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3 题号:1682325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夜行

何荣芳

小倩下班时已经是夜里十点,她带着一身的葱花味追上了一辆驶向远郊的公交车。有座。

同排座位上抱臂闭目的是一位大爷,或者说是一位大叔,脑袋亮光光的,看不出年纪。借着车外的路灯光,小倩看见他脖子上垂着蚯蚓屎似的耳机线。小倩掏出自己的手机,准备看韩剧,却发现没电了。窗外是灯的世界,车灯、路灯、店铺里招牌上的霓虹灯,还有高层住宅里星星般的灯火,看不见特别的风景。无所事事的小倩只好打量车内。

车内分明坐着许多人,却显得分外安静,一块块亮着的手机屏幕映照着一张张模糊的脸,气氛有些怪异。小倩希望能听到一点声音,能听到一点带有活气的声音。但就是没有人说话,连汽车的鸣笛声也没有。小倩扭过头,想跟同排座位上的人说说天气,或者问问他到哪里下。同坐的人仍然闭着眼,听不到他的呼吸,一颗光脑袋随着车行的节奏不停地晃动,像一个电动不倒翁。路灯把窗外树木斑驳的影子映到他的脸上,小倩就想到了出土的僵尸。她很想伸出手指去试试他的鼻息,却不敢冒失,怕他突然睁开眼。小倩环顾四周,想换个位子,但空位边都有一块手机屏亮着,照着一张煞白变形的脸。小倩头皮发麻,一股不知名的力量漩涡般裹挟了她,使她心口发紧,脊背发凉。

是不是应该下车?她问自己。车子猛地一震,小倩也猛地一震。车内的顶灯亮了,车前门开了,一个胳膊上搭了件上衣的大妈冒了上来,花白的头发间漾着缕缕热气。小倩的心口终于松了。

司机又关了车内的灯,大妈和她头上的热气都不见了。也许大妈也感觉到了车内的冷,她打开了手机音乐,是一曲热烈的广场舞曲。声音不大,却搅翻了一车的冷肃,于是一束束冰冷的目光风一样朝她刮过去,广场舞的曲子烛光一样摇曳了两下,熄灭了。车内又陷入了死一样的沉寂。一块块手机屏的亮光蓝幽幽,白森森,像墓地里的磷火。

车内安静得令人窒息,仿佛误入了木偶库,错进了蜡像馆。不,如果是错进了蜡像馆她也不会害怕,至少她知道他们都是蜡做的。她分明看见车内漂浮着一片片灵魂。

小倩想下车,但这已经是最后一班车了。她离开座位,摇摇晃晃地走到司机身后,她想至少司机是活的,因为他要驾驶车。小倩扶着司机身边的铁杆站着,遮阳板挡住了窗外的光线,司机浮在黑暗中,判官似的没有表情,也看不见他大幅度的动作,汽车在空旷的路面上无声地滑行。小倩心缩成一团,想哭。一句我要下车一直在喉咙中上蹿下跳。

车又猛地震了一下,车内顶灯亮了,前门又开了。小倩以为心里的话溜出了口,司机为她开了门。一个围红围脖的女孩火狐一样蹦了上来,朝差点撞了满怀的小倩粲然一笑。她的笑,阳光般融化了小倩心头的薄冰,小倩也笑了。

女孩就近找了个座位坐下,夸张地表达着她找到座位的欣喜。她把两只胳膊从肩包带中挣脱出来,书包顺到了胸前,呼啦一下拉开拉链,从里面掏出一本书。

她掏出一本书来,就着车顶上的灯光读起来。她的声音细小而含混,却像清泉一样唤醒了山林。于是车内有了转动脖子的声音,伸腿脚的声音,打哈欠的声音。有人把手指关节捏得咔咔作响,有人叽叽喳喳地开始说话。

司机没有再关车内的灯。橘黄的灯光,明亮而温暖。

(有删改)

文本二:

有人评价何荣芳的小说,创设情景是其重要的特色,作者总是围绕主人公的活动来开展叙述,进而引出人物活动的特定情景来表现人物。同时也通过主人公的活动来揭示深刻的主题或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其中《夜行》最具有代表性。

