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41 题号:180422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山土家数星星(节选)

林汉筠

①夜幕,先在树梢下悄悄地做了拉伸动作,然后从高山的边角下挂了下来,一直垂向涧底。

②谭家村,高山镇东部边寨。从镇里头沿着晚霞走,别看只有三四公里路程,却拐了至少十八道湾。在新修的水泥路上,除了惊险,就是惊叹。惊叹山崖里的美景,惊叹这条公路的建设神奇,惊叹高山之巅人家面对生活的坚韧。到了山顶,映入视野里就是一排排依山而建的土家吊脚楼,在彩霞的涂抹下,绘出一幅美轮美奂的乡村风情图。

③刚才随行的几只黄狗、花狗、黑狗,先是机警地向人叫上几声,当看我们悠悠然走进路边的农家,与热情的主人招呼,全然没有刚才的趾高气扬,垂下尾巴,望了我们一眼,嗅了嗅脚,便转身而去。

④这是一座标准的土家族民居。房子的主人阿飞,不善言辞,甚至看起来有点腼腆,他去过深圳、东莞,在演艺公司担任音乐制作和演艺,作为音乐策划人,还到过北京,在那里施展拳脚,圈内圈外名气大得很。或许是家乡的山水太吸引他,或者他的音乐创作本就离不开这块土地,离不开土家那种粗犷豪放之气迈,他毅然放弃了曾经月入13万元的高薪,在家乡从事起音乐创作。

⑤月光里,山寨的天空很矮,山崖不低,云朵时左时右,与细粉似的涧水捉起迷藏,绿树与奇石肩搭着肩正窃窃私语。火光正浓。我们围着火炉,一边吃着火锅,一边聆听阿飞的歌声:谁在云上高山歌唱/谁筏舟在袅袅乌江/谁来到了水墨德江/谁醉在了玉溪河旁……

⑥作陪的小东,是阿飞的表兄弟。这个曾经走南闯北的土家汉子,在东莞等地打过工,当过不大不小的企业管理员,还做过小老板,5年前,在外干得风生水起的他毅然回到高山,参与家乡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⑦曾经在都市里生活,见过不少风光,他多想像都市的人一样,一谈到家乡就那样神采飞扬,多想带着朋友体面地回到高山。但那阵子真的回来了,要路没路,要电没电,要水喝都没有几滴,感受到一种相当大的落差,何况回来创业?

⑧寨子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春风吹拂下,蓬蓬勃勃。转眼之间,山寨的道路硬化了,厕所干净了,电网改好了,山泉水引进来了,村村有班车,家家通公路,大棚种植,肉牛养殖,天麻深耕……寨子里的生活环境变了,四面八方的客人多了。回乡发展的小东,这个时候也卷起衣袖、扔开膀子热火朝天地干起来。在镇村帮扶干部的指导下,当上了天麻种植大户。他一边小心翼翼地伺护家里几亩地的天麻,一边参与天麻种植合作社,对天麻进行初加工,将村民种养产品带出大山,就此带来的收益也相当可观,一年30万赚得很‘安逸’

⑨小东敞亮的嗓子,一开口就谈到家乡的变化,谈到这片曾经闭塞贫瘠的土地焕发出来新的生机。

⑩此时,星空很低,那一颗颗星星像钻石一样触手可及。我们走出火堂,数着星星,数着对面土家闪烁出来的灯光。

⑪远处,又一颗星星立在高山之巅。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描写自己对山路十八湾的惊叹,就是为了突出后面闭塞乡村的改变。
B.从事音乐创作的阿飞回乡是因为他的音乐创作本就离不开这块土地,离不开土家那种“粗犷豪放之气迈”。
C.小东回乡创业不是因为一年30万赚得很“安逸”,而是想要振兴家乡,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家乡。
D.兄弟二人回乡,所走的道路虽不相同,但都体现了两人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家乡发展前景的美好展望。
2.下列对节选部分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夜幕低垂,结尾写星星立于山巅,首尾呼应,照应了标题。
B.文中描写阿飞的歌声一段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写出了乡村的变化。
C.第⑩段作者描写星星和灯光的相映成趣,颇有几分郭沫若《天上的街市》的意境,都是借景抒情。
D.为了突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主题,作者不仅刻意描写山路的艰险,还重点描写了当地的贫困。
3.请分析第⑤段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4.文章的结尾写道“远处,又一颗星星立在高山之巅”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水洗尘

