徒,信仰无比坚定。
D.从莱恩科最后回信中,请上帝再寄30比索,并大骂邮局这帮家伙都是盗贼可看出他是一个贪得无厌、不懂感恩的人。
3.塞·约翰逊曾说“语言是思想的外衣”。本文也有大量的对话,请列举出三处并分析人物的心理。
4.文章情节跌宕起伏,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种跌宕起伏之感是如何被作者表现出来的。
2023-11-08更新 | 2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