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外国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70 题号:1774362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没文化

【俄】安德烈·马卡罗夫

科利亚·瑟罗耶戈夫继承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半年前,他的姑妈去世了。

“这是上帝赏给我们的,”妻子说,“因为我们受的折磨。”

“你胡说什么?”科利亚顶了妻子一句,“我们受了什么折磨?是上帝收去了。”

“上帝把她收去了,”妻子也不甘示弱,“可赏赐了我们,就是那套房子,以示公平。一家三口共居一室,难道不是一种折磨?”科利亚没有再争辩,公平就公平吧。半年过去了,失去亲人的哀痛渐渐淡忘,现在科利亚在这套房子里来来回回地踱步,四处打量着,手里拿着一串钥匙,脸上是灿烂的笑容,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上去了。

姑妈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女人,仅书就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可她生活非常清贫,只有一台老式圆角冰箱、一台电子管电视机和一台单缸半自动洗衣机。现在他们要把这些宝贝当垃圾扔掉。妻子想把这些书也一块儿扔了,但科利亚没同意。

“我要在整面墙上定做一个漂亮的书柜,”科利亚说,“这样我们家也有藏书了,也有文化气息了,终于像个书香门第了。”

他说完,像个孩子似的坐在了这堆书旁。

“没有带图的。”妻子调侃了一句就去厨房了。

怎么没有!科利亚真的找到了几本图画书,小时候姑妈亲自给他读过,有《一只小灰鸭》《小红帽》《一个士兵》等。这几本书薄薄的,没多少页码。科利亚突然笑了起来,想起了故事里那个士兵是怎么在一个吝啬的老太太家里用锤子煮粥的。

科利亚把这几本书摞在了一起,心想,给儿子讲是晚了,孙子还不知什么时候有呢。他挪了挪身子,又翻弄起各种文学典籍。他拿起一本涅克拉索夫的诗集使劲回忆了半天,也就记得在中学教学大纲中有那首《大门前的沉思》。普希金的诗记得还算强点儿,《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他零零碎碎地记得几个片段,可也都是两三行而已。

科利亚着实埋怨了一番自己没文化,刚要潜心阅读,填补一下大脑的空白,妻子就喊他把那台洗衣机先拖走扔掉。

他们举家乔迁后,科利亚立刻叫来了一位师傅,让他测量了一下墙上要定做的书柜的尺寸,计算了定做费用。那位师傅很快就给出了预算,但科利亚家的第一笔支出买的却是一台新电视机。他们选的那台电视机大得简直就像一块电影银幕,于是这些书暂时被挪到另一面墙边去了。一个月后,妻子又买了一套床具,那套床具实在太宽太大了,这些书只好又换了地方。又过了一个月,妻子偶然在一个展销会上买到了一套壁柜,带梳妆台,梳妆台镜子上方还安装着一盏镜前灯。

“儿子,”科利亚恳求道,“把书放在你的房间里吧,能占一整面墙,看着多有文化。”

“什么?”儿子把一只耳塞从耳朵里拿出来说,“不行,我整个这面墙上就挂一辆自行车。你还是给我买电子书吧,最好是一部新款的iPad。”

儿子说完又把耳塞塞进耳朵,伴着音乐迈着舞步走了。

“怎么搞的!”科利亚把这些书一摞摞地塞进了电视机对面的角落里,百思不得其解。“原来我们一家三口在一个房间里都住得下,可现在一整套房子里竟然连一本书都放不下了。老婆!”他怒吼道,“我们家就不能有点儿文化吗?”