迟子建

礼镇的人把腊月二十七定为放水的日子。所谓“放水”,就是洗澡。而郑家则把放水时烧水和倒水的活儿分配给了天灶。天灶从八岁起就开始承担这个义务,一做就是五年。

这里的人们每年只洗一回澡,就是在腊月二十七这天。

天灶住的屋子被当成了浴室。天灶家洗澡的次序是由长至幼。天灶从未拥有过一盆真正的清水来洗澡。他只能见缝插针地就着家人用过的水洗,那种感觉纯粹是在应付。而且不管别人洗过的水有多干净,他总是觉得很浊。他也不喜欢父母把他的住屋当成浴室,电灯泡上爬满了水珠,他晚上睡觉时感觉是睡在猪圈里。所以今年一过完小年,他就对母亲说:“今年洗澡该在天云的屋子里了。”

天云当时正在叠纸花,她气得一梗脖子说:“为什么要在我的屋子?”

“那为什么年年都非要在我的屋子?”天灶同样气得一梗脖子说。

“你是男孩子!”天云说,“不能弄脏女孩子的屋子!”天云振振有词地说,“而且你比我大好几岁,是哥哥,你还不让着我!”

天灶便不再理论,不过兀自嘟嚷了一句:“我讨厌过年!年有个什么过头!”

天灶确实不喜欢过年。首先不喜欢过年时的焚纸祭祖,磕头拜年。其次他不喜欢忙年的过程,种种的活儿把大人孩子都牵制得像刺猬一样团团转。人最后还得为自己洗尘,一家老少因为卖力地搓洗掉一年的风尘而个个都显得面目浮肿。

奶奶第一个洗完了澡。天灶觉得洗澡后的奶奶显得格外臃肿,像只烂蘑菇一样让人看不得。奶奶嘘嘘地喘着粗气对天灶说:“你烧的水真热乎,洗得奶奶这个舒服。你就着奶奶的水洗洗吧。”

天灶并未搭话,他只是把柴禾续了续,然后提着脏水桶进了自己的屋子。他吃力地搬起大澡盆,把水倒进脏水桶里,然后抹了抹额上的汗,提起桶出去倒水。奶奶见天灶提着满桶的水出来了,就张大了嘴。

“你嫌奶奶——”她失神地说。

天灶什么也没说,拉开门出去了。外面又黑又冷,他摇摇晃晃地提着水来到大门外的排水沟前。冬季时那里隆起了一个肮脏的大冰湖,许多男孩子都喜欢在冰湖下抽陀螺玩,他们叫它“冰嘎”。他们不仅白天玩,晚上有时月亮明得让人在屋子里待不住,他们便穿上厚棉袄出来抽陀螺。

天灶看见冰湖下的雪地里有个矮矮的人影,他躬着身,似乎在寻找什么。

“天灶——”那人直起身说,“出来倒水啦?”

天灶听出是同班同学肖大伟,便问:“你在这干什么?”

“天快黑时我抽冰嘎,把它抽飞了。”肖大伟说。

“你今年就着谁的水洗澡?我家年年都是我头一个洗,每回都是自己用一盆清水!”肖大伟挑衅地说。

“我自己也用一盆清水!”天灶理直气壮地说。

“别吹牛了!你家年年放水时都得你烧水,你总是就着别人的脏水洗,谁不知道呢?”

天灶只有万分恼火地提着脏水桶往回走,走了很远的时候,他又回头冲肖大伟喊道:“今年我用清水洗!”

