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145 题号:1685569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云中的红围巾

郝明

连长放下手中的高倍军用望远镜,揉了揉眼睛。瞭望塔外漫长的边境线上,除了铁丝网和柱桩上还能看到些许黑色,剩下就是满眼的雪白,刺得眼睛生疼。

报告连长,军区正午时分将有物资抵达。

连长转过身,接过通讯员手里的电报本,签上字,回敬一个军礼。

这几场暴风雪呀!连长心里有些感慨。在内蒙古二连浩特驻守近20年,这是他见过的最大的几场雪了。运输道路都被齐人深的积雪填埋,推雪机没日没夜地抢挖,但等挖到这里,估计要年后了。往年军区都是提前几天就把慰问物资运到,今年也不知为什么耽误了。

看看瞭望塔外的天空,灰蒙蒙的阴云像一群无人看管的野马,又在慢慢地压低地面并随风移动着,做好接收准备。

是!通讯员答道,连长,班里的战士们还有一个特殊的准备呢。通讯员有些神秘地笑。

什么准备?要注意安全,年三十了,可以搞点创新。连长有些心疼地望着通讯员,这帮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来自全国的各个省市,头一次在最前沿的萨麦哨所过年,他希望新兵们能过好头一个春节。

在回营房的路上,连长几次从军大衣兜里拿出手机,又几次放回去。过年的这个电话怎么打呢?他是亏欠这个家的,平时照顾不到,就连过年,他不是有任务在身,就是把回家的机会让给下级,今年又不能好好陪家人了。连长此刻的心,就像自己脚下踩着的莹白积雪,正发出嘎吱嘎吱的断裂声音。

正午时分,连长站在营房前,他望着草原异常寒冷的天空,乌云黑压压堆成整坨厚铁,正准备压向地面,压向屋顶,仿佛所到之处,一切都会被压成扁扁的形状。

通讯员,停机坪提前做好准备!

是!通讯员接到命令,快步跑向指挥中心,他隐隐约约看到远处天空中一架军用直升机像只小蜻蜓般往这里飞来。

报告机长,目前积云层覆盖严重,地面风速50km/h,顶风25km/h……副驾拿着记录本,神色凝重地望着机长,并且偷偷瞄了一眼后排坐着的霞姐和孩子,两人正一无所知地望着窗外飞来飞去的云彩在指指点点。

尝试悬停!油耗目前如何?机长沉稳地拉起操纵杆,在积云层中间的一条缝隙中果断地穿行过去,开始寻找合适地准备降落。

油量仅维持返航。副驾尽量压低声音。

地面上的连长感觉今天的直升机有些异常,平时如果不具备降落条件,直升机会通知地面部队,然后从缆绳上把物资空投下来,今天这是怎么了?一圈圈地反复寻找机会降落,不断在低矮密集的云层中穿梭,仍在试图寻找机会。

连长,连长!通讯员手里拿着电文和望远镜,有些跌跌撞撞地从指挥中心跑过来。

慌什么!连长有些训斥道,怎么了?

雄鹰呼叫,不具备降落条件,空投后……通讯员停顿了一下,才说,准备返航。

那就接收好了。连长说。

是准备好了接收,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它还总是在盘旋。通讯员和连长一起怔怔地望着天空上的直升机,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霞姐,松开小宝,让他哭吧!直升机上的副驾向后排喊。

小霞默默松开捂着小宝嘴的手,自己的眼眶里也蓄满了泪水。小宝因为妈妈的手松开了,继续号啕大哭,自打他知道还要飞回去,便不顾一切地开始哭,他感到所有的新年愿望都将会落空。

霞姐,你搂紧小宝,舱门要打开空投了——

等等。小霞望着自己随身携带的物品,忽然想起什么似的,把自己脖子上围着的一条鲜艳的红羊绒围巾系在物资的缆绳上,把这个系上。

副驾看着红围巾,不知道为什么,恍惚了一下,他努力保持着镇定。

连长,那物资上绑的是标语吗?红红的一长条。通信员用手里的望远镜仔细地看着,怎么看着像是一条红围巾呀?

连长看着离自己头顶越来越近的物资,还有那条系在上面的红围巾,突然像是被罩进暖融融的红色光环里,沐浴在温存和幸福之中,一种感动和血液绞在一起,开始在体内奔涌,那飘在空中的红围巾,就那么柔软地无声无息地一路过来。

连长目不转睛地望着天空,漫卷的风肆意吹打着他的脸,而这张脸上除了像被刀刻过般的刚毅,再看不出任何表情。他缓慢而坚定地抬起右手,向空中敬着标准的军礼,一字一顿地大声说道:回电雄鹰,预祝返航顺利,祖国和家人都在萨麦哨所心中!

