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6 题号:1761222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恰同学少年(节选)

黄晖

蔡和森站在后面干着急,想挤挤不进去,踮起脚来也看不全公示栏上的内容,正没办法,看到前面站了个特别高的大个子,便拍了拍那人说:“这位老兄,老兄!”

身穿半旧长衫的大个子回过头来问:“什么事?”

“你能不能帮我看看考题是什么?”

大个子看了看蔡和森,说:“‘论小学教育’,以此为内容,题目自拟,篇幅不限。哎,你也是来报名的?”

蔡和森点点头,看着眼前密密麻麻的脑袋,叹息道:“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啊。”

大个子朗声笑了:“就是。才招80个,来报名的倒有好几百!”

蔡和森正想接着问,却见大个子伸手拍拍他前面的一个清瘦小伙子,说:“哎,萧菩萨,想不想对个对子?上联是——叫花子开粥厂。”那位“萧菩萨”才回过头,还没来得及答话,大个子却自行接了下去:“眼前就是绝妙的下联——穷师范招学生。”

“萧菩萨”似乎和大个子很熟,习惯了他这样说话,很默契地问:“横批?”大个子一字一顿地说:“挤、破、脑、壳。”

周围的人都大笑起来,蔡和森也被逗乐了,他不禁仔细地多看了这个大个子几眼。只有紧挨在前面的刘俊卿皱起了眉头:竞争者之多已经令他不安,偏偏还有人拿这个开玩笑……他移开了几步,躲开了这笑声。

这时候,在不远处的操场大门前,一字排开的几张方案上,立着“报名处”的牌子,旁边还摆好了笔墨、报名表格等。黎锦熙站上台阶大声说:“请各位考生注意了,凡愿意报名者,到报名处来领取报名表,操场上摆了桌子供大家填写。填写后,交到这边来,换取考号。”

蔡和森随着人流,大家呼啦一下都围了过去,蔡和森抢到一张表格,他左右张望着,想找个位子坐下来填写表格,却看到那位“萧菩萨”在和一个同学打招呼:“哎,易礼容?”易礼容看时,惊叫道:“子升兄?你这湘乡第一才子也来考?你看看你看看,你这一跑来,我们还有什么指望啊?干脆直接回家得了。”

众人都回过头去,想看看这位名叫萧子升的湘乡第一才子长得是什么模样。蔡和森这时却瞅到了一个空位子,忙坐下提起毛笔填写。等他再去蘸墨的时候,发现身边坐的人也正好伸过笔来,顺着一双大手看上去,呵,这不正是刚才帮自己的那位大个子吗?大个子显然也认出了他,率先对他说:“你好!”

蔡和森回应着,把面前的砚台给他推近了些。大个子说着“谢谢”,无意间,却正好看见蔡和森表格上填好的姓名,一下子惊叫起来:“蔡和森!你就是蔡和森?铁路学堂那个蔡和森?”

蔡和森有些奇怪:“你怎么知道呀?”大个子依然大着嗓门说:“嗨,长沙的学生,哪个不晓得有个蔡和森,去年考铁路学堂,作文考了105分。满分不够,还另加5分,天下奇闻啊!原来就是你呀。哎,你不是在读铁路学堂吗?怎么又跑到这里来了?”

蔡和森很坦率地回答:“那边!学费太贵,实在读不起,我已经退学了。”“哦!彼此彼此。穷师范招学生,还是咱们穷兄弟多。”大个子说道。

二人边填表边聊天。蔡和森问道:“对了,还没请教老兄贵姓啊?”“贵什么贵?”大个子把报名表递了过来,“我姓毛,毛泽东。”蔡和森的目光停留在表格的履历一栏上,那上面除了“工”一项外,农兵学商都打上了勾,他颇为惊奇:“嘿,毛兄干过那么多行当?农兵学商都全了!”

毛泽东得意地说:“我呀,是家在农村种过地,老爹贩米帮过忙,出了私塾进学堂,辛亥革命又扛枪。五花八门,反正都试了一下。”

“毛兄不过比我大一两岁,阅历却如此丰富,令人佩服。”蔡和森说道。“我们就不要你佩服我,我佩服你了。”毛泽东向蔡和森伸出手,爽快地说,“来,交个朋友。”

两个人的手握在了一起。毛泽东说:“以后,你我可就是同学了。”蔡和森笑道:“还不知道考不考得上呢。”毛泽东手一挥:“怎么会考不上?肯定考得上!”

