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现代诗歌阅读 > 把握意象
题型: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难度:0.4 引用次数:109 题号:1503906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题目。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注】本诗选自《诗集1942-1947》,作者郑敏是40年代后期出现的“中国新诗派”(也叫“九叶派”)的代表诗人之一。
1.“金黄的稻束”有何象征意义?请简要分析。
2.诗人是如何将“诗”与“思”融合在一起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查看更多[1]
【知识点】 把握意象 分析技巧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邂逅

席慕容

你把忧伤画在眼角我将流浪抹在额头

你用思念添几缕白发

我让岁月雕刻我憔悴的手

然后在街角我们擦身而过漠然地不再相识

亲爱的朋友

请别错怪那韶光改人容颜我们自己才是那个化妆师

1.对这首诗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节中,诗人用“画”“抹”“添”“雕刻”等词语,既显示了岁月流逝的轨迹,也揭示了人们自寻烦恼的反常心理。
B.诗人在第一节将“你”“我”类同的雕刻展现出来,在第二节中把化妆的严严整整的你我推向街角,展现擦身而过却不相识的场面
C.第二节中,“请别错怪”一句,仿佛是一种规劝,又仿佛是一种提醒,娓娓而谈中解释了“漠然地不再相识”的本质。
D.诗人在诗中把抽象的人生世态阐述的既含蓄又细致入微。含蓄的告诉人们,经常化妆打扮自己并不能带来美丽,只会使人更加苍老。
2.对这首诗写作特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诗中运用比喻和比拟,既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又使全诗耐人寻味。
B.第一节使用散句形成复沓的旋律。将“你”“我”交替显隐,使读者不觉得单一平板。第二节使用整句,在活泼的诗行里让人品味全诗的旨趣。
C.诗的第一第二两节,互成因果,顺理成章
D.本诗语言平实,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020-03-26更新 | 4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描写了一幅秋天静穆的画面,不单借景抒情,而且力求通过具体的物象等来展示更本质、更有思想含量的诗意。
B.“金黄”修饰“稻束”,“金黄”是成熟的稻束的颜色,意味着收获;并不是为了给“稻束”意象增添高贵的美感。
C.“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乐和满足,却写了引人思考的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历史”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通过诗人的感官转化,把抽象的事物变形为眼前具体可感的形象。
2.“金黄的稻束”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2020-10-21更新 | 5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太阳吟

闻一多

太阳啊,刺得我心痛的太阳!

又逼走了游子底一出还乡梦。

又加他十二个时辰底九曲回肠!

太阳啊,火一样烧着的太阳!

烘干了小草尖头底露水,

可烘得干游子底冷泪盈眶?

太阳啊,六龙骖驾的太阳!

省得我受这一天天底缓刑,

就把五年当一天跑完那又何妨?

太阳啊——神速的金乌——太阳!

让我骑着你每日绕行地球一周,

也便能天天望见一次家乡!

太阳啊,楼角新升的太阳!

不是刚从我们东方来的吗?

我的家乡此刻可都依然无恙?

太阳啊,我家乡来的太阳!

北京城里的官柳裹上一身秋了罢?

唉!我也憔悴的同深秋一样!

太阳啊,奔波不息的太阳!

你也好象无家可归似的呢。

啊!你我的身世一样地不堪设想!

太阳啊,自强不息的太阳!

大宇宙许就是你的家乡罢。

可能指示我我底家乡底方向?

太阳啊,这不像我的山川,太阳!

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

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

太阳啊。生命之火底太阳!

但是谁不知你是球东半底情热,

同时又是球西半底智光?

太阳啊,也是我家乡底太阳!

此刻我回不了我往日的家乡,

便认你为家乡也还得失相偿。

太阳啊,慈光普照的太阳!

往后我看见你时,就当回家一次;

我的家乡不在地下乃在天上!


注:①作于诗人1922年在美国留学期间。

文本二:

在中国传统诗歌里,太阳大多作为自然背景中的一个有机元素存在,是自然整体性质的一个符号,并未取得与抒情主人公的平等地位。曾经热衷于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闻一多抛弃了这个传统,他将太阳从宇宙中抽取出来,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互相对话,宇宙对于太阳,倒仿佛是它难以返回的家乡,这种取象、立象方式,无疑是对中国诗歌传统的一大开拓性贡献。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太阳“刺得我心痛”,诗人清晨醒来,怨恨太阳惊扰了自己的乡梦,让自己陷入苦痛之中。
B.“北京城里的官柳裹上一身秋了罢?”诗人身在异国,遥想北京秋天的景象,凸显对家乡的思念。
C.“你也好象无家可归似的呢。”诗人把太阳视为同病相怜的知己,向它倾吐自己内心的苦恼。
D.太阳兼有“球东半底情热”与“球西半底智光”,诗人由物悟理,有了太阳的慰藉,便觉他乡是故乡。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十二节,每节三句,一韵到底,有整齐的建筑美和极富和谐的音乐美,给人以极大的震撼。
B.“可烘得干游子的冷泪盈眶?”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反问,更能体现出诗人的游子心情,增强了感染力。
C.“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是视觉与听觉、静与动、实与虚的完美结合。
D.“六龙骖驾”“神速的金乌”以远古神话再现太阳的风采,丰富了诗歌意象,拓展了诗歌意境。
3.如何理解“我的家乡不在地下乃在天上”的含意?
4.文本二说诗人将“太阳”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互相对话”,请结合文本一谈谈诗歌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2021-05-04更新 | 39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