(摘编自《作家评论》,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一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概括和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倩正是因为自己手机没电了,看不成韩剧,才去看窗外的夜景,又打量起车内情形,从而引发后面一系列事情发生。
B.小倩想伸出手指去试试那位不好明确年纪的同座有没有鼻息,多半是出于好奇,她想用这个举动来印证一下自己的想法。
C.小说中多次出现关于手机的文字,这和女孩掏出书来阅读形成鲜明的对比,而看手机的人和女孩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D.小说善用比喻,把手机屏幕的亮光比喻成磷火,把司机比喻成判官,不仅生动形象,而且附着了主人公独特的心理感受。
2.从想和同排座位上的人聊天,到看到小女孩读起书来,小倩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3.文本二认为“创设情景”是何荣芳小说的重要特色,请简要分析文本一创设的“夜行”情景的作用。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断崖

张晓林

①那一年五月,平子灿接到一份差事,给一家制片厂做向导,去深山里一个著名的断崖处拍一两个镜头。

②一天下午,他们来到了那断崖附近,在一个小村子的旁边住了下来。村头上,有一片麦场,上面堆着一垛垛蘑菇似的麦秸,在麦秸垛根,几只鸡仔在刨食。见人从旁边走过,它们一点儿都不感到吃惊

③休息了一会儿,导演喊上子灿,去看那处断崖。

④那断崖果然鬼斧神工。往边上一站,子灿就觉得头晕。断崖深处,烟雾缭绕,不知深几许。

⑤导演很兴奋。他让子灿明天去村子里想法儿买一匹马来,不论价钱,把马弄来就行。子灿不知道导演为什么要买一匹马。

⑥第二天,太阳出来了,明净灿烂,树木青翠欲滴,杂花吐艳,小鸟在林间歌唱。

⑦子灿走进村子,村里人刚吃过早饭,正蹲在街头说闲话。见到子灿,都热情地围上来。有一位老者,还拿出自己的烟叶让子灿吸。

⑧当子灿说明来意,村人都很惊讶:“马,村里有好几匹呢,拉去一匹用就是了,还用掏钱买?”

⑨村人都觉得新鲜。拍电影在深山里还是第一回。

⑩让子灿吸烟的那个老者说:“让客人用,得用全村最好的马!”他就用长烟袋指指旁边的一个精明的小伙子,说:“春生,把客人请到你家里去,叫客人看看你爹那马,中意不中意。”

⑪那真是一匹好马!洁白如雪,浑身没有一根杂毛。看见子灿,它突然尥起蹶子,一个劲儿地蹭缰绳,像要挣脱逃跑一样。

⑫小伙子费了好大劲儿,才把马缰绳解下来。

⑬回到营地,导演就开始训练那匹马。

⑭过几天,一行人就来到断崖上的开阔地。

⑮上山前,导演把看热闹的村里人都挡在了山下。

⑯导演安排妥当,就叫一个特技演员骑到马的背上去,他一个人在后面狠抽马的屁股,叫马往断崖处冲……

⑰那匹马很有灵性,冲了几次,都是在离断崖还有几米远的地方,突然停下,拼死抵足,任人再抽打,硬是不肯向前迈动半步!它还不住地昂首哀鸣,好像在呼唤什么,声音很凄恻。

⑱没办法,导演找来两块黑布,把马的眼睛蒙上了。这时候,那匹马落下了眼泪,泪水浸透了黑布,大粒大粒地滴下来。子灿看到,那泪水竟然是血色的!子灿的心隐隐作痛。

⑲拍摄镜头时,那马是一半被人驱赶,一半被人合力才推下断崖去的。在那一刹那间,子灿发疯般地冲过去。那马还在半空里挣扎,它的头困难地一伸一伸地拼命往上勾,似乎想跃出崖谷,回到草地上。看得出,那马很痛苦,也很绝望……

⑳不知什么时候,天阴了。村子里的人也走了上来。他们站着,沉默着,没有一个人说话,眼里都带着痛苦的、极为复杂的神情。那个给子灿介绍马的老者,嘴角颤抖着,泪水已落在长长的白胡须上。

21财务人员走过来,把一沓钱送给那个精明的小伙子。那个小伙子傻了一般,慢慢把钱接过来,呆呆地看了一眼,嘴里喃喃两声,手一扬,那沓钱就撒向断崖。那钱在空中飞散开来,很像一片片枯黄而肮脏的树叶……