天灶说完抬头望了一下天,觉得那道银河“唰”地亮了一层,仿佛是清冽的河水要倾盆而下。

奶奶的屋子传来了哭声,那苍老的哭声就像山洞的滴水声一样滞浊。

天灶拉开锅盖,一舀舀地把热水往大澡盆里倾倒。

“该谁了?”天灶问。

“我去洗吧。”父亲说。

这时天云忽然从她的房间冲了出来,她只穿件蓝花背心,露出两条浑圆的胳膊,披散着头发,像个小海妖。她眼睛亮亮地说:“我去洗!我把辫子都解开了。”

父亲到仓棚里去找那对红色宫灯去了,它们被闲置了一年,家人都喜欢用天云洗过澡的水来擦拭宫灯。

天灶悄悄离开灶台去奶奶的屋门前偷听她絮叨些什么。

奶奶边哭边说:“当年全村的人数我最干净。我要是进了河里洗澡,鱼都躲得远远的,它们都知道没有我干净……”

天灶忍不住捂着嘴偷偷乐了。

天灶又往锅里添满了水,他将火炭拨了拨,拨起一片金黄色的火星像蒲公英一样地飞。这时奶奶蹒跚地从屋里出来了。

“天灶——”奶奶带着悲愤的腔调说,“你就那么嫌弃我?我站在你跟前你都不多看一眼?”

天灶没有搭腔,也没有抬头。

“你是不想让奶奶过这个年了?”奶奶的声音越来越悲凉了。

“没有。”天灶说,“我只想用清水洗澡。天云的我也没用。”天灶垂头说着。

“天云的水是用来刷灯笼的!”奶奶很孩子气地说。

“一会儿妈妈用过的水我也不用。”天灶强调说。

“那你爸爸的呢?”奶奶不依不饶地问。

“不用!”天灶斩钉截铁地说。

奶奶这才有些和颜悦色。

天灶把锅里的水再次添满。这时母亲走过来问他:“还烧水做什么?”

“给我自己用。”

“你不用你爸爸的水?”

“我要用清水。”天灶强调说。

夜深深的了。天灶大口大口地呼吸着寒冷的空气,因为他怕体内不断升腾的热气会把他烧焦。这时屋“吱扭”一声响了,跟着响起的是母亲的声音;“天灶,该你洗了!”

天灶关上屋门,把灯关掉了。他返身慢慢地进入澡盆,感受着清水在他的胸腹间柔曼地滑过的温存滋味,他从未有过这样的舒展和畅快。他不再讨厌即将朝他走来的年了。还有,再见到肖大伟的时候,他要告他,我天灶是用清水洗的澡,而且,星光还特意化成皂角花撒落在了我的那盆清水中了呢。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既有自然环境的描写,又有社会风俗的描摹,既有典型人物,又有人物群像,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北方小镇的浮世绘。
B.天灶并不喜欢过年,因为他不喜欢过年的各种规矩礼俗,不喜欢过年的忙忙碌碌,也与自己多年来不能清水洗尘有关。
C.小说擅长利用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天灶的懂事礼让,天云的天真活泼,都在人物的语言中得以充分彰显。
D.天灶觉得洗完澡的奶奶像一只烂蘑菇,拒绝奶奶的提议,面对奶奶的话语并不搭腔,但他依然遵循着家庭中的传统礼法。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奶奶自觉被嫌弃而黯然神伤,不依不饶地追问天灶,直到确定天灶谁的水也不用才和颜悦色,体现出其“老小孩”的形象。
B.肖大伟每年都是自己用一盆清水,而天灶只能见缝插针地就着脏水洗,两者形成对比,更坚定了天灶要用清水洗尘的决心。
C.小说的最后,天灶终于如愿用一盆清水洗尘,“清水”在此似乎成了天灶的“忘忧水”,洗掉一年的风尘,洗掉郁闷烦忧。
D.小说以儿童视角叙述故事,给人一种天真纯洁之感,淡化外部矛盾,侧重心理冲突,展现出散漫随性、平静从容的叙述风格。
3.小说强调礼镇的人一年只洗一回澡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某学习小组要以“矛盾”“成长”“温情”为关键词为本篇小说写一则文学短评,请你围绕关键词写出评论思路。
2024-06-12更新 | 9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贾平凹