“那就看第五频道的文化台吧!”妻子回敬道。

后来科利亚出差了两个星期。他回来时,姑妈的那些书已经没了踪影。他出差的时候,妻子发了一则启事:“藏书出售,传世经典。”书当天就被人运走了,而卖书的钱妻子则买了一只小转角沙发,正好摆在了电视机对面。

只有三本书幸免于难,这三本书一直在科利亚的床底下放着,他从来没拿出来过,但名字似乎还记得。第一本是《鼠疫》,很有哲理,但非常枯燥,一看就犯困,而且作者的名字也很可笑,叫加缪,像白兰地的名字,所以他记住了。还有一本是爱伦·坡的,一位美国作家。他的故事适合夜里读,比任何一部恐怖片都纯净。最后一本是幽默作品,叫《三十只狗崽》,是一个叫米哈伊尔的人写的,里面的故事很有意思,但是关于狗的话一句也没有,写的都是形形色色的野蛮人,史前的。这不难理解,不管是电视,还是互联网,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都没有,只有带着一个圆圆的小喇叭的收音机。

科利亚难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像从前一样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了,不再想什么文化。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科利亚的妻子看来,他们一家能够继承姑妈的一套房子是上天给予的补偿,她并未因此而感念姑妈,由此可知她是一个不知感恩的人。
B.小说中的“姑妈”是次要人物,但也是线索人物,她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人,和科利亚夫妇形成鲜明对比,有利于突出主旨。
C.科利亚的妻子最终还是把姑妈留下的书卖掉了,因为在她看来,这些书是没有用的东西,这照应了文章的标题“没文化”。
D.文中多次提到电视,是为了把“影像化”生活与“文字化”生活做对立,彰显两种不同的生活追求的矛盾冲突以及最后的解决。
2.请阅读下面关于圆形人物的论述,据此标准,判断“科利亚”是否为圆形人物,并阐明理由。
检验一个人物是否圆形的标准,是看它能否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让我们感到意外。如果它从不让我们感到意外,它就是扁的,假使它让我们感到了意外却并不令人信服,它就是扁的想冒充圆的。
3.本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认识。
【知识点】 外国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痴迷

【美】B·V·劳森

偏偏在今天,公共汽车晚点了,可能无法在五点半贝利琴行关门前赶到了,还是改为步行吧。踏在雨水浸泡的水泥地面上,每一步似乎都在对他进行嘲笑,如同一个缓慢摆动的大怀表——踢踏,嘀嗒;踢踏,嘀嗒;踢踏,嘀嗒。

他跌跌撞撞地走过每一个熟悉的路标——505,越南老妇人和她的花店;507,卡斯克夫人牵着失聪的贵宾犬托尼在溜达;508,亚伯拉罕和穆罕默德在咖啡馆边喝咖啡边争论政治;510,爵士三重奏在老弗里蒙特酒店地下室排练。最后在515,终于赶到了,仿佛一个闪耀的灯塔,冲破了他心中焦虑的迷雾,冲破了贝利琴行的平板玻璃橱窗。

然而,它还在等着吗?万一有人捷足先登,像他一样爱上它怎么办?虽然几周前它就到了这里,但当他第一眼看见它那迷人的曲线,在灵魂深处,他知道他们注定要在一起。

他颤抖着跨过门槛,屏住呼吸,将视线投向他的珍宝。令他惊恐的是,它不见了。之前它一直在那里,像个神龛似的待在角落里,在画着蓝色和金色天使的彩色玻璃窗户下面,那是他的吉兆。当他走向柜台,询问是哪个该死的偷了他的宝贝,他一眼瞥见了它,神情凄凉地待在一个它不熟悉的地方,紧挨着男盥洗室。

他虔诚地走近它,用墨迹斑斑的双手抚摸着光滑的琴盖,当他的手指轻轻拂过琴键时,几乎变得颤抖起来,他坐在琴凳上,试了试踏板。

突然间,本顿·贝利像变戏法似的出现在他身旁。“你把它挪了位置。”

“我们整理了一下库存,为一批新货腾出地方。您很喜欢这架琴,对吗?”

他的声音低下来,激动得有些哽咽:“贝利先生,我想,我决定买下它了。”他仔细地数出一沓百元钞票:“这些够订金吗?”