妈妈,你看那是什么!哭闹的小宝忽然发现新大陆一样,指着地面闪闪发光的东西。小霞透过舷窗看到,地面H形的停机坪上,出现了一张闪烁的中国地图,那应该是用一种发光带围成的,里面站着一排小小的人影,个个如雕塑般执着站立,小霞抹去小宝脸上未干的泪水说道:那是爸爸和叔叔们驻守的地方,他们在守护着国家。

妈妈,爸爸会看到你系的红围巾吗?我将来也要像爸爸一样站在里面好不好?小宝似懂非懂地望着妈妈认真地说。

会的,好!霞姐看着儿子稚嫩的脸蛋欣慰地笑着,湿润的眼睛深情地望着远去的发光的中国地图,远去的营房,远去的草地,窗外墨灰色的云朵也被远远地甩在舷窗后。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0年第2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长对暴风雪这一恶劣环境的感叹,既有对即将空投的慰问物资能否顺利抵达的担忧,也有对戍边战士的关爱之情。
B.小霞在得知飞机无法降落的消息之后,在物资上系上红围巾,传递出对丈夫的深情,也表现出对丈夫的理解和支持。
C.题目“云中的红围巾”一语双关,让连长感到温存和幸福的同时,也给边防军人带来了温暖和感动。
D.小霞把围着的红羊绒围巾系在缆绳上,表现出她在飞机无法降落不能团聚时的机智灵活,用红围巾把亲情连在一起。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写到连长“脚底下踩着的莹白积雪,正发出嘎吱嘎吱的断裂声”,通过环境描写,表现连长内心的埋怨与烦闷。
B.通信员和连长征怔地望着直升机,表现出他们对飞行员关心的同时,也间接表现出这次的飞行与往常不同。
C.这篇小说运用第三视角,客观地叙述故事,交代了故事的完整过程,也细腻地描写了连长与小霞的心理活动。
D.小说结尾部分,一连用几个“远去的”,写出了飞机无法降落渐行渐远的情景,也间接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情感。
3.小说善用伏笔,请在文中找出两处,并作简要分析。
4.结合文本,找出小说的两条线索,并分析这样安排的好处。
22-23高二上·贵州·开学考试 查看更多[2]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炭河(节选)

韩振远

铁锁觉得才睡了一会儿就被摇醒了,迷迷糊糊的,还想在炕上再赖一会儿,马上又感到不对。平常,嘁他起床的是妈,等到他洗完脸,走出家门时,爹要么下河还没回来,要么打着很响的呼噜还没睡醒。铁锁爹是个艄公,到河里跑船经常一月半月不回家。铁锁记得,昨晩睡觉时,爹明明还不在家,没想到这么快就回来了,而且声音急迫,像出了什么大事。他坐起来,揉揉眼,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爹朝他背上狠狠拍了一巴掌,有点儿疼,他便彻底醒了,眯眼坐起来。爹说:快穿衣裳,跟臭蛋请假。

铁锁嘟囔:请什么假?

爹说:涨河了,捞炭。

爹说这话时,兴奋得像一匹昂扬的叫驴。铁锁以前听爹说过捞炭,也跟着兴奋起来,一蹬腿穿上短裤,跳下炕要洗脸。爹说:洗屁脸,一会儿下了河有你洗的。快去,跟你师傅请假。

月色水一样在巷里流淌,微微有点风,真凉快,也不知几点了。铁锁出了门。爹光着膀子,和铁锁一样只穿条齐膝短裤,拉辆平车,也出了门。爷俩没走几步,巷里到处响起狗吠声,叫得人心慌,接着渐次响起吱呀呀的开门声,一个个晃动的人影全都急匆匆往河边赶。师傅家在村口,去河边正好路过。铁锁紧跑几步,把爹落在后面,啪啪拍师傅家的破门,没等拍开,爹拉着平车过来了,喊:拍门环!铁锁就把手高高举起,使劲拍,清脆的门环撞击声在月色中响起来,飘落到巷两头。里面终于有了响动,传出一个男人的声音,带着睡意,还带着几分嘶哑,全然没有了上课时的威严与洪亮。谁呀?铁锁怯怯说:师傅,是我。门吱一声开了,师傅光光的肚皮从门缝里闪出来,带着一股酸臭汗味。

师傅问:是铁锁,什么事,把门敲得山响?