22子灿他们下山时,没见到一个村里人。

23不久,子灿在当地日报上看到了一则消息。说有一个老农,住闺女家回来,得知曾救过他性命的马被儿子卖给拍电影的坠崖而死,当即晕倒,醒来就疯了,后不知所终……

24子灿放下报纸,呆了半晌。

25后来某一天,子灿看到了当初拍摄的那个镜头。一个骑士,骑匹白色的骏马,在山间小道上狂奔。突然,眼前是一块断崖,骏马收不住脚,嘶鸣着,坠下崖去。骑士身手不凡,一个鹞子翻身,在马腾空之际,滚下马身,保全了性命,慢慢地,镜头下摇,下摇……整个银幕空寂无声……

26这个镜头很漫长。随着马的下摇,下摇……子灿的心也悬啊,悬啊……

27听说,这部片子被誉为“大片”,接连获得数项大奖。导演也因此获得最佳导演奖。只是颁奖的时候,导演并没有去领奖。

28子灿从此怕再看到断崖。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中第④段对断崖的描写,“往边上一站,子灿就觉得头晕。断崖深处,烟雾缭绕,不知深几许”,写出了断崖的深不可测,为下文写白马坠崖而死做铺垫。
B.导演让子灿买马时说“不论价钱,把马弄来就行”,暗示导演让白马跳崖而死的剧情,也暗示了白马的悲惨结局。
C.小说结尾写电影接连获得数项大奖,导演也因此获得最佳导演奖,但导演并没有去领奖,意在表现导演内心的愧疚与忏悔。
D.白马死后,小伙子傻了一般,并把钱撒在断崖是因为他深知白马对父亲的重要性,担心父亲回来以后,受到父亲的责骂。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展现的是村民的群体形象,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展示了他们善良、淳朴、热情的性格特点。
B.平子灿是小说的线索人物,也是故事的见证者,他串起了整个故事,使小说脉络清晰,更具真实性。
C.第⑥段的景物描写“太阳出来了,明净灿烂,树木青翠欲滴,杂花吐艳,小鸟在林间歌唱”渲染了一种清幽纯净的氛围,与下文白马的悲剧形成对比,增强了故事的悲剧性。
D.小说情节一波三折,采用第三人称视角,叙述了白马的悲剧故事,展现出原生态村落与现代社会的矛盾,突出了村民与动物之间平等相处、自然和谐的关系,引发读者思考。
3.小说第二段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著名作家王蒙认为,微型小说用一个画面或一个瞬间,捕捉住了一种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断崖》这篇小说体现出来的美。
2023-06-14更新 | 6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

冯骥才

民国二十八年,龙王爷闯进天津卫。街上行船,窗户当门,买卖停业,车辆不通,小杨月楼和他的一班人马,被困在南市的庆云戏院。那时候,人都泡在水里,哪有心思看戏?

龙王爷赖在天津一连几个月,戏班照样人吃马喂,把钱使净,便将十多箱行头道具押在河北大街的万成当。等到水退了,火车通车,小杨月楼急着返回上海,凑钱买了车票, 就没钱赎当了,急得他闹牙疼,腮帮子肿得老高。戏院一位热心肠的小伙计对他 说:您不如去求李金鏊帮忙,那人仗义,拿义气当命。凭您的名气,有求必应。

李金鏊是天津卫出名的一位大锅伙 ,混混头儿。上刀山、下火海、跳油锅,绝不含糊,死千一个。虽然黑白道上,也讲规矩讲脸面讲义气,拔刀相助的事,李金鏊干过不少,小杨月楼却从来不沾这号人。可是今儿事情逼到这地步,不去也得去了。

他跟随这小伙计到了西头,过街穿巷,抬眼一瞧,怔住了。篱笆墙,栅栏门,几间爬爬屋,大名鼎鼎的李金鏊就住在这破瓦寒窑里?小伙计却截门一声呼:李二爷!

应声打屋里猫腰走出一个人来,出屋直起身,吓了小杨月楼一跳。这人足有六尺高,肩膀赛门宽,老脸老皮,胡子拉碴;那件灰布大褂,足够改成个大床单,上边还油了几块。小杨月楼以为找错了人家,没想到这人说话嘴上赛扣个罐子,瓮声瓮气问道:找我干吗?口气挺硬,眼神极横,错不了,李金鏊!

