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外国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147 题号:1747757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山羊兹拉特

[美]艾·巴·辛格

每年灯节前后,大雪飘飘,天气很冷,从村子通往城里的路也总是覆盖着雪。可今年是个暖冬,只下了很少一点儿雪,田里芳草青青。

经过很长时间的犹豫之后,硝皮匠勒文决定把家里的山羊兹拉特卖了。因为它老了,挤的奶也很少,城里的屠夫费佛尔答应给他八个盾。这样一笔钱足够他买灯节用的蜡烛,以及土豆、煎鸡蛋薄饼的油、给孩子们的衣物和全家过节的种种开支了。于是,勒文叫他的大儿子阿隆把山羊牵到城里去。

听到这事,阿隆的母亲不禁泪流满面。阿隆的小妹妹安娜和米丽昂也哭了起来。阿隆当然也知道把山羊牵到费佛尔家去意味着什么,可他只得听从父亲的命令,将一根绳索套在兹拉特的脖子上。他随身带上两片涂了奶酪的面包,准备路上饿了吃。

在阿隆给山羊套上绳索时,全家人都出来向兹拉特告别。可兹拉特还是像往常一样,显得那么温驯那么可亲。它舔着阿隆的手,摇晃着它下巴上那小撮白胡子,它知道,主人每天喂它,从不伤害它。当阿隆把山羊牵上通往城里的路时,兹拉特才觉得有点奇怪,它用疑问的目光,似乎在问:你要把我带到哪儿去?

离开村子那会儿,太阳还闪闪发亮,突然,一大块乌云从东边涌来,很快地盖满了整个天空,一股冷风吹起来,天黑得如同夜幕降临前的黄昏。起先,阿隆还以为又要下雨了,可没想到下起冰雹来。不一会儿,冰雹竟又变成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十二岁的阿隆见过各种各样的天气,但他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雪。顷刻,整个大地被白雪覆盖。通往城里的路本来就又窄又弯,这时根本看不清路了。阿隆已弄不清楚他现在在什么地方。凛冽的风很快又穿透了他单薄的棉衣。当兹拉特的腿在雪里越陷越深时,它开始转过头去,惊讶地看看阿隆。它那温和的眼睛似乎在问:这么大的风雪,我们为什么不回家?到底要去哪儿?阿隆希望有个农民赶车路过,可却连个人影也见不到。

雪越来越大,棉絮般的雪花旋转着飘落下来。透过雪层,阿隆的靴子触到一块新翻过的松软的土地。他敏感地感觉到他们迷路了,他知道,这实在是一场猛烈的风雪,如果找不到个避风雪的地方,他们都将冻死。现在,雪已深及阿隆的双膝,他手脚冻麻了,脚趾也失去了知觉,呼吸困难。

突然,他眼前出现了一个大雪堆,他牵着兹拉特,好奇地朝着那一大堆雪走去,当他走近时,发现这是一个极大的埋在雪底下的草堆。

阿隆高兴极了,他费尽力气,在雪中开出一条路。这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完全知道接下来该做些什么。一到干草堆边,他为自己和山羊挖了一个洞。尽管外边极冷,可草堆里却是那么暖洋洋的。再说,干草又是兹拉特的食物。他们钻进去之后,阿隆用干草封住洞口,只留下了一个类似天窗的口。

兹拉特吃饱后,坐在后腿上,阿隆吃完了他那两片涂着奶酪的面包,他仍觉得饿得慌。突然看见兹拉特乳房涨鼓鼓的全是奶。于是,他立即靠着山羊躺下,对准奶头,使他挤的奶直接射进嘴里。兹拉特并不习惯这样的挤奶法,不过它纹丝不动。

外边,大风将雪片堆积在洞口处,四周变得一片漆黑。干草堆里一点不冷。草堆里的野草和野花散发出夏日阳光的温暖。兹拉特上下左右不时地吃着草,它的身子散发出热气,阿隆靠着它缩成一团。他便一边捋着兹拉特的毛一边问它:

兹拉特,我们现在的一切,你是怎么想的?