“……李维汉,255号;周世钊,256号;邹彝鼎,257号;罗学瓒,258号……”黎锦熙忙得一头微汗,依次收着考生交来的报名表,他一面读出考生姓名,一面往表上编定考号,这时又一张表格递了过来,收表格的同学抬起头一看,当即愣住了——面前是一个矮矮壮壮、留着粗粗的八字胡、戴着眼镜的中年人,那张脸上都已经有了皱纹,忙道:“这位老伯,对不起,学校规定要由考生本人报名,不能由家长代报。”

中年人笑着说:“我就是考生啊。”这话把旁边的人都吓了一跳。中年人很温和地问:“年纪大是吗?可招生不是没限年龄吗?”

“年龄是不限,可是……您真的来报名?”这个同学有些疑惑地念着表格,“何叔衡?哟,您还是位秀才啊?”

黎锦熙听到何叔衡的名字,忙过来接过表格,看了看,猜疑地问道:“您不是宁乡的何琥璜先生吧?”“正是鄙人。”何叔衡笑着说。

“何先生,您好,我是一师的历史教师黎锦熙。您这是开什么玩笑?您可是长沙教育界的老前辈了,怎么能到我们这儿来报名呢?”

何叔衡赶紧解释说:“我真的不是开玩笑。何某虽说已经37岁了,在宁乡办过几年学,教过几年书,可过去学的,都是些老掉牙的八股文章,穷乡僻壤,风气不开,如果不多学些新知识、新文化,再教下去,只怕就要误人子弟了。所以,我是真心实意来贵校报名,想从头学起,做个民国合格的老师。怎么,不会嫌我这个学生太老了吧?”

“哪里的话?琥璜先生这么看得起一师,是我们一师的光荣。”黎锦熙对那个高年级的同学说:“陈章甫,来来来,大家都来,为何先生鼓鼓掌,欢迎何先生!”围观的报名考生都鼓起了掌,掌声顿时响成了一片。

(有删改)


【注】①穷师范,指湖南第一师范。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蔡和森的观察视角引出了毛泽东的形象,让毛泽东在同龄人的眼中展示个人风采,真实又不乏新颖。
B.刘俊卿移开脚步躲开众青年的笑声,是因为他郁郁寡欢,并且反感毛泽东等人为报名竞争者过多开玩笑的举动。
C.小说十分擅长侧面描写,萧子升和蔡和森的“才子”特征分别是通过易礼容和毛泽东的惊讶表现交代出来的。
D.初见何叔衡,收表格的同学误认为他是学生家长,何的回答以及他身边同学的吃惊、疑惑增加了小说的戏剧性、可读性。
2.下列与黎锦熙有关的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湖南师范的一名历史教师,黎锦熙在学生的报名接待工作中认真而敬业。
B.小说通过黎锦熙介绍何叔衡教育界老前辈的身份,意在写黎对何的不理解。
C.黎锦熙招呼陈章甫等人鼓掌欢迎何先生,为学生们做出了尊重学者的榜样。
D.黎锦熙是湖南师范教师形象的代表,他的表现侧面说明该校是受青年认可的。
3.小说写人到中年的何叔衡也来湖南第一师范报名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有读者读完《恰同学少年》评价说,在当时的湖南第一师范,以毛泽东、蔡和森为首的众多青年是一个杰出的青年群体,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看法。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真题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数学家的爱情

李伶伶

①数学家是朋友送他的绰号,因为他对数字特别敏感,数学运算得特别快。朋友都说他是数学天才。可是数学天才的爱情之路却一直不顺利。

②一次,他跟一个交往不久的女友去饭店吃饭,结账时却跟服务员吵了起来。那天饭钱应该是79.80元,如果服务员报出准确的数值,他也不会生气。可是服务员向他要80元。他说,不对吧。服务员说,账单上这么写的。说着把手写的账单递给他,他看账单上真写着80元,就说,你们算错账了,不是80元,是79.80元。服务员说,我们这里都是按四舍五入收费的。他说,你们怎么收费我不管,但是你们这账确实算错了。服务员说,差两角钱还算差呀?数学家说,怎么不算差?79.8元和80元能画等号吗?服务员说他小气,数学家就跟她吵了起来。

