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记叙性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6 题号:1738859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中药镇

陈新森

①朋友来磐安,问我哪里值得看一看。我毫不犹豫把他领到了江南药镇。

②一下车,朋友就被这座藏在大山深处的中药特色小镇给吸引住了。鳞次栉比的中药商铺,熙来攘往的各地客商,人声鼎沸的热闹场景,令这座长三角知名的中药材集散地溢满了喜悦与憧憬。看着朋友饶有兴致地问性味、问品质、询价格,大包小包买个不停,我内心生出一丝骄傲:伴随时代发展步伐崛起的江南药镇,让世代种药的磐安药农,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市场经济发展的红利了。

③作为土生土长的浙江磐安人,我对家乡最早的记忆就是穷和苦。小时候家里穷,缺医少药,父母会采点土草药洗净、晒干、储藏备用。鱼腥草、菖蒲、金银花、薄荷、野菊花、葛根等,常见的小毛病都有药可治可防。药是草,草也是药,磐安的乡间村民大多是有着采药、种药知识的药农,他们将山上移植的、祖辈留传的白术、元胡、贝母、元参、芍药等品种,就近种植在田间地头,渐渐发展成为磐安的一大特色。

④相传,南梁昭明太子萧统曾隐居磐安大盘山,在此结庐读书,还教民种药。自唐朝开始,山民就在大盘山上修建昭明院,以志纪念。如今,大盘山已成为一座以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拥有野生药用植物一千零九十二种,占浙江省药用植物的百分之六十一,天冬、龙胆、短萼黄连、明党参、细茎石斛、香果树等野生珍稀药用植物的陆续发现,更加增添了大盘山保护区的神奇和深邃。

⑤磐安曾经作为全省五个特困县之一,脱贫的路在哪里?磐安人发现,山中草,皆是宝,大盘山里没有一棵草是多余的,没有一棵草是敷衍的。于是,父老乡亲聚力建设中药材产业高地,从中药产业中找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良方。多年来,从山中一棵草到养生一味药,再到产业一座城,我亲身经历了磐安的华丽蜕变。

⑥我们坐在“磐五味”中药加工技艺非遗传承人杨定升的“九和堂”里,一边品着黄精石斛养生茶,一边闲聊磐安药市的变迁。回想起当年肩杠背驮、走南闯北贩卖中药材的艰辛历程,杨定升颇多感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辛辛苦苦种了药材,还要东奔西走去销售,一年到头赚不了几个钱。现在,各地客商进山交易,许多业务通过电子商务就可完成,鼠标点一点、微信发一发,生意就做成了,真是今非昔比啊。”

⑦要离开药镇了,我向朋友挥手道别,内心更期盼着,江南药镇的药香能飘向辽阔的远方。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12月1日,有删节)

1.第②段“一下车,朋友就被这座藏在大山深处的中药特色小镇给吸引住了”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本段内容作答。
2.文章第④段写了南梁昭明太子萧统曾隐居磐安大盘山一事,其作用有哪些?
3.江南药镇崛起的因素有很多,请根据文章第④~⑥段概括说明。
【知识点】 记叙性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饺子

蒋韵

我非常怀念那个时候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包饺子的情景,特别是来了亲友时。我最喜欢的一个人,是徐叔叔。

常常,提前几天,父亲说:妈,老徐星期天来家里吃饭,包饺子吧。

徐叔叔特别喜欢吃我们家的饺子,他说,谁家的饺子都不如我奶奶包的好吃。这话,我认为不是客套话。我也认为,谁家的饺子,都不如我奶奶包的好吃。

首先,奶奶会用水把肉馅打得鲜嫩,兑酱油、料酒和葱姜末煨出来。其次是菜和肉的比例,掺多少菜进去,奶奶总是拿捏有度。她最爱的是猪肉白菜的经典搭配,若是春韭时节,会加一些韭菜进去,冬季则加黄芽韭。奶奶拌饺子馅,从不加五香粉这一类夺味的调味品,只加盐、酱油、少许白糖和香油,味道既鲜且香。而奶奶擀的饺子皮,不硬不软,厚薄适宜,吃起来很筋道。所以,关键的这几道程序:拌馅儿、和面、擀皮,以及煮饺子,都是奶奶亲力亲为。而我们做的,就是包饺子。

