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284 题号:1804914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吉祥如意

郭文斌

五月是被香醒来的。娘一把揭过捂在炕角瓦盆上的草锅盖,一股香气就向五月的鼻子里钻去。五月就醒了。五月一醒,六月也就醒了。五月和六月睁开眼睛,面前是一盆热气腾腾的甜醅子。娘说,你看今年这甜醅发的,就像是好日子一样。五月把舌头伸给娘,说,让我尝一下。娘说,还没供呢,端午吃东西可是要供的。五月和六月就呼地一下子从被筒里翻出来。

等他们洗完脸,爹和娘已经在院子里摆好了供桌,娘已经把甜醅子和花馍馍端到桌子上了,在蒙蒙夜色里,有一种神秘的味道,仿佛真有无数的神仙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等着享用这眼前的美味呢。

爹向天点了一炷香,往地上奠了米酒,无比庄严地说:“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吉祥,那儿吉祥,/处处都吉祥。/……”

爹念叨完,带领他们磕头。六月不知道这头是磕给谁的,但六月觉得跪在地上磕头的这种感觉特别美好。供完,娘说,先垫点底,赶快上山采艾。说着给他们每人取了一碗底儿。娘说上山采艾时必须吃一点供品,能抵挡邪门歪道呢。甜醅子是莜麦酵的,光闻着就能让人醉。花馍馍也让人不忍心一下子咽到肚里去。接着,娘给他们绑花绳,说这样蛇就绕着他们走了。又给他们每人的口袋里插了一根柳枝,有点儿全面武装的味道,让六月心里生出一种使命感。

五月和六月在端午的雾里走着。六月看着五月手里的香包,眼里直放光。六月的手就出去了,他把香包举在鼻子上,狠命地闻。五月看见,香气成群结队地往六月的鼻孔里钻,心疼得要死,伸手去夺,六月忙把香包送到她手上。五月盯着六月的鼻孔,看见香气像蜜蜂一样在六月的鼻孔里嗡嗡嗡地飞。五月把香包举在鼻子前面闻,果然不像刚才那么香。再看六月,六月的鼻孔一张一张,蜂阵只剩下一个尾巴在外面了。嘿嘿。五月被六月惹笑了。

六月知道,五月今年已经试手做了两个香包了。娘说,早学早惹媒,不学没人来。五月就红着脸打娘。娘说,女靠一个巧,巧是练出来的。五月就练。一些小花布就在五月的手里东拼拼西凑凑。

但六月很快就忘了这个问题,因为他看见了蛇。五月既迅速又从容地移到六月身边,把六月抱在怀里。六月说,我们的手腕上不是绑了花绳儿了吗,我们不是吃过供过的花馍馍了吗?五月说,娘不是说只要你不伤它它就不会伤你吗?六月说,娘不是说真正的蛇在人的心里吗?

这样说着时,那圆开始转了,很慢,又很快。当他们终于断定,它是越转越远时,五月和六月从对方身上,闻到了一种香味,一种要比香包上的那种香味还要香一百倍的香味。

娘教五月如何用针,如何戴顶针。五月第一次体会到了用顶针往布里顶针的快乐,把两片布连成一片的快乐。五月缝时,六月趴在炕上看。五月的针就不防滑脱,顶到肉里去,血就流出来。五月疼得龇牙咧嘴。再看娘手中的针,怎么就那么服帖呢?

山顶就要到了,五月和六月从未有过地感觉到“大家”的美好。即使是那些他们平时憎恶的人看上去都是那么可爱。

五月和六月到了山顶。太阳从东山顶探出头来,就像一个香包儿。上山采艾的人们就像听到太阳的号令似的一起伏在地上割艾了。五月说,这艾就要趁太阳刚出来的一会儿采,这样采到的艾既有太阳蛋蛋,又有露水蛋蛋。这太阳蛋蛋是天的儿子,露水蛋蛋是地的女儿,它们两人全时,才叫吉祥如意。六月奇怪姐姐怎么把太阳和露水说成蛋蛋。蛋蛋是娘平时用来叫他们的。六月蹲下来,拿出篮子里的刃子准备采艾。但是六月却下不了手。一颗颗玛瑙一样的露珠蛋儿被阳光一照,像是一个个太阳崽子。六月一下子明白了姐姐为啥要用蛋蛋来称呼太阳和露珠儿。一刃子下去,就会有好几个太阳蛋蛋死掉。