③女友很尴尬,劝了半天劝不住他,索性走了。当晚就跟他分手了。女友觉得他为两角钱就能跟人吵一架,以后她可过不了。

④数学家很苦恼。朋友劝他别上火,说总能遇到理解他的人。

⑤后来他真遇到了一个这样的人。她是个会计,也喜欢计算,也是看到一组数字就把它们加起来算出结果。两个人在一起时总比赛谁算得快。跟她在一起,数学家很开心。数学家想跟她结婚,却因为一件小事又黄了。

⑥那天是情人节,数学家陪女友去逛街。看到一家新开业的咖啡厅搞打折优惠活动,就进去了。要了两杯咖啡,又要了五样小点心。吃完去结账,看到结账的队伍排得很长。原来那天收银员有事没来,女老板临时顶替。她不太会算账,借助计算器也算得很慢。要结账的人在旁边催她,越催她越着急,越着急越算不好。数学家见状走过去说,你要是信得过我们,我们帮你算。女老板抬头看看数学家和他的女友,觉得他们不像坏人,就同意了。

⑦于是,数学家帮女老板算账,女友帮核实,女老板在旁边收钱。不一会儿,结账的队伍就消失了。剩了最后一位客人。就是这最后一个人的账,让数学家和女友出现了分歧。数学家算出客人应付182元,女友说是188元。让客人自己算,结果跟数学家一样。最后让女老板算,女老板算完后,看看数学家又看看他女友,说,这位先生算得对。数学家女友说,你说谎!女老板说,我为什么要说谎?我们三个算的结果都一样,说明你确实算错了。数学家女友说,我没错,不信我重新给你算一遍。客人有点儿不高兴,说,你这人怎么这样?算错了还不承认。女老板说,您别生气,我按您算的结果收钱。客人递过来200元钱,女老板找给他18元。客人拿着找回的零钱走了。数学家女友气愤不已,她看看女老板,又看看数学家,一句话没说就走了。数学家跑出去追女友。女友说,除非你承认自己算错了,否则别再来找我。数学家觉得女友不讲道理,就没再找她。

⑧女老板很感激数学家那天帮她算账,他再去喝咖啡时,说啥也不要钱。一来二去,两个人成了朋友,后来又成了恋人。女老板是个年轻的单身女人,厌倦了职场的尔虞我诈,辞职开了这家咖啡厅。数学家经常来帮女老板算账,女老板对他的计算能力崇拜得五体投地。一年后的情人节,两个人结婚了。

⑨结婚那天,咖啡厅全体商品打八折。服务员问:开心果也打折吗?女老板说,当然不打,开心怎么能打折呢?数学家觉得这话耳熟,就问,开心果不打折,那去年怎么打了?女老板看着数学家笑了,说,去年也没打。最后那位客人买了一碟开心果,你算账时一并打了折,所以那天的账,你当时的女友算的是对的。数学家很意外,说,那你为什么说她算错了?女老板说,傻瓜,因为我看上你了呗!数学家很生气,说,你怎么能这样!

⑩数学家不能原谅女老板,执意跟她离了婚。女老板不理解,数学家为什么这么对她。

(选自《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第四自然段看似闲笔,其实承上启下,引导故事情节自然发展,引发阅读兴趣。
B.数学家和女会计都乐于助人,因爱好相同而相恋,最终分手根本上是性格使然。
C.小说题目匠心独运,既是对内容的准确浓缩,又包含明显的调侃意味。
D.小说通过人物的肖像、言行、心理及环境描写,刻画了社会众生相。
E.小说通过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启发读者思考爱情的真正涵义。
2.小说第七自然段画线句子分别写到女老板和数学家女友两次“看看”,试就此对人物心理加以分析。
3.小说最后才交代一年前数学家算错了账,这样处理有何作用?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4.数学天才为什么赢得爱情又为什么失去爱情?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你从这个人物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2016-11-18更新 | 90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放火者