徐叔叔也总是和我们一起包,一边包,一边聊天儿。

徐叔叔是北京人,一口京腔,说话抑扬顿挫,我和我弟都特别喜欢听徐叔叔说话。徐叔叔和我父亲一样,学医,专业是影像学,骨子里却充满艺术气息。他在学校里演过话剧,据说演的还是女角。他会唱美声,喜欢文学、艺术,读过很多书。在那样困顿的年代,听他和父亲聊天,是一大乐事。他们的话题中,没有眼前的苟且,而是那些遥远美好的事物,比如雨果、巴尔扎克,比如托尔斯泰、普希金,比如《桃花扇》和《红楼梦》。我就是从徐叔叔那里,知道了法国的巴比松画派,并喜欢上了他们,也是从他那里,第一次听到《窦城冤》里那段呼天抢地的《滚绣球》: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听得我真是心惊肉跳。他最喜欢《桃花扇》里的套曲《哀江南》,常背来给我们听:

你记得跨青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

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他还喜欢讲画,他说有幅画很有趣,只画了一个襁褓和一支红烛,题词却是除夕生的小弟弟,过了一天长一岁。我一直在想象那幅画会是怎样的色彩、笔调,作者又是谁。我猜测了几十年,至今,也无缘得见。只是在最近,我得知了,这幅画的作者原来是丰子恺先生。也对,只有丰子恺先生,有这样的赤子之心和童趣。

一次,听徐叔叔说管教小孩子,引的是元春带信出来与父母说的话: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且致父母之忧。结论是,好头疼。

徐叔叔只有一个儿子。孩子没有妈妈。

徐叔叔的妻子,我没有见过,只是听我妈说,那是个非常美丽的女子,一个美丽的女医生和徐叔叔既是同学又是同事。什么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人们说,看徐医生和李医生就知道了。

有一天,有人来找李医生谈话了,谈话内容十分严肃,责令她必须在第二天的全院大会上,和徐医生以及他的朋友划清界限。否则,后果自负。她知道那叫最后通牒,她也知道大多数人会怎么选择。但她不是大多数人,她不能容忍自己变丑,所以,她没得选……

自从李医生去世后,李医生的形象,一刀一刀,刻在了徐叔叔的心里,刻得太深太深,血肉模糊,结了疤,永不能平复……

后来,徐医生被下放了。从他供职的省城大医院,被下放到乡下。李医生出事后,他们的孩子就被送到在北京的奶奶身边,所以,赴乡下的也只是徐叔叔一人。星期天和徐叔叔一起包饺子的乐事,就此终结。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他重新回到我们这个城市,去了郊外一家职工医院。又过了几年,听说他再婚了。那时,我奶奶已经去世,我也已经成家,听我母亲说他带着新人来我家拜访过,可惜我没见到。据说那天是我妈给他们包了饺子。至于那饺子是不是徐叔叔记忆中的味道,就不得而知了。

他和我父亲保持了一生的友谊。20世纪八九十年代,堪称我父母、徐叔叔这一辈人职业生涯,或者说事业的第二春,他们都在忙自己的工作,偶尔,他还会来看望我父母。那时,我女儿在我父母家住,他一来,就叫我女儿:来来来,给徐爷爷背一段。我四五岁的女儿,再大些,六七岁的女儿,就会登登登跑过去,站在他面前,一点儿不犹豫,朗声背道:

山松野草带花挑,猛抬头秣陵重到。

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

那是《哀江南》。

你记得跨青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

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这全套《哀江南》,她能从头背到尾。是我父亲教她的吧?反正不是我。会不会是徐叔叔?我没问。只是,她的《哀江南》,是欢天喜地的。她欢天喜地地一直背到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徐叔叔也笑呵呵地鼓掌,这种时候,我父母,还有笑呵呵的徐叔叔,心里一定百感交集吧?