六月还是下不了手。姐姐又笑了,说,如果你觉得它们可怜,你可以先把它们摇掉啊,让它们躺到地里慢慢睡去。这一摇,又把六月的心摇凉了,让六月看见了一个个美的死去原来是这样简单的一件事。他第一次感到了这美的不牢靠。而让这些美死去的,却是他的一只手。六月第一次对自己开始怀疑起来。六月开始采艾。采着采着,就把露珠儿和手的问题都忘了。他很快沉浸到另外一种美好中去。那就是采。刃子贴地割过去,艾乖爽地扑倒在他的手里,像是早就等着他似的。六月想起爹说,采艾就是采吉祥如意,就觉得有无数的吉祥如意扑到他怀里,潮水一样。

一山的人都在采吉祥如意。

多美啊。

现在,六月和五月的怀里每人抱着一抱艾,抱着整整一年的吉祥,走在回家的路上,走在端午里。他们的脚步把我的怀念踩疼,也把我心中的吉祥如意踩疼。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通过描写五月和六月被香气熏醒后起床的场面,表明传统端午佳节的活动对孩子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B.在上山采艾的途中,小说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姐弟抢香包的细节,表现了六月的俏皮可爱和姐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C.小说中五月缝香包的情节,运用了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交代了六月的关注,也表明五月初学用针的生涩。
D.结尾处的“把我的怀念踩疼,也把我心中的吉祥如意踩疼”,表现了作者对淳朴民俗的眷恋,对人性本真的温情呼唤。
2.关于文中五月和六月遇到蛇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呼应了上文吃供品避邪、戴花绳防蛇的情节,也为姐弟采艾的路途制造了波澜。
B.“既迅速又从容地移到六月身边,把六月抱在怀里”,表现了五月对弟弟的爱护。
C.“只要你不伤它它就不会伤你”等说法,表明作者主张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D.在断定蛇转远时,五月和六月闻到对方身上比香包还香,表明姐弟都乳臭未干。
3.山顶采艾,六月的思绪随着他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4.一般人写端午节,难以避开写吃粽子和赛龙舟等大家熟知的习俗。本文却独辟蹊径,从不同的角度来描写传统的端午佳节,这取得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者雪樵

凯歌

雪樵的字儿写得好,是大伙儿都知道的事。

窗外,杏树枝头的雀雀儿刚叫上早,雪樵已经站立在书案前,眼皮子似合微张,整个人似醒未醒,就那么傻乎乎地站着;要么,就直接往椅子上一蹲,面无表情,活脱脱一块榆木疙瘩。

良久,双眼圆睁,挽袖,吸气,提笔,横竖撇折点,笔走龙蛇,一气呵成。末了,瞥上一眼未干的墨迹,捧起妻沏好的一壶“铁观音”,长长地舒上口气。这字,就算是成了。

为写好这一个字,可是熬足了雪樵三个月的工夫呢。字好,又出名,雪樵的门前就不清静。先是有后生向雪樵求字。

雪樵瞥一眼棉絮外翻、冻得红鼻青脸、鼻涕顺溜的年轻人,微笑着点头。提笔,发力,转眼间,几个道劲的楷体已是入木三分。写的是“业精于勤”四个大字,语出唐朝韩昌黎。雪樵这是勉励年轻人勤奋求进,不要辜负了人生的宝贵年华啊

年轻人这边刚走,又有人风尘仆仆而来。来的是一位河东商人。

来人双手施礼,恭敬地放下润金。妻招呼客人到茶座。

雪樵头也不抬。也就在片刻之间吧,来人挨着木椅的屁股还没有蹭出温热来,这边雪樵已经风起云止,大功告成了。

雪樵吹着茶叶说,拙字取走,这东西,雪樵用眼神指了指润金,就拿回去吧。商人是个不错的商人,在河东很有慈善之名,雪樵早有耳闻。

人家是诚心想交你这个朋友啊,河东商人久经商海,怎么会不明白?冲雪樵肃然施礼,回去,过些日子,却让人送来用四头骡子驮着的八垛习墨用纸。

这算什么呀,以“纸”会友啊?雪樵哈哈一笑,喝茶。

陕北的九月天高云淡,却不时有阴雨扑来,让人猝不及防。

前脚刚跨出门的雪樵这回就因迎面而来的一大片黑云驻了足随黑云一道而来的是国军副师长子清。

子清土匪出身,但素来敬仰读书人。子清使人呈上二百块银圆说,过些天是陕北镇守使大人的寿辰,我辈均仰慕先生大名,望先生不吝赐墨,为寿宴添光盈彩!

