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76 题号:1701054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路上

洪灵菲

我们跑了一千多里路了,一千多里路了。我们虽然天天打胜仗,可是我们天天窘起来了。

在烈日下,在风雨中,在饥饿和缺乏睡眠的状况里面,我们一天一天的把我们的意志炼得铁一般坚强起来了。像初出发的时候一样,我们依旧不断地唱着歌。一部分意志不坚强的小资产阶级分子渐渐地失望起来了。像楚兰一样在鸣不平的人一天一天的多起来了。他们说:“太苦了!太苦了!太苦了!”

真糟糕!他们原来抱着享乐的心理到来参加革命哩!那些兵士真可爱!(当然有很小很小的部分是不行的)他们只晓得冲锋,不晓得退缩是怎么一回事!冲锋!冲锋!要有子弹的时候,他们便想冲锋!干便干,不会畏首畏尾,像他们才算是有了普罗列塔利亚特(无产阶级)的意识呢!各地的农民,不断地给我们以帮助。在他们的粗糙的手里,握着欢迎旗;在他们的嘶破的喉咙中,唱着革命歌。他们都知道他们的时代已经在他们的面前了!城市间的人们,也给以我们很大的帮助。他们都在希望我们快一点帮助他们去,他们都被压逼得太厉害,想换一口气呢!

到了C县了。我们的队伍即刻被人民欢迎着。我们转战千里的结果,牺牲太大了。我们现时的人数和出发的人数比较起来,减少了三分之一了。但我们决不退缩,我们都明白,我们的死者,是我们到成功之路去的桥梁。

每天,每天耳边都听到子弹的声音。但我们这救伤队死的却是很少。这真奇怪,难道不怕死的结果,连子弹都害怕我们么?

在一场混战中,我们这队女兵居然有了打仗的机会了。我和密司吴,密司黄都没有死;我们的子弹却的确地穿进了几个敌人的胸膛里去了。我们几个人今天为了这件事简直欢喜得忘记吃饭。

“小妹妹,你的短短的手腕居然亦能够开枪?呵!呵!”

“为什么不能够!我的枪术比你还好哩!”

“二妹呢!你今天的成绩怎样?”

“也不很坏!嘻!嘻!”

我们谈说着,充满着一种有目的的快慰。

楚兰和那位大人物,似乎愈加亲密起来了。浪漫得怕人,在这样危逼的状况下,他们还在闹恋爱哩!他们爱安闲,爱享福。楚兰居然由小姐式变成少奶式了,她一路不是坐轿便是骑马,没有好东西便不吃,没有好衣衫便不穿。有些时,她甚至调脂弄粉起来呢!唉!放弃着伟大的工作不做,她只愿做一个玩物!

由这场战争里面,我深深地感觉到小资产阶级在这伟大的时代之前一定不能够干出一点重要的工作出来,除非他们已是获得普罗列塔利亚特的意识。

……

睁开眼睛来,发觉得自己睡在红十字会的病榻上。这种景象,简直令我吓昏了。为什么,为什么我会睡在这病榻上呢?因为被包围的缘故,我们的大队和敌人冲锋到二十次以上,但结果是失败了,失败了。我们的战士差不多都饮弹而没;我们的发亮的枪都被敌人贪婪地拿去了。我们的大旗被撕裂了,我们的战马被他们宰了,以为犒赏军士之用。这些事都是一二天以前的事吧,我实在是朦胧地记不清楚了。

当敌军入城的时候,我才跟着大队一道出走。被敌人赶上的时候,我从城墙上跳到城下去。我以为一切都完了。谁知我却被他们抬到这红十字会里面来就医。我当然是曾经发昏过,但已经发昏了几天,我实在不能够知道。

我开始感觉到全身疼痛,我的四肢和头部都跌伤了。是正午时候,窗外日光黄澄澄地照着,隐隐约约间有几叶芭蕉的大叶在风里招展着。蝉声怪嘈杂的在叫着,天气还热呢。

我躺在这样凄冷的病室里面,整个地被浸入孤独的毒浆里。我想起我们的战士,想起我们的大旗,想起我们的口号,想起我的两个小妹妹。我觉得我躺在另一个世界里面了。这世界对于我整个地变成一种嘲弄。于是,我想起我的枪来,然而那已经老早被他们拿去了。啊!他们把我的枪拿去,简直比较把我的生命拿去,还要令我难过。有了一二个白衣白裙的看护妇时不时到来看我,她们似乎很怜悯我一样。我对她们有一些感激的意思,同时也有些看不起她们。她们的思想太糊涂,她们用一种怜悯的心情来看待我,简直是错误了。我们所需要的是谅解与同情,(当然这些也不是我们所需要的重要部分)我们是绝对不需要人的怜悯的。