进了屋,屋里赛破庙,地上是土,条案上也是土,东西全是东倒西歪;迎面那八仙桌子, 四条腿缺了一条,拿砖顶上;桌上的茶壶,破嘴缺把,磕底裂肚,盖上没疙瘩。小杨月楼心想,李金鏊是真穷还是装穷?若是真穷,拿嘛帮助自己?于是心里不抱什么希望了。

李金鏊打量来客,一身春绸裤褂,白丝袜子,黑礼服呢鞋,头戴一顶细辫巴拿马草帽,手拿一柄有字有画的斑竹折扇。他瞄着小杨月楼说:我在哪儿见过你?眼神还挺横,不赛对客人,赛对仇人。

戏院小伙计忙做一番介绍,表明来意。李金鏊立即起身,拱拱手说:我眼拙,杨老板可别在意。您到天津卫来唱戏,是咱天津有耳朵人的福气!哪能叫您受治、委屈!您明儿晌后就去‘万成当’拉东西去吧!说得真爽快,好赛天津卫是他家的。这更叫小杨月楼满腹狐疑,以为到这儿来做戏玩。

转天一早, 李金鏊来到河北大街上的万成当,进门朝着高高的柜台仰头叫道:告你们老板去,说我李金鏊拜访他来了!老板慌张出来,请李金鏊到楼上喝茶,李金鏊理也不理,只说:我朋友杨老板有几个戏箱押在你这里,没钱赎当,你先叫他搬走,交情记着,咱们往后再说。说完拨头便走。

当日晌后,小杨月楼带着几个人碰运气赛的来到万成当,进门却见自己的十几个 戏箱,早已摆在柜台外边。小杨月楼大喜过望,便取了戏箱,高高兴兴返回上海。

小杨月楼走后,天津卫的锅伙们听说这件事,佩服李金鏊的义气,纷纷来到万成当,要把小杨月楼欠下的赎当钱补上。老板不肯收,锅伙们把钱截着柜台扔进去就走。多少亦不论,反正多得多。这事又传到李金鏊耳朵里。李金鏊在北大关的天庆馆摆了几桌,将这些代自己还情的弟兄们着实宴请一顿。

谁想到小杨月楼回到上海,不出三个月,寄张银票到天津万成当,补还那笔欠款。 万成当收过锅伙们的钱,哪敢再收双份,老板亲自捧着钱给李金鏊送来了。李金鏊嘛人?不单分文不取,看也没看,叫人把这笔钱分别还给那帮代他付钱的弟兄。至此,钱上边的事清楚了,谁也不欠谁的了。这事本该了结,可是情没结,怎么结?

转年冬天,上海奇冷,黄浦江冰冻三尺,大河盖上盖儿。这就断了码头上脚伕们的生路, 尤其打天津去扛活的弟兄们,肚子里的东西一天比一天少,快只剩下凉气了。恰巧李金鏊到上海办事,见这情景,正愁没辙,抬眼瞅见小杨月楼主演《芸娘》的海报,拔腿便去找小杨月楼。

赶到大舞台时,小杨月楼正是闭幕卸装时候,听说天津的李金鏊在大门外等候,脸上带着油彩就跑出来。只见台阶下大雪里站着一条高高汉子。他口呼:二哥!三步并两步跑下台阶。脚底板给冰雪一滑,一屁股坐在地上,仰脸对李金鏊还满是欢笑。

小杨月楼在锦江饭店盛宴款待这位心中敬佩的津门恩人。李金鏊说:杨老板,您喂得饱我一个脑袋,喂不饱我黄浦江边的上千个扛活的弟兄。如今大河盖盖儿,弟兄们没饭辙,眼瞅着小命不长。

小杨月楼慨然说:我去想办法!

李金鏊说:那倒不用。您只要把上海所有名角约到一块儿,义演三天就成!戏票全给我,我叫弟兄们自个儿找主去卖。这么做难为您吗?

