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外国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123 题号:1610047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跟上。我说。大家都下了路堤。小路那边突然有人朝我们开了一枪。

快撤回去。我喊。我开始往路堤上爬。从茂密的灌木丛里又射过来两颗子弹,正在横穿铁轨的艾莫摇晃了几下,脸朝下栽倒了。我们把他拖到路堤的另一边。他死了。

博内洛摇着头。艾莫死了。他说,下一个死的是谁,中尉?

我们尽量找一个靠近乌迪内的地儿,隐蔽起来。我说。

过了前面的田野,有一幢农房。

我们之间最好隔开一点儿距离。我说。我朝农房走去。

房门开着,我走了进去。博内洛和皮亚尼也跟着我走了进来。

我们到仓房里去避一避,我说,你觉得你能找到什么吃的吗,皮亚尼?

我去找找看。皮亚尼说。

我也去。博内洛说。

好吧,我说,我到上面去看看仓房。仓房里装着半屋子的干草。仓顶上有两个窗户。干草散发着香味,躺在草堆上,我仿佛回到了过去美好的时光。那时,我们躺在干草堆里聊天,用气枪打落在仓房墙头三角切口上的麻雀。

皮亚尼站在了卸草的地板上。他胳膊下面夹着一根香肠、两瓶酒。

上来吧,我说,博内洛呢?

他走了,皮亚尼说,他想做俘虏。他担心我们会被打死。

为什么你没走?

我不想离开你。

我们坐在干草上,吃着香肠,喝着红酒。

你从这个窗户监视外面,路易吉,我说,我到另一个窗口监视。

夜幕降临得很快。没多久,我们出发了。

我们横穿过公路向北进发。我们两次与德军擦肩而过,也没有发生任何事情。

你觉得怎么样,中尉?皮亚尼问。

还好。我们不必再担着心了。

你能不能就把博内洛当作被敌人俘虏了来处理?要是战争继续打下去的话,他们会找他家人的麻烦的。

我不会如实地打这份报告,免得给他的家人带来不幸。

回家去!一个士兵在喊,我们要回家!

你结婚了吗,路易吉?

你知道我结婚了。

这就是你不想当俘虏的原因吗?

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吧。

拂晓前我们抵达塔利亚门托桥。

桥面上很挤。在前面桥头的两边站着一些军官和宪兵。待我们迎面碰上时,一个宪兵朝我走过来,抓住了我的衣领。

你干什么?我说。我朝他的脸上击了一拳。有一个人从身后抓住了我。我向他转过身来,用脚踢他的胫骨。

如果他抵抗,就向他开枪。一个军官说。

你们是什么人?

战时执法队。另一个军官说。

把他押到后面那群人那儿去。第一个军官说。

他们押着我走向靠近河堤的田野,田野里有一群人。这时,有人开了几枪。我们走到了这群人里。有四个军官站在一起,他们的前面有个人。那是个中校。

如果你们打算枪毙我,中校说,请马上开枪好了。

逃离了他自己的部队,下令处决。一个军官说。

两个宪兵把中校押往河边。我没有看他们枪毙他,可我听到了枪声。他们正在问另外一个军官。他们不允许他做任何解释。枪决他时,他们又在审问下一个了。

我注视着那些宪兵。他们正在盯着新来到这里的人。我抽出身子,拼力往河那里跑,扑通一声就进入河中。河水很冷,我尽可能地潜在水中不上来。在第二次浮上来换气时,我抓住了一根木头。我把头埋在木头后面,不想看河岸那边。在我奔跑时有人向我射击,在我第一次游上来换气时有人射击,在我快要浮出水面时,也听到有人射击。现在,没有枪声了。我用两只手抱着木头,任凭它带着我漂流。

(摘编自海明威《永别了,武器》)

文本二:

比利·吉尔贝特是个印第安人,住在北边苏姗湖附近。比利太太是北部地区最漂亮的印第安娘儿。他们生了两个胖墩墩的小子。1915年,比利去苏圣玛丽报名参加了黑衣军。

今年夏天,比利回到家乡。他上衣胸口绣有两条丝带。湖湾区的老百姓没一个知道丝带代表着军功章。

人们拿他的褶裥短裙开了不少玩笑。瞧这印第安佬,还穿裙子呢!当他放下背包,点燃支烟时,又有人说,哈,瞧这娘儿,他还抽烟!这总能让人们哄然大笑。

他沿大路走到苏姗湖,发现小屋空荡荡的。大门上了大锁,庭院荒芜,果园里爬满了匍匐草,霸道的匍匐草把还没被兔子啃光树皮的幼树挤得奄奄一息。比利走到一家邻人家里。

那人瞧着比利的裙裥短裙,说:吉尔贝特太太跟西蒙·格林的儿子跑啦。你就是比利,呃?哎,他们住在本州的南边什么地方。

比利转过身,背上背包,迈着苏格兰高地人的大步走向暮色苍茫的大路。他透过夜色瞧着远方,开始吹起口哨来。他吹的调儿是:

离蒂珀雷里,非常遥远,非常遥远。

(摘编自海明威《十字路口》)


【注】①皮亚尼:全名为路易吉·皮亚尼。②褶裥短裙:苏格兰高地男子穿的一种短裙。③“离蒂珀雷里,非常遥远,非常遥远”:这是一首爱尔兰歌曲。这首歌曲流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歌词大意为:“离蒂珀雷里,非常遥远,离我认识的最甜蜜的姑娘,非常遥远。再见,皮卡迪莱,再见,莱斯特广场。”
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博内洛在帮助路易吉·皮亚尼找到一些食物后就离开了,路易吉·皮亚尼到农房的仓房与“我”一起享用这些难得的食物。
B.路易吉·皮亚尼不想主动去做俘虏,是因为他考虑到了家中的妻子;他希望“我”能虑及博内洛的家人,不如实上报博内洛逃跑之事。
C.比利·吉尔贝特参加黑衣军立了军功,当他回到家乡,老百姓不但没有对他表示欢迎,反而因他失去了妻儿而大肆嘲笑他。
D.文本一聚焦前线,通过“我”的经历和见闻反映战争的影响;文本二聚焦后方,通过比利·吉尔贝特的遭遇反映战争的影响。
2.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写博内洛在艾莫死后做出的反应和博内洛在农房提出自己也去找吃的,为后文写博内洛离开战友去做俘虏埋下伏笔。
B.文本一在刻画路易吉·皮亚尼的形象时,除了从语言、动作等角度进行正面描写之外,还以艾莫、博内洛的形象进行反衬。
C.文本一按照时间顺序叙写了小路遭遇袭击、农房暂时躲避、军官惨遭处决、潜水脱离险境等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张弛有度。
D.文本二描写比利·吉尔贝特家的大门、庭院、果园,展现了一幅人去楼空的画面;以拟人的修辞手法写草木,语言生动形象。
3.文本一中的“我”有哪些优良的素质和品格?请简要分析。
4.文本二以比利·吉尔贝特吹一首爱尔兰歌曲结尾有何用意?请谈谈你的理解。
【知识点】 外国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不是这么回事

[美]兰·休士

露西·卡农小姐是一位呱呱叫的白人老太太,乔大叔一向是这么说的。不过她有一样不好,那就是她打心眼里不喜欢黑人。下面是乔大叔讲给我听的有关露西小姐的有趣的故事中的一个。

她有一位朋友,乔大叔说,一位上了年纪并且也已退休的北方老太太对露西小姐说:“亲爱的,你似乎无时无刻不在受折磨。你说你所有的医生都看过了,所有的矿泉浴和药物也都试过了。那么你为什么不试一下我的康复之道?为何不试一试信仰疗法?”

几天之后,露西小姐独自从帕萨迪纳一路赶到好莱坞。她拄着那根与她形影不离的拐杖,用左腿跛行着,她的心脏有点不舒服,心里痛苦得要命。就这样,她在阳光下好歹慢悠悠地、庄严地步行了六个街区,走进一条街道,那位医疗师的诊所和住宅就在这条街上。

当她来到她寻找的那所房屋跟前——那是一所新漆过的大木屋——她看见上面有一块牌子:波林·琼斯小姐。

“原来这就是她的名字。”露西小姐心里在想。门铃上方有一张小卡片:“进屋前请按铃!”露西小姐就这样走进屋子,但第一件事情就使她感到有点吃惊:没有人来接待她。因此她只得坐下等候。10分钟过去了,15分钟,20分钟……最后她变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从头到脚,痛苦,痛苦,痛苦!屋里甚至连一本可翻阅的杂志都没有。“天哪!”她不耐烦地说,“真不像话!啊,从未见过!”墙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道:“我愿再等10分钟。”露西小姐读了一遍,然后看看手腕上的表。10分钟尚未过去,有个女人从前门进来,坐了下来。露西小姐吓了一大跳:她是个黑人。露西小姐心里嘀咕着:“我绝对没法习惯北方。看吧,一个伟大的——我的朋友说是伟大的——信仰医疗师,竟给黑家伙治病!啊,要是在亚拉巴马,黑种病人哪里敢到这里来,就这样和白人平起平坐啊!”