夜里头,我的伤口愈加疼痛起来,在惨白色的灯光之下,我想起我的死去了的父亲和母亲,我几乎流下眼泪来。但我终于把它忍住。

……

我真不知道怎样说出我的快慰,今天密司吴和密司黄都被送到这医院来,和我住在一处了。她们本来没有病,也没有伤;因为没有地方归宿,终于被他们送到这医院里来了。

我和我的两位小妹妹见了面便紧紧地抱在一处,这回却禁不住哭起来了。

“怎样干?”

“且住他几天再说,我们都太疲倦了,躺一躺不要紧吧!呵!呵!呵!”

“依旧是顽皮!”

说了一回之后,我们依旧唱歌起来了。

我们像初出发的时候一样快乐,我们照旧在笑着。

一九二六年

(有删改)


【注】洪灵菲(1902-1934),男,原名洪伦修,笔名林曼青,广东潮安人。“左联”五常委之一,1934年夏在南京雨花台被日本宪兵杀害。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端使用反复修辞,既强调行程之长,也暗示了这一行程对人物产生的影响:“我们”因此更坚强,小资产阶级分子逐渐失望。
B.小说中的“那些兵士”,作者认为他们“只晓得冲锋,不晓得退缩是怎么一回事!”,这是作者对这些年轻士兵缺乏战术思维的委婉批评。
C.小说描写的是残酷的革命战争,却避开血腥的战斗场面,而是在平静的叙述中给读者留下大量想象空间,显示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D.小说结尾“我”与密司吴、密司黄再次相聚与前文并肩战斗的情节相呼应,同时也揭示了在革命的征途中,聚散离合是不可避免的。
2.小说着重写“我们”这些抗战女兵,为何还要写“楚兰”?
3.小说以第一人称进行心灵独白式的叙述,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姊妹戏

赵长春

①结巴唱戏不稀奇。锣呛呛,鼓咚咚,人一上场,呜呀呀地叫板,唱起来,反而不结巴了,包括道白。

②哑巴能唱戏,就稀奇了。

③大花就是哑巴,能唱戏,唱得可好。

④大花起初不哑巴。起初,唱念做打样样都好。九岁就唱红了,人称“九岁红”。二十岁那年,大花哑巴了,说哑就哑了,俊俏的脸上多了道疤,红红地吓人。一下子,大花从台柱子变成了吓人的人。

⑤后悔不?有些。

⑥大花哑巴的原因是她唱得好,长得又好。有人忌妒,正常。有人看上了,也正常。不过,看上她的人是城防团团长。那时候兵荒马乱,城防团抗日、防共、维持地方、剿匪,啥都干,包括以抗日、剿匪为名,进山杀几个普通百姓……那时候,人们不敢得罪城防团,外来人更不敢。四处唱戏的戏班子,更不敢。

戏班子来的时候,如往年,赶春会。大花上场,踢碎步,舞水袖,走8字……回首,亮相,掌声四起,要掀翻古戏楼的顶!看戏的团长忘了鼓掌,眼睛如钉。团长就这样,见一个盯一个,盯上了就跑不了,大花不。大花心里有人了,也是戏班子上的,夏含。

⑧夏含,台柱子,扮相俊,举手投足之间都有戏份儿,叫人喜欢。喜欢他的人不少,特别是大花。可是,夏含不完全喜欢大花,至少,不是那种自然而然的情随心生,是被大花催暖而热的感觉。夏含心中有个人,是小花。

⑨小花,大花的妹妹。她是箱倌儿,就在后台伺候角儿们,换衣,挂胡,叠衣,主活儿是整理戏装。小花不爱说话,低眉顺眼。闲了,她就看舞台上的人,有些羡慕,特别是看大花和夏含夫啊妻啊相公娘子地咿呀相偎……心儿跳的,脸色红红的,手心津津的。想象着自己在舞台上和夏含如此。想罢,看他们退场,就不想了,特别是看到姐姐的目光、夏含的目光,就低下头忙活。大花心疼她,就过来帮些小忙,握着她的手:“妹……”