小杨月楼说:二哥真行。这点事还不好办吗?第二天就把大上海所有名角,全都约齐,在黄金戏院举行义演。戏票由天津这帮弟兄拿到平日扛活的主家那里去卖。这些主家花钱买几张票,又看戏,又帮忙,落人情,过戏瘾,谁不肯?何况这么多名角同台献技,还是《龙凤呈祥》《红鬃烈马》一些热闹好看的大戏,更是千载难逢。一连三天过去,便把冻成冰棍的上千个弟兄全救活了。

李金鏊完事要回天津,临行前,小杨月楼又是设宴送行。酒足饭饱时,小杨月楼叫人拿出一大包银子,送给李金鏊。既是盘缠,也有对去年那事谢恩之意。李金鏊一见钱,面孔马上板起来,沉下来的嗓门更显得瓮声瓮气。他说道:杨老板,我这人,向例只交朋友,不交钱。想想看,您我这段交情,有来有往,打谁手里过过钱?谁又看见过钱?折腾来折腾去,不都是那些情义吗?钱再多也经不住花,可咱们的交情使不完!说完起身告辞。

(选自冯骥才《俗世奇人》,有删改)


【注释】①锅伙:此处指在简陋食宿处住着的单身工人、小贩。②死千:担当出生入死的差事。这是天津地方土语,也是混混儿的行话。③赛:天津方言,有“像”或 “似”之意。下同。

文本二:

《俗世奇人》均为短篇小说,每篇记叙一个奇人趣事,各自独立。书中所讲之事,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为布景,民国时社会动荡,底层小人物大多生活艰难,个中艰辛不足与外人道,但冯骥才偏偏另寻他路,描写小人物身上的奇闻异事,生命的热闹,灵魂的伟大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塑造李金鏊和小杨月楼两个主要人物形象,以及“天津卫的锅伙们”等群像,表现了中国人对“义”的普遍认同和追求。
B.文章在描写李金鏊时欲抑先扬。先写李金鏊说话极横、住处鄙陋,这让小杨月楼对他赎当能力产生质疑;再写李金鏊说到做到,成功赎当。
C.小杨月楼请李金鏊帮忙,李金鏊第二天让他成功取回了戏箱,小杨月楼心生感恩,这为后文李金鏊有求于他时全力以赴作铺垫。
D.优秀的地域性文学作品,大多渗透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本文运用了“嘛”“赛” 等天津本地方言,极具地方色彩,富有生活气息。
2.画线句子“这事本该了结,可是情没结,怎么结?”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3.文本二评论《俗世奇人》时谈到“生命的热闹,灵魂的伟大”,请你结合文本一所出现的人物谈一谈“灵魂的伟大”的具体含义。
2023-03-02更新 | 9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逝川

迟子建

大约是每年的九月底或者十月初吧,一种被当地人称为“泪鱼”的鱼就从逝川上游哭着下来了。

泪鱼是逝川独有的一种鱼。每年只在第一场雪降临之后才出现,它们到来时整条逝川便发出呜呜呜的声音。

如果不想听这悲凉之声,那么只有打捞泪鱼了。在阿甲渔村有一种传说,泪鱼下来的时候,如果哪户没有捕到它,一无所获,那么这家的主人就会遭灾。当晚秋的风在林间放肆地撕扯失去水分的树叶时,敏感的老渔妇吉喜就把捕捞泪鱼的工具准备好了。吉喜七十八岁了,干瘦而驼背,喜欢吃风干的浆果和蘑菇,常常自言自语。如果你乘着小船从逝川的上游经过这个叫阿甲的小渔村,想喝一碗喷香的茶,就请到吉喜家去吧。她还常年备着男人喜欢抽的烟叶,几杆铜质的烟锅齐刷刷地横躺在柜上,你只需享用就是了。

要认识吉喜并不困难。在阿甲,你走在充满新鲜鱼腥气的土路上,突然看见一个丰腴挺拔有着高高鼻梁和鲜艳嘴唇的姑娘,她就是吉喜,时光倒流五十年的吉喜。她发髻高绾,明眸皓齿,夏天总是穿着曳地的灰布长裙,吃起生鱼来是那么可惹人喜爱。而现在你若想相逢吉喜,也是件很容易的事。在阿甲渔村,你看哪一位驼背的老鱼妇在突然抬头的一瞬眼睛里迸射出雪亮的鱼鳞般的光芒,那个人便是吉喜,老吉喜。

雪是从凌晨五时悄然来临的。不用说,雪花来了,泪鱼也就要从逝川经过了。

吉喜的木屋就对着逝川。

吉喜是被敲门声惊醒的,来人是胡会的孙子胡刀。

“吉喜大妈,这可怎么好,这小东西真不会挑日子,爱莲说感觉身体不对了,挺不过今天了,唉,泪鱼也要来了,这可怎么好,多么不是时候……”