咩——兹拉特说。

如果我们没有找到这个草垛,我们俩现在不都得冻僵了?阿隆说。

咩——山羊又答道。

如果大雪仍继续这样下的话,我们可能要在这儿呆几天。阿隆解释说。

咩——兹拉特叫了一声。

‘咩——’是什么意思?你最好说得更明白些,”阿隆要求道。

咩——咩——兹拉特试着要说明白。

噢——你不会说话,可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说,我需要你,你也需要我。是吗?阿隆耐心地说。

咩——

阿隆困了。他用干草做了个枕头躺下睡了。兹拉特也跟着睡了。

暴风雪持续了整整三天三夜。第三天夜里,雪停了。但阿隆还不敢摸黑找路回家。他钻出草堆,环顾周围的世界。夜空一下子变得明亮起来,圆月在雪地上洒下片片银辉。一切都那么洁白,那么安静,沉浸在宏大天地的梦幻之中。

第四天早晨,阿隆听到一辆雪橇的铃铛声。原来,草堆离大路并不远。阿隆牵着兹拉特,向赶雪橇的农民问路。不过,他没有询问通往城里和屠夫费佛尔家的路,而是回村、回家的路。在草堆里,阿隆就决定再也不与兹拉特分离。

这三天来,阿隆全家及邻居们到处找过他和山羊。可在风雪中,他们没有发现丝毫踪迹,大家都认为他们已经冻死了。阿隆的妈妈和妹妹们哭了一阵又一阵。父亲坐在一边儿,一声不吭,脸色阴沉。突然,一位邻居跑来报告说:阿隆和山羊兹拉特回村了。

家里一片欢腾。阿隆讲述了他如何找到那个大草堆,兹拉特又是怎么给他奶吃。阿隆的妹妹们抱着兹拉特,亲了又亲,并给它拿来胡萝卜和土豆皮。兹拉特一边贪婪地吃着,一边咩咩地叫着。

此后,全家人谁也没有再提起卖兹拉特的那件事。

有时,阿隆问它:兹拉特,你还记得我们一起度过的那三天三夜吗?

兹拉特用角搔搔颈背,摇摇长着胡子的脑袋,发出它那惟一的声音:咩——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可今年是个暖冬,只下了很少一点儿雪,田里芳草青青”,这为阿隆独自牵着山羊兹拉特进城提供了可能性。
B.得知要卖山羊,“阿隆的小妹妹安娜和米丽昂也哭了起来”,表现了她们的不舍,以及背弃了良知与道义之后的自责。
C.草堆相守时,山羊兹拉特的“语言”只有“咩——”,这是作者表达上的节制,也给读者留下了解读的空间。
D.小说构思精巧,情节跌宕。用阿隆和山羊的对话做结尾,既照应了小说的高潮情节,又使小说结构严谨,意味深长。
2.小说中的“暴风雪”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1978年,辛格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有评论家认为:“他的小说充满了悲悯情怀。”你从《山羊兹拉特》中读出了哪些悲悯情怀?
【知识点】 外国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姑妈的书

[俄]安德烈·马卡罗夫

科利亚·瑟罗耶戈夫继承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半年前,他的姑妈去世了。

“这是上帝赏给我们的,”妻子说,“因为我们受的折磨。”

“你胡说什么!”科利亚顶了妻子一句,“我们受了什么折磨?是上帝收去了。”

“上帝把她收去了,”妻子也不甘示弱,“可赏赐了我们,就是那套房子,以示公平。一家三口共居一室,难道不是一种折磨?”科利亚没有再争辩,公平就公平吧。半年过去了,失去亲人的哀痛渐渐淡忘,现在科利亚在这套房子里来来回回地踱步,四处打量着,手里拿着一串钥匙,脸上是灿烂的笑容,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上去了。

姑妈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女人,仅书就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可她生活非常清贫,只有一个老式圆角冰箱、一台电子管电视机和一台单缸半自动洗衣机。现在他们要把这些宝贝当垃圾扔掉。妻子想把这些书也一块扔了,但科利亚没同意。

“我要在整面墙上定做一个漂亮的书柜,”科利亚说,“这样我们家也有藏书了,也有文化气息了,终于像个书香门第了。”