贝利高兴得眉开眼笑:“这是很大一笔订金,我以为您太太——”

他知道她会是怎样的反应。愤怒的眼睛,每个毛孔都散发着不满,双手叉腰,长期的愤怒情绪使她的脸满是皱纹。

在回家的路上,他感觉像在跳舞,他知道彩色玻璃窗上的天使希望他拥有这架钢琴,任何人都不应违抗神的意图。

8岁的时候,想要一架钢琴,或者至少是一节钢琴课,但遭到了喜爱足球的父亲的拒绝。父亲说“音乐属于娘娘腔男人”,并且强迫儿子踢足球,而他是那么讨厌足球。至今,他仍然可以体会到那脆弱的幼小心灵的怨恨,直到成年后,这些酸楚的回忆一直吞噬着他的自信。即便是现在,当他渴望感受指尖下象牙和乌木琴键的绝妙感觉时,仍想象父亲严厉的训斥从头顶上的云层倾泻而下。

当他爬上公寓的三段楼梯时,三个女魔头(妻子和两个女儿)正等在那里。怀着喜悦的心情,他跨进家门告诉她们的第一件事就是:“我付了买钢琴的订金。”

一阵沉默,周围的温度似乎下降了十度。

瑞秋先开了腔:“你在开玩笑,对吗?”

接下来是蕾妮:“哦,爸爸,你不可能是认真的,你根本不会弹钢琴。”

轮到他妻子发话了:“我们已经谈过几百次了,我们负担不起。”

“我存了一些钱。”

“你是想告诉我,你把我们的积蓄浪费在一个微不足道的钢琴上?”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建立了一个钢琴基金,每年往里面存一些钱。钱不是很多,但够用了。其中,包括高中时期在卡尔杂货店打工的薪水,零零散散的圣诞节红包,以及一些零钱……”

她们突然一起打断了他的话。“我们把它放在哪儿?”(妻子)

“你知道,你最近有点老糊涂了。”(瑞秋)

“你太老了,学不了钢琴。”(蕾妮)

“你太老了,学不了钢琴”,这是压在他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他放下报纸,把身子挺得笔直,圣海伦火山似的一股力量从他的血管里喷发出来。

他没有大喊大叫,他的声音近乎耳语,但它传遍了房间里布满蛛网的每个阴暗角落:“五十多年来,我一直在听别人告诉我如何经营我的生活。我一直努力工作,供养你们三人。”

这只是他刚刚打开了话匣子,他的肺部一张一弛,犹如圣保罗教堂的轨杆管风琴:“每个人的生命中都要经历这样的时刻,他要与狼一起跑,与鹰一起飞翔。”他的妻子也许还会说得更难听,但他不在乎,他停顿了一下,手指像指挥棒似的猛地戳向空中:“钢琴就放在电视机的那个角落,如果有人不喜欢,可以离开,我付房租,我提供食物,我不想听到争吵。”

他重新坐到自己的椅子上,继续读报,身后一阵嘀咕声,然后门轻轻地关上了。他的妻子坐在沙发上,从篮子里拿出她正在织的毛衣,屋内唯一的声音是毛线针的咔咯声。

他站起来,打开收音机,很高兴地听着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又是一个好兆头。胜利在他的生活中极为罕见,但他觉得琴行橱窗里的天使守护着他,钢琴放在那个角落会很合适,仿佛肯塔基赛马会上一匹夺冠的黑色骏马。

(鞠薇译,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男主人公从8岁起就渴望得到一架钢琴,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直到年老时,顶着家人的压力,用平生的积蓄做代价,这个愿望才得以实现。
B.男主人公在赶到琴行的路上,走过每一个熟悉的路标时,精确到每分钟,既写出了他内心的焦虑与急切,也表现了他无数次探访琴行,对钢琴的痴迷。
C.男主人公对妻子得知他预付订金后一定会恼怒的想象,以及妻子在确认无法阻止丈夫而选择沉默的做法,表明了他妻子虽然暴躁,但也能善解人意。
D.小说结尾写男主人公打开收音机很高兴地听着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以及想象钢琴摆放位置的情景,通过典型化的场景描写烘托了他胜利后的得意心态。
2.“钢琴”在小说中有重要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你从这篇小说中读出哪些主题?请简要分析。
2022-03-22更新 | 13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钟摆

(马来西业)朵拉

那天黄昏因为下雨,天黑得特别早。

林佳如煮好晚饭,围裙还没有脱下来,就听见刚进门的李文启兴冲冲的说:“看,我买了什么回来?”