但是女人总是女人,露西小姐可不能沉默这么久。她熬不住不讲话。“今天早晨我感到不舒服。”她对黑妇人说。她迁就对方,首先打开话匣子。

“不是这么回事。”黑妇人心平气和地说——这多少使露西小姐感到一惊,她把下巴翘起来。

“的确是这么回事,”她气愤地说,“我的心脏几乎要衰竭了,呼吸也很急促。”

“根本不是这么回事。”黑人平静地说。

“哼!”露西小姐喘着粗气说,“胆大包天!我对你说,完全是这么回事!今天早晨我差点儿来不了这里。”

“不是这么回事。”黑人平静地说。

“除了心脏以外,”露西小姐继续说道,“我的右半个屁股痛得使我在这里坐都坐不住。”

她说:“不是这么回事。”

“我对你说,的确是这么回事!”露西小姐尖叫着说,“医疗师在哪里?我不愿意在这里忍受这种无礼的话了。

我受不了!这简直要我的命!真是岂有此理!”

“不是这么回事。”大个子黑妇人沉静地说。此时露西小姐站起身来,苍白的脸涨得通红。

“医疗师在哪里?”她大声问道,一面朝室内四下望了一眼。

“就在这里!”那位黑妇人说。

“什么?”露西小姐叫道,“你就是——啊——是你?”

“我就是琼斯小姐。”

“嘿,我从没听说过这种事情,”露西小姐气急败坏地说,“一个黑种妇人能这样出名吗?哼,你一定在撒谎!”

“不是这么回事。”那女人平静地说。

“嘿,我不愿在这里再待一分钟!”露西小姐大声说。

“那么拿10块钱出来,”黑妇人说,“不管怎样,反正你已经受过治疗了。”

“10块钱!实在太贵啦!”

“不是这么回事。”

露西小姐愤愤然打开钱包,将一张10元钞票丢在桌上,深深吸了一口气,一头冲出门去。她沿着林荫道像一阵风那样走完三个街区,一路上自言自语。

“不是这么回事,”她咕哝道,“不是这么回事?我对她说我有病,她却说‘不是这么回事’!”她一路疾走,步子轻快得像个年轻姑娘——因为她气疯了,全然忘了身上的种种病痛,甚至她的心脏病——这时候她突然叫了起来:“老天爷保佑,我的拐杖!三年来我还是第一次不用拐杖啊!”

接着,她意识到呼吸一点也不困难了,腿也不痛了。她的怒气平息了下来。阳光显得多么明媚和温暖。她感到很舒服。

“我看哪,黑人倒真有些稀奇古怪的超自然的魔力哪。”她独自笑着说。随即她又沉下脸来。“但是他们简直无礼透顶!她一到了北方竟自称为波林·琼斯小姐。真荒唐!架子十足,一共说了几遍‘不是这么回事’就向我索取10块钱!”

“不是这么回事!”她头脑里清楚地听到这么一声。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在第一段就特意指出露西小姐“打心眼里不喜欢黑人”,其实就暗示了下面的故事是发生在露西小姐与黑人之间的。
B.在琼斯小姐还没有出场时,“信仰疗法”其实已经开始实施了,比如前面没有人接待露西小姐以及让她长时间等待等。
C.“全然忘了身上的种种病痛”一句其实就表明了露西小姐并没有病,她念念不忘自己的病痛才是造成她痛苦的原因。
D.小说的最后有关露西小姐“独自笑”以及后来“又沉下脸来”的生动描写,十分精妙地刻画了露西小姐善变的性格特点。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倒叙的手法,讲述了白人小姐露西接受“信仰治疗”的过程,突出表达了人们一贯坚守的信仰或理念是可以改变的。
B.“她拄着……慢悠悠地庄严地步行了六个街区,走进一条街道”属于动作描写,与后文“一阵风那样走完三个街区”形成对比。
C.小说中对环境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对刻画人物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阳光显得多么明媚和温暖”体现了露西小姐内心的变化。
D.小说的矛盾冲突主要是借助语言描写完成的,作者通过描写琼斯小姐与露西小姐之间的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请简要分析这篇小说在叙述人称上的妙处。
4.小说以“不是这么回事”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0-12-08更新 | 14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穷人的专利权