泪鱼不同于其他鱼类,它被网挂上时百分百都活着,大约都是一斤左右重,体态匀称玲珑。将这些蓝幽幽的鱼投入注满水的木盆中,次日凌晨时再将它们放回逝川,它们再次入水时便不再发出呜呜的声音了。

吉喜打发胡刀回家去烧一锅热水。她吃了个土豆,喝了碗热茶,把捕鱼工具一一归置好,关好火炉的门,带上银色的头巾便出门了。

吉喜望了望逝川,她想起了胡刀的祖父胡会,他就被葬在逝川对岸的松树林中。那时的吉喜不但能捕鱼,能吃生鱼,还会刺绣、裁剪、酿酒。胡会那时常常到吉喜这儿讨烟吃,吉喜的木屋也是胡会帮忙张罗盖起来的。那时的吉喜有个天真的想法,认定百里挑一的她会成为胡会的妻子。

胡刀的妻子挺直地躺在炕上,因为阵痛而挥汗如雨。吉喜洗了洗手,询问反应有多长时间了,有什么感觉不对的地方。

时光倒回五十年,吉喜正站在屋檐前挑干草。吉喜乌黑的头发上落着干草屑,褐绿色的草屑还有一股草香气。落日掉进逝川对岸的莽莽丛林中了,吉喜这时看见胡会从逝川的上游走来。他远远蠕动的形象恍若一只蚂蚁,而渐近时则如一只笨重的青蛙,走到近前就是一只摇着尾巴的可爱的巴儿狗了。吉喜笑着将她体味到的三种不同形象说与胡会。胡会笑了,现出很满意的神态。吉喜在那个难忘的黄昏尽头想,胡会一定娶了她的。然而胡会却娶了另一个女人做他的妻子。

产妇再一次呻吟起来,吉喜用毛巾擦了擦产妇额上的汗。

产妇朝她歉意地笑了:“吉喜大妈,你去捕泪鱼吧。没有您在逝川,人们就觉得捕泪鱼没有意思了。”

的确,每年在初雪的逝川岸边,吉喜总能打上几十条甚至上百条的活蹦乱跳的泪鱼。吉喜用来装泪鱼的木盆就能惹来所有人的目光。

大约午夜十一时,产妇再一次被阵痛包围。羊水破裂之后,吉喜终于看见了一个婴孩的脑袋像只熟透的苹果一样微微显露出来,那颗猩红的果实终于从母体垂落下来,那生动的啼哭声就像果实的甜香气一样四处弥漫。

“吉喜大妈,兴许还来得及,您快去逝川吧。”产妇疲乏地说。

吉喜吃力地朝逝川走去。逝川的篝火玲珑剔透,许多渔妇站在盛着泪鱼的木盆前朝吉喜张望。没有那种悲哀之声从水面飘溢而出了,逝川显得那么宁静。吉喜将网下到江里,又艰难地给木盆注上水。她开始起网了,网从水面上刷刷地走过,那种轻飘飘的感觉使她的心一阵阵下沉。一条泪鱼也没捕到,是个空网,她跌坐在河岸上。

天色渐渐地明了,篝火无声地熄灭了。放完泪鱼的渔民们陆陆续续地回家了。吉喜慢慢地站起来,艰难地靠近木盆,这时她惊讶地发现木盆的清水里竟游着十几条美丽的蓝色泪鱼!它们那么悠闲地舞蹈着,吉喜的眼泪不由弥漫下来了。

一抹绯红的霞光出现在天际,使阿甲渔村沉浸在受孕般的和平之中。

(选自《短篇小说三十年精选》,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逝川”,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背景,表达了中国人“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的传统时空观。
B.小说用插叙手法十分突出,对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具有重要作用,也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C.这篇小说充满了北国情调,描绘出清新自然、淡泊宁静、韵味无穷的画面,带给读者忧伤中不绝望、充满温情的感受。
D.小说写吉喜亲手为阿甲渔村的后代接生的过程,是暗示主人公充满生机而又不乏辛酸的人生历程。
2.吉喜是小说的主要人物,请简要分析这一人物形象。
3.小说中的“泪鱼”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1-06-01更新 | 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