李文启抱着一个长方形盒子走到厨房来,搁在桌上,也不待林佳如回答,兀自将它打开。

林佳如揣测不出,既不是谁的生日,又不是什么纪念日,就算是吧,这几年,李文启也极少买礼物的,这一个长盒子里头会是什么东西呢?

“多漂亮,是不是?”李文启让它站立在桌上。

原来那是一个钟。

一个古旧的不用电池却需要上链、浸渍着时间痕迹的老爷钟。

林佳如看了也很喜欢。但还是忍不住要说两句:“家里都已经有好几个钟在用了,你还花钱买这样一个要上链的古老钟回来做什么?”

“古董嘛,”李文启仍喜滋滋的,“而且又便宜。”

那天晚上,李文启吃饱饭以后便忙着安置那个精致却上了年龄的古老钟。

他在客厅里捶了根钉子就把它挂上去,然后郑重其事地一下一下地给它上链,每三十分钟便。“当”一声,每一个小时它又“当当”几声,这样子不用抬头望也可以知道是几点了。上链以后,李文启把它抹干净,就坐下来对着它看。

“你瞧!”他叫林佳如来分享他的愉悦,“那个钟摆多有趣呀!”

也许是年代久远的关系,那个钟摆摆动起来,“的儿嗒、的儿嗒”的声音很是响亮。

从此以后,林佳如每天就听老爷钟的“的儿嗒”声过日子。

开始的时候,李文启倒是很有耐心的,每天下班吃了晚饭,一定给它上好链,因此这个钟虽然说是古旧,倒也没有出过差错,定时地响,定时地“的儿嗒”,长针与短针时时刻刻互相在追逐着。

林佳如无形中对这个钟有了依赖性,家里虽说有好几个钟,可是它们却都是不出声的,只有这一个,永远不停地忙碌着却又有序地“的儿嗒、的儿嗒”,林佳如一有空就坐在它面前看那个钟摆左右摆动。

“的儿嗒、的儿嗒”,一个上午过去了。

“的儿嗒、的儿嗒”,一个下午过去了。

“的儿嗒、的儿嗒”,晚上过了后又是另一个白天。

生活里没有期待,也没有新奇。

每个新的一天,都是旧日子的延续。

渐渐地,李文启正如每一个普通男人一样,其实也不只是男人,喜新厌旧原是众人的通病。

他总是忘了给它上链,有时吃过晚饭要赶着出门去应酬,有时要看电视节目,有时要看报纸,有时要到咖啡店去坐坐。

林佳如也不叫他,她自己来做。

因为她已经习惯那“的儿嗒”声,也习惯看着那钟摆的晃动,只要她忙完手上的家务,李文启又不在家,没有人相陪时,她便看钟摆左一下、右一下地“的儿嗒”。

这样子朝夕相处地看久了,有一个晚上,林佳如做了一个梦。

她忽然梦见自己变成了那个钟摆,非常有序地、毫无变化地、很有规矩地左“的儿嗒”一下、右“的儿嗒”一下。

林佳如大吃一惊:“我不要做一个钟摆。”她大声地喊,声音是充满若巨大的恐惧感的。

但是,她却陷在梦里醒不来。

林佳如一再告诉自己,这只是一个梦魇。可是,她却再也醒不过来了。

林佳如终于变成了一个钟摆。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的环境描写只是客观的描写了黄昏的雨和因为下雨天黑得早的现实,内容简略、语言简洁,这样写能让小说情节展开更加迅速。
B.“家里都已经有好几个钟在用了”,李文启却仍然买了一个需要上链的浸渍着时间痕迹的老爷钟,足见李文启对收藏钟的热爱。
C.林佳如无形中对能发声的老爷钟有了依赖性,一有空就坐在它面前看那个钟摆左右摆动,写出了林佳如平时生活的孤独乏味。
D.文章采用散文式的抒情笔法,注重人物缓慢悠远情绪的描摹,淡化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情节没有起伏波澜、更没有突变。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以“钟摆”为题目的作用。
3.小说结尾前文运用了写实手法,结尾运用了荒诞的写作手法,请从读者感受的角度分析这样行文的好处。
2020-10-17更新 | 6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梦中桧