铁锁懦懦的,觉得为这事好像不应该请假,像上课时回答不了提问一样:师傅,我请假。

师傅问:出了什么大事,等不到天明吗,才四点多。

铁锁说:我爹让请假。

师傅急了,问:这娃,到底什么事?

铁锁说:涨河了,爹让我跟着下河。

铁锁说完,师傅一愣神,眼睛发亮,问:涨什么河,炭河吗?

铁锁说:爹让我下河捞炭。

师傅说:铁锁,你要上学,不能去。

爹还没走,站在黑暗处,接着铁锁的话,瓮声瓮气:臭蛋,涨炭河了,水大得很,满河都漂着炭块子。碰得船帮子咚咚响,我跑了几十年船,还没见过这阵势,这是老河给咱带财哩,能不捞吗?

师傅又一愣神,说:你刚锚船上岸吗,这回还是去潼关?爹说:这一趟可费劲了,刚出了禹门口,船就在干滩上搁了三天,过了蒲州,又搁了三天,干等着涨水,蚊子能把人咬死。

铁锁这才明白爹是刚从河里上来,看见涨了炭河,还没喘口气,马上又下河捞炭,十几天没好好睡觉,也不知爹累不累。

师傅好像又愣了神,说:你是要铁锁跟你去吗?

爹说:半大小子,能帮上忙了。

师傅说:铁锁不能去。

爹说:臭蛋,听我的,让铁锁去,几年才能涨一回炭河。

爹已经拉着平车朝河那边走了,铁锁望了师傅一眼,跑过去跟上,没走几步,就听见脚步声响,又有人急着朝河边赶。

臭蛋是师傅小名,村里老年人都这么叫。铁锁从不把臭蛋叫臭蛋,什么时候都叫师傅,他知道这么叫也不对,正规的叫法应该是老师,可是,爹和长辈们都这么叫,铁锁觉得这么叫也没什么不好,就跟着这么叫了。

村小学共十三个学生,臭蛋给他们上课第一天,先在黑板上大大地写了三个字:刘满强。说:这是我的名字,我叫刘满强,你们都熟悉,原先是种地的,你们陈老师调走了,一时来不了新老师,支书说了,让我先凑合几天,要不把你们课误了。听爹说,臭蛋是老高中生,肚里墨水不少。

臭蛋说他凑合几天,结果却一直这么教着,黄河沿子苦,老师都不愿意上这地方来。铁锁总觉得臭蛋不像个老师,没脾气,管不住学生,和村里别的汉子没什么区别。星期天,或者放了暑假、寒假,一样去地里干活。臭蛋做庄稼活经常叫老婆骂得头也不敢抬。

铁锁想着师傅,不觉得和爹拉开了距离,一朵云彩掩住月亮,爹的光脊梁隐在了黑暗中,只听得空平车在土路上颠得砰砰响。下了坡,路旁是一条通到黄河的沟,另一旁是土崖,月光把崖上面那棵老柿树照出了阴影,像个人踮起了脚尖朝河那边望。听妈说,这叫官崖。下河的男人出去时间长了,女人都会攀到官崖顶朝河里望,男人一天不回来,女人就一天也不间断地上到崖顶望,有的女人流着眼泪,一站就是一天。昨天,铁锁还看见妈心急火燎地攀上去过,铁锁望着站在崖顶的妈,感觉妈也变成了那棵弯曲的老柿树,朝河里倾斜。现在,爹总算回来了,却没在家里待上一会儿,又心急火燎地下河。爹是被河里的炭催得,什么都不顾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 )
A.“爹朝他背上狠狠拍了一巴掌”,表现出“爹”作为船工,壮实有力,也反映出“爹”对铁锁稍显粗暴。
B.“巷里到处响起狗吠声,叫得人心慌”,暗示村里人听到涨河消息后兴奋急切的心情,都准备赶往河边捞炭。
C.“爹”面对涨河,一再要求铁锁向臭蛋“师傅”请假,体现了他的重利轻教;而“师傅”反对铁锁去河中捞炭,体现了他对学生的关爱。
D.小说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尚未沾染现代气息、质朴的乡村环境,呈现了一个淳朴的人情世界。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 )
A.小说通过铁锁被爹叫醒的情节来设置悬念,并与后文“铁锁这才明白爹是刚从河里上来”相照应,使情节完整。
B.小说插叙了有关“师傅”的几段文字,介绍“臭蛋”成为铁锁“师傅”的来由,表现出乡村教师的朴实和崇高。
C.小说语言朴实自然,适合表现乡村主题。“兴奋得像一匹昂扬的叫驴”等描写生活气息浓郁,使人物形象更生动。
D.小说标题“炭河”既是小说的特定环境,也是事件的起因。通过主人公铁锁的讲述,展示出一幅乡村生活画面。
3.小说三次写到师傅臭蛋“愣神”,在人物塑造上分别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有人评论说,这篇小说很有美感,请结合选文从环境、人物、情感三方面简要分析。
2021-09-13更新 | 12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哑巴哥哥