①我在城里工作后,父亲便没有来过,他从学校退休在家,一直照管着我的小女儿。从来我的作品没有给他寄过,姨前年来,问我是不是写过一个中篇,说父亲听别人说过,曾去县上几个书店、邮局跑了半天去买,但没有买到。我听了很伤感,以后写了东西,就寄他一份,他每每又寄还给我,上边用笔批了密密麻麻的字。给我的信上说,他很想来一趟,因为小女儿已经满地跑了,害怕离我们太久,将来会生疏的。但是,一年过去了,他却未来,只是每一月寄一张小女儿的照片,叮咛好好写作,说:“你正是干事的时候,就努力干吧,农民扬场趁风也要多扬几锨呢!但听说你喝酒厉害,这毛病要不得,我知道这全是我没给你树个好样子,我现在也不喝酒了。”接到信,我十分羞愧,便发誓再也不去喝酒,回信让他和小女儿一定来城里住,好好孝顺他老人家一些日子。

②但是,没过多久,我惹出一些事来,我的作品在报刊上引起了争论。争论本是正常的事,复杂的社会上却有了不正常的看法,随即发展到作品之外的一些闹哄哄的什么风声雨声都有。我很苦恼,也更胆怯,像乡下人担鸡蛋进城,人窝里前防后挡,唯恐被撞翻了担子。茫然中,便觉得不该让父亲来,但是,还未等我再回信,在一个雨天他却抱着孩子搭车来了。

③老人显得很瘦,那双曾患过白内障的眼睛,越发比先前呆滞。一见面,我有点恐慌,他看了看我,就放下小女儿,指着我让叫爸爸。小女儿斜头看我,怯怯地刚走到我面前,突然转身又扑到父亲的怀里,父亲就笑了,说:“你瞧瞧,她真生疏了,我能不来吗?”

④父亲住下了,我们睡在西边房子,他睡在东边房子。小女儿慢慢和我们亲热起来,但夜里还是要父亲搂着去睡。我叮咛爱人,什么也不要告诉父亲,一下班回来,就笑着和他说话,他也很高兴,总是说着小女儿的可爱,逗着小女儿做好多本事给我们看。一到晚上,家里来人很多,都来谈社会上的风言风语,谈报刊上连续发表批评我的文章,我就关了西边门,让他们小声点,父亲一进来,我们就住了口。可我心里毕竟是乱的,虽然总笑着脸和父亲说话,小女儿有些吵闹了,就忍不住斥责,又常常动手去打屁股。这时候,父亲就过来抱了孩子,说孩子太嫩,怎么能打,越打越会生分,哄着到东边房子去了。我独自坐一会儿,觉得自己不对,又不想给父亲解释,便过去看他们。一推门,父亲在那里悄悄流泪,赶忙装着眼花了,揉了揉,和我说话,我心里愈发难受了。

⑤从此,我下班回来,父亲就让我和小女儿多玩一玩,说再过一些日子,他和孩子就该回去了。但是,夜里来的人很多,人一来,他就又抱了孩子到东边房子去了。这个星期天,一早起来,父亲就写了一个条子贴在门上——“今日人不在家”,要一家人到郊外的田野里去逛逛。到了田野,他拉着小女儿跑,让叫我们爸爸、妈妈。后来,他说去给孩子买些糖果,就到远远的商店去了。好长的时候,他回来了,腰里鼓囊囊的,先掏出一包糖来,给了小女儿一把,剩下的交给我爱人,让她们到一边去玩。又让我坐下,在怀里掏着,是一瓶酒,还有一包酱羊肉。我很纳闷:父亲早已不喝酒了,又反对我喝酒,现在却怎么买了酒来?他使劲用牙启开了瓶盖,说:“平儿,我们喝些酒吧,我有话要给你说呢。你一直在瞒着我,但我什么都知道了。我原本是不这么快来的,可我听人说你犯了错误了,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怕你没有经过事,才来看看你。报纸上的文章,我前天在街上的报栏里看到了,我觉得那没有多大的事。你太顺利了,不来几次挫折,你不会有大出息呢!当然,没事咱不寻事,出了事但不要怕事,别人怎么说,你心里要有个主见。人生是三节四节过的,哪能一直走平路?搞你们这行事,你才踏上步,你要安心当一生的事儿干了,就不要为一时的得所迷惑,也不要为一时的失所迷惘。这就是我给你说的,今日喝喝酒,把那些烦闷都解了去吧。来,你喝喝,我也要喝的。”