他说完,像个孩子似的坐在了这堆书旁。

“没有带图的。”妻子调侃了一句,就去厨房了。

怎么没有!科利亚真的找到了几本图画书,小时候姑妈亲自给他读过,有《一只小灰鸭》《小红帽》《一个士兵》等。这几本书薄薄的,没多少页码。科利亚突然笑了起来,想起了故事里那个士兵是怎么在一个吝啬的老太太家里用锤子煮粥的。

科利亚把这几本书摞在了一起,心想,给儿子讲是晚了,孙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呢。他挪了挪身子,又翻弄起各种文学典籍。他拿起一本涅克拉索夫的诗集使劲儿回忆了半天,也就记得在中学教学大纲中有那首《大门前的沉思》。普希金的诗还算强点儿,《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他零零碎碎地记得几个片段,可也都是两三行而已。

科利亚着实埋怨了一番自己没文化,刚要潜心阅读,填补一下大脑的空白,妻子就喊他把那台洗衣机先拖走扔掉。

他们举家迁入后,科利亚立刻叫来了一位师傅,让他测量了一下墙上要定做的书柜的尺寸,计算了定做费用。那位师傅很快就给出了预算,但科利亚家的第一笔支出买的却是一台新电视机。他们选的那台电视机大得简直就像一块电影银幕,于是这些书暂时被挪到另一面墙边去了。一个月后,妻子又买了一套床具,那套床具实在太宽太大了,这些书只好又换了地方。又过了一个月,妻子偶然在一个展销会上买到了一套壁柜,带梳妆台,梳妆台镜子上方还安装着一盏镜前灯。

“儿子,”科利亚恳求道,“把书放在你的房间里吧,能占一整面墙,看着多有文化。”

“什么?”儿子把一只耳塞从耳朵里拿出来说,“不行,我这整面墙上就挂一辆自行车。你还是给我买电子书吧,最好是一部新款的iPad。”

儿子说完又把耳塞塞进耳朵,伴着音乐迈着舞步走了。

“怎么搞的!”科利亚把这些书一摞摞地塞进了电视机对面的角落里,百思不得其解。“原来我们一家三口在一个房间里都住得下,可现在一整套房子竟然连一本书都放不下了。老婆!”他怒吼道,“我们家就不能有点儿文化吗?”

“那就看第五频道的文化台吧!”妻子回敬道。

后来科利亚出差了两个星期。他回来时,姑妈的那些书已经没了踪影。他出差的时候,妻子发了一则启事:“藏书出售,传世经典。”书当天就被人运走了,而卖书的钱妻子则买了一只小转角沙发,正好摆在了电视机对面。

只有三本书幸免于难,这三本书一直在科利亚的床底下放着,他从来没拿出来过,但名字似乎还记得。第一本是《鼠疫》,很有哲理,但非常枯燥,一看就犯困,而且作者的名字也很可笑,叫加缪,像白兰地的名字,所以他记住了。还有一本是爱伦坡的,一位美国作家。他的故事适合夜里读,比任何一部恐怖片都纯净。最后一本是幽默作品,叫《三十只狗崽》,是一个叫米哈伊尔的人写的,里面的故事很有意思,但是关于狗的话一句也没有,写的都是形形色色的野蛮人,史前的。这不难理解,不管是电视,还是互联网,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都没有,只有带着一个圆圆的小喇叭的收音机。

科利亚难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像从前一样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了,不再想什么文化。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科利亚的妻子看来,他们能够继承姑妈的一套房子是上天给予的补偿,而与姑妈没有任何关系,由此可知她是一个不知感恩的人。
B.面对姑妈留下的书籍,科利亚坐在旁边,“像个孩子似的”,其原因由下文妻子的话揭示出来:他的文化水平不高,只能看懂带图的书籍。
C.科利亚想把姑妈的书放到儿子的房间,但遭到了儿子的拒绝,儿子追求的是流行文化,他对传统的纸质书籍是排斥、抵触的。
D.科利亚的妻子最终还是把姑妈留下的书卖掉了,因为在她看来,这些书是没有用的东西,这体现了妻子的追求倾向。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对人物的刻画很成功,通过个性化的语言,体现了科利亚和他妻子的不同形象特点,科里亚的人物形象更复杂多面。
B.小说具有反讽意味,妻子为了尽快出售她看不上眼的书籍,却把它们标榜为“传世经典”,五大书橱的书只换来一只小转角沙发。
C.小说中多次提到电视,是为了把“影像化”生活与“文字化”生活做对立,彰显两种不同的生活追求的矛盾冲突。
D.小说中的“姑妈”起到线索的作用。姑妈过世前家里除了几个大书橱没有像样的家具,这与科利亚一家搬进来后形成鲜明对比。
3.“姑妈的书”作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4.请阅读下面关于圆形人物的论述,据此标准,判断“科利亚”是否为圆形人物,并阐明理由。