医院里有个患尿毒症的乡下女孩,名叫小小,陪她来的哥哥是个哑巴,整天挂着一脸憨笑。

女孩自小就失去了父母,是哥哥一手把她拉扯大的。

家里的钱都花光了,哥哥就用自己做的木头小车,风餐露宿地推着妹妹来到了省城大医院。很多医生都被他们的兄妹真情所感动,于是医院经过研究,决定免费为女孩做换肾手术。捐肾人就是她的哑巴哥哥。

医生把哥哥带到办公室,比划着告诉他,要把他的肾换到妹妹的肚子里去。打了半天手势,说得满头大汗,哑巴哥哥这才明白是咋回事。顿时,他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僵住了,吃惊地望着医生。

医生看了看他的脸色,跟他解释道;“把你的肾换给妹妹,你妹妹就能活;不换,你妹妹很快就要死了!”

哑巴哥哥倒是很快就领会了。他一脸沉重地低下脑袋,似乎在犹豫不决。过了一会儿,他才抬起头,朝医生重重地点了点头。医生高兴地拍拍他的肩膀,让他回去等着手术。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当天下午,哑巴哥哥就失踪了。

整整一晚,他也没回到医院。第二天整整一天,还是没见他回来。他的行李衣服什么的都还在,带来的钱也在,看来走得很匆忙。

医生问小小,小小说:“他告诉我,要回家一趟!”

医生心里咯噔一下,想起了跟哑巴哥哥说换肾的时候,他的脸色并不好看。医生不禁皱起了眉头:马上就要进行手术了,他还跑回家干什么?难道他故意躲起来了?

小小又担心又疑惑地问:“我也不知道哥哥为什么回家,他不识字,又没来过省城,会不会走丢了啊?”

医生自然不敢说出心里的疑惑来,怕小小伤心啊,就安慰她说:“不要紧,我们派人出去找找看,一个大活人,丢不了的!”

又过了一天,哑巴哥哥还是没有出现。大家都猜想这哑巴哥哥一定是跑了!

过去,医院也常发生这样的事,病人送来了,一听说要做手术,要换肾换肝,要几万块、十几万块的手术费,那些亲人就会突然无缘无故地消失,把病人扔给了医生,直到病人出院,也没有露过脸。

可是,这个病人是哥哥一手带大的,大家心里都十分感叹:人哪,毕竟是自私的!

担心小小受不了这个打击,医生和护士都没有在她面前问起哥哥。小小从大家的脸上也看出来了。她一下变得沉默寡言起来,整天只是默默地掉泪。

凑巧,医院里来了位探病的记者,听说了这件事,就过去找到小小采访。

记者问小小:“看情况,就只有你哥哥能换肾给你,可现在他失踪了,你心里怎么想的?”

小小流着泪生气地喊起来:“你们乱说,我哥哥不会丢下我不管的,他一定会回来的!”

记者不敢再刺激她,结束了采访。第二天早上,这则新闻就在报上登了出来。中午,医院里涌进来很多人,还有微信公众平台都是来向小小表达关心的,还有人愿意给小小捐肾。很快就确定了一位符合条件的女孩。

手术很快就要进行了,捐肾的女孩已经躺到了小小旁边的床上。

正在这时,一个人急匆匆地挤进了病房。一看,居然是失踪多日的哑巴哥哥。

他上前就把女孩拉了下来,然后自己躺了上去,拉上被子。

大家看到这一幕,不禁都愣住了:他怎么又回来了?

小小见到哥哥,惊喜交集,迫不及待地向他打手势问话。哑巴哥哥嘴里哇哇叫着,比划着也向妹妹打起了手势。

就这样,兄妹俩用只有他们能看懂的手语交流了起来。可过了一会儿,妹妹突然泪如雨下,“哇”的一声扑到床上痛哭不止。

哑巴哥哥一看,慌忙跳下床走到妹妹床前,伸手轻拍着妹妹的背。妹妹扑在哥哥怀里,哭得像个泪人似的。

在场的人都糊涂了:这到底是咋回事?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手术还得再推迟。

那位记者轻轻走了进去,十分疑惑地问小小:“大家都想知道,刚才,你和哥哥到底在说什么?”