狄更斯

我出生在伦敦附近,当过学徒,学的是打铁的行当。满师之后就在伯明翰一家工厂做工。我的名字叫约翰,已经五十六岁了。

要是我说自己向来有创造发明的癖好,这话也不算是自吹自擂。整整有二十年工夫,我都在断断续续地搞一样发明,边搞边改进。上一个圣诞节前夜十点钟,我终于完成了这个发明。

我有一位名叫威廉・布彻的朋友,经常听他说,工人之所以到处碰壁,就是因为要奉养长期以来形成的那些多如牛毛的衙门,就是因为咱们得遵从官场的那些敝习陋规,还得缴付一些根本就不应当缴付的费用去养活那些衙门的人。

回头再来说说我的机器模型。那是在圣诞节前夜十点钟完成的。我把凡是能节省下来的钱统统都用在模型上了。碰上时运不济,模型也就只好搁在一旁,一连几个月也不会去碰它。我还把它统统拆卸开来,加以改进,再重新做好,这样不知道弄过多少回,最后才成了上面所说的模型的样子。

关于这个模型,威廉和我作了一次长谈。他说:“你打算拿它怎么办?”我说:“想弄个专利。”威廉这才说给我听,有关专利的法律简直是坑死人的玩意儿。他说:“要是在取得专利之前你就把发明的东西公之于众,那么,别人随时都会窃走你艰苦劳动的成果。约翰,你要么干一桩亏本买卖,事先就请好一批合伙人出来承担申请专利的大量费用,要么你就让人给弄得晕头转向,到处碰壁,夹在好几批合伙人中间又是讨价还价,又是摆弄你发明的玩意儿。这么一来,你的发明很可能就一个不当心让人给弄走。”我对威廉・布彻说,你想的挺怪的,我想自己去申请专利。

我的妻兄,临死的时候遗留给我的妻子一百二十八镑零十个先令的英格兰银行股票。我们甚至都打算用掉这笔钱去申请专利。威廉替我写了一封信给伦敦的汤姆斯。汤姆斯是个木匠,他住在伦敦。我在汤姆斯那里租了一间为期一个礼拜的房子。

汤姆斯说,要申请专利,第一步得提交一份申请书。威廉也是这么说,而且还帮我起了草稿。申请书上还要附上一份给大法官助理的陈述书,费了一番周折以后,我在司法院法官办公的大楼里找到了一位助理,在他那儿提交了陈述书,付了十八便士。他叫我拿着陈述书和申请书到白厅的内务部去,把这两份东西留在那里请内务大臣签署,缴付了两镑两先令六便士。大臣签好了字,又叫我拿到首席检察官公署去打一份调查报告。我照他说的去办了,缴付了四镑四先令。

我临时住在汤姆斯那里,租期已经展延了一个礼拜。首席检察官写了一份所谓例行调查报告,打发我带着这份东西到内务部去。内务部根据它搞了个复本,他们把它叫做执照。为了这张执照,我付出了七镑十三先令六便士。这张执照又要送到女王面前去签署,女王签署完毕,再发还下来,内务大臣又签了一次。我到部里去拜访的时候,里面的一位绅士先生把执照往我面前一掷,说:“现在你拿着它到设在林肯旅社的专利局去。”我现在已经在汤姆斯那里住到了第三个礼拜了,费用挺大,我只好处处节俭过日子。我感到自己都有点泄气了。

在林肯旅社的专利局里,他们替我的发明搞了一份“女王法令草案”的东西,还准备了一份“汉令提要”。就为这份东西,我付了五镑十先令六便士。专利局又“正式誊写两份法令文本,一份送印章局,另一份送掌玺大臣衙门”。这道手续下来,我付了一镑七先令六便士,外加印花税三镑。这个局里的誊写员誊写了女王法令准备送呈签署,我付了他一镑一先令。再加印花税一镑十先令。接下来,我把女王法令再送到首席检察官那儿签署。我去取的时候,付了五镑多。拿回来后,又送给内务大臣。他再转呈女王。女王又签署了一次。这道手续我又付了七镑十六先令六便士。到现在,我呆在汤姆斯那儿已经超过了一个月。我都不大有耐心了,钱袋也掏得差不多了。