检验一个人物是否圆形的标准,是看它能否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让我们感到意外。如果它从不让我们感到意外,它就是扁的。假使它让我们感到了意外却并不令人信服,它就是扁的想冒充圆的。

——E·M·福斯特《小说面面观》

2023-04-10更新 | 24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觉醒

伊·巴别尔

我们那个圈子所有的人家都教孩子们学音乐,做父亲的看不见自己有什么出路,就想出抽彩的办法:他们拿自己幼小的孩子的骨肉去碰运气。

扎古尔斯基开办了一所神童培训所,出于对我爷爷的尊敬,扎古尔斯基同意每堂课只收一个卢布。

从我手提琴上发出来的声音,好像锯铁片的声音一样。我自己听着这声音心里就像刀铰似的难受,但父亲还是不肯罢休。我脑子里想的,是另一些事。练琴的时候,我把屠格涅夫或仲马的书放在乐谱架上;这样,我一边吱吱呀呀胡乱拉着琴,眼睛却只顾一页一页地看书。白天,我把自己编造的故事讲给邻居家的孩子们听,夜里就把讲过的东西写到纸上。

我带着提琴盒和乐谱,每星期三次懒洋洋地走过从前叫做贵族街的维特路,到扎古尔斯基家里去。那里挨个儿靠墙坐好的犹太孩子们正神色紧张,心情激动地在等着。

通往那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地方的门开了。几个大脑袋、脸上长满雀斑的孩子,从扎古尔斯基的工作室里摇摇摆摆走了出来;他们的脖子细得像花茎,两边脸颊上泛着癫痫病人似的红晕。

我迈出第一步是艰难的。有一次,我背着盒子、提琴、乐谱,到扎古尔斯基家去,可结果却走到了码头上。该我练琴的时间,在普拉克季卡港湾上一晃就过去了。我的解放就这样开始了。扎古尔斯基的接待处再也见不到我了,一些更为重要的事情占据了我的全部思想。

堤岸边沉重的浪涛冲击着我,我离开家越来越远了,学会游泳成了我的理想。我被磕碰得遍体鳞伤,浑身上下都是带咸味的海水。

直到当地的水神爷——《敖德萨新闻》的校对员叶菲姆·尼基季奇·斯莫里奇对我产生了同情,可怜起我的时候,我同大海的斗争才告平息。这个人像竞技运动员一样的胸膛里,有一颗对孩子们充满怜悯的心。他成了一群患着佝偻病的毛孩子的头目,同他们一起做体操,一起潜水,教他们唱歌,并给孩子们讲渔夫和动物的故事。孩子们听着尼基季奇讲的故事,一个个都前仰后合地大笑。在发现毫无希望和认定我学不会游泳以后,他把我也归到自己心中关切的常客之列。

尼基季奇破例叫我到他那清洁、宽敞、铺着席子的顶楼上去做客,我也把自己头一天晚上写完的悲剧带给了他。

他读完我写的东西,耸了耸肩膀,举起一只手摸了一把稠密、灰白的鬈发,在他家顶楼上转了一圈。

“应当认为,”他拉长声音慢慢说,每一个字后面都停顿一下,“在你身上是有一点天才的火花……”

我们出门到了马路上。老头子停下来,用拐杖使劲地敲了几下人行道,那目光直视着我。

“你缺少什么……年纪轻不要紧,过几年就会好……你缺乏一种对大自然的感觉。”

他举起拐杖,指着那棵树干发红、枝叶下垂的树木叫我看。“这叫什么树?”

我不知道。

“这一堆小树上长的什么?”

当有鸟儿飞过的时候,他就抓住我的肩膀,教我区别每一种鸟的不同啼叫声。

“这是什么鸟在歌唱?”