徐叔叔比我父亲小几岁,却走在了父亲的前面。

我想念他。

(选自蒋韵《北方的厨房》,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详细描写奶奶包饺子的程序和特色,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引出对往事的回忆。
B.李医生不能容忍让个人品德变得丑陋的行为,她的高尚品德永远刻在了徐叔叔的心里。
C.世事变迁,徐叔叔再婚后,妈妈用饺子招待带着新人来我家的徐叔叔,那饺子中暗含了作者对沧桑变化的无限感慨。
D.《哀江南》的曲辞是哀伤的,但女儿却背得欢天喜地,是因为她生活的年代安定幸福,她只是以能背出曲辞内容为荣,心里感到无比欢喜。
2.本文大量引用文学作品中的内容,下列对其艺术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来烘托人物形象,烘托了徐叔叔和父亲充满艺术气息的形象,也暗示了这些作品对我、我的女儿的熏陶作用。
B.雨果、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普希金,《桃花扇》、《红楼梦》,法国的巴比松画派等等这些引用,使内容更为充实,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C.本文反复写到徐叔叔喜欢的《桃花扇》里的套曲《哀江南》曲辞,写出了世事变迁对人的影响巨大。
D.这些文学作品的引用从头到尾贯穿了全文,特别是《哀江南》的反复出现起到了全文线索的作用,使文章结构颇具匠心,同时也使小说的主题更加多元化。
3.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塑造徐叔叔的形象的。
4.本文选自作家蒋韵的作品《北方的厨房》,评论认为它的特色是以“以小题材反映大时代”。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2022-02-17更新 | 27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燕园石寻

宗璞

从燕园离去的人,可记得那些石头?

初看燕园景色,只见湖光塔影,秀树繁花,不会注意到石头。回想燕园风光,就会发现,无论水面山基,或是桥边草中,到处离不开石头。

燕园多水,堤岸都用大块石头依其自然形态堆砌而成。走进有点古迹意味的西校门,往右一转,可见一片荷田。夏日花大如巨碗。荷田周围,都是石头。有的横躺,有的斜倚,有的竖立如小山峰,有的平坦可以休憩。岸边垂柳,水面风荷,连成层叠的绿,涂抹在石的堤岸上。

最大的水面是未名湖,也用石做堤岸。比起原来杂草丛生的土岸,初觉太人工化。但仔细看,便可把石的姿态融进水的边缘,水也增加了意味。西端湖水中有一小块不足以成为岛的土地,用大石与岸相连,连续的石块,像是逗号下的小尾巴。“岛”靠湖面一侧,有一条石雕的鱼,曾见它无数次地沉浮。它半张着嘴,有时似在依着水面吐泡儿,有时则高高地昂着头。不知从何时起,它的头不见了,只有向上翘着的尾巴,在测量湖面高低。每一个燕园长大的孩子,都在那石鱼背上坐过,把脚伸在水里,自由自在地幻想未来。等他们长大离开,这小小的鱼岛便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个逗号。

不只水边有石,山下也有石。从鱼岛往西,在绿荫中可见隆起的小山,上下都是大石。十几株大树的底座,也用大石围起。路边随时可见气象不一、成为景致的石头,几块石矗立桥边,便成了具有天然意趣的短栏。杂缀着野花的披拂的草中,随意躺卧着大石,那惬意样儿,似乎“嵇康晏眠”也不及它。