我已经在汤姆斯那里呆了六个礼拜了。这件获得顺利通过的发明已经花掉了我九十六镑七先令十八便士。这还仅仅在国内有效,要是带出王国的境界,我就要再花上三百镑。

1.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狄更斯是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作品注重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的生活遭遇,深刻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
B.小说运用形象描绘、幽默讽刺的笔法突出主题,使读者在体会作品的同时,也享受到作品的艺术美。
C.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手法娓娓道来,读者仿佛在听一个老熟人絮絮叨叨地讲着他的专利梦,当事人平缓的语调,却在读者心中掀起了不平的波澜。
D.小说显示了狄更斯创作中夸张而又不失真实的辛辣尖刻艺术风格。有人说把狄更斯的《穷人的专利权》换上当下的人名和官职发表,不会有人把它当讽刺小说来读。
2.作家常常凭借小说形式,用形象、用感觉去表达对社会问题的看法,通过艺术形象提出发人深省、振聋发聩的“社会问题”,这篇小说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提出了哪些社会问题?
3.狄更斯在这部作品中显示出高超的幽默艺术,结合小说分析《穷人的专利权》如何体现这种风格的。
2021-07-20更新 | 34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我的鱼塘

[加]斯蒂芬·里柯克【注】

我的鱼塘在山谷的一片小洼地里,隐映在树木丛中。我最后一次去那儿正好是秋季结束的时候,当时塘边大树的叶子正日益变黄,并沙沙地落到平静黝黑的水面安息。塘岸是那么高峻,岸边的树又是那么古老高大,因此难得有一丝风把塘面吹皱。在鱼塘周围,世界好像陷入了沉寂,而时间也融进了永恒。

当时看着那个鱼塘,我再一次意识到,它是一个多么美丽而与世隔绝的地方,它叫钓鱼者着迷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儿。

为了不至于搞得神秘兮兮的,还是让我立即告诉你吧,我的塘里根本就没有鱼。据我所知那里从来就没有过鱼。不过,我从来没发现那有什么区别。不时有些客人从外面的世界来访,旨在来此挥钩一个下午,他们绝不会怀疑没有鱼,他们也绝不会问,于是我也就听之任之了。

我周围的人都很清楚,我不会随便带人到我的鱼塘去钓鱼。我只喜欢请那些真正懂钓鱼的能挥钩的人——也就是钓鱼行家,尤其是那些以前从没见过我的鱼塘并且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奇的远方来客。他对钓鳟太了解了。他知道,即使在真正棒的鱼塘里都常有一连几天钓不到一条鳟鱼的情况。他本人事先会对你解释一番,在解释完之后,假如结果被他不幸言中,一条鳟鱼都没有钓到,那他会更加高兴。说实话,我只需对我的钓鱼行家朋友说上一句:“怪了,它们居然不吃饵!”他便会滔滔不绝地向我解释半天。关于钓鳟鱼值得学的东西太多了,难怪热衷此道的人们可以一连好几个小时谈论钓鱼理论。

我们一般都是一边谈这类理论,一边在塘边做准备工作的。你知道吧,我在那儿有钓鱼所需的各种设施,有一条方头平底船,有一个用香柏搭成的整洁的小码头(香柏能吸引鳟鱼),而最棒的是有一间小小的钓鱼屋——它小巧别致,形状像宝塔,主靠在水边,而且有树木荫庇。屋里放的是钓具,各种钓具一应俱全,它们随意地挂在墙上,但并不显得紊乱。

“瞧,老兄,”我说,“你要是想试试念珠钓的话,拿这条去好了。”或说:“你见过这种日本式铅线吗?没有吧,它们不是肠状的,而是像丝一样。”

“我怀疑我是否能用那玩意儿钓到鱼。”他说。

“也许吧。”我回答说。事实上我肯定他钓不到,塘里根本没鱼可钓。

钓鱼塔里的木钉上挂着一两件防水雨衣。除了雨衣之外,当然还有个香柏餐橱什么的,里面装满了一瓶又一瓶的酒和姜汁甜饼之类。

当我带我的某位朋友出去钓鱼的时候,我总是发现这些纯粹的准备工作,这些钓鱼的前期活动,在整个钓鱼过程中是最开心的。它们常常要花去一个小时。要谈论的东西有很多很多,有钓具的重量问题,有蝇饵的颜色问题,另外还有不少更宽泛的理论问题。