陕北镇守使大人,咱不认识呀?雪樵耷拉着眼皮说。

忽地一抬头,恍然大悟地说,想起来了啊,可是那个娶了好几房姨太太,又拼命捉拿红匪的陕北镇守使大人吗?

副师长子清低下头来干咳了两声,一抱拳说,正是,那可是咱们西北的一位英雄豪杰啊!

雪樵抚着胸口自言自语,唉,莫非昨夜受了些寒,为甚感觉这般恶心呢?猛地挥袖长捋。

“哗啦”一声响,一堆银圆落地,四处乱窜。子清脸色陡变,身旁的卫兵齐刷刷地拔出枪。

子清沉着脸说,既然先生身体有恙,子清改日再来造访吧!

路上,子清咬着牙齿说,还真是一块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早晚嘛,子清嘿嘿地笑着说,得让他给咱写一幅字儿!

这天庙会,山上山下人声鼎沸,上香的,看戏的,大家扶老携幼,热闹非凡。就听见一阵“嗡嗡”的声音由远而近,像苍蝇一般。大伙抬头,这群“苍蝇”已经开始“下蛋”了。

顿时,接二连三的爆炸声传来,庙会现场一片火海。日本人的飞机又过黄河了!人们边骂边躲。

负责治安的副师长子清提着枪,一边指挥乡亲们躲避,一边命令士兵们还击,火光中,瞅见一人手牵毛驴,指天痛骂。子清喊了一声那啥人,赶快躲起来,不要命啦!冲上前一看,正是雪樵。

子清又气又恼,一把扯过雪樵,直奔防空洞。

士兵接连向子清报告:房屋被毁,百姓死伤无数……

日本人呢,日本人伤亡如何?师部里的子清铁青着脸问。日本人的飞机来了36架,丝毫未损,已经向河东飞回去了。子清大怒,挥起拳头,狠狠地砸向桌面。

忽听“啪”的一声响,早有人拍案而起,倒是吓了子清一大跳。

奇耻大辱呀,雪樵怒形于色,我堂堂华夏国土,岂容日本人这般横行霸道,痛煞我也!雪樵大喝一声,笔墨何在?

子清一听,惊喜地说,莫非先生要留墨了?忙喊警卫员,笔墨伺候!

雪樵一边挽袖一边说,待我修书一封往省城,向省府提议成立救国会,我誓将身先士卒,一马当先,亲赴前线杀敌,不胜不归...

雪樵的咳嗽声传来,子清望望雪樵那单薄的身子,立刻像泄了气的皮球。心里却翘起了拇指:这人,一点儿都不简单啊!

去扎萨克旗,是应了蒙古王爷的诚邀前往草原的。那里,日本人正谋划着一场将蒙汉分而治之的阴谋。雪樵拖着病躯上路,这一去,竟成永别。

雪樵与众友人四处奔走,据理力争;蒙汉人民携手抗日,心若磐石。雪樵,却被病情耽搁得形如枯槁。

一场大雪下来,高原上尘埃落定,万籁俱寂。

雪樵病逝的消息传来,众人落泪。子清捶胸顿足:老弟呀,怎么走得这么急,你还欠着哥哥的字儿呢!

子清泪眼婆娑。

这年春天,黄河水解冻,子清的队伍要开拔了,在河的那头,早有一支武装力量等着他们呢。誓师大会上,有人送来了一幅横匾。子清瞪大了眼睛,那字,他熟悉。对,是雪樵亲笔所书。

来人说,是先生在病中为师长您写的,先生临终前嘱托,若师长深明大义,胸怀长远,务必当面呈给您,见字如面……

匾上是几个道劲雄浑、风骨凸显的大字:保家卫国。

落款小楷自是气韵不凡:书者雪樵为兄长子清壮行。子清向着北方施礼,敬酒,正身时已是泪流满面。

转身,摔碗,子清向着长长的队伍发出号令:出——发——这一声喊,声震苍穹,惊动了黄河水。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第三段通过人物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刻画了雪樵熟练的写字动作以及书法完成后轻松愉悦的心理。
B.文章画横线处的自然环境描写,既交代了天气的变化,同时也具有象征意义,象征人物将面临的困境。
C.小说结尾运用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突出了声音之大,气势之盛,是为了表现子清因雪樵去世而产生的悲痛之情
D.小说采用全知全能的视角叙述故事,能全面细致地描述人物形象,便于展开故事情节,显得灵活自由。
2.在和雪樵的交往过程中,子清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子清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3-06-20更新 | 4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将军