这些石块数以千万计,它们和山、水、路、桥一起,组成整体的美。燕园中还有些自成一家的石头可以一提。现在看到的七八块都是太湖石,不知入不入得石谱。

办公楼南两条路汇合处有一角草地,中间摆着一尊太湖石,不及一人高,宽宽的,是个矮胖子。石上许多纹路孔窍,让人联想到老人多皱纹和黑斑的脸,这似乎很丑。但也奇怪,看着看着,竟在丑中看出美来,那皱纹和黑斑都有一种自然的韵致,可以细细观玩。

北面有小路,达镜春园。两边树木郁郁葱葱,绕过楼房,随着曲径,寻石的人会忽然停住脚步。因为浓绿中站着两块大石,都带着湖水激荡的痕迹。两石相挨,似乎你望着我,我望着你。路的另一边草丛中站着一块稍矮的石,斜身侧望,似在看着两个伴侣。

再往里走,荷池在望。隔着卷舒开合任天真的碧叶红菡萏,赫然有一尊巨石,顶端有洞。转过池面通路,便见大石全貌。石下连着各种形状的较小的石块,显得格外高大。线条挺秀,洞孔诡秘;层峦叠障,都聚在石上。还有爬上来的藤蔓,爬上来又静静地垂下。那鲜嫩的绿便滴在池水里、荷叶上。这是诸石中最辉煌的一尊。

不知不觉出镜春园,到了朗润园。说实话,我从来没有弄清两园交界究竟在何处。经过一条小村镇般的街道,到得一座桥边,正对桥身立着一尊石。这石不似一般太湖石玲珑多孔,却是大起大落,上下突出,中间凹进,可容童子蹲卧,如同虎口大张,在等待什么。放在桥头,似有守卫之意。

再往北走,便是燕园北墙了。又是一块草地上,有假山和太湖石。这尊石有一人多高,从北面看,宛如一只狼犬举着前腿站立,仰首向天,在大声吼叫。若要牵强附会说它是二郎神的哮天犬,未尝不可。

原以为燕园太湖石尽于此了,晨间散步,又发现两块。一块在数学系办公室外草坪上。这是常看见的,却几乎忽略了。它中等个儿,下面似有底座,仔细看,才知还是它自己。石旁一株棠棣,多年与石为伴,以前依偎着石,现在已遮蔽着石了。还有一块在体育馆西,几条道路交叉处的绿地上,三面有较小的石烘托。回想起来,这石似少特色。但既是太湖石,便有太湖石的品质。孔窍中似乎随时会有云雾涌出,给这错综复杂的世界更添几分迷幻。

燕园若是没有这些石头,很难想象会是什么模样。石头在中国艺术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无论园林、绘画还是文学。有人画石入迷,有人爱石成癖,而红楼梦中那位至情公子,也原不过是一块石头。

很想在我的“风庐”庭院中,摆出一尊出色的石头。可能因为我写过《三生石》这小说,来访的友人也总在寻找那块石头。还有人说确实见到了。其实有的只是野草丛中的石块。这庭院屡遭破坏,又屡屡经营,现在多的是野草。野草丛中散有石块,是院墙拆了又修,修了又拆,然后又修时剩下的,在绿草中显出石的纹路,看着也很可爱。

(选自宗璞“燕园”系列散文)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写荷花用了“巨碗”这一形象贴切的明喻,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多角度描摹月下荷花的优美时则用了博喻。
B.第四段中“等他们长大离开,这小小的鱼岛便成为他们生命中的逗号”很自然的与文章开头呼应,饱含着对生命中曾经美好事物的深情眷恋。
C.文章开篇从回忆的角度拉开来描述燕园的石头,结尾处收拢写庭院中的小景,野草丛中的石块与太湖石形成对比呈现出另一种美的景观。
D.全文写景状物抒怀,一个“寻”字开启了作者燕园寻石之旅,寻的不仅是石,更是对燕园的一往情深,是生命中的诗意。
2.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概括出文中燕园石头呈现的三种美。
3.有人评价说宗璞能将异常熟识的景物写得极具陌生化的效果,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种陌生化效果产生的原因。
2023-05-04更新 | 12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两块不平凡的刺绣