我们度过了一个很痛快的下午,我们一条鱼也没钓到。我承认,由于我的鱼塘里没鱼,有时安排起来真需要点手腕。来客有时会变得有点不安。于是我对他说:“你的垂钓技术棒极了,没说的!”他听了之后大为高兴,一门心思地想着把钓钩越抛越远,以至于把鱼全给忘了。

诚然,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会认为他们的确把鱼钓住了,他们会大谈特谈所谓“我弄丢的那条大鱼”。——在事后的回顾中,这一话题足以令任何一个钓鱼者感慨万千。“你还记得我去年夏天在你的鱼塘那儿弄丢的那条大鳟鱼吗?”几个月之后有一个伙计在我们城里的俱乐部对我说。

“当然记得。”我说。

“你后来把它钓上来了吗?”

“没有,根本钓不上来。”我回答道。实话实说,我确信我就是钓到死也钓不上来,他或任何其他人也同样如此。

然而那种错觉却相当令人惬意。再说你也绝对说不死。说不定塘里真有鳟鱼哩。为什么不呢?无论怎么说,凭什么塘里不该有一条鳟鱼呢?你有那么好的一个塘,那里面应该有鳟鱼!说到钓鱼的众多妙趣,最令人开心和着迷的事之一便是禁期钓鱼。假如刚好在这时候有客人来访,那么我会说:“我知道渔季过去了,但我想你大概还是乐意上那儿去看看鱼塘的吧。”他没法抗拒那种诱惑。我们就会钓上它一个下午。

“我真高兴,”客人最后说,“它们没有吃饵。反正我们同样享受到了乐趣,就跟它们吃了饵似的。”

就这样——幻觉而已!人生与这多相似啊。重要的是对事物的那种意念和期待。

现在我要回城去,回我的俱乐部去了,在那里我们整个冬季都会“钓”将下去,钓起那些大大的鱼,但弄丢那些更大的。而对我来说,在这一切后面,对我的鱼塘的回忆正在纷纷坠落的秋叶下越变越黑……不过,至少这一切已给了我的朋友们无限的快乐。

(有删改)

文本二:

里柯克的幽默是一种淡淡的、含蓄的幽默,他不是靠奇特、滑稽的故事情节来把读者逗得哈哈大笑,而是善于从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一些为大家司空见惯却又往往熟视无睹的可笑的和不合理的东西,加以放大后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们产生共鸣而露出会心的微笑或无奈的苦笑。在里柯克看来,真正的幽默具有抚慰心灵创伤、净化甚至提升人类精神的作用。里柯克在其众多作品里通过幽默与讽刺艺术地表现了人生的种种尴尬,揭示了人类的众多人性弱点。他坚持用笑去净化和超越人生的尴尬与悲哀。喜剧精神与悲剧意识的完美结合,使里柯克的作品既引人发笑,又发人深省。

(节选自里柯克《幽默之我见》,有删改)

【注】斯蒂芬·里柯克(1869—1944),被认为是继马克·吐温(美国)之后最受欢迎的幽默作家。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钓鱼行家在“我的鱼塘”里没钓到鳟鱼却更高兴,因为他并不关心是否钓到鱼,而是享受着鱼塘的美景。
B.“怪了,它们居然不吃饵”,“我”也不清楚鱼塘的情况,却能得到钓鱼行家的认同,符合他的钓鱼理论。
C.钓鱼行家质疑“我”推荐的钓鱼线,表现了钓鱼行家对自己钓技的自信,也表现了“我”与朋友关系的亲密无间。
D.“我”邀请访客到“我”的鱼塘钓鱼,虽然没有任何结果,却让他真切感受到了在禁钓期钓鱼的乐趣。
2.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还是让我立即告诉你吧”“你知道吧”,作者用这种表述方式,既让人感到亲切,又增强了现场感,拉近和读者的距离。
B.小说中反复强调鱼塘里并没有鱼,重在表现“我”爱捉弄人的心理,同时也嘲讽了钓客自以为是的人性弱点。
C.小说结尾“纷纷坠落的秋叶”既与开头“塘边大树的叶子正日益变黄”照应,又烘托了“我”即将离开鱼塘的伤感。
D.小说淡化故事情节,叙事舒缓,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却让人们在会心的微笑中引发了思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文本二指出里柯克的幽默是一种“淡淡的、含蓄的幽默”,这种风格在文本一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要分析。
4.作为读者,你从小说中获得了哪些人生感悟?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说明。
2023-03-24更新 | 2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