⑩说是妹妹,小花和大花不过相差公鸡打鸣的时辰。大花落地,时在五更鼓。接生婆刚喘口气,小花出来,公鸡打鸣。接生婆心里说,大妮儿命好,小妮儿恐怕将来要苦命。爹也这样想,妈也这样想。出生时辰有讲究,合着命相与运气:鸡打鸣,伸脖子聚气、仰脖子鸣唱、低脖子收声;仰头大富低头僧,伸脖子落地是田翁。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春会,戏班子遇上了换防团的团长。团长新到地方,喜欢所有的新鲜,特别是大花的脸色、眉眼、身段……就这样,强迫与坚守中,大花不会发声了,脸上留了一道疤!

这道疤留在了夏含的眼里。

这道疤留在了小花的眼里。

这道疤更留在了大花的心上。

戏班子转场的路上,大家都不说话。大花一个人闷在马车里,泪水已经干了。

小花劝姐:回袁店河,我们种地打鱼,一样过日子。

大花不。大花还要唱戏。她想到了小花。小花其实和她一样,临水照花,沉鱼落雁。只不过小花不愿上场,不愿和姐争牌儿。如今,大花不能上场了,小花得上。“姐的意思是,你在前台,我在后台,按着鼓点,对身段、口型,唱念做打……用心就中!”

小花就这样上场了。多年来,小花一直默戏,一腔一韵一招一式就在眼前、心里。合着鼓弦,兰花指,抖水袖,启朱唇,小花如同大花!就在回到袁店河的第一场公演,乡亲们都没有看出来,更觉得舞台上的“大花”和夏含是天生的一对。

大花就劝小花:嫁了夏含吧,别人成了他的娘子,姐心里不甘呢。

小花摇头。她知道大花的苦,心里苦。

大花劝夏含。夏含摇头。

再劝,都没有用。

就这样,他们在一起。台上,小花和夏含恩爱。台下,小花不看夏含,和大花坐在一起。

就这样,直到“破四旧”,不让唱戏了,戏班子散了。夏含走了。大花走了。小花走了,进了一座大山……

人们叹息:不会再有“飞红巾”戏班了。

那时候,练的是真功夫。大花,能把两丈长的红巾舞成水袖,射空击天,左投右放,如飞红……锣鼓家什的激越声中,红浪飘逸,人在火中,气势磅礴,苍茫雄壮,慷慨激昂,却又不失婉约。

飞红,小花也会,偷偷在袁店河的河滩上舞过,但没有演过。小花想让大花在心里舞着,永远舞着……

选自《小小说选刊》

1.小说第⑦段的画线部分文字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2.分析小说第⑩段的作用。
3.小说从到㉗段三次提到“袁店河”,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4.假如你是杂志的责任编辑,你会将这篇小说收录到“佳人”还是“旧味”一栏中?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2023-03-21更新 | 11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二姐的燃情岁月

石钟山

二姐参军一个星期后,才被父亲发现。

二姐参军那一年,刚满十七岁。我们家有三个男孩,二姐是唯一的女孩,父亲像对待自己眼珠子似的照顾二姐。可能是因为家里男孩多,二姐被带偏了,虽然她穿着花衣服,梳着小辫子,但她的性情和喜好与我们男孩别无二致。

在我们还小时,父亲喜欢打猎,没有了战争的父亲,把热情都投入到了打猎中。后来他说:就喜欢听枪响,闻子弹出膛后的硝烟味。在我模糊的记忆里,每次父亲外出打猎都会带上二姐。父亲打猎一般情况下一大早就出发了,坐上他那辆帆布篷的吉普车,带着二姐一溜烟地钻进郊区的山里。那会儿,山里的猎物还多,有山鸡、野兔,偶尔还能看到野猪。

二姐每次随父亲打猎回来,大约都是傍晚了,一阵车响,门开了,二姐先从车上跳下来,肩上扛着枪,腰里系着枪带,枪套里还插了一把手枪。枪压得她身子歪斜着,她却一本正经目不斜视地往家走。我迎上去,讨好地问:姐,你今天打枪了吗?我对打枪很好奇,也羡慕能打枪的人。