萧红

①从五月一号那天起,重庆就动了,在这个月份里,我们要纪念好几个日子,所以街上有不少人在游行,他们还准备着在夜里火炬游行。街上的人带着民族的信心,排成大队行列沉静地走着。

五三的正午,日本飞机二十六架飞到重庆的上空,在人口最稠密的街道上投下燃烧弹和炸弹,那一天就有三条街起了带着硫磺气的火焰。

五四的那天,日本飞机又带了多量的炸弹,投到他们上次没有完全毁掉的街上和上次没可能毁掉的街道上。

④大火的十天以后,那些断墙之下,瓦砾堆中仍冒着烟。人们走在街上用手帕掩着鼻子或者挂着口罩,因为有一种奇怪的气味满街散布着。那怪味并不十分浓烈,但随时都觉得吸得到。似乎每人都用过于细微的嗅觉存心嗅到那说不出的气味似的,就在十天以后,发掘的人们还在深厚的灰烬里寻出尸身来。断墙笔直的站着,在一群瓦砾当中,只有它那么高而又那么完整。没法拆掉它,拉倒它,它站得十分坚强。断墙就这样站着,很远就能够听到几十人在喊着,好象拉着帆船的纤绳,又象抬着重物。

唉呀……喔呵……唉呀……喔呵……

⑥走近了看到那里站着一队战士,穿着绿色的衣裳,腰间挂着他们喝水的瓷杯,他们像是要出发到前线去。但他们手里挽着的绳子的另一端,系在离他们很远的那独自站着的一动也不动的断墙处。他们喊着标语一同拉,但那断墙不倒,连倾斜也不倾斜,它坚强地站着。步行的人停下了,车子走慢了,走过去的人回头了,用一种敬仰的眼光,人们凝视着它,

⑦被那动静招引着,我也回过头去看它,但是它不倒,连动也不动。我就看到了这大瓦砾场的近边,那高坡上依旧站着被烤干了的小树。有谁能够认得出那是什么树,彻底脱掉了叶子,并且变了色彩,好象是用赭色的石头雕成的。靠着小树那一排房子窗上的玻璃掉了,只有三五块碎片,在落日中闪着金光。走廊的门开着,全部能够看得到,门帘扯掉了,墙上的镜框斜垂着。显然在不久之前,他们是在这儿好好地过着日子,那墙面日历上还露着四号的字。

⑧大街是哑默的,全部店铺关了门,在黑大的门扇上贴着白帖或红帖,上面坐着一个脸色苍白的恐怖的人,那人用水盆子在洗刷着弄脏了的胶皮鞋、汗背心、毛巾之类,这些东西是从火中抢救出来的。

⑨被炸过了的大街,飞尘卷着白沫扫着稀疏的行人,行人挂着口罩,或用帕子掩着鼻子。街是哑然的,许多人生存的街毁掉了,日子次序被破坏了,饭店关起了门。

⑩大瓦砾场一个接着一个,前边是一群人在拉着断墙,这使人一看上去就要低了头。不管你心胸怎样宽大,但你的心不能不跳,因为那摆在你面前的是荒凉的,是横遭不测的,千百个母亲和小孩子是吼叫着的,哭号着的,他们嫩弱的生命在火里边挣扎着,生命和火在搏斗。但最终生命被谋杀了。那曾经狂喊过的母亲的嘴,曾经乱舞过的父亲的臂膀,曾经发疯对着火的祖母的眼睛,曾经依然偎在妈妈怀里吃乳的婴儿,这些最终都被火给杀死了。孩子和母亲,祖父和孙儿,猫和狗,都同他们凉台上的花盆一道倒在火里了。这倒下来的全家,他们没有一个是战斗员。

⑪白洋铁壶成串地仍在那烧了一半的房子里挂着,显然是一家洋铁制器店被毁了。洋铁店的后边,单独一座三楼三底的房子站着,它的两边都倒下去了,只有它还歪歪趔趔的支持着,楼梯分作好几段自己躺下去了,横睡在楼脚上。窗子整张的没有了,门扇也看不见了,墙面穿着大洞,像被打破了腹部的人那样可怕而奇怪的站着。那摆在二楼的木床,依旧摆着,白色的床单还随着风飘着那只巾角,就在这二十见方丈大的火场上,同时也有绳子在拉着一道断墙。