小小抹了一把泪,哽咽着说:“我问哥哥,回家干什么?医院免费给咱们做手术呢!哥哥说他知道,他这几天把家里的地都种下了庄稼;怕我做手术后干不了,家里的牛和羊也都卖了;劈了一天的柴,可以烧半年;还有,水缸里也挑满水了……”

记者惊讶地问:“你哥他……为什么?”

小小脸上又是笑又是泪,说道:“我也是这样问哥哥,哥哥说,医生要把他的肾换给我……哥哥还说,等做完手术,就把他在城里火化,包点骨灰回去好了,拉回去要花很多钱……”

在场的人恍然大悟:原来哑巴哥哥并不是丢下妹妹跑了,而是回家给妹妹准备好手术后的一切——他以为把自己的肾换给妹妹,自己就要死了!

记者的眼眶顿时湿了,走过去使劲握着哑巴哥哥的手,说了一句:“你是个好哥哥!”

哑巴哥哥不知道记者说什么,只是一个劲地笑。

然而此刻,谁都觉得,他的笑容是那么可爱。

(选自《微小说》)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写人叙事,比如,“记者的眼眶顿时湿了,走过去使劲握着哑巴哥哥的手,说了一句:‘你是个好哥哥!’”就是议论。
B.情节一步一步推向高潮,但妹妹十分相信哥哥,“我哥哥不会丢下我不管的”为后文哥哥回来埋下伏笔。
C.小说注意悬念设计,由于哑巴哥哥的错误理解,造成人们认为是他因不愿意捐肾而逃走的猜想。
D.本文兄妹之情感人至深,比如,哥哥向妹妹说“包点骨灰回去好了,拉回去要花很多钱”就特别感人。
2.小说插叙过去“一听说要做手术,要换肾换肝,要几万块、十几万块的手术费,那些亲人就会突然无缘无故地消失”的内容有何作用?
3.有人评论说:“一滴水中看世界。本文写小人物、小故事的背后,却表现了大环境、大意义。”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1-07-15更新 | 5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景树

朱道能

当二货提着两瓶好酒,去看几年没有来往的幺爷时,一村人都把脖子抻得像大白鹅似的。“砰——砰”,幺爷院里突然传来两声玻璃的爆响。不一会儿,二货跑出门,脸紫得像茄子:“你个老东西,就跟树过一辈子吧!”一村人都明白,爷俩一定是为卖银杏树的事杠上了。

据幺爷讲,这棵银杏树是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栽下的。只听这银杏湾的名字,就知道它早已是一村人的风景了。

夏日,郁郁葱葱的树冠,犹如一把绿色大伞,撑起一片阴凉。一村老少,便惬意地坐在树下,大人随意闲聊,小儿绕树嬉戏。

待到深秋,树下便是一地金黄。村人就捡拾回去,好生收藏。有长癣生疮的,熬水一洗;有破皮流血的,揉碎一按;有血高晕眩的,泡茶一饮……于是,常有人谢幺爷。他听了,一摆手:都是托先人的福哩!

眼下有人出高价,要买幺爷这棵银杏树。谁呢?就是村主任大军。大军原本在城里开公司,当老板。后来作为有经济头脑的能人,被招贤回乡,当上了村主任。大军一上任,立即带来一个致富项目:卖风景树。所谓风景树,就是漫山遍野的松树、柏树、杉树什么的。只要连根刨起,缠上草绳,运到城里一栽,就变成城里人的风景了。一时间,寂静的山林里,野鸡惊飞,山兔乱窜。

再聚到银杏树下,村人的话题便出奇地一致:谁谁又卖了多少棵树,谁谁又挣了多少钱……正说得热闹,一直闷坐一旁的幺爷,冷不丁冒出一句:“一群败家子!”村人面面相觑,然后讪着脸,散去了。银杏树下,便陡然冷清了许多。大军却常来,尽管问候十句,幺爷也难“嗯”上一声。