二姐每次回来我都要这么问。二姐有时伸出三根指头,有时伸出五根,我明白那代表开枪的次数。这次二姐没伸指头,撇着嘴向身后努了一下,我看见父亲从吉普车的后备厢里拿出两只山鸡、一只野兔,看来这是他们的战利品了。二姐努完嘴,骄傲地说:有一只野鸡是我打的。我认为二姐是在吹牛,就撇着嘴看她,她昂着头,扛着枪进门了。

吃饭时,一家人围在桌前,二姐吃得狼吞虎咽,脸上的表情也是不屑一顾的。父亲在喝了几口酒之后,吐着酒气说:老闺女今天不错,开了两枪就打下了一只山鸡。父亲一直称呼二姐为老闺女。父亲这么说完,我真的有些崇拜二姐了,我学着父亲的口气说:老闺女今天一共打了几枪?二姐用筷头在我脑袋上敲了一下。她不让我叫她老闺女。

父亲一直宠溺他的老闺女,没料到,十七岁的二姐结结实实地扇了父亲一记响亮的耳光。二姐不辞而别,自作主张地参了军。我们心里都很解气,一致认为,父亲这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在父亲的规划里,二姐高中毕业后是应该上护士学校的。父亲不希望二姐参军,他担心天不怕地不怕的二姐会闯出更大的祸端。的确也是这样,十七岁的二姐总是穿一身男军装,那是大哥在部队寄给她的衣服,衣服穿在二姐身上很肥大,被母亲改了改,仍然不合体。二姐就穿着这身不合体的军装,骑一辆二八式自行车,车把手上挂着军用挎包,里面象征性地装了书本。只有我知道,二姐的书包里还装了一把火药枪。这把火药枪是她用一顶大哥寄给她的军帽换来的。二姐从小就喜欢舞刀弄枪,父亲早就不打猎了,她没机会摸枪了,就用军帽换了这把火药枪,鼓鼓囊囊地塞在书包里,如影随形。

母亲经常哀叹:这哪像个姑娘,天天跟个假小子似的,心都操碎了。

长大的二姐让父母操碎了心,也许是父亲想校正对二姐的教育方式,他和母亲研究决定,要让二姐去学护士,护士工作都是细心活,希望护士这个职业能磨磨二姐的性子。

二姐是偷了家里的户口本报的名,但在参军的环节上,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家长签字。这也没有难倒二姐,她在父亲的书房里找到父亲签过字的文件,父亲经常在文件上写下两个字“同意”。二姐把家长签字的表格放在同意两个字下面,先是用力描了遍父亲同意那两个字,同意两个字就和真的没什么区别了。还有父亲的签名,这也难不倒她。父亲有名章,她在父亲书房的抽屉里轻易地拿到了父亲的名章,蘸了印泥,端庄地印在参军的表格上。二姐就把这张表格伪造好了。此时的二姐还装成没事人似的,临出发的头一天,二姐和父亲请假道:爸,我想和同学出去玩几天。以前二姐在寒暑假也经常出去玩,三天五天不等,最后都平安地回来了。二姐高中毕业了,想出去玩几天也正常,但父亲还没忘二姐上护校的事,便强调道:快去快回,护士学校要开学了。二姐抿着嘴应了。

一周后,学校打电话给父亲,让二姐去护士学校报到,父亲和母亲满世界去找二姐,这才知道二姐已经参军了。二姐的偷梁换柱打了父亲个措手不及。

那天,父亲像磨道上的驴似的,在屋里团团乱转,不停地拍自己脑门。母亲都快急哭了,她拍着手说:老石呀,这可怎么好,要不你给部队打个电话,让丫头回来吧。

父亲立住,瞅着母亲厉声道:你糊涂,亏你当了一辈子兵,军都参了,这时回来不就是逃兵了吗?!