[日本]井上靖

四月的节令,天气一度十分宜人。也不知是怎么回事,樱花盛开之后,乍暖又寒了。

通知上说是六点钟,所以远山和千田规规矩矩地六点整到达,现在他俩在酒馆的一室,已经干等了一个多小时。

好久不见了。光村田鹤子(阿田)把手提包和一只绉绸一类的包袱往房间角落里一放,随即坐下来,轻轻地点了点头,这种娴静的举止,不像从前的阿田。男人们感到她的美貌中尚带有一种辛苦辗转造成的冷漠,这可是以前从未见过的。她的眼睛和从前一样,笑的口形也和从前一样。

诸位,你们都还是老样子啊。田鹤子在千田和逢坂之间坐下,我真不知道该从哪儿谈起好!过了十五个年头了啊。”

确实,十五年过去了,期间还经历了战争。战前几个人各自散落在地图上的某一点,托战败的福,他们在战后又集中到东京来了。木贺和千田等人向田鹤子献殷勤的时候,她不过才十九岁。当时她梳着时兴的带有前刘海的少女型短发,还常常穿上漂亮的骑马服装在兼六公园的绿树荫下歇马。

是啊,十五年过去了。逢坂一边说一边注视着田鹤子和服带子上的一件小饰物在闪闪发亮。和服选择得十分雅致,在当今的日本这可算是最上等的体面装束了。

来,先干一杯。木贺说着举起酒杯。

祝我们五个人明天会成为桧树。千田补上一句。

这五个人对明天会成为桧树一语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

早在金泽时期,他们五个人一起去郊外散步,千田曾说过,在他的故乡伊豆那一带是把罗汉松称为翌桧的。远山搭腔说:罗汉松就是罗汉松。翌桧是桧科植物罗汉柏的别名。罗汉柏长得非常像桧树,它从小就深信自己将来会成为桧树的,于是便在明天会成为桧树’的美梦里长大了。

远山主持着什么戏剧研究会之类的事,他梦想当个名导演;千田唯一梦想是有朝一日自己的习作碰巧被选入二科会,然后去画一幅不朽巨作;木贺要设计比丸之内大厦大十倍的高楼大厦;光村田鹤子则梦想成为大实业家的夫人,为此她一直小心谨慎地与他们保持着距离。

从此以后,这家伙是翌桧这句话便流行起来。

逢坂一直被认为与金钱无缘,最笨拙、最丑、但不幸又是个天生大好人。他一直在默默地爱恋着阿田,却没有勇气提出来。可是唯有他又幸运地属于不必为钱发愁的人。

说是为了明天会成为桧树而干杯,但也许有人已经成桧树了。逢坂这家伙就有点不一样了。远山说。

很抱歉,我是成桧树了。逢坂答道。

你骗人,因为你那时并没有想过将来要去当个公司的经理。

不,那时我就梦想当个公司经理之类的人,有一辆漂亮的自备汽车,在这辆汽车上——说到这里逢坂哈哈哈笑了,没往下说。

那么阿田你——远山欲言而止,失敬!从你这般高雅的装束和风采来判断——

托大家的福,我也成了一株小桧树。

这么说来,是实业家的太太了?