⑫就在这火场的气味还没有暂停、瓦砾还会烫手的时候,坐着飞机放火的日本人又要来了,这一天是五月十二号,

⑬警报的笛子处处叫起,不论大街或深巷,不管听得到的听不到的,不管加以防备的或是没有知觉的,都卷在这声浪里了

⑭那拉不倒的断墙也放手了,前一刻在街上走着的那一些行人,现在狂乱了,发疯了,开始跑了,开始喘着,还有拉着孩子的,还有拉着女人的,还有脸色变白的。街上像来了狂风一样,尘土都被这惊慌的人群带着声响卷起来了,沿街响着关窗和锁门的声音,街上什么也看不到,只看到跑。我想疯狂的日本法西斯刽子手们若看见这一刻的情景,他们一定会满足的吧,他们是何等骄傲呵,他们可以看见……

⑮十几分钟之后,都安定下来了,该进防空洞的进去了,躲在墙根下的躲稳了。第二次警报(紧急警报)发了。

⑯听得到一点声音,而越听越大。我就坐在公园石阶铁狮子附近,这铁狮子旁边坐着好几个老头,大的是他们没有力量挤进防空洞去,而跑又跑不远的缘故。

⑰飞机的响声大起来,就有一个老头招呼着我:这边……到铁狮子下边来……这话他并没有说,我想他是这个意思,因为他向我招手。

⑱为了呼应他的亲热,我去了,蹲在他的旁边。后边高坡上的树,那树叶遮着头顶的天空,致使想看飞机不大方便,但在树叶的缝隙看到飞机了,六架,六架。飞来飞去的总是六架,不知道为什么高射炮未发。也不投弹。

⑲穿蓝布衣裳的老头问我:看见了吗?几架?

⑳我说:六架。

向咱们这边飞?

不,离咱们很远。

㉓我说瞎话,我知道他很害怕,因为他刚说过了:我们坐在这儿的都是善人,看面色没有做过恶事,咱们良心都是正的……死不了的。

㉔大批的飞机在头上飞过了,那里三架三架的集着小堆,这些小堆在空中横排着,飞得不算顶高,总共四十几架。高射炮一串一串的发着,红色和黄色的火球象一条长绳似的扯在公园的上空。

㉕那老头向着另外的人而后又向我说:看面色,我们都是没有做过恶的人,不带恶相,我们不会死。

㉖因说着他就伏在地上了,他看不见飞机,他说他老了。大约他只能看见高射炮的连串的火球。

㉗飞机像是低飞了似的,那声音沉重了,压下来了。守卫的宪兵喊了一声口令:卧倒。他自己也就挂着枪伏在水池子旁边了。四边的火光蹿起来,有沉重的爆击声,人们看见半边天空全是红光。

㉘公园在这一天并没有落弹。在两个钟头之后,我们离开公园的铁狮子,那个老头凄惨的向我点头,并且和我说了很多话。

㉙下一次,五月二十五号那天,中央公园便炸了。水池子周围连铁狮子都被炸碎了。在弹花飞溅时,那是混合着人的肢体,人的血,人的脑浆。这小小的公园,死了多少人?

㉚我不肯说出它的数目来,但我必须说出它的数目来:死伤XXX人,而重庆在这一天,有多少人从此不会听见解除警报的声音了……

(该篇散文作于1939619日,题名为《轰炸前后》,后改为《放火者》,收录在《萧红散文》里。)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章通过描绘人们在洗着从火场里抢救出来的物品、警报声响起时老弱者还坐在公园里铁狮边上等场景,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的苦难生活。
B.文章中多次强调时间,突出了日军轰炸重庆的密集,也让读者感受到了局势的紧张。
C.我对穿蓝布衣服的老人故意说日本鬼子的飞机离我们还很远,是因为我知道他害怕,想安慰他。
D.文章结尾写到死伤数字时,突出了作者不愿说出又必须说出来的矛盾,表达了对侵略者的无奈之情。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前半部分,作者看到遇难者尸体时通过联想与想象,用大量笔墨描写了大瓦砾场中民众的哭号,与重庆被轰炸后街面的寂静形成对比。
B.本文叙述富有特色,有时泼墨如水,有时惜墨如金,如两次对中央公园被轰炸状况的描述,叙写详尽,充分揭示了日本侵略者的残忍。
C.文中细节之处不乏隐喻和象征。比如“墙面穿着大洞,像被打破了腹部的人那样可怕而奇怪的站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极具画面感和冲击力,暗示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
D.文中通过想象写了“疯狂的日本法西斯刽子手们”“满足”和“骄傲”的心理,形象地写出了侵略者的丑恶嘴脸。
3.萧红的文章文笔细腻,用意深刻。文章第10段划线的句子在内容上和前面的文字语意相近,但读来没有冗余之感,反而深显作者的匠心。请从手法及其效果的角度对划线句进行赏析。
4.本文题目为“轰炸前后”,后被作者改为“放火者”。请从文章内容、作品主题和表达效果等方面推测作者这样修改的理由。
2024-04-18更新 | 2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材料一:

细腰楚王

楚国的军队旌旗招展,在滚动的尘烟中徐徐推进。囚禁着陈、蔡两国国君及其他王族的囚车列着长龙一般的队伍隆隆地向楚国的国都驶来。

楚灵王坐在雄伟的章华台上,眼望远处浩淼的山水云烟。丝竹之音不绝于耳,轻歌曼舞萦绕左右。灵王斜倚着白玉砌成的栏杆,捋了捋唇上的两撇美须;抬眼望天,轻轻地启动了他两片薄薄的嘴唇:苍天当不负我也!

灵王一手揽过一个细腰王妃,走到银波大镜跟前。他挺胸收腹,舒展双臂,长久地端详着自己灵活的身躯问道:爱妃看本王身段如何?

美极了。我王一向器宇非凡,今日更是玉树临风。细腰王妃细细甜甜的嗓音听得楚王如沐春风。本王今天将大会诸侯,届时还要举行得胜之师的凯旋仪式,本王高兴啊。来,起鼓,且让本王和你们共舞一曲!伴随着欢快的节奏,灵王和他的宫女们翩翩起舞。灵王在舞女环绕的庭台中心翻旋如飞,恰似游龙戏凤。一曲舞毕,忽报各国诸侯陆续齐聚台下,等候召见。

细腰王妃轻轻地为灵王拭去额头上渗出的一层细汗。灵王缓步登上镶金的宝座。他扬起长长的下巴,转身环顾各国诸侯,口中说道:列位看我楚国将士如何?想我大楚将士,来自江河湖海,善于搏击风浪,四肢矫健,完全不像你们中原大汉,肥硕粗大,行动不便。哈哈哈!来,为我无敌的楚国将士先干上一杯。灵王一边干杯,一边示意伴舞。一时铜鼓、铃铛之音乍起,一列列细腰粉黛袅袅而出。灵王和诸侯们在楚国艳舞的香风吹拂下,开怀畅饮。醉意朦胧中灵王听宫人来报:越王常寿过姗姗而来。肥胖的越国国君很艰难地攀上章华台,他大汗淋漓、上气不接下气地向灵王道歉。

灵王轻蔑地瞥了一眼常寿过肥硕的肚子,半晌才说:你猪行而来,本王本不该怪你。不过,我们的庆会也即将结束,要是不想和蔡侯同列,你还是先行而去吧!不过你既然肥胖如猪,你就得爬着出去。喘着粗气的常寿过血涌如潮,但他还是伏下肥硕的身躯,爬出章华大厅。灵王导演的这出戏,着实让各国诸侯和众位文武大臣惊出了一头冷汗,个个不由自主地摸起了自己的脸、头和肚子。章华台会盟以后,楚灵王被推举为盟主,主持仲裁各国战和事宜。于是,他安排他的精锐之师开始攻打东方的吴国。

一日,宫里闲来无事,灵王下令做了一面大镜安置在宫殿外,并颁布新旨:举凡今后,用人以腰,肥者罢黜。于是宫廷内外掀起了一场罢肥运动,肥胖的官员一律罢免。稍微有点发胖迹象的大臣们千方百计地减肥。人们不约而同地节制饮食,为此经常饿得头昏眼花。尽管他们挖空心思地减肥,可是楚国王宫里十之八九的大臣还是被罢免了。一番折腾之后,楚国举国上下所有机构里都成了清一色的窈窕男女,只是个个面黄肌瘦,弱不禁风。