父亲一句话,二姐参军的事便成了事实。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运用倒叙的方式,先说二姐参军一个星期后才被发现,再叙写二姐的成长经历及隐瞒父母参军的过程。
B.二姐与父亲打猎归来,“有时伸出三根指头,有时伸出五根”,然后才说打到了一只野鸡,体现其骄傲神情。
C.文章多处为二姐将来会选择参军埋下伏笔,如二姐总穿着大哥寄给她的不合体军装,书包里装着一把火药枪等。
D.母亲哀叹二姐天天像假小子,体现母亲对二姐的担忧与关爱,其中也隐含了对父亲偏爱二姐的行为的不满。
2.关于文中二姐冒充家长签字的这一段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姐描摹父亲写的“同意”二字,并轻易地拿到父亲的名章,说明二姐参军并非突发奇想,而是“蓄谋已久”。
B.二姐以和同学出去玩为借口向父亲请假,说明之前二姐寒暑假出去玩,就是在为这次请假去参军做铺垫。
C.“但父亲还没忘二姐上护校的事”,照应前文“希望护士这个职业能磨磨二姐的性子”,体现父母对二姐的操心。
D.“二姐抿着嘴应了”运用细节描写,体现二姐报名参军的隐秘,无论是行为还是神态上,都表现得天衣无缝。
3.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
4.文章的中心人物是二姐,但却从“我”的视角展开叙述,具有怎样的文学效果?请简要分析。
2022-11-16更新 | 16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旗谱(节选)

梁 斌

严志和的心像铅块一样,又凉又硬,在胸膛里坠着,几乎要掉出来。一时觉得头脑沉重,伸长胳膊搂着小肚,低下头去,合紧嘴巴,眼睛看不见什么,耳朵也听不见什么,一股劲向前走。朱老忠在后头喊了他两声,也没听见。走到小木桥上,桥头站着一堆人,大睁着眼睛,向第二师范那边望着。严志和倒背了手,不言不语地站了一刻。岗兵见聚的人太多了,端着枪走过来,说:“走开!走开!有什么看头?还没见过死人的?”严志和斜了他一眼,心里骂着:“好像疵狗,吃孩子吃红了眼了!”

他走着走着,看见眼前有一带高墙,像城墙一样高,有一个古式瓦楼大门。才低下头往里走,不提防门前站着两个岗兵,见他要进门,瞪起眼睛问:“干什么的?”严志和眨着眼睛说:“想看看我的儿子,他被捕了。”岗兵不细问他,说:“也不看什么时刻,明儿再来!”岗兵一唬,吓得严志和倒退了两步,溜湫着步儿(注:小碎步)走过去。昂起头看了看天,又看看狱墙,叹口气说:“咳!墙比天还高啊……”心里一时挠痒,酸楚得难过起来。停住步站了一会,抖了抖肩膀,使足了动,猛地跑过去。横着膀子,照准狱墙一扛,他想:“把墙扛倒,兴许能见到江涛。”抬头一看,狱墙纹丝不动,倒把他碰了个倒仰跤,摔在地上,气得长眉毛一乍一乍地扇动。严志和眼眶上噙着泪水,愣着眼离开狱墙。沿着城墙根走到大南门,不知不觉出了城,在南大桥上站了一刻,又沿着河边向西走。那里没有灯,黑黑的。他在一棵柳树底下站住脚,解开纽扣,敞开怀让河风吹着他滚热的胸膛。

他蹲在地上,从腰带上摘下荷包,打火抽烟。把胳膊拄着膝盖,抬起头望着黑暗的天空,摇晃摇晃脑袋,说:“天哪!不许人们抗日,我们的祖国要亡了!”泪滴顺着鼻梁流下来,仄耳细听着,河水冲击桥梁,哗哗地响着。

他又觉得,这一辈子活得实在不容易,如今祖国要亡了,要当亡国奴了!他心里气闷,伸起脖子吐了口长气,拍拍胸膛,叹口气说:“唉!抗日的人有罪?实无天理!”对着黑暗的天空笑了两声,把小褂子脱了下来,拎在手里看了看,放在地上。他想:“也许,我们的祖国不会灭亡!江涛和运涛还会回来。”

停了一刻,听得河里水流声,水面上映着巡远的灯光,闪着一缕缕亮闪闪的影子。一合眼睛,看见槐花开了,大公鸡在井桩上长鸣。江涛笑嘻嘻从堤岸上走下来,说:“爹!我来跟你拔麦子。”严志和说:“好,你回来正麦热,助我减一点辛苦吧!”江涛脱下紫花小褂,说:“好,看我拔得多快!”小伙子弯下腰拔麦,拔得飞快。涛他娘走出来,站在门台上说:“看你,把孩子使坏了呢!”老两口子对着眼睛看着,同时笑了。

他这时睁开眼一看,是个梦境,从背后走过一个人来,把他拦腰接住,说:“志和!你在这里?”他摇了一下脑袋,在黑影里仔细一看,是朱老忠。朱老忠拍了拍严志和的胸脯,责备说:“咳!兄弟,叫我好找啊!”