我啥也回答不出来。“而你居然敢写东西……一个人,如果他不曾像一块石头或一个动物那样生活在大自然之中,他就一辈子也写不出两行有价值的东西来……你写的风景好像是舞台上的布景……”我沉默着,没有做声。

回到家里,坐下来吃午饭时,我没有碰一下饭菜。不想吃,喉咙咽不下去。

“对大自然的感觉,”我想,“我的上帝,我的脑子怎么没有想到这一点……哪儿去找这么一个人,让他给我讲解各类鸟儿的啼叫和各种树木的名称呢?”

吃午饭的时候,父亲讲了有关雅沙·赫伊菲茨的新消息,那孩子登台演出一次就得到八百卢布。你们算算看——一个月里开十五次音乐会该得多少钱。

我计算了一下——一个月可以挣一万二千。我用乘法计算着,眼睛朝窗外看了看。只见我的音乐老师扎古尔斯基先生拄着拐杖,正好从院子的水泥地面上走过;他身上披着的斗篷被风轻轻拂开着,软呢帽下露出一圈棕褐色的鬈发。不用说他很早就发现了我不去学琴,因为自从我把手提琴掷在防波堤的沙滩上以来已经过了三个多月了……

扎古尔斯基已经走近正门口。我就往后门那边跑——结果呢,为了防小偷,那后门头一天晚上给钉死了。于是,我就把自己关在厕所里。

厕所的门受到可怕的一击;这是父亲跑过来,以他的整个身子在撞门。

“我是个军官,”他号叫着说,“我要打死他……打死他完事……”他气疯了。

听到吵嚷声,有位老太太起来了——她是父亲的母亲。

“我的孩子,”她用犹太话对他说,“我不希望在我们家里见到血……”

父亲开始叹息起来。我听到了他渐渐离去的脚步声。靠最后一枚钉子钉着的门闩依旧挂在那儿。

我在自己的堡垒里一直坐到夜里。直到大家都睡着了,鲍勃卡姨来领我到外婆家去。对我们来说,这段路是遥远的。月光凝结在神秘莫测的灌木丛中,凝结在叫不出名字的树木上……只看不见的鸟儿啼叫了一声又停止了,也许,它是睡着了……这是一只什么鸟?它叫什么?黄昏时候有露水吗?……大熊星座该在哪儿?太阳是从哪一边升起的?……

(节选自《外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从我手提琴上发出来的声音,好像锯铁片的声音一样”,写出了“我”所拉琴声的刺耳,也是“我”用琴声反抗的表现。
B.“脖子细得像花茎,两边脸颊上泛着癫痫病人似的红晕”,形象地刻画了琴童们练琴的投入与勤奋,这让“我”产生了一丝愧意。
C.“我”热衷于写小说而厌烦练琴,后来旷课去学习游泳,是因为“我”已觉悟到自己的理想,为后文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D.独具慧眼的《敖德萨新闻》老校对员尼基季奇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发现了“我”的才能,并委婉含蓄地指出了写作的不足。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儿童视角捕捉细节,对故事进行原生态叙述,用富有同情心的尼基季奇反衬“我”父亲只顾贪图财利,不考虑孩子天性。
B.小说中包含了丰富的心理活动,把“我”成长过程中的胆怯和敏感、抗争和发奋、恐惧和复仇等心理,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C.小说的外貌描写简洁,例如在刻画尼基季奇时,只用三言两语,就生动形象地凸显出了人物的特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结尾一连串疑问句,其实是“我”的内心独白,表现出“我”的心灵正对这个世界打开窗户,要去探寻这充满未知的丰富自然。
3.矛盾冲突推动着小说情节发展,一般由“平衡——变异(紧张)——断裂”三部分组成,请据此梳理小说情节脉络。
4.尼基季奇这个人物在情节发展和小说的意蕴传达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试结合选文加以分析。
2022-05-25更新 | 32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貂皮大衣马