一天,大军神秘地压低声音:“幺爷啊,有人想买银杏树,给你出这个价——”他张开巴掌,五个手指伸得直直地。幺爷吧哒着烟,望着地。“五千,五千啊!我的幺爷!”大军把手掌伸到幺爷脸前。幺爷吧哒着烟,又去看天。“这样吧,再加一千……”幺爷站起身。“七千,七千怎么样?不能再高了!” 幺爷终于开口了:“先回家问你爹,看你有没有祖宗。再去问你娘,看你是吃奶长大的,还是吃屎长大的!”大军狠狠地朝银杏树踹去,旋即又龇牙咧嘴地抱脚乱跳。这事让二货老婆知道了,脚跟脚地赶到大军家里。讲好一万元的价钱后,她一个电话,把在外打工的二货连夜叫了回来……

这一天,幺爷正坐在树下打瞌睡。大军来了,板着脸说:“我代表村委会正式通知你,咱们村最近招商引进了家化工厂,需要拓宽进村公路——这棵银杏树在规划线上,要限期移走,否则将采取强制措施……”幺爷“霍”地站起身:“你敢——”大军冷笑道:“我是不敢,但是上级领导敢。招商引资是头等大事,天王老子也要为它让道!”没几天,施工队果真开进山来。看着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一村人热血沸腾。就连蹲在茅坑上,也不忘拿根树棍,在地上划拉着征田补偿款的数目。至于幺爷有多少天没出院门了,恐怕只有村医才清楚。等再出门时,一向硬朗的幺爷,竟然拄起了拐杖。他锁上大门,颤巍巍地出了村子。几天后,幺爷回来了。再过几天,幺爷又走了。当公路一步步向银杏树逼近时,幺爷回来了,身后还多了几个陌生人。他们径直来到银杏树下,又是测量,又是拍照,一脸的兴奋。村人先是疑惑地张望,恍然后便一下子围过来:哈,幺爷要卖银杏树了!正在打牌的二货老婆,把麻将一推,反穿着鞋跑过来,嘴里直嚷:“卖多少钱?卖多少钱啊?”来人笑了:“多少钱?无价之宝!我们是文物局的,专门来登记保护这棵活化石的……”气喘吁吁赶来的大军,张着嘴巴,半天没换过一口气来。

幺爷走的时候,正是深秋。村医像往常一样,背着药箱,过来给幺爷挂药水。因为化工厂刺鼻的怪味,幺爷一直咳嗽不止,远远就能听见。今天却异常安静,安静得让人心慌。村医喊着幺爷,急急地推开院门……当二货老婆打着哈欠过来时,村医拿出一张纸,是幺爷提前交给他的遗嘱:死后遗体火化,骨灰撒在银杏树下…安葬骨灰的那天,来了许多人,有领导,有记者。因为幺爷是全县第一个自愿火化并树葬的农民。

银杏树下,面对镜头,大军侃侃而谈,谈在自己的带领下,银杏湾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涌现出了田有根(幺爷的大名)这样的村民典型……最后,领导把装有奖金的红包,递给死者家属。就在二货还在发愣的当儿,二货老婆从后面伸手抢过来,捏了捏,嘴角不由往上一翘。当发现镜头正在对准自己时,便用手捂着脸,大声悲号:“我的亲爹啊,您咋舍得抛下我们走了啊……”树葬的小坑挖好了,装骨灰的布包缓缓打开。大军抢在镜头前捧起一把骨灰,边撒边念叨:“幺爷啊,咱银杏湾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您老就安心地去吧……”“噼噼啪啪……”为幺爷送行的爆竹,在银杏树下,骤然响起。一树的银杏叶,簌簌而下,如同漫天的纸钱,飘撒在幺爷的骨灰上……”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野鸡惊飞,山兔乱窜”生动形象地呈现了野生动物们受到惊扰慌乱逃窜的景象,以小见大,表现了“卖风景树”这一项目给当地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B.村医是小说中的次要角色,但作用不可小视,他在幺爷生病期间对幺爷的悉心照料,与二货夫妇对待幺爷的无情无义形成了鲜明对比。
C.在幺爷的葬礼上,二货老婆“捏了捏”奖金红包,“嘴角不由往上一翘”,看到镜头对着自己,马上又“悲号”起来,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她的见钱眼开、冷漠虚伪。
D.病重的幺爷独自一人生活,死在家里也没人知道,生前寂寞,临终凄凉,葬礼上却热闹非凡,这种对比有力地讽刺了与会领导和记者的作秀行为。
E.小说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从二货游说幺爷卖树,到大军利诱、威胁幺爷卖树,到幺爷找来文物局保下银杏树,到幺爷去世、大军表功等,事件繁多却有条不紊。
2.小说中幺爷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银杏树”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020-05-14更新 | 4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