严志和猛地愣住,心上糊涂起来,半天说不出话,朱老忠一伸手,合住虎口攥住严志和的手腕,说:“兄弟!你心里想的什么哩?”老头子挥起泪来,又说:“你就不想想,两个孩子在监狱里,有谁去照管,你就忍心吗?”说着,连跺着脚蹲在地上,两只胳膊抱起头大哭起来。

严志和看朱老忠难过的样子,猛地照准胸口擂了两拳,说:“我混蛋!我傻了!这是做的什么梦?”

朱老忠又站起身,说:“刚才你在前面走,我在后头跟着,追到店门口,进去一看,屋里黑黑的。我又返身走出来,只差几步,就赶不上你了。找来找去,说什么也找不到你。我在大桥头上停了一会,才无可奈何地顺着河边走过来……咳!原来你在这里!”他拉起严志和的手向回走。河边柳树上有“伏凉儿”在叫,朱老忠摇摇头说:“唉!急死我了,急了我一身汗哪!”一面说着,上了土坡走在马路上,路灯依然亮着。

两个人回到店里,朱老忠亲自拿灯去添了油来,点上,说:“来!快坐下歇歇吧!”他抬起胳膊,擦了擦额上的汗,咕嘟起嘴,翘起小胡子。严志和发着呆,也不说什么,两只眼睛发出惨淡的目光,直瞪瞪地看着那盏小油灯。灯光黑红,焰苗上升起黑色的烟缕,一点也不光亮。两个人坐着,谁也不说一句话。小屋子里闷得不行,周围静静的,没有声音。朱老忠走出房门,在院里歇了一刻。自从闹起二师事件,客人稀少了,几间破房子里都静着,店掌柜在厨房里点起灯做晚饭。

严志和叹着气,哑了嗓子说:“咳!我心里真是难受!”他拿起烟袋,把烟锅插进荷包里,摸索着装上烟,打着火镰取火。

朱老忠走进去,翘了翘小胡髭,说:“你难受,别人呢?”见严志和打不着火,朱老忠走过去替他点上。

严志和说:“我总是想,我们是不会当亡国奴的!”

朱老忠说:“当然不会,回去我们就要宣传发动群众起来打日本人!”

严志和搓着手说:“好!你这么一说,我们又有路走了!”

朱老忠说:“当然有路走!”

严志和又摇摇头说:“反动派决心当卖国贼了,我们还是要打日本!”

朱老忠说:“当然是,打不败日本人决不罢休!”

严志和一听,伸起长胳膊在空中一划一划地,大笑一声,说:“好!我们就是这么办!”

严志和气愤地鼓动着胸脯,索索打抖,埋藏了几十年的仇恨,在肚子里翻腾起来。他穹下腰,两只手拉着膝盖,摇摇胸膛,说:“咳!我们赶快拿起枪吧!”

(有删改)

[注]①运涛:严志和的大儿子,北伐军失败后被捕入狱。②二师事件:保定第二师范的爱国青年开展抗日救亡运动,遭到反动当局的残酷镇压。严志和的小儿子江涛被捕入狱。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部分叙写严志和心情格外沉重,以至于对朋友朱老忠故意不理不睬。
B.“端着枪走过来”“瞪起眼睛问”等描写表现了岗兵凶神恶煞的形象。
C.严志和的两个儿子都因为参加革命而被捕人狱,这让年迈的他伤心欲绝。
D.小说结尾暗示着革命陷入低潮后,一场如火如荼的武装斗争正在酝酿着。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运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客观地展现了儿子江涛被捕后,父亲严志和的心路历程。
B.小说插叙部分,严志和梦见江涛回来,以“槐花开了”“大公鸡在井桩上长鸣”衬托哀情。
C.小说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又通过对话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D.小说语言朴实,通俗,生动又浑厚;写景叙事,干净利落;刻画人物,富于个性化。
3.小说节选部分表现了朱老忠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4.《红旗谱》的主题表现了农民由自发斗争到自觉斗争的发展过程,本文节选部分也可窥见一二。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2023-09-10更新 | 10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