1

当碳基联邦的要塞之城打开的时候,硅基帝国的金属战士和巨型机甲战士们全都愣怔当场。整个城门口,只有一个小小的人,慢慢地走了出来。他只是一个少年,身上却穿着崭新的大将军之甲。

2

这一次,硅基帝国来势汹汹。少年将军上任后,立即发表全军演说,他的语气沉重得几乎令人窒息,明天的决战,等待我们的将会是全军覆没,一万名战士,没有一个人能活着看到后天的太阳。

那我们该怎么办?

要获胜,只有一个办法!他用最冰冷无情的语气,说出了一个字:死!

战士们大吃一惊,不明所以。

每个人,都是细胞组成;每个细胞,都是不同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我们每个人,都是基本粒子聚合而成的,就像一支军队一样。少年将军说,而每一个人,每一个基本粒子,如果能凝聚起来,就能组成强大的集群军,在首脑意志的绝对控制下,如臂使指,任意自如,一举击破敌人的防线。

2016年,人类曾利用‘索烃’制造了分子机器人最基本结构——环状分子,最终,能够制造出比头发还小1000倍的分子机器人。硅基生命可以互相合体,成为巨型战士,我们碳基生命同样是一种生物机器人,同样可以打散我们的结构,重新将基本粒子组合成为更强大的生命体,我们整只军队,将会——他顿了一顿,用深沉的语气说道,合成为一个人!

一个人?战士们悚然动容。

是的,一个人!一个无与伦比的巨人,一个军队组成的巨人。少年将军的目光徐徐扫视着众位战士,你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技能、记忆,当你视死如归地走向战场时,你们的技能将只归将军一人使用,而我的异能就是整合所有的异能,发挥出最强的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万众一心,保卫住要塞。

一将功成万骨枯。

为了少年将军一个人的胜利,就要牺牲掉我们所有人吗?大家都窃窃私语。这算什么?这样的将军,让战士们送死,他自己成为无敌巨人,获胜,升官,发财!战士们愤愤不平,他是总统的儿子,总统只是为了他上位才牺牲我们的!

但是,除此之外,也没有别的办法,国破家也亡。没有了要塞之城,战士们的家人、亲友,也会同样面临最悲惨的下场——被嵌合入硅基分子。成为没有思想的钢铁僵尸。

拼了!是的,没有办法。唯一的办法便是听从将军的命令,成为他傀儡的躯体。好!我们不是为了你,我们是为了百姓、为了国家、为了整个碳基联邦的命运!

庞大无比,犹如风火巨轮般的粒子重组机矗立跟前。无数的生命、鲜血、灵魂,都将化为虚无。前进,前进,向着死亡的陷阱前进,一支军队就这样成了亡魂。

3

大将军的躯体开始扩张,一个手持长刃光剑、百米高的巨人,站在城墙门口,挡住了所有的攻击。他挥剑如流光夭矫,他张口吐出狂风暴雨,他一脚踩下如泰山压顶。他挥手如霹雳雷霆。那些金属敌军全都被打得爆碎飞溅,压扁如纸。硅基帝国的军队溃乱而逃。

大将军走向了庞大的粒子重组机,一个个战士再次逆反重组,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走了出来。有的人挂了彩,有的人浑然无事……大家的记忆再次复原了,这是怎么回事?我们没有死吗?除了一些覆盖在外表皮的战士死伤之外,大部分的战士都活下来了。一个个渴望回家的面孔,一双双欣喜无比的眼睛,他们都盯着那少年将军。

他已经恢复成了那个苍白而英俊的少年的模样,倒下去的时候,愉快得仿佛一只随风飞落的蝴蝶,在生命的尽头,依然鲜艳而优雅。

4

总统眼含热泪,向战士们念着悼词:的确,他是我的儿子,他从小身怀异能,能够重组分子与记忆,他主动请缨,成为这场保卫战的大将军,是因为他见过了太多太多的战争。但是,如果他当了将军,就能用生命保护你们所有人,只要你们跟他同一条心,他就能复刻下你的粒子、你的记忆,当大家万众一心,凝聚成无敌巨人,击数那残忍的侵略者后,他用尽了自己最后一点能量,把你们都送回来了!只有他需要牺牲,因为这就是将军的职责。

战士们泪流成河,一起向着苍天呼唤:小将军,你永远是我们的大将军!