⑥他先喝了一口,立即脸色通红,皮肉抽搐着,终于咽下了,嘴便张开往外哈着气。那不能喝酒却硬要喝的表情,使我手颤着接不住他递过来的酒瓶,眼泪刷刷地流下来了。

⑦喝了半瓶酒,然后一家人在田野里尽情地玩着,一直到天黑才回去。父亲又住了几天,他带着小女儿便回乡下去了。但那半瓶酒,我再没有喝,放在书桌上,常常看着它,从此再没有了什么烦闷,也没有从此沉沦下去。

(有删改)

1.文中的父亲为我付出了很多,请结合全文完成表格。
父亲为我做的事我的情感
我在城里工作,喝酒①_____________________羞愧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亲担心我,借小女儿的事来看我③________________
我瞒着父亲不解释父亲悄悄流泪越发难受
我们一家人去田野散步④___________________不再烦闷与沉沦

2.请简要赏析下面的句子。
(1)我很苦恼,也更胆怯,像乡下人担鸡蛋进城,人窝里前防后挡,唯恐被撞翻了担子。
(2)他先喝了一口,立即脸色通红,皮肉抽搐着,终于咽下了,嘴便张开往外哈着气。
3.记叙文线索有以下几种类型:以人物、事件、物为线索,以行踪、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请找出本文线索并分析其作用。
4.人们经常说:“母爱如春雨,细腻温柔;父爱如大海,广阔深沉。”读了本文,由此联想到朱自清笔下的父亲,他们的爱都是深沉含蓄的,谈谈你对父爱新的认识。

《背影》: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2022-09-13更新 | 10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秋末冬初,地里的庄稼收割完毕,庄稼人便渐渐消闲下来。这时候双水村各处的闲话中心又都自然的恢复了。近一两年不像责任制刚开始,人们都忙于改变自己的穷光景,谁也顾不上找别人说闲话;经过几年的拼命劳作,大部分人家都有了些存粮,因此在冬闲的时候就有时间凑到一块说说古朝今世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件相当神秘的事正暗中在这个村庄进行着。

这件事的主角是神汉刘玉升。刘玉升在两月前突然萌发了一个宏大抱负:他要为双水村做件好事,把庙坪那个破庙重新修复起来。他准备自己拿出一部分浮财,另外让村民们以布施的方式每家再出一点钱,一定要把这座庙修得比原来更堂皇!他立刻成立了一个庙会,自任会长,同时挑选金光亮任他的副会长。全光亮对这个职务受宠若惊。作为地主的儿子,他这辈子大部分时间在村里都是人下人,好,他现在成了副会长,哼,让他也坐上几天官位!

这些日子里,金光亮动不动就神气地钻进刘玉升昏暗无光的黑窑洞里,筹划重新修庙的事。与此同时,有些村民也在深更半夜神秘地出没于刘玉升的院落——他们是来交建庙钱的……这件事尽管秘而不宣,但不久就在村中成为公开的秘密。

孙少安从砖瓦厂返回村中后,还不知道这些事。这一天晚上,少安被父亲有点神秘地叫到院子里。孙玉厚把刘玉升要重建庙宇的事给儿子大约说了说。我已经上了二十块布施。我听玉升的意思,想叫你多出点哩,因为你这二年赚了几个钱……孙玉厚咄咄地对儿子说。

孙少安有些生气地巴咂了一下嘴,对父亲说:我怎能出这号钱哩?就是你也不应该出!

玉厚老汉对儿子的态度大为惊讶。

你娃娃不敢这样!神神鬼鬼的事,谁也说不来!咱又不在乎那么两个钱……

我不会出这钱!少安强硬地说:哪里有什么神神鬼鬼!神鬼就是刘玉升和金光亮!他们愿干啥哩,和咱屁不相干!玉厚老汉见儿子如此不恭神灵,急得两只手索索地抖着,不知该怎样指教这个逆子……