差不离。

好,暂且把阿田和逢坂两株桧树搁过一边,为了其余三株翌桧!千田又拿起酒杯。

他们像在学生时代的同学茶话会上似的,无拘无束地吃饱喝足,不知不觉间三个小时过去了。田鹤子抓紧时机说:我该告辞了——

对了,就让阿田夫人一个人回丈夫身边去吧。逢坂看了下时间说。

“可是,我总感到有点害怕。

担心会有男人为你发生格斗吗?有人问道。

要是有这样的事发生——啊,从前那时候是多么好啊!田鹤子后面的那句话似乎是肺腑之言,好像带着点悲痛感,她的两眼湿润,眼神也茫然若失了。

那么请你们送我到车站吧。

送走阿田,席上顿时十分凄寂,好比牙齿被拔掉了似的。

来,我们再换几个地方去喝喝,不过,顺路先上我家坐坐,我给你们介绍一下我的妻子。逢坂说。

汽车在某处坡道上一座豪华的住宅前停下,大家叽哩哇啦地从大门蜂拥而入。

进了宽大的会客厅,威士忌酒就端了出来。

我的内人。逢坂介绍道。

哦,夫人。木贺、千田、远山一起回礼。可是醉眼惺忪的木贺差一点没叫出声来:

啊,阿田!

木贺觉得逢坂夫人和阿田很相像。

像!像!在再次乘进汽车去某处的途中,千田一而再地反复嚷嚷。

确实像某一个人啊,逢坂!

像谁呀?

你别装糊涂,你骗不了我们,你恋慕过阿田,我虽然也恋慕过她,可你比我更加……

难道你现在才注意到这一情况吗?逢坂毕竟是有几分醉意了,他忽然呆瞪瞪地说道。

接着远山仰脸倒在谁的膝上,爽朗地笑了,他用完全嘶哑了的嗓音说:逢坂是首屈一指的翌桧,是追求阿田的翌桧!

逢坂忽然感到汽车窗外驰去的夜景发白了,模糊了,渐渐地朦胧起来了,逢坂还感到昔日青春岁月里的激情和感伤在不断向上翻腾,回想自己为了能取得向阿田求婚的资格,大学毕业后,在生财之道上孜孜不倦地努力了几年,但最终却未能如愿以偿。

可是车内还有一个肚里藏有秘密的醉鬼,这个人就是木贺。只有木贺了解阿田是在酒吧当服务员,也只有木贺一个人暗自相信阿田今晚这身体面的服饰是借来的。然而面对阿田,面对其他三个朋友,他却佯装不知。

汽车满载着不知为什么竟被濡湿了的花束,深夜从两国桥附近的沿河马路上奔驰,他们不顾交通信号灯,一路飞驰而去。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五个好朋友相隔十五年后在一个酒馆的会面为开头,其中只有远山和千田是在六点准时到达,可以推测二人的守时和对这次聚会的期待。
B.远山搭腔说的话是对千田关于“翌桧”说法的纠正,同时进一步解释了本文标题:翌桧长大后也成不了桧树,“明天会成为桧树”只是一个虚幻的美梦。
C.逢坂承认自己是桧树,实际上,在追求阿田方面,他只是一株翌桧而非桧树。他在生财之道上孜孜不倦地努力,最终却没有如愿以偿地向阿田求婚。
D.田鹤子说“我总感到有点害怕”是担心在自己告辞回家后,会再次发生有男人为她大打出手这样的事,所以她请求自己的老同学们把她送到车站。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写田鹤子“美貌中尚带有一种辛苦辗转造成的冷漠”,为最后揭示她在酒吧当服务员埋下伏笔:她作为服务员忙于谋生,才会有如此神色。
B.本文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塑造光村田鹤子的人物形象,如写她今晚借来体面的服饰参加同学聚会,就属于正面描写。
C.本文和《荷花淀》的开头都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不过《荷花淀》的基调是明快的,而《梦中桧》中“乍暖又寒”则预示了故事并不轻快。
D.本文安排去看逢坂夫人的情节,既塑造了逢坂对阿田执迷、一直做着追求阿田美梦的形象,也由“追求阿田的翌桧”自然引出阿田的秘密。
3.本文主要通过什么方式来推动情节发展?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并分析这种方式的效果。
4.世纪中学高中部拟编写语文校本教材,准备将本文选人《跨文化专题研讨》一册。本册教材中有“外国作品中的女性”“战争与社会”“理想与现实”等主题单元,你觉得将本文编入哪一个单元最合适?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2024-01-20更新 | 1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