谢冰莹

自从墙壁上挂着两块特别雅致的湘绣以后,我觉得这间四席半的小房间里,充满了光辉和安慰。那是先母手绣的纪念品,一针一线都深藏着她的青春和热情。每天我都要看好几次,看得愈久,愈会觉得这些花朵、狮子、鱼和龙都是活生生地在那里跳,在那里动。这完全是旧式的枕头花,绣在浅黄的绫子上面,美丽极了。

第一块,绣的是鲤鱼跳龙门,右角是一尾形态活泼的鲤鱼;左角是一条张开大嘴的黄龙;左右上角都是绣的绿荷叶、红莲花;当中绣些什么?我想了很久说不出名字来,好像是香炉,但又觉得不对,有一天翔云来了,我请她看,她立刻认出来那是如意。另一幅是两个狮子在滚绣球,上面左右两角也都是绣的莲花。如果用乡下人的眼光看来,上面那一幅是鲤鱼跳龙门,万事如意;下面那幅是狮子滚绣球,步步生莲。再仔细观察,下面那副的狮子头上各有一个字,那眼睛和爪子完全和活的一样;颜色配得那么调和,那么雅致;绣工更是精细极了,好像用刀子切齐的一般。记得我八九岁的时候,母亲常常把它拿出来给姊姊看,一面说:

这是我十五岁的时候绣的,没有人教给我,我只向人家借了花样来,就自己配颜色开始一针一针的绣。后来绣成了,谁见了都说好,我就舍不得用,一直放在箱子里。如今拿给你看看,我并不苛求,只要你能绣得和这个一样,我就心满意足了。

姊姊把这两块刺绣接过来,摇了摇头说:

妈,我没有您聪明,我怕绣不好。

绣不好,没有关系,要紧的是:你要肯虚心学习,不要畏难,不要希望一步登天,要慢慢地学;只要你能虚心,肯专心,有恒心,下决心,不论什么事,都可以做成功。

一听到母亲说出一大堆来,我们都笑了。

你妈妈是个天才艺术家,无师自通。她随便画什么像什么,这种天才,我们是无法学习的。

那位教姊姊刺绣的花娘这样夸奖母亲。母亲听到后,那种又高兴又觉得难为情的姿态,实在太美了!

也许是姊姊真的听从母亲的话,很专心地在学;或者她也有几分刺绣的天才和耐心,后来她绣门帘、帐帘、枕头、被面等等,也都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和母亲的手艺一样高明。

妈,我反对姊姊整天关在小房间里绣花,把一双好好的眼睛都变成近视了,她从早到晚坐着不动,总有一天会病倒的。我开始替姊姊打抱不平,向母亲挑战,母亲用严厉的眼光望了我一下说:

小孩子懂得什么!刺绣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技能,她学会了这一套,一辈子的生活就不成问题了。凡是人,都应该学有专长,不要弄得男人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女人不会拿针线,煮饭菜,那不是完全成了寄生虫,只能坐以待毙吗?

母亲喜欢用成语来教训儿女,有时用错了,惹得爸爸和哥哥们大笑起来。遇到这种场合,她非常有修养,一点也不生气,反而笑嘻嘻地给自己解嘲:

有什么关系,人非圣人,孰能无过;说错了,你们应该好好告诉我,讥笑人家是最不礼貌的。

于是大家都不敢再笑了。

二十六年的春天,母亲逝世以后,嫂嫂和姊姊都在想着要分一点母亲的遗物做纪念。她们打开母亲的箱子、柜子,翻这个,寻那个;只有我怀着满腔的悲痛,不再入她的房间。马嫂一连叫我好几次,我都不肯进去,后来我想:除了母亲的相片,我能永久带在身边外,便没有一点其他的纪念物了。于是我挑选了这两块枕头和一对银耳环,后来姊姊又给了我几样翡翠的小玩艺儿,可以镶耳环,也可以镶戒指。好几次我穷得没有办法,很想把它变成钱,但一想到这是母亲留下的纪念品,就不忍心卖掉了。这些东西也许是外祖母遗留给母亲的,将来我又留给孩子,如此一代又一代,直传到几百年几千年,那时候,这几件东西就成为有价值的古董了。