第二天上午,少安本来要去砖瓦厂,但他无意间产生了一个小小的愿望——到学校瞧瞧他的虎子。虎子已经上小学一年级,他很想在外面悄悄看看儿子坐在教室里的样子。

孙少安一个人慢慢遛达着,他习惯地走到原来的学校院子,却猛然意识到:学校已搬进了原二队的饲养院里!不过,他倒一下子无法把自己的双脚从这个破败的老学校的院子里挪出来。他看见,这个当年全村最有生气的地方,竟是这样的荒芜衰败了!院子里蒿草长了一人高,窑面墙到处都是裂缝……这就是当年他上过学的地方!而现在,他的儿子却不得不离开这地方,搬到曾经喂驴拴马的棚圈里去念书。哼!当年意想天开,炸山打坝;结果人亡坝破,把个好端端的学校也震垮了。不过,你孙少安大发感慨,可又给双水村做了些什么事?有一个声音突然在内心中问他。孙少安怔了怔,他猛然想:是呀,我为什么不可以把这座学校重新建造起来呢?连刘玉升都有魄力重建破庙,我为什么没勇气重建这个破学校?

一种使命感强烈地震撼了这个年轻庄稼人的心,使他浑身不由滚过了一道激奋的颤栗!

孙少安旋即走出这座颓败的学校院子,转而来到不远处的原二队饲养院。孩子们正在上课。他透过窗户上的破纸洞,看见姚淑芳老师正领着孩子们读拼音。里面黑乎乎的,一股牲畜的粪便味直冲鼻子。他半天才看见儿子背抄着双手,小胸脯挺着念拼音。他鼻根一酸……

孙少安拧转身急速地步出了这个破院子。他没有忙着去他的砖瓦厂,也没有回家,直接去找他的朋友金俊武。俊武听他说了自己的打算,也很兴奋,两个人同时还商定,他们也成立一个会,叫建校委员会,由少安任会长,俊武任副会长。少安表示,他准备拿出一万五千元,如果剩余下了钱,还可以建立奖学金什么的。另外,还可以高薪请个小学英语教师,如果孩子从小学就开始学英语,那升学率就可能大大提高……

双水村的两个中层领导说得津津有味。生活似乎不知不觉把他们推到对这个村庄负责的位置上。是的,我们一眼看见,这个古老的村庄已经需要新一代领袖来统帅它进入新的时代了!

几天以后,孙少安要出钱重建学校的事件就传得家喻户晓了。于是,双水村出现了今古奇观:两个民间组织——以孙少安、金俊武为首的建校会和以刘玉升、金光亮为首的建庙会——用竞争和对抗的形式领导起本村公众生活的潮流,更叫人哭笑不得的是,许多人竟对这两个同时都抱支持的态度。

文本二:

路遥为创作《平凡的世界》作了浩繁艰苦的准备。从1982年到1985年,是他创作这部长篇的准备期;再加上从1985年秋天到1986年夏天的两年写作期,这部长篇共费了近五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路遥谢绝了所有笔会的邀请,避开了《人生》的小说和电影所带来的声名的喧闹,蛰居在黄土地的一个角落里,潜心进行艰苦的艺术劳动。他阅读了近百部中外长篇小说名著,逐天翻阅了他所要描绘的那个历史时期的主要报纸,经过比较、选择、确定了现实主义地描绘时代画卷的写法。这些年来文坛上五光十色、眼花缭乱的变化,既刺激了他进行创新竞赛的活力,也坚定了他按照自己的艺术个性、美学理想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创作方法的决心。走自己的路,这是一个作家走向成熟的表现。路遥说:经过反复比较、思考,我觉得还是恩格斯所概括的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比较适合我的气质,比较能发挥我的所长。这样一种自觉的艺术追求,当然会渗透在小说的艺术结构中,也决定了作家对历史背景的具体明晰性的追求。

(节选自梁向阳《捕捉社会大转型时期的历史诗意——路遥〈平凡的世界〉创作动因考》)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若干细节描写刻画了人物心理,如“急得两只手索索地抖着”表现了孙玉厚对儿子不恭神灵的气愤。
B.开篇交代村中“闲话中心”的恢复,为后文“建校会”和“建庙会”的消息在短时间内家喻户晓做了铺垫。
C.作者在叙述双水村的故事时加入了具有情感倾向的评价性语句,如文中画线句就明确表达了对时代变革的期待。
D.荒芜的学习场所让孙少安心生酸楚,他情不自禁联想起过去的生活经历,决定重建学校来改变儿子的命运。
2.孙少安是新时代农民的代表,请分析他的性格特征。
3.路遥曾表示《平凡的世界》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一艺术追求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2022-11-26更新 | 1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