一天忽有快马来报:二十万楚军主力在吴国东南遭到十面伏击,已经全军覆没。沉浸在歌舞声中的灵王一时惊诧不已。他匆忙组织了一支由十万人组成的蜂腰部队赶赴前线应敌,可是,越王常寿过伙同那些因为肥胖而被罢免的王族们闯进皇宫杀了他的儿子,占领了楚国的都城。

灵王的蜂腰部队很快就被兵强马壮的吴军彻底击溃。灵王落荒而逃。衣着褴褛的灵王逃到故臣申亥的故乡鄢都。是夜,刚刚出浴的灵王换上申亥呈上来的衣服。他长长地伸了个懒腰之后依窗而立。窗外,月明星稀,灵王看见江流、沙滩和荒山莽岭之间满是晃动的火把。火把像天上的星星—样繁多,楚灵王一时分不清哪里是天空,哪里是江河。

灵王正要问及,门外忽然卷进一股冷风,越王常寿过手持宝剑跨了进来,身后站着两排袒胸露腹的肥硕壮士。灵王轻蔑地扫视了一眼满堂的彪形大汉,习惯性地紧了紧腰带问:申亥,再看看,王腰身尚灵活否?”“我王身似蛟龙,动若疾风。申亥声泪俱下地说。申亥,意欲观王舞乎?申亥已泣不成声。常寿过逼近秀骨玉肌的灵王,未等灵王扭动身姿,便将锋利的柳叶剑一挥,楚王的细腰片刻就成了两段。(注:公元前529年楚国人民推翻了楚灵王的统治,在逃亡途中,他的随从相继离去,最后吊死郊外。)

江风吹过,火苗歪斜,常寿过仔细查看剑刃,竟无一滴血迹沾在上面。

(有删改)

材料二:

我们追求的不是历史真实,而是历史精神,难道历史精神不是客观存在?例如,我们写介子推和苏武,在删除了他们的愚忠、愚孝之后,所留下的只能是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无畏精神了。1943年,郭沫若在一篇短文中中提出失事求似,在文艺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莱辛在《汉堡剧评》中也曾写道:如果我们愿意相信可能发生过的某些事情是真实的,那么有什么阻碍我们把从未听说过的、完全虚构的情节当成真实的历史呢?郭沫若所说的和菜辛所说的可能发生应是相同或相似的概念。

(《京剧·诗·历史》《中国社会科学报》张伯昭)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灵王“捋了捋唇上的两撇美须”轻轻地说出“苍天当不负我也!”,这反映了他在战胜陈、蔡两国之后踌躇满志的心态。
B.会盟在即,楚灵王仍在庭台中心“翻旋如飞,恰似游龙戏凤”,既表现了楚灵王的自恋,也表现出他内心对诸侯的轻蔑。
C.宫内外官员千方百计减肥,仍大量被罢免,意在表现楚灵王“用人以腰”旨意之荒诞和官员们的懦弱畏怯,不敢反抗。
D.被常寿过逼入绝境之后,楚灵王依然关心自己腰身是否灵活,易于翩翩起舞,可见楚灵王到死都执迷不悟,可悲可叹。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细腰王妃细细甜甜的嗓音听得楚王如沐春风”使用通感,用表现味觉的“甜甜的”来形容声音,写出了王妃的娇弱妩媚。
B.在人物刻画方面,小说继承了中国传统小说的特点,少有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直接描写,而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加以揭示。
C.越王常寿过因为身型肥硕而受辱,在楚灵王逼迫下爬行出章华大厅,这为后面他率军包围楚灵王并将其一剑斩杀埋下伏笔。
D.这篇历史小说中的人物,有的以确实可考的称号或名字指称,有的则仅用特征或身份指称,这是由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大小决定的。
3.材料一文本开头用大量笔墨铺写楚灵王会盟诸侯的场面,结尾则用较少笔墨交代楚灵王遇害的过程,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请谈谈你的理解。
4.材料二谈到历史小说和戏剧创作的重要原则——“失事求似”,请结合材料一,分析作者是如何实践“失事求似”这一创作原则的?
2023-08-04更新 | 1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