(节选自《文艺报》)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极富画面感,交战双方分别对应着小和大、少和多、人和金属,构成鲜明的对比。
B.作为反面角色,硅基帝国是侵略者,他们以金属和机甲作战,力量强大,对碳基生命残忍无情。
C.“大将军”是国家军事统帅,由“小将军”到“大将军”,少年将军最终得到了战士们的认可。
D.小说描写战争场面时,善用排比、比喻、夸张、反问的手法渲染激烈残酷的战斗,意在突显大将军的强大。
2.关于小将军对战士们演说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将军先渲染了此次战争形势的危急,语气严肃,为后面的对策作铺垫。
B.小将军的策略有一定科学支撑,把硅基生命适用的规律迁移到碳基生命上。
C.小将军对战士的质疑没有辩解,因为他年轻、缺少威望,不好意思多说。
D.小将军“合成一个人”的战术看似荒诞,其实是全军团结一心的隐喻。
3.战士们的情绪随着战事的推进不断发生着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小说的情节设定新颖有趣,所表现的精神内核同样值得我们深思。“大将军”的哪些品质打动人心?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2023-04-19更新 | 7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单兵英雄轶事

陈 坚

赵嗲是我们街道的小人物,也是国家的大英雄。

英雄的个性很鲜明。孙子赵杰考了五次大货车驾照,才拿到A2本本。欣喜之际,约了一桌好友在家欢聚庆祝,却被赵嗲掀翻了桌子。乒乒乓乓的青花瓷碰撞声和满地袅袅弥散的佳肴美味,瞬间定格在这群年轻人惊讶的眸子里。

赵杰自感理亏,便悄悄转移了阵地。聚餐摆在了街边烧烤店,可怎么也找不回那轻松愉悦感,脑际全是爷爷的往事和弟兄们挖地三尺的探究目光。干脆就着啤酒和烤串,诠释弟兄们的惊讶和疑惑。

“我爷爷刚刚生气,因为我居然考了五次才考到大货车驾照。他以前是个汽车兵,抗美援朝的汽车单兵。自1950年10月入朝到1953年停战,参加了五次战役,跑遍了朝鲜西北部的深山荒岭。不可思议的是:他驾驶的运输车,竟然没有一次被炸到,就连车厢都没中过一块弹片。”

①“那就不是人。”快嘴张的话音未落,顿时,遭到赵杰强烈的抵制目光。快嘴张急忙吐出嘴里的烤串,连连解释道:“我的意思是神,是神。”

“‘是神,就是神。’我爷爷的团长就是这么说的。少年时,我听爷爷讲往事,那是半信半疑。后来部队派人到家里慰问,我壮起胆子问团长,团长两眼睁得溜圆,朝我吼道:‘浑小子,你听好了。你爷爷是神,是咱们军队的神!’团长临走时留下一张光盘,看得我热泪直流,那是爷爷原所在部队军政部制作的英雄事迹录。

“听我爷爷说,抗美援朝的汽车运输,都是单车单兵。一是当时汽车兵很少,二是为了减少伤亡。要知道,汽车兵是全军伤亡率最高的兵种。死神多次与他拥抱,都被他推开了,还真不是凭运气,靠的是信念和脑子。”

“必胜的信念,肯定是必需的,可靠脑子怎么说?”快嘴张喝下一口啤酒后问道。

“办法啊。”赵杰脱口而出后,塞进一口烤肉娓娓道来,“我爷爷的办法很多。一次,他的车驶到一片开阔地,遇到故障,不得不停下来检修。可这里地势平坦,除了一片白雪,没有任何遮挡物。此刻,又隐隐听见轰炸机的轰鸣声。我爷爷急忙爬上车厢,从车顶扯过一块帆布,盖住整车。白色帆布与覆盖大地的白雪同为一色,终于躲过了几批敌机。”