其实,我认为母亲遗留给我的不是物质,而是她那直爽、痛快的性格,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她老人家外表严厉,而内心慈祥。无论做一件什么事,不论大小,必使它成功,不许失败。不过为了我的逃走出来求学,参加北伐,是她认为管教我最失败的地方。这件事,虽然使她深深地感到痛苦,但当父亲把我写的几部作品递到她的手中时,她嘴里骂着:我不要看这些东西!而眼睛里却饱含着喜悦的泪珠。唉!母亲,您在世的时候,我不知惹您生过多少气,累您操过多少心。如今我自己也有了儿女,遇到他们淘气的时候,我也会伤心得流泪,这时我立刻想起您来。母亲呵!我太对不住您,我要向您深深地忏悔。求您在天之灵饶恕我的固执和自私。

为了这两块不平凡的刺绣,为了这是我母亲留下的最有价值的纪念品,十八年来我一直把它带在身边;不论在炮火连天的前线,或者在敌机轰炸的后方,我总是把它看做和我的生命一般重要。

自从一星期以前,我把母亲亲手绣的这两块枕头花裱好,装于镜框里,挂在我的卧室以后,每天日夜我总要站在镜框前面静默几分钟。我由这些调和的色彩、精细的刺工、优美的技巧里,领悟了母亲的聪明与忍耐,也了解母亲的思想和毅力。母亲的倩影,仿佛从这些刺绣里慢慢地扩大起来,她紧紧地抱住了我,亲切地对我说着:

孩子,只要你能虚心,肯专心,有恒心,下决心,不论什么事,都可以做成功!我的视线模糊了,拥抱着我的不是母亲,而是可怕的空虚和悲哀,终于我滴下了两颗热泪。

抬起头来,我像儿时一样,用手背擦干了泪痕,我呆呆地凝视着鲤鱼跳龙门”“狮子滚绣球两幅绣画。

(有删节)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将母亲手绣的两块刺绣挂在一间四席半的小房间的墙壁上,室内充满了光辉和安慰,因为它们特别雅致美丽。
B.母亲将姊姊整天关在小房间里绣花,姊姊的眼睛都变近视了,“我”替姊姊打抱不平,向母亲挑战,体现了姊妹情深。
C.凡是人都应该学有所长,母亲认为人若不变成生活中的寄生虫,男人只有肩能挑手能提,女人只有会拿针线会煮饭菜。
D.这两块刺绣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它蕴含着母亲直爽、痛快的性格和母亲不屈不挠的精神,让我时刻“我”珍藏。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介绍两块刺绣时抓住“鲤鱼跳龙门,万事如意”和“狮子滚绣球,步步生莲”的各自特点,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其不同的寓意。
B.文章采用倒叙手法,从挂在墙壁上的两块刺绣写起,然后转入对母亲的回忆,突出母亲对姊姊的影响,最后揭示两块刺绣的特殊意义。
C.“花娘”夸奖母亲是个天才艺术家,随便画什么像什么,这样的天才是我们无法学习的,从侧面表现母亲的聪明和刺绣技艺的高超。
D.文章最后写“我”每天总要对着两块刺绣静默几分钟,领悟到母亲的聪明和忍耐,了解母亲的思想和毅力,既呼应开头又卒章显志。
3.“只要你能虚心,肯专心,有恒心,下决心,不论什么事,都可以做成功”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两次,请分别说出其作用和意义。
4.读书小组要对本文中“不平凡”进行深入研讨,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不平凡”的理解。
2024-05-16更新 | 1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