克·吐温


收到通知接受遗产的信后,阿曼达的快乐简直无以形容。她是多么希望她的丈夫还在世,这样他们就可以用这笔馈赠安享老来福了。
她并不那么穷,凭她的工作所得,她也生活得不错。然而,她并不满足于25年来所过的俭朴生活,她向往的是五光十色的奢侈品——那些她过去根本无力问津的东西。
阿曼达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令她暴富的信。那可是一大笔钱,远远超出了她的期望。而今她所面对的问题是:怎么花这么多的钱呢?当然消费方法成千上万,可是,在她的内心深处,答案早已存在:一件貂皮大衣。她一辈子梦寐以求的,就是一件貂皮大衣。
一旦决定,她马上走进一家皮草行,在那里看遍了所有的貂皮大衣,尔后选出了她最喜欢的一件。
“您穿正合适,夫人。”
当然了,那还用说,她感觉美妙极了,恨不得马上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华贵,并向每一个人示善。她随便的数出了钱,傲慢地付清了账。
正是早春二月,其后的十余天里,貂皮大衣令阿曼达尽领了风骚。生平第一次,她觉得生活是如此的幸福和快乐。每晚就寝前,她都要仔细端详它,每天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想起它。所以,她真害怕这心爱之物会被盗去。她为它保了险,保金不菲。
在家呆着时她就放心,她的貂皮大衣不会遭遇不测。出门时她也不怕,她可以穿着它。尽管如此,也烦恼频生:要弄脏大衣可太容易了。
天气日渐转暖,阿曼达的烦恼也与日俱增。她不能穿貂皮大衣出门的季节来得太快了。四月的第三周,她突然发现世间万物中,她最恨的莫过于夏天了。在绝望中,她眼见夏天逼近,尽管她的绝大多数朋友都厌恶漫长的冬季,翘盼晴暖的天气。
夏天最终来到了。晴空万里,骄阳似火,阿曼达被迫只得待在家里与大衣为伍。她偶尔出去一趟,把大衣留在家里,却又惶惶然不知所措。后来,她惊奇地发现自己对貂皮大衣已经恨之入骨了。她跑出去,跳上出租车,直奔皮草行。
“我想退了它,”她说,“你们看,它还跟新的一样。”
可是店主告诉她,由于貂皮跌价了,所以她只能得回原价的五分之一。阿曼达的心凉了。
“真抱歉未能满足您的要求,夫人,”店主说,“再见。”
打那以后,阿曼达处心积虑地构想如何除去这个大包袱。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她无法卖掉它,但她可以遗失它,不是吗?大衣是保了险的。如果她成功地丢了它,就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百分之百的赔偿。
要“遗失”一件貂皮大衣也绝非阿曼达所想的那般容易,但是她还是成功了。她坐上出租车,在闹市区下了车,并将大衣弃置在后座上,仿佛她真的忘了似的。然后她徒步回家,又变成了自由人。一到家,她马上写信向保险公司索赔。十天后,她去了保险公司。
“我们已收到了您的信。一切都安排好了。”
“你要记住,保险政策第十五条给予我们以赔偿实物的选择权。我们正准备这样做。”
“什么!”
“很简单,您只能再选一件貂皮大衣。我们会付钱的。”
她乞求,她哀嚎,可都无济于事。她必须有一件貂皮大衣,她被判了“终生监禁”。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E.小说的结局出人意料,耐人寻味,同时引起人们对小说主题的思考。
A.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可以概括为:接受遗产买大衣——享受大衣——看守大衣——遗失大衣——获赔大衣,情节发展逐步展现了主人公阿曼达的性格特征。
B.“她为它保了险,保金不菲”,这一情节一方面说明阿曼达对这件貂皮大衣喜爱至极,另一方面也说明貂皮大衣的华贵,同时为下文情节埋下了伏笔。
C.“她惊奇地发现自己对貂皮大衣已经恨之入骨了”,表明阿曼达对奢侈品有了重新的认识,让她认识到财富的罪恶。
D.“晴空万里,骄阳似火”,阿曼达一向最恨的季节的到来,更增添了她心情的烦躁。这一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的性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小说主人公阿曼达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中具体情节进行分析。
3.简要分析小说以“貂皮大衣”为题的作用。
4.小说结尾写道:“她乞求,她哀嚎,可都无济于事。她必须有一件貂皮大衣,她被判了‘终生监禁’。”请你指出这段话在文中的含义,并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或生活中的事例,说说你的理解。
2016-11-18更新 | 8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