“高。”文艺范罗伢子,丢下烤串佩服地赞道。

“还有一次惊险的。”赵杰扬起微微泛红的脸,朝众人介绍道,“那次,我爷爷运一车前线急需的榴弹炮炮弹,遭到两架返回的敌机轰炸。几发炮弹落在车前方,我爷爷摇下车窗,一边瞅着敌机,一边向前快速驾驶。心里盘算着延时战术,即过几秒就倒一次车或停车数秒。

“如此反复几次,硬是把敌机剩余的炮弹消耗在车前方。

“后来,连队总结会上,有战友问,为何不加大油门往前冲。我爷爷说,敌机扔炸弹是有提前量的,我就用延时办法来躲避。”

“绝。”财经女高妹陀纤巧的大拇指立在空中。

“还有更绝的呢。”赵杰张口说道,嗓音提高了几度,临桌的青年投来请求的目光。赵杰双手一扬,引来周遭青年的纷纷拼桌。②赵杰张嘴露出雪白的牙齿,一口咬掉啤酒瓶盖,单手托起一支啤酒,高声道:“干,弟兄们!”

几声啤酒瓶的碰杯声响后,赵杰又说开了:“1952年的夏天,我爷爷运一车枪械去前线,路边观察哨发出急促的预警哨音,那是敌机就要飞至的哨声。可此处,除了这条千疮百孔明晃晃的公路外,两边都是被炸平的光秃秃小山包、零零碎碎燃烧的汽车残骸和冒着黑烟的轮胎。躲,是躲不过去的。闯,更是不可能。这前后百十公里都是这个情形,干脆示‘残’。于是,③我爷爷猛打方向盘,将车子冲向山坡,与公路成直角状停住。然后放出油箱汽油,砸碎驾驶室玻璃,拉开两边车门,再把不远处燃烧的轮胎拖到车旁,自己则直挺挺地仰面躺在山坡。敌机经过两轮低空侦察,确认是已炸毁车辆,便掉头追赶他的轰炸机群去了。

“过后,观察哨的同志跑来责问我爷爷,你咋知道敌机看不清车上武器。我爷爷指着那个燃烧的轮胎和顺风飘至车厢上的烟雾,说:‘敌人也只有一双眼睛。’

“不久,我爷爷的经验被推广到各个运输连队,还相继被志愿军司令部和军、师授予战斗英雄、运输尖兵、单兵英雄等光荣称号,先后荣立一等功和二等功。”

……

过了大半年,我从儿子的微信朋友圈看到赵嗲的事迹,很有感触,便问儿子一些细节。儿子说,赵嗲过世了。我便带着菊花找到公墓,果然,看到赵嗲墓碑上刻着不同寻常的文字:“抗美援朝必须,保家卫国无悔。单兵英雄永垂不朽。”

三鞠躬后,我微信问儿子,墓碑上怎么没留下赵嗲名字。

儿子转发来他与赵杰的对话。赵杰说,爷爷不让留名。④部队也是按爷爷的遗嘱刻上这二十个字的

回去的路上,我百思不得其解。在这人们争相扬名圈粉的浮躁时代,真正的英雄却不让留名。

为什么啊?不让留名!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技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嗲是抗美援朝时的汽车兵,屡立战功,而孙子赵杰考了五次才考到大货车驾照,所以当孙子在家欢聚庆祝时被爷爷掀翻了桌子。
B.赵嗲在朝鲜战场上的往事过于神奇,让人难以置信,所以赵杰在听时“半信半疑”,后来得到团长的证实,孙子对爷爷心生敬佩。
C.小说前面部分写赵嗲的英雄事迹,后面部分写他的伟大精神,构思巧妙,前后内容完整连贯,叙述视角一致,浑然一体。
D.篇尾墓碑上没留下赵嗲名字,是因为赵嗲不让留名,“我”对此百思不得其解,但这与小说开篇交待赵嗲身份形成了前后照应。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快嘴张快言快语,第一个搭话,甚至因为太“快”可能被误解,个性鲜明。
B.②句运用“张”“露”“咬”“托”等一系列动词,写出了气势,营造了氛围。
C.③句面对紧急敌情时,爷爷动作熟练,一气呵成,应对有方,凸显了他的机智。
D.④句“部队也是按爷爷的遗嘱刻上这二十个字的”,“遗嘱”即墓碑上的文字。
3.快嘴张问“可靠脑子怎么说?”赵杰是如何进行回答的?请结合相关文本加以梳理概括。
4.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小说第一段说:“赵嗲是我们街道的小人物,也是国家的大英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4-